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各民族舞蹈介绍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民族舞蹈介绍

一.蒙古族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

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

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

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

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

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

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二.朝鲜族

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

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

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

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

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

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

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

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

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三.维吾尔族

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西交通要道,也是古西域乐

舞盛行的地方。中原文化及印度、伊朗文化为主,

对新疆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而西域乐舞对

中原及其他地区乐舞,也有深远的影响。汉、唐著

名的于阗乐、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等

都出自新疆境内。至今上述地区依然保持着乐舞风

习,流传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大多与新

疆著名古典音乐套曲木卡姆相结合,许多小型表演

性节目,多在群众欢聚娱乐的“麦西来甫”中进行。

木卡姆的演奏与麦西来甫的活动,都是新疆的传统风习,木卡姆使民间音乐规范化,促进了民间舞蹈的发展;麦西来甫则给人们提供了学习本族、本地区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和进行即兴创作的机会。现在维吾尔族的舞蹈,又在原基础上得到了表演形式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发展和创新。

四.藏族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

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

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

《锅庄》)、《堆谐》和《谐》。后来增加了简

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

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五.傣族

居住在山川秀丽的西双版纳中的傣族人民,同时也是最早的稻作

民族之一,他们用泼水节这样的特殊形式表达着对水的特殊感

情。这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同样孕育了繁多的舞蹈种类。除

了比较熟悉的孔雀舞这样的表演性舞蹈,还包括祭祀性舞蹈、武

术性蹈等形式多样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大多婀娜多姿,节奏缓

慢,但也有轻快明朗的舞蹈。

六.苗族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

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芦笙舞

流传最广。贵州的丹寨、台江、黄平、雷山、

凯里、大方、水城,以及广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和过年、祭祖、造房、丰收、迎亲、嫁娶等喜庆节日,都要举行芦笙舞会。舞姿以四步为多,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点步以及左右旋转等跳法。苗族一级演员金欧领舞的“苗族青年舞”,1963年已摄成舞蹈艺术影片《彩蝶纷飞》,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群众喜爱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贵州的丹寨、台江、黄平、雷山、凯里、大方、水城,以及广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和过年、祭祖、造房、丰收、迎亲、嫁娶等喜庆节日,都要举行芦笙舞会。舞姿以四步为多,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点步以及左右旋转等跳法。苗族一级演员金欧领舞的“苗族青年舞”,1963年已摄成舞蹈艺术影片《彩蝶纷飞》,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群众喜爱

七.壮族

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

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

最早记录,壮族舞蹈的花山壁画实际是当时壮族先民

对蛙神的颂歌。这种舞姿的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

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姿。魏晋时代,僚人祭鬼神时,跳鬼鼓舞。宋代桂林及桂北民间有傩队,戴假面具跳酬神舞。巫舞一直流传到1949年前,分为师公舞和巫觋舞,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师公舞戴鬼脸壳,每个神一个,多达30多个,且每个神有不同的动作和唱词。巫觋舞是巫婆装神弄鬼时跳的,手舞足蹈,作神附身之状。与酬神有关的舞蹈还有其他,如铜鼓舞、春牛舞、贺新年舞等。

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据统计,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多达几十种。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八.汉族

汉族舞蹈,简称汉舞,顾名思义,即汉民族传统舞蹈,属于民族舞蹈范。汉族

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即使是相同种类的

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

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汉舞

的原貌已无从考据。现在大致包括现在舞蹈界所划分

的汉唐古典舞(踏歌,相和歌等等)和汉族民间舞(如

山东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等等)

九.彝族

有五种类型的彝族民间舞蹈,若剔除近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传统民间舞蹈所作的

修饰,还原到它的本来面目,我们或许能

看到彝族远古时代模拟动物的情态,看到

反映人们劳动生活的原始古拙却又震撼人

心的绝美舞姿。

前四类舞蹈源于彝族古代生活,第五类模仿鹰、熊的舞蹈,可能与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这类动物模拟舞蹈,动作优美、高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从祭祀仪式中分离出来,并不断添加着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使之成为今天专供人们欣赏的表演舞蹈。

在彝族人民欢庆年节期间,我们还可以看到来源于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马》、《高跷》。现代彝族的《高跷》保留和发展了它的杂技特色,在高度上远远超过了汉族《高跷》,但却未能接受汉族《高跷》的舞蹈技艺。

在彝族人举行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仪式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木鼓舞》、《铜鼓舞》、《羊皮鼓舞》等。这些舞蹈均由巫师“毕摩”和“苏叶”表演,在击鼓的同时,他们以迅速摆动双肩、胸、胯为主要舞蹈语汇。此外,在“跳宫节”表演的《跳宫》、《跳麒甲》等舞蹈中,仍保留着古代狩猎、部落间战争的痕迹,以及战士出征、作战、胜利凯旋的祭祀仪式和舞蹈场面,以此来表示对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