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消化与吸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0913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5.png)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三、制定计划:完善计划:
试管
1
2
3
初订计划, 设计单一 变量对照 实验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 搅拌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舌头的搅拌 学习活动
搅拌
不搅拌
二
三、制定计划:实验准备
认真阅读教材,弄清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报告 C 部分
三、制定计划:完善创新方案
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课件,班班通, 图片
教学环节
教学素材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馒头图片。 提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尝一尝
第一块快速吃完馒头块。
导入
提问:你吃出了什么味道?
认 真 思 考 视频导入, 展示视频
在口 腔
趣。
中的变
活动一:自学课本
化
(一)带领学生自学课本“馒 P27-28,注意课本的提
培养学生自
头 在口 腔 中 的 变 化”的实 示,理清课本实验设计 学 能 力 和 表 达 能
验,分析设计思路。
思路。
力。
活动二:课前小组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课前 讨论完成活动二的改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让学生展示 进实验的问题,课堂派
总结学生
示
发言
小结:
1、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
独立思
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展示图片 考 , 回 答 小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15d02b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e.png)
大肠分泌黏液保护黏膜
大肠黏膜能够分泌黏液,保护黏膜不受食物残渣的刺激和 损伤。
大肠蠕动促进排便
大肠通过蠕动将粪便推向肛门,促进排便,维持肠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管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部。
小肠
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并将 其输送到血液和淋巴系统。
肝、胆囊和胰腺
分泌消化酶和胆汁,帮助 消化食物。
消化系统的功能
01
02
03
消化食物
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如 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以便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吸收营养
通过小肠绒毛吸收食物中 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 葡萄糖、脂肪酸和矿物质 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9-2人 体的消化和吸收
目录 CONTENT
• 消化系统概述 • 人体的消化过程 • 营养物质的吸收 • 消化系统疾病与健康 • 消化系统的自我保护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负责咀嚼食物,初步消化 淀粉。
胃
主要负责消化食物,通过 胃酸和酶的作用将食物分
解。
大肠
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不良治疗
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 心理治疗等。
胃炎
胃炎定义
01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胃炎原因
02
胃炎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不卫生、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
等。
胃炎治疗
03
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定义
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肠道健康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 合征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人的消化与吸收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人的消化与吸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2659f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7.png)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关于“人的消化与吸收”的笔记内容:第一章:消化系统简介1.消化系统的组成:o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o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消化系统的功能:o摄取食物。
o将食物物理和化学地分解为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o吸收这些小分子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利用。
第二章:消化过程1.物理消化:o通过咀嚼和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来湿润和初步分解食物。
o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2.化学消化:o在胃中,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共同作用,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
o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将多肽、淀粉和脂肪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第三章:营养物质的吸收1.小肠的吸收功能:o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其内壁有大量的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o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方式,小肠吸收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2.吸收后的物质转运:o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供细胞利用。
第四章:消化系统的健康与维护1.饮食习惯的重要性:o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o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o多喝水,保持肠道通畅。
2.口腔卫生:o定期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o避免过度甜食和碳酸饮料,减少蛀牙风险。
3.常见消化系统问题:o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溃疡、便秘等。
o预防措施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少压力等。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关于“人的消化与吸收”的主要笔记内容。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做好笔记,并注重理解和应用。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课件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d3b5c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2.png)
淀粉遇碘 变蓝,麦 芽糖遇碘 不变色
现象 甲试管内颜色最浅
分析
通过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乙试管内颜色最深
丙试管内颜色比甲 试管深,比乙试管 浅。
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 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食物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 开始 质 部位
籽经过的路线(A )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食道→胃→小肠→肛门→大肠
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D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肪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⑥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①②③ D、②①③
6.患有肝炎的人应少吃( D )
A、米饭 B、蔬菜和水果
C、豆腐
D、肥肉
7.下列哪项不是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B )
