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基础

合集下载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膜系统 细胞质
细胞壁成分 细胞增殖
真核生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组成 (一)细胞膜(质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类 脂构成。 功能:能够有选择地通过某些物质。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由纤维素和果 胶质组成的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细胞质(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状 态。里面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细胞质中包含着各种 细胞器:线粒体、质体(植)、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中心体(动)、溶酶体和液泡(植)。 其中,质体和液泡只有植物才具有,中心体只是动物细胞才具 有。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呼吸作用和 氧化作用的中心,是贮藏能量的场所。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是极其微小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中合 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和合成产物的通道。
线粒体
线粒体DNA
叶绿体
叶绿体DNA
电镜下内质网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
(三)细胞核(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原核生物)之外,各种生物的 细胞内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液、核 仁和染色质(染色体)组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 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上各个微小的区段。这些区段长度各不相同,各有不同的分子结
构,规定着不同性状的遗传。 提问:染色体、DNA、基因有何不同?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 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代传递的。 19世纪末,Flemming W(1882)和Boveri 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植物的遗传和遗传变异

植物的遗传和遗传变异

植物的遗传和遗传变异遗传是指父母向子女传递遗传物质(基因)的过程,它决定了植物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植物的遗传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它是植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同时,遗传变异是植物进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一、遗传基础植物遗传的基础是基因,基因是有机体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编码,通过传代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植物细胞通常包含多套染色体,其中,一套染色体来自父本,一套染色体来自母本。

二、遗传方式植物的遗传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配子的结合和基因的重组来产生新个体,这样使得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具有更大的遗传变异性。

而无性生殖则只是通过形态相同的细胞进行繁殖,因此无法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持久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缺失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会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还可能对植物的适应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2.重组:有性生殖中的重组是指父母染色体的互换和重组,这样新的基因组合将会产生新的遗传信息,从而导致遗传变异。

3.杂交:植物的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植物品种或种属之间进行交配,这样产生的后代将会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并且可能出现新的遗传变异。

四、遗传变异的意义1.物种进化:遗传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通过遗传变异,植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并且产生新的适应型种群。

2.品种改良:遗传变异可以为植物育种提供基础。

通过选择或人工干预,可以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植物的需求。

3.生态平衡:遗传变异使得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增加,这样能够减少种群的同质性,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结:植物的遗传和遗传变异是植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遗传基础是基因,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中传递给后代。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突变、重组和杂交等方式产生,对物种进化、品种改良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单元测试9 中图版必修2

高考生物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单元测试9 中图版必修2

山东省中图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9必修2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一、选择题(共45分)1.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生物的有丝分裂从受精卵开始B.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既能观察到减数分裂,也能观察到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减数分裂没有出现染色体加倍的现象D.两者及其受精作用,染色体呈规律的变化2. 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精子B.卵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D.极体3.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4.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 )A.同源染色体是否联会和分离B.细胞质的分配是否均匀C.染色体复制次数是否相同 D.细胞分裂次数是否相同5.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 )A.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B.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C.联会→复制→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D.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6. 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是A、8、4、2B、8、4、4C、16、8、4D、8、8、47. 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的是A着丝点分裂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联会 D.形成四分体8如下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 .B 与b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A 与a 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A 与a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9. 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 .①处插入碱基对G —CB .②处碱基对A —T 替换为G —CC .③处缺失碱基对A —TD .④处碱基对G —C 替换为A —T10.在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发现禽流感疫情,并且出现几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医学遗传学课件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医学遗传学课件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10nm 组蛋白
外30nm
螺旋管是在组蛋白H1协助下,6个核小体 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solenoid
3 .三级结构:超螺旋管 它是由螺旋管进一步盘曲而形成。将螺
旋管长度压缩了40倍。
4. 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超螺旋管进一步 折叠又被压缩了5倍。
(二) 染色体支架-放射环模型
前期I(双线期)
diplotene
前期I(终变期)
diakinesis
(2)中期I Metaphase I
equatorial plate
中期I
(3)后期I Anaphase I
1.同源染色体分离,四分体二分体 2.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4)末期 I Telophase I
metaphase I
(二) Y染色质
正常男性在间期细胞,用荧光染料 染色后,在核内出现一强荧光小体,直 径0.3um,称y染色质。
Y染色质
y染色体长臂远端部分为异染色质,被荧 光染料染色后发出荧光,女性中不存在, 细胞中y染色质数目与y染色体数目相同。
核性别: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人类性别决定的染 色体机制
anaphase I
telophase I interphase
2 . 第二次减数分裂 Meiosis II
1. 二分体单分体 2.非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组合。
前期 II
中期 II
后期 II
末期 II
(一)、减数分裂 I
1.同源染色体配对 1.二价体四分体 1.联会复合体消失
联会
2.非姐妹染色单 2.同源染色体某
结构异染色质:在所有细胞 类型及各发育阶段中均处于 凝集状态。 兼性异染色质:是在某些类 型或阶段,原有的常染色质 凝聚并丧失转录活性后转变 而成的异染色质,可转化为 常染色质。

