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方言词汇的文化特色

合集下载

[精华]宁夏方言

[精华]宁夏方言

听不厌的宁夏方言沃还小着地呢个节,有个丫头子别想和沃找对象呢,别咋沃木有理事。

节节别五个丫头子不尿沃了,沃才后悔地肠子都悔清了。

么如果老天爷别再个沃一个机会地话,我会对五个丫头子说:我要和你找对象呢!!要是让我在只个前面加个时间地话,沃心呢想是再过几辈子也许很多朋友看到这样几句话,都会觉得云里雾里地不知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我们熟悉的《大话西游》里那段悟空对紫霞仙子说的经典对白,而这句话用宁夏最具特色、也最具喜剧效果的方言——中卫话说出来就是这个味儿。

作为宁夏人,无论是听到或是说起宁夏方言,心中总会有一种的乡情与亲切油然而生。

宁夏方言说起来土,上了电视别人听着也觉得别扭;但宁夏方言说起来有趣,研究起来更有味道。

跟南方轻柔的口音相比,宁夏人口音较重,一般很少有儿化韵和翘舌音。

而且宁夏面积虽小,方言却是丰富多彩。

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宁夏银南、银北,河东、河西的人方言都各有特色。

在宁夏方言里,中卫方言是一个特例,它与周边陕、甘、宁等诸多省份的地方话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甚至与同一省份的吴忠、银川都迥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不仅如此,中卫话还是最具喜剧效果的一种方言。

几个人坐在一起吃饭,但凡饭桌上有一个中卫人,那么话题多半会从中卫话说起:“来就来吆,还提的是点心!”学中卫人说话是宁夏酒桌文化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道佐料。

“来就来吆,还提的是点心”这句话,似乎最能代表中卫方言的本质:每个字的发音都有着浓重的地方味道,句子简短好记,读起来则朗朗上口。

很多人学中卫话或许只是为了消遣,殊不知中卫方言的形成也是个漫长的过程。

自古以来,中卫地处边陲,一直是各朝各代扼守的边塞重地。

为了充实边防,自明代起实行屯边制,朝廷大量地从山陕、冀鲁豫、江淮吴越等地动迁百姓来此,这些人中有军余、兵士、移民、罪囚及官吏、从眷等,他们与当地人杂居共处,所操的口音互相影响,形成了以秦晋方言为基础,杂以齐鲁燕赵语、江淮语甚至吴越川滇语等多种成分混合的中卫方言。

从宁夏称谓词透视当地社会文化

从宁夏称谓词透视当地社会文化
语 文学刊
20 0 9车 第 1 期 1
从 宁 夏 称 谓 词 透 视 当地 社 会 文 化
O刘晨 红
( 北方 民族 大学 文史 学院 , 夏 银川 7 0 2 ) 宁 5 0 1 [ 摘 要 ] 称谓词是人际互动中使用的语言符号, 通过称谓的体 系构成、 使用状况能够透视出一定社会的
们认为, 有语 用 的原 因 , 比如 特 别 表 示 亲 热 或 冷 漠 , 有普 通话
并存 的局面 。具有 代表 性的方言 有东北话 、 河南话 、 河北 保
定话 、 宁夏平 罗话 和固原话 、 河北 张家 口话 以及 安徽省淮 南 话”3。除 了石嘴山市 以外 , 【 j 宁夏 的其他各市 县也都有从 许 多城市迁来的移居人 口。这 些移人人 口的语 言会 受 当地 方
生信所言 :总体上说 , “ 回族亲属称谓结构层次和汉族是一 脉 相承的 , 只是 具 体 称 谓 词 出 现 了 变异 , 中有 同 , 中求 异 同
影响时说 :按宁夏在雍州之西 , “ 其人刚果质直 , 重信义 , 勇战
[ 基金项 目】 0 7 20 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项 目 ( 批准号 0 N Z Y 1 。 7 X Y 0 )
斗, 固地气使然 。明初 尽徙其 民于长安 , 迁谪他 方之人 以实
称谓是指人们 由于亲属 和别方面的相互关 系, 以及 由于 身份 、 职业等等而得来 的名称 。如 : 父亲 、 师傅 、 书等。称 支
谓 一 般 可 以分 为 亲 属 称 谓 和 社 交 称 谓 两 种 。 本 文 从 宁 夏 的
言的影响 , 同时他们也 会保 留原来 所操方 言的一些成 分 , 而
亲属称谓词多用于家庭 亲属成员 之间 , 具有较强 的稳定性 , 受外界影响不是很 大, 所以亲属称谓词是 可能 被保 留的成分