A、长度一般5~6米 B、肠壁上有肠腺 C、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 D、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巩固提高
1、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的是( B ) A.唾液和胃液
西瓜子历险记
一位同学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籽咽了下去。 这粒西瓜籽在他的消化道内,经过了难忘的时光。 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几乎 将它压得粉身碎骨;还没喘过气来,又顺着一条 细长的通道滑进了一个大的房间,这个房间在不 停的摇晃,还下了一阵“酸雨”;后来它钻进了 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 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 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 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 它在他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这位同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eca49a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c.png)
当粪便进入直肠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时,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 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若条件许可,冲动经盆神经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 张,同时阴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体外。
影响因素
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意识可加强或抑制排便。若经常对便意予以抑制,则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 降低或使排便反射消失,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被吸收过多而使其干燥,可产生便秘。另外,排便时蹲厕时 间过长、经常用力过猛或情绪过于紧张时,可发生脱肛。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通过环形肌的节律 性收缩和舒张,将食糜分成多个节段,促 进食糜与消化液的充分混合。
紧张性收缩
容受性舒张
消化道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 维持消化道的形态和压力,为其他运动形 式提供基础。
当食物进入消化道时,消化道平滑肌发生适 应性舒张,以容纳更多的食物。
排便反射过程及影响因素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
口腔
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站,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 的搅拌,加上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对食物进行
初步消化。
01
食道
一条长而细的管道,食物通过食道的 蠕动进入胃。
03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腺分泌 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
共同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05
02
咽
食物的通道,与口腔和食道相连。
06 健康饮食习惯与消化系统 保健
平衡膳食原则及实践方法
平衡膳食原则
合理搭配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所需。
实践方法
多样化食物选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合理分配三餐,保 证早餐丰富、午餐适中、晚餐清淡;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 食。
【初中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初中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人体的消化和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2cb221d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5.png)
【初中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下面是
初一
生物下册人体的消化和稀释知识点的自学,同学们深入细致记笔记。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口腔、痰、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①内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②外消化腺:肝脏、胰腺。
2、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原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
唾液中存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实验结论是:馒头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都有关系。
3、消化:淀粉最先在口腔被消化。
蛋白质步入胃之后已经开始消化。
脂肪直至小肠才已经开始消化。
4、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很长,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小肠具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5、肝脏排泄的消化液就是:胆汁,胆汁中不不含消化食物的酶。
通过上面的知识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会把生物课程学习的更好,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生物学人体的消化系统与食物消化
![初中生物学人体的消化系统与食物消化](https://img.taocdn.com/s3/m/76674c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9.png)
健康饮食建议
选择新鲜、多样 化的食物,确保 摄入足够的维生 素和矿物质。
控制糖分和盐分 的摄入,避免食 用过多高热量和 高脂肪的食物。
适量食用蛋白质 来源,如鱼、肉 、蛋和豆类,以 满足身体的需要 。
多吃蔬菜和水果 ,保持肠道健康 ,提高身体免疫 力。
THANK YOU
汇报人:
胃部消化
食物进入胃部 后,通过胃酸 和消化酶的作
用开始消化
食物在胃部经 过搅拌和研磨,
形成食糜
食糜通过胃部 蠕动进入小肠, 继续消化和吸
收过程
胃部消化是人 体消化过程的 重要环节,有 助于营养的吸
收和利用
小肠消化
消化过程:食物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 酸等 消化酶:小肠分泌多种消化酶,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
注意事项: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饮食调整等
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预防胜 于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 避免疾病恶化,提高治愈率
消化系统的健康维护
胃液分泌的调节: 受到神经和体液的 双重调节,其中神 经调节主要受到交 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的影响,体液调节 则主要受到激素和 营养物质的影响。
胃液的作用:盐酸 能够激活胃蛋白酶 原,使其转化为胃 蛋白酶,从而分解 食物中的蛋白质; 同时,胃液中的黏 液能够保护胃黏膜, 防止胃酸和胃蛋白 酶对胃黏膜的损伤。
消化系统的05疾病与健康
维护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黏膜 炎症,常见症 状包括胃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ef992f73cc22bcd127ff0c6a.png)
再见 ! (zàijiàn)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教学课件。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 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 道(shídào)、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 内的小腺体。例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 互关系示意图
温度大约是37 ℃。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制订计划
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❶ 取新鲜(xīn xiān)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 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 理。
❷ 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 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讨论和完善计划(jìhuà)
完善方案时,要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合适?