高一生物前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前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前五章知识点高一生物前五章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基础、生物膜的结构和运输、细胞呼吸、遗传与变异以及分子遗传等方面。

本文将按照这五章的顺序,逐个介绍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细胞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特定功能的结构体。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是细胞的液体基质,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和溶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部含有染色体和核仁;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特定功能的结构体,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第二章:生物膜的结构和运输生物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和选择性通透的功能。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的蛋白质起到了重要的功能作用。

生物膜的结构包括: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脂。

磷脂双分子层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双层结构,具有半液态特性;蛋白质在生物膜中有不同的分布,承担着多种功能;糖脂是磷脂双分子层的一种变种,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粘附。

生物膜的运输主要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指细胞膜通过能量驱动物质的跨膜转运;被动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浓度梯度进行自由扩散。

常见的运输方式有扩散、渗透、运载蛋白、脂质双分子层扩散和囊泡运输等。

第三章: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包括糖类的氧化和三羧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等几个阶段。

糖类的氧化是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

三羧酸循环是细胞中最重要的能量供给途径之一,通过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ATP。

氧化磷酸化是三羧酸循环产生的还原剂NADH和FADH₂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ATP的过程。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变异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突变或重组等不同于原始类型的改变。

六年级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六年级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六年级遗传与变异知识点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种群的演化和适应能力。

在六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

1. 基因与DNA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是基因,而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

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在细胞核中,DNA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基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2. 遗传性状遗传性状是指一个个体在遗传过程中获得的特征,例如眼睛的颜色、身高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基因的遗传来决定,父母的基因组合会影响孩子的遗传性状。

3. 遗传规律遗传的过程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著名的遗传学定律有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同等性状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组合规律,以及哈迪-温伯格定律等。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在传递过程中的行为。

4. 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出现的突变和多样化现象。

变异可以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助于物种的生存和进化。

变异还可以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使得物种在不同环境下适应不同的条件。

5. 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包括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等,可以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特征。

6. 科学伦理与遗传技术在运用遗传技术的过程中,科学伦理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家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准则,确保遗传技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同时,社会也需要建立相应的伦理和法律框架,保护个体和群体的权益。

通过学习上述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遗传与变异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途径,并对医学、农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关注和探索遗传与变异的前沿科学,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细胞分裂生物遗传信息复制和遗传变异的基础过程之一

细胞分裂生物遗传信息复制和遗传变异的基础过程之一

细胞分裂生物遗传信息复制和遗传变异的基础过程之一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它促使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或更多的细胞。

细胞分裂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确保每个新细胞都包含与原始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细胞必须精确复制其遗传物质DNA,并将其准确地分配给后代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生长、DNA复制和细胞器复制发生。

