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幼儿诵读评语
![幼儿诵读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a06eebe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c.png)
五、在评价幼儿诵读时,我们也要注意综合幼儿的整体表现和进步情况。不同幼儿在诵读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特点,我们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的发展。同时,也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赞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六、除了诵读本身的评价,我们还需要关注幼儿在诵读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诵读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快乐等。因此,在评价幼儿诵读时,也要综合考虑幼儿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
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评价教师在幼儿诵读中的指导力度和参与程度。教师的指导能力对于幼儿的诵读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能够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错误,引导幼儿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帮助幼儿பைடு நூலகம்握诵读技巧等。同时,教师在诵读环节中的积极参与也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除了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指导力度外,评价幼儿诵读还需要考虑到诵读内容的选择和难易程度。诵读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既要求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复杂。通过给幼儿适当的挑战,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诵读评语
一、幼儿诵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感、文学素养和情商等多方面能力。在评价幼儿诵读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幼儿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要考察教师的指导力度和参与程度。
二、对于幼儿诵读评价的第一点,就是要关注幼儿的表现。这包括幼儿的表达情绪、语音语调、咬字准确性、停顿自然度等方面。在评价中我们要注重整体表现,而不是单一项的表现。比如幼儿诵读时是否流畅自然,是否有感情表达,是否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等。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3c904c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f.png)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是直接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这就要求教师范读时做到姿势正确,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准确,语调生动、有感情,节奏合理,停顿恰当,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范读时要像舞台上的演员那样自己首先进入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朗读兴趣,学生才能学到朗读方法,使他们有试一试、比一比的念头。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循序渐进,培养朗读习惯学生朗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应循序渐进。
首先,要训练朗读的姿势。
读,一般是坐着的,要求学生两手稍曲拿书,人坐端正,两肩放平,眼睛看课文;听读或朗读后书再放下。
有时也可以请学生装站起来或到讲台前读。
站起来读,声音容易响亮;在讲台前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朗读和说话的胆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一些性格内向、文静的学生往往说话、读书声音很轻,一经形成定势,纠正是很难的。
因此,课堂上应多叫这部分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大胆张大嘴巴读,做到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但不能吼叫),一旦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树立信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
朗读课文,不仅要口到,还要眼到、心到。
不少学生朗读中的错误,与他们看书马虎、不动脑筋有关。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用心思考的习惯,在朗读的同时,想想词句意思,全文内容等。
三、注重指导,教给朗读方法大纲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范本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3e871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5.png)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范本一、简介本次评定将评估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主要考察他们的发音准确性、流利度、语调和语音语调。
二、评定内容1. 发音准确性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正确发出每个音节和音素,并准确地使用英文单词的发音规则。
2. 流利度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以适当的速度进行,不卡壳、不拗口,流畅地表达各个句子和段落。
3. 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准确地运用语调,使句子的语气、情感和意义得到正确的传达。
4. 语音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正确运用连读、重读、停顿等语音语调情况,使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节奏感和语义清晰。
三、评定标准1. 发音准确性a) 准确发音:小学生能恰当地发出单词和句子中的每个音节和音素。
b) 基本发音准确:小学生在发音中有偶尔的小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2. 流利度a) 流利度高: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流畅自然,不卡壳、不停顿,并能以适当的速度进行。
b) 基本流利: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偶尔的停顿,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3. 语调a) 准确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准确运用语调,使句子的语气、情感和意义得到正确的传达。
b) 基本语调准确: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偶尔的语调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4. 语音语调a) 准确运用语音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正确运用连读、重读、停顿等语音语调情况,使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节奏感和语义清晰。
b) 基本运用语音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偶尔的语音语调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四、评定细则1. 发音准确性a) 小学生能正确发音的音节和音素数量。
b) 小学生的基本发音准确率。
2. 流利度a) 小学生的流利度表现。
b) 小学生的基本流利度。
3. 语调a) 小学生的语调准确率。
b) 小学生的基本语调准确率。
4. 语音语调a) 小学生的语音语调运用准确率。
b) 小学生的基本语音语调准确率。
