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十八式口诀与心法

合集下载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一、杨式太极松身五桩杨式太极松身五桩是一种活桩,此桩是杨式太极桩功中最为基础的桩法,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练架子和推手前放松全身。

功法如下:一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松腰,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底贴地,头部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眼神宜敛,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这些内容其实就是杨式太极“十要”中的内容)。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二转腰松胯两膝微沉,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

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松肩坠肘,坐实左足,腰胯向下微沉转动,腰胯向右旋转45度,牵引两臂,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

然后,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甩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

腰部一动,手也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

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

同时,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

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手心劳宫穴。

(此势的关键是要使两臂象草绳一样随腰转而在身体前后摆荡,两臂一点力都不能用)三合气松身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传统杨氏太极拳术劲力劲点劲法秘诀:十八在诀直译

传统杨氏太极拳术劲力劲点劲法秘诀:十八在诀直译

传统杨氏太极拳术劲力劲点劲法秘诀:十八在诀直译[原创首发]图文/单继德前言十八在诀基本内容共十八句72字。

杨班侯所传太极拳术,在太极十三势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滞通虚实”五种综合性技术要领、整体技法。

太极拳也叫太极13势。

13个技术要领隐藏在各种太极拳套路中。

十八在诀更加全面、准确、精辟地阐述了真太极的内涵,太极拳习练者不可不知,欲成高手,不可不学也。

正文掤在两臂要圆撑,无处不在要暗合。

捋在掌中要轻隨,动短意长要黏活。

挤在手背要微横,合力前推要略斜。

按在腰攻要腰顶,推前先按要劲整。

采在十指要采实,腕肘联动要短快。

挒在两肱挒要惊,右挒左按劲为斜。

挒掤劲延伸为正挒,一三穿梭为反挒。

十字左手为平挒,退步跨虎圆转挒。

肘在屈使肘要冲,贴身靠近横肘上。

靠在肩胸靠要崩,肩靠膝打靠为先。

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

进在云手横向步,云手三进臂上攻。

退在转肱守中退,退行封拦倒卷肱。

横挪斜退人字步,行功走架有顶挂。

顾在三前手足眼,左顾右盼大局观。

盼在七星关乎神,头肩肘手胯膝足。

眼观六路听八方,眼为心苗求身知。

定在有隙找空子,虚实互寓要松活。

中在得横合四方,中正劲整要圆裆。

身法灵活劲不散,支撑八面稳下盘。

滞在双重力多余,虚实转换失中心。

通在单轻步轻灵,偏沉则隨如猫行。

虚在当守摸不着三尖相对接劲引化要守中。

软十三者不敢沾,顺势而为把劲含。

实在必冲莫迟疑,抓住僵点就进攻。

硬十三者不沾边,发劲打出操胜券。

后记十八在诀不简单,博大精深有内涵。

阴阳虚实寓哲理,融会贯通记心间。

有形有象勤修炼,无形无象登峰颠。

妙趣横生法自然,从心寻觅太极禅。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杨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法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拳谱和习练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并提供一些记忆方法,以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

杨式太极拳共有108式,分为三个大部分:基本功、套路和推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拳谱和习练说明。

一、基本功1.标准站桩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通过站立姿势来训练身体的平衡、力量和柔韧性。

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脊椎挺直,头颈放松。

2.云手云手是杨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通过双臂的慢速前后交叉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手臂由心脏位置向两侧做圆弧状运动,动作连贯流畅。

3.常见步法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单步、提步、跨步、顶扫、踢出等。

这些步法的习练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二、套路1.杨式太极拳一路杨式太极拳一路共有85个动作,包含起势、慢动作、快动作和收势。

习练时应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呼吸的平稳,动作要做到齐步齐臂、通腰舒胯、伸腹顶墩、开胸露背等。

2.开展拳套路开展拳套路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套路,有38个动作。

习练时需要注重动作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动作的曲线要连贯流畅。

三、推手推手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部分,通过双方的对碰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力量和反应能力。

推手分为单人推手和双人推手,习练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意念的集中。

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地记忆拳谱,以下提供一些记忆方法。

一、理解拳谱的逻辑顺序拳谱的顺序是有一定逻辑的,习练者可以把每个动作的名称和顺序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记忆,如按照动作的大小、目标部位的远近进行编排。

二、划分拳谱的小节把拳谱分为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包含几个动作。

在习练时,先把每个小节的动作记住,然后再将各个小节进行衔接,最后整个拳谱就能够顺利记忆和习练。

三、建立动作与形象的联想将每个动作与具体的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把云手联想为轻盈的云彩,把踢出动作联想为踢球的动作等。

