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报告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报告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探究不同色光的折射规律,测量其折射率。

3、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它们的折射角度也不同。

红光的折射率较小,折射角较小;紫光的折射率较大,折射角较大。

因此,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即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折射率 n 等于入射角 i 的正弦与折射角 r 的正弦之比,即 n = sin i / sin r 。

通过测量不同色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1、光源:白色平行光光源(如钠灯)2、三棱镜3、光屏4、量角器5、直尺四、实验步骤1、调整实验装置将白色平行光光源、三棱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其折射面与平行光垂直。

2、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打开光源,让白色平行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记录下七种颜色光的分布位置。

3、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选择一种颜色的光,如红光,用直尺测量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为入射角 i 和折射角 r 。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计算折射率根据折射定律 n = sin i / sin r ,计算出红光的折射率。

5、依次测量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其折射率。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颜色|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度)|折射率 n|||||||红|_____|_____|_____||橙|_____|_____|_____||黄|_____|_____|_____||绿|_____|_____|_____||蓝|_____|_____|_____||靛|_____|_____|_____||紫|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实验报告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报告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报告光的色散实验实验报告:光的色散实验引言:光的色散是一种光在经过介质时由于不同频率的波长发生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通过研究光的色散,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性质以及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控制入射角度和观察折射角度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进一步认识光的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玻璃棱镜2.光源(激光或白光灯)3.光屏4.直尺5.三角支架6.角度测量器7.尺子实验步骤:1.将玻璃棱镜放置在三角支架上,确保其稳定。

2.将光源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保持恒定的入射角度。

3.将光屏放置在玻璃棱镜的一侧,调整光屏的位置,保证能够清晰观察到折射出来的光线。

4.在玻璃棱镜与光屏之间的路径上,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并记录下来。

5.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数据如下所示(表格略)。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进行以下数据处理和分析:1.绘制入射角度与折射角度的图像,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计算出每个入射角度对应的折射角度的正弦值,构造正弦值与入射角度的图像。

3.根据所得图像,计算出斜率,并通过斜率计算出玻璃棱镜的折射率。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经过玻璃棱镜时的折射角度不同,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1.由于测量误差和仪器精度的限制,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和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2.光源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使用更稳定的光源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部光线的干扰。

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及其相关原理。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色散对光谱分析和光学器件设计的影响,以及深入探究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奥秘。

光的色散实验教案

光的色散实验教案

光的色散实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色散原理和实验过程。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亲身体验到色散现象,加深对光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以及背后的物理原理。

2.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器材:1. 白色光源2. 三棱镜3. 直尺4. 量角器5. 屏幕6. 可调节光源灯泡7. 黑纸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确保实验材料和仪器完好无损。

2. 将光源灯泡插入可调节光源座位中。

3. 将光源座位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证其稳定。

4. 将直尺并排放置在实验台上作为光路的参考线。

第二步:实验操作1. 将三棱镜放置在光路上,确保光源射入三棱镜的一面。

2. 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光线通过后被三棱镜折射。

3. 观察并记录在屏幕上产生的光谱。

4. 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5. 使用量角器测量光谱上的各个波长点的倾斜角,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数据处理与分析1. 使用所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三棱镜的折射率。

2. 利用所测得的倾斜角和入射角计算色散角。

3. 绘制光谱的图表,包括波长和倾斜角的关系。

结果与讨论: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折射率和色散角是否与理论值一致?2. 在光谱图中观察到的波长变化是否符合色散现象的特征?3. 实验中是否有任何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4. 对于未来实验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实验延伸:1.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颜色、角度等条件来观察色散现象的变化。

2. 可以研究不同物质的色散性质,比较它们的折射率和色散角。

3. 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实验,比较实验结果的差异。

结论:通过光的色散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背后的物理原理。

实验结果验证了色散角与入射角以及被测物质折射率的关系,加深了我们对光学的理解。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了科学实践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色散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色散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色散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光的色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光的传播与色散现象,理解光的色散原理及应用。

实验原理: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光的介质后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线。