五、评定记录评定者将会根据小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记录,详细注明其发音准确性、流利度、语调和语音语调情况。
评价朗读的句子
![评价朗读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934d9f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a.png)
评价朗读的句子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字,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因此,对于朗读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评价朗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可以从发音准确性来评价朗读。
一个人的朗读能力,首先要看他的发音是否准确。
准确的发音可以让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同时也能够提升朗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在评价朗读时,可以关注朗读者的发音是否准确、清晰,是否能够正确地发出每个音节和音调。
其次,我们可以从语速和节奏来评价朗读。
朗读的语速和节奏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可以让听者更好地理解朗读内容,同时也能够让朗读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因此,我们在评价朗读时,可以关注朗读者的语速是否适中,是否能够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以及是否能够把握好节奏,让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情感表达和语调变化来评价朗读。
朗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传达,更是对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一个好的朗读者应该能够通过语调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让听者更好地感受到朗读内容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
因此,我们在评价朗读时,可以关注朗读者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情感的表达,是否能够通过语调的变化让朗读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语言流畅度和自然度来评价朗读。
朗读应该是一种自然而流畅的表达方式,它不应该显得生硬和僵硬。
一个好的朗读者应该能够通过流畅自然的语言表达,让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我们在评价朗读时,可以关注朗读者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自然,是否能够把握好语言的韵律和音调,让朗读更加地动听和舒畅。
总的来说,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对于朗读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评价朗读时,我们可以从发音准确性、语速和节奏、情感表达和语调变化、语言流畅度和自然度等方面进行考量,以便更好地帮助朗读者提高朗读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朗读内容。
学生阅读的评语
![学生阅读的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3e979c38ed630b1c59eeb597.png)
对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方法指导、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评价语1、读得真好!刚才老师听到了大家的声音,现在我要看看大家读的表情。
(学生带表情朗读)2、你真了不起,一个错字也没有。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秋天来啦”的快乐。
3、他读得很细心,也很认真。
我们读书也应该这样,在书上留下些符号,写上几个字,这就是你读书时的思考。
4、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你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真不错。
5、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6、你的眼睛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课题里的双引号,而且你还会开动脑筋提问题,学习就应该是这样,既要仔细观察,也要用心去思考。
7、谢谢你们的表演,你们的合作很成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来,给自己加上一颗星,继续努力。
篇二: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宝鸡高新区天王镇八庙小学关建勤长期以来阅读都被认为只是接收信息的单向活动。
评价单一,缺少互动,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导致阅读能力低下。
究其原因之一,是以往的评价偏重于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
不当的评价导致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可见评价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有效的评价应该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不是让学生感到评价是索然无味的学习压力。
我们应把评价发展的意识贯穿于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动机,还要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跃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课标》中评价的基本理念。
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课堂表扬朗读好的评语
![课堂表扬朗读好的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b91b8ae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4.png)
课堂表扬朗读好的评语如何在课堂上对朗读进行评价评价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励功能,二是导向功能。
所以评价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
由此看来,评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是学生找出自己与训练目标的差距信息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过程。
朗读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需改进。
“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
“你把喜鹊善良富有爱心的语气读出来了,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
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依,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
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在对待学生失败的朗读时,绝不可用生硬的语言一口否定,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这样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学习。
同时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易,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经过努力,改正原朗读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朗读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一种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在自我监控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向,是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读得怎么样,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
