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推荐课评课稿
狼王梦》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狼王梦》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8f96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5.png)
狼王梦》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狼王梦》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
这种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理念。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几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每个学生内心都有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能否点燃这火药。
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课外阅读课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如果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能再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那将更棒。
XXX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努力,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激发阅读兴趣1、简介作者激趣:XXX在课始简介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并介绍作者的获奖情况,在学生对作者产生敬仰之情的时候引出作品《狼王梦》,激发了学生浓浓的兴趣。
2、设置冲突激趣:在你印象中狼是种怎么样的动物?在学生畅谈狼的凶残之后,引出《狼王梦》一书会颠覆你对狼的印象,从内容上再次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阅读策略本堂课,XXX不断地指导学生运用猜读、对比读、赏读的阅读策略逐步走进狼的世界。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将百度百科中关于狼的介绍与文中对狼的描写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特点。
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共读一个篇章,讨论狼性及人性,走进了母狼的内心世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作者是通过描写母狼的心理活动从而写出狼的人性。
课堂上有个小组的学生写出了狼的“伟大”和“心狠”,这是现场的一个生成。
如果能抓住这点让学生再结合片段来辩一辩,引导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体会母狼深爱蓝魂儿但又不得已用这种方式结束他孩子生命的那种纠结和痛苦的心理历程,也许狼的人性就更能走向深处。
最新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教学内容
![最新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595847b05087632311212d2.png)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1)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五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这五位老师执教的五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1、阅读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余光中的乡愁、曹文轩的《青铜葵花》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师注重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
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谢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发现了这些内涵:他从青铜葵花遭受的苦难和感受到的幸福两个层面挖掘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交流、感悟,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懂得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学生读懂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让学生读懂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
幼儿园课外读书活动评课稿
![幼儿园课外读书活动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9001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9.png)
幼儿园课外读书活动评课稿幼儿园课外读书活动评课稿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阅读,带动了儿童读书市场的繁荣。
然而,仅仅陷入到儿童读书的消费中,受益的往往只是市场流通的图书,孩子却没有真正吸收到读书的乐趣和内容。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和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积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有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幼儿智能的综合发展。
二、活动形式本次幼儿园课外读书活动主要采取“阅读展示”和“讲故事比赛”两种活动形式,包括:1. 阅读展示:每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自由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并写下个人阅读笔记、体会,开展一次主题性的阅读分享。
2. 讲故事比赛:孩子们组成小组,进行现场讲故事比赛,角色扮演、生动形象的演绎故事情节,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效果1. 学习效果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因为孩子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时,需要采用一种清晰、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2. 娱乐效果课外读书活动形式上也趣味性十足。
孩子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来重新演绎自己喜欢的故事,并且在讲故事比赛中能够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鼓励,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教育效果课外读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孩子的生理、心理、知识、智能、情感等方面和谐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新时代成长为健康、快乐、积极进取的新一代人的基础。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课外读书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图书,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和交流能力,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同时也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幼儿阅读的重要性,提高了家长和孩子们对阅读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活动的举办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肯定和支持,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展各类有益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课外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孩子们成为未来更好的自己!。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评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451ab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6.png)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课外阅读》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下册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生阅读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课程以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为主线,通过阅读、理解、表达和分享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感知和体验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编排和结构《课外阅读》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每个单元包含了若干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教材结构合理、编排得当,既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层次,又具备良好的学习逻辑。
2. 文学作品选择《课外阅读》选取了一些经典作品和当代优秀作品,涵盖了各种文学体裁和题材。
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符合学生的兴趣,也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
同时,作品的难易程度适中,能够满足初一学生的阅读需求。
