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骨梗死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骨梗死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叶艳君; 张斌青; 郭会利【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20【总页数】4页(P3652-3655)【关键词】骨梗死; 磁共振成像; 特征【作者】叶艳君; 张斌青; 郭会利【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骨梗死是由于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的骨髓细胞和骨的缺血性、局灶性坏死,发生于长骨骨干、干骺端[1],临床少见。
多数患者发病原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有一定的诊断难度,往往需要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X线和CT对骨梗死尤其是早期骨梗死诊断价值不大,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骨梗死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以分期诊断和指导治疗[2]。
现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经临床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骨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总结该病的MRI 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骨梗死患者,经过临床随访,其中14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为穿刺病理证实。
男12例,女6例;年龄26~60岁,中位年龄45岁;双膝疼痛10例,单膝/肢疼痛8例;病史15 d~2 a;长期饮酒史者6例,长期服用激素者3例,镰状细胞贫血者1例,外伤史者1例,余7例无明显诱因。
1.2 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 Healthcare Ingenia 3.0 T超导型MRI设备,膝关节表面线圈体,行常规矢状位T1WI、T2WI-STIR SE序列,冠状位T2WI-STIR SE序列,层厚4 mm,层间距4 mm。
2 结果2.1 发病部位 18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双侧者10例,单侧者8例;病变共累及28个部位,位于股骨下段11个,胫骨上段8个,胫骨下段3个,肱骨近端2个,腓骨1个,尺骨1个,距骨1个。
非潜水性下肢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骨梗 死 急性 期 D C R、T扫 描仅 表 现 为局 部 的骨 质疏 松 , MRT WI 等 或 稍低 信 号 ,2 呈 等 或稍 高信 号 。 I 不 1 呈 T WI S R呈 T
均匀 斑片 高信 号 ; 急性 期 骨梗 死 D 亚 R及 c T表现 为 虫 噬样 骨质 破坏 及 斑 点状 硬 化 , 1 中央呈 等 或 稍低 信 号 , MR T WI T WI 2 中央 为 等 或 高信 号 , 缘 呈 典 型 的地 图样 改变 ; 性期 D 边 慢 R及 C T表 现 为 髓 腔 内不 规 则 蜿蜒 状 硬 化 斑 块 . 结 伴
【 中图分 类号 】R 5 45
【 献标 识 码】B 文
[ 编号 】 6 3 9 0 (0 2 2 — 0 9 0 文章 1 7 — 7 1 2 1 )7 0 9 — 3
No i e o e i f r to i g o t m a i g n d v r b n a c i n d a n si i gn n c
o d oo ,An u r vn ilYoபைடு நூலகம்y s i l fRa ilg y h i o ica u iHo p t ,Hee 2 0 ,C ia P a f i 3 01 1 hn
[ src] jcieT x lr ei gn aue f o eifrt na di po ei g gdan s cac rc. t o s Abta t0b et oe poet igf trso n aci n rv v h ma e b n o m ma i ig ot cua y Meh d n i
节状 低 密度 区 。 结论 MR 是 诊 断急 性期 骨梗 死 最 有 价值 检查 方 法 , I 能够 发 现 早期 病 变 , R、 T对 亚 急性 期 和 慢 性 D C 期 骨梗 死病 变 有 帮 助 , 可见 特 征 性 的影像 表 现 。 并
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分析
sr ud gsl ocr eim  ̄ u r cvy TWI n W【iM oe d m gnu i ds nln et f u. ur ni e t m i t t o n c ri i nh n l y ai . l dT a l t a 2 O R s w dia oeos x gai n r 联lfo s l h ro m e i c ea o c
