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已知钠元素的I1=496KJ/mol。则Na(g) -e-→Na+(g)时所需的最小能量为 496KJ
活动与探究二
碱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
元素
Li Na
I1(KJ/mol) 587.1 496
卤族元素第一电离能
元素
F Cl
I1(KJ/mol) 1681 1251
K 418.6
Br 1140
Rb 402.9
“使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气态阳离子,需要克服 主要来自于核电荷的引力而消耗的最低能量。”
——元素的电离能 符号:Ⅰ
活动与探究一
1、原子失去电子时,吸收还是放出能量?为什么?
2、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得到还是失去电子倾向的大小?
3、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越多 还是越少,原子越难还是越易失去电子?
2、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数也增多,但 电子层数增多引起原子半径增大比较明显,原子核对外 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电负性值递减。
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电负性的意义
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弱,即非金属 性强弱。从而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H4 NaH NF3 NH3 SO2 H2S ICl HBr
活动与探究四
ⅠA
一 H ⅡA
电负性
2.1
二 Li Be
(鲍林数据)
1.0 1.5
三 Na Mg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五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a Ag Cd In Sn Sb Te I
0.8 1.0 1.2 1.4 1.6 1.8 1.9 2.2 2.2 2.2 1.9 1.7 1.7 1.8 1.9 2.1 2.5
六 Cs Ba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交流与讨论2:
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电离能 KJ/mol
Mn
Fe
I1
717
I2
1509
I3
3248
I4
4012
⑴Mn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759 1561 2757 4861
3d54s2
⑵Fe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
⑶比较两元素的Ⅰ2、Ⅰ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 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I 1008
1、从数据看,两族元素有何不同? 2、同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如何变化?
为什么如此变化?
活动与探究三 1、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如何变化?
2、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总体趋势如何变化?为什么如此变化?
3、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 4、同周期哪些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显得特别? 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
0.7 0.9 1.2 1.3 1.5 1.7 1.9 2.2 2.2 2.2 2.4 1.9 1.8 1.9 1.9 2.0 2.2
1、你从表中看出电负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为什么这样变化?
2、金属与非金属渐增大(稀有气体除外) 原因: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 原子半径递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 因而电负性只增加。
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
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列特通过实验发现 了具有强氧化性的PtF6(g)可以将O2分子氧 化成O2+,从而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他考虑 到Xe电离一个电子(变成Xe+)所需要吸收 的能量,与O2电离一个电子(变成O2+)所 需要吸收的能量非常相近,进行了模仿O2的 这一反应,最终成功合成了Xe的化合物。
元素 Na Mg
I1 KJ/mol I2 KJ/mol I3 KJ/mol
496
4562
6912
738
1451
7733
每种元素的I1、I2、I3大小关系如何?
I1<I2<I3<I4<I5……
为什么Na元素易形成Na+,而不易形成Na2+;Mg元 素易形成Mg2+,而不易形成Mg3+?
依据电离能的数据可以分析元素的化合价
小结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同周期: a.从左到右呈现递增趋势 (最小的是碱金属,最大的是稀有气体的元素); b.第ⅡA元素> ⅢA的元素;第ⅤA元素> ⅥA元素
(2)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少。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影响因素:
⑴原子半径 ⑵核电荷数 ⑶核外电子排布(全空、半满、全满)
电离能的意义 电离能是衡量气态原子失去电子难易的物理量。 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失去电 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金属性越强。
一、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气态阳离子 所需要的能量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
概念应用
1、已知M(g)-e-→M+(g)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为738KJ。则M元素的I1= 738KJ·mol-1
Cl为什么顺利地得到这个电子?
凭什么H、Cl能在不彻底失电子、得电子的基础上能 和平共处?这两种元素拥有这对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是 否一样呢?
鲍林L.Pauling 1901-1994
鲍林研究电负性的手稿
二、元素的电负性(X)
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元素的电负性的概念, 并指出:电负性就是表示某元素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 吸引电子能力大小的相对数值。根据热化学数据建立 了元素的定量标度,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然后求 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
ⅡA、ⅤA族和0族
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定义,你能说出什么是第二 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吗?
