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合集下载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园里,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还能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工作者,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1.角色扮演区:设置一个科学实验室,让孩子们扮演科学家,穿上白大褂,戴上眼镜,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2.操作区: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材料,如磁铁、放大镜、天平等,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

3.阅读区:摆放一些关于科学的图书,如动植物、宇宙、地理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

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1.主题式教学:以季节、节日等为主题,设计相关的科学活动。

如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端午节可以开展赛龙舟、制作粽子等活动。

2.游戏化教学: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

如“猜猜我是谁”游戏,让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征猜出它的名字。

3.互动式教学: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

三、注重实践操作1.实验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彩虹、观察水的沸腾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

2.制作活动: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科学作品,如飞机、轮船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探索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昆虫等,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奥秘。

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2.悬念设置:在活动中设置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心,积极参与。

3.表扬鼓励:及时表扬孩子们的优点,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五、家园合作1.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科学教育活动,共同完成实验、制作等任务,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讲座:请家长分享自己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

3.家园共育:通过群、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摘要:伴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探究活动对发展幼儿思维的重要性,而探究活动又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要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而且要及时鼓励幼儿产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行为。

此外,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活动,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获得感性认识,培养积极主动地探索精神。

本文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实施;策略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意义科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实用性,对激发和培养幼儿个体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期,教师积极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使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在今后的成长和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中,都能以良好的探究精神进行深入探索,而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活动内容,形成良好的探究实践技能。

培养幼儿早期良好的探究能力,对促进幼儿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使幼儿在活动中端正参与和学习的态度,对具体的探究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使幼儿在深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所以,在组织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创新,使幼儿在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方面有所成就。

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的不足1.选题不准确,定位较模糊研究发现,教师对各学段幼儿发展缺乏认识,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

所以,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常会出现选题不准确、定位不明确的现象。

如大班在进行"我们怎样过冬"这项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讨论了动物的过冬习惯,也讨论了与人过冬有关的问题。

由此导致问题范畴较广,幼儿对活动中的相关知识比较模糊。

2.过分强调知识点的传授研究发现,大班幼儿一般年龄在5~6岁,这一时期正是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启蒙的时期,应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但是许多时候,幼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活动,没有激发出幼儿自我探索,自我讨好的空间和机会。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1、科学教育内容需求化
维果茨基说:“童年儿童早期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过程而定的。”其理论指出教师的大纲要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水平。
1.3 教师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 在教师选择的内容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情景,通过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让幼儿寻找相关的资料、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儿童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愿望。另外,对于教师预设的内容,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的权利,尊重幼儿的选择,这样既顺应了儿童的兴趣需要,也使教师预定的学习内容成为幼儿愿意探索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
1.2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形成科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改变出发点,去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活动。孩子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和探究的问题,就暗含着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倾听、关注幼儿的问题,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形成儿童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促使儿童进一步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发展中,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幼儿的主动的探究过程获得乐学、会学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要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教师应采取适当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兴趣引导法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

例如,可以组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等。

这样可以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的能力。

2.游戏式学习法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常用的学习方式,也可应用于科学教育。

通过在游戏中融入科学元素,例如让幼儿化身科学家、探险家等,引导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实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科学。

3.实践体验法幼儿触摸、感知世界的能力很强,实践是他们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幼儿园设置科学实验室,提供各种触摸、动手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实践探索。

实践体验法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敏感度。

4.故事讲述法幼儿喜欢听故事,可以通过讲述科学故事的方式,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

通过引人入胜、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

5.观察与记录法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可以安排一些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自己发现的现象。

例如,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观察花朵开放的时间等等。

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将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6.合作学习法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活动。

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幼儿可以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7.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科学的短视频、使用幻灯片等方式,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综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观察、实验、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幼儿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学习环境:为了让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科学角,摆放各种科学实验器材、模型和图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科学活动: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科学活动。

比如,在观察变化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猜测答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3.引导和提问:在进行幼儿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观察花的颜色时,教师可以问:“你们觉得为什么花会有不同的颜色?”或者鼓励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你可以怎么做?”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4.合作学习: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让幼儿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让幼儿亲身参与: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模型搭建等操作,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6.注重实践活动与知识结合:幼儿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时,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与知识的结合。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并拓展所学的科学知识。

