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物生产与环境

合集下载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4、作物水分亏缺敏感度(λ):
Y/Ym= Π(ETi/ETmi)λi Y ――实际产量; Ym――潜在产量;λ――作物水分亏缺敏感度;ETi ――实际蒸散量;ETmi ――潜在蒸散量;i――作物生育期;当ETi/ETmi=1时, 该生育期对产量无影响;当ETi/ETmi=0时,作物死亡。
例如在甘肃河西走廊,春小麦水分亏缺敏感度λ是抽穗期(0.1775)> 播种分蘖期(0.1270)>灌浆成熟期(0.1085),说明抽穗期是春小麦的水分 敏感期;在北美大平原,春小麦开花成熟期(0.65)>孕穗开花期(0.29)> 拔节孕穗期(0.21),说明该地区小麦开花成熟期是水分敏感期;
第二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
一、温周期与作物生产
温周期: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同步现象称之 为温周期。
温度是热量的量度单位;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很 大影响。一般来说:水稻以白天24-26℃,夜 温14-16℃,最有利于籽粒灌浆;小麦以白天 20℃,夜温17℃,最有利于麦穗中的小穗的形 成;同时,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日夜温差 呈正相关R=0.85。
2、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 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 水量之和。
由于构成植株体的水量很少很少,所以一般作物需水量等于植 株蒸腾量、蒸发量之和;通常单位是mm或m3/hm2 ;例如广东早稻 需水量490 m3/亩;河北冬小麦182 m3/亩;河南夏玉米282 m3/亩;
大豆:光照长短对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季脂肪酸组分有明显 的影响。开花后延长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 上升;油酸、软脂酸占脂肪酸的比例下降;亚油酸、亚麻酸 和硬脂酸的比例上升。
三、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总结一、引言植物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通过培育和种植各种植物,以获得农业、园艺、林业、草业等方面的产品。

植物生产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维持人类生存和改善人类生活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植物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关注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合理的生产方式,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植物生产与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生产是维持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植物生产,我们可以获得粮食、蔬菜、水果、木材、服装纤维等生活必需品。

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满足人类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植物生产还能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三、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生产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同时,植物生产对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四、植物生产中的环境问题1. 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破坏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2. 水资源浪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灌溉经常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经常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残留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大规模的植物生产活动往往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消失了一些原生物种,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五、植物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了解决植物生产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采用天然生物肥料和农学控制措施,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2. 精确灌溉技术:通过灌溉技术的改进,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含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含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适用于幼年果树的施肥方法是OA、环状沟施肥法B、放射状沟施肥法C^分层施肥法D、全园施肥法正确答案:A2、晴天,有地膜覆盖的气温日较差O裸地。

A、等于B、小于C、有时大,有时小D、大于正确答案:B3、下列选项中,不是三基点温度的是OA、最适温度B、最不适温度C、最低温度D、最高温度正确答案:B4、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湿最好耕的土壤是()。

A、壤土B、重黏土C、中黏土D、砂土正确答案:D5、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这种现象属于()。

A、睡眠运动B、光周期现象C、向性运动D、感光运动正确答案:B6、质壁分离是指OA、细胞壁与细胞质的分离B、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分离C、细胞壁与原生质体的分离D、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正确答案:D7、对于树体较高的树种(如桂树)来说,O才是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

A、发现象B、蒸腾拉力C、吐水D、根压正确答案:B8、一定温度范围内,O对温带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A、昼夜恒温B、昼夜低温C、昼夜高温D、昼高温夜低温正确答案:D9、在堆肥腐熟的某一阶段,温度维持在50o C-70o C,除矿质化过程外,也开始腐殖化过程,此阶段是OA、后熟保肥阶段B、发热阶段C、高温阶段D、降温阶段正确答案:C10、下列属于生理中性肥料的是OA、氯化钱B、硫酸铁C、碳酸氢钱D、氯化钾正确答案:C11、〃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

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

〃A、毛管上升水B、重力水C、毛管悬着水D、吸湿水正确答案:C12、下列属于农业生产上较理想的土壤结构是()。

A、柱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正确答案:C1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A、硫酸钾B、碳酸钾.C、氯化钾D、硝酸钾正确答案:B14、在同等条件下,以()的表层土壤温度变幅最小。