三、教学目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意义和主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阅读分享课评课稿
![阅读分享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ca0c1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e.png)
阅读分享课评课稿【第1篇】阅读课《小猪变形记》评课稿阅读课《小猪变形记》评课稿听樊老师上的阅读课《小猪变形记》,感触很深。
这节课樊老师注重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刚才樊老师这样讲了,所以我觉得樊老师是在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英国的学者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说:阅读的心境影响力比阅读的情境更大。
他提出的阅读的心境比阅读的兴趣更宽泛。
老师这节课的指导是恰到好处的.。
这节课内读书活动课不同于自发状态下的阅读,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有特定指导老师的阅读。
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角。
老师是服务,学生是在发展。
老师是在欣赏孩子,给孩子阳光,让孩子去灿烂。
从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这节课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他们是在阅读中得到愉悦,这才是最重要的!【第2篇】大班阅读课:我做哥哥了评课稿大班阅读课:我做哥哥了评课稿做哥哥姐姐的感觉很好,但也有无尽的烦恼。
绘本《我做哥哥了》中的主人公野田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里。
它是一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早期阅读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想象与表现,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该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目标定位明确、层次分明,在培养孩子对画面内容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同时,紧扣“建立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联系”,引导幼儿通过图文匹配进行阅读,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自主的阅读形式,点燃了阅读的火花首先,在活动中幼儿人手一本书,这位幼儿的自主阅读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次,在第三环节教师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孩子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充分与图互动。
紧接着,教师引领性的的提问,又使幼儿深度的思考,进一步理解画面的深层含义。
从孩子们的回答和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的.这一策略完全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并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二、开放的提问设计,加强了不同层次的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上,教师都注重了一个开放性,例如:“野田带的好不好?”“好”或“不好”不是老师事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们通过自己接下来的阅读形成判断后的感受、理解和定位。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a700b876eeaeaad1f330c3.png)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1)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五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这五位老师执教的五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1、阅读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余光中的乡愁、曹文轩的《青铜葵花》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师注重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
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谢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发现了这些内涵:他从青铜葵花遭受的苦难和感受到的幸福两个层面挖掘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交流、感悟,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懂得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学生读懂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让学生读懂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
《学弈》文言文阅读课评课稿
![《学弈》文言文阅读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6504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4.png)
评谭老师《学弈》文言文阅读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仁、领导,大家好!今天,我有幸观摩了谭老师执教的《学弈》一文阅读课,深感其教学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深厚,特此撰写评课稿,以表敬意与学习之心。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谭老师的这堂课,首先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紧扣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字词理解、文意把握、思想感悟及文化传承。
她巧妙地设定了“理解文言词汇,掌握翻译技巧;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学习之道;感受古文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三大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又兼顾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在授课过程中,谭老师对“专心致志”与“三心二意”两种学习态度对比的剖析,作为重难点处理得尤为到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影响。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互动性强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生动活泼,师生互动频繁。
她通过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加深了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谭老师巧妙运用“以问促思”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三、文化底蕴深厚,课堂氛围和谐谭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她不仅准确解释了文中的文言词汇,还适时穿插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典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同时,谭老师注重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她的语言温婉亲切,对学生充满鼓励与期待,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堂课上找到自信,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以致用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她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翻译文言文,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更重要的是,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思考如何做到“专心致志”,这一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促进了学生自我成长与提升。
课外阅读课评课稿
![课外阅读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b926cfa58da0116c1749ae.png)
课外阅读示范课评课稿陆元梅对于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各位老师都已经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也就不重复说明了,下面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一)沈老师的课值得商榷的地方:1、本节课有的环节过渡的不够巧妙,如果运用chant、情境、语言交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信息沟等,可能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紧密相连,机理严谨,脉络更连贯。
3、在storytime教学中,listen and circle这个环节,我个人认为是无效的训练,通过沈老师这节课,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充分的预习,而且课本图中有答案,是不是可以在讲授完discuse and check 后,利用chant的方式巩固练习,这样可以活跃一下学习气氛,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挖掘教材中的留白进行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突破,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最后一幅图,假设:“下课时小鸟在树上,但是上完一节课小鸟已经不在树上了,又去哪了呢?”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进行讨论,把课延伸到生活实际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散性思维,操练where is the bird? it’s in/on/under/bebind?,使storytime更具“故事味”。