四、合理安排每天的习练时间每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习练,可以保持习练的连贯性和持久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提高技能。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又称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知名的流派,据传是由杨露禅所建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口诀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双臂翻转随腰动。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十八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十八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十八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十八式(拳辅)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9个(右揽雀尾做5个,左揽雀尾做4个)(西3个、东2个、南2个、北2个,共9个)
4、单鞭
5、云手(数目可按场地大小做即可)
6、肘底看捶
7、倒撵猴(数目可按场地大小做即可)
8、野马分鬃(数目可按场地大小做即可)
9、左掤接左右揽雀尾(东3个、西2个、北2个、南2个)
1O、单鞭
11、搂膝拗步(数目可按场地大小做即可)
12、海底针
13、扇通背
14、翻身撇身捶
15、进步搬拦捶
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收势
以上十八式练功架是李海水老师在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简编制的基本功练习,因为是十八个动作,故命名为十八式练功架。

另外,按套路左右揽雀尾练习,两次做下来共是十八个。

套路中四个基本功按编排每个套路应做十八个。

但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场地大小而定练习的数量即可。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一、起势口诀起势开合顶撑衡,左右分开独立行。

肩尽肩,胯尽胯,脊骨竖直高挺拔。

二、云手口诀交叉如镜兜起衣,身前共渡顺时移。

上手提,下手压,周身绕圈勿迟疑。

三、单鞭口诀首尾整合意在连,护肩贴耳步前踢。

手高下保,虚实相切,双手分出步子稳。

四、白鹤亮翅口诀合身退步往后施,单足懸空异步起。

肩开肩合,腰拧腰顺,轻松舒展一鹤姿。

五、摘星口诀上劲配合身翻转,劲到手到久久存。

左右开合,虚实切换,动静结合运劲短。

六、单腿蹬球口诀腿抬腕放跟部撑,劲从腹部脚抬发。

门当户对腿翘起,脚跟落地大势稳。

七、金鸡独立口诀肘抵腰肋两点顶,金鸡独立身轻盈。

左压右扶,平衡进退,身体挺直不前倾。

八、提莲口诀劲由掌心发蓄势紧,松开提起装境界。

阳手活腕动腰稳,气贯顶后注意反。

九、白鹤亮翅反手沉式口诀撑体拨开手推掌,步前旁出回手挡。

白鹤亮翅虚实换,转身回顾丹田放。

十、十字手口诀一手往上一手低,十字手法力量齐。

左闪右挡,灵敏勿慢,守中以静养生机。

十一、伏虎式口诀呼气腰腹尽量收,双手实肘收上顶。

呼气下蹲臀部后倾,放松身体跟地生。

十二、揽雀尾口诀上抬右腕下沉腰,揽雀尾下劲转。

右迅左抢,太极变幻,守中行气顺畅流。

十三、斜飞式口诀重心右移左腿顾,斜飞式劲力发。

斜形挨腰,斜退斜顶,虚实转换力图圆。

十四、蹬脚式口诀两手提起劲活腰,脚尖蹬起铲地虚。

双肩前握,劲透座椅,肩腿股腰齐用力。

十五、肘底看月口诀空松沉肘发劲力,日月无光肘底看。

稳定如山,前后收换,内外转换力到定。

十六、抱虎归山口诀虎口系定袖左环,腕低虚肩体倾斜。

腿蓄有力收顶身,左右回卷均匀呈。

十七、进步搬拦捶口诀提腕上劲发里劈,直拦捶入身劲发。

起手往前进力劲,气势宏伟拦搬拿。

十八、手倒式口诀手未放下意继延,手倒式法乃一般。

手低手高,往上弓身,收胸倒滑意意宽。

十九、素问式口诀腿拧腰两眼左顾,腿起眼中窄路走。

腿出臂入,迅猛连发,齐整劲力顶 :x二十、摆莲口诀两腿并摆松肩颈,双手摆莲化劲顶。

太极拳“十八在诀”详解

太极拳“十八在诀”详解

太极拳“十八在诀”详解“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

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动作要领,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大有裨益。

一、“十八在诀”总论在历代太极宗师的拳论中,都对“十三势”有着重要的论述。

所谓“十三势”,是指太极拳十三种基本技法的名称,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太极拳就是由这“十三势”中的单式组合构成,在各个单式周而复始的演练过程中,形成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绵延不断之势,故而太极拳又被称为“长拳”、“绵拳”(“绵拳”是绵软之意,不是“绵延不断”之意)或“十三势”(也有人认为早期叫“十三势”,后来改称“太极拳”,尚无定论)。