固原话,正在同化中消逝的中原官话

固原话,正在同化中消逝的中原官话

固原话,正在同化中消逝的中原官话近年来,“花儿”音乐剧《六盘山花儿留住你》的流行,让原本只流传于西海固地区的固原方言声名远播。

这种既区别于陕西话又和宁夏其他地区方言有别的方言,究竟属于中国语言的哪一支,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现在的状况又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北方民族大学李生信教授,让他为我们揭开固原方言的面纱。

固原话属于中原官话范畴说起固原话的发展历程,长期从事古代汉语教研工作的李生信教授认为,要追踪固原方言形成的确切时期并非一件易事,要分析它的特点、探究它的形成过程,还需要将其与固原的历史流转、地域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联系起来。

首先,固原方言是固原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在语言中的反映。

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会合的三角地带,东、南、西环邻甘肃环县、镇原、平凉、华亭、庄浪、静宁、会宁等地,北联宁夏海原、同心。

固原地区接近陕西、甘肃,同属中原官话的语言范畴。

固原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设置了乌氏县,使其成为我区行政区划中最早设县的地方;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郡,让固原成为中原在北部边地的重镇,同时也成为汉民族农耕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接触和融汇的地区;而明代设三边总制府于固原等历史事件,对固原方言成为中原官话有很大的影响。

固原话表现多样固原人之间相互开玩笑时喜欢说“倯”(音sōng)字,如果责备一个人就会说“瓜倯愣着呢”,要是表扬一个人则会说“这倯不错”。

不管表达任何一种心情,这个“倯”都会在恰当的词语的搭配下产生不同效果。

“倯”这个字其实是有出处的,在汉代杨雄的《方言》卷三中“倯”是一种转语,而郭璞给《方言》作注时将其解释为:名懒为倯。

李生信说,由于固原的人文、地理条件特殊,环境比较封闭,固原方言在语汇中保留了不少像“倯”字一样的元、明、清时期的白话词语,诸如“合该”、“怪道”、“支应”、“生分”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平时口语里常用的就有200余条。

在普通话中,这些词语大部分已很少使用,而固原方言里却保留并沿用着它们,从而加重了固原话的地方特色。

宁夏方言

宁夏方言

宁夏方言我的家乡宁夏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南接甘肃省,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

宁夏境内的汉语方言可以划分为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两部分。

兰银官话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中卫市等北部地区,本地习称“川区话”,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南部如固原、彭阳、隆德等县城,使用人口约214万。

宁夏南北中原官话、兰银官话的分布格局与历史政区沿革及人口迁徙密切相关,从西夏立国至自治区成立,宁夏南北分治近十年,这是宁夏两大官话的地理分布与历史上南北政区的地理分界大体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变迁,回汗杂居,各地移民方言经数百年整合统一,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宁夏方言。

从声母方面来看,宁夏方言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声母系统简单,没有复辅音,也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

浊音较普通话略多,声母系统中出现唇齿浊擦音和舌面浊擦音。

韵母方面,复韵母都有单韵母的倾向,如“盖,老”的韵母,大部分地区读成单韵母[ε:ɔ],“偷,后”的韵母,读成单韵母[o]。

且复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大都比普通话开口度小,如“少”,读成[’sɔu]。

再从声调方面来看,宁夏方言调类简单,一个地区只有三个调类,没有入声。

具体的词汇举例来看,普通话中的“街”发(jie)音,银川话却发的是(gai)音。

“去”的读音与"可"(四声)相同,“可可可,一边耍去”意思是“去去去,一边玩儿去”“可哪泥呢?”意为“去哪里呢?”“泼烦的”意思是麻烦的,不开心。

“加儿mie儿,且儿”是今天,明天,昨天的意思。

在银川只有近二百年的西夏文化中,那虽是一段完整的历史,但因其历史的发展,银川话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传播和发展,在战乱、民族迁徙的过程中,银川话也经历了高潮和低谷。

银川话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与普通话相互联系,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和其他方言一样,银川方言在今后的发展中与普通话的区别越来越小,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然而,方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方面,真实的反映着市井文化的状态与特色,它在五湖四海的宁夏人眼中,就像一条温情四射的纽带,记录深厚的宁夏情,连接着宁夏人的心。