作物生产的特点与作用。

作物生产的特点与作用。

作物生产的特点与作用。

作物生产是人类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
之一。

它的特点在于利用了土地和气候条件,以种植作物为主要手段,生产出粮食、蔬菜、水果等人们所需要的食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同时,作物生产也具有保护土地,改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用。

作物生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土地条件:作物生产根据土地的性质和气候条件,选择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科学管理:作物生产需要科学地管理土地、肥料、水源等资源,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3. 依赖天气:作物生产受天气影响比较大,需要根据气象条件进行农事活动,以确保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传统农业模式:作物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农业模式,需要人工劳动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合,以保证作物的生产。

作物生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食品:作物生产是人类获取食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为人类提供了营养和能量。

2. 保护土地:作物生产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保护土壤,减少土地的侵蚀和土地质量的退化。

3. 改善环境:作物生产的植被覆盖可以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4. 增加就业机会:作物生产需要人工劳动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合,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作物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

《植物生产与环境》题库及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题库及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选项中,最节水的灌溉方式是()A、喷灌B、滴灌C、漫灌D、沟灌正确答案:B2、对于葡萄、甜菜和甘薯等农作物,最好不选用()肥料。

A、硫酸铵B、氯化钾C、尿素D、过磷酸钙正确答案:B3、生长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分裂,增加糖含量,多用于甘蔗、甜菜、西瓜。

A、青鲜素B、整形素C、增甘麟D、三碘苯甲酸正确答案:C4、以下矿质元素中,进入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的元素是()。

A、MnB、CaC、FeD、Mg正确答案:D5、生产中,主要用于果实成熟及棉铃催熟,诱导瓜类雌花形成的生长调节剂是()A、三碘苯甲酸B、多效唑C、矮壮素D、乙烯利正确答案:D6、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在()左右。

A、17时B、13时C、21时D、9时正确答案:B7、下列增温设施中,属于我国保护地主要形式的是()A、加温温室B、智能化温室C、塑料大棚D、日光温室正确答案:C8、下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A、碳酸氩铵B、尿素C、硫酸钾D、硫酸铵正确答案:D9、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低的养分是()A、铁B、钼C、硼D、锌正确答案:B10、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生理意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腾作用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B、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C、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D、蒸腾作用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有促进作用正确答案:A11、()呈白色或浅橘红色,玉米对它最敏感,果树缺它会幼叶小。

A、硼肥B、锰肥C、锌肥D、钼肥正确答案:C12、下列激素中,作用与其他三项相反的是()A、赤霉素B、生长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正确答案:D13、不属于有机肥的是()A、饼肥B、人粪尿C、复合肥D、堆肥正确答案:C14、叶绿素对不同光波的吸收能力不同,它的吸收高峰主要是()A、蓝紫光区B、红光区和黄光区C、红光区和蓝紫光区D、绿光区和黄光区正确答案:C15、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类型是()。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摘要】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

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同时生态环境也对农业生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双赢局面。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双赢局面,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关系,影响,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农业,双赢局面,探索,完善。

1. 引言1.1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频发。

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形成恶性循环。

关注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只有通过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议题。

农业活动的进行会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壤、水资源、空气质量等。

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成的根。

P52.侧根:由主根生出的分枝。

P53.完全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

P94.显性性状:遗传学中把杂种一代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P145.隐性性状:遗传学中把杂种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P146.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P157.基因型:生物体的基因组成。

P158.纯合体:成对基因中由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两个相同的隐性基因构成,称为纯合体。

P159.杂合体:成对基因中由两个性质不同的基因构成,称为杂合体。

P1510.杂种优势:将两个不同的亲本杂交,F1不但表现高度整齐一致,而且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它们的亲本。

将F1表现出来的这一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P1611.基因突变: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由原来的某一基因变为与其相对的等位基因。

由于基因的这种变异是偶然发生的,因此,叫做基因突变。

P1712.多倍体: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数在两组以上的统称为多倍体。

P1713.不定根:在茎、叶和胚轴上产生的根。

P514.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活动的部分,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