首先,细胞经历一个增殖期,称为间期。

在这个阶段,细胞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并复制其染色体和细胞器。

染色体复制开始时,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以将两个互补的DNA链分开。

然后,DNA聚合酶酶将合适的碱基与模板链中的每个碱基配对,以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链。

完成DNA复制后,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准备期。

在这个阶段,细胞准备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首先,细胞核开始变形,染色质变得更加紧密,并形成染色体的结构。

细胞壁和细胞膜开始不可逆地分裂,并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接下来进入有丝分裂的主要期间,染色体由丝状结构纺锤从细胞核向两侧移动。

每个染色体的复制体和其亲本分别被牵引到两侧的新细胞中。

最后,细胞核再次形成,细胞器重建,并分裂完成。

细胞分裂是细胞遗传信息复制和遗传变异的基础过程之一。

遗传信息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DNA复制阶段。

为了确保DNA在分裂过程中的准确复制,细胞启动了多个机制来纠正和防止错误的复制。

首先,DNA聚合酶具有校对功能,可以检测和修复复制过程中的错误配对。

此外,细胞还具有DNA损伤修复系统,可以修复由外部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这些机制确保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准确复制。

然而,尽管有这些纠正和修复机制的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发生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DNA序列的改变。

这些变异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有益的。

有害变异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的损害或疾病的发生。

中性变异可能对细胞功能没有影响,而有益变异可能增强细胞的生存或适应能力。

生物中图版单元检测: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生物中图版单元检测: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在所有的植物的下列各项中,肯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A.卵细胞B.染色体组C.单倍体D.精子2 (福建理综改编)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可以使大蒜根尖解离、固定C.染色:龙胆紫染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3 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能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共有12对。

据此推知马铃薯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4 下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5 (2011·浙江温州期中)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有()。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是2∶16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的三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甲、乙、丙三个细胞可在同一器官中找到7 (2011·浙江温州五校联考)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若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可能为X染色体D.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1与3可为一组,2与4可为一组8 (2011·山东济宁质检)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9 (2011·福建厦门质检)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离体培养的遗传与变异

离体培养的遗传与变异
• 转座子作用:既可直接将外源基因带入细胞内获得新性状,又可以独立插入通过其转座功能诱导变 异。
转座子插入诱变
• 操作过程 – 采用基因转化的方法将Ac/Ds导入受体细胞 – 通过体细胞培养或再生植株的自交或侧交使Ac因子切除,由于转座子插入的随机性, 即可在切除Ac的植株中筛选出不同变异。
• 成果:已在苜蓿(颜色改变)、马铃薯、番茄、甘蓝等多种植物上获得可利用的体细胞变异 植株。
具有实用性的突变体
类型 抗氨基酸及类似物突变体
抗病突变体 抗除草剂突变体
耐盐突变体
抗金属离子突变体 抗逆突变体
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应用 高赖氨酸水稻突变体 烟草抗野火病突变体 烟草抗“毒莠定”突变体 烟草已选择出抗盐突变体(1%~2%NaCl)
抗汞、铜、铝 抗旱、抗低温 银杏赖氨酸营养缺陷型
突变体筛选 方法
离体培养变异的影响因素
• 供体植物 – 遗传背景 倍性水平,二倍体比单倍体稳定 基因型 – 生理状态 来源于茎尖的愈伤组织的DNA含量及染色体数的稳定性好于来源于薄壁细胞的
• 继代培养的次数 • 培养基及培养方式
1.8
亚二倍体是指正常的46条染色体丢失一个或多个染色体 继代次数越多,细胞变异概率越高
– 如脯氨酸(Pro) 锦橙珠心悬浮细胞--γ射线--高浓度Pro==细胞内Pro含量提高一倍==耐寒愈伤及植 株。
– 抗病突变体的筛选也常常用间接筛选的策略。
绿岛法
• 绿岛法是利用已分化组织进行筛选和鉴定的方法。 • 对于抗病毒突变体、抗除草剂突变体的筛选,可以采用“绿岛法”。 • 这种方法最早用于抗除草剂,叶片大面积枯黄,仅有少量抗除草剂突变细胞组织仍保持绿色,
直接选择法
间接选择法