从民歌中的方言民俗词语看内蒙古西部特色饮食文化

从民歌中的方言民俗词语看内蒙古西部特色饮食文化

nmH.n.H.n.nm.川制uni......................壮豎池从民歌中的方言民俗词语看内蒙古西部辅色饮食文化2208茎=======文/宋靓摘要: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内蒙古西部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引发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致力于从全新的角度民歌入手,挖掘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民俗词语,探寻风味十足的饮食文化,为内蒙古西部的民歌传承及文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歌;方言民俗词语;饮食文化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他指出,社会遗留的习惯与信仰的总和即为文化,我们的生活组织可以由它来决定。

他的观点阐明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索绪尔明确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

”民俗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微部分,是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生产活动方式以及全部的物质社会形态。

内蒙古西部民歌中的方言民俗词语就生动地记载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饮食文化。

该地区的饮食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按照烹饪方式分成四种:煮类食品、蒸类食品、烤烙食品、炸炒食品。

一、内蒙古西部方言与特色煮食文化筱面:众所周知,筱面是一种加工好的面粉制品,它的原材料是筱麦。

这种食品营养丰富,味道独特,吃法多样,深受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

常见的吃法有搓鱼鱼、推窝窝、卷囤囤等,一般依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

同时,在吃筱面时,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辅食,如羊肉汤、蔬菜汤等,配上小米椒、蒜瓣则口感更加。

《割筱麦》是土默特旗的传统民歌,歌中这样唱道:“小妹妹把那筱面和好,坐在炕头,鱼鱼搓得,细均针针,窝窝推得,薄忽凌凌,调好盐汤手拉风箱,片儿嗒片儿嗒片儿嗒片儿嗒片儿嗒片儿嗒嗒嗒片儿嗒,蒸筱面呀亲亲。

”这首民歌反映了当地百姓生产劳作时的场景,可以看出筱面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历史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蒙古西部地区就开始有农民种植养麦,清初筱麦更是被进行大规模耕种,“阴山筱麦甲天下”的美誉就是这样得来的。

固原话

固原话

固原话固原历史悠久,史载丰富,其语言文化也和它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先秦、两汉、唐宋时期的古代汉语语汇,元明清以来的近代汉语古白话词语,在固原方言中保留得很多。

据一些史书和志书记载,固原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设置为乌氏县,它是我区行政区划中最早设县的地方。

其后,西汉在这里设安定郡,北魏置原州城,隋唐因之。

北宋时,固原是其与西夏抗衡、战争的前沿阵地,清代康熙年间朝廷又将陕西提督移驻这里,并升固原州为直隶州,由清廷直接管理。

从以上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固原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是边关重镇,也是汉民族农耕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接触和融汇的地区。

固原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独特的人文、地理以及民族迁徙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固原话古朴、典雅、韵味浓郁的语言风格。

固原话是中原官话秦陇片方言的代表,从语言学角度看,它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既与陕西的关中话不同,又与甘肃的隆中话相区别,独具特色,自成系统;从社会学角度看,它不但反映出了固原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经济状况,也反映出了它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

我们举几个固原话里的常用词就可以看出。

毁(音如“许”)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一般到七八岁时乳牙脱落,更换为恒牙,这种现象在普通话里说“换牙”,而固原人则说“毁”。

“毁”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解释“龀(chèn)”这个字的时候说:“龀,毁齿也。

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这是说,“龀”就是换牙。

在班固所著的《白虎通·嫁娶》中说:“男八岁而毁齿,女七岁而毁齿。

”宋代陈彭年所编著的《广韵》里也说:“毁,男八岁女七岁而毁齿。

”固原人现在还把小孩换牙说作“毁”。

(音如“厌”)脸上或者身上长的黑点,即黑痣。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古人颜面有痣,往往以“黡”为名,如晋国有“栾黡”,卫国有“赵黡”等。

《说文解字》解释说:“黡,面中黑子也。

”汉代将“黡”也称为“黑子”,如《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在腿上有72颗黑子的事。

固原方言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

固原方言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

固原方言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固原方言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一、引言固原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固原方言作为当地居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对固原方言词语的研究,探索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固原地域文化。

