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五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1一、本册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
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
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
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
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
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
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
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
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标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文稿柳丽艳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为大家研说的内容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与大家交谈。
一、说课标总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1.识字写字,(1)主动识字,认字300个,会写100个生字。
(2)掌握汉字常用的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书写美观汉字。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独立识字。
借助拼音识字。
2.阅读,(1)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语气。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体验情感。
3.口语交际,(1)能使用普通话简要讲诉自己心中的想法。
(2)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写话,4.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积累的词汇。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综合性学习,有好奇心,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热爱。
二、说教材。
我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来谈。
本册设计了七个板块:分别是我上学了;集中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集中识字两个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两个单元共13课,课文四个单元共14课,四个口语交际,八个语文园地,本册还编排一个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还有常用的笔画及偏旁名称表。
(一)编排体例: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年级数学上册编写体例及目的

一、引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编写中,体例和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体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编写数学教材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基本概念,培养其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数学上册编写的体例和目的展开讨论。
二、体例的选择1. 分析学生芳龄特点学生在一年级时,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主要集中在自然界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图形和数量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和感觉获得的。
编写一年级数学上册时,需要合理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题材和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引入游戏化教学在体例上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游戏引导,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 渐进式难度在编写一年级数学上册时,应该采用渐进式难度体例。
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适合学生阶段性的认知水平,避免出现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目的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编写一年级数学上册,旨在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运用、解释、推理等数学活动的训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建立正确的数学基本概念编写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数学基本概念。
让学生对基本的图形、数量、运算符号等有深刻的认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自信心在编写一年级数学上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情趣的题材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能够体验到快乐。
四、结语在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编写中,体例和目的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体例和明确的目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未来的数学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对体例和目的的研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引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编写中,体例和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4单元)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4单元)一、整册教材解读1、教材编排一年级(下册)的编写体例与一(上)相一致,仍然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练习四个板块组成,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共26课;每单元安排一个综合练习,共8个。
练习分三个板块:综合练习、语文积累和口语交际。
下册是上册教材的继续与延伸,也是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
从本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其形式是将一组有内容联系的成语编成“成语歌”,以便于儿童诵读与记忆。
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除了秉承一贯的“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更是体现了与时间的“同步性”。
如:给妈妈送上三八妇女节的祝贺等。
2、结合课标落实本册教学的要求⑴、培养习惯本册“习惯篇”的要求是: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从两个习惯的培养顺序安排看,先听后写合乎认识的规律,合乎学习语文的规律。
从语言表述看,“倾听”更加贴近课标,“勇于”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认真写”更加关注过程。
我们要充分认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中还要的作用,在本学段,(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
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强调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⑵、汉语拼音(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⑶、识字写字教材中的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集中识字(如: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
二是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依然是本册教材中识字部分的“重头戏”。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

一年级教材学习资料(上)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单元练习。