P115.后含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不断进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及储藏物质。

P316.分生组织:由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P317.成熟组织:分生组织分裂所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逐渐转变为成熟组织。

P418.单轴分枝: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主干,侧芽所形成的分枝,其顶端生长弱于主轴,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

P619.合轴分枝:主茎的顶芽生长到一定时候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为花芽,于是顶芽下的腋芽萌发长成新枝;新枝长一段时间后,其腋芽又代替了顶芽生长,如此反复,形成由许多侧枝结合而成的茎干,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合轴分枝。

P620.假二叉分枝:顶芽死亡或不发育,由靠近顶芽下面的对生腋芽同时发育出两个分枝,以后各分枝再重复这种方式,称为假二叉分枝。

植物生产与环境高考大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高考大题

项目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以棉花,麻类、玉米、柑橘、水稻和松、柏为例解释什么是顶端优势?并说明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主茎项芽生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麻类、玉米和松、柏的顶端优势强。

应用:生产上要利用和保持顶端优势的有麻类、松柏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及获得优质木材。

生产上要消除项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的如棉花打顶、柑橘的整形修剪等。

通过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果生长,减少脱落。

2、以水稻(或果树)为例,请你谈谈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当水稻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相矛盾时,如何调节?相关性: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关系。

(1)生殖器官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没有营养生长就不可能有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关系。

如营养生长过旺,水稻贪青迟热,空秕粒增多:营养生长不良,水稻穗小减产。

(3)生殖器官的生长同样会影响营养生长,对营养器官起抑制作用。

如水稻早穗,会影响水稻分蘖。

调节措施;(1)当水稻营养生长过旺时,生产上要适当控制氨肥供应,增施针空进行露田、晒日,控制营养生长。

(2)当水稻营养生长不良时,增施氨肥和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3)当水稻早穗时,增施氨肥,促进分蘖:最好通过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控制秧龄稀播匀播来防止早穗的发生。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2)生长相关性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4、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应用(1)人工春化处理。

春播前对植物春化处理可提早成熟;冬小麦经处理后可春播或补种小麦;育种上可繁殖加代。

(2)调种引种时重点考虑。

在引种时要考虑所引品种的春化性。

如冬小麦北种南引,不能满足春化要求,不开花结实;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烟草,南引北种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产量。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摘要】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残留等。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威胁,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为了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

通过采用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平衡发展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协调、关系、总结1. 引言1.1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概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密切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直接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资源和条件,同时也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农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不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各异。

一方面,农业活动带来的生产活动、化肥农药的使用、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加剧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2. 正文2.1 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使用和破坏。

农田的开垦和耕种会导致土壤的侵蚀和贫瘠,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

农业生产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们往往会选择种植单一的高产作物,导致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农业活动还会对气候和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何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旱生根、水长苗反映的是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关性。

(3分)(2)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地下部分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并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利用;而根生长所必需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部分供给。

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4分)(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反映出来。

土壤水分缺乏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分生长较地上部分快,根冠比增加;土壤水分较多时,根冠比下降。

此即所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

(4分)果树出现“大小年”现象是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的具体表现,生殖生长导致的。

(2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在生殖生长期,要注意控制营养生长,要促进植物高产。

(2分)果树生产上,如果当年生殖生长旺盛,开花结果多(即大年),必然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导致第二年形成的花芽减少,又因树体养分不足影响了第二年营养生长,因营养生长不良而使第二年结果少而小,成为“小年”。

(3分)“肥田出瘪谷”体现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营养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

(3)“肥田出瘪谷”说明营养生长过旺会消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空瘪粒多。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融汇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知识。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收获器官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掌握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环境因子的观测技术、调控技术,制定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能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2.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作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

3.具有正确使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工具的技能。

4.具有植物环境因子观测能力、分析和评价测定结果的能力。

5.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判定能力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