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微生物的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DNA损伤的修复
概念
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数量或结构变化的现象。 变异:突变导致性状的改变叫变异。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物质结构或 DNA序列的任何变化,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的 缺失、插入或置换,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化。 基因型:指贮藏在遗传物质中的信息,即DNA 碱基序列。 表型:指可观察或检测到的个体性状或特征,是 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实验室里通过提取获得 双链DNA有转化能力,单链没有.
感受态
受体细胞能接受转化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只有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才能接受转化因子, 从出现到消失约为40分钟(对数期的中期)
感觉态出现原因
细菌失去部分细胞壁的结果 细菌在细胞表面产生某种E引起
感受态的决定决定因素
细胞遗传性决定 和菌龄有关 环腺苷酸CAMP可提高1000 倍 Ca2+能促使细胞进入感受态
原理 步骤
DNA只含P不含S
Pr 只含S不含P
1:用含同位素S35, P32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2:让T2感染上述大肠杆菌使其打是S35P32标记
3: 吸附
10分钟后 搅动
离心
上清液 沉淀
结果:上清液中含15%放射击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植物病毒蛋白质和RNA可以人为地分开, 同时又可把它们重新组合成具感染性的病毒.
喷入T1保温
6个平板共353个菌落
6个平板共28个菌落
影印培养试验
原始敏 感菌种
无药 培养基
含药 培养基
基因突变机制
碱基的置换 移码突变
染色体畸变
1 诱变的机制
(1)碱基的置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它是指自然界中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包括单细胞生物、真核微生物、陆生、水生和飞行生物等。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命演化的推动力。

一、遗传基础生物的遗传基础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细胞中的基本遗传物质,能够指导生物的发育和生长。

DNA分子由若干个碱基对组成,其中有4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DNA分子具有两条互为互补的链,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螺旋状的双链结构。

DNA分子的等位基因(allele)是指不同的DNA序列,它们在相同基因位点上的碱基序列发生差异,也就是不同碱基对的不同排列顺序。

例如,在人类的基因编码区域中,同一个基因有多个等位基因,它们的碱基序列各不相同。

二、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表达和调控的学科。

基因是指对某一形态或性状有影响的一个或一组DNA序列。

在分子遗传学中,基因通常用来指代DNA分子中基因编码区域的序列。

基因的功能是指它们编码蛋白质,蛋白质就是生物体内各种功能酶、激素和其他结构蛋白质的构建单位。

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是指DNA分子首先通过转录过程将其信息转换为RNA分子,然后通过翻译过程将RNA分子翻译成蛋白质。

一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类型和数目是由DNA分子中基因的序列指定的。

分子遗传学也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调控是指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DNA序列上的调控元件、转录因子、环境因素和神经系统等。

基因调控是形成生物流行病学的基础,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某种疾病的风险,而其他基因则可能会减少患该疾病的风险。

三、变异机制生物的变异机制包括突变、重组和基因流。

突变是指DNA 序列的改变,主要有点突变和插入/删除突变。

遗传的细胞基础(精)

遗传的细胞基础(精)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细胞类型 体细胞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 一次 二次 减半 有联会、互换
DNA复制 细胞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染色体数目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一次 一次
不变
子细胞二个 子细胞四个 无联会、互换
第四节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一、精子的发生 1、部位: 睾丸曲精细管上皮 2、过程: (1)增殖期:精原细胞(2n),有丝分裂 (2)生长期: 体积增大为初级精母细胞(2n) 第一次:2个次级精母细胞(n) (3)成熟期: (减数分裂) 第二次:4个精细胞(n) (4)变形期:
10倍
6倍
40倍
5倍
(二)袢环结构模型学说
螺线管折 叠成袢环 非组蛋白 支架上 沿染色体纵轴伸 出放射环 18个袢环形 成微带
106个微带构成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袢环模型(loop model)
11 12 10 9 8 7 6 5 16 17 18 1 2 3 4
微 带
13 14 15
袢环( 30nm 螺旋管)总长 520nm 30000~ 100 000万个bp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 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三、精子与卵子发生 四、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
三 基 要 求