一、关于“学习习惯”:1、教材安排了以下习惯的培养: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2、教学理念: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训练。
把良好习惯的养成体现在日常教学之中。
让外在行为变成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行动。
二、关于“汉语拼音”:(一)教材编排:1、共15课,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1~2):教学6个单韵母。
第二三单元(3~9):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
第四单元(10~12):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五单元(13~15):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2、每个单元后面安排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主要是部首字、基本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
拼音、识字交叉安排,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3、“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二)目标定位:总目标: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年级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三)教学策略:1、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就可以了;“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
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重点。
2、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
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编写,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下面从三个方面做介绍:一、教材的编排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几大板块。
入学教育有四幅图,向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学习的教育。
“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将13课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习。
“识字”全册共8课,分两次安排,每次学4课,独立成一组。
“课文”全册共20课,5课为一组,编成四组。
为了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识字和课文后有练习题。
每组“识字”或每组“课文”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
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
书后有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中还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图画。
图画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学习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写其中100个。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
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内容与提示关于汉语拼音这册教材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理念、特点与结构

经典文: 《秋天》《小小的船》 《比尾巴》《乌鸦喝水》 《雪地里的小画家》 古诗文: 《江南》《画》
(二)创新点之二:单元结 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 结构体例
• 低年级三个板块: 课文、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
• 可以大致依照几 个板块的顺序进
行,也可以灵活
一点,穿插进行。
综合性更强:
• 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教学可相对集中 完成。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 融合,综合性有所加强。综合性学习 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突出
小学12种版本均已做修订,和“部 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 了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 占50%。
编写队伍组成和编写的过程
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全国申报遴选、 教育部聘任。
编写组组成: 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 和诗人。 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 三是人教社的编辑。 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 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
• 口语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 际上是分散了。
13课
课文 4个单元
14课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一 年 级 上 目 录
我是 中国人
民
族
国
认 同
家 认
同
我上学了
身
份
学
认
科
我是
同
认
小学生
同
我爱 学语文
语文园地
识字 加油站
字词句 运用
我的 发现
T展EX示T TE台XT TEXT
书1写
提示
日积 月累
和大人 一起读
识字
加油 站
字词 句运
用
我的 发现
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及特点

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及特点语文作为一门中国传统学科,其课程教材体例及特点极具特色,且新思路源源不断,在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
本文就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及特点进行研究,以期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一、语文教材编排体例语文教材编排体例以古代著作、文学名篇、文言诗词为主,突出文本的编排体例,有系统的教学体例和编排要求,以构建出完整的学科体系。
①古代著作:以儒家六经、诗经三百篇等古典著作为主,教材中按照书分卷章节,系统地进行编排,体现出国学体系的完整。
②文学名篇:包括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文观止等类型的文学名篇,编排的要求是需要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题或者核心,将文章分解成若干部分,各个部分之间,需要有贯穿和连接,才能体现文本之间的关联性。
③文言诗词:文言诗词是古典文学美的体现,也是文言文运用法的完美结晶,其编排要求比较多样,从诗篇形式,内容构图,到分析解读,都需要考虑到。
二、语文教材特点语文教材在编排方面有着比较独特的特点。
①历史文化性:强调历史文化的特征,使学生从历史文化的思想框架出发,更加深入理解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甚至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承的精神。
②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实践经验中迅速掌握语言知识,达到实践操作语文的能力。
③活动性:发展活动性教学,强调创新思维和技能表现,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去接触、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以上就是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及其特点的概述,希望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其中的既定结构和特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另外,有关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及特点,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新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材质量,从而体现学科特点,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一年级下册编排体例

一年级下册编排体例教学目标1、趣味识字。
介绍自然现象,恰当拼字7个生字,以及有关的词语。
2、字词句运用。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
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诗文,并了解大意。
3、介绍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恰当书写3个生字。
