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e68f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0.png)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326096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b.png)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5eef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
本文将归纳总结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学科内容。
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题材和形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楚辞、唐诗等。
每一类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了解其分类有助于更好地鉴赏和理解。
二、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的体裁分为诗和词两大类。
诗又可分为诗经、楚辞、汉赋、骈文等。
词可以分为宋词、元曲等。
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
三、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比如,古诗词注重音韵的把握和节奏的呼应,追求意境上的意蕴和形式上的美感。
同时,还常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四、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古诗词的韵律结构是其独特之处。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都有其特定的韵律模式和押韵方式。
韵律结构的掌握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才情,还能增强作品的美感和节奏感。
五、古诗词的背景与意境古诗词往往描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语言表达和意境。
同时,古诗词的意境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六、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古诗词鉴赏,要重点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名句,掌握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
七、古诗词与时代文化古代的诗词作品往往承载着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
学习古诗词鉴赏,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义。
八、古诗词的比兴手法比兴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意境。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如夸张、拟人、象征等,能够更好地解读并欣赏其中所表达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https://img.taocdn.com/s3/m/53dfcf5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b.png)
巨变的 “人事”
对照
永恒的 “月下花 前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 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 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照。
10.吟咏诗韵:仔细吟咏词句,找出意象,并 体会意象中包含的情感。
上片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愁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月下花前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景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 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洁的眼 泪。”
李煜
植物名——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 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人非”
(人生无常)
情
四、感 想一想,这首词中包含哪 些愁绪在里面?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讨论:有词人评论说,就是这首词 中的两个“东”字断送了李煜的性命。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39375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e.png)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笔记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287eafe0242a8956bece4b7.png)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楚辞专题第一课《国殇》一.原文及注释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gǔ)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5),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6)。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7),援玉枹(fú)兮击鸣鼓(8)。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注释:(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
操:持。
戈:武器名。
被: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 毂:(gǔ)车轮贯轴处。
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战车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涌上来。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流矢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战士们奋勇争先。
矢:箭。
(5)凌:侵犯。
躐(liè,音“列”):践踏。
行(háng):队伍的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yì义):倒地而死。
右: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
霾(m ái,埋)。
通“埋”,只两轮陷入泥中。
絷(zhí,直);绊住。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拿着。
玉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天意。
怼(duì):怨怒。
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0bfccb168884868762d6c0.png)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ad08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b.png)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宋词《西江月》白头搔更短,浊酒一杯醉。
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
《西江月》是李清照的一首宋词,此词以深厚的忧思,抒发了她因江西独自闲居之苦,深感万里相思、乡愁夜月之痛。
词以抒情婉约叙事为主,以“白头”和“浊酒”作为一扇窗对近古之忆,抒发出月夜相思的无穷深情。
词中“白头”一句,道出情人长久相思分离及生、老病死荏苒的缠绵,突显说者的气馁哀伤与惆怅;“浊酒一杯醉”一句,充满凄凉弥月,象征酒意浓浓的饱满情怀,传达了说者淡漠、空虚的远离情感;最后两句“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以远离之明净来形容说者沉沦心中深刻的乡愁,极妙地把说者痴迷中思念他乡的无尽空虚感表达出来,体现了此词最深的重重忧愁。
此词以乡思为主题,用意既朴素又深切,像画一样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它让人感受到李清照深沉痛苦的情愁,想到了说者被远离他乡的叹息,表达出了说者深切心痛的思乡之情。
宋词《忆江南》三月三日晓朝,正见新春犹未老。
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
《忆江南》是苏轼的一首宋词。
此词以春有芳华,令人心醉神往的美景描写为主,描绘了江南春色的绚烂美景,反映出作者对江南地区的深沉思念之情。
词以愁情婉转咏叹为主。
“三月三日”正值春新,此句通过新春尚未老的如痴如醉的景象传达春的美好;“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一句,把烟雨缭绕的朦胧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心醉神往;而此句“双阙”字,通过双阙双塔庭院布置繁奢的画面表达对富丽得象征性的江南地区的思念之情,使说者对家乡的缘思无已被反倒进入无限的回望之中。
此词以思乡为主题,说中充满了留恋思甘之情怀。
它发出了说者思念江南美景的感伤之音,将说者被流浪远离他乡的痛苦和叹息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说者深沉的乡愁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e8dd092ec3a87c24028c49d.png)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三)鉴赏景物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诗歌的“炼字”艺术
1.动词
2.形容词
(二)诗歌的诗眼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夸张
4.借代(其他提一下,不举例)
(二)表达方式
1.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
物言志)
2.描写技巧
(1)虚实相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动静结合
(4)细节描写
(三)表现手法
1.衬托
2.对比
3.象征
4.比兴
5.渲染
6.烘托
7.用典
(四)鉴赏构思立意技巧
1.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2.以小见大
3.以景结情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送别抒怀诗
(二)羁旅思乡诗
(三)山水田园诗
(四)怀古咏史诗
(五)民生疾苦诗。
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常识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367543336c1eb91a375d43.png)
古代诗歌鉴赏及其相关文史知识点梳理提要一.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1.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怎样鉴赏诗歌(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72aa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0.png)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古文、古骈文、古辞、古乐府等不同
形式的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诗歌体裁:古代诗歌有律诗、绝句、词、曲、辞等不同的体裁。
律诗的韵律严谨,
有五、七言律诗之分;绝句是四句的小诗,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词
是由音乐发展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多用于表达情感;曲是以曲调和歌唱为基础的一
种诗歌形式;辞是古代宫廷史书的一种形式,多用于纪实性的记述。
2. 韵律格律: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韵律和格律。
韵律是指诗歌中的平仄、押韵等音韵
特征,格律是指诗歌中的长度、断句、停顿等句法结构。
韵律和格律的运用对于诗歌
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起到重要作用。
3. 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常使用大量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
意象是以物体
或形象等具体感观形式来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意境则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
表达,给人以美感和联想的情景感受。
4. 诗歌题材和主题:古代诗歌的题材和主题多种多样,既有描写自然山水、表达情感
的田园诗,也有歌颂爱情、抒发壮志的边塞诗,还有表达社会思考和政治抒发的辞章。
了解诗歌题材和主题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寓意。
5. 作者背景和诗歌流派:古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因素对诗歌的风格和内容有着深远的
影响。
了解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同时,不同的诗人形成了不同的诗歌流派,如唐代的\。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eab0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2.png)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初三语文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选修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165e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0.png)
初三语文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选修五是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材,本文将对初三语文选修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节:诗歌鉴赏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它通过声韵、意象和节奏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选修五中,我们学习了不少优美的诗歌,如《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主要包括对诗歌的语言、意境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理解。
我们要注意诗歌的意象、比喻、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内在意义,把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对诗歌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人生哲理进行深入挖掘,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核。