一、基本概念 染色质与染色体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x染色质) 二、问题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事件 精子、卵子发生的异同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H4
DNA双螺旋(140-160bp、1.75圈)
H2A
H2A H2B
H3
H1
H4
连接DNA(5060bp)
H1
H3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走近细胞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走近细胞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课标要求]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2.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通过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分析,认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基于对细胞和细胞所组成的生命系统的认识,尝试构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尝试运用显微镜来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科学探究)考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2.建立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2)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3)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埋下伏笔。

3.建立过程连一连: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将相关科学家与其发现连线。

科学家发现①比夏a.命名“细胞”的概念②罗伯特·胡克b.器官由组织构成③列文虎克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④施莱登d.观察到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⑤施旺e.动物体由细胞构成⑥魏尔肖f.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提示:①—b②—a③—d④—f⑤—e⑥—c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单个细胞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依赖各种分化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医学遗传学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知识点

医学遗传学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知识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chromatin):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染色质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

染色体(chromosome):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DNA螺旋化的的最高形式。

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染色质的类型:常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染色较浅且具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紧密,分散度小,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且不具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包括:结构异染色质:指各类细胞的全部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缩状态。

大多数位于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及y染色体长臂远端三分之二区段,一般不具有转录活性。

兼性异染色质:只在某些特定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阶段,细胞原来的常染色质凝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

性染色质:是x/y染色体某一区段的DNA形成的特殊染色结构。

一定是异染色质。

x染色质:也叫x小体或Barr小体。

Lyon假说:实质:失活的x染色体。

特点:随机,永久,完全失活。

x染色质的数目等于x染色体的数目-1。

x染色体失活的意义--剂量补偿作用。

女性x连锁基因杂合子表达异常。

女性嵌合体。

后世补充:失活的X染色体并非整条,结构异常的X染色体优先失活。

y染色质:由y染色体长臂远端三分之二区段在男性间期细胞核中所形成的异染色质。

y染色体的数目等于y染色质的数目。

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着丝粒(主缢痕),长臂q,短臂p,端粒,副缢痕,随体。

人类染色体的类型:中央着丝粒,亚中央着丝粒,近端着丝粒。

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

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

核型的记录格式(非显带):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构成。

例如46,xx。

丹佛体制分组:A-G(形态依次减小)。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遗传与进化篇一第三节:1.遗传变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遗传变异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若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2.遗传变异现象(1)遗传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

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生物进化论(1)生物进化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现象。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的总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生物进化论的发展综合进化论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认为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

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

生物群体中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

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4.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1)杂种优势通过物种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

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是生命的分子基础——DNA。

DNA是一个巨大的分子,包含着生物体的所有遗传信息。

DNA是由四种碱基组成的螺旋结构,这些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中的基因序列,进而决定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DNA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里。

每个细胞核内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除了性染色体外,一般都是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相同的染色体,被称为染色体的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个体的父母,它们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人类的基因组大小约为3亿个碱基对,其中只有大约2%的碱基对编码蛋白质,余下的部分可能被认为是垃圾DNA。

然而,这些垃圾DNA在遗传学和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复制及转录等。

在多细胞生物中,遗传信息不仅仅存在于DNA中,它还通过细胞分裂和生殖过程传递给下一代。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并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核的染色体复制,然后从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每个新的细胞核都具有和原来细胞核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相同的遗传信息。

生殖过程中,性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这种减数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两个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就会合并在一起。

由于DNA发生了突变,导致个体的遗传信息发生了变化。

突变可以是一个单一的碱基对变异,也可以是大片的基因组改变。

在多细胞生物中,这些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并影响到下一代的形态、功能和行为。

变异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不利的。

如果变异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它就会被自然选择所保留,这意味着变异将在种群中变得更加常见。

