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大气环境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精品课件(共29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精品课件(共295张PPT)

是______________。
一、热力环流 2. 等压面
(1) 判断气压高低 (与同一水平面上 其它地点比较) c a>b > c b a 左图为_____ 高压 ,理由 等压面向上弯 。 是______________
一、热力环流 2. 等压面
(1) 判断气压高低 (与同一水平面上 其它地点比较) c a>b > c b a 左图为_____ 高压 ,理由 等压面向上弯 。 是______________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A′

高 B′

高 A 冷
低 B 热
高 C 冷
比较A、 A′、B、 B′四点气压的高低。
低 高 B′ 低
A′
高 A 冷
低 B 热
高 C 冷
比较A、 A′、B、 B′四点气压的高低。 A> B > B′ > A′ 低 高 低 A′ B′
高 A 冷
低 B 热
高 C 冷
比较A、 A′、B、 B′四点气压的高低。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低 高 低 A′ B′
低 A B C 高
一、热力环流 2. 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若B点的气压比A、C两点高
低 B′ A B C 高
一、热力环流 2. 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若B点的气压比A、C两点高
低 Bபைடு நூலகம் A B C 高
一、热力环流 2. 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若B点的气压比A、C两点高
(2) 判断是近地面或高空 近地面1个标准大气压 c a>b > c 高压 b a =1013百帕
一、热力环流 2. 等压面 (3) 判断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
c a>b > c 高压 b a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大气环境 大气的水平运动(共26张PPT)(共26张PPT)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大气环境 大气的水平运动(共26张PPT)(共26张PPT)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 大气中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a.方向:垂直于与 等压线,由高压
指向低压
b .大小:取决
于气压梯度,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百帕)
1000
1005
等间值
1010
502
504
506 508 5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向:平行等压线(高空风)
2. 近地面的风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00hPa 1005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近地面)
(北半球近地面)
风压定律(北半球风)向::背斜风而穿立等,压低线压(在低左空前风,)高压在右后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0<H<41
B.
一个力作用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的地区是( )
二个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
风蚀垄槽(雅丹地貌)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高压在右后
49<H<50
C.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U型谷、冰斗、角峰、冰蚀湖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百帕) 1000 1005 1010
等间距
(百帕)
990 1000
1010
2.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不改变风的大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地理实践力)诸葛亮于农历六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 火全歼司马懿的军队。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 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浇灭了诸葛亮的豪情壮志。
结合所学热力环流知识,推测火烧葫芦峪失败的原因。 提示:盛夏时节,谷中大火,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不 断冷却,成云致雨。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透明箱底部受热不
均,冰块处,空气受冷下沉,热水处,空气受热上升,空中,空气从热水
上空流向冰块上空,透明箱底部,空气由冰块处流向热水处。透明
箱顶部烟的运动轨迹同空气相同,结合图示,②正确。第2题,本实验
模拟的是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属于热力环流。
答案:1.B 2.C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析:第(1)题,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 方,气压低。第(2)题,甲地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区,乙地等压面下凹, 为低气压区,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空气由甲地流向乙地,且 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项正确。 答案:(1)B (2)B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白天山坡比山谷上方的同 夜晚山坡比山谷上方的同高度的
形成 高度的空气升温快,暖空气 空气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
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形成山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较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底,使山谷和 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探究一
3.城市风
课前篇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件:2-3-2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件:2-3-2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近地面形成高
压,其对应的高
空形成低压
气压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如 下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海陆风的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地,使谷地和盆地内形 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1.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 等压面上方,气压低。
2.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 是( B )
解析: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 地,且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 正确。
(2)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的概念:大气的 水平 运动就是风。 2.高空风向: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风向: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 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做一做)
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 A )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如图 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 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 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 成 1~2 题。
(3)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风的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区 域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在下沉区域以外。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 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 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编写者:周彦丽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2分钟)通过复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在垂直风向上上升或下沉,这种空气上的垂直运动会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从而造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详细分析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新课讲授(15分钟)【自主阅读归纳】请同学花5分钟的时间结合自主探究上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略自主学习一:根据图一说明:1、什么是气压梯度?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风向如何?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与等压线的关系如何?自主学习二:根据图二(北半球高空)说明:1、一旦形成风,气流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外还受哪种力的作用?2、指图说明高空风的受力情况及最终风向。

自主学习三:根据图三(北半球近地面)说明:1、近地面风与高空风比较多了哪种力?2、这种力如何产生的?作用如何?3、指图说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上画出三种风的受力情况。