7.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时,可以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

直接观察是指通过亲身经历,观察物体或现象的形态、颜色、性质等;间接观察是指通过实验、模型、图片等方式观察物体或现象。

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并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班级交流氛围,让孩子敢探索。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创设平等和谐的班级交流氛围,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和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

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和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造意识,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首先,教师要主动亲切幼儿,成为幼儿可信赖的交流伙伴。

摸摸孩子的头,放下身姿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让幼儿在心理多创造机会,积极参和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给给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放心地和老师无压力地轻松交流。

其次,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和幼儿的讨论、交流,耐心倾听并积极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意评价幼儿谁对谁错,积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

再次,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

鼓励他们做出和众不同的言行,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

二、精于设计,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想探索。

科学始于好奇。

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

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将来创造的种子。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组织策略

组织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科学教育内容需求化: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收集材料,变废为宝,例如收集树叶、果实、种子等,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2. 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材料:除了教室内的材料,还可以引导幼儿从家庭、社区、户外寻找材料,例如石头、花朵、果实等。

3. 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保持幼儿探索欲望,根据幼儿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并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价值,准确地为目标服务。

4. 根据需要变换投放材料方式:在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材料,例如在植物生长的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土壤、水、肥料等,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5.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摘要:科学教育既是传授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教育,更是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

要让幼儿喜爱并能主动参与到对科学的探究,首先必须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及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成功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该认真观察和倾听,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有效组织策略;引言科学活动是指引导幼儿从科学角度去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动态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解决科学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能力。

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探究环境,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经验需求的科学活动,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不断开阔幼儿的成长视野,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1.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1.1注重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想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彻底摆脱注重结果的现象,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主体,就必须要重视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采取有利于幼儿科学能力发展的具体方法,如实验法、讨论法、设问法等,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对问题的看法,并正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做出有效判断。

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和分析时,也要考虑到语言不能代替幼儿自己观察和操作的结果,在幼儿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且让幼儿自主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教师不能替代的。

比如,在组织幼儿区分不同的生活常见物品时,如盐、白糖,教师只是讲解盐是咸的,糖是甜的,很难让幼儿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提供实验材料之后,可以允许幼儿以蒙眼的方式用手指蘸取少量的盐和糖,从而通过口味来猜测是盐还是糖。

比如,在探讨摩擦力的大小时,教师先通过同一辆小车经过不同滑到所滑行的距离,引起幼儿对摩擦力的好奇,同时,鼓励幼儿动手摸摸不同的滑道的粗糙程度。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增强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活动策划、教学方法、场所管理以及评估反思等方面,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以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师具有指导作用。

一、活动策划1.1 活动目标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教师应该在策划活动之前想好活动的目的和价值,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增长知识,启发思维,激发兴趣。

例如,针对幼儿对于自然科学的疑问,组织探究性实验活动,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针对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野外考察与研究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自然。

1.2 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以“秋天的叶子为什么变黄”为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变化,了解叶子的功能,从而感受到科学的奥妙。

1.3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采用亲身体验和实践性环节,让幼儿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

例如,组织幼儿亲手制作太阳系模型,让幼儿学习关于宇宙的知识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

二、教学方法2.1 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采用文字、图片、影音、实物等形式展示科学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或者幼儿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将魔方、乐高等手玩具引入活动,使得幼儿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中学习。

2.2 实践式教学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实践式教学的方法能够增加幼儿参与感、自信心与学习信心。

例如,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安排幼儿进行活动体验、探索科学知识、扩大视野,让幼儿有直接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增加学习的效果。

活动内容具体可以是在室外尝试种植花卉,在有限场地内制作玩具等。

2.3 合理利用游戏的形式同时在活动中运用游戏形式,将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

例如,名副其实的“科学宝贝”游戏、“科学小发明家”等活动,必将让幼儿对科学认知加深,同时也在游戏中将幼儿自由发挥的能力提高。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以下策略:1. 创设探究环境:幼儿园应该提供有利于科学探究的环境,如实验室、观察窗、植物园等。