既然“十三势”在太极拳中如此重要,那么这“十三势”又如何做?有何功用?劲点在何处?劲法如何运用?要点何在?对于这些,历代太极拳家多用“诀”来说明,比如“十三字行功诀”、“十三字用功诀”、“十八在诀”等,都是前辈们从不同角度对“十三势”含意或功用的“点化”。

“十八在诀”,因其十八句话中各有一个“在”字而得名。

这里的“在”字,意指“在于”、“要点何在”。

其内容除了包括“十三势”的名称和要点解释外,还多了“中、滞、通、虚、实”五种整体技法及其解释。

就技法而言,太极拳的技术内容也不限于“十三势”,这十三个字只是对太极拳丰富技术内容所作的高度提炼、概括和浓缩(当然也有古人附会“八卦”、“五行”和数之意)。

其核心技法是四个字:掤、捋、挤、按,也叫“四手”或“四正手”,也就是揽雀尾所包含的几个动作。

采、挒、肘、靠四种技法称为“四隅手”,与掤、捋、挤、按合起来叫“八法”。

在推手中,两个人通过手臂的听劲和应变,“八法”相互配合使用。

“八法”之外,“十三势”还强调在行拳中应注意步法、手法、眼法在五个方位的变化——“进、退、顾、盼、定”。

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详解

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详解

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详解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简介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是萃取传统太极拳套路精髓创编的一套适合全民习练的基础套路。

初学者可作为入门学习之用,动作少易学,路线简易好记,既保留了传统太极拳套路的风格,又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下养生健身的需求。

达到从繁华中求简单,从简单中练精,从练精中入神,一通百通、入神化虚的效果。

套路拳式名称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海底针8、闪通背9、云手(2个)10、单鞭11、左右分脚12、倒撵猴(3个)13、左右打虎14、回身右蹬脚15、进步搬拦锤16、如封似闭17、十字手18、收势套路演练说明(以面向南起势为例)预备:身形: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容正直,嘴自然微闭。

要求:1、两眼平视,下颌微收,舌抵上腭,自然呼吸。

2、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松腰松胯。

并贯穿于整套动作之中。

第一式起势动作一:重心右移,提起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左开步,脚尖先着地,渐全脚踏实,重心移至两脚中间。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