rdo rp y ma i s t nw si h mo e e u si c t ni tei  ̄ me ulr vt .CIma i tt n' s“ p s a e ”e in i h a g a h nf ti i e a o a o g n o so s a o n h n i f i n d l yc i a a y ’ nf a o w s e i a ma -h p d ls sw t e o ht
100 ) 50 1
江苏
无锡
240; . 1 12 哈尔 滨医科 大学 附属第 一临床 学院 c 室 0 r
黑龙 江
哈 尔滨
【 要】 目的: 摘 总结 9 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 x线、T M I C 、 R 表现, 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
值 。方法 : 9例患者均拍摄 了 x线平片 , 7例行 C 检查 , r 2例行 A u检查 ; Ⅱ 2例手术活检。结果 : 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 骨 梗死共累及 1 个部 位 , 3 股骨下段 7 , 骨上 段 4个 , 个 胫 胫骨下段 2 。其 中 2 个 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 平片显示 髓腔 内不均匀性骨化 ;T显示髓腔 内呈地 图样改变 , 围环以硬化边 ; P C 周 M J在 TⅥ 和 T , 病变 中心区 出现高低不 等 1 2(上 I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骨梗死的结果分析
探 讨 骨 梗 死 的影 像 学诊 断要 点 . 法 病 人 均 行 x 线 平 片 , T, 方 C MRI 查 . 及 股 骨 下 段 、 骨 上 检 累 胫
段 、 骨 下 段 、 骨 颈 , 骨 粗 隆 , 果 早 期 骨梗 死 x 线 平 片 无 明 显 异 常 , 期 C 胫 股 胫 结 中 T表 现 为 髓 腔 不 均 匀 钙 化 , 晚 期 MRI 现 为 典 型 的 地 图样 表 现 . 论 表 结 有 帮 助 ,T 较 平 片 敏 感 , C 关键 词 : 梗 死 ; 共 振 成 像 ; 算机 体 层 成 像 ; 射 线 骨 磁 计 放
D e 20 c. 07
文 章 编 号 : 0 94 2 ( 0 7 0 — 5 7 0 1 0 . 8 2 2 0 ) 6 0 2 —2
不 同影像 学 方 法 诊 断 骨梗 死 的结 果 分 析
马 捷
( 华大 学 附属 医院 , 北 吉林 吉林 12 1 ) 3 0 1
摘要 : 目的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6期
20 0 7年 1 2月
北华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uR ALO EI UA uNI E ST Naua S i c) N FB H V R I Y( trl c ne e
VO . . 18 NO 6
中图分类号 :45 R 4 文献标识码 : A
MR 检 查 是 诊 断早 期 骨梗 死 最 为 有 效 的方 法 , I x线 平片 对 中 晚 期 病 变
骨梗 死指发 生 于骨 干 和干骺 端 的骨 性 坏 死 , 本
文探讨 骨梗 死 在 x线 , T, C MRI 的影 像 特 点 , 下 比 完整 临床资 料 和影像 资料 的 1 5例 骨梗 死 患 者 做 如
骨关节疾病影像学表现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临床特点: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关节活动障碍病人易发生病理骨折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或密度减低呈分层状改变。
椎体鱼脊样变形或楔形变,骨小梁稀疏纵行排列。
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
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
病因:Vit D缺乏,钙磷排泄过多,肠道吸收功能减退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承重骨骼常变形:如O型腿、X 型腿,骨盆三叶变形。
常见假骨折线:假骨折线1-2mm宽透明线,对称出现,好发于耻骨、坐骨、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消失,骨皮质、骨松质均可发生病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呈筛孔状或虫蚀状或中断消失或呈膨胀性改变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
病因:慢性炎症,外伤,原发性骨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甲旁低,氟中毒。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骨皮质增厚致密,骨髓腔变窄。
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
