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1(教案文本)
公输教案优秀4篇

公输教案优秀4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
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品味人物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
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2、齐读:一三~16段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子,揣摩楚王内心世界,评价一下楚王。
出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4、自读一qi~尾段师:尽管公输盘和楚王把攻宋的责任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在实力的对抗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这条心。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公输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设计(二)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二、资料助读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的内容。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了解《公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3)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习俗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公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解释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习俗。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练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深入研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检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语文《公输》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公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解读《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公输》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公输》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公输》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公输》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公输》的学习。
(2)简介《公输》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公输》,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公输》中遇到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公输》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模仿《公输》的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练笔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公输》的背诵情况和练笔作品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公输》的内容理解、修辞手法分析和道德观念解读的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公输》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公输》的背景资料、注释和解读文章。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1.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
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2、设疑——点拨——释疑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
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三、研习课文(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2》。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
2、通假字。
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二)品析文章(1)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公输》教案教学设计

《公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解读《公输》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能够理解《公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公输》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对道德伦理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3)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1)全班齐读《公输》全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
(2)个人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课文理解:(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全班交流,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公输》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解读《公输》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2)分析《公输》中的道德伦理和人生价值观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运用实践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公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公输》。
(2)理解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了解《公输》的作者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公输》。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公输》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墨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公输》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墨子的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公输》。
2.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墨子的思想特点。
3. 思考:课文《公输》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墨子思想的把握。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公输》教案范文

《公输》教案范文
教案:《公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输》这个古代战争经典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3.运用故事中的思想和情节进行创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公输》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3.运用故事中的思想和情节进行创作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
1.对《公输》故事进行介绍(10分钟)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介绍《公输》这个古代战争经典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0分钟)
让学生阅读《公输》故事的文本,然后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其中的特点和意义。
3.探讨故事背后的思想和意义(20分钟)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公输》故事背后的思想和意义,如勇敢、智慧、团结等等。
4.运用故事中的思想和情节进行创作和思考(30分钟)
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公输》故事中的思想和情节
进行创作,可以写一篇短文、设计一幅画面或者制作一部小短片。
5.展示学生的作品(20分钟)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同学们观看,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给
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品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四、教学延伸:。
《公输》 教案设计

《公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公输》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公输》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探究和追求精神。
(3)培养学生谦虚、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公输》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文章中一些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公输》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概念,并进行解释。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式。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一次写作练习。
(2)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论证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论证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公输》原文。
2. 参考资料:与《公输》相关的论文和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和参考资料。
《公输》文言文备课教案

《公输》文言文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
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写作、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公输》,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先人智慧、勇于思考和质疑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熟读并理解《公输》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
2.2 教学资源提供《公输》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公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公输》的作者、背景等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公输》会成为古代文言文的代表作之一。
3.2 朗读与默写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和理解。
3.3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公输》的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读后感的质量和学生的表达,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为5个课时。
5.2 教学步骤第1课时:导入新课,朗读与默写。
第2课时:分析与解读课文内容。
第3课时:作业布置与评价。
第4课时:复习与总结。
第5课时:拓展与提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公输》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二、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姓墨名翟(di),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
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
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
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
《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阅读课文教师范读。
(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
(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
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四、学习第一部分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公输》这篇古文的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墨子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2)墨子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公输》的背景及作者墨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中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点。
(2)全班交流,总结墨子的精神品质。
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墨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2)讨论墨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墨子的精神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墨子精神品质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墨子精神品质的理解和感悟,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可以选择其他描述墨子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墨子的形象和思想。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墨子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形象。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墨子·兼爱》中的内容,了解墨子的思想。
2.简要介绍《公输》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如“公输”、“巧匠”、“矩”等。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3.分析墨子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其勇敢、智慧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墨子为何能战胜公输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回顾墨子的形象,为深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墨子与公输般的辩论技巧,引导学生感受墨子的智慧。
2.分析墨子的道德观念,如“非攻”、“兼爱”等。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排比、对仗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墨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墨子的形象,为深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墨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三、写作训练1.以“墨子与我”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公输》的内容,感知墨子的形象,掌握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公输》