从+1价气态阳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 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符号I2。 类似用I3、I4……表示元素的第三、第四……电离 能等。
交流与讨论1:
观察分析下表电离能数据回答问题:
BCNO F 2.0 2.5 3.0 3.5 4.0 ⅠB ⅡB Al Si P S Cl
0.9 1.2
1.5 1.8 2.1 2.5 3.0
四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0.8 1.0 1.3 1.5 1.6 1.6 1.5 1.8 1.9 1.9 1.9 1.6 1.6 1.8 2.0 2.4 2.8
活动与探究二
碱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
元素
Li Na
I1(KJ/mol) 587.1 496
卤族元素第一电离能
元素
F Cl
I1(KJ/mol) 1681 1251
K 418.6
Br 1140
Rb 402.9
“使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气态阳离子,需要克服 主要来自于核电荷的引力而消耗的最低能量。”
——元素的电离能 符号:Ⅰ
活动与探究一
1、原子失去电子时,吸收还是放出能量?为什么?
2、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得到还是失去电子倾向的大小?
3、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越多 还是越少,原子越难还是越易失去电子?
2、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数也增多,但 电子层数增多引起原子半径增大比较明显,原子核对外 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电负性值递减。
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电负性的意义
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弱,即非金属 性强弱。从而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H4 NaH NF3 NH3 SO2 H2S ICl HBr
活动与探究四
ⅠA
一 H ⅡA
电负性
2.1
二 Li Be
(鲍林数据)
1.0 1.5
三 Na Mg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五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a Ag Cd In Sn Sb Te I
0.8 1.0 1.2 1.4 1.6 1.8 1.9 2.2 2.2 2.2 1.9 1.7 1.7 1.8 1.9 2.1 2.5
六 Cs Ba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交流与讨论2:
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电离能 KJ/mol
Mn
Fe
I1
717
I2
1509
I3
3248
I4
4012
⑴Mn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759 1561 2757 4861
3d54s2
⑵Fe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
⑶比较两元素的Ⅰ2、Ⅰ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 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I 1008
1、从数据看,两族元素有何不同? 2、同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如何变化?
为什么如此变化?
活动与探究三 1、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如何变化?
2、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总体趋势如何变化?为什么如此变化?
3、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 4、同周期哪些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显得特别? 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
0.7 0.9 1.2 1.3 1.5 1.7 1.9 2.2 2.2 2.2 2.4 1.9 1.8 1.9 1.9 2.0 2.2
1、你从表中看出电负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为什么这样变化?
2、金属与非金属渐增大(稀有气体除外) 原因: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 原子半径递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 因而电负性只增加。
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
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列特通过实验发现 了具有强氧化性的PtF6(g)可以将O2分子氧 化成O2+,从而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他考虑 到Xe电离一个电子(变成Xe+)所需要吸收 的能量,与O2电离一个电子(变成O2+)所 需要吸收的能量非常相近,进行了模仿O2的 这一反应,最终成功合成了Xe的化合物。
元素 Na Mg
I1 KJ/mol I2 KJ/mol I3 KJ/mol
496
4562
6912
738
1451
7733
每种元素的I1、I2、I3大小关系如何?
I1<I2<I3<I4<I5……
为什么Na元素易形成Na+,而不易形成Na2+;Mg元 素易形成Mg2+,而不易形成Mg3+?
依据电离能的数据可以分析元素的化合价
小结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同周期: a.从左到右呈现递增趋势 (最小的是碱金属,最大的是稀有气体的元素); b.第ⅡA元素> ⅢA的元素;第ⅤA元素> ⅥA元素
(2)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少。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影响因素:
⑴原子半径 ⑵核电荷数 ⑶核外电子排布(全空、半满、全满)
电离能的意义 电离能是衡量气态原子失去电子难易的物理量。 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失去电 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金属性越强。
一、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气态阳离子 所需要的能量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
概念应用
1、已知M(g)-e-→M+(g)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为738KJ。则M元素的I1= 738KJ·mol-1
Cl为什么顺利地得到这个电子?
凭什么H、Cl能在不彻底失电子、得电子的基础上能 和平共处?这两种元素拥有这对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是 否一样呢?
鲍林L.Pauling 1901-1994
鲍林研究电负性的手稿
二、元素的电负性(X)
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元素的电负性的概念, 并指出:电负性就是表示某元素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 吸引电子能力大小的相对数值。根据热化学数据建立 了元素的定量标度,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然后求 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
ⅡA、ⅤA族和0族
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定义,你能说出什么是第二 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吗?
从+1价气态阳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 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符号I2。 类似用I3、I4……表示元素的第三、第四……电离 能等。
交流与讨论1:
观察分析下表电离能数据回答问题:
BCNO F 2.0 2.5 3.0 3.5 4.0 ⅠB ⅡB Al Si P S Cl
0.9 1.2
1.5 1.8 2.1 2.5 3.0
四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0.8 1.0 1.3 1.5 1.6 1.6 1.5 1.8 1.9 1.9 1.9 1.6 1.6 1.8 2.0 2.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