6.具有认识各类肥料和科学施肥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136学时四、课程学分8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发育与调控象(3)了解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4)理解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芽、出苗标准(5)掌握种子发芽出苗条件(6)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如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7)了解植物衰老的机理与表现(8)掌握植物生长相关性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主茎与分枝生长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关性(9)理解植物的再生现象、极性现象及其应用(10)了解植物的抗逆性(11)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主导因子、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12)掌握植物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类型(13)掌握植物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应用(14)了解生态区、生态型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15)理解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6)掌握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措施(17)掌握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光、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的方法系(2)能根据所学知识,确定作物播种技术措施(3)能解释壮苗先壮根原理、整枝修剪原理、调节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关系等(4)能解释南麻北植能增产、冬小麦不宜春播、甘薯短日照处理诱导开花进行杂交育种等(5)会根据作物生产实际,制定调节环境条件的措施(6)能根据生产实际,选择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5 植物生产与肥料(1)了解植物营养、营养元素的概念(2)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基本知识,如灰分元素、气态元素、判断营养元素的标准、营养元素的作用及特点、肥料三要素等(3)理解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基本原理(4)理解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掌握植物叶部营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6)掌握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和营养元素缺素症,氮素营养过多的生理效应,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和土壤盐碱化的影响(7)理解土壤氮素存在形态、含量、转化方式及其影响条件(8)掌握氮肥的分类、种类、性质和施用要点(9)掌握氮素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10)了解土壤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固定方式(11)掌握磷肥的种类、性质、施用要点及磷肥的合理分配施用技术(12)了解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及含量(13)掌握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技术(14)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1)会诊断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2)会化学肥料的物理性质观察、化学肥料的保存方法(3)会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4)能进行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各种作物配方施肥18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和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植物生产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1、下列激素中,作用与其他三项相反的是()A、生长素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答案:C2、()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素。

A、母质B、生物C、气候D、风答案:B3、"作物一生中的需水量是随着其生育进程变化的,大致符合"()"的规律。

"A、少一多一少B、少一少一多C、多一多一少D、多一少一多答案:A4、"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新陈代谢D、都不是答案:B5、大气中有凝结核的存在,水汽(),才能促进水汽凝结。

A、达到饱和或过饱和B、成分发生很大改变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使温度不断提高答案:A6、目前,我国设施增温的主要方式是()A、智能化温室B、加温温室C、日光温室D、塑料大棚答案:D7、下列属于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的是()A、束缚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答案:B8、具有防止植物器官早衰作用的是()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答案:C9、水分临界期是农作物各不同生育期中对水分缺乏()的时期。

A、敏感B、比较敏感C、不敏感D、最敏感答案:D10、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则生育期会()A、延长B、缩短C、不变D、缩短或延长答案:B1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线粒体B、细胞质基质C、叶绿体D、核糖体答案:A12、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富的土壤颗粒是()A、砂粒B、黏粒C、粉粒D、石砾答案:A13、下列不宜施用在水田的肥料是()A、碳酸氢铵B、氯化铵C、尿素D、硝酸铵答案:D14、以下不属于根外施肥的是()A、枝干注射B、叶面喷肥C、撒施D、挂吊瓶答案:C15、为了保温、增温、抑制杂草、保墒的耕作措施是()A、耕翻B、镇压C、垄作D、地面覆盖答案:D16、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不包括()A、叶片渗透势B、叶片水势C、茎变色情况D、气孔开度答案:C17、"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相关性。

职高作物生产知识点总结

职高作物生产知识点总结

职高作物生产知识点总结作物生产是指种植、养护和收获各种农作物的过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物生产知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职高学生大多选择农业相关专业,将来可能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因此,对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有所了解,可以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来总结一些作物生产的知识点。

一、作物生长环境要素1.光照:作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因此光照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要素。

光照不足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减少。

2.温度: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水分:水分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作物缺水会导致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而过多的水分也会导致根部窒息,影响作物生长。

4.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排水性等都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情况。

因此,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

5.空气:作物生长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生长。

二、作物种植与管理1.土壤准备:在作物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工作,包括翻耕、施肥、整地等。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播种方法:播种方法包括直播、育秧、插秧等。

不同的作物适用不同的播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对于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3.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过量施肥则会造成土壤污染,危害生态环境。

因此,施肥管理是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4.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产量和质量。

