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料杀菌原理
食用菌母种的灭菌与培养
![食用菌母种的灭菌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3aac6702b160b4e777fcf36.png)
食用菌母种的灭菌与培养
食用茵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自然界的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这些有害微生物在食用菌栽培上我们通称为杂菌。
杂菌能通过各种渠道污染培养基,使制种和栽培失败。
因此在食用菌制种和栽培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培养基和空间的消毒灭菌工作。
食用茵生产中常提到的灭菌和消毒是有本质区别的,灭菌是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杀死物品或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和芽孢的过程,消毒是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部分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母种培养基的灭菌在母种培养基制作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它是最常用而且灭菌最彻底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①选锅、加水。
选用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向灭菌锅内加水至水位标记高度。
注意: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少易烧干:过多棉塞易受潮,引起杂菌污染。
②装入培养基。
把培养基有序竖直排放人灭菌锅内,留开通气孔,并保证蒸汽流通。
试管口和棉塞不能直接接触锅壁,上面要盖2层报纸或1层防水油纸,防止锅盖下面的冷凝水打湿棉塞。
最后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丝,勿使漏气。
③加热灭菌。
将装入培养基的灭菌锅放置在2-3千瓦的电炉上进行加热,当压力升至0.05兆帕时,打开放气阀缓慢放气,让压力降至零,再放气10-15分钟,当有大量热蒸汽排出时,关闭放气阀升压灭菌。
当压力升至0.11-0.12兆帕时,开始计时,并调节火力大小,始终维持所需压力30分钟。
④停止加热,缓慢减压。
在0.11-0.12兆帕压
1。
食用菌培养料诱发灭菌新技术
![食用菌培养料诱发灭菌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4cc18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3.png)
食用菌培养料诱发灭菌新技术由于食用菌生产整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和有害菌作斗争,其主要手段是克服污染。
常规方法要求选用的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食用菌栽培时霉菌所带来的危害真乃防不胜防,尤以发菌期最为严重,导致污染现象屡见不鲜。
食用菌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技术就是在适宜的条件下促使杂菌孢子向营养转化,使本来难以杀死的杂菌孢子转变为容易杀死的营养生长体(即菌丝体)。
一、培养料加冰乙酸诱发冰乙酸(AAM)即无水乙酸,纯度95%,实践证明其具有强烈的杀虫、杀菌作用,长期用于食用菌不至产生抗药性及残留,对人畜安全无毒,它可取代常规高锰酸钾和甲醛用于空间消毒,用AAM拌料,即可杀死虫卵,又可使杂菌孢子壁软化,有利于孢子吸收水份,使酶促反应增强,从而形成芽管。
一般拌料使用浓度在0.3%~0.5%,陈料或污染严重的料应加大浓度0.5%,新鲜料则以O.3%为宜。
原料如棉子壳,加水量仍按常规要求使含水量在60%~65%,使原料充分翻拌均匀后,盖薄膜堆成高1米,宽1.5米,长不限的堆,24小时后可使95%以上杂菌孢子萌发。
冰乙酸若是46%浓度的应加大一倍以上的用量。
二、培养料堆制诱发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原料加水混合均匀后,使其含水量在60~65%,通过堆制,由于有水分和养分的存在,自然界微生物群大量繁殖并产生25~45℃的高温,同亲可促进杂菌孢子萌发。
通常将加水后的原材料建成堆,堆外覆盖薄膜,夏秋温度上升较快,冬春较慢,可借助加温提高堆温,当料堆深度40厘米温度达到45℃时即可翻堆,翻堆后仍堆成原状。
当料温又上升到45℃时,料中95%以上的孢子可得到萌发。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诱发,使杂菌孢子露出较脆弱的芽管,如是生料栽培的品种,如平菇、鸡腿菇、猴头、金针菇等,用强碱-生石灰,加大用量将PH值调到14左右,杂菌孢子刚萌发的芽管极其脆弱,在强碱的作用下易于被杀死。
通过一段时间堆制,PH下降且稳定在8.5~9时,即可装袋播种栽培。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88d7e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f.png)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物,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食用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食用菌是一类具有特定菌株特性的真菌,它们生长迅速、营养丰富,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特殊功能。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其天然生长环境,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环境条件,加速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最终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二、底物的选择和处理在食用菌类栽培中,底物的选择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一般而言,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底物有秸秆、木屑、麦秸、稻草等有机材料。
底物的处理包括破碎、消毒、调配等步骤。
破碎可以增加底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菌丝生长。
消毒可以杀死底物中的有害微生物,保持培养环境的纯净。
调配可以使底物的碳氮比适宜,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种菌和接种种菌是食用菌类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步骤。
种菌的选择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可以选用菌丝体、孢子等。
接种是将种菌与底物充分混合,使种菌在底物中生长繁殖。
接种的方法有点孔接种、埋条接种、混合接种等。
接种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杂菌和外来菌的污染。
四、培养环境的调控培养环境的调控是食用菌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都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
温度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应提供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菌丝的伸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菌丝受抑制或产生异常。