上体保持身形不变。

动作二:全身放松,两膝微曲,两臂自然向前、向上抬起,掌心朝下。

高与肩平,与肩同宽。

动作三:沉肩坠肘,两臂下落于胯旁,舒掌坐腕,然后曲膝下蹲。

要点:动作连贯,呼吸自然。

下蹲时上身保持正直,膝盖不过脚尖,臀部不后凸,保持尾闾中正。

第二式揽雀尾(一)左掤式动作一:重心左移,右转腰带动右脚尖外摆(朝西南方向),右臂随转腰微抬,沉肩坠肘。

动作二:重心慢慢移至右腿,提左脚收于右踝内侧,同时左臂随腰向右收至腹前,左右手呈抱球状,两掌心相对。

动作三:右腿坐实,左脚向前方(南)轻轻迈出(注意两脚不在一条线上),脚跟先着地。

蹬右腿,重心渐渐移向左脚而至全脚踏实,成左弓步;左小臂随身体向南、向上掤出,高与肩平,掌心向内;右手下採至右胯前外侧,高与胯齐,掌心向下。

两掌有对拉之意。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
拳法流畅、细腻,动作考究、舒展。

是一套养生、练功的好拳法。

杨氏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屈蹲开步 2.坠骶绷臂
二、揽雀尾 1.左弓步按 2、虚步双绷 3.右弓步按4.弓虚捋挤
三、单鞭 1、转体绷臂 2、并步收掌 3.上步绷臂4.弓步推绷
四、提手上势 1.转体合臂 2.虚步合掌
五、白鹤亮翅 1.撤步採挒 2.倒桩换势 3.虚步拖按
六、手挥琵琶 1.转体摆掌2.弓步搂推3.虚步穿掌4.落座合掌
七、搂膝拗步 1.转体摆掌2.弓步搂推3.虚步摆掌4.右弓搂推
八、搬拦捶 1.跟步分掌 2.弓步冲拳
九、高探马 1.跟步冲拳2.垫步绷分 3.虚步採挒4.落座拍按
十、右左分脚 1.跨步抹带 2.弓步採挒 3.仆步双分4.提膝分抱5、摆脚分掌(右势)左势同右
十一、倒卷肱 1.落步坠肘 2. 虚步採挒 3.转体展臂4.落跨坠刁 5. 虚步採挒
十二、斜飞势 1.并步抱球 2.撤步裹抱 3.弓步分掌
十三、海底针 1.撤步分掌2.虚步插掌
十四、闪通背 1.上步挑掌2.弓步架推
十五、抱虎归山 1.转体托掌 2.弓步推掌 3. 虚步採挒4.弓步按掌
十六、右左蹬腿 1.跟步抹带 2.弓步採挒 3. 仆步双分4.提膝合5.蹬脚分掌左势同右势
十七、十字手 1.撤步仆掌2.转体绷分 3.屈蹲落掌4.伸膝合十
十八、收势 1.松沉落掌2.并步收掌。

太极十八字诀详解

太极十八字诀详解

太极十八字诀详解
太极十八字诀是太极拳的基本招式,也是太极拳入门的必修课。

这18个字诀包括“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中、撤、势、合、展”。

这些字诀的运用可以使太极拳的招式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也能提高练习者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控制能力。

掤:两手向外推,向前迎接。

捋:向下压手,掌心向内,以化解对手力量。

挤:以岁月推车之形,向前推掌,使对手失去平衡。

按:以掌心向下的姿态,向下按压对手。

採:以勾掌之式,拧对手肘关节。

挒:以靠背之势,撞向对手胸部。

肘:以肘部为武器,向对手攻击。

靠:以身体的重量和力量向对手撞击。

进:向前推进,进入对手的防御范围。

退:向后躲避,避开对手的攻击范围。

顾:以目光感知四周,留意对手的动向。

盼:提高反应速度,准确预测对手的下一步动作。

定:保持身体平衡,保持稳定的姿势。

中:将力量聚集于一点,集中攻击对手。

撤:迅速撤回手部,以避免对手反击。

势: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增强攻击的力量。

合:将多个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太极拳。

展:在练习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

杨式太极拳大架各势歌诀(即心法),收藏学习!摘自《杨氏太极拳真传》

杨式太极拳大架各势歌诀(即心法),收藏学习!摘自《杨氏太极拳真传》

杨式太极拳大架各势歌诀(即心法),收藏学习!摘自《杨氏太极拳真传》摘自《杨氏太极拳真传》著者赵斌赵幼斌陆迪民杨氏太极拳,经三代研习而定型,今已遍及世界。

然而由于杨氏早期传授过程的演变,各地流传拳势不一。

也在某些学者,未得正体而擅自妄改,遂以讹传讹。

尤其对太极拳源流及杨家轶事,谬误百出。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太极拳的练习要诀,并对杨氏太极拳的动作、用法、歌诀及杨氏太极推手等等作了详细的阐释。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指导性及实用性,是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习练杨氏太极拳者的极佳的参考书。

1.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掇肘势自然。

2.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

3.揽雀尾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4.左掤势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5.右掤势架御敌手须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6.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7.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8.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9.单鞭追魂钢鞭当甩胸,左象箭来右象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10.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挤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11.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12.左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须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应进即进勿彷徨,愈进愈顺则愈长。

应进不进失机会,有机即进便称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13.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杨式太极拳谱大全)

(杨式太极拳谱大全)