(二)、金老师的课值得商榷的地方:1、听完金老师这堂课,不难看出金老师个人素质较高,课堂驾驭能力强,口语流利,仅仅利用严谨的教学环节,就能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
我想,这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英语基础。
但是,教者如果在语速上稍慢一点,再加上一些体态语言,也许会更具有亲和力,课堂会更具有活力。
2、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夯实的英语知识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又是吸引学生保持兴趣的法宝之一。
教者在板书的设计上如果使用简笔画,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可能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8fd28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4.png)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4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目的:1、培育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理解力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帮忙其进一步了解把握课本学问。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预备1、课外阅读《名人故事》2、课外阅读反应卡。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
引入:1、沟通平常喜爱看哪些书?2、说说看书的好处。
3、小结: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也说:“没有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
”由此可以知道书籍对人类的特别重要。
4、平常课堂上教师都教了你哪些读书方法?(精读、速读、记读、诵读)指名说出各个方法的用法。
5、回忆:教师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说说自己喜爱这个故事的缘由:“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宏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特别淘气,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嬉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6、大家还想不想连续读《名人故事》中的好故事?布置要求,读《木匠祖师鲁班》(选择自己常用的方法进展阅读,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弄明白。
阅读完后要告知教师你读懂了什么?)二。
生读,教师巡察。
三。
生汇报读书所得。
1、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阅读这篇短文的?2)在鲁班身上发生了什么事?3)你觉得鲁班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学生找到的精彩句子,学生说说好在哪里?)2、争论后完成表格。
(学生展现)3、小结:真快乐!同学们能运用平常学到的读书方法进展课外阅读了,本节课教师最主要指导同学们怎样阅读名人故事,《名人故事》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呢!盼望同学们以后专心去读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英雄雨来》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小英雄雨来》阅读指导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d3e8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b.png)
评朱老师《小英雄雨来》阅读推进课整本书的阅读对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我们想在课堂上做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不仅要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在上课之前深入地研读文本。
朱老师呈现的这堂课就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魅力。
课如其人,朱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使人如沐春风。
整堂课思路清晰,设计巧妙,学生愿学、乐学、善言、善思。
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朱老师的用心、匠心、精心、慧心,还有背后深入钻研、潜心备课的煞费苦心。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中“成长”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成长”为主题,将“初识成长”“感悟成长”“细品成长”“思辨成长”“拔节成长”这五个教学环节巧妙串联在一起,一以贯之,井然有序。
尤其是课堂最后通过反复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一句,学生的爱国热情如一颗颗被点燃的火种,在心里熊熊燃烧!我想,这恰恰是《小英雄雨来》这本红色成长小说的灵魂所在,也恰恰是这堂课的魅力所在。
个人认为朱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朱老师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导孩子通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感受小英雄雨来的成长经历,让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如:梳理内容,对比阅读等,尤其是最后将雨来这个人物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结。
让学生从这堂推进课中汲取能量、掌握方法,更好的阅读,更好的成长。
二、关注思辨能力的培养。
朱老师巧妙地引导孩子去辩证地看待问题,就“雨来的成长,别人的影响更重要和雨来的成长,自己的努力更重要”展开辩论,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深刻认识到书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雨来成长的引路人,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重视生活实际的联结。
小英雄雨来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但通过朱老师的设计,引导,让这个小英雄的人物形象在孩子心中生活起来。
鲜活起来!雨来有天真的、调皮的、倔强的一面,更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朱老师巧妙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生病后醒来,最想拥有什么东西?”,让作品中的人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碰撞,挖掘出作品的教育意义,拉近了学生与小英雄雨来之间的距离,孩子们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自己的看法、感受,从而与雨来共情,更好地感悟到了雨来的成长历程,悄悄在孩子心里树立起英雄的榜样,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 小豆豆》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 小豆豆》阅读指导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de1fc0f18583d0486459be.png)
《小豆豆》阅读指导课评课稿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魏老师执教的节课,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1.阅读的是精品故事《窗边的小豆豆》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
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 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文中字里行间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魏老师让这种真情湿润着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所以谢老师已经点燃了这根“导火索”,相信在他的指导下,清新而淡雅的“书香”已经飘满他的班级。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bc42b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8.png)
评朱小琳老师《西游记》阅读指导课一、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带着阅读冲动走出课堂《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一部神魔小说,很多学生就是听着《西游记》故事,看着《西游记》影视剧长大。
可是影视带给他们只是对人物本领与故事情节等浅层次内容了解,而对《西游记》思想吻涵与文学价值等认识与体会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欣赏《西游记》。
课外阅读活动课第一要务,应该是激起学生强烈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带着更大兴趣甚至是阅读冲动走出课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朱主任用得最多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赏析原著片断,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明白:“更美妙文字在名著里边。
”“诱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在说人物形象、品环境描写、聊故事情节时,卖个“欲知详情,请读原著”关子,把学生胃口吊得足足,把学生兴趣激发得浓浓。