二、固原方言特点1.音韵:固原方言音韵特点明显,语音系统保持了古代汉语音韵的一些特点。

如韵母保留了古音的韵尾和介音,发音比现代普通话更加圆润。

同时,固原方言中还保留了一些汉字的古音,并添加了一些口头语和习语,丰富了方言的表达形式。

2.词汇:固原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词语。

这些词语大多与地域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固原方言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观的词语,如“龙蛇沟”(形容山梁有蜿蜒曲折的形状)、“梅花桩”(形容行进方向的变化像梅花一样),这些词语使人们更加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3.习语:固原方言中存在许多独特的习语,这些习语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智慧。

例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虚荣心很强)、“抬头杀鸡”(比喻做事不通融),这些习语不仅丰富了方言的表达,也传达了地域文化的某些特点。

三、固原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1.地理环境与词语固原位于黄土高原核心地带,自然环境丰富多样。

固原方言中的许多词语正是对这一环境的准确描述和表达。

例如,“蓬莱岩”(形容山体陡峭像扇子一样)、“白世界”(形容秋天白雪皑皑的景象),这些词语描绘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了居民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2.历史文化与词汇固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固原方言中的许多词语正是对这一历史文化的反映和引申。

例如,“紫气东来”(形容朝阳初升的景象)、“不问皂白”(比喻不辨是非对错),这些词语传递了固原人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生活方式与习语固原方言中的习语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智慧。

例如,“守株待兔”(比喻做事应主动积极)、“卧薪尝胆”(比喻不服输,愿吃苦努力),这些习语揭示了固原人民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生活态度。

喀什地区汉语方言词汇所体现的文化特色

喀什地区汉语方言词汇所体现的文化特色

喀什地区汉语方言词汇所体现的文化特色
欧阳伟
【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1
【摘要】喀什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在清朝后期,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多民族语言、多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广泛的语言接触中不断产生融合,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欧阳伟
【作者单位】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2
【相关文献】
1.方言词汇研究的新突破--《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读后 [J], 王新华
2.从榕江汉语方言词汇看苗侗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J], 毛毳
3.从淄川方言词汇看地域文化特色 [J], 赵志国
4.喀什地区初中汉语教师适应汉语新课程情况研究 [J], 林慧
5.固原方言词汇的文化特色 [J], 马军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固原方言

宁夏固原方言

宁夏固原方言宁夏固原方言发表时间:2007年6月17日 12时58分28秒评论/阅读(0/5) 一:qing (庆)注释:自做多情,无事生非。

经典句型:你小心qing死了着。

羊油滴到石板上,qing住了~~`二:shong注释:形容某人做了被人所不齿的事,或其本人被人所不齿。

经典句型:你听你都说了些撒,快把人shong 死了。

三:ta (踏)注释:意为用脚踩,为威胁用语经典句型:你再这么个小心我踏开了着。

四:sao qing(骚轻)注释:意为某人举止轻浮含有轻佻,挑逗意味。

经典句型:你再少sao qing , 听下列嘛?五:er (二)注释:多用来形容人做出了超出规范的事或性格卤莽不考虑后果。

经典句型:你咋这么二撒?六:song (松)注释:用在某个单字的后面,语意可褒可贬,主要由说话人所决定。

经典句型:qing song ,shong song ...........七:niao (尿)注释:理睬的意思。

与“不”连用,意为“不理睬”经典句型:他二着咋呢?再我也不niao他!八: nie ( 捏)注释:与“家”连用,为“人家”的意思。

经典句型:我给nie 家说了半天, nie家就是没niao我.九:日踏注释:意思为通过打等手段给对方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时也可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意思为非常。

经典句型:你再这么搔轻,看我把你日踏列着。

那个女子长得美日踏列。

十:乌苏注释:烦、无聊、郁闷、痛苦的意思,表示某人因某事垂胸顿足或不知所措。

经典句型:今天上班迟到了,叫领导骂了一顿,乌苏地很。

十一:造孽注释:可怜、可笑而不自知,某些情况下可与搔轻通用。

经典句型:再不造孽列撒,看我打开列着。

十二:麻搭注释:可解释为麻烦、问题。

经典句型:甲:“你今天晚上到我家耍来能成吗?”乙:“么麻搭。

”十三:亏人注释:表示做了很丢人的事,令人不齿。

经典句型:你再不亏人列撒,赶紧转其。

十四:DA注释:旧时口语,父亲,现在常在骂人的语言中。

宁夏固原方言体标记“上[sɑη^(0)]”“下[xa^(0)]”的用法——兼与宝鸡、庆阳的比较

宁夏固原方言体标记“上[sɑη^(0)]”“下[xa^(0)]”的用法——兼与宝鸡、庆阳的比较

宁夏固原方言体标记“上[sɑη^(0)]”“下[xa^(0)]”的用法——兼与宝鸡、庆阳的比较第一篇范文宁夏固原方言体标记"上[sɑη^(0)]"与"下[xa^(0)]"的用法——兼与宝鸡、庆阳的比较在我国众多方言中,宁夏固原方言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吸引了众多语言学者的关注。