(杨式太极拳谱大全)标签:上步转身云手白鹤十字 2010-12-13 11:13(杨式太极拳谱大全)八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 02.搂膝拗步 03.野马分鬃 04.云手05.金鸡独立 06.蹬脚 07.揽雀尾 08.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单鞭 08.手挥琵琶09.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背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16.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5、抱球收脚6、转身上步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2、坐腿转腰3、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臂前摆2、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6、摆臂收脚7、屈臂上步8、弓步搂推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 3、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5、退步卷肱6、后坐虚步推掌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九、单鞭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2、云手、勾手、收脚3、转身上步4、弓步推掌十、云手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2、左云翻掌收步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5、右云翻掌开步6、左云翻掌收步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3、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十三、右蹬脚 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3、弓步分手4、提膝抱手 5、分手登脚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并手 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 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3、分手登脚十六、左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 1、落脚转身撇脚2、抱手收脚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掌 5、转身撇脚6、抱手收脚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掌十九、海底针 1、向前跟步2、坐腿抽手3、虚步下插掌二十、闪通臂 1、起身提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后坐转身扣脚握拳2、摆脚搬拳3、收脚摆手 4、上步拦掌5、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 1、插手翻掌2、坐腿收手3、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 1、坐腿转身分手2、回身两手下落扣右脚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二十四、收势 1、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第二段8、右单鞭 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第三段14、转体撇身捶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第四段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锤 12.左右倒卷肱(2次) 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3次)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 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29.进步指裆锤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 37. 进步搬拦锤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捶8、捋挤势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第二段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左右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第三段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第四段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 42、收势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起势一、白鹤亮翅二、左搂膝拗步三、左单鞭四、左琵琶五、捋挤势(三)六、左搬拦捶七、左棚捋挤按八、斜身靠九、肘底捶十、倒卷肱(四)十一、转身推掌(四)十二、右琵琶势十三、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二)十五、拍脚伏虎(二)十六、左撇身捶十七、穿拳下势十八、独立撑掌(二)十九、右单鞭二十、右云手(三)二一、右左分鬃二二、高探马二三、右蹬脚二四、双峰贯耳二五、载蹬脚二六、掩手撩拳二七、海底针二八、闪通背二九、右左分脚三十、搂膝拗步(二)三一、上步擒打三二、如封似闭三三、载云手(三)三四、右撇身捶三五、左右穿梭三六、退步穿掌三七、虚步压掌三八、独立托掌三九、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四一、撩掌下势四二、上步七星四三、独立跨虎四四、转身摆莲四五、弯弓射虎四六、右搬拦捶四七、右棚捋挤按四八、十字手收势还原传统杨式85式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势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势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势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势39.右打虎势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势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芯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85.收势杨式88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栏锤 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锤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锤25、进步搬栏锤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腿 32、左分腿33、转身左蹬腿34、左右搂膝拗步35、进步裁锤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锤38、右蹬腿39、左披身伏虎40、右披身伏虎41、回身右蹬腿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腿 44、转身右蹬腿45、进步搬栏锤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49、斜揽雀尾50、横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进步揽雀尾53、单鞭 54、左右穿梭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 68、转身撇身锤69、进步搬栏锤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左穿掌76、转身十字蹬腿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摆莲腿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栏锤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名称1.预备式2.太极起势3.左棚式4.右揽雀尾5.单鞭6.提手7.上势 8.白鹤亮翅 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锤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锤 23.左右倒卷肱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臂31.转身撇身锤 32.进步搬拦锤 33.上步揽雀尾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做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载锤 44.翻身撇身锤 45.进步搬拦锤46.右蹬脚 47.左打虎势 48.右打虎势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锤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 57.抱虎归山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 60.右野马分鬃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 63.左棚式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 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 69.右玉女穿梭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 72.单鞭73.左右云手 74.单鞭 75.下势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 78.左右倒卷肱79.斜飞式 80.提手 81.上势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 84.海底针85.闪通臂 86.转身撇身锤 87.白蛇吐信88.进步搬拦锤 89.上步揽雀尾 90.单鞭91.左右云手 92.单鞭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莲 96.上步指裆锤97.上步揽雀尾 98.单鞭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锤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杨式太极剑剑谱大全)十八式太极剑剑谱第一段1.起势2.并步点剑3.撤步反击4.进步平刺5.向右平带6.向左平带7.独立上刺 8.转身弓步劈剑 9.虚步回抽第二段10.并步平刺 11.右弓步拦剑 12.左弓步拦剑13.进步反刺 14.上步挂劈 15.丁步回抽16.旋转平抹 17.弓步直刺 18.收势56式太极剑剑谱第一节1. 起势————弓步前指(正东)2. 三环套月——丁步点剑(正东)3. 大魁星———独立反刺(正东)4. 蜻蜓点水——提膝点剑(西南)5. 燕子抄水——仆步横扫(正东)6. 左右拦扫——左右平带(东北、东南)重复二次7. 小魁星———虚步撩剑(东南)第二节8. 燕子入巢——仆步穿压(西北)9. 虎抱头———虚步捧剑(正西)10. 灵猫捕鼠——跳步下刺(正西)11. 黄蜂入洞——转身平刺(西北)12. 凤凰双展翅—回身平刺(东北)13. 小魁星———虚步撩剑(东南)第三节14. 太公等鱼——虚步反刺(正东)15. 拨草寻蛇——弓步左右下栽(东北、东南)重复二次16. 哪吒探海——独立抡劈(正东面北)17. 怀中抱月——退步回抽(正东)18. 缩身投林——独立上刺(正东)19. 乌龙摆尾——退步平刺(正北)20.青龙出水——左弓步刺(东北)第四节21.风卷荷叶——转身斜带(正西偏北)22.狮子摇头——缩身斜带(正西之字型后退)左右二次23.虎抱头———提膝捧剑(正西)24.野马跳涧——跳步平刺(正西)25.悬崖勒马——仰身云斩(正西)第五节26.转身指南——转身并步平刺(正东)27.迎风掸烬——弓步拦剑(正东之字型)左右三次28.顺水推舟——进步反刺(正东面南)29.流星赶月——反身回劈(西北)30.天马行空——膝步压剑(正南)31.燕子衔泥——虚步点剑(正南偏西)第六节32.挑帘式———独立架托(西北)33.左车轮剑——弓步挂劈(正西)34.右车轮剑——虚步抡劈(正西)35.大鹏展翅——撤步反击(正北)36.水中捞月——弓步撩剑(正西)37.怀中抱月——提膝捧剑(正南)38.夜叉探海——独立下刺(正南)第七节39.犀牛望月——弓步回抽(正南)40.射雁式———虚步回抽(东南)41.青龙探爪——并步击剑(东南)42.凤凰单展翅—回身平斩(西北)43.左右跨栏——盖步栽剑(西南、西北)44.射雁式———虚步回抽(西南)45.白猿献果——并步上刺(西南)46.左右落花——丁步回抽(正西之型后退)47.玉女穿梭——转身下刺(西南)第八节48.斜飞式———弓步削剑(西南)49.白虎揽尾——弓步抡劈(西南)50.鱼跳龙门——跳步上刺(正西)51.乌龙绞柱——转身撩刺(西北)52.水中捞月——弓步撩剑(西南)53.仙人指路——丁步回抽(正南)54.风扫梅花——摆步横剑(正南)55.并步指南——并步平刺(正南)56.收势————接剑还原(正南)三十二式太极剑剑谱预备式;起势;并步点剑;独立反刺;仆步横扫;向右平带;向左平带;独立抡劈;退步回抽;独立上刺;虚步下载;左弓步刺;转身斜带;缩身斜带;提膝捧剑;跳步平剑;左虚步撩;右弓步撩;转身回抽;并步平刺;左弓步栏;右弓步栏;左弓步栏;进步反刺;反身回劈;虚步点刺;独立平托;弓步挂劈;虚步抡劈;撤步反击;进步平刺;丁步回抽;旋转平抹;弓步右刺;收势。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口诀杨式太极拳口诀大全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想要学习好杨式太极拳需要花很多的时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杨式太极拳口诀篇1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