如老师在学生读出雪大之后,追问:“为什么第二次你能读好呢?学生沉思,终于体会出是将表现雪大的词语突出读的缘故。
而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
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你一言,他一语,甚至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新的教学内容在动态中生成。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bd6aa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e.png)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是对小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个过程。
朗读是指读者通过声音传达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一个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好坏,可以从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顿挫、停顿适宜、语速合适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评估。
首先,我们要观察小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一个好的朗读者应该能够正确地发出每个单词的音节和字母音,并且能够将它们组合成正确的词语和句子。
他们要会注意到英文中的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朗读。
其次,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一个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非常重要。
朗读时,一个好的小学生应该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调变化来表达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提升或降低音调、加快或放慢节奏等方式来传达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另外,停顿的适宜也是评定小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要素。
一个好的小学生应该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停顿,以使句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他们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到标点符号、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停顿,并在合适的地方做出相应的停顿。
总之,一个好的小学生朗读者应该能够将上述要素融合起来,用流利和自然的语速来朗读文本。
他们的读书速度不应该太快或太慢,要能够在保持准确度的同时,兼顾流畅性和理解力。
最后,朗读时,小学生还需要表达出文本所包含的情感。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语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传达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这需要小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在朗读时用声音去表达出相应的情感,使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本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定和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f13b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朗读训练措施呢?下面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故事或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兴趣进行朗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内容。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保证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朗读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朗读更加地生动和自然。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节、重音等规律,从而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加强语言感知能力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分解、句子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反复朗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五、多角度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录音、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还可以将朗读情况纳入学业考评中,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训练。
幼儿园朗读大赛评定标准
![幼儿园朗读大赛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d0f9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8.png)
幼儿园朗读大赛评定标准评分标准
1. 流利度:评委将根据幼儿的朗读是否流利来进行评分,包括语速和断句是否得当。
2. 发音准确度:评委将关注幼儿的发音准确度,包括语音的清晰度和正确性。
3. 表达能力:评委将评判幼儿的表达能力,包括情感表达和语调的准确性。
4. 语言表达:评委将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量和语法运用是否得当。
5. 总体表现:评委将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因素,对幼儿的总体表现进行评定。
评分细则
- 优秀(90-100分):流利度极佳,发音准确,表达自如,语
言表达丰富,总体表现出色。
- 良好(80-89分):流利度较好,发音基本准确,表达自然,
语言表达基本得当,总体表现良好。
- 一般(70-79分):流利度一般,发音有瑕疵,表达有些生硬,语言表达还需加强,总体表现一般。
- 待加强(60-69分):流利度较差,发音不够准确,表达较生硬,语言表达较差,总体表现较差。
以上为幼儿园朗读大赛评定标准,希望各位评委能根据标准公
正评定幼儿的朗读表现。
课堂评价语
![课堂评价语](https://img.taocdn.com/s3/m/43c87db549649b6648d747b6.png)
“朗读”课堂评价语之我谈潮州市实验学校许少兰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喜欢回应着“不错”、“很棒”、“真好”这些不痛不痒的评价语言,这对于学生的引导是极为模糊的。
我在最近的一些公开课或平时上课中,发现自己对于课堂评价语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那么如何着手于评价语,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上课前,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全面的思考。
想一想,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我们老师该怎么回应,并做出相应的预设评价。
但预设是预设,现实归现实,很多预设的东西与真实的课堂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有些答案是一定的,但有些答案是不定的,所以教师的机智应对显得更为重要。
但是,尽管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有时也无可奈何。
最终只能用较为“中庸”的评价语——“不错”之类的去应对。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很多方面,下面仅就学生“朗读”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心得体现。
我把朗读分为“读得好时”和“读得不好时”两种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让学生带着理解读句子,这就需要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评价之前,老师对于这个句子,怎样读算是读得好,怎样读就是不好的概念要先弄清楚,你才能去把握评价的分寸。