这节阅读活动课便成为了学生阅读《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引子。
二、把握文体特征,带着方法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原著兴趣,但读了以后不一定能体会到原著“名”在何处,所以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方法。
教学中朱主任凭借《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借助思维导图、借助图表、借助资料、借助想象读书方法。
用这个方法可以轻松解读原著中每个故事。
值得一提是,课堂上虽然提供了大段原著,但朱主任并未费时耗力精耕细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自读感悟,了解西游故事,品味文学语言,一个个活灵活现人物形象、一场场惊心动魄故事情节与一处处光怪陆离环境出现在学生面前。
此外,朱主任还从整体上指导学生,告诉学者还从整体上指导学生对全书作了一个鸟瞰式结构,告诉学生既可以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也可以摘其一二,重点突破,精读感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升在课外。
课外阅读评课稿
![课外阅读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4e90ab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3.png)
课外阅读评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外阅读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外阅读评课稿1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课外阅读指导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做的工作。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总在困惑,课外阅读怎么指导,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时间教孩子读完一本书,甚至希望由此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简直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庞老师的课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1.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重要目标,庞老师的课上充分体现了五大原则。
一是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是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
不拔苗助长,不急于求成。
第三是体现综合性,让学生把阅读与听、说、读、写等结合起来。
第四是体现阅读的多元互动。
第五是体现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整合。
2.依托实例指导阅读方法从各位老师的评课发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反刍式阅读”。
确实这一课重点指导的阅读方法就是“阅读课外阅读评课稿2杨老师执教的《昆虫记》是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
杨老师从《昆虫记》一书封面到目录的指导,每一页都从内容上作了详细地介绍,娓娓道来,学生对整部书先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接着,杨老师又从语文的角度向学生推荐文中的优美语段,指导阅读方法。
在这一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外的方法,这在学生自荐语段阶段可见一斑。
最后,杨老师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去读,而是针对书的篇目划分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去读。
使阅读真正有实效。
整堂课杨老师指导的又细致又有趣,学生完全沉浸于昆虫的世界中。
课上,杨老师较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鼓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由于昆虫的世界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有差异的,所以,每次指导到昆虫的.特殊的生活习性时,老师总是留下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相关篇章,自己去了解。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选5篇)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177a3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7.png)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选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篇1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五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这五位老师执教的五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1、阅读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余光中的乡愁、曹文轩的《青铜葵花》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师注重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
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草房子阅读推进课评课稿
![草房子阅读推进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64b32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5.png)
草房子阅读推进课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老师姓名]老师的《草房子》阅读推进课,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明确
[老师姓名]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得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姓名]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清晰
整节课教学过程清晰,从导入、整体感知、深入分析到拓展延伸,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过渡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四、教师素养高
[老师姓名]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调控能力强,能够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选版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e17d535ef7ba0d4b733b2b.png)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1)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五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这五位老师执教的五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1、阅读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余光中的乡愁、曹文轩的《青铜葵花》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师注重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
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谢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发现了这些内涵:他从青铜葵花遭受的苦难和感受到的幸福两个层面挖掘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交流、感悟,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懂得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c9b02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a.png)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XXX《城南旧事》整本阅读课评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现我代表六年级语文组就XXX的《时光温柔了记忆》一课做点评,首先是三个优点:一、教学中把握了小说文学要素《城南旧事》是XXX的一部自传体儿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读懂一本小说,其实就是读懂书中的人物性格、读懂人物的命运、读懂造成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XXX的课堂上抓住了《城南旧事》中人物命运、及故事情节等要素进行进行分享。
这对孩子们阅读整本书指导了方向。
比如:在第二个环节中,XXX设计了猜题目说人物的环节,将课堂以主人公XXX为核心,将思路聚焦到了书中人物命运的悲喜乐章之中。
孩子们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出人物关系及人物经历来,一目了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整体的把握。
又如:XXX老师让课中让孩子们选一个值得XXX怀念的人,其实也是学生和文本人物的对话。
那个充满智慧、严格又疼爱孩子的父亲,不正是每个孩子自己的爸爸再或是老师的写照?那个为人热情、勤劳善良的XXX,不正是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那个乖巧的让人心疼的妞儿,不正是孩子们心中最想保护的人?孩子们在XXX的带领中,走进了文本,又从文本中走了出来。
生活即文章,文章即生活。