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11、肘底锤:坐腿转身扣脚,合抱收脚,摆步抹手,跟步摞手,虚步劈伸。

12、倒卷肱:撤手退步虚步推掌,撤手退步虚步推掌。

13、左右穿梭:扣脚转身,抱手,左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抹掌抱手,右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

14、左右野马分鬃:抱手收脚,左前方上步,弓步分手;正前方上步,弓步分手。

15、云手: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共做三次。

16、单鞭:勾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7、高探马:跟步坐腿翻掌,虚步扑面掌(前手手心向下,手指斜向前,右手收到腹前)。

18、右蹬脚:穿手平抹,抱手收脚,蹬脚分手(方向东南),19、双峰贯耳:屈腿并手,落脚弓步贯拳(方向东南)。

20、左分脚:撇脚分手,抱手收脚,正东分脚分手。

太极气功18式

太极气功18式

太极气功18式第1式:起势调息动作要领: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人上升下降时上体保持正直,手上提时高度不超过鼻尖。

在呼吸上要注意手往上吸气、手往下呼气。

意念:宁心安神似微波荡漾,轻松愉快的进入练功状态。

功效:对高血压、心律不齐、膝关节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第2式:开阔胸怀动作要领:两手平行上提胸前时做扩胸动作,两手伸直提至胸前时人逐渐站立,下按时人开始下蹲;扩胸时两肩尽量后展。

呼吸上要注意手向上、向两边扩胸时吸气,手向中间、向下时呼气。

意念:仿佛站在高山上高瞻远瞩心胸开阔。

功效:练习这节动作能治疗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心脏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