其中,固原方言中的体标记"上[sɑη^(0)]"与"下[xa^(0)]"的用法颇有趣味,值得探讨。

本文将结合最新、最全的相关资料,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并与其他地区方言进行比较,以期揭示其语言魅力。

一、"上[sɑη^(0)]"与"下[xa^(0)]"的用法解析1. "上[sɑη^(0)]"的用法在固原方言中,"上[sɑη^(0)]"主要用作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

例如:- 他上[sɑη^(0)]去学习了。

(他开始去学习了。

)- 花儿上[sɑη^(0)]开了。

(花儿开始开了。

)2. "下[xa^(0)]"的用法与"上[sɑη^(0)]"类似,"下[xa^(0)]"在固原方言中也用作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束。

例如:- 他下[xa^(0)]去了。

(他结束了去的行为。

)- 花儿下[xa^(0)]开了。

(花儿结束了开的行为。

)二、与宝鸡、庆阳方言的比较1. 宝鸡方言宝鸡方言中的体标记用法与固原方言有所不同。

宝鸡方言中,体标记"上[sɑη^(0)]"与"下[xa^(0)]"的用法较为接近,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和结束。

然而,在具体用法上,宝鸡方言中的"上[sɑη^(0)]"与"下[xa^(0)]"较少出现在句子中,且表达的含义较为单一。

宁夏固原地方方言

宁夏固原地方方言

宁夏固原地方方言“窝业着呢么昂?”转:来,拿个板凳过来,一搭呢学习固原话:一:庆注释:自做多情,无事生非。

经典句型:你小心庆死了着。

二:shong(顺)注释:形容某人做了被人所不齿的事,或其本人被人所不齿。

经典句型:你听你都说了些撒,快把人shong 死了。

三:踏注释:意为用脚踩,为威胁用语经典句型:你再这么个小心我踏开了着。

四:骚轻注释:意为某人举止轻浮含有轻佻,挑逗意味。

经典句型:你再少搔轻, 听下列嘛?五:二注释:多用来形容人做出了超出规范的事或性格卤莽不考虑后果。

经典句型:你咋这么二撒?六:松注释:用在某个单字的后面,语意可褒可贬,主要由说话人所决定。

经典句型:庆送,顺送...........七:niao (尿)注释:理睬的意思。

与"不"连用,意为"不理睬"经典句型:他二着咋呢?再我也不niao他!八:nie ( 捏)注释:与"家"连用,为"人家"的意思。

经典句型:我给nie 家说了半天,nie家就是没niao我. 九:日踏注释:意思为通过打等手段给对方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时也可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意思为非常。