当白光通过透明介质(如三棱镜)时,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线受到折射的程度不同,从而引起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白纸、三棱镜、光源(可使用日光灯或激光笔等)、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白纸放置在桌面上,作为光的传播介质。

b. 将三棱镜放在白纸上,并使用直尺固定好其位置。

2. 实验设置a. 将光源放置在三棱镜的一侧,确保光源正对着三棱镜的平面表面。

b. 将光源尽量靠近三棱镜,使得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效果更为明显。

3. 实验操作a. 打开光源,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向三棱镜的过程。

b. 观察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向不同方向偏折的现象。

c. 观察在透明介质中光线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谱的现象。

4. 数据记录与分析a. 使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出射光线和光谱的位置。

b. 借助直尺,测量并记录不同颜色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白光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光谱。

2. 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通过三棱镜后有不同的折射角度,形成出射角度不同的光线。

实验分析:1.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所致。

波长较长的红光被折射角度较小,而波长较短的紫光被折射角度较大。

2. 光的色散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工艺中,例如透镜、棱镜、光谱仪等。

实验思考题:1. 为什么光线会在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谱?2. 通过实验可知,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特性,请解释其原因。

3. 除了三棱镜,还有哪些介质可以展示光的色散效果?扩展实验:1. 使用不同颜色的光源进行实验,观察光的色散效果是否有差异,并分析原因。

2. 在实验中加入其他介质(如水、玻璃等),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是否有变化。

光与光的色散实验设计与分析

光与光的色散实验设计与分析

色散效应原因
介质折射指 数不同
不同波长光的折 射指数不同
光波长分离
导致光波长的分 离
光的波长与色散关系
01 波长越长
色散程度越大
02 波长越短
色散程度越小
03
光谱分析
波长
可见光 紫外光 红外光
应用
光谱分析 光通信 光制造
特性
波长范围 光谱形状 光强度分布
总结
通过色散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光 的波长与色散的关系,以及光谱分析的重要性。 这些数据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光学现象和应用提 供了重要参考。
光与光的色散实验设计与分 析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光与光的色散实验设计与分析 第2章 实验设计 第3章 实验分析 第4章 实验应用 第5章 实验效果验证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光与光的色散实验设 计与分析
色散现象简介
色散现象是指不同波 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 射,导致光的波长被 分离的现象。色散现 象是光学实验中常见 的现象,也是光谱学 研究的基础。
在本页中,我们将实 验结果与理论数值进 行对比分析,以验证 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 性。通过比较数据, 可以得出结论并评估 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误差分析
测量误差
可能由仪器不准 确或不稳定引起
环境误差
温度、湿度等外 部因素的影响
系统误差
实验器材本身固 有的误差
人为误差
操作不规范或实 验环境影响
结果讨论
By The Optical Society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02 of America A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研究光的色散实验仪器材料红外线笔、三棱镜、紫外线验钞笔、真、假钞票、太阳镜、防晒霜及课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知道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2.确定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看太阳的色散实验,体会美丽的色彩。

2.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太阳光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三:教学难点:同上四:课前准备:1:编写好讲学稿和相关练习题2:准备演示实验器材:红外线演示仪、三棱镜、紫外线验钞笔、真、假钞票、太阳镜、防晒霜及课件。

3:做好课件4;下载极光应用小电影4:提前一天下发讲学稿,布置预习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新奇的实验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演示:打开红外线演示仪开关,让它发出音乐,当教师用手靠近红外线演示仪,阻断了它的红外线(不要接触到仪器),发现音乐嘎然而止。

活动二:演示验钞机的使用老师小结:刚才我们的两个实验分别用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它们都是看不见的光。

2:复习旧知:提问检查预习情况:(1)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的颜色是什?。

(3色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

3;光谱:活动一:演示实验: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投在墙上……结果: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的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活动二:老师解释光谱成因: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紫光最厉害,红光最不厉害观看极光的小电影,然后提问学生。