第3式:挥舞彩虹动作要领:挥舞时,人成体侧一手伸直与肩同高,另一手弯曲掌心对准头顶百会穴,左膝伸直右膝微曲时两手向左侧挥舞。

右膝伸直左膝微曲时两手向右侧挥舞。

在呼吸上要注意,向左吸气、向右呼气。

意念:是不仅观赏到五颜六色的彩虹,而且进入彩虹之中尽情的飞舞。

功效:练习这节动作有治疗腰酸背痛、减少腰部脂肪的作用。

第4式:轮臂分云动作要领:两手以两肩关节为圆心从内下往外上划两个圆形,下蹲动作上体保持正直。

在呼吸上要注意往上吸气、往下呼气。

意念:人漫游在美丽的云彩之中,把朵朵云团一一分开。

功效:做这节动作能加强腰腿力量,有固本培气的作用,能治疗心跳气促、肩周炎等症。

第5式:定步倒卷耾动作要领:后拉的手经胸旁拉到近处,然后上提经耳侧向前推出,前伸的手掌心朝上,两手交叉时从小鱼际擦过。

呼吸上要注意,手往后吸气、手往前呼气。

意念:想象像空中列车在手臂上翻滚。

功效:练习这节动作能治疗肩膀腕关节炎、腰肌劳损、哮喘、气管炎等症。

第6式:湖心划船动作要领:两腿下蹲时两手向后划,两掌心朝后身体站立两手上提时上体尽量保持正直。

呼吸上要注意手往上吸气、手往下呼气。

意念:悠然自得的在湖中划船情趣无穷。

功效:做这节动作能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治疗肠胃炎,能使头脑保持清新。

第7式:肩前托球动作要领:托球时两脚后跟都抬起,人尽量伸展,托球的准确位置在对侧的肩前。

###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方位与口诀及动作分解要点

###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方位与口诀及动作分解要点

###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方位与口诀及动作分解要点1、预备势【正南】⑴两脚开立⑵两臂平举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正南】⑴屈膝下按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正西】⑴收脚抱球⑵弓步掤手⑶转身抱球⑷弓步掤手⑸转腰举手⑹坐腿后捋⑺弓步前挤⑻坐腿后引⑼弓步前按1】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2】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4、单鞭【东偏北15°】⑴扣脚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5、提手上势【南偏西30°】⑴扣脚转体⑵虚步合手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6、白鹤亮翅【正东】⑴转身抱球⑵虚步亮掌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杨氏太极拳拳谱体用口诀

杨氏太极拳拳谱体用口诀

杨氏太极拳拳谱体用口诀杨氏太极拳拳谱体用口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不变尽,抱虎归山采挒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闪化势,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着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势,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势顺锋人,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势,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势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混圆式纳新吐故气须圆,摄得真精鼎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坐腕沉肘势自然。

纳气两手托上行,提自丹田升在胸。

腹收精气全提住,势若腾空上苍穹。

待得吸尽变成吐,清气沉来浊气除。

腹松手按归元候,浑然一息还太虚。

揽雀尾式出手含掤似围墙,虽逢强敌莫慌张。

变个圈儿左右化,后步挺劲作中梁。

若逢刚劲倚逞强,顺劲下捋敌难防。

左搬右拦伤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

卦象乾健首万物,禁忌上手太刚强。

向下常将按劲先,敌虽刚强莫相干。

变挤变捋从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

掤按双推须熟练,全凭腰腿作机关。

捋来挤去象离坎,刚柔相济势不偏。

上掤下按随时变,水火既济妙难言。

阴阳配备最称神,揽雀尾势推四正。

世人练得圈中妙,真能四两拨千斤。

提手上式(下式在内)单鞭一势最称雄,左象箭来右似弓。

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

近得身来劲变挒,或推或按任君使。

左顾右盼迎头打,先击敌人两枝花。

建议背下来!太极拳十八字诀详解

建议背下来!太极拳十八字诀详解

建议背下来!太极拳十八字诀详解今日节精选-太极拳十八字诀-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棚在两臂:棚劲的功能,发挥在两臂的圆撑力量上。

