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_第三章:感知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1
w1
x
uj
y f (x)
f (x)
un
wn
图2-3-1 单层感知器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尔函数的M-P神经元表示:
利用带阈值的M-P人工神经元可以很方便 地实现布尔代数中的许多功能。在布尔代数中, and、or、Not、xoR关系如下表1所示:
x1
x2 and or Not(x1) Not(x2) xoR
是具有单层处理单元的神经网络,非线性作用函数f (•) 是对称
型阶跃函数,见图。
感知器输出:
n
n
y f ( w j u j ) f ( w ju j )
j 1
j0
uj :感知器的第 j 个输入;w0 (阈值);u0 1 。 与 MP 模型不同之处:
权值由有导师的学习算法进行调整。
11 0
图 2-3-4
异或问题
u1
结论:单层感知器不能对线性不可分问题实现两类分类。
第三章:感知器
3.6 有关的几个问题
M-P模型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地位
首先M-P模型是所有人工神经元中第一个被建 立起来的,它在多个方面都显示出生物神经元所具 有的基本特性。
其次,目前其它形式的人工神经元已有很多, 但大多数都是在M-P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的修正, 改进变换而发展起来。因此M-P人工神经元是整个 人工神经网的基础。
权系数和阈值不是0、1的M-P模型
若 w, R,则M-P模型比只允许 w 取{-1,1}要灵活
的多,但此时仍限制 x {1,1}(或{1,0}),y {1,1}
(或{1,0}),则对于这个M-P人工神经元来说:
y
f(
n
xi wi
)
1
i 1
1
n1
wi xi 0
i 1 n1
wi xi 0
i 1
n 1
y f ( wixi ) k wixi b
i 1
i 1
若取 k 1, b 0
,则其成为一类最简单的连续人工感知神经元。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义: a)如果x n的每个向量 x i都在{0,1}或{-1,1}上取值,
且激活函数 f (x) sgn(x)是不连续的:
x n (x1 x2 xn )
权向量:
wn (w1 w2 wn )
2. 感知器的状态值可以为感知器的输出值
y f (wn ; xn )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续感知器
连续感知器人工神经元结构及其数学描述如下:
激活函数: y f (o) kgo b
n 1
当M-P人工神经元的输入X可以在R上取值时 ——离散感知器(简称感知器)
若M-P人工神经元的输入 X {x1, , xn } R,n 而其输出值为
y 1,1 或 1,0。则此时的M-P
模型就改进为离散感知器(因为其 输出还是离散的),简称为感知器。
此时感知器人工神经元结构及其数学描述如下:
n1
1
yi f (zi ) f ( j1 wij xij ) 1
1 1
4x1 2x2 3x3 6 0 4x1 2x2 3x3 6 0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与(b)
y f (4x1 3x3 2x2 6)
1 1
4x1 2x2 3x3 6 0 4x1 2x2 3x3 6 0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u1
w1
则
u3
w3
w1 w3
u1
w2 w3
u2
u2
w2
w0
y
此平面与 权值及阈值有关,见图。
u
3
w3
u2
图 2-3-3 三维空间上的两类模式分类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知器的分类定义
作为数学模型,我们对感知器作出如下归纳:
1.感知器是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运算系统,表示一个神经元 的运算特性,它的输入状态向量记为:
表 2-3-3
u1 u2
y
00 0
u2
01 1
10 1
11 0
图 2-3-4
异或问题
u1
结论:单个感知器不能对线性不可分问题实现两类分类。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单层感知器工作原理
对于只有两个输入的判别边界是直线(如下式 所示),选择合适的学习算法可训练出满意的 和 , 当它用于两类模式的分类时,相当于在高维样本空 间中,用一个超平面将两类样本分开。
但 w, R 与w, Z 相比并无多大改进。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试说明下列两个M-P人工神经元是等价的。
分析:对于(a) y f (0.4x1 0.3x3 0.2x2 0.6)
1 1
0.4x1 0.3x3 0.2x2 0.6 0 0.4x1 0.3x3 0.2x2 0.6 0
根据各个图及M-P模型,我们有
(1)
{ y f (x1 x2 2)
1 0
x1 x2 2 0 x1 x2 2 0
{1
(x1, x2 ) {(1,1)}
0 (x1, x2 ) {(0,0),(0,1),(1,0)}
(2)
1 y f (x1 x2 1) { 0
x1 x2 1 0 x1 x2 1 0
第三章:感知器网络
145014208 王菁
第三章:感知器
▪ 人的视觉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人通过视觉接受 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80~85%。
▪ 感知器是模拟人的视觉,接受环境信息,并由 神经冲动进行信息传递的神经网络。
▪ 感知器分单层与多层,是具有学习能力的神经 网络。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感知器
3.2 单层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一节中指出了线性单个感知神经网络只能实现两类 分类,如果要进行多于两类的分类将怎么办?生物医学已经 证明:生物神经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的,并能互相传递信 息的神经细胞互连构成。因此这就使我们自然地想到是否可 将单个的感知神经元连成网络形成一个单层的网络?