第二节:古文阅读古文是汉语语法和修辞的经典样本,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丰富语言知识、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
在选修五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古文名篇,如《论语》、《孟子》、《帝京篇十首》等。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我们能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古文阅读主要包括对古文的语言、逻辑和修辞进行解读和理解。
我们要注意古文的成语、谚语、古代文化常识和历史常识,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对古文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古人的智慧和见解。
第三节: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增强语言功底、提高思维品质,丰富文化修养。
在选修五中,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名篇,如《岳阳楼记》、《辨物论》、《沉默的群岛》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我们能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阅读主要包括对文言文的语言、逻辑和修辞进行分析和理解。
我们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气和表达方式,了解文言文的表达风格和修辞技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b1de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0.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燕歌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燕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93695cea580216fc710afdbc.png)
读音字形
燕国 yān 摐金 征戍 shù 旌旆 逶迤 wēi•碣yí 石 塞草腓 féi 玉箸 蓟北 jì 功勋
chuān g
jīng•pèi
jié
zhù xūn
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 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 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 士兵死活。
总结
㈠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 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 寄予深切同情。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 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 未能解围(愤慨)
二、身陷重围
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 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失利 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 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 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 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 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 “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 是枉然。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 将领的谴责。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8fe6c95189eb172dec63b767.png)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
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形”,“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古代诗歌鉴赏是提高考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常品读中国古代诗歌,可以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与情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提高个人的修养,培养个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1.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的塑造,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景象指作品中的景色、情景、状况、气象等,对应的手法是借景抒情;物象则是具体的某个物体的形象,如“柳”“月”“梅”,对应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1)景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作用 举例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创设背景。
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这种用法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创设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和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续表)主要作用举例衬托品性。
这种作用在咏物如雪、竹、梅、松、鹤、荷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
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表现情感。
诗歌结尾处的景物意象,一般起到渲染、突出情感的作用,甚至以景结情。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就是以到天际流不尽的长江水,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牵挂之情。
【复习备考】一轮复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识梳理
![【复习备考】一轮复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f2baa277232f60dccca18b.png)
【复习备考】一轮复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理解下列成语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见于《庄子·养生主》)。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儿阻碍(见于《庄子·养生主》)。
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四面汉军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形容军队丧失战斗意志,老远看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溃散了。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
4.《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见于宋晁补之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与可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字)。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给人以可利用的借让人当作话柄。
也说予人口实。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秉烛夜游:感叹时光易逝,须持烛夜里游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做阅读题要弄清题干中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的作用。
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受、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的政治主见、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受。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需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宠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详情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抓住“逐胜”“忘寒”“最爱”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状况时忐忑担忧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留意分析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独特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1)答题步骤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答题模板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表达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德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方法技巧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缘由,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确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留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一诗中的“天寒”“雁声”就是深秋时节的意象,它给人的就是凄清、肃杀和悲凉的感觉。
但也要留意时令色彩传统上的情感意义与诗人当下情感不一致的状况,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秋天的景物便是生机盎然的景色。
(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情感往往是愁闷和愁绪。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开头三句道出的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哀痛,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确定的艺术手法,如比方、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
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如刘羽的《白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孤独、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解题关键点:抓副词、动词抓抒情、议论句关注隐含信息抓解释(综合考虑诗词中物象的内涵)5.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受、思想感情,剖析所寄予的感情。
6.答题模板描写了一个___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___特点,在全诗中具有一种___的作用,表达了诗人___的情感。
附口诀:细读全诗莫惊慌,审题揣摩绘形象。
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
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
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
三、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方法技巧】一、解题思路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品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凉和消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消沉伤感的。
二、答题步骤分析景物形象类题目,其答题步骤归纳如下:步骤一: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答案要具体。
比方只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有时这几步经常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敏处理)三、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别修辞格,二是说明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修辞手法主要有比方、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方法技巧】1.解题思路(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贴近诗句分析修辞格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例题就涉及了这一点。
在分析时留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形成——说明效果。
(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终要在关键处点明的情感看法。
2.答题步骤(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作品做阅读理解题时,建议先浏览一下问题,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浏览文章,可以加快解题的时间,有目的性的阅读,而不是盲目的阅读,不然读完好篇文章也没有抓住重点。
(二)快速粗略阅读,整体感知全文根据试卷上的问题,快速粗略阅读,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基本信息,了解文体,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段落,把重点画下来。
(三)精读原文,找“原话”所谓的找原话就是找到文章说的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答题时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话来提取答题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试题完全就可用原话来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话来回答,保证答题的精确率,碰到采分点。
中考语文易考诗句『关于黄河的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关于马的诗句』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