这些环境应该有丰富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索。

幼儿园可以创造一些主题角落或工作站,供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2. 融入日常活动:科学探究不应该被局限在专门的活动中,而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细节,如观察昆虫的生活轨迹、探究食物的来源等,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数学、语言和艺术等,来丰富幼儿园的综合课程。

3. 倡导问题导向学习: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幼儿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答案。

老师可以鼓励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广泛的问题,让幼儿自行选择问题并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引导合作学习:科学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幼儿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要求幼儿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经验。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反思和总结机会:科学探究活动完成后,老师应该给予幼儿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幼儿可以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思考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通过反思和总结,幼儿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之前,需要对材料和工具进行准备。

首先要选取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科学探究内容和实践材料,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来认识科学知识。

需要做好相关工具的准备,确保工具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比如做实验活动时要注意选取不易破碎的实验器材,放大镜等观察器材要确保清晰度。

还要提前调查了解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二、活动的组织形式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小组活动、全园活动、亲子活动等。

小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而全园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

亲子活动则可以增强家庭和幼儿园的互动,促进师生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三、活动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

首先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为依据,设置有趣、实用、生活化的活动内容。

其次要注重情感因素,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循序渐进,不宜过于复杂和晦涩,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难易度设计。

最后要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快乐和成功,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活动中的教师引导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教师要在活动中做好引导和激励工作,要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可过多地干预幼儿的思维和行动。

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引导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一、创设丰富的科学环境
1. 设立科学角:在教室里设立科学角,提供各种科学材料和实验工具,让幼儿可以自由探索和发现。

2. 自然观察区:在校园内设置自然观察区,让幼儿亲近大自然,观察生物和自然现象。

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1. 引导探究: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究。

2. 实验活动:设计简单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三、结合日常生活
1. 生活中的科学:将科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观察天气
变化、植物生长等。

2.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活动,增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作。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
1. 科学故事和视频: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故事书和科普视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2. 科普软件和APP:利用教育类APP 和科普软件,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育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科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预测等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 创设具体的情境: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成长过程;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2. 注重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性质、变化等,并鼓励他们将观察到的事物用绘画、摄影、录音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幼儿对细节的关注和记录的习惯。

3. 激发问题意识: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当幼儿们正在观察一朵盛开的花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花的颜色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等不同的颜色呢?”这样可以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需求。

4. 引导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

5.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可以提供放大镜、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6. 鼓励合作与分享: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组成小组,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并及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7. 引导反思和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从经验中提取知识,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分享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分享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分享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二、培养观察力1. 创设情境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模拟小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2. 引导观察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提出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三、培养探究精神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为什么水能变成冰?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究。

2. 提供资源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的资源,比如实验器材、图书、图片等,让幼儿通过实践和观察来探究问题。

四、培养合作意识1. 小组合作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寻找答案。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 分工合作在一些科学实验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幼儿负责观察,有的幼儿负责记录,有的幼儿负责总结。

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五、结语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分享,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可以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综合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本文所分享的策略能够对广大幼儿园教师有所启发,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

六、注重实践探索1. 创设实验环境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合理布置实验环境,为幼儿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

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小物体,让他们亲自进行实验。

2.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在进行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1. 引言1.1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发现事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科学探究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分享想法、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商水平。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索,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探求。

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共同探索问题,互相协作,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科学探索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科学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课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和观察,幼儿们能够在做中学,在玩中懂。

在设计科学实验课时,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幼儿们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在进行科学实验课时,安全意识是教师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幼儿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在实验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实验课也可以借助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交流,培养相互协助的团队精神。

三、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还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可以注重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培养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课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通联生活和趣味性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通联生活和趣味性。

科学知识融入生活,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切身体验科学知识,会更加深刻和生动。

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课时,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游戏、故事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科学实验活动变得不再枯燥,增加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包括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注重通联生活和趣味性。