4:课堂小结:1:把太阳光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的顺序排列就是光谱。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引言: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当光线通过某些介质时,由于光的不同波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光线中的不同颜色发生偏离的现象。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实验材料:1. 白色光源(例如白炽灯泡或LED灯)2. 光具(例如三棱镜)3. 色散介质(例如玻璃棱镜)4. 白纸或屏幕5. 直尺6. 直角器7. 毛笔和墨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白纸或屏幕放置在实验台上,作为光的投射面。

b. 将光源放置在距离投射面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c. 将玻璃棱镜放在光源与投射面之间,并确保棱镜稳定不会滑动。

d. 使用直尺和直角器,将直射线与光源到投射面的垂直线保持水平。

2. 实验操作:a. 打开光源,使其照射到棱镜上,并注意观察光线通过棱镜后的现象。

b. 进行仔细观察,可能会看到光线发生了弯曲并且分散成不同颜色。

c. 使用毛笔和墨水,在白纸或屏幕上标记出光线的路径和颜色分布。

3. 数据记录:a. 使用直尺测量光线从光源到棱镜的距离(光线入射距离)和从棱镜到白纸或屏幕的距离(光线出射距离)。

b. 记录光线经过棱镜后分散成的不同颜色数量和顺序。

4. 实验结果:a.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以便对比不同波长的光在色散中的表现。

b.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光在色散过程中,不同波长光的平均角度偏移程度。

c. 推论光的波长和色散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室内较为暗淡,以减少外界光线的干扰。

2.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以防止灰尘等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在进行数据记录时,应当尽量减小误差,例如使用专业测量仪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的色散现象。

当光线通过玻璃棱镜时,光会分散成不同的颜色,并且颜色的顺序是按照波长增加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的波长与色散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种实验设计不仅简单易行,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光的特性和行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光的色散课程设计

光的色散课程设计

光的色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的概念,掌握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了解可见光谱中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

3. 使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并将其与光的色散现象联系起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色散现象,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认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光现象的美丽和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教学手段,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特点:针对所在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好奇心,课程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掌握光的色散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基本概念:介绍光的色散的定义,解释白光分解成七彩光的原因。

2. 太阳光与彩虹:讲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与光的色散的关系。

3. 实验观察光的色散: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三棱镜,观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4. 光谱与颜色:学习可见光谱中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探讨颜色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5. 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介绍光的色散在自然界、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彩虹桥等。

教材章节:《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光的色散”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光的色散基本概念,太阳光与彩虹。

第二课时:实验观察光的色散,学习光谱与颜色。

第三课时: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光学》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主要内容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以及三棱镜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的组成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操作,三棱镜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光源(如手电筒)、尺子。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彩虹的颜色分布。

(2)提问: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2. 例题讲解(1)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太阳光的组成。

(2)以三棱镜为例,讲解光的色散实验操作步骤。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操作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测量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角,分析折射角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2)讨论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以及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太阳光的组成3. 彩虹的形成原理4. 三棱镜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解释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

(3)简述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因其折射率不同,所以呈现为白色。

(3)彩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所以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色散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色散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色散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是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并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 光源(如白炽灯、激光笔等)- 三棱镜- 坚固的光屏- 透明光屏- 直尺- 手电筒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在教室或实验室中找一张坚固的光屏,放置在光源后方,以防止光从后方照射到实验者的眼睛。

- 将三棱镜平放在桌子上并固定。

- 将透明光屏放在三棱镜后方,以接收经过三棱镜折射过的光。

- 准备一个手电筒,作为实验的第二种光源。

2. 实验步骤:a. 使用白炽灯作为第一个光源,将光照射到三棱镜的一面,并观察透明光屏上的光斑情况。

b. 观察光被三棱镜折射后,在透明光屏上产生的光斑分布情况。

用直尺测量各个颜色光斑的位置和长度。

c. 使用激光笔作为第二个光源,重复步骤a和b。

d. 将手电筒对准三棱镜的一面,观察透明光屏上的光斑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实验数据处理:a. 将角度-色标(颜色)数据绘制成散点图。

b. 根据散点图的情况,让学生探究不同角度对应的颜色,并讨论光的色散现象。

4. 实验讨论: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能够在三棱镜中发生色散现象。

b. 让学生讨论光的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的形成原理等。

5. 实验总结与拓展:a. 要求学生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特点。

b.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对于光通信、光谱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注意事项:-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眼睛直接暴露在光源中。