【教师讲解】教师总结出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在这一环节总结出这几个力的概念。

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二、不同受力状况下的风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问: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会导致同一水平面大气如何运动?生:会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区总结: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会导致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高中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难点:地转偏向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一、概念: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二、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较力的名称产生原因方向图示大小作用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误区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非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唯一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近地面风力的大小和风向,但是地面摩擦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地面摩擦力有降低风速的作用。

【方法指导】风向表示方法【随堂练习】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A.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D.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答案:C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实际大气运动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即风向斜穿等压线,故本题四个选项中的C选项是正确的。

例题1 在北半球中纬度高空,一架飞机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

飞机飞行方向与风向的关系是()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风从北侧吹来D. 不能确定思路分析: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湘教版必修一《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一《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一《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说课稿针对《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这一教材单元进行讲解。

该教材单元是湘教版必修一的内容,主要介绍大气热力环流系统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基本格局,进一步认识到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

2.掌握大气环流的分类和特点,能够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3.理解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认识到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实际观测数据中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地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大气环流。

2.理解大气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能够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3.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观察并分析现实中的气象数据,从中得出结论。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大气环流的定义和基本分类,如经向环流、纬向环流、垂直环流等。

2.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详细解释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大气环流的特点和基本格局:探讨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特点,如南北半球的风向、气压分布等。

4.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关系:说明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如赤道附近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等。

5.大气环流的观测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气象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研究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

2.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并进行概念解释和原理说明。

2.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特点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实地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室外观测气象数据,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加深学生对大气环流的理解和感知。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本章整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本章整合

29
26
降水量/毫米
5
107
236

25
25.5
25.9
降水量/毫米
314
268
154
(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10月 27 101 25.5 197
全年 27 982 25.6 2716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
解读气温、降水量表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 (2)抓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通常选取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量资料来 分析。 (3)要注意获取表中各项目要素的“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值”信息往往是 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注意对表格气温、降水量要素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和纵向相关性分析。
水平方向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空气下沉运动,多晴朗的 高气压
天气 (反气旋)
[拓展案例]⑤________ 锋面气旋 低气压中心左侧形成冷锋,低气压中心右侧形成暖锋
[拓展案例]⑥________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
提示 ①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一场秋 雨一场寒;缓行冷锋与快行冷锋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贵如油 ③梅雨、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 ④龙卷风;台风 ⑤秋高气爽;秋老虎;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⑥锢囚锋、主锋、副锋
本思路是不变的。首先,要清楚图名及图中有效信息;其次,要获取气温和降水信息
(一般气温选择最冷月与最热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按照“以温定带,以水
定型”的方法,联系相关知识确定气候类型。
1.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
(1)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①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形态判断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波峰型或波谷型)。 ②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可以看出该地气温年变化的大小。 ③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出该地气候是大陆性还是海洋性。若最 低温出现在1月,最高温出现在7月,则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大陆性较强的气候;若最低 温出现在8月,最高温出现在2月,则可以判断为南半球海洋性较强的气候。 ④根据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数值,可以判断该地所处的温度带。 (2)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显示一个地方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可 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把各月降水量相加 即可计算出全年降水量。

高中地理 23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3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湘教版必修1
判断方法:
近地面为热低压、冷高压,高空气压状 况和它所对应的地面情况相反
课堂达标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a
C
B
b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运动,
再形成 水平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C 2.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3.右图是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的示意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图中①是指大气产生运动的水平气压梯 度力,方向总是由南向北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 度力 D.图中③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1. 图中A、B两地吹什么方向的风?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在相同图幅的同等比例 尺下,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课堂演练 A地东北风,B地吹北风(偏北风)。
2. 比较图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B
A


拓展练习:
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 B 高空风向是 A
低 A 受热
风 高 地面 C
冷却
热力环流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异
空气 水平 运动
讨论:等压面特点 :
高压区
向上凸; 低压区
高、低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低
D
..髙
F1
F 1002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3)第三节天气系统 (21)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必备知识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特别提醒]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 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微思考]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于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那么水平气压梯度力会不会影响风速呢?——会,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过渡:在实际中,在地球上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的风几乎是不存在的,地球在不断的自转,因而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
2、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以北半球为例):受两种力的作用时,风向形成后有个逐步偏转的过程,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时,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方向与风向垂直。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最终达到二力平衡,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如图2-31)。
3、在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请同学阅读课本49页,图2-31,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风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风的形成过程。
思考、倾听
2、风的形成过程
(25分钟)
3、首先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气压相关知识,并回答什么是气压梯度,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会促使大气如何运动?
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大气水平运动还受哪里力呢?
师:这种受力情况下的风会出现在哪里呢?
生:除赤道以外地区的高空。
过渡:我们分析了北半球高空大气的风向,那近地面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呢?高空地区摩擦力的影响几乎为零,但在近地面由于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很大的阻力——即摩擦力。我们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近地面风向受摩擦力影响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2-3大气环境一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由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两个部分组成。