这种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真正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我相信每个孩子在以后的小说阅读中,更能走进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阅读层次会得到提升。
二、课堂中注重阅读策略整本书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在阅读策略地指导。
“整本书阅读要对篇章阅读产生方法启示”,而在这堂课的阅读教学中,XXX引导学生概括地描绘故事、以英子为中心与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的人物关系图及其各自的命运走向,最后提炼中心主旨,这也是这节课最重要的阅读策略。
课中,XXX让孩子们自主提问并解答,这也是小说浏览的重要策略。
阅读指导课的评课稿
![阅读指导课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bf47c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a.png)
阅读指导课的评课稿郑老师执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是一节中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听了郑老师的课后,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敬佩”。
敬佩郑老师勇做“吃螃蟹第一人”,在语文研修活动中开了一堂新兴的中年级段课外阅读指导课,引领学校的语文教师关注、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敬佩郑老师勇将未试教的课展现在听课老师面前,不经修饰雕琢,“原生态”、“纯天然”。
很惭愧,我从未真正接触过中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对这一板块的教学认知处于朦胧状态。
平时我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只做到推荐书目、学生自由阅读、写阅读笔记或读后感进行交流,仅此而已,已无良策。
听了郑老师的课,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后,又激起了我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兴趣与信心。
郑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代广场的蟋蟀》分为简介导入、整体了解、思想交流、思念家乡,告别纽约四大部分,思路清晰,环节连贯,看似简单,内涵却很丰富。
在教学中,将朗读、想象、感悟等语文实践融合在一起,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其中,郑老师特别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外国的地名和人名读起来特别拗口,难记,于是郑老师指导学生采用重复、谐音联想等方法进行识记,效果显著。
评课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关键”。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读书之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兴之所至,则不由自主地被书中人物、故事所吸引,废寝忘食是常事。
如若此,何用教师苦口婆心地劝读、教育?所以,我们的语文组长章秀平老师亦强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苛求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懂得感恩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以后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应该围绕“激发阅读兴趣”这个目标,根据书籍内容的特色,努力寻找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书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推荐课评课稿第三小学语文读书交流活动评课稿(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小学:任海燕2014.4.1第三小学读书交流活动课随想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激动地聆听了三节读书交流汇报课。
很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坚持,能给我们在摸索中的同仁一些思考。
读书明理"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快乐读书。
让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进而培养学生高品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终身的习惯”是我们的活动宗旨。
这次的读书交流会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交流的平台。
此次展示的三节课例中,有关于整本书的集中展示、有名著精品展示、还有整合语文教材的课内课外知识的融合展示。
课堂中,学生态度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完整;知识积累丰富,对读物感受深刻,更有引人入胜的课本剧、相声、诗歌配乐朗诵等等,形式多样!学生们各抒己见,很乐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触。
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将读物中的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同时,知识积淀、语言表达、团结合作、交流等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陈老师的这节课,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有趣!这节课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1-4组课文展开,以’走进西部”我的童年”语言艺术”他们让我们感动”分为四个板块,学生用朗诵、表演等形式将每篇课文中的内容、感想进行交流。
而主持人的语言恰好是每组课文的导读部分的文字,简洁而有启发性!何其妙哉!一节课下来,四组课文的内容中,要背的背会了,不需要背的也背会了,而且是用这样有趣的方式!不光课文内容,还延伸至课外,说说课外书中的感动,说说身边的感动,学生有感而发,《爱的奉献》的演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节课下来,相信学生对五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印象深刻,终生都会难忘的!整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让我们听得很愉悦!我觉得三节课、三种形式为正在摸索如何上好阅读交流课的老师们指明了方向。
我想,在座的老师们都获益良多,善于将所见所想及时的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你也可以像这样优秀!篇二: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
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
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
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
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
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
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
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成曲调先有情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一—嫁于春风不用媒小结一似曾相识燕归来氛围雨欲来风满楼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
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
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
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3 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
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
i 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
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I 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
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达到了这一要求。
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可以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如,教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接着,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
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
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
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女口: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想起叶老曾经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
”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
期待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
”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
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
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尔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 重视方法指导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
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