累积有关描绘自然景色的词语。
4、和大人一起读。
能进行亲子阅读,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了解儿歌的大概意思。
教学重点1、趣味识字。
了解自然现象,正确认读7个生字,以及相关的词语。
2、字词句运用。
自学汉语拼音字母表。
能够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能够恰当、通顺地朗诵诗文,并介绍大意。
介绍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能够恰当书写5个生字。
能够恰当朗诵并累积有关描绘自然景色的词语。
教学难点1、能够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词语和诗文,并了解大意。
3、自学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活动一、趣味识字1、出具生字词语,民主自由朗诵,建议念恰当。
2、各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3、探讨交流:你辨认出了什么?4、用上这些生字或词语,句式练习:今天(或昨天、前天)的天气就是()。
我见过(),当时的情景是()。
5、拼字生字:拎音节的,不拎音节的。
6、问:你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呢?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记一记。
出具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导师范念。
以各种形式练习朗读,逐渐达到熟读成诵。
打听一打听这些字母形状的优劣,曾进一步增强记忆。
2、读一读,写一写。
出具生字,按照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展开分类。
学生朗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进行组词,造句。
指指导书写:见到、短。
三、布置作业口诀汉语拼音字母表。
第二课时教学活动一、字词句运用:读一读。
1、民主自由朗诵儿歌,建议念恰当。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3、教导师范念,思索:你晓得了什么?4、全班交流感受。
5、再次朗诵,熟读成诵。
二、书写提示1、拼字生字:黑、回去、果,并展开组词、造句。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整理版]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5d9c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d.png)
人教版教材“四大板块”的内容编排顺序一览表一、各册教材安排的内容二、数与代数的编排体系一上年级:一下年级:二上年级:二下年级:三上年级:三下年级:四上年级:四下年级:五上年级:五下年级:六上年级:六下年级:新教材与原教材比较的变化特点1.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代数得意义,尤其是对大数得感受。
2.增强了应用意识,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
3.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索。
4.重视对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
5.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6.减少了公式,降低了对记忆的要求。
7.降低了对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求,关注队概念的体验与感悟和理解。
三、空间与图形的编排体系一上年级:一下年级:二上年级:二下年级:三上年级:三下年级:四上年级:四下年级:五上年级:五下年级:六上年级:六下年级:新教材与原教材比较的变化特点1.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2.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确定、视图与投影等内容;3.加强了几何建模的探究过程,强调了几何的直觉,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4.突出了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5.重视量与测量,关注测量的实践性;6.消弱了纯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总体要求在提高,尤其是空间观念的培养成了学习目标的核心。
四、统计与概率的编排体系一下年级:二上年级:二下年级:三上年级:三下年级:四上年级:四下年级:五上年级:五下年级:六上年级:六下年级:新教材与原教材比较的变化特点1.凸显了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地位,增大了统计与概率学习的课时量。
2.把统计与解决问题、计算、推理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调统计与概率学习过程性目标的达成。
4.强调对统计图表特征和统计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关注统计的价值展现。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中全新的一个领域,这一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数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课程渠道,其特点如下:1.密切联系实际;2.综合应用知识;3.以探索为主线;4.形式多样化;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6.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7.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8.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质的评价为主。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研究编写体例 拼音部分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研究编写体例
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课题名称:1.ɑo e
知识点:
1.①知识点解读:学会ɑ、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在图片中进行拼音的学习,能够更加综合调动起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生动事物的字音或字形,通过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孩子学习字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既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又继续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②知识点训练:
③训练题参考答案:
【想一想,小牛应该回到哪座房子里】1.ɑ 2.o 3.e
2.①知识点解读:知道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声调的ɑ、o、e的音。
在课本中,每个声调都配上了一幅彩色的插图,直观形象,接近生活,富有童趣。
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让学生自觉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增强小学生对声调的第一印象。
②知识点训练:
③训练题参考答案:
【找出声调相同的两个单韵母,在括号里打√】6.(√)
3.①知识点解读: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活学活用。
在拼音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让生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唯有此,语文的启蒙教育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②知识点训练:
③训练题参考答案:
【我会选择拼音填一填】1.ā 2.è 3.é 4.wō wō。
一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体例特色: 数学文化
课中的渗透 课后的阅读 ——低年级“看一看,讲一讲” ——高年级“你知道吗?”
教材的基本结构
1.数与代数内容结构及主要变化
(1)部分计算 单元后移
1.数与代数内容结构及主要变化
后移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年龄 特征,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避免难点集中 。同时,学生可以接触除了计算以外的更多内容, 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及学习活动的多方面的体会。比 如一年级上册可以加强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 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 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
2012年7月9日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系统整理” ——适当的练习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活动、学习兴趣、作业等多方