但不当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板结、水盐积累等问题。

5.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中病虫害是常见问题,对于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6.田间管理:耕作、中耕、松土、覆盖等田间管理工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湿度、提高作物产量。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1】摘要: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如何改良土壤更好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程度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关键词: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关系 1 土壤水分 1.1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常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束缚水:紧紧吸附在土粒表面,不能流动,也很难为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叫束缚水。

土粒越细,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束缚水越多;毛管水:土粒之间小于0.1毫米的小孔隙叫毛细管,毛细管中的水可以在土壤中上下、左右移动,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

因此,毛管水对作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重力水;是土粒之间大于0.1毫米的大孔隙中的水分。

由于受重力作用只能向下流动,所以叫重力水。

在水稻田中,重力水是有效的水分。

在旱田中,重力水只能短期被植物利用,如较长期地充满着重力水(即地里积水),则土壤空气缺乏,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1.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并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束缚水和重力水都是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水,只有毛管水是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

当土壤中只存在着束缚水时,因作物不能利用,而表现出萎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

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毛细管中开始充水,当土壤中毛细管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

土壤有效水的数量是田间持水量减去萎蔫系数的数值。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多少,主要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砂土和粘土有效水都低于壤土。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毛细孔隙增加,有效水含量高。

2 土壤养分 2.1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根据作物吸收土壤的难易,可把土壤养分分为两类。

一类是速效态养分又叫有养分,另一类是迟效态养分又叫潜在养分。

速效态养分以离子、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和土壤胶粒表面上,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

迟效态养分存在于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中,难溶于水而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分解成可溶性的速效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

农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农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农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引言农作物生产是指人类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品种,以获得农产品的过程。

农作物生产不仅受到人类的种植和管理活动影响,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气候、水资源等各种要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境因素。

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它对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土壤应具备以下条件:1.适宜的土壤pH值:大多数农作物喜欢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土壤调理和改良。

2.充足的养分:不同的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但共同需要的元素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土壤中养分的含量越高,植物的生长越好。

3.良好的排水性:土壤排水良好可以避免植物根系受到水浸泡,防止病菌的滋生。

同时,排水不良的土壤容易造成积水和水logging,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4.适宜的含水量: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土壤的含水量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调节。

气候条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和降水方面。

1.光照条件: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多数农作物需要充足的日照时间和适度的光强才能正常生长。

2.温度条件: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病虫害的重要因素。

不同农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农作物对低温耐寒,有些对高温耐热。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极端温度则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3.降水条件:降水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源之一。

适量的降水可以满足植物的需水量,保持土壤湿润。

过少或过多的降水都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水资源条件水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水资源条件主要包括水源的供应和灌溉的方式。

《作物生产与环境》PPT课件

《作物生产与环境》PPT课件

干旱的危害
代谢作用 紊 乱。气孔关闭,蒸发量降低,呼吸增强,光合减弱,物质合成 减少。酶促反应破坏,植物凋亡。
细胞变形,原生质受害。 体温上升使原生质凝聚变性,引起死亡。
作物抗旱
强:糜(黍、稷 )、谷子、高粱等 中:甘薯、小麦 弱:棉花、甜菜 抗性作物特点:(1)原生质黏性和弹性较大(2)根系较深,叶片上细胞小,气
以小麦为例 冬性 0~3 ℃ 35d
半冬性 0~7 ℃ 1 5~35d
春性 0~12 ℃ 5~15d
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10~15 ℃范围内,气
部分生
温越高,地上
长越快。
低温有利于根系生长,
积温有两种: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冬土豆冬季下限温3.0℃,某日10 ℃时,因
作物与温度
温度的节律性变化与作物生产(机理有待阐明) 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 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积温与有效积温 极端温度的影响
温度三基点
温度与干物生产
光合作用Q10=1(14~17℃之间) 呼吸作用Q10=2 因此P/R比随气温升高而下降 Peng等最近研究,全球气温变暖时,夜温升高明显,夜温每升高1 ℃,水稻
环境因素不同的阶段性 不同生育阶段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度不同。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干热风、低温 间接:坡向、地形等
光照强度影响
与生长:促进器官分化、形态按比例建成,顶端趋光性; 与发育:特别与花芽分化量有关; 与光合作用:补偿点、饱和点。
光强的光合作用曲线及其意义
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诱导的作用
作物生产与气象要素的宏观关系
最主要因素不是光照,而是气温和水分!
作物的土壤环境
1、土壤质地:3类9级 2、土壤水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与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与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堆肥腐熟的条件是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以O最重要。