教学目标:1.了解《公输》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并分析《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通过阅读《公输》,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解读并推敲《公输》的中心思想。
2.理解《公输》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公输》的封面图,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话题:“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公输》这一传统文化作品的兴趣。
Step 2 阅读和讨论(25分钟)1.学生阅读《公输》(适量截取),并进行理解分析。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Step 3 名家评美(15分钟)1.教师介绍《公输》的作者冯梦龙及其代表作品,并让学生了解冯梦龙的文学背景和影响。
2.分析冯梦龙在《公输》中的写作手法和用意,比如描写技巧、人物形象塑造等。
3.引导学生以文学角度评价《公输》的艺术价值,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4 文化内涵(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公输》了解明清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社会结构、士人文化、女性地位等。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公输》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公输》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Step 5 作文写作(30分钟)1.根据对《公输》的理解和思考,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或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分小组相互交流,互相点评,并帮助改进。
3.选取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并进行总结和答疑。
Step 6 教学反思(5分钟)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收获和不足,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全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了解《公输》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鲁班的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班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2. 《公输》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3. 鲁班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鲁班精神品质的提炼与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公输》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鲁班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鲁班的精神品质。
4.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鲁班精神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鲁班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公输》全文。
2. 写一篇关于鲁班精神的小论文。
3. 搜集其他有关鲁班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讨论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公输》全文的情况,以及对鲁班精神的小论文的质量。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和作者鲁班的简介,激发学生对《公输》的兴趣。
2.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巩固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巩固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 公 输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公输9篇公输 1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
“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课文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下面作具体分析。
第一步: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等于是断了公输盘的退路。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可是侵略者不会轻易罢手的,当墨子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进一步逼问下,只好答应引墨子去见楚王。
文章极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第二步: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
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
他先用一个假设,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而去偷邻居的破车;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而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自己有好饭好菜不吃,而去偷邻居的粗劣食物。
接着问:“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正是墨子要楚王说出的话。
墨子随即一连用了颇有夸张意味的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的物产丰富和宋国的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
此时,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公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输》这篇古文的背景和含义。
2. 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公输》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观点。
3. 运用阅读技巧,准确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分析古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引用相关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古文的背景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古文中的哲理和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4. 写作训练法:指导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相关名言或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对《公输》的思考和猜测。
2. 讲解:介绍《公输》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文。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文中的哲理和观点,互相交流和思考。
4.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对《公输》的理解和体会,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5. 总结: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体会,澄清疑惑,加深印象。
六、课堂作业1. 阅读并理解《公输》这篇古文。
2. 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表达对古文的看法和体会。
3. 准备下节课的小组讨论内容,分享给全班同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该在思维的开拓、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和精准。
公输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公输教案设计优秀7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通过朗读,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感悟墨子论辩语言的逻辑严密美。
说明:《公输》是《墨子》中很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课文所选这段文字是通过墨子劝说公输停止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介绍一下其政治主张的意义,然后以“读”来走近文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时可以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让学生读读—想想—译译—评评,通过在教师点拨下朗读关键句来整体感知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形象,在朗读中体味到墨子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说理方法;在朗读中体味到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朗读,疏通句意,感受到墨子的勇敢、善辩和“非攻”的思想。
2、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说明:课文里的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在和公输盘的对话中,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是最精彩的`。
教师重点要让学生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墨子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特别是迫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后,从“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各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了其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至此,才能真正体会墨子善于抓住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说理技巧和雄辩家的风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激趣导入1、请学生说说《自相矛盾》的故事。
2、想想:如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怎样?3、今天介绍一位古代的先哲,他在辩论中就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对方哑口无言,他,就是——墨子。
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
1(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1(教案文本)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
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械郢荆国敝舆麋鹿犀兄牒守圉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
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
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
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
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
①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愿借子杀之吾义固不杀人来何罪之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胡不见我于王
②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③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已学的段落。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简单回顾上课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层
1.让学生听录音带,然后跟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语调。
2.请学生释泽重点语句。
请注意以下语句:
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
必为有窗疾也。
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
臣以王吏之攻家也,为与此同类。
三、师生共同翻译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
注意老师声音要洪亮,学生轻声跟着翻译,注意落实重点字词。
四、分角色朗读
朗读时要注意各自的语气。
楚王表现的是一种骄横之气,而墨子是进行劝说,话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气势磅键。
五、学生散读该内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
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
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
”
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六、学习第17~2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17~22自然段。
①集体归纳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舆有余公输盘讪
③注意见个句子: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吾知所以距子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善哉,吾请无攻来矣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
④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尽可能熟读成诵。
七、学生散读全文
八、讨论: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
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
其次是以理服人。
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
再次,
墨子还以行动服人。
针对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
九、小结课文
十、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