通过科学实验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作者:付玉花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7年第07期贵州省铜仁市第一幼儿园【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探究活动对儿童思维的开发作用,是对其进行相关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形式的更新与实质的探究。

儿童在多种环境探究活动下,不只是思维的开拓,更可以从中获得各种感性的积累。

本文笔者针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目的在于使幼儿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组织,为其思维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探究;指导策略;探究活动;幼儿教育科学探究是整个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可以获得知识来解答自身的疑问,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可以锻炼其思维方式和能力,使其获得良性发展。

但是,在我国相关方面的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常常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仅注重知识和理论性教学,缺乏对儿童创造力的开发与探索,进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儿童普遍缺乏创造性、缺少实践。

当前,这方面的问题发展已经引起了行业的重视,纷纷开设探究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探究活动,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一、科学规划环境创设首先,要给予其开放性自由。

只有在其探究环境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加高效的进行幼儿探究。

这向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在充分拓展其室内空间,更要在室外开设各种花草种植区,观察角和动手实践区域。

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开发幼儿自主操作性,开拓其思维空间,为其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提供外部条件。

其次需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

为其提供必需学生材料,在选取教育教学材料时,要摒弃死板的传统性材料,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启发幼儿思维的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材料。

启发性是其进行探究活动的核心动力。

例如通过带声音的玩偶类物品,可以加深儿童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对其进行探究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一、创设丰富的科学探索环境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在幼儿园活动室里,应准备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如自然材料、生活用品、科技产品等,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不断丰富知识。

2.设计有趣的科学角落: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设立科学探索区,摆放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动植物标本等,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

3.利用自然环境:带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季节变化等,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1.提出问题:在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时,教师应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寻找答案。

2.鼓励猜测: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3.合作探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索任务,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三、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1.设计科学小游戏: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2.创设情境:模拟实际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科学家、实验员等角色,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1.教授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用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培养分析能力:帮助幼儿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3.鼓励创新: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家园合作1.开展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科学素养。

2.家园互动:组织家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

3.家长资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分享科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应注重创设环境、引导参与、游戏化教学、培养科学思维和加强家园合作。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相信幼儿的科学素养一定能得到全面提升。

要让科学探索活动真正吸引幼儿,就得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

比如,可以通过观察蚂蚁搬家、蝴蝶蜕变等自然现象,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为了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科学实践活动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水平,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大班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科学实践活动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主题。

例如,可以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动物的特征”、“植物的生长”等。

主题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活动目标的明确在设计科学实践活动时,应明确活动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以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既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如,可以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探索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材料的准备科学实践活动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的选择应与活动主题相符,有利于幼儿的观察和实验。

例如,在进行动物的特征观察活动时,可以准备一些塑料模型、图片,以供幼儿观察和比较。

另外,还应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显微镜、实验器具等,以促进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1. 学以致用: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2. 简单易懂:活动内容应简单易懂,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3. 渐进性:活动设计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幼儿的认知水平。

同时,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差异化指导。

4. 合作共享:活动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或团体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活动的评估与反思科学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反思。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

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并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幼儿园自然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自然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自然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1.引言自然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通过自然科学活动,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自然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自然科学活动。

2.指导策略2.1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幼儿对自然的认知是通过亲身经验和实践来获得的。

因此,在组织自然科学活动时,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如实地观察、实验、游戏、故事等,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感觉渠道和学习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玩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因此,活动内容应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实用性。

2.2 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幼儿对于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知主要建立在他们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基础上。

因此,教师在组织自然科学活动时,应积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入活动内容中,从而增加幼儿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小苗并记录生长的变化。

2.3 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自然科学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来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在组织自然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思维。

例如,在探索水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型水池实验,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探究水的流动规律,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结果来总结规律。

2.4 倡导合作学习自然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相互配合、共同探索。

例如,在研究昆虫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分组观察不同的昆虫,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观察结果和发现。

2.5 重视观察和实践观察和实践是自然科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

幼儿对于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实现。

因此,在组织自然科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观察昆虫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行为和生命周期,并通过实践养殖小昆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成长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发展中,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幼儿的主动的探究过程获得乐学、会学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要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教师
应采取适当的组织策略。