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骨折后。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外表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骨膜反应: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病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
转归:与骨皮质融合、新生骨吸收、肿瘤侵蚀破坏。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影,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骨/软骨内钙化:病因:软骨类肿瘤出现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
骨骼基本结构病变
11
骨质破坏
边界:骨破坏缺损区与正常骨分界清楚,常 为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反之为急性炎症或 恶性骨肿瘤
范围:如广泛累及骨皮质及骨松质则为急性 炎症或恶性肿瘤,反之如累及骨质范围较局 限,则为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
结合骨破坏的范围大小,有无骨膜增生及内 部结构综合分析,对判定急慢性炎症或者良 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疾病:
全身性:老年性、绝经后 妇女、营养不良、代谢或 内分泌障碍、长期卧床
局限性:炎症、肿瘤、骨 折后
3
骨质疏松X线表现
1. 骨密度减低 2. 骨皮质变薄 3. 骨髓腔增宽 4. 骨小梁细、少、疏 30-50%出现阳性征象
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
4
跟骨结 核
跟骨不 规则破 坏,骨 质坏死 增白破 裂。附 近骨质 疏松明 显
CT表现同X线 MR表现在病灶内各种形态的低信号
影
32
成骨型骨肉瘤 慢性骨髓炎 大理石骨病
33
石 骨 症
34
成骨型骨肉瘤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髓腔侵犯、 软组织肿块的边界;
注意肿瘤骨显示。
35
尤文肉瘤
36
成骨型骨肉瘤
37
不同
反应性骨质增生硬化与肿瘤骨最大的不同 在于前者在病灶的周围,是由正常的成骨 细胞形成的骨质,可演变为正常的骨质结 构;
骨膜反应
定义: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受刺激活动增加所引起 的不同形态的骨膜新生骨。
X线表现: 1、与骨皮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花边状、
放射状致密影 2、骨膜增生如局限、光滑、完整多为慢性炎症或
良性肿瘤;反之广泛,边缘毛糙,断裂及缺损,多 为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 常见疾病: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
骨梗死影像学比较分析
骨梗死指发生于骨干和干骺端的骨性坏死 ,临床较少见表现不典型,x线平 片、
c T 容易漏诊或误诊,病因也复杂,我们近年来发现并经手术证实骨梗死8 例累及 2 2 个
骨骼并结合文献 ,进一步探讨骨梗死的综合影像学表现及其 M R I 表现特点,以提高对 本病 的认识, 减少漏误诊 。
病变中心 T , W I 呈等或稍低信号、T , W I 呈等或稍高信号 ,内信 号不均;病灶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d i s c u s s t h e i ma g i n ga n d MR I f e a t u r e o f he t b o n e i n f a r c t i o n
M e t h od R a io d g r a p h, CT a n dMR1 we r c er p f o r me di n8 c a s e swi h2 t 2b o n ei n f a r c t i o n
边缘呈地 图样 改 变,T 1 w I 上分 2 层 ,内
资 料 与 方 法
1 . 病例资料 本组 8 例病人中,男 6 例,女 2 例,年龄分别 2 j ~ j 4岁,临床 表现为双膝疼痛一侧较重 6例,一侧症状明显伴僵直 2例,单膝疼痛 2例,病 史一个
层 为 高信 号带 ,外 层 为低 信 号 带 。 结 论 骨梗 死 急性 期 、亚 急性期 M R I 明 显 具 有 特 征 性 , 优 于 其 他 影 像 检
s i ns g o n MR I nd a s u er p i o r t o he t o he t r i ma g i n g e x a mi n a i t o n ̄ u r i n g a c u t e nd a s u b a c u t e
骨梗死病例讨论ppt课件
地图板块样病变被认为是骨梗死的典型 MR表现,而双边征被认为是骨梗死较 特异性的MRI表现
所谓双边征是指梗死区边缘在脂肪预饱 和T2WI序列上表现为内高外低两条并 行迂曲的信号带,对应于T1WI为一条 低信号带。其病理基础为外侧低信号带 为增生硬化骨质所致,内侧高信号带为 纤维肉芽组织修复的结果
影像学表现
(三)MRI表现 - MRI是诊断骨梗死早期改 变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①早期 骨梗死灶中央区呈斑点状或斑片状 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略高或高信 号;
