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1、理解周长的概念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导入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周长。
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
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页的例1。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橡皮泥,小刀,萝卜,小棒,课件。
1.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学生一边说,图形下方一边显示出图形名称)教师指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课件放大长方形,并通过面的“移动”,变成一个长方体。
教师质疑: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不是)你知道这种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吗?(长方体)教师讲述:长方体是立体图形中的一种,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举例。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们能说出几个长方体的物体吗?(铅笔盒,电脑主机……)教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请你们看看这个木块(出示一个不规则木块),它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不是)你们都认为这个木块不是长方体,并且都认为刚才举的例子是长方体,那么长方体应具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面、棱和顶点。
(1)教师操作。
教师示范切萝卜。
(竖直切下第一刀)观察切面,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一个很平的面)板书:面教师把萝卜的平面朝下,垂直切下第二刀。
通过观察,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摸一摸。
(我发现了一条边)教师讲述:在数学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
板书:棱教师从侧面垂直切下第三刀。
再次观察,教师指名学生用手摸一摸,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一个小尖)这个小尖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小尖是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教师讲述: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2)学生操作。
学生运用橡皮泥和小刀进行实际操作,感知面、棱和顶点。
此环节也可与教师操作同步进行。
(提醒学生务必注意安全)2.根据实物,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请学生摸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说说感受。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教师将长方体教具的面削下,露出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感受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4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积累学习立体图形的经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体教具。
学生准备:每人带一个长方体物品,每小组带一个牙膏盒。
▍流程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的物品,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指名展示和介绍。
其他同学可以将带来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周围同学看看。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举起的长方体物体的样子,判断是否是长方体。
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学生感觉难以回答,稍做停顿继续谈话)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
(板书课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设计思想课的开始,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长方体就是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而来的,体会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直观认识,甚至能迅速、正确地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通过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流程二:新课教学1.自学长方体结构的三要素谈话:让我们先来看个学习资料。
出示:看一看上图,读一读。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第1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数量
数量
形状
大小
长短
教师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引导学生汇报 两个小组汇报,一个汇报面,一个汇报棱,顶点全体一起数 (1)面的特点 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2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数量: 师:我发现这个同学是按照顺序数的,他把长方体的面分成了3 对,我们一起来数,(师动手比划),每一对面的位置都是相对 的,叫做相对的面(板书:相对的面) 形状: ①师:他们发现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都同意吗? 特殊:找不同意的组拿长方体到黑板前来。 预设: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②师:还有哪组有这样的长方体。(师比划)这两个正方形面 的位置也是相对的。 师适时板书:6个,相对的面,都是长方形,(特殊2个正方 形) 大小: 预设:相对的面大小一样形状一样,我们可以说:完全相同。 说怎么得到的?演示做法 预设:两种方法:量长和宽算面积
我们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②出示长方体框架:(给定一个顶点)现在你能找到这个长方体的长、
宽、高分别是哪些棱的长度吗?找生指一指
③变换长方体的方向:如果把这个长方体竖起来,长、宽、高又分别指
的是哪些棱的长度哪?
④指一指正方体的长、宽、高
师: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正方体的长宽高长度一样,统称为:棱长
正方体: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所有的面完全相同 所有的棱长度一样 每个顶点发出三条棱
(3)静下心来,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再看一看正方体的特征
(4)闭上眼睛想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
(5)这是一个长方体吗?怎么判断?
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的特征做对比(板书:对比)
师:对比一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你有什么发现?
绿色小棒 (17cm)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 (共55张PPT)
课后练习
四、猜一猜。 1.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可能变成( 三 )边 形或( 四 )边形。 2.一个四边形去掉一个角可能变成( 三 )边 形或( 五 )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7 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2 课时 周 长
情景导入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问题:1. 你认识这些物品或图形吗?
(60+40)×2×5=1000(米)
1000米=1千米
答:他走了1000米;合1千米。
课后练习
三、李叔叔用28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8÷4=7(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7米。
课后练习
四、一口鱼塘,长40米,正好是宽的5倍,它的周长 是多少米?
40÷5=8(米) (40+8)×2=96(米)
正方形:
⑥⑦ ⑩
长方形:
②④
巩固练习
五、解决问题。 1.小华沿着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池塘跑了两圈, 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8×4×2=64(米)
答:他一共跑了64米。
巩固练习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四周围上篱笆, 篱笆长多少米?
(10+6)×2=16×2=32(米)
答:篱笆长32米。
2.黑板的面是( 四边 )形,手帕的面是 ( 四边 )形。
3.