1、科学教育内容需求化
维果茨基说:“童年儿童早期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过程而定的。

”其理论指出教师的大纲要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

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水平。

作为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要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儿童主动探究的动力,兴趣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主动从事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并使学习活动得以维持。

没有兴趣,幼儿缺乏真正的学习动机。

所以,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机。

1.1 科学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中
去寻找丰富有趣的科学内容。

因为幼儿的生活中蕴含许多有趣的科学内容。

孩子们经常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感兴趣,愿意去探究。

从幼儿身边的事物,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具体、可观察的内容,使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

科学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持长久的好奇心。

1.2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形成科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机。

所以,教师要改变出发点,去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活动。

孩子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和探究的问题,就暗含着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倾听、关注幼儿的问题,抓住幼儿
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形成儿童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促使儿童进一步探究。

1.3 教师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在教师选择的内容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

所以,教师要创设情景,通过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让幼儿寻找相关的资料、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儿童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愿望。

另外,对于教师预设的内容,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的权利,尊重幼儿的选择,这样既顺应了儿童的兴趣需要,也使教师预定的学习内容成为幼儿愿意探索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

2、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与氛围
皮亚杰指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之中,知识在本原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在主体和客体间相互作用——最初便是纠缠不可分的——中发生的。

所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

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认识事物需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

丰富的环境刺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丰富的充足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条件和机会。

同时,教师应提供操作性强、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入。

教师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民主、宽松、鼓励幼儿探究的氛围,创设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大胆发现。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看法和见解,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从而放开手脚大胆地去探索。

教师要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究热情,允许幼儿犯错误,对幼儿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幼儿才会主动大胆地去探索。

3、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
科学活动中,幼儿应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成为幼儿科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环境条件的创设者、提供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和潜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要真正让幼儿成为真正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应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让幼儿充分参与,体验探究过程。

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实
现。

探究式学习就是要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让幼儿在主动探究活动中建构知识经验。

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等方式,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认识大量的事物,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操作,在与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
和价值观。

幼儿的探索过程与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有相似之处。

首先要产生疑问或问题。

如:磁铁能吸住什么材料?颜色是怎样配成的?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幼儿提出了问题,就产生寻找答案的愿望,就促使幼儿主动去探究。

幼儿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幼儿猜想假设是否符合科学事实,这需要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操作实验,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操作、实验,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与事实是否一致。

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会有所发现,得到一定的结果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

如果验证自己的想法与事实一致,幼儿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不一致幼儿要调整原有的认识。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提供操作材料,也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适时引导幼儿主动尝试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所以,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引导者、帮助者。

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发现和答案,也不要迫不及待地把正确答案呈现给幼儿,要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同时应适时地加以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

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及时帮助,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真正关系,提醒幼儿观察事物的本质的变化及事物间的关系。

4、提供机会,让幼儿交流探究的感受和发现
新《纲要》强调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在科学探索之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也能使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与同伴交流,培养合作和分享的品质。

幼儿的表达方式不是单一的,可谓是多种语言的。

教师应提供机会,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多种语言表达和描述探究过程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应允许每个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如用表格、图画、语言动作、音乐、手工、拼贴等多种儿童的方式来表达。

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纳他人不同观点的态度。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流中活动中,增加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5、在科学活动中采用多元、动态的评价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观,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应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应考虑到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要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探究的不同形式,尽量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允许幼儿以多种方式操作材料,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给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每个幼儿操作和表现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幼儿优势智能得以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对每个幼儿的优势给予积极肯定,使每个幼儿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信心,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在探究活动中,从多方面评价幼儿,采用多元评价标准,避免把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的获得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同时应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方式纳入评价内容。

教师不能仅以对探究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单一标准,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对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不怕困难和不断尝试的精神,探究中的每个发现,教师都应给予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从而增强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动机。

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评价观,评价应以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倾向于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教育价值。

教师要改变以往重视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倾向,而应重视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评价幼儿,重视在探究过程中评价幼儿。

这需要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与言语,幼儿的活动情况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出真实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