如果某些个体的变异使其在竞争或繁殖中更为成功,它们就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后代,进而加快变异在种群中传播的速度。

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种变异机制使生物有可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成新的物种。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胞得到与亲代细胞同样的染色体(二倍体)和等量的 DNA; Me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均等分裂,DNA只复制一次, 其结果产生的四个子细胞都是单倍体,含有亲代细 胞DNA量的一半.
3. Mi:DNA合成发生在S期,接着就进入G2期,丝裂期;
Me:DNA合成发生在Me之前,时间较Mi长得多,接着 就进入丝裂期,G2期很短,甚至没有G2期。
★有变化是一致的; 2.分裂过程中都分为前中后末期; 3.形成有丝分裂器; 4.染色体的螺旋化与去螺旋化的循环;着丝粒的结构和
功能。
• 不同点:
1.Mi发生在所有的体细胞, Me只存在于生殖细胞; 2.Mi:一次均等分裂,DNA复制一次,其结果是两个子细
4.第一次Me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 间发生交换;
Mi中每条染色体都是独立的,不会产生联会和交换.
5.Mi时间一般为1-2小时;
Me是很长的过程,人类男性要持续24天,女性可持续 数年之久.
6.两者最基本的区别是:Mi的结果,遗传物质保持恒定 (仅在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时产生变化), 而Me的主要结 果之一是产生遗传的多样性。
1 .维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体细胞2n=46,生殖细胞 配子:精子和卵子 n=23,受精后受精卵为2n=46)
2 .是遗传学三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离律、自由 组合律、连锁互换律)
3 .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以及非同 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自由组合。)

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多细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多细胞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基础是由其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所决定的。

DNA分子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状细胞素)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它们通过特定的配对规则(A-T,C-G)相互连接。

这种结构使得DNA分子能够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多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来传递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 分子会被复制成两份,每一份都会被分配到新的细胞中。

在转录过程中,DNA分子的信息被转化成RNA分子,RNA分子再被翻译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分子,它们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等过程。

多细胞生物的变异是由DNA分子的突变所引起的。

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所引起的。

在多细胞生物的繁殖过程中,突变会被遗传到下一代,从而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产生。

总之,多细胞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基础是由DNA分子所决定的。

DNA分子通过复制和转录来传递遗传信息,而突变则是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多细胞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基础
以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基础为标题,本文将探讨遗传与变异在细胞层面上的基础知识。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细胞和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是指物种内部代际之间或种群之间基因的传递和保持的过程。

通过遗传,物种中的基因信息可以在后代中得以延续。

而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是遗传的一种结果。

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基础主要在于DNA分子的存在与功能。

DNA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也是遗传信息的媒介。

在细胞中,DNA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通过特定的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DNA会复制自身,然后分配到两个新形成的细胞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有丝分裂。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会进行复制,每个染色体复制成两个姐妹染色体。

这样,细胞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将拥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基因组。

然而,在DNA复制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突变,导致新形成的细胞与母细胞有差异。

这些突变可能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这种突变是变异的基础,也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细胞遗传和变异的基础还在于基因的表达调控。

基因是DNA上特
定的序列,它们编码了生物体内各种功能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表达调控决定了哪些基因会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实现的。

在细胞核中,DNA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通过染色质的结构和化学修饰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同时,还有转录因子等分子与DNA结合,启动或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

细胞还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一些细胞器的特征。

例如,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含有自己的DNA,通过母系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这种细胞器的特殊遗传方式也是细胞遗传与变异的重要内容之一。

细胞遗传与变异的基础知识是我们理解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细胞的遗传和变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多样性。

同时,这也为我们探索基因治疗和遗传改造等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基础。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基础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对细胞遗传和变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

细胞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DNA分子的存在与功能实现的,同时也受到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细胞器的特殊遗传方式的影响。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应用基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