这种支撑力,在任何动作中,都需主动使用。

捋在掌中:捋是破棚的手法,左右两捋的知觉力全在两掌,由掌的知觉力,探听对方的轻重虚实,然后可以随着捋式进着。

挤在手背:挤是击出的手法,在捋开对方防御的棚式以后,随以挤手进而攻之;搭手要用手和臂加在对方的空隙点上挤按之,如两手合用可增加击力。

按在腰攻:按是用两手推出之式,发出进击的力量,全以腰部为主力。

採在十指:采是用手抓实,所以十指之力,用力嵌牢。

挒在两肱:挒式是取对方的全臂,用我一手抓住对方之肘,一手抓住其腕,用力向下捋带之手法。

两肱即两臂。

肘在屈使:肘是运用肘力发击对方,不论进攻与反击,在用时要屈回小臂,以肘尖顶撞或横击。

靠在肩胸:靠法是要用肩头靠击对方的胸部,或者用膀来靠击对方的腰肋部。

进在云手:云手的手法,在太极拳里占一个进字,就是要向对方进入手法,云手是其一。

退在转肱:在太极拳里,倒转肱走法占一个退字,就是在闪避对方攻势和来不及还手时使用,是退的方法之一。

顾在三前:顾是照顾和防护的意思,就是和对方接手时先要把自己的眼前、手前、脚前三方面照顾好,以免被对方击中。

盼在七星:盼是注意看望,也可说是警惕的意思。

七星是指身体上的七个部分所在,就是肩、肘、膝、胯、手、足,这七个部位,在与对方接手时,不论在静中或动中,都时时刻刻地小心照顾到。

定在有隙:定是找到对方的空子。

在和对方交手时不可冒进得到进手的机会,就立刻不停的发手,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中在得横:中是击中。

要想把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

横就是在和对方交手时,我转身找对方的侧面,对方的侧面在我面前叫做横,对这对方的横,立刻发起进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十八式口诀与心法
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心法: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附肘势自然。

第一式:起式
两臂慢慢前平举,沉肘下按
心法:沉气举手腕须平,粘緾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

第二式:揽雀尾
①转体摆掌,②转体收掌,③左弓步棚臂,④收脚收掌,⑤右弓步棚臂,
⑥坐身后捋,⑦弓步拥挤,⑧坐身后引,⑨弓步按掌。

心法:太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

棚式劲点在两臂,捋式劲点在掌中。

挤式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

第三式:单鞭
①转身摆掌平抹,②丁步合手,③勾手上步,④弓步分手。

心法:追魂钢鞭当甩胸,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棚按任君行。

第四式:提手上势
①转体合手,②虚步举掌。

心法: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变走。

第五式:白鹤亮翅
①转体抱手,②上步挤靠,③虚步亮掌。

心法:白鹤展翅立鸡群,左採右棚敌立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口寓合须用心。

第六式:左搂膝拗步
①转身落掌,②收脚举掌,③上步收掌,④弓步推掌。

心法: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须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七式:撇身捶
①虚步抱手,②上步撇拳,③弓步推掌。

心法:横截敌臂闪正中,左掌防头伸可攻。

翻拳压带莫丢劲,掌推敌肘展无空。

第八式:海底针
①跟步上搂,②虚步下搂,③沉身下插。

心法:倘逢敌手钳右腕,引敌进身附千斤。

右拿左压採挽劲,仆前跌后俯仰功。

第九式:闪通背
①提手收脚,②上步分手,③弓步推掌。

心法:右臂滚提托架功,背连双臂劲贯通。

噫嘘一口丹田气,劲点原在腰际中。

第十式:穿掌下势
①勾手收掌,②仆步穿掌。

心法:下势避敌转腰胯,手似採蝶下寻花。

逆收顺採皆由我,退进自如用不差。

第十一式:上步七星
①弓步挑掌,②虚步架拳。

心法:上步七星变无穷,看似防守实寓攻。

远打近靠中出肘,前踢旁踹膝上冲。

第十二式:退步跨虎
①退步合掌,②转身摆掌,③虚步落掌,④独立挑掌。

心法:上压下踢来势欢,退步闪战莫迟缓。

圆转圆臂任开合,粘连粘随称如意。

第十三式:转身摆莲
①转体落脚,②转体平带,③转体翻掌,④摆腿拍脚。

心法:前封后打进腿功,势如旋风平地生。

採捋敌臂粘緾劲,连环横扫锉敌锋。

第十四式:弯弓射虎
①独立摆掌,②落步落掌,③转体握拳,④弓步打拳。

心法:敌进双拳打我胸,右提左指似挽弓。

紧帖敌臂回劲放,当头炮加左拳冲。

第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①收脚抱手,②上步搬拳,③进步推掌,④弓步打拳。

心法: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十六式:如封似闭
①收脚抱手,②弓步棚臂,③坐身后引,④弓步按掌。

心法:架御敌手须用棚,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十七式:十字手
①转体举掌,②收脚合手。

心法: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棚开敌两臂。

緾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十八式:收势
①翻掌分手,②沉肘下按,③并步立身。

心法:太极无始亦无终,阴阳相济奇妙生。

走即粘来粘即走,攻变守来守变攻。

知己知彼无不胜,熟着熟劲见神明。

任他鼎力来势猛,引进入空智胜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