A、水分B、碳氮比的调节C、温度和通气D、酸碱度正确答案:B2、高温堆肥的高温阶段温度以不超过O为宜。

A、70℃B、50℃C、75℃D、65℃正确答案:D3、对植物开花、结果和果实发育有利的营养元素是OA、氮B、铁C、钾D、磷正确答案:C4、对于过黏的土壤,应采取的措施是OA、施化肥B、掺石灰C、掺砂D、掺塘泥正确答案:C5、实验表明,芹菜等幼苗春化作用时感受低温影响的部位是()。

A、叶芽B、根部C、茎尖生长点D、茎的基部正确答案:C6、在()下,叶绿素合成含量最高。

A、白光B、蓝光C、绿光D、红光正确答案:B7、当氮素营养充足时根冠比会OA、提高B、不变C、先降后升D、降低正确答案:D8、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C02的固定发生在OA、有光或无光条件下B、较强光照条件下C、无光条件下D、有光条件下正确答案:A9、气压随海拔高度长升高而OA、减小B、升高C、升高或减小D、不变正确答案:A10、某土壤的容重为2g∕cm3,其孔隙度为OoA、0.47B、0.45C、0.53D、0.55正确答案:D11、冬季从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却的大陆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时,容易产生OA、下沉逆温B、湍流逆温C、平流逆温D、辐射逆温正确答案:C12、()是土壤的基本特征。

A、土壤水分B、土壤肥力C、土壤颗粒D、土壤空气正确答案:B13、对林地枯枝落叶,正确的做法是OA、焚烧B、耙走C、保护D、收集堆放正确答案:C14、旱作农田的犁底层常形成O的不良结构。

A、柱状B、块状C、片状D、核状正确答案:C15、O是培肥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A、合理耕作B、合理施肥C、合理除草D、合理灌溉正确答案:B16、大树移栽后的主要工作是维持树体的O平衡。

A、微生物群落B、水分代谢C、激素代谢D、营养代谢正确答案:B17、水分临界期是农作物各不同生育期中对水分缺乏O的时期。

植物生产与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密切相关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增长,植物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而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对植物的生长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来促进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环境对植物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气候。

不同的植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生长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土壤也是植物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土壤的肥力、气体透气性以及水分含量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

另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受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土壤中的污染物也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养分的能力,降低产量和品质。

环境保护与植物生产为了保护环境,促进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质量。

其次,我们需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土壤保护,加强对土壤的养分补给和水分管理,确保植物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健康生长。

同时,适度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语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错综复杂的过程,只有通过保护环境,促进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实现环境和植物生产的和谐共处。

《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与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与答案

农学专业暑期测试《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命题人: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对应的题号下面.)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1、植物根、茎、叶都具有的功能是。

A、光合B、蒸腾C、支撑D、贮藏2、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是。

A、不定根B、支持根C、主根D、呼吸根3、C4途径CO2的接受体是。

A、R u BPB、PEPC、PGAD、NADP4、化学肥料是二元复合肥料。

A、尿素、硫酸钾B、氯化铵、硝酸铵C、磷酸铵、硝酸钾D、硝酸铵、磷酸二氢钾5、苏南地区的小麦引至淮阴以北地区种植一般会。

A、提早开花成熟B、推迟开花成熟C、开花成熟期不变D、开花有可能提早也有可能推迟6、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如果缺乏某营养元素,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而很难弥补损失的时期,称为。

A、作物营养临界期B、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C、作物营养敏感期D、作物营养元素功能期7、水稻三系配套法制种,恢复系和不育系杂交得到的是。

A、雄性不育系B、雄性不育保持系C、雄性不育恢复系D、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8、棉花收获结束前,在行间种植小麦、越冬蔬菜的种植方式称为。