- 实验中使用的光源要谨慎选择,不要对眼睛产生伤害。

- 教师需要在实验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并提前演练实验步骤,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通过完成光的色散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的颜色是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性质的理解。

这个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对光学领域的认识。

光的色散的实验观察教案

光的色散的实验观察教案

光的色散的实验观察教案背景介绍: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介质后,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而引起的色彩分离现象。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通过实践探究光的色散原理以及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将能够: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认识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差异;3.探究光的色散与波长的关系。

实验材料:1.光源:可以使用白炽灯、激光笔等;2.三棱镜:用于分散光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3.黑纸或暗房:用于提供暗环境,方便观察。

实验步骤:1.将实验室调暗,确保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最小。

2.选择一个稳定的光源,如白炽灯或激光笔。

3.将光源置于恰当的位置,使得光线通过三棱镜。

4.调整三棱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经过三棱镜后分散成一束彩色光。

5.使用眼睛或白纸板等观察彩色光的分散情况。

实验记录:在黑纸上观察到的彩色光条带情况:1.在光源靠近三棱镜一侧的位置,观察到一个白色光斑,代表光束的初次合并;2.在白光斑两侧,观察到一连串颜色由红到紫依次排列的光条带,代表光束经过三棱镜后的分散;3.最外层的红光较宽,而紫光较窄。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经过三棱镜的分散作用后,白光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光谱;2.从红光到紫光的光条带依次排列,表明波长逐渐减小,频率逐渐增大;3.红光的波长较长,折射能力较大,所以向下偏折角度较小;4.紫光的波长较短,折射能力较小,所以向下偏折角度较大。

实验拓展:1.进一步观察不同角度下的光的色散情况;2.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光源进行实验,观察是否会有不同的分散效果;3.将颜色分散后的光线重新聚焦,观察是否能够得到白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以及光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彩色光的分散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红光波长较长,紫光波长较短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报告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报告

光的色散实验设计报告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并实验验证光的色散规律。

实验原理色散是光经过介质后,由于介质折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光的波长依折射角不同而产生偏离的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可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正常色散是指光的频率增加,波长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反常色散则相反。

实验中使用一个三棱镜作为介质,因为三棱镜是透明的,且其两个平面形成一个角,能够使得光线发生折射。

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偏折,产生色散现象。

实验需要测量不同颜色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计算出它们的折射率,进一步验证光的色散规律。

实验装置- 光源:白光LED灯;- 三棱镜:用于把光进行分散,产生色散现象;- 望远镜:用于观察色散现象,并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步骤1. 将白光LED灯放置在光源台上,使其尽量均匀地照射在三棱镜的切入口处。

2. 在三棱镜的切入口处安装一个望远镜,用于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3. 调整望远镜的位置,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三棱镜上反射的光线。

4. 通过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望远镜能够观察到光线的不同颜色分散出来。

5. 使用经验法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首先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得光线垂直射向望远镜,在望远镜中确定这种情况下的入射角。

然后观察光线倾斜射入三棱镜,通过调整望远镜的位置,使得折射后的光线再度垂直射向望远镜,在望远镜中确定这种情况下的折射角。

6. 使用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并制作图表,展示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

进而,利用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绘制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图表。

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光的色散规律。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偏折,产生色散现象。

实验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光的色散规律,即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度不同。

色散研究实验报告模板(3篇)

色散研究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色散研究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 掌握三棱镜和光栅对光进行色散的原理;3. 学习使用分光计测量光线的角度;4. 掌握光波波长与折射率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1. 光的色散现象:当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或光栅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在介质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形成彩色光带。

2. 三棱镜色散原理: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的偏折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彩色光带。

3. 光栅色散原理:光栅对光进行衍射,不同颜色的光在衍射过程中偏折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彩色光带。

4. 分光计测量原理:分光计利用反射法和自准法测量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偏转角度,进而计算出光线的波长。