首先,读得好,需要评得好。
第一:感同身受式——“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也仿佛……”这是一种表扬的方式,把“你读得真好”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改换成了教师直接的感受,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朗读对老师产生的影响,这是一种极高的赞许。
学生既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又与老师产生了共鸣,其中的鼓舞不言而喻。
如学生读的是景色,像《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的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 à)紫嫣(yān)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那么老师可以这样评价:“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也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景色中。
”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句子,老师可以这样评价:看到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孤独而痛苦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行朗读的评价
![如何进行朗读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a5cc64033687e21af45a91f.png)
如何进行朗读的评价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朗读的教学评价把握不准,因为自己的朗读水平并不是很高,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评价建议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朗读评价的重点是强调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各学段的具体要求要有所侧重。
第一学段朗读评价的要求应该以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为重点。
有的老师在设计第一学段朗读的教学目标时,完全照抄朗读教学的总目标,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很显然这个要求对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就高了。
低学段学生的朗读的重点是把课文读正确,逐渐读流利,在中学段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情感表达出来。
不能一开始就强调有感情,而忽视对文本本身的基本阅读要求。
关于有感情地朗读,要注意不要拿腔拿调。
有感情地朗读不是拿腔拿调、奶声奶气、矫情做作地读。
现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低学段的老师知道学生在矫情做作、奶声奶气地读,还评价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还不忘加一句“其他的同学谁能也这样读一读”。
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着特别夸张的朗读,把朗读表演化的倾向,没有让学生真正借助朗读的方式去理解文本,而是变成了模仿老师的某种表演,这有害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有感情地朗读很重要,是学生体验文本、感受文本的具体表现,但是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
所以课程标准特别写了“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幼儿园朗读赛事评价标准
![幼儿园朗读赛事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6df9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8.png)
幼儿园朗读赛事评价标准一、准备情况1. 朗读内容准备:孩子是否已经熟练掌握了朗读的内容,是否能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朗读内容准备:孩子是否已经熟练掌握了朗读的内容,是否能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2. 情感理解:孩子是否能理解朗读内容的含义,是否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文本的情感。
情感理解:孩子是否能理解朗读内容的含义,是否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文本的情感。
二、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孩子朗读时的语音是否清晰,语调是否自然,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出文本中的情感。
语音语调:孩子朗读时的语音是否清晰,语调是否自然,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出文本中的情感。
2. 语速:孩子朗读的速度是否适中,是否有停顿,是否能让听众理解朗读的内容。
语速:孩子朗读的速度是否适中,是否有停顿,是否能让听众理解朗读的内容。
3. 吐字清晰:孩子朗读时吐字是否清晰,是否有错字,漏字等情况。
吐字清晰:孩子朗读时吐字是否清晰,是否有错字,漏字等情况。
三、表演技巧1. 身体语言:孩子朗读时是否能通过身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比如手势,表情等。
身体语言:孩子朗读时是否能通过身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比如手势,表情等。
2. 眼神交流:孩子朗读时是否能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增强与听众的互动。
眼神交流:孩子朗读时是否能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增强与听众的互动。
3. 情感表达:孩子朗读时是否能通过声音和身体语言来表达出文本的情感。
情感表达:孩子朗读时是否能通过声音和身体语言来表达出文本的情感。
四、观众反应1. 吸引力:孩子朗读的表现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是否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吸引力:孩子朗读的表现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是否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互动:孩子朗读时是否能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比如提问,回答等。
互动:孩子朗读时是否能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比如提问,回答等。
3. 影响力:孩子朗读的表现是否能使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是否能影响观众的情绪。
影响力:孩子朗读的表现是否能使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是否能影响观众的情绪。
浅谈如何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浅谈如何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f03838140242a8956aece407.png)
浅谈如何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浅谈如何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浅谈如何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悟自读。
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引导不当,自主被异化成了自流,累计朗读的次数也相当可观,可学生依然读得云里雾里;也有者,课堂上学生大展“自主”风采,读得声情并茂,却是课前跟着老师反复机械模仿的。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
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
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
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
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
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
