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导学案) 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导学案附详细答案解析
《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目标 1. 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目标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目标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课前预习】一、注音或写字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 qi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婵.()娟宫què()低绮.()户【学习过程】(一)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珍羞.直.万钱会.济.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古诗三首》含习题解答
9 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附: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达标(共10题;共60分)1.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yín shītí mù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 luó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A. 降(xiánɡ)落伞阁(ɡé)楼 B. 萧瑟(sè)投降( jiànɡ)C. 骚(shāo)客文章(zhānɡ) D. 谦逊(xùn)浪费(fèi)3.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________地________色(吟怜)可________ ________诵(提题)问________ ________高(峰锋烽)________火雷________ 山________4.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A. 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应接不瑕同心协力 B. 身临其境无微不至兴高彩烈千均一发C. 神计妙算无优无虑匠心独运各抒己见 D. 安然无恙川流不息风驰电掣再接再厉5.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 《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 《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蕴含着的道理是:()A. 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B. 局部的细致观察,有利于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C.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该事物。
部编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导学案附答案
13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学习重点】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学习难点】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近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结构。
2. 熟悉《古代诗歌三首》中的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3.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二、导学内容:1. 诗歌一:《静夜思》2. 诗歌二:《将进酒》3. 诗歌三:《登鹳雀楼》三、导学步骤:1. 诗歌一《静夜思》- 请学生阅读《静夜思》,思考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王之涣的写作意图。
- 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内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和交流。
2. 诗歌二《将进酒》- 学生阅读《将进酒》,了解李白的豪迈风格和饮酒主题。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诗人对人生和快乐的理解。
-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3. 诗歌三《登鹳雀楼》-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理解王之涣通过登高远眺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义和价值,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导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三首》中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3. 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4.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导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3. 诗歌内容和意境分析;4. 诗歌鉴赏与赏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或音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静夜思》:作者李白,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诗词曲三首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1.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有——的美誉;范仲淹是北宋——家,——家。
2.《天净沙。
秋思》作者——是——代著名的——作家———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3、写送别的古诗不少,同学们还记得哪几首呢?(一句)4、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一句)5、解释词语饯别:酣:蓬莱文章:弄扁舟:3.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4.选出下列错误的一项()A,前两句,四个日字重复,加强了纷烦彷徨·心绪不宁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但洒脱的诗人怎会停留在烦闷中不可自拔呢?秋高气爽,登楼望远,那浩荡的长风,高翔的雁群,让诗人的心也随之开阔起来。
C,饮酒赋诗,是何等的畅快!李白夸自己的诗有建安之风骨,李云的诗有小谢之清秀。
D,酒醒之后越发愁苦郁闷,诗人以水喻愁,水愁重复出现,给人以咏叹回环的缠绵之感,因而成为写愁千古名句。
6、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渔家傲8,点名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10,表现戍边将士矛盾心情的句子是:———————————————————————11、《渔家傲·秋思》词中表现戍边将士因思念故土而彻夜无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枫桥夜泊》《山居秋暝》《长相思》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有答案)
古诗词三首学案教学目标: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检测、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熟读古诗。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谈话揭题:王维的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山居秋暝》。
2、简单介绍作者王维。
3、检测字词。
(1)给生字注音。
浣(huàn )榆(yú )畔(pàn )更(gēng)聒(guō )(2)联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3)教师指导难字、易错字书写。
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结合注释,诵读古诗。
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三、展示提升1、展示2、朗读3、质疑四、小结强调: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五、检测反馈:默写古诗《山居秋暝》并完成练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王孙”的意思是诗人自己。
诗句中静态描写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
动态描写的句子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我们还学过王维的那首诗?请写一写吧!(灵活)六、拓展延伸查找有关王维的其他古诗,如《鹿柴》,了解王维。
明月松林山山居之景(动静结合)居清泉岩石留秋浣衣之女清幽(隐居)暝山居之人(以动衬静)渔舟之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枫桥夜泊》词《长相思》预习检测复习旧知,检查背诵《山居秋暝》2、了解作者唐代诗人张继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二、合作探究1、初读古诗词,借助注释了解《枫桥夜泊的》和词《长相思》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 学时学习目标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一)朗读课文三遍,注意下列字词5、给加点字注音。
树栖.()鸦宫阙.()不胜.()寒低绮.()户婵.()娟天涯.()6、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把酒..问青天:乘风..归去:不胜..寒:何事..在人间:天涯海角....:(二)填空3、王建,字,代诗人。