5. 光波波长与折射率的关系:根据斯涅尔定律,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与光波波长成反比。

四、实验器材1. 实验台;2. 白光光源;3. 三棱镜;4. 光栅;5. 分光计;6. 白纸;7. 秒表;8. 直尺;9. 记录本。

五、实验步骤1. 将三棱镜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使光线垂直射向三棱镜。

2. 将白纸放在三棱镜后方,调整白纸位置,使彩色光带清晰地投影在白纸上。

3. 使用分光计测量彩色光带中红光和紫光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4. 将光栅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使光线垂直射向光栅。

5. 将白纸放在光栅后方,调整白纸位置,使彩色光带清晰地投影在白纸上。

6. 使用分光计测量彩色光带中红光和紫光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7. 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红光和紫光的入射角和出射角。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红光和紫光的偏折角度。

3. 比较三棱镜和光栅的色散效果。

4. 分析光波波长与折射率的关系。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1)通过三棱镜的色散效果比通过光栅的色散效果明显。

(2)红光的偏折角度大于紫光的偏折角度。

2. 讨论:(1)三棱镜和光栅的色散效果不同,是因为它们对光的衍射和折射原理不同。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本文将会探讨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

光的色散是指不同颜色的光在透过不同的介质时,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产生弯曲的现象。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相干光在空间中重叠产生干涉条纹的现象。

以下将分别对两个实验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一、光的色散实验设计1.实验原理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常数,但是在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因为折射率的不同而改变。

当光从空气或真空中进入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光线会发生弯曲,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2.实验装置本实验将使用以下装置:- 白光源- 棱镜- 屏幕- 直尺- 三角板3.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中取一块三角板,将其放置在平坦的桌子上,用直尺将其支撑起来;2)将白光源放在三角板附近,让光线在三角板的一侧方向进入;3)利用棱镜将光线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4)最后将七种颜色的光线聚焦在屏幕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线发生色散现象。

4.数据分析使用光的色散实验可以得到不同颜色光线的折射角度θ,由于折射率n与折射角度θ sinus存在比例关系(折射定律),因此可以通过θ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介质的折射率n值。

二、光的干涉实验设计1.实验原理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相干光在某个点汇合时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通过调节光路差或引入光程差来产生。

2.实验装置本实验将使用以下装置:- 激光器- 分束器- 两个凸透镜- 镜子- 平面反射镜- 干涉纹摄像机3.实验步骤1)将激光器放置在离分束器一定距离的地方,并将激光分成两光束;2)通过凸透镜将两束光汇聚到一点之处,同时在该点上放置一个镜子,将两束光逐一反射回来;3)利用平面反射镜将两束光合并,并将其投射到干涉纹摄像机上,同时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

4.数据分析利用干涉纹摄像机可以记录下干涉条纹的变化,从而可以计算出两束光的波长差和振幅差,从而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量化描述两束光的相位差。

光的色散的教案

光的色散的教案

光的色散的教案光的色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三棱镜、红绿蓝色透明纸、光盘学生:自制水三棱镜、调色盘、毛笔、自制彩色陀螺、手电筒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光路图实验探究一:光的色散实验探究二:色光的混合信息交流实验探究三:颜料的混合学生作图、展示作品并评价分组观察光盘扇面、用三棱镜对准通电日光灯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举出类似的现象的例子。

学生演示太阳光的.分解实验观察多媒体制做的光的色散实验和彩虹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演示并观察红、绿、蓝三色光相互混合的实验实验:观察彩色陀螺旋转后纸板的颜色学生演示七色光混合的实验,得出以上实验结论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实验并总结规律学生分组信息交流并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分组实验探究颜料的混合观察多媒体演示总结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正确作品作出肯定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作法组织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规律教师指导实验,巡查演示课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教师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教师指导实验引导、点播,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小学科学活动探索光的色散现象

小学科学活动探索光的色散现象

小学科学活动探索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是光通过不同介质时,由于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光波长的变化现象。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简单科学活动。

