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共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共10篇〕
第1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展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究、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气氛。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复习旧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却无法画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萌生了想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拟熟悉,新知的探究就从这里入手。我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的猜测: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展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浸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根底。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2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拟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考虑分析
^p ,检验语言的严密性。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程度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兴趣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测、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微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开展空间观念。
第2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背景:
最近,张店区教研室举行了“青年老师优质课”评选,我们学校有位刚毕业一年的年轻老师参加。经过大家共同选教材、研究商量后,确定参评课题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新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从教材上看,教学内容比拟简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会应用这一规律进展计算。很显然,许多学生肯定有这样的知识经历,每个班都有局部学生已经能说出这一知识点。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让年轻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备课、设计教学思路,随后我们进展了跟踪听课。
试讲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老师先出示色彩鲜艳,用卡纸制作的学具: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分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答复的轻车熟路,感觉非常简单。继而老师拿出直角
三角形,说道:“请大家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很快,学生便大功告成,举起画完的作品让老师看。
老师边点头边露出赞许的微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聪明的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画画试试。”没出5秒钟,反响快的学生便脱口而出:“老师,画不出来!”老师紧接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直角就是180°了,画不出第三个角了。所以画不成三角形。”学生说得太好了,老师赶紧接过了话题:“这位同学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们知道吗?”其他学生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好连忙点头说知道。老师肯定的说:“是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我们怎么想方法验证一下呢?请大家想想方法。”学生经过很长时间的合作、探究,得出了三种方法,全班交流汇报。练习分为根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两个层次。学生计算的没多大问题。最后一题是思维拓展练习:研究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呢?多边形呢?因时间的关系,无一人可以想出策略。
反思:
老师创设情境采用的是给学生制造思维障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纵,有其果,学生肯定会究其因,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数学的真谛,
此创设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听课时,我也为他这样的设计感到快乐,心想,一定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学生一堂课显得比拟沉闷,只有局部好学生在迎合老师,学生并没有充分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课后,我反复的考虑,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老师在出示问题时,没有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强调清楚,有许多学生没有听清要求;
二是因为老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考虑的时间,好学生反响快,答案脱口而出,其他学生思维还没产生任何的碰撞,更没经历实验的过程。
三是我们如今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缺少质疑权威的意识和习惯,显得顺从,没有主张和个性。在好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其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真正知道的有多少?但正因为是好学生的答复,在其他学生眼中,这是学习的权威啊,他说的肯定是对的,结果大家只有稀里糊涂的点头附和,是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就吃了夹生饭,根本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看似精彩的情境创设,假如得不到老师适度的调控和把握,也焕发不出它应有的光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