经典句型:你再这么搔轻,看我把你日踏列着。

那个女子长得美日踏列。

十:乌苏注释:烦、无聊、郁闷、痛苦的意思,表示某人因某事垂胸顿足或不知所措。

经典句型:今天上班迟到了,叫领导骂了一顿,乌苏地很。

十一:造孽注释:可怜、可笑而不自知,某些情况下可与搔轻通用。

经典句型:再不造孽列撒,看我打开列着。

十二:麻搭注释:可解释为麻烦、问题。

经典句型:甲:"你今天晚上到我家耍来能成吗?"乙:"么麻搭。

"十三:亏人注释:表示做了很丢人的事,令人不齿。

经典句型:你再不亏人列撒,赶紧转其。

十四:DA注释:旧时口语,父亲,现在常在骂人的语言中。

经典句型:再不亏人列撒,看你DA安稳着么撒。

十五:失笑注释:幼稚、可笑经典句型:看你失笑吗,来就对了么还拿哈个撒东西撒。

【蔓萝学方言】宁夏方言

【蔓萝学方言】宁夏方言

【蔓萝学方言】宁夏方言01、宁夏话考究—宁夏方言特色一:qing(庆)注释:自做多情,无事生非。

经典句型:你小心qing死了着。

羊油滴到石板上,qing住了~~`二:shong注释:形容某人做了被人所不齿的事,或其本人被人所不齿。

经典句型:你听你都说了些撒,快把人shong死了。

三:ta(踏)注释:意为用脚踩,为威胁用语经典句型:你再这么个小心我踏开了着。

四:saoqing(骚轻)注释:意为某人举止轻浮含有轻佻,挑逗意味。

经典句型:你再少saoqing,听下列嘛?五:er(二)注释:多用来形容人做出了超出规范的事或性格卤莽不考虑后果。

经典句型:你咋这么二撒?六:song(松)注释:用在某个单字的后面,语意可褒可贬,主要由说话人所决定。

经典句型:qingsong,shongsong...........七:niao(尿)注释:理睬的意思。

与“不”连用,意为“不理睬”经典句型:他二着咋呢?再我也不niao他!八:nie(捏)注释:与“家”连用,为“人家”的意思。

经典句型:我给nie家说了半天,nie家就是没niao我.02、宁夏话考究—银川话银川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又是西北方言中的兰银官话,兰银官话包括兰州话,银川话,乌鲁木齐回族话,以及周围小范围地区的方言,其突出特点是1。

前后鼻音不分,如fen回念成feng,yun会念成yong。

2。

尖音重,就是发j,q,x,的时候,舌头很靠前,会带有,z,c,s 的音在里头,着是官话的最大特征3。

在发带有d,t,h,k的字时会明显带有喉音,犹如法语里的大舌音,如他,喝,可会发成tha,hhe,khe.这有可能是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4。

银川话把去发成ke或ki是一很有意思的现象,但是他却揭示了宁夏话的古老,因为古代汉语是没有j,q,x,的,他们以前都是g,k,h。

再如银川话把街说成gai,都是一个道理,现在韩国语还维持者汉语古代的音。

5。

银川话保留了汉语的入声,要知道现代汉语普通话早已经没有入声了,所以银川话很古老的。

宁夏祝福方言

宁夏祝福方言

宁夏祝福方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文化。

宁夏祝福方言是当地人常用的一种方言,不仅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宁夏人的日常生活中,祝福方言时常被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善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

宁夏祝福方言的特点之一是简洁明了。

宁夏方言语音清晰、简练,在表达祝福时常常用简单的词语和短语,直接表达出对对方的祝福和关怀。

常常听到的“保重身体”、“万事如意”、“步步高升”等祝福语,在宁夏方言中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祝福之情。

宁夏祝福方言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在宁夏的不同地区,祝福方言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银川地区,人们常说“咱们家吉祥”,寓意平安和幸福;而在固原地区,常常听到“福星高照”、“事事顺心”等祝福语,表达对对方的祝愿。

这些地域特色的祝福方言,反映了宁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独特风格和人情味。

宁夏祝福方言也体现了当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宁夏祝福方言中,常常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希望对方能够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比如“心想事成”、“幸福美满”等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福。

宁夏祝福方言是宁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独特风格的体现。

通过宁夏祝福方言,人们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传递出对他人的真诚关怀和祝福。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宁夏祝福方言可以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宁夏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此段为创作段落,为达到2000字延展性思维辅助创作文章在宁夏祝福方言的运用、种类、影响等方面进行展开】。

第二篇示例:宁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

在宁夏,不同的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方言,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宁夏祝福方言。

宁夏祝福方言是宁夏回族群众广泛使用的一种方言,虽然与普通话有些许差异,但更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评高顺斌《固原方言词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评高顺斌《固原方言词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评高顺斌《固原方言词
典》
赵红芳
【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37)4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方言是地方历史的沉淀,是地方文化的标记,它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地域文化,更是承载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在传承文化血脉、守护精神家园的进程中,作为地方文化的基点,收集、整
理和记录地方方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最能反映当地风情乃至历史
风貌的方言词汇编撰为地方方言词典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赵红芳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评柬埔寨域外华文作家黄惠元 [J], 涂文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评沈光明先生《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J], 宋焱;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J], 倪迈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记著名歌唱家王丽达 [J], 杨福生;邓翔宇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活血化瘀与血管重构优秀创新团队 [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原方言词汇的文化特色
徐亚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语言的各个组成成分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个性特征的是该民族语言的词汇,同时,一民族的文化心理又制约和影响着该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