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
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bdfc0d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8.png)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角度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明确朗读的目的,例如提高语音语调、提高语速、增强语感等。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目标。
2.尽量创设真实的读音环境:通过选取与学生年级相符的课文或文章,创造真实的朗读背景。
例如,模拟新闻发布会、校园广播、讲故事等。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录音,给学生提供正式的读音环境。
3.进行整体指导和模仿:教师可以先进行整体指导,读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随后让学生模仿,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和停顿等。
通过模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4.提供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在朗读时都存在个别差异,教师可以给予个别指导。
可以运用奖励、赞美和鼓励等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也可以利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反思和矫正。
5.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语音准确性、语调和节奏、感情表达等方面。
可以通过平时观察、听力测试、朗读比赛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生角度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朗读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和信心。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发声,不怕出错,不排斥教师和同学的指导。
2.提高听力和模仿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能够准确听出他人的语音和语调,通过模仿能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3.注重练习和反思:学生在朗读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练习,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朗读。
可以通过录音设备录制朗读,听取自己的朗读效果进行反思和矫正。
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和指导。
4.积极参与互动:学生在朗读教学中要积极参与互动,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和互相借鉴。
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小组朗读等形式,增强学生间的竞争和合作氛围。
5.拓宽阅读范围:学生要拓宽阅读范围,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7c059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b.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几段,学生刚读了没几分钟,老师一拍手,读完没读完的都停下了,接着教师开始讲讲问问,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别的学生课文还没有读熟练呢,不会也不敢举手回答,而我们呢,也不敢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读都读不对,找都找不到,叫起来多浪费课堂时间。
一节课,就在老师与好学生的问问答答中过去,大部分学生成了配角,终于煎熬到下课。
这个是我自己以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单就朗读教学来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的面窄。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不到位。
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5.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朗读指导中的这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
朗读评价需营养适度
![朗读评价需营养适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434032376baf1ffc4fad9f.png)
道: “ 读得 没感情 。 ”教师跟 着问 :
“ 么地方 没读出感 情? 什 ”~学生说 :
时性评价 : 对策一 : 针对性评价——有的放 矢多鼓励 其天生喜欢赞美和鼓励 ,课堂上老师
说 :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渔
翁之意不在鱼 ,这叫情趣 。谁能通过
朗读让大 家听得 出你是个钓鱼高手 ? 又一生读 ,读得更好 了,师评价 : 你 是钓鱼高手 ,还不是钓鱼专家 , 不仅
鼓励 的话语 , 满意 的微笑 , 赞许 的眼 神 ,都能使孩子们感受到被关切和受 器重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 班级 都有 一些 孩 子不爱 张
有经验的农 民,会有针对性地对 农作物施肥 ,适时适度补充营养 ,不 会滥 用肥 料 ,造 成施 肥过度 而 “ 青 苗” 或营养 不 良。朗读 评价亦 是 如
谴 | 津 | j 蘩蔷
到朗读 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提高 朗读
能力 。
朗 读 评 价 需 营 养 适 度
● 陆 忠 正
文学大师叶圣陶曾说 : “ 语文课
以读书为 目的,教师若 引导学生善于
教师首先要做到能给学生不断搭
设 “ 跳一跳 ,够得着”的梯 子,使学
生不断提高 自己的朗读水平 。享受成 功的喜悦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
学生读完后 ,另一学生评价
但还不够 , 你用手 比 比 , 一 小房子有 多小 ,再 读读 看。 ”第三位 同学读得 非 常好 ,教师表 扬道 : “ 得 多好 读 啊 !三位小朋友一起努力 ,让老师好 像 真的看见了小巧精致的小房子 了!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浙江省宁海县第二实验小学顾苗娟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典范生动,学生百读不厌,篇篇课文都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悟自读。
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引导不当,自主被异化成了自流,累计朗读的次数也相当可观,可学生依然读得云里雾里;也有者,课堂上学生大展“自主”风采,读得声情并茂,却是课前跟着老师反复机械模仿的。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
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
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
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
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
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
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
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
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
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
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
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
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
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