下面将介绍三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活动,帮助他们亲自探索光的色散现象。

活动一:色散棱镜实验材料:- 一个三棱镜- 一束白光- 一块白纸步骤:1. 将三棱镜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并确保其底部平稳。

2. 将白纸放置在三棱镜的后方,以接收光的色散情况。

3. 将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的顶部,并观察光在白纸上的投影。

观察结果: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即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按照波长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彩色的光谱。

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透过介质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

红光波长较长,偏折角度较小;紫光波长较短,偏折角度较大。

因此,光的色散现象发生了,我们才能看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活动二:纸板光谱仪材料:- 一个纸板- 一束白光- 一根铅笔- 一小块微透镜或一只太阳眼镜步骤:1. 将铅笔放在纸板上,使纸板倾斜。

2. 在纸板的上方,将白光照射到铅笔上。

3. 用微透镜或太阳眼镜通过固定的角度观察纸板上的光。

观察结果:当使用微透镜或太阳眼镜观察纸板上的光时,可以看到类似于活动一中所观察到的光谱。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看到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的光。

解释: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使用纸板作为光的折射介质,将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当光通过纸板时,由于纸板的倾斜角度和折射率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形成彩色光谱。

活动三:彩色沙画材料:- 一个玻璃容器- 不同颜色的沙子(红色、黄色、蓝色等)- 一盏手电筒或白色的荧光灯步骤:1. 将玻璃容器装满沙子,并确保沙子的颜色均匀分布。

2. 打开手电筒或荧光灯,将光照射到玻璃容器上方的沙子上。

观察结果:当光照射到沙子上时,由于沙子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我们可以观察到沙子在玻璃容器中形成的彩色图案。

光的色散与反射实验教案

光的色散与反射实验教案

光的色散与反射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的色散与反射现象,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1. 白色光源(如白炽灯、激光笔等)2. 光栅3. 三角棱镜4. 磨砂玻璃5. 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等)6. 动手工具(剪刀、胶水等)7. 辅助用品(纸板、洗涤剂等)实验步骤:实验一:光的色散现象1. 准备一张白纸板,将光栅固定于纸板上,确保光栅平整且与纸板垂直。

2. 将白色光源对准光栅,调整距离和角度,使光能够通过光栅。

3. 观察通过光栅的光线,利用纸板的投影区域观察形成的光谱现象。

4. 记录并分析不同颜色的光线在经过光栅后的偏折情况。

实验二:光的反射现象1. 准备一个磨砂玻璃板,将其立在光源的前方。

2. 调整光源与磨砂玻璃板的角度,观察光线在磨砂玻璃板上的反射现象。

3. 用纸板的投影区域观察反射光线的颜色和角度变化。

4. 记录并分析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磨砂玻璃板上的反射情况。

实验三:光的色散与反射综合实验1. 将光源放置在一固定位置上,使光线以一定角度射向三角棱镜上。

2. 观察光通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记录并分析不同颜色光线的偏折情况。

3. 调整棱镜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色散和角度变化。

4. 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总结光的色散与反射的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一的结果表明,白光经过光栅后,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根据光栅的特性,不同波长的光会因为折射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偏折。

实验数据显示,红光的偏折角度较小,紫光的偏折角度较大,其他颜色的光线则相应分布在两者之间。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光线在磨砂玻璃板上发生反射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在经过磨砂玻璃板反射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角度偏转。

具体来说,入射角度越大,反射角度偏大,且反射光的颜色趋向蓝色。

实验三综合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光的色散与反射现象。

结果显示,在射到棱镜上的光线经色散后,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且与实验一的结果一致。

以实验为基础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1.明确光的色散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的色散原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光的色散原理白光是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线。

当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速度经过介质,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角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2.实验方法材料:白色光源、三棱镜、纸片、黑色卡纸、透明胶带、直尺、尺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1)将白光源调节至最亮状态,将三棱镜固定在桌子上。