有( 4 )条边,有( 4 )个
角,它是( 四边 )形,也是( 长方形 )。
课后练习
二、找出四边形。
课后练习
三、判断。 1.四边形都有4个角。( √ ) 2.四边形有4边直的边。( √ )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 ) 4.四边形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第11~12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PPT。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师:这种图形叫作平面图形。
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出示纸盒),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另外,我们还学习过一些立体图形,你们知道牙膏盒是什么立体图形?魔方是什么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说一说,认一认。
师:上面两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水立方”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这两个物体相同?(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冰箱、牙膏的外包装盒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等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观察这两个物体,除去物体本身的颜色、材质、外形图案等因素,你能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状吗?(学生独立尝试描一描,教师巡视)教师引导学生:①师:长方体(正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面)师:我们把围成它的长方形(正方形)叫作长方体的面。
②师:长方体(正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有一条边)师:我们把面和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③师:长方体(正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有一个点)师:我们把棱和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三年级上数学单元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_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单元教课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 _苏教版第 1 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课内容:教科书第 36~37 页。
教课目的:1.经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色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色。
2.培育、操作及思想的能力。
3.培育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能力。
教课要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
教课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色。
教课准备:课件模型教课过程:一、导入,揭露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讲话:同学们,今日我们一同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好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色,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1.研究长方形的特色。
(1)猜想。
讲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色,认真察看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色?请学生报告。
(2)考证讲话:同学们猜想究竟是对仍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 6 人一小组,相互议论,想方法考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是真的有这些特色。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考证?(3)班内沟通,总结。
发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色?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叙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发问:你是如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余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现台演出示。
小结:方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了然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叙述:往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发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色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是如何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总第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例1、例2课本第19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能熟练地确定长方体各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3.能根据长方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情况,正确说出它的长、宽、高。
4.通过认识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墨水瓶盒、罐头盒、魔方玩具、火些盒、排球、台灯罩等实物,长方体框架教具和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折零面(六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些平而几何图形,请生例举: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2.师取出一副长方体纸盒的“折零部件”六块长方形纸板当场演示拼复一个长方体教具。
随即,师示问:“认认这个图形.它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学生辨出,它是长方体。
师继问;“与原材料的形状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导:从平面图形,组合出立体的图形,变成长方体。
“形”与“体”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从平面上的图形转化为占有空间的形体。
(师可重新拆开,再复装一次;让学生再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质的差异。
)3.师再出示墨水瓶盒、罐头盒、魔方玩具、球和台灯罩等物体,指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周围所见物,再举出其他的立体图形的实例。
4.让学生从上物体中挑出长方体。
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到长方体中,好好认识一下。
板书:“长方体认识”。
二、新授1.长方体形体特征的认识。
(l)例1的教学: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初识长方体,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备一个氏方体纸盒或其他长方体的实似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它的特征。
)(l)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师生边议边板书)①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先数出有几个面;②说出每个面的形状;③比较各个面的大小;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2)棱的认识:①什么叫做长方体的棱?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感知长方体的棱;再用直尺放在棱上,感知棱是一条线段;②数一数有几条棱?再量一量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设计意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设计意图)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九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共三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形认识,在对其周长等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认为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本活动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一次好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直观的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直观的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选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篇1活动目标: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
(出示图形)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T:教师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教材编写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
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
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举例:针对周长计算的难点,可以设计一些变式题目,如求一个长方形去掉一个角后的周长、将两个长方形拼接后的周长等,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针对面积单位的难点,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身边的物品面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形成对图形的直观认识;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通过实际操作和想象,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其面积和周长,展示长方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4.通过拼组图形、设计图案等活动,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
三角板、直尺。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组图形。
三角板、直尺、水彩笔及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想看吗?点击首页“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最后定格信息窗情境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预设:1、花草树木2、警示牌谈话:同学们,现在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树木、花草为净化空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下面,大家想不想帮老师做个警示牌来保护它们?预设:想提问:想做个什么形状的?预设:1、长方形的2、正方形的3、五角形的谈话:像这种边、角比较多的图形,我们一般用边命名。
比如有五个角,五条边的,我们就叫它五边形。
提问:这个呢?预设:六边形提问:还想做什么形状的?预设:1、圆形的2、三角形的3、平行四边形的谈话:同学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可真多。
今天我们先来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行吗?然后:要想做好这两种形状的牌子,就需要们抓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引起孩子学习的好奇心,对情境图加以修饰、润色、补充,让课堂在一种安静、温馨的气息中展开。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吗?”让学生思考并准备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它们的特征。
通过示例和讲解,教师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解释这些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学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教法选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一课时
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那些是正方形。
1
2
3
4
5
6
7
(3 )号是长方形
( 1、8)号是正方形
8
折一折
• 用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折一个 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怎样折的,所折 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为什么?
30厘米 18厘米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1厘米
6厘米
2厘米
3厘米
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们的长分别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4厘米
4厘米
(3)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长方形的长( 4 )厘米,宽( 1 )厘 米
• 正方形的边长( 2 )厘米
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一共有9个长方形
数一数图中正方形有几个?
( 2 )个
( 5 )个
( 8 )个
( 11 )个
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图中共有10个长方形
1cm
1cm
长方形
正方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猜猜我是什么形状?
猜一猜:
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长方形对边相等
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叫长
长 宽
宽
有两条较短的边 叫宽
长
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边长
边长
边长
边长
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比一比
4条边 4个直角
对边相等
长方形与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特征2. 正方形的特征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2. 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观察并交流长方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强调长方形特征的重要性。
3. 探究正方形的特征(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片,观察并交流正方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强调正方形特征的重要性。
4.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1)让学生讨论并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2)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就是正方形。
(3)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区别与联系。
7.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与家长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展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