教材中均以图文的方式呈现。

热力环流中通过图2-29示意,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流动与大气气压的变化的过程,再配以文字解释,学生能较易理解。

大气水平运动一风的形成过程,图2-31将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合并在同一幅示意图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再配以正文与阅读部分,可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地理思维还较薄弱。

该部分内容又较抽象,不易理解,并且涉及物理学科中气压、受力分析、力的合成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还未涉及,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课造成困难。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可设置预习案,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缩短课上用时,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过程与风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过程和风形成的过程。

2.通过对各种图像的阅读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一一风形成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第5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第5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2、再作实际风向(斜穿等压线: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0°~45°角画出风向)
3、提示:风向为风的来向
例:画出下图中北半球甲、乙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
东南风
水平气 压梯度

西北风
风向
方法: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越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比较风力大小:甲 大于 乙
2. 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果:风向与等压
线之间成一定夹角。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A
C 地面摩擦力

二力平
平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衡,风向
三种力

地转偏向力
平行于
共同作

等压线
用下,风

(高空的风) 向斜穿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垂直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北半球 向右,南半球向左。
1.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力共同 作用下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表受热不均,使同 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
压差异。
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 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梯度力
(百帕 1000
a. 垂直于 等压线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1005 1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B.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C. 风蚀城堡 D. 风蚀垄槽(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1)流水侵蚀
(2) 风力侵蚀
(3) 冰川侵蚀 A. 刨蚀作用: U型谷、冰斗、角峰、冰蚀湖
B. 磨蚀作用: 羊背石
冰川谷
取决于气压梯度,等 压线越密集处越大
风向
一个力作用时,风向垂直于等 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 右偏,南半球左偏 与纬度和风速成正比
二个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 线(高空)
与风向相反 近地面较大,高空小 到几乎为零
三个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近地面)
四 探 究 活 动
B. 东南地区 0 30m D. 西南地区
840
830 820
3.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 C)米
A. 40<H<41 C. 59<H<60
B. 49<H<50 D. 60<H<61
四、人类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还是不 合理的?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 大气中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a.方向:垂直于与 等压线,由高压 指向低压
b .大小:取决 于气压梯度,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百帕)
1000 1005
1010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速的大小
二 不同部位的风
1. 高空大气中的风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hPa)
(北半球高空)
502
504
506 508 5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向:平行等压线(高空风)
2. 近地面的风
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0hPa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05hPa
羊背石
北美五大湖
冰斗、角峰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1)流水侵蚀
(2) 风力侵蚀
(3) 冰川侵蚀
(4) 海浪侵蚀: 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拱桥、海蚀阶地等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阶地 海蚀拱桥
3. 搬运作用
(1) 风力搬运 ——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
(2) 流水搬运
(—1—) 风湿润力、搬半湿运润地区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2. 侵蚀作用
(1)流水侵蚀 A. 冲刷、切割作用: V形谷、沟谷、瀑布、峡谷 B. 化学溶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 —峰林(丛)
桂林阳朔峰丛
云南路南石林
石柱பைடு நூலகம்
石钟乳
石笋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2. 侵蚀作用
(1)流水侵蚀 (2) 风力侵蚀
4. 沉积作用 (1) 流水沉积 A.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B. 冲积扇
冲积平原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学习展示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N
2. 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
Q
P
的地区是( C )
A.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等间值
(百帕) 1000 1005 1010
等间距
(百帕)
990 1000
1010
2.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不改变风的大小
(百帕)
风向
1000
1005
地转偏向力
1010
(北半球)
3.地面摩擦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近地面)
地面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近地面)
(北半球近地面)
风压定律(北半风球)向::背斜风穿而等立,压低线压(在低左空前风,)高压在右后
思考: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变化情况?
夹角变大
三 小结
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
作用在大气上 的力
力的方向、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