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 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合适?等等。
分工(fēn gōng)操作,观察和记录 你们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下面的数据,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 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 分泌以下数量(shùliàng)的消化液:1 500毫升唾液,2 000毫升胃液, 1 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 500毫升胰液。
五种消化液中,胆汁、胰液、肠液(chángyè)都进入小肠,共有3 500毫升,所以小肠内消化液最多。
初中生物_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6e4995da38376baf1fae6d.png)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 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这一门学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具体如何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却比较缺乏。
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观察鸡的小肠”两个实验,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对于学生主要采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乐学、会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效果分析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生物课堂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注重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2、从学生自身贴合生活的实际出发,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亲身体验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设置由简到难,不断对学生适时的评价和激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达到知识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3、教师的定位恰到好处,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穿针引线,以精炼的语言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消化与吸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营养第二节,本章共分三节,教材通过三节的介绍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46a70cf767f5acfa1c7cdfb.png)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养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教学设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思考引言: 我们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去了哪儿?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定义(1)物理消化(2)化学消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4、消化过程和产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理解;认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自主阅读:化系统示意图。
明白消化系统的组成联系平常的吃饭,交流讨论分组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 28-29 消化过程和产物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解释消化;播放消化的视频指导学生阅读消化系统示意图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提问:口腔在消化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它是这样工作的?馒头在口腔中咀嚼,会甜么?为什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28-29播放相关视频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细胞处读图P30:小肠的结构认真观看,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30-31联系身体,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P30: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吗?播放小肠结构特点视频指导学生阅读P30 -31:营养物质的吸收三、小结学生小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突出重点四、作业布置回家完成P31 及课课练【课后反思】:本节难度较大,内容涉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适应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等,还有探究实验,要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生物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生物消化和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ce8f19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4.png)
05
消化和吸收的实验和活动
消化实验
实验一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二
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实验三
观察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
吸收实验
实验一
观察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实验二
探究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吸收
实验三
观察大肠对水分的吸收
活动设计:模拟消化和吸收过程
活动一
制作消化器官模型,模拟食物在 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胃
胃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
吸收的方式
被动吸收
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内。
主动吸收
物质逆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内,需要消耗能量。
吸收的物质
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等糖类物 质被消化后,进入小肠被吸为 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被吸收, 为身体提供能量。
调节消化速度
消化酶能够调节消化速度,使消化过 程更加高效。
03
吸收过程
吸收的部位
01
02
03
04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食物 经过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大 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
大肠
虽然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 ,但也能吸收少量的电解质和
部分维生素。
口腔
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被吸收, 主要是吸收糖分。
活动二
设计食物消化吸收的实验,探究 不同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
收情况
活动三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持健 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
消化和吸收系统的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 解为麦芽糖。
胃中的化学消化
胃酸和胃蛋白酶将蛋白质 分解为氨基酸。
【初中生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ppt5
![【初中生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ppt5](https://img.taocdn.com/s3/m/0125403e6edb6f1aff001f46.png)
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 分解成麦芽糖 水不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唾液淀粉酶需在适宜的温 度下发挥高效的催化能力
思考以下问题:
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 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 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
2. 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 唾液的作用。
肠腺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小肠长5~7米; 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
表面积;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讨论: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 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 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 化液?
1 0 分 钟 后
1 2
3
37℃水浴
碘液
1
2
3
讨论: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 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 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 化液?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淀 粉 脂 肪 氨基酸 葡萄糖 脂肪酸、甘油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1.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为小分子物
质的过程
吸收:消化后的食物通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组成
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 吃的食物直排坚
硬的压碎机的碾压,又被软软的搅拌棒搅 动,身上还被淋了滑滑的液体;然后身体 突然下降经过一段窄路到达了一处宽敞的 口袋,在这里被酸酸的液体包围,他在这 里折腾了一番,痛得铁扇公主直求饶,答 应借给他芭蕉扇,于是悟空向下进入一处 迷宫,这里有苦苦的液体,七转八转之后, 身边的很多物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神秘 消失了,很快它又到达一处臭臭的迷宫, 几经挣扎,终于逃了出来.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bda118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8.png)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反思主题:消化和吸收学科:生物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掌握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教学难点:1. 消化和吸收的关系。
2. 消化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
2. 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模拟消化实验,让学生了解消化和吸收的具体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消化和吸收在人体中的作用。
作业:1. 完成消化和吸收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思考并写下消化和吸收对健康的影响。
【反思范本】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得好的地方是引入和讲解环节让学生容易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通过举例子和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我也认为在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环节做得不错,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讨论和总结环节应该更加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讨论。
其次,我应该更多地使用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改进,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操作,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课件(两套)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课件(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fac18ed0f01dc281e53af09f.png)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 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 甜呢?