可以用三个透明胶带将三棱镜的三个面与桌面紧贴。

(2)将纸片固定在三棱镜最上面,并在纸片上标出一条基准线。

(3)将三棱镜顶角方向调整到正前方,使白光通过三棱镜时,打在纸片上的光线紧挨着基准线。

(4)用黑色卡纸挡住定一下波长的光线,记录其位置。

可以用直尺测量黑色卡纸上应该挡多少距离,以便让纸片上的其余光线都通过三棱镜并打在纸上。

(5)将三棱镜慢慢转动,用圆规测量每条光线的折射角,将数据记录下来。

绘制图表,并分析数据中的规律。

(6)将黑色卡纸移动到挡住其他波长的光线的位置,重复步骤(5)。

(7)通过实验的数据,计算出每个波长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度数,画出折射度数与波长的关系图。

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学生听过光的色散原理的讲解之后,可以逐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流程和方法。

讲解要点易懂、清晰,使学生能够从中大致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和目的。

2.实践法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光的色散原理,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和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教学重点:1.对光的色散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理和相关知识点。

2.通过实验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1.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避免数据记录的失误。

2.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以实验为基础的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学生可在实验中深入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光的色散实验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实验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实验教学设计引言:光的色散是光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光学元件后产生的偏折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物理原理。

本文将设计一种光的色散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应用;2.掌握光的色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观察和记录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光学元件后的偏折现象;4.分析光的色散引起的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材料与仪器:1.光源:白炽灯或激光器;2.光学元件:三棱镜;3.光屏:用于接收光束和观察光的偏折现象;4.测量工具:尺子、直尺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在实验室中搭建实验台,并确保实验台面平整稳固;b.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的一侧,并将其与光屏、三棱镜等元件垂直排列;c.将三棱镜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且与光源和光屏垂直对齐。

2.实验操作:a.打开光源,使其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现象;b.调节光源位置和方向,观察不同颜色的光在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情况;c.使用光屏接收光束,在不同距离上记录不同波长光的位置;d.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发现:1.经过三棱镜的光束发生了明显的偏折,不同颜色的光偏折角度不同;2.经过光屏接收的光束形成了一系列的光斑,不同颜色的光斑位置不同;3.通过计算偏折角度和测量光斑位置,可以绘制出波长与偏折角度或光斑位置的关系图。

实验讨论:1.为什么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不同的偏折现象?这是由于三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导致光的折射角不同。

2.为什么经过光屏接收的光斑位置会随着波长的变化而改变?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使得光线在光屏上形成不同的位置。

3.如何解释观察到的光斑位置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知识,我们知道光的折射角度与波长呈反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研究光的色散实验
仪器材料
红外线笔、三棱镜、紫外线验钞笔、真、假钞票、太阳镜、防晒霜及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知道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2.确定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看太阳的色散实验,体会美丽的色彩。

2.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太阳光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课前准备:1:编写好讲学稿和相关练习题
2:准备演示实验器材:红外线演示仪、三棱镜、紫外线验钞笔、真、假钞票、太阳镜、防晒霜及课件。

3:做好课件
4;下载极光应用小电影
4:提前一天下发讲学稿,布置预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新奇的实验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演示:打开红外线演示仪开关,让它发出音乐,当教师用手靠近红外线演示仪,阻断了它的红外线(不要接触到仪器),发现音乐嘎然而止。

活动二:演示验钞机的使用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的两个实验分别用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它们都是看不见的光。

2:复习旧知:提问检查预习情况:(1)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的颜色是什?。

(3色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

3;光谱:
活动一:演示实验: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投在墙上……
结果: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的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活动二:老师解释光谱成因: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紫光最厉害,红光最不厉害
观看极光的小电影,然后提问学生。

4:课堂小结:
1:把太阳光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的顺序排列就是光谱。

六:课后练习:
1、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A、户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
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
C、红外线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一部分只能是淡红色
D、以上说
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应用的论述中,错误
..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大的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七:板书设计:
1:光谱:红、橙、黄、绿、蓝、靘、紫
2:三基色:红、绿、蓝。

3:单色光、复色光。

八;课后拓展:
1.媒体展示:出生7个月的女婴在登机前接受便携式体温测量计的检查。

师介绍:“五一”期间,国内最先进的红外线测温热像仪和便携式红外线体温测量计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受测人员不必与测温仪器接触,一秒钟便可以直接显示出测温结果,不仅安全卫生,而且大大加快了机场进出港人员的客流速度。