对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等教师比较熟悉的传统内容 ,基本保持了现有教材的单元安排。把相对于学生 年龄比较困难的测量长度和长度单位的学习,从一 年级下册后移到二年级上册。
对于观察物体(在结构表中包含在了图形的认识中 )、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师相对比较陌生的 内容,在一个学期只学习其中的某一内容。
2.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及主要变化
观察物体 第一学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
一年级从不同的角度只观察一个物体,作为基本要 求同一幅图不超过3个方向;
三年级发展到观察一个物体及观察两个物体的简 单关系,观察的角度增加,作为基本要求同一幅图 不超过4个方向。
2.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及主要变化
图形的运动 在第一学段,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一、教材编排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
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关心同学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
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熟悉70个常用字。
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
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识字12-14个。
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挨次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肯定的联系。
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学问,进展语文力量。
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支配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同学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全册要求熟悉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洁的字。
二、教材的特点(一)、综合性教材采纳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爱好、学习力量、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学习内容的支配、学习力量的培育,从一开头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消失了短语、句子和儿歌,同学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熟悉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进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育了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力量的整体进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留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消失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洁的。
儿童最先熟悉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亲密的“爸、妈、我”。
全册要求熟悉400个字,都是消失频率最高的常用字。
此外,识字的支配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纳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熟悉身边的事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讲课标说教材白中心小学潘我今天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上册,依照程准本学段的体要求,合本学年的教材内容,依照流程呈的次分、教材、建三来与大家交流。
一、(一)研,认识化。
1、程基本理念有所改。
[ 原文:“⋯⋯人人学有价的数学,人人得必要的数学,不同样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样样的展。
”文:“⋯⋯人人都能得优异的数学教育,不同样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样样的展。
” ]与十年前布的《》比较,新的基本理念有所化。
在的表述“⋯⋯人人都能得优异的数学教育。
”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使学生懂得了知,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程中获得磨。
一比新《》有更深的意和更广的内涵。
2、程目有所改。
原表述“ 得适社会生活和一步展所必要的数学的基知、基本技术”。
新表述“ 得适社会生活和一步展所必要的数学的基知、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
“双基” “四基”,即在基知和基本技术的基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
新在“剖析和解决的能力”基上增加了“ 和提出的能力”。
(二)程目1、得适社会生活和一步展所必的数学的基本知、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
2、领悟数学知之、数学与其他学科之、数学与生活之的系,运用数学的思方式行思虑,增和提出的能力、剖析和解决的能力。
3 、认识数学的价,提高学数学的趣,增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优异的学,拥有初步的新意和事求是的科学度。
(三)学段目标知识技术1.经历从平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有的量;领悟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术;在详尽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计。
2.经历从本质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有的平面图形;感觉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地址。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术。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剖析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数据办理方法。
数学思虑1.在运用数及合适的胸襟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地址的过程中,发展空间看法。
一年级下册单元体例结构图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体验活动:感受、感悟
过传统节日—端午节
体会中国节日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夏天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夏天生活
健康过夏天
健康常识;我保护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体例结构:单元与主题及其之间的目标关系
单元
单元目标
主题
主题目标
教学实施重点
我
爱
我
家
尊重与理解;家庭责任感;尊老爱幼
我的一家人
体会: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体验感悟
我家的故事
爱家人爱家庭
学做家务当帮手
责任与义务;体验劳动乐趣
我为家庭添欢乐
奉献爱心
美
丽
的
春
天
儿童与自然——有意观察和感受;愉快积极享受;获得积极体验;形成积极乐观态度;发展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坚持观察的毅力
体验学校生活快乐;感受学习的兴趣;激发对学校生活的喜欢和热爱
我学习我高兴
乐学爱学
积极情感的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
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尊重他人、体验乐趣
班级就像我的家
愿为集体做事情的态度并能珍惜班级荣誉
欢度我们的节日
激发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
愉快
的夏
天
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节日;掌握健康安全生活常识
寻找春天
观察、关注、感受、理解、学习
突出探究性、强化体验性、加强针对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
观察、感悟、培养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毅力
春天的活动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学习愉快的有创意的有主人翁意识的生活;激发情感和审美情趣
春天里的节日
了解节日来历和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尊重关爱,养成热爱劳动的积极态度