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形象评价,让学生乐于模仿对于朗读,大多评价主体习惯上采用抽象评价,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
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于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
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
”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
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
五、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
我们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
笔者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时,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麻雀向来是叽叽喳喳地说话;第二位女孩却不赞同,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
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得清,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
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
笔者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一一作出评价。
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朗诵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练习。
幼儿阶段的朗读/朗诵能力的培养只是启蒙性和基础性培养,是充分利用幼儿阶段模仿力强的学习特点,帮助幼儿通过不断的模仿循序渐进地感受和学习语言的艺术性表现能力。
事实上,一些幼儿教师的朗读/朗诵能力亦有待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朗读/朗诵的有关技能技巧做一简单介绍。
一、朗读、朗诵的技能技巧朗读、朗诵是一门艺术,它是作品的再创造,可以给文学作品增光添彩。
要把文学作品朗读、朗诵得有声有色,使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形象和画面,从而能更好地感染听众和加深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必须在朗读/朗诵的技能技巧上下功夫。
(一)字音朗读/朗诵时首要一条就是发音正确、清楚。
正确是指朗读/朗诵时每个字都要读普通话标准音,任何方言都不符合朗诵要求。
清楚是指吐字清晰、准确。
朗读/朗诵是靠声音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要“咬”字,不要“吃”字。
如日常口语中,有人由于语速慢,图省劲儿,常常会出现吃字、丢音现象,把“***”读成把“天”字拉长一点的“天门”,吃掉了“安”字。
这种现象在朗读/朗诵时是不允许的。
(二)节奏朗诵时的语言节奏是朗读/朗诵技巧的核心。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的,而节奏是通过运用好重音、停顿、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来表现。
这些都要根据诗歌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而变化,要自然而不生硬,不要拖腔拉调。
(三)重音。
朗读/朗诵过程中,为了使字词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有些字和词需要突出强调的,就要重读。
即在那个表示主要意思的语词(中心词)上加强、加高和加长,也就是把重音词读得重些、响些。
重音的强、高、长应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转移。
确定重音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根据语意要求找出准确的重音位置。
例如,我问你:“会朗诵诗吗”回答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我不会朗诵诗。
”(意思是:别人会)“我不会朗诵诗。
”(意思是:确实不会)“我不会朗诵诗。
”(意思是:会写诗)“我不会朗诵诗。
”(意思是:会朗诵小说、寓言等)上句话中6个字完全相同,但为了强调句子中某种特殊含义,重音位置的确定不同,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也就不一样了。
二是根据情感的要求确定重音的表达方式。
一般情况下加强重音,可以突出诗句的含义,但有时根据诗的内容、情绪却需要轻念,才能表达所要强调的意思。
如《小熊过桥》中的“小竹桥,摇摇摇”,后三个字是重音,但适于轻念,这样可给人以小竹桥在颤悠的感觉。
(四)停顿。
除了重音之外,停顿也是很重要的。
停顿运用得恰当,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停顿的长短要恰当,应使听众从停顿中感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
停顿的位置可以根据三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一是在标点符号处停顿,叫句逗停顿;二是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所做的停顿;三是感情停顿,是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而做的停顿。
后两种停顿常常不在标点符号处,要根据内容需要找准停顿的位置。
(五)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一般地说,表现热情、欢快、紧张、急切的感情时,声音要强一些,读得也快一些;表现庄重、悲伤、回忆、自信的心情时,就可以放慢些,声音也弱一些。
朗诵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速度和强弱,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感情。
(六)动作和眼神朗诵时,有时还需要有一些动作来加强语言的力量。
动作要加得适当、自然,要少而精。
最好能让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加一些动作。
另外,朗诵时一定要看着观众,要善于用眼神表达内容和观众交流感情。
总之,幼儿朗诵时的表情(面部表情、眼神和动作),适于启发指导,不适于规定刻板的要求。
以上是成人朗读/朗诵的一些技能技巧,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朗读/朗诵能力培养时,可以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适当参考。
二、朗读要点朗读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很重要,对于幼儿上学后的语文阅读学习非常有益。
朗读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纠正地方音、错音如“哥哥”读“得得”等。
(二)朗读要区别于跟读跟读是尽量模仿,朗读则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进行朗读。
为使幼儿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避免出现集体读书时常见的节奏一致的“唱读”,尽量不要安排幼儿“齐读(集体读)”。
如果幼儿人数较多,独立朗读的机会有限,教师可以利用每次朗读时间让幼儿轮流独立朗读,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对读(分句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二)朗读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给每个幼儿朗读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胆小和年龄小的幼儿更要多给予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朗读,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
(四)朗读时要注意纠正幼儿摇头晃身子的现象三、朗读评价朗读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很重要,它是提高朗读技能技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评析能力。
朗读评价要从小班朗读时就开始,开始阶段要由教师进行示范评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评价。
依据成人朗读、朗诵的技能要求,我们把幼儿的朗读培养要求归纳为朗读的标准:①朗读要正确,没有添字、漏字、错字;②声音洪亮;③流利;④有感情,表情和语气要体现幼儿所能理解的文学作品内容;⑤吐字清晰,语音、语词抑扬顿挫分明;⑥速度适当。
这六点幼儿是不能一下掌握的,要靠教师的逐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