2.媒体展示:红外线夜视仪。

3.媒体展示:在红外线夜视仪的观察下,所有的伪装都失效。

红外线夜视仪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4.媒体展示:红外摄像仪。

5.媒体展示:暗箱中的钥匙在红外线照相机下清楚可见。

6.媒体展示红外遥感:通过卫星拍摄到的大兴安岭火灾的照片。

7.电视机的遥控器。

8.媒体展示:美F/A-22“猛禽”成功试射响尾蛇导弹。

介绍:美国《每日航宇》12月9日报道,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空军F/A-22型机测试小组于11月22日成功发射一枚未填装弹药的AIM-9M型导弹,击中了一架超音速QF-4无人靶机。

介绍:德国物理学家里特(1776-1810)在1802年发现,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测也存在着看不见的射线,这就是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用紫外线照相能区分出物质间的细微差别,例如能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纸上的指纹。

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这个效应有许多应用。

日光灯就是用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

演示:用紫外线验钞笔,来辨认两张百元钞票的真假。

展示:用紫外线照相的相片。

紫外线还有杀菌消菌作用,医院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病房和手术室。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还能促进生理作用和治疗皮肤病、软骨病等。

经常在矿井下劳动的工人,适当地照射紫外线,能促进身体健康。

但过强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

多媒体展示:
1.媒体展示:银行用的验钞机。

2.媒体展示:紫外线消毒柜。

3.媒体展示:电焊工人在电焊时,穿好工作服,带上防护面罩。

4.媒体展示紫外线指数:
0一2最弱安全可以不采取防护措施。

3一4弱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5-6中等注意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涂擦防晒霜(防晒霜SPF指数>15)
7-9较强在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时段避免外出活动,外出时应尽可能在遮荫处
>10很强有害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5.播放一段本地的天气预报中有关紫外线指数的片断。

6.动画播放: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师介绍《蒙特利尔议定书》,并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情感教育。

7.媒体展示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近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他们在南极洲上空观测到一个规模巨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

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也是南极洲上空臭氧层严重受损的征兆。

它是因人类使用像含氯氟烃这类化学药品而导致保护。

地球的臭气严重受损而引起的。

最后,请同学们观看影片《偷天陷阱》中的一个片断。

并回答:
1.影片中小偷用的一个仪器是什么仪器?(答案为红外摄像仪)
2.博物馆中错综复杂的防盗光线是激光还是红外线?(答案为激光)。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是激光,有的说是红外线,众说纷纭。

学生:“用喷雾器(空气清香喷雾器)来喷喷看。


学生:“这种光不是激光。


学生首先猜的是红色,而后是紫……
学生讨论并交流:
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等,如在家庭中用的红外线食品烤箱来烘烤食品,在医院中用红外线烘干物体等;
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可以不分白天和黑夜进行红外线拍摄,不必受限于其他光线,而且从照片上能分辨出普通照片不易看清的情况,且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拍摄,这种技术叫做红外线遥感;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报台风寒潮等;遥感技术在现代军事上也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同学们讨论:紫外线的危害以及在生活中有哪些防止紫外线的措施。

有的学生介绍:太阳镜、太阳伞、防晒霜、玻璃等物品。

有的学生介绍:需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紫外线指数。

有的学生课件介绍:为什么登山运动员都要戴一副墨镜。

高山上阳光辐射特别强烈,紫外线和红外线随之而增加。

眼睛是人体最灵敏的感光器官,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灼伤视网膜的视觉细胞,引起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完全失明,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雪盲。

有的学生课件介绍:山上有防紫外线的帐篷。

有的学生课件介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损坏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会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据报道,位于南极臭氧层边缘的智利南部已经出现了农作物受损和牧场的动物失明的情况。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关于地球、环境与人类的话题。

这是一部精彩、经典的影片,学生都被吸引。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能回答,而第二个问题,则需学生动脑筋,注意观察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并根据前面设计区别红外线还是激光时的方法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