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教材培训——教材编排概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教材编排概况一年级上册的责任编辑张沛老师讲话(二)以上的是我们交流的这套教材一些主要的特色。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对这一套教材的编排状况,进行一个概览。
首先,这套教材仍然是以这种单元的形式来呈现的。
一年级上册呢,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个是教材开头的入学教育单元——我上学了。
再有呢,是有两个集中识字的单元,总共是10课的内容。
再有一个汉语拼音的单元,总共有13课的内容。
再有是课文单元,总共14篇课文。
那么在单元的后面,全套书穿插地安排了四次的口语交际。
再就是每一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了语文园地栏目。
然后在第一个单元的后面,还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栏目。
接下来我们可以具体地看看。
各种栏目类型,各种栏目的定位,他的编排上的一些考虑。
比如我们开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入学教育——我上学了。
教材中,是分成了三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是我是中国人,这个版块它的主要呈现的是用画面的形式表现了56个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团结友爱的,非常开心的这样一个场面。
在背景里头呢,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象征——天安门。
这样非常壮观的一幅图,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展现我们国家的一些重要的符号,了解国家民族的一些概貌,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国家认同,明白我是中国人,我的国家符号是怎样的,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大家一起团结友爱,形成一个国家。
然后第二个版块儿是,我是小学生。
这个版块主要地呈现是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儿童歌曲——上学歌,作为主要的材料,然后配上学生欢乐的上学的这样一个场面。
那么这个环节呢,主要是希望,能够渗透一些,上学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上学的时候呢,会有一些纪律,比如说他要有一些时间的观念,比如上学不要迟到;他要有一些礼貌的观念,见到同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要问好。
然后呢,我们上学要有一些志向等等。
这一块主要的是希望能够完成学生从以前的那个学前小朋友到小学生这样一个角色的转换。
第三个版块是我爱学语文。
2023秋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分析一、教科书编排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于2016年秋期正式使用。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
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两个识字单元,两个拼音单元,四个课文单元。
开篇以“我上学了”为主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两个识字单元,重点在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构字规律。
激发识字兴趣和书写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两个拼音单元,拼音与识字词同步进行,精选学习内容,降低学习负担。
拼音单元前安排一个识字单元,是为了由熟悉的语言文字带出拼音学习,更符合学习规律。
四个课文单元:课文1~4为“自燃”篇,四篇课文体裁各异,语言明快,亲切自然,可以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5~8课为“想象”篇,从儿童视角,描摹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第9~11课为“儿童生活”篇,选取了三篇课文,描绘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勾画了儿童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情感体验。
第12~14课为“观察”篇,以动物为主角充满童真童趣,并暗含了大自然的知识。
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编排内容。
全册共分9组。
除引导组外,每组包括课例、单元部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两大部分。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审美意趣、教育价值、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
课文后有练习题。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读一读、说一说,以帮助学生丰富词语积累。
每个单元部分由多个栏目组成:“口语交际”“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
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课文学习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教材学习资料(上)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单元练习。
一、关于“学习习惯”:1、教材安排了以下习惯的培养: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2、教学理念: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训练。
把良好习惯的养成体现在日常教学之中。
让外在行为变成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行动。
二、关于“汉语拼音”:(一)教材编排:1、共15课,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1~2):教学6个单韵母。
第二三单元(3~9):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
第四单元(10~12):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五单元(13~15):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2、每个单元后面安排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主要是部首字、基本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
拼音、识字交叉安排,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3、“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二)目标定位:总目标: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年级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三)教学策略:1、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就可以了;“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
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重点。
2、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
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两拼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
拼读十几个后,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
拼读时,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习惯。
3、教学读法,一般有三种教法:一是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
适用于初学。
二是音节定调法。
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
三是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
强调:教参虽然提供了三种方法,但是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应该引导学生直接采用韵母定调法进行拼读。
4、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
引导学生学会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在复韵母、鼻韵母的学习中,进行如下的整合:1)读音的融合:从前一个字母到后一个字母的快速滑动或快速连读。
2)构成的组合:或两个单韵母组合,或单韵母与韵尾组合。
(特殊韵母除外)3)书写的结合:两个字母或两个部分的书写要紧凑。
4)运用的整合:拼读时要作为一个整体;运用时要统整考虑,或自成音节,或与声母相拼,或是整体认读音节的替代。
四)基本步骤: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字母。
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重点是拼读音节。