第三章:感知器
3.6 有关的几个问题
人工神经网络常见的连接形式有:方式
1、单神经元(M-P模型、单感知器、单连续 感知机);
2、单层前向连接的神经网络; 3、多层前向连接的神经网络(BP、RBF); 4、单层带有反馈连接的神经网络(Hopfield 网); 5、多层回归(递归)神经网络; 6、局部连接的人工神经网络(细胞神经网、 小脑模型等)。
此直线方程:
y w1u1 w2u2 0
则
u2
w2
w1 w2
u1
见图,此直线与权值及阈值 有关。
u0 1
u1 w1
w0
y
u
2
w2
(a) 分类器结构
u2
u1
(b) 平面上两类模式分界线
图 2-3-2 平面上两类模式分类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图所示三输入 / 单输出的单层感知器,输入输出:
由相应的感知神经元组成的网络就称为相应神经网络,如 M-P神经网络、感知器神经网络、连续感知器神经网络。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线性不可分集合。
二维平面上的两类模式——异或(XOR)问题,见表。 二维平面中不存在一条直线,将输入模式分为两类,此输入 模式称线性不可分集合,见图。 可见:单层感知器不能解决异或问题。
第三章:感知器
3.6 有关的几个问题
对M-P人工神经元进行改进的主要方式
1、神经元的内部改造:对不同的人工神经元取不同的非线 性函数F(·);对人工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做不同的限制: 离散的(某些离散点)和连续的(整个实数域)。 2、人工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形式上进行改造——神经网络的 结构上的改造。 3、在人工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取求的方法上改造——算法 的改进。 4、其它形式的改造,譬如(1)与(2)结合起来改进; (2)与(3)结合起来改进等等。
0
0
0
0
1
1
0
0
1
பைடு நூலகம்
0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0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 x1、x2 [1,0] ,Y [1,0]
可以将图用 M P 模型来建立,Y 与 x1 、x2 之间的关系:
上面几个人工 神经元都满足M-P 模型。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f
(x)
1 1
x0 x0
或
1 x 0 f (x) 0 x 0
那么这个感知神经元被成为M-P模型。
b) 如果 xn ,Rn 但激励函数 f (x) 是离散的,那么这个
感知神经元被称为离散感知器——常简称为感知器。 C) 如果 xn Rn 且 f (x) 是连续函数,那么这个感知
神经元称为连续感知器。
zi 0 zi 0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图所示二输入/单输出单层感知器,输入输出描述:
y
f (w1u1 w2u2
)
f (•)
1 0
, •0 , •0
即
y
1
0
, ,
w1u1 w2u2 w1u1 w2u2
可见:输入输出为线性可分集合,一定可找到一条直线,将输入模式分为两类,
1 {
(x1, x2 ) {(1,1), (1, 0), (0,1)}
0
(x1, x2 ) {(0, 0)}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y f (x) { 1 0
x0 x0
{ 1 x {0} 0 x {1}
显然是符合逻辑运算要求。
第三章:感知器
3.1 单个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y
f (w1u1 w2u2 w3u3 )
f (•)
1 0
, ,
•0 •0
即
y
1
0
, w1u1 w2u2 w3u3 , w1u1 w2u2 w3u3
可见,输入输出为线性可分集合,一定可找到一个平面,
将输入模式分为两类,平面方程:
u0 1
u1
y w1u1 w2u2 w3u3 0
结构
第三章:感知器
3.2 单层感知器模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线性不可分集合。
二维平面上的两类模式——异或(XOR)问题,见表。 二维平面中不存在一条直线,将输入模式分为两类,此输入 模式称线性不可分集合,见图。 可见:单层感知器不能解决异或问题。
表 2-3-3
u1 u2
y
00 0
u2
01 1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