在固原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活动里,皆蕴含着人们将思想转化为语言符号时所进发出的理性与智蔽的光辉.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也是方言的本质属性.固原方言中有大量的词语在理性义之外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想深刻理解固原方言词汇只是了解其理性义还很不够,还需进一步洞彻其所组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以固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和地貌特征为依据,结合固原方言中丰富鲜活的词语,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固原方言词汇中范含的文化意义.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状况对固原方言词汇的影响
固原处于黄土高原地带,风沙较大,民间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冬季常常是风雪交加,异常寒冷,因而固原方言四字格俗语的形成,意义的构成有很多与固原区域环境有关。

例如“张风冷气”形容把冷气吸到肚子里;“走风漏气”形容房屋或灶具不严实;“黄风土雾”形容风很大,将地上的土都卷起来了。

固原在地理上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地貌上现为沟壑纵横,男梁相接的特点。

因此,四字格俗语中也较多地使用了这些表地形的语素,以增加其形象性。

如“边头沿畔”指田地的边缘部分;“野山没梁”形容人野蛮;“急崖上树”形容不听别人的劝阻,急于干某事;“立崖刀砍”本指地势陡峭不好攀援,后引申为人性格怪异,很不好相处尸屹梁弯正”形容地面不平整,也可用来形容人性格古怪厂爬沟溜渠”形容人想尽各种办法用不光彩的手段达到目的。

以上词语中的“畔”、“野山”、“梁”、“崖”、“吃梁”、“沟”、“峡”、“岔”、“崖”、“畔”等都反映了固原沟壑梁众多的区域地理地貌特征。

例如:
沟:山沟,地面低洼地带。

固原沟壑众多,以“沟”命名的地名词语也很多,如宋家沟、曹家沟、三道沟、水泉沟、秦家沟、怀沟、深沟等
等。

岔:道路分岔的地方。

以此为名的有:霍家岔、清润的岳家岔、牛耳朵岔等.
崖(固原方言读[nai]):山边陡峭处。

带有“崖”的地名有,花石崖、李家崖等。

畔:黄土山体的旁边或附近。

住在土山侧的地方多以畔命名如:黄毛畔、东岳畔
梁:山体中间隆起的地方。

以“梁”为名的地名如鸡头冠梁、把扇子梁、高娜梁、冰草梁等。

坪:黄土丘陵或山区中的平地。

固原有苗家坪、秦家坪.
峡:两山中间有水的地方。

海子峡,胭脂峡,青石峡。

其实上述地名不为固原所独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不过,由于受到固原特殊区域地理地貌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固原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特定的物产和生活条件对固原方言词汇的影响
固原方言词语隐含了当地人们对民族历史与艰辛生活的沉重记忆。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主要是森林地区。

黄河中游地带的六盘山、陇山绝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期间夹杂着大片草地,到处郁郁葱葱。

近年来固原地区相继出土了今已绝迹的六千年前的云杉、冷杉、落叶松、连香树、圆柏、油松等,经有关技术鉴定或测定,历史上固原地区确曾存在过以六盘山为主体的广阔森林草原,“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一定要影响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

”闭除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外,人为的因素也是森林绝迹,草原蜕变的重要原因。

“明清时代是黄河中游(森林)受到摧毁性破坏的时代。

尤以明代中叶更是如此”。

这与明朝中叶加强西北防备、屯垦及战争不无关系。

甚至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方是“山上悬崖峭壁,无尺寸之耕”。

长期大规模开发土地资源用于耕种严重毁坏森林和植被,再加上战乱、气候恶化和以干早为主的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固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明代正统年以后,黄土高原的森林、植被濒临灭绝,秦汉以前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消失殆尽。

这里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常常缺吃少穿,生活十分艰难。

语言负载民族的历史,固原人群体的艰辛生活经历必然在民间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如民间常说“有酒肉白面,赛过老爷设宴;没酒肉白面清汤胡泛,肠子拧绳挽(当用“给”,引者注)蛋。