三、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4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试管
馒头形状 温 度 加入物质 搅拌 碘液
。胃
3、早餐中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4、参与消化面包的消化液有 唾液、肠液、。胰液
Y 分别在口腔、小
肠、胃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提示: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一、消化
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肠液
胰腺 肝脏
胰液 胆汁
二、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的起始
部位,内有牙 齿.舌和唾液
口腔
腺. 食物的通道 咽
人体最大的消
化腺,分泌胆汁 肝脏
十二指肠
小肠的起始部位,内 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大肠的起始部位, 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
阑尾
肛门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 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2三大能源物质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初 始 消 化 部 最 终 消 化 场 最 终 消 化 成 参与的消化液
位
所
分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唾液、肠液、胰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1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1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40f49fb0852458fb760b561b.png)
毛细淋巴管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肠腺
小肠(xiǎocháng)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 点:
• 小肠长5~7米; • 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
面积;
•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 丰富(fēngfù)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9
5
6
分泌胆汁的是器官是( 肝脏 )
7
8
消化12食/11物/202和1 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
连线并回答问题
各种(ɡèzhǒnɡ)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腺 肝脏 胰腺(yíxiàn)
肠液
胰液
胆汁
(dǎnzhī)
肠腺
唾液
胃腺
胃液
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12/11/202不1 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巩固练习
1.在消化道中只有(zhǐyǒu)消化作用是__口__腔___,只有吸收作用的是 ____大__肠_,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gk)ǒ用uqi的ān 是______胃__小__肠,既无 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_咽____食__道. 肛门 2.消化系统由____消__化___道_和______消__化_组腺成.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毛细血管(máo xìxuèɡuǎn) 毛细淋巴管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fàngdà)
小 肠 绒 毛 放 大
微绒毛(1000—3000根)
小 肠 绒 毛 细 胞
(xìbāo)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上课课件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95d88c33687e21ae45a9a0.png)
3.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食物的消化过 程包括两个方面(30页 )
●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葡液萄充糖分混合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 下分解为 能被细 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的消化。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变化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 转变成麦芽糖
3.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左右
4. 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唾液淀粉酶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
这 个实验说 明(28页 )
馒头变 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 的咀 嚼和舌的搅 拌都有关系。
②取唾液
3.制定计 划并完成实验
③试 管编 号,做如下处 理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放入37℃左右的 温水中5~10分钟
试 管分别 模拟 口腔的哪些动 作
实验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AB 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不做处理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
以被细 胞吸收的物质 的过 程叫做消化(课 本26页 )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
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唾液 胆汁 胰液 胃液 肠液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聪明的你们得 出的结论是什
脂肪酸和甘油
营养物质是在哪里被吸收的呢?
44初中生物
![44初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76b1265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6.png)
4.2.2 消化和吸收一、单选题1.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A.口腔、胃、小肠B.口腔、口腔、胃C.胃、胃、小肠D.胃、小肠、大肠【答案】A【分析】在消化道内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详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所以消化道内,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37℃下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模拟人体体温B.唾液和清水的加入量应相等C.加入唾液后,应混匀并静置约10分钟D.加入唾液的组别,在加入碘液时变蓝【答案】D【分析】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A正确。
B.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
唾液和清水的加入量应相等,B正确。
C.唾液的消化需要时间,加入唾液后,应混匀并静置约10分钟,C正确。
D.唾液将淀粉分解,因此,加入唾液的组别,在加入碘液时不变蓝,D错误。
初中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27页PPT
![初中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2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da5f4d6529647d2628529c.png)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无机盐、 酒精
小肠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 部分维生素
最主要的吸收场所
小肠 最主要的消化场所
课堂练习: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B A胆囊 B肝脏 C唾液腺 D胰脏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C 3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 ) A咽 B食管 C胃 D小肠 4下列四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同时含有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的酶的是 C ( )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是在大肠还是小肠呢?