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运用拼读方法,掌握拼读技巧,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规范地抄写音节。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认读字母。
3)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5)通过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的基本步骤:1)复习字母的认读。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3)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4)描红、抄写音节练习。
(五)注意点:1、正确使用“情境图”、“语境歌”、“表音表形图”以及拼读练习的示意图。
注意使用时机、火候的把握。
2、正确把握音节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只要求学生能准确拼读,不要求直呼;只要求正确书写,进行适量的描红、抄写练习,不要默写。
3、在音节教学时,不要依靠教师的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先按照顺序拼读,后打乱顺序拼读。
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
拼读方法要采用韵母定调法。
4、关于规则:1)省略规则:声母j q x 与单韵母ü、复韵母üe、鼻韵母ün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不写。
(ju qu xu jue que xue jun qun xun)声母y与韵母ü üe ün组合时,ü上两点省略不写。
(yu yue yun)2)标调规则:有a 不放过,没a 找o 、e,i 、u 并列标在后。
5、要把握好拼音抄写的量。
“汉语拼音”是个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认、读”。
我们应该在读准上多下功夫。
写要适当,不要片面追求书写得漂亮、入体,做到“正确书写”就可以了。
6、在汉语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要尽量让学生凭借注音来朗读课文和识字,给学生提供大量接触音节的机会,以利于复习巩固,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7、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识字”、“阅读”、“单元练习”等学习中不断地运用、实践、强化循序渐进地逐步完成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把握好教学节奏。
整体认读音节学习一览表三、关于“识字、写字”:1、生字的学习要求分为两类:要求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
2、生字的学习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文识字。
(一)集中识字:一、特别重视每篇课文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
二、要注意借鉴随课文识字的做法,尽量让识字、写字、读课本中出现的歌谣同步推进,“以识促读”、“以读和写巩固、深化识字的成果”。
三、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1、词串识字;2、看图会意识字;3、转转盘识字。
1、词串识字:词语与事物要挂钩,注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词语之间要融通,明确单行、行与行之间排列的有机联系,连词成串、连串成篇。
入情入境地读,把词串当作一首小诗,当作一幅画,当作一篇散文,读出意境,读出韵味。
2、看图会意识字:不要过多去讲述有关造字规律和汉字演变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展开想象,找到图与文字的联系,从而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形象感知字的结构特点,提高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3、转转盘识字:要让快乐的转盘游戏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快乐识字。
领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声旁多标音,形旁多表义。
(二)随文识字:课文为识字提供了一个语境。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创设的语境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提高识字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初步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做到情趣盎然地读书,循序渐进地读书,融会贯通地读书。
四、关于“阅读”:(一)教学目标: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
寓识于读,能识字、会写字,养成识字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识字的能力。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两万五千字。
8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二)基本理念:1 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在阅读中识字字,识字是为了阅读”的整体观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识字教学原则。
2 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认真地学习课文的语言,从而规范其语言,扩大语言积累。
3 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4 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
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背诵,阅读兴趣浓,识字习惯好,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基本策略:1、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阅读教学”的首位。
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逐步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与享受。
2、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要实现“识读同步、寓识于读”。
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识与读的关系:初读时准音顺文,明义记形,整体感知;精读时据文解义,重点感悟;诵读时巩固强化,正确运用。
要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上,要注意指导学生“双行认读”,注意引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
要尽量减少齐读,多增加个别读和自读,特别要注意避免齐读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唱读、叫读(喊读)、快读。
提倡学生轻读、慢读,轻读为的是读给自己听,慢读为的是边读边想。
3、指导朗读课文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重点体现在语感上,而决定语感的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表象。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阅读,帮学生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我们还要善于用课文中的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脑海中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经验。
4、要坚持让学生好学乐背。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赏中乐背。
在教学中可以给课文配上适当的音乐,将课文与插图结合起来进行反复朗读欣赏,可以让学生看图诵读。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创中好背。
背诵不单是要记住课文,也包括自我阅读感受的表现和自我潜能的释放。
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分角色演诵、演课本剧、背诵比赛等形式,让他们喜欢背诵。
(四)基本步骤:一篇课文一般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学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大体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测试读,强化认读。
(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检测、指导,注意“字不离词”,训练有序。
如生字新词的认读,先注音,再去音;先词语,后单字;从文中提出来认,再放回语境中读。
还要注意灵活处理。
如,有的字义须结合课文了解,就暂且不问;有的字形较简,就不去多说;要求认识的字不必扩展训练,结合语境认会即可。
)4)反复读文,读正确、读连贯,说明大意。
5)仔细描红,认真写字。
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1)复习认读,巩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