②中期 骨梗死灶边缘充血水肿表现为迂曲 的线带样长T1长、T2信号;
③后期 骨梗死灶边缘纤维化或钙化表现为 迂曲的线带样长T1、短T2信号;
慢性骨梗死为患侧肢体酸痛、软弱无力,可伴有轻度 活动受限。
病因
1.多种病因均可导致长骨骨梗死,其发病是由骨局部的 血循环障碍而导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机械性血管中断 血栓形成和栓塞 血管壁的损伤或受压 静脉闭塞 其他有酗酒、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胰腺炎等
2.因四肢长管状骨的骨髓具有丰富的脂肪组织,髓 腔内的营养血管细小,分支稀少,易引起脂肪栓 塞导致骨髓缺血坏死。
影像学表现
(一)X线表现
早期X线上无明显异常,难以发 现本病的早期变化,有时可见片状 低密度影,边界模糊不清,反应骨 组织的早期缺血性坏死;当病变区 钙化或骨化较明显时,X线上表现 为病变局部的骨密度增高或骨质硬 化。
影像学表现
(二)CT表现 CT的密度分辨率较X线高,反应骨质密度
改变较X线敏感。早期虽然有坏死骨发生, 但CT上可无异常表现;此后骨质稀疏逐渐 明显,CT上呈在骨髓腔内见片状异常低密 度,边界模糊不清,死骨密度逐渐增高; 晚期病变骨质内出现坏死囊变、硬化和骨 质稀疏共存,表现为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 密度影,边缘可见斑点状、条状或环形异 常高密度,CT值可达1000Hu,边界清楚,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9
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或因神经营养障 碍导致骨的溶解吸收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X线表现: 骨质缺损: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 失,全无骨质结构 病灶形态:虫蚀状、鼠咬状、斑片状、囊状、 浸润状、溶冰状 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规整或不规整,有、 无硬化环 病灶数目:单发或多发
77
颈椎退性性变,项韧带钙化
78
臀部软组织钙化
臀部软组织由于 长期注射形成原 形结节影。
79
囊虫钙化
盆部、双 大腿肌肉 内有多数 大米粒状 钙化斑最 长着达 1.5cm
80
软组织内脂肪或气体影
脂肪瘤、脂肪肉瘤 软组织气体:外伤、术后、含气器官穿孔
破裂、产气杆菌感染、组织退变等原因引 起
21
内生骨瘤
X线平片,左股 骨颈髓腔内环状 影,其内有骨小 梁结构。
CT-MPR,周边 薄层骨皮质与内 部松质骨显示更 为清楚。
22
慢性骨髓炎:窦道显示清晰
23
MR
髓腔病变显示较平片和CT敏感 破坏区T1WI呈中低信号,T2WI信号
增高 正常骨皮质呈低信号,其破坏呈相对
高信号
24
骨髓炎 平片:骨破坏,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MRI:髓腔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弥漫肿胀 。
86
一、关节肿胀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密 度略增高,软组织结构欠清晰
CT或MR检查优于X线平片检查 见于急慢性关节感染、骨折及脱位
87
关节肿胀 (关节滑膜结核)
88
返回
二、关节间隙异常
表现为增宽、变窄 或宽窄不均
增宽可见于关节积液 变窄可见于关节退行
骨梗死综合影像学表现分析
压时间、 程度 及 有无合 并 其它并 发症 。 充分 了解 心肺 肝 肾等重 要脏 器 功能 , 术 目的要 求 和范 围 , 手 严格 筛 选 病 例 , 神 志不 清或 合 并 中重度 胸 腹伤 , 对 生命 体 征 不 稳 定 者应 放 弃 颈 丛 阻滞 联 合 扶 突 穴 注 药 麻 醉 , 最 好 选 择在局 麻 或全麻 下 完成 手术 , 以策 安 全。
药操作简便易行 , 镇痛完善 , 效果确切 , 术中不需追加 麻醉辅 助药 , 于术 中麻 醉管 理及 术后护 理 。从 中医 便
扶 突穴解 剖 分析 , 突 穴深层 组 织 为枕小 神 经 、 扶 耳大 神经 、 横神经 、 颈 锁骨上 神经 和副神 经 , 突穴 注射局 扶
麻药的镇痛和肌松可能与阻滞上述神经有关 , 其麻醉 作用 机理还 有待进一 步探讨 。 麻醉 时应强调 施行单侧
颈 丛阻滞 , 以避免局麻 药毒性 反应 和膈 神经麻 痹 。
[ 谭冠 先. 痛的临床评价方法[ ] 疼痛诊疗学 , 2 ] 疼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 版 社 .00 :. 20 .74
骨梗死综合影像学表现分析
庞 善 军 , 玉华 , 彭 陈立 平 , 赵静 , 宏莅 周
( 山东 省 聊城 市 第 二人 民 医院 MR 室 , 山东 聊 城 2 2 0 ) 5 6 0
本组 8例病 人 中 , 6例 , 2例 , 男 女
收稿 日期 :0 6 1— 3 l 订 日期 :0 7 0 — 0 2 0 — 0 2 ;t i 20 — 12 作者简介 : 庞善军 (9 8 ) 男, 16 一 , 山东籍 , 副主任 医师, 学士学位 研 究方 向: R 影像诊断及非血管介 入工作 . M I
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的低场MRI表现