小肠结构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绒毛之间 有肠腺
许多皱襞和绒毛
(加大了表面积)
小肠壁只有一层 很薄的上皮细胞
小肠绒毛中有 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中有 毛细淋巴管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水、无机盐、 酒精 葡萄糖、氨基酸、甘 油、脂肪酸、维生素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消化腺
唾液腺
功能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消 化 的 场 所
口 腔
胃腺
分泌胃液,其中的胃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胃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小 肠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脂肪变成脂肪 微粒更易消化
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
食物在口腔中被牙 齿嚼啐、舌搅拌, 与唾液腺分泌的唾 口腔 液混合形成食团 食物的通道
唾液腺 食道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 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 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有暂时贮存食物的 作用,食物在胃里 变成食糜,蛋白质 被初步分解
咽
分泌胆汁,经 胆囊进入小肠, 参与脂肪的消 化 吸收少量水分、 无机盐和部分 蛋白质 食物残渣集中到直肠 后,经肛门排出。
胃腺
肠腺
(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人体只能吸收溶于水的营养物质!
消化
在消化酶 的作用下 不能吸收的营养物质 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不溶于水、 分子大、结 构复杂)
(可溶于水、 分子小、结 构简单)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 1食物的消化
• ⑴消化的分类
化学性消化:物质 本身的性质发生改 变 物理性消化:物质形 状、大小等改变。本 身性质不变
A蛋白质和氨基酸 B糖类和无机盐 C脂肪和维生素 D葡萄糖和无机盐 D
A肝脏、小肠腺、胰腺 B唾液腺、胰腺、小肠腺
C小肠腺、胰腺
D唾液、肝脏
A
6下列关于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经消化酶的作用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B蛋白质经消化酶的作用最终分解成氨基酸 C脂肪经胆汁作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甘油+脂肪酸)
C
D水、无机盐、维生素在消化道内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 7患有肝胆疾病或摘除胆囊的人,对下列哪一种食品尽量 少吃( )A蔬菜 B水果 C豆腐 D红烧肉 8消化道中既没有消化作用又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 D A口腔、胃 B咽、食道 C小肠、大肠 D大肠、肛门 B 9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肝脏
胃
大肠
胰
小肠
肛门
分泌胰液,内含多 种消化酶,进入小 肠,参与蛋白质、 脂肪、淀粉等的进 一步消化。
食物消化和吸收 的主要部位
消 化 道
十二指肠
口
咽 食道 胃
(小肠的起始端)
小肠
大肠
肛门
盲肠
(大肠起始端)
唾液腺
消 化 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人体内最大的 腺体)
肠腺
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有些消化液中有酶,有 一、 些不含酶(胆汁) 消 消化道: 口 咽 食道 化 系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统 唾液腺 肝脏 胰腺 组 (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 消化腺: 成
• • • • • • • • • • • •
1糖类: 开始消化的场所: 完全消化的场所: 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2蛋白质: 开始消化的场所: 完全消化的场所: 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3脂肪: 开始消化的场所: 完全消化的场所: 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口腔 小肠 唾液、胰液、肠液 胃 小肠 胃液、胰液、肠液 小肠 小肠 胆汁、胰液、肠液
⑵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淀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蛋白酶
多肽
肽酶
氨基酸
脂肪 胆汁的乳化 脂肪微粒
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⑶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直接被 人体吸收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温度为37℃,想一想为什么?
A ①搅拌? ②馒头大小 ③加入清水 ④加入唾液 ⑤加碘液后现象 2ml 搅拌 碎屑 B 搅拌 碎屑 2ml 2ml C 不搅拌 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