A、间作B、套作C、混作D、连作9、下列属于喜温作物的是。

A、水稻、小麦、棉花B、水稻、大豆、棉花C、小麦、油菜、豌豆D、水稻、小麦、油菜10、病原物初次侵染的来源主要是。

A、当年寄主B、当年中间寄主C、越冬越夏的场所D、当年田间杂草11、小麦——早稻——晚稻的复种方式为。

A、一年一熟制B、一年两熟制C、一年三熟制D、两年三熟制12、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B、膜状水C、重力水D、毛管水13、土壤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有时会抑制植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这一现象是。

A、协同作用B、拮抗作用C、替代作用D、主导作用14、在植物施用农药后,害虫取食经口腔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其中毒死亡的药剂类型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逆境条件造成作物产量(潜在产量)的损失可达 70%;其中,干旱造成作物产量的损失,可达非生物 逆境损失总量的50%以上。
生物逆境:如病虫害、杂草、鼠害等生物因素; 非生物逆境:如高温、冷害、干旱、水涝、冰暴 和环境污染等。
系 可图 获 得 产 量不 、同 实生 际产 产水 量平 与下 影作 响物 因潜 子在 的产 关量 、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一)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
1.提供作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与物质来源;
2.环境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作物完成生长发育 进程的信息和条件; 3.环境胁迫危及作物正常生活乃至死亡; 4.环境的多种因素可能引起作物的遗传变异改变 其遗传本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规律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环境: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 体。
• 由太阳辐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所组成 的作物自然空间环境;
• 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工环境,如各种温室、 覆盖物、人工气候室、辅助光源及灌溉设施等。 人工环境可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创造出 更适于作物生活、发挥作物产量潜力的条件。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表 我国三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三种粮食作物受灾情况调查 (2003)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上述理论虽可解释某些因素影响作物生长的情 况,但由于作物的生长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不 同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替代的作用关 系,多数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能反映多个因素对作物影响的普遍规律。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人均产量( kg)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950 1960 1970
人均粮食产量
1980
08年中国历年人均粮食产量(年均324.8kg)
——朱晓华,杨秀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17(3):196-198
表 我国作物生产
图1-2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 (Putman等,1984)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3.报酬递减律
• Mitscherlich(1909):当生长在仅以一种养分为 限制因子的土壤中,作物的生长速率与这种元素的 供应量成正比,但这种元素成为非限制因子时,生
长量不与供应量成正比。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作物环境因素
•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热、风,气候四季 变化等; • 土壤因子:质地、结构、矿质元素、化学性质等; • 地理因子:海拔、纬度、坡向等;
• 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害和有益因 素;
• 人为因子:农业生产的人为干预措施。人为因子 除影响作物本身外,还影响其他环境因素。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作物环境因素 根据对作物的作用特点分为:
•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 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各生态因子间的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及时空分布的 不同,可构成多种多样的作物生存环境。 •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对作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 子,如光、温、水、气、热、肥等。 对作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并非都是生存因子。
作物产量潜力模型估算
光合生产潜力:在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群体结构、 长势及农业技术措施都适宜的情况下,仅由作物光 合效率决定的可能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其他环境 因素(水分、CO2、养分等)和作物群体因素处于 最适宜状态,作物利用当地的光、温资源的潜在生 产力。 气候生产潜力: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 气候资源,而其他条件(如土壤、养分、CO2)处 于最适宜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最高生 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
① 诸因子的综合效应:作物最终表现是多种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
② 相互促进或制约的交互作用:如作物吸水和吸肥 的关系。 ③ 作用的主次性:如种子的萌发过程。
④ 作用的阶段性:如水稻的光周期反应。
⑤ 直接和间接作用:如水对作物的作用。 ⑥ 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如CO2和光照。
响 下 春 黑 麦 的 产 量 变 化
光合生产潜力(Radiation production potential, RPP)(侯光良等, 1989)
RPP = 3.75×10-5×ΣQ×La/Lm×HI RPP: 作物光能生产潜力(kg· -2) hm La/Lm:相对叶面积系数(Lm为最大叶面积指数、La平均 叶面积指数) HI:经济系数 ΣQ:作物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所投入的总太阳辐射量 (J· -2)。 m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4.临界百分率理论
• Macy(1936):以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来表达养分 供应与植株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最低养分百分率范围内,增加养分可提高产量, 但不提高组织养分百分率;在养分贫乏调节范围内, 增加养分可提高产量和组织养分百分率;在养分奢 侈消耗范围内,增加养分不提高产量,但增加组织 养分百分率。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
1 学时
第一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
内容提要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作物的生长发育、形态表现和产量形成,从 根本上讲,是基因表达的结果,而基因的表达 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一)环境 广义而言,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 的总和。 对作物而言,环境是指某作物体或作物群体 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作物体或 群体生活、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引 环图 Fig.1 发 境外 各种 体 因 部信号影响植 内 子影 物的生长发育 相 及响 应 其植 的 强物 变 度生 化 都长 。 能发 分育 别的 被各 植种 物环 感境 受因 并子 1-2
重力
光合作用的光 光形态建成的光 温度 草食动物 风 乙烯 病原体 光周期 湿度
寄生虫 土壤微生物 有毒物质 矿质营养 土壤质地 水分状况
1-4
Boyer(1982):美国主要农作物潜在产量和实际 产量二者差距大3-7倍之多,说明提高作物的产量有 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历年粮食总产量
总产量(亿吨)
6 5 4 3 2 1 0 1950 1960 1970 1980 年份 1990 2000 2010
图 1950-2011年中国历年粮食总产量(年均3.346亿吨)
( Wollny 试 验 )