Co r r e s po n d e n c e a u t h o r :DI NG C h a g —q n i n g,E —m a i l :d c q d c q 1 2 3@ 1 6 3 . c o n r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l f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o w i f e l d M R I i f n d i n g o f b o n e i n f a r c t i o n a r o u n d t h e k n e e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n d i m a g i n g d a t a
v o l v e d 2 0 b o n e s( f e m u r 1 1 a n d t i b i a 9 ) , X— r a y p l a i n i f l m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h o w e d n e g a t i v e f i n d i n g i n 9 c a s e s .A l l o f t h e m h a d t y p i c l a MR I c h ng a e s .
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比较分析
胫腓 骨上 端等 长 管状 骨。早 期 x 线片 多为 阴性 , T表 现 为骨 质疏松 或 小的 虫蚀状 改 变 , I 现 为 T wI c MR 表 等
或等 低信 号 , wI 等或 略 高_ 、 T 信 号环 。 中晚期 x线 片上 可 见 再 r 长 : .
【 bt s】 O jc v T p r t ai a r fog uu r oe n r  ̄ . tos A  ̄ at r bet e o xl e h i g g et e o l bl n f co Me d i e o em n f u s n t ab ia in h
斑 点状 、 状钙 化 , 列成 串或 蜿蜒 走行 ; T断面 图像 主要 表 现 为 圆形 或斑 片状 高密 度钙 化 。 R 上 成 典 型 争 排 c I
早期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影像与介入·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骨梗死(bone infarction )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隐匿。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的快速发展,有关骨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但论及早期骨梗死的MRI 表现的报道较少。
笔者对6例诊断为早期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 )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骨梗死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诊断为骨梗死的6例患者的临床和MRI 表现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①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为骨梗死者;②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或仅表现为骨质疏松,而MRI 有异常发现者;③所有病例均经1年以上随访。
排除标准:X 线检查显示有骨增生硬化或钙化者。
1.2检查方法采用GE Signa HDe 1.5T 超导型MR 扫描仪,膝关节表面线圈或体线圈,扫描范围包括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
脂肪SE T2WI (TR/TE=4120/80ms );SE T1WI (TR/TE=380/10ms );STIR (TR/TE=4640/150ms ,TI=150ms );GR T2WI (TR/TE=440/20ms )。
层厚3mm 或4mm ,层间隔1mm ,矩阵512×512。
1.3图像分析所有图像均有2名有10年以上影像诊断工作经验的医师在阅片,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观察病变在不同序列上的表现。
2结果本组病例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2~78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不适,1例于外伤时检查发现。
5例为单侧发病,1例为双侧发病。
病变部位共8处,6例均累及股骨下段,其中1例同时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1例同时累及双侧股骨下段。
6例骨梗死普通X 线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