保持适宜的湿度,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扩散。
光照可以促进食用菌子实体中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质量。
但是,过高的光照会导致食用菌产生光敏感反应,需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点进行调整。
通风是保持培养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排除二氧化碳和调节氧气含量。
适当的通风可以提供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气候条件。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da30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6.png)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丰富营养和独特风味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而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发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
二、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是指将原料中的养分转化为真菌所需的可利用形式,提供给食用菌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质选择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原理首先涉及到基质的选择。
基质通常是由木材、秸秆、麦麸等有机废弃物组成,这些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是食用菌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2. 消毒处理在基质选择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对真菌的生长产生影响。
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剂处理。
3. 菌种接种消毒处理后,将食用菌菌种接种到发酵基质中。
菌种的选择要根据食用菌的特性和栽培条件来确定,不同的食用菌对菌种的要求有所不同。
4.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通气等条件的控制对真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不同的食用菌对发酵条件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通常,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0-80%左右,适当的通气有助于释放二氧化碳和调节氧气浓度。
5. 养分转化在发酵过程中,食用菌会利用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等养分进行生长和繁殖。
真菌通过分泌酶类,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提供给自身进行吸收和利用。
6. 发酵产物形成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真菌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酶、多糖等。
这些产物不仅为真菌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对食用菌的生长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三、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特别注意:1. pH值的调节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会影响真菌的生长和代谢。
通常,食用菌的适宜pH范围为5-7之间。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培养基(料)的消毒灭菌
![培养基(料)的消毒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3f36b8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7f.png)
培养基(料)的消毒灭菌培养基(料)的消毒灭菌一、培养基(料)的灭菌方法食用菌培养基(料)的消毒灭菌是指对培养基(料)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它是对食用菌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一般采用热力灭菌、拌药消毒等方法。
1、热力灭菌热力灭菌是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达到灭菌的目的。
热力灭菌常采用湿热灭菌的方法对培养基质进行灭菌,因为热蒸汽的穿透力强,蛋白质的凝固点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采用不同的仪器、温度、时间及压力指标分为高压蒸汽灭菌、常压灭菌、常压间歇灭菌、发酵杀菌(巴氏消毒)等方法。
①高压蒸汽灭菌即将灭菌物置于密封的高压锅内,利用加压高温蒸汽在较短的时问内达到彻底灭菌的方法。
一般液体培养基在1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下,处理20~30分钟,温度约为121℃。
对固体培养基,如木屑、棉籽壳、谷粒、粪草等,必须在1.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下,处理1~2小时,温度约为128℃,才能达到满意的灭菌效果。
使用高压锅的步骤为:加水至水位线→装锅→加盖→加热升温→压力至0.5公斤/平方厘米时,打开排气阀排除锅内冷空气,压力降至0,排气阀有大量热蒸汽冲出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压力升至规定指标,温度达到规定指标时,开始调火稳压规定时间→灭火→降压→开盖→取物。
②常压灭菌常压灭菌将灭菌物置于常压灭菌锅内,以自然压力的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压灭菌灶的建造方法根据各地习惯而异。
常压灭菌的时间通常以见冒大气(100℃)开始计算,一般维持8~10小时。
灭菌时注意不要将灭菌物排得过密,以保证灭菌锅内的蒸汽流通。
开始要求以旺火猛攻,使灭菌灶内的温度尽快上升至100℃,中途不能停火,经常补充热水以防蒸干。
此法的优点是建灶成本低、容量大,但灭菌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
③常压间歇灭菌在没有高压灭菌设备的条件下,或对一些不宜用100℃以上温度而又须杀灭其中的细菌芽孢的物质的灭菌,可采用此法。
具体做法是:将培养基或其他灭菌物置于灭菌锅里,经100℃的热蒸汽30~120分钟,杀死细菌的营养体,然后将灭菌物取出,置于25~30℃条件下培养24小时,诱发其中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再放入灭菌锅内灭菌30分钟,以杀死新萌发的营养体。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bc02d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2.png)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灭菌和消技术是关键的环节。
灭菌是指在菌种培养和菌床制备过程中消除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技术措施,而消菌则是指在菌丝生长和菌床养护过程中,对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进行防治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针对灭菌和消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灭菌技术1. 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高温灭菌法包括蒸气灭菌法和热风灭菌法。