4、,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
“子由”是其弟,他们的父亲是,父子三人合称“”。
5、,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一诗成名。
(三)思考:本课中共出现了几种诗词形式?每篇作品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质疑:诵读课文,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预习(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整体..把握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最后一句句末用的是问号,你认为用句号好不好?为什么?2、通过阅读《水调歌头》一词,你是否认为苏轼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为什么?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精点探究1、《十五夜望月》中的一个“落”字尽显诗家炼字功夫,堪称全诗诗眼。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赏析)2、联系全词写作背景,说说你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3、为什么说“思念是圆的”?(四)你来赏析请找出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字词或句子,用正楷字写下来并作赏析。
原文:赏析:三、达标检测:(一)默写积累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
3、思念亲人的人/ /谁能把月饼咽下?4、请写出本课以外的咏月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二)课文阅读再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问题。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学案及课后精练附答案解析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学案及课后练【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三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三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三首诗词。
知识重点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本诗是李白所作的《行路难》(共3首)中的第一首,写于诗人离开长安之时。
诗人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诗作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2.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
14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行路难学习目标1.学习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句的含义,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3.背诵积累诗词名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有《李太白集》。
2.知识链接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掌握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金樽zūn 珍羞xiū投箸zhù心茫máng然冰塞sè川垂钓diào碧bì溪上歧qí路云帆fān 济jì沧cāng海2.词语解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整体感知】1.句子翻译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心情愁烦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是多么的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啊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相信总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总体分析(1)(2)句:心事重重,四顾茫然;(3)(4)句: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诗词三首素养目标1.熟记三首诗词的作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三首诗词。
2.学会品味诗中的精妙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1.通过吟咏背诵,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情境预设本课的三位作者,他们一个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蔑视权贵,追求狂放自由的“诗仙”;一个是多次遭贬却性格刚毅的“诗豪”;还有一个是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诗意诗情吧!·导学建议·读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 。
其诗抨击黑暗现实,同情底层人民,热爱祖国山河。
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杜甫称赞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两句诗也是对他自己的诗歌语言的最生动的概括。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晚年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背景介绍:《行路难》(其一):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有被唐玄宗重用,反而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也是经典课文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首古代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望海潮》和《临江仙·送钱穆父》。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旨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理解每首诗词的含义和背景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韵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的美。
重难点分析:重点:学习掌握每首诗词的意境和音韵。
难点:理解每首诗词的抒情情感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古装电视剧片段,引出学习古代诗词的话题。
让学生分享对古代诗词的印象和感受。
二、预习【10分钟】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上的三首古诗词《登鹳雀楼》、《望海潮》和《临江仙·送钱穆父》,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课前预习表上。
三、学习【30分钟】1. 分组朗读《登鹳雀楼》。
让学生分组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鼓励他们运用音韵、节奏等手段表达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导读《望海潮》。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望海潮》的诗题和诗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望海潮”是什么意思?诗人通过观察海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听音乐欣赏《临江仙·送钱穆父》。
播放《临江仙·送钱穆父》的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
然后,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就每首诗的意境、抒情情感和背景故事展开讨论。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四、巩固【20分钟】1. 朗读比赛。
学生结合自己对每首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
可以由全班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解读者。
2. 诗词填词。
根据教师提供的诗句,学生进行填词,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使填入的词和诗句的意境相符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可自行选择并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古代诗词,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诵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导学案_1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明确诗人情感。
难点:理解诗人志向,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准备
1.课前推送关于乐府诗发展的微课和李白乐府诗的资料,让学生对乐府诗有一定了解;
2.准备李白各个时期的诗歌资料,拓展阅读李白的“自信”;
3.准备规范书写的田字格板书卡片,为学生示范。
②小组展示交流成果,读自信的诗句,教师点评。
③知识链接3,补充资料,学生明确李白的志向。
④升华总结,吟诵《行路难》。
①感受李白的自信;
②明确李白的志向和不变的初心;
③传承自信精神,吟咏《行路难》
智慧课堂推送拓展阅读资料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勾画或放大重点句子,自由朗读、积累。