在 光 照 、 土 壤 湿 度 和 肥 料 同 时 影
1-3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作物的实际产量是由其遗传潜力与所处环境条件 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即作物的生产潜力(遗传潜 力),只有在保持最适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表达。 然而,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其综 合环境因素并非始终处于最适状态,其潜在生产力 受到不良环境的极大制约,产量损失可达60-70%。
Q = Q0×(0.105+0.708×s1)(翁笃鸣, 1964)。Q0为天文 辐射(大气上界辐射),可查表获得;s1:同期日照百分 率。
光温生产潜力(Thermal production potential, TPP,kg· -2) hm
TPP=RPP×f(t)
RPP: 作物光能生产潜力(kg· -2) hm f(t): 温度(平均气温T)修正函数(以温度适宜函数值计算) (T-TL)/(Tm2-TL) TL ≤T≤ Tm1 Tm1≤T≤Tm2 f(t)= 1 (TH-T)/(TH-Tm2) Tm2≤T≤TH 0 T≤TL or T≥TH T:实测气温; TL: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 TH: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 Tm1:最适下限温度; Tm2:最适上限温度
1.限制因子定律
• 德国Liebig(1862)提出,当缺少或缺乏一种必需 营养成分时,即使其他所有成分都充分存在,在这 种土壤中的作物仍生长不好。又称为“木桶理论”。 • 作物的生活、生存必须同时满足其对多种生态因子 的需求,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时,不仅直接 影响作物的生存发展,而且也限制其他因子的有效 性。
1.新品种选育
培育产量生产潜力大和对逆境适应性强、资源利 用效率高的作物品种。 2.改善栽培条件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生产潜力, 其中关键是解决作物生态系统的环境胁迫。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作物生长的生态因子、生存因子和环境? 2.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及作用规律是什么?
3.为何作物的实际产量远低于潜在产量?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生态学概论》,曹凑贵主编,2002.高等教育 出版社,45-61。 2.《植物生态生理学》,Lacher W著(翟志席等 译),1997.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3. Boyer JS. Plant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1982, 218: 443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1.潜在产量(Potential yield):在最适环境条件 下作物生产的产量,或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作 物可能达到的产量。 “不受技术限制”:包括可以获得的最优良品种、 最佳栽培环境、管理方式和最佳劳动力因素等。 潜在产量可用数学模型估算,但常用纪录产量 (最高观测产量)作为标准。
图8-1 温度的隶属度函数曲线
气候生产潜力(Climate production potential, CPP,kg· -2) h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