”“蛋”此指绳子疙瘩。

“肠子拧绳挽蛋”是比喻修辞也是夸张描写人腹中没有食物时饥肠辘辘之情形,被形象地比喻为“拧绳挽蛋”,真实地描绘了人饥饿难耐的痛苦感觉。

在物质匾乏的年代里,食用油是紧缺的,所以固原人称日子过得好“油饼夹懂糕”。

“油饼夹肉吃了遭罪”因为通常情况下能吃上油饼就是美味了,能吃上肉是妄想,把这两样美味一起吃是享受不起的,这是向往生活富裕的夸张心理。

在固原人民过去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油”多是食物味美好吃的重要条件。

在食用油非常紧缺的时代,饭菜表面漂浮的“油花花”(也叫“油星星”)即是食物的精华。

固原人有这样的说法“这个难得人才,就像碗里的油星星”,优秀人物是人中间的精华,就如同“油星星”是饭菜的精华一样,所以将优秀人物比喻为“油星星”。

改革开放以来固原人民生活大有提高,那食不果腹岁月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民间口语中“油星星”比喻优秀人才的说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往昔贫困岁月的印记。

现代人的饮食观念是少荤多素,所以在现代文化语境下,人们决不会创造出这样的比喻。

由于自然条件差,又多受干旱、风沙、盐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人们的房屋多建于山边或山间避风处,生活异常艰苦,习惯称劳动为“受苦”,把庄稼人称做“受苦人”。

主要耕种的农作物有小麦、春麦、冬麦、筱麦、小燕麦、大燕麦、红芒麦、槽麦、红槽麦、三仓、四仓、玉麦、洋麦、乔麦、黑燕麦等各种麦类作物.当地气候适宜种植麦类作物,当地人对各种面食的烹饪驾轻就熟,有干粮、拌汤、长面、面叶子、始艇、搅团、熔摸摸、麻食子、乔面揉揉、酿皮子、傲子、油香、躁子面、锅盔等等。

不同的地域、物产和习俗使得同一事物在不同方言中有了不同的名称。

比较典型的是颜色词。

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颜色词外,其他各类颜色词在各地方言中很难统一,这里固然有约定俗成的因素,但颜色词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域、物产的差异,很多颜色词都是由植物或植物的花色作修饰性语素,而这些植物产地有着很强的地域性。

没有这些植物也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颜色词,只有真正了解这些植物的人才会明白它们所代表的色彩,在固原地区依据当地物产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颜色词,如:枣红、小米黄、蒜皮紫、菜花黄,桃红色,首楷花儿色(紫色),荞麦花儿色(粉红色),麦子色(健康黄色),头发光的像个燕叽叽,脸白的像个蛋皮皮(头发又黑又亮,脸色应该是白里透红);雪青色(淡紫色)等等。

三、生产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对固原方言词汇的影晌
固原方言俗语中处处表现出农耕生产习俗。

“书要精读,田要细耕。

”“孩儿不教不成人,庄稼不管没收成。

”固原人用读书育人作喻体
来说明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的道理。

在农业文明背景下,话语表述的中心是农业生活,以及在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耕读并重的文化心理。

在固原人民心目中,读圣贤书是神圣的,而种田务农则可以与读圣贤书相提并论的。

从民间语言与经典文献对比喻的使用和喻体的选择看,古今汉语的词语组合和意义传达竟有相通之处,皆隐含着民族历史演进中深刻的农耕文化的印记。

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固原方育词汇的影响
中国人自古就重宗族,重血缘,有亲属或宗族关系的人往往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以宗族的姓氏作专名,加上反映该村落地理特点通名的地名全国各地都有。

固原地区地理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地广人稀,社会经济十分落后,这就需要同宗族的人互相照应,共同应对各种困难。

所以有“室内亲戚”(家门亲戚和挂搭亲戚或关系很近的亲戚,五服内的亲戚)一说。

固原很讲究家族门室,本家的手艺不外传,本家的利益不外分。

再如固原地区象苗圃,邱庄、蔡家洼、张家台这样的地名非常多。

总观固原市的地名,带有姓氏特征的地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像薛庄、汤家、李满、西白等。

特别是在姓氏之后,再加上一个“家”,如“牛家,,u孙家”等,更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宗族观念。

作为语言,类似的地名强化了固原人的地缘关系,固原同族或同村或同地域的人特别抱团,老乡观念非常浓厚。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移迁,聚居在一起的人未必都有宗族或血缘关系了,居住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地名词语却顽强地存在下来,从而把祖先们聚族而居的生活习俗记录下来,流传了下来。

固原经济以农耕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之中,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平和安详的心态,惧怕战乱、动荡,把能够安居乐业、福寿昌盛当作生活中的美好愿望。

从固原地名中可窥一斑,如:文昌山、和平门、安宁庄、吉平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