要求:
1.请将您做好的教学设计以word形式上传至平台,命名为姓名+教学设计名称;
③听范读,注意节奏和重音,学生再齐读。
①感受诗歌体裁特点;
②读准本诗节奏。
1.课前发送微课及资料;
2.播放朗读音频。
二、读懂路难行
三读·晓内容
①链接1,解题“行路难”,了解本乐府古题的感情基调;
②自由品读诗歌,寻找行路之难,并在小组内交流;
③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读懂“路”难行;
④链接2,了解写作背景
①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诗歌赏析方法去读懂诗歌内容,体会情感。
2.请您保持自己作品的原创性,禁止从已有资源(网络、参考书等)的直接拷贝,原创性将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6 杜甫诗三首 1 二中徐会霞《杜甫诗三首》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徐会霞【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教你一招】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
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部编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导学案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3《乡愁》4《你是人间四月天》5《我看》x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论教养》9《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三单元导学案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13《诗词三首》第四单元导学案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16《孤独之旅》第五单元导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疑与学问》19《谈创造性思维》20《创造宣言》第六单元导学案21《智取生辰纲》22《范进中举》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诗词三首(课案)
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
班级姓名组别
一、学习重点:
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预习导学:注音或写字
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qi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
婵()娟宫què()低绮()户
三、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1)《行路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
珍羞.直.万钱会.济.
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
,。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
是,。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
是:,。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感、哲理:。
(2)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情感、哲理:。
4.品特色。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活动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
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1.解释词语
闻笛赋_______________ 烂柯人_______________
歌一曲_______________ 长________ 弃置身 ____________
2.知内容,想意境。
(1)交代了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的诗句
是,。
(2)交代了诗人回乡所见的两句
是,。
(3)写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的两句
是,。
(4)写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诗句
是,。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情感、哲理:。
4.品特色。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现状?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物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五、活动3、学习《水调歌头》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
苏轼是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
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
因此写了这首词。
1.解释词语
宫阙
..___________ 琼楼玉宇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归去
何似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何事
.._________ 婵娟
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了诗人思想矛盾的诗句是:,,。
(2)交代赏月之间,时间悄悄流逝的诗句是:,,。
(3)“人生不如意,常常十之八九”,这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人生充满了悲苦与欢乐,不可能事事圆满。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情感、哲理:。
(2)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感、哲理:。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情感、哲理:。
4.品特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怀?此诗句蕴含什么哲理?
13.诗词三首(课时作业)
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
班级姓名组别
一、类文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略
(乙)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请说说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
2.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各题。
(1).请说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的妙处。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什么哲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子由)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丙辰中秋(1076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
(1)诗中“玉盘”形象地写出月、的特点。
(2)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阳关曲·中秋月》的内容,分析诗人对弟弟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3.诗词三首(课案答案)
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二、预习导学
略
三、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
1.略
2.(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诗人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象征前途的渺茫
(2)尽管前路障碍重重,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品格的写照
4.用典。
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以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四、活动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略
2.(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1)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4.(1)运用典故。
写回乡所见,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对此情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2)比喻。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其中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表现了诗人心胸乐观豁达的高尚境界。
五、活动3
1.略
2.(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1)写出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2)抒发了诗人希望天下人都能团圆的美好心愿。
(3)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4.这诗句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它说明离别等令人伤心、无奈的事总是难免的,世事往往有缺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