病变区域表现为片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异常信号,病变中央在T1WI 上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 上表现为等或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
骨梗死MRI影像学表现
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源)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块;(缘)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远)术中摄载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苑)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
我们认为骨折要获得满意的复位主要依靠骨折的临床分型,选择合适膝内侧或膝外侧入路,显露好平台关节面及骨折线走向再复位,对于平台粉碎骨折伴嵌压、塌陷骨折,应骨断端或在平台下开骨窗,通过撬拔复位边顶压边活动关节,使关节面复位平整,然后充分植骨填充,临时用复位钳或克氏针将内外髁固定后透视了解复位情况。
对于部分内后方移位骨块影响骨折复位可通过小切口辅助或从切口向内侧皮下分离,牵引后间接复位。
对于骨折严重粉碎骨折片多时,大骨块用螺钉先行固定,小骨片采用“胶布原理”,进行间接技术复位,即利用骨折间及周围的连接复位,不要试图将骨块逐块复位,应以恢复力线为主,避免局部血运进一步破坏[猿]。
术中悦型臂载线机反复多角度透视是关键,既要观察整个关节面,又要观察下肢轴线,避免复位良好的假象。
对合并有韧带、半月板损伤的骨折,除对骨折治疗外,要尽可能早期进行修复提高疗效。
猿援圆摇手术时机摇主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骨折类型而定,开放骨折在全身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争取急诊手术,尤其伴神经血管损伤。
伴有多发伤需待其他危及生命伤处理好再行骨折固定,闭合性骨折可先行石膏托暂时固定,如骨折粉碎移位严重,最好行跟骨骨牵引,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待局部肿胀消退后尽早手术。
最好在伤后员耀圆周内手术,以免影响骨折复位。
病人的全身情况术前也要准确评估(如心脏疾病和糖尿病等),防止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骨折以外的意外。
膝关节酝砸陨检查可以了解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确定术时是否同时修复。
猿援猿摇内固定物的选择摇骨折复位后坚固而有恰当的内固定是术后关节稳定的保证。
单纯劈裂型骨折拉力螺钉可以起到固定作用,但如骨折块累及关节面较大时单纯应用拉力螺钉难以对抗剪切应力,可以先用数枚拉力螺钉固定大骨块,再加用钢板固定。
骨梗死的X线、CT和MRI诊断
l Ra ,HeB,Ro l R,e 1 Curn n e t i rn hoo le lr zDJ e s ta. re tCo c ps n B o c ilav oa
cl cri m .L n acr2 0 ,8 3 :6 el acn a u gC e ,0 2 3 ( ) 2 1 o n C rio ioy l acr s2 0 ,1 (2)3 9 a nmaBo g.Ci C n e ,0 6 2 1 :6 8 c l n R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l D nyF G.N c d C m n 2 0 ,7 9 : 8 ul Me o mu ,0 6 2 ( ) 6 5
8 蔡祖龙 ,赵绍宏.细支气管肺泡癌 的影像 学.中国医学计算机 成像
杂 志 ,0 l7 1 : 4 2o ,( ) 2
R s2 o l ( 9 5 5 e ,0 6,2 1 ):6 9
重庆维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 0 0 8年 5月第 l 6卷第 3期
C ieeJMe gn , y2 0 ,V l 6 o hns dI ig Ma 0 8 o 1 .N .3 ma
・19・ 9
大 的作 用 。
参 考 文 献
5 H gsiK,UeaY,S k H,e a.Fur e1 -D E m gn s iah d ei t 1 lo n一8F G P T iaigi i
骨 梗 死 的 X线 、 T和 MR 诊 断 C I
周山 张 小安 张振 勇 黄 文亮 王斌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骨梗 死的影像学表 现。材料 和方法 : l 累及 2 处 骨骼 的骨梗 死患者 行 x线 、T及 M I 对 O例 8 C R 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秋莉等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3期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骨梗死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45岁;临床表现:双膝疼痛伴一侧较重5例,一侧肢体隐痛不适3例,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4例;女性类风湿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史4例,长期饮酒史3例,外伤史2例,有长期站立史2例,外伤史1例。
全部患者均无潜水史。
检查方法:12例患者均拍X线平片、CT扫描检查及MRI检查,X线为DR机,CT采用美国GE单排螺旋机,层厚4mm,层距3mm,骨窗800~1500Hz,窗位300~400Hz,MR检查采用美国GE Signa profile 0.2T型,采用SET1WI(TR400/TE20ms),FSET2WI(TR3
500/TE99ms),STIR(TR3 200/TE28ms),层厚4mm,层距4mm。
结果
12例患者中,同时累及双侧股骨下段、胫骨上段6例,累及一侧股骨下段、胫骨上段3例,伴有股骨头坏死1例,累及一侧胫骨上段1例,累及一侧股骨下段1例,累及肱骨干1例。
符合急性期4例,x线平片显示为正常或干骺端骨质疏松,CT表现为骨质疏松或小片状虫蚀样改变,MRI表现病灶中心呈等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周围绕以明显片状长T1、长T2信号。
符合亚急性期6例,x线平片可见斑片状、条状钙化,CT断层图像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钙化。
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地图样改变。
T2WI上分2层,内层为高信号带,外侧为高信号带,形成“双轨征”。
符合慢性期2例,x线平片或CT病灶中央可见斑片状钙化影,周围或骨化包绕,典型病变呈地图样钙化,MRI表现为病灶边缘可见清楚锐利的低信号带。
讨论
骨梗死是指骨干和干骺端的骨性坏死,常为多发,且对称,偶尔也会出现单发,好发部位是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骨梗死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常因出现局部的关节疼痛或行走困难来医院就诊,并没有典型的症状体征。
造成骨梗死的原因很多,总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在潜水人员中骨梗死十分常见,因此骨梗死又被称为潜水性减压病;另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梗死统称为非潜水性骨梗死,常见于使用大量激素后。
研究表明,激素用量与骨梗死的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另外,大量使用免疫制剂也是其病因之一,还包括酗酒、脂肪代谢紊乱、胰腺炎、外伤等。
还有一部分病因不
明。
骨梗死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的骨干及干骺端。
一般认为,长管状骨的骨髓存在丰富的脂肪组织,髓腔内血管细小,分支稀少,而且骨皮质坚硬,血管栓塞和血管受压均缺乏缓冲余地,众多原因均可导致受累骨髓内血管脂肪栓塞引起骨髓缺血坏死。
本组病例双侧多发5例,单发2例;长期服用激素史4例,外伤史2例,长期站立史2例。
骨梗死的影像表现及病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分别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急性期的病理表现为局部血流停止,胶样化或液化坏死的脂肪细胞;骨小梁细胞死亡,但骨小梁结构存在,通过x线或CT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阴性或仅判断为骨质疏松,而采用磁共振检查,则可以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因此,采用核磁共振可发现梗死灶内出血和水肿,病灶边缘充血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本组仅1例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尚清;亚急性期表现为骨质吸收,反应性新骨形成和充血,梗死灶边缘纤维化或反应性新骨带形成。
此期,x线平片表现为虫蚀样改变和斑片状、条索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内信号不均匀,可见散在点片状长T1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T1WI低信号,T2WI上分两层,表现为内高外低两条并行迂曲的信号带。
本组9例受累骨可见到此期表一现。
慢性期,表现为坏死组织发生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骨化,x线和CT呈不规则形硬化,MRI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本组2例表现为慢性期。
鉴别诊断:①急、慢性骨髓炎:临床有红、肿、热、痛及中毒症状,周围软组织肿胀,慢性骨髓炎还会表现为瘘管、窦道、死骨和包壳形成,而骨梗死不会出现这些症状特征。
②骨斑点症,病灶分布广泛,多见于干骺部及骨端,为致密斑点状影,一般无临床症状。
局限性骨梗死还要与骨样骨瘤、骨纤维结构不良和内生软骨瘤进行鉴别诊断。
骨梗死不会出现弓状弯曲及膨大特征,钙化主要存在于骨髓腔内,并且患者的骨皮质不变薄,依据骨梗死的好发部位,皮质很少受累变薄,病灶边缘性硬化带呈迂曲葡行或地图状“双轨征”改变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