蒸气灭菌法是将培养基或菌床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利用蒸气的高温来杀灭微生物。
热风灭菌法则是通过将培养基或菌床置于高温热风中进行灭菌。
2.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灭菌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化学灭菌药剂有过氧乙酸、过氧乙酸酐、次氯酸钠等。
这些药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3. 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利用辐射源产生的辐射能量对菌种进行灭菌。
常见的辐射灭菌法有紫外线灭菌和γ射线灭菌。
紫外线灭菌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的灭菌,而γ射线灭菌则适用于物体和材料的灭菌。
二、消菌技术1. 保持良好的通风食用菌类栽培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是十分重要的消菌措施之一。
通过引入新鲜空气,排除室内湿气和有害气体,可以减少有害微生物滋生的环境。
2. 清洁消毒在菌房和器具的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和清洗,确保菌房和器具表面的洁净。
3. 使用无菌培养基食用菌类的培养基是其生长的关键,使用无菌培养基可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在菌种培养和菌床制备过程中,务必使用无菌培养基。
4. 控制温度和湿度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都有相应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菌种,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灭菌与消技术的应用案例1. 蘑菇菌床的灭菌对于蘑菇的栽培,常见的灭菌技术是热风灭菌法。
将蘑菇菌床置于高温热风中,可以彻底杀灭菌床中的有害微生物,为蘑菇的生长提供洁净的环境。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材料选择指南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材料选择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bb6bd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d.png)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材料选择指南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食用菌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而要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灭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选择适当的灭菌材料对于食用菌的栽培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材料,并给出了选择的指南。
一、高温灭菌材料高温灭菌材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
常见的高温灭菌材料包括蒸汽、沸水和煮沸。
它们的原理是通过高温破坏或杀死菌群,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在食用菌栽培中,选择合适的高温灭菌材料十分重要。
1. 蒸汽灭菌蒸汽灭菌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
在食用菌栽培中,使用蒸汽灭菌设备对培养基、种植衬底等进行灭菌处理。
蒸汽灭菌时需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灭菌效果。
2. 沸水灭菌沸水灭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高温灭菌方法。
它适用于一些较小的培养基容器、培养器具等。
使用沸水灭菌时,需将培养基或器具完全浸入沸水中,并保持一定时间,确保灭菌效果。
3. 煮沸灭菌煮沸灭菌也是一种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的培养基或种植衬底的灭菌处理。
在煮沸灭菌时,需要注意控制好煮沸时间和温度,确保有效的灭菌效果。
二、化学灭菌材料除了高温灭菌方法外,化学灭菌材料也广泛应用于食用菌栽培中。
常见的化学灭菌材料包括过氧化氢、酒精等。
选择合适的化学灭菌材料对于食用菌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1.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的灭菌效果,对于食用菌栽培中的培养基和器具的灭菌处理十分有效。
但在使用过氧化氢时,需要注意浓度和用量的控制,避免对食用菌产生不良影响。
2. 酒精酒精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材料,在食用菌栽培中使用广泛。
它可以有效地杀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在使用酒精进行灭菌时,应注意酒精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对食用菌产生不良影响。
三、辐射灭菌材料辐射灭菌是一种非常规的灭菌方法,常用的辐射灭菌材料包括紫外线和γ射线等。
选择适当的辐射灭菌材料可以达到高效的灭菌效果。
1. 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一种常用的非热灭菌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和真菌。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详解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2539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0.png)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详解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丰富的食用功能,因此在菌类栽培中常需要采取灭菌技术来消除有害微生物,确保菌床的纯净度和菌丝的生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菌类栽培中常用的灭菌技术。
一、热灭菌技术热灭菌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灭菌技术。
常用的热灭菌方式有高温热处理和蒸汽灭菌。
1. 高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是指将菌床或菌袋置于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作用杀灭微生物。
一般常用的高温热处理方法有热气热处理和热水热处理。
热气热处理常采用高温热风炉,将菌床置于高温热风中进行热处理。
热水热处理则是将菌床浸泡在高温热水中,达到灭菌的目的。
2. 蒸汽灭菌:蒸汽灭菌是将压力蒸汽注入灭菌容器(如灭菌锅),将菌床或菌袋放入容器中进行灭菌。
蒸汽灭菌的优点在于能够连续确保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灭菌效果的提高。
二、化学灭菌技术除了热灭菌技术外,化学灭菌技术也是食用菌类栽培中常用的一种灭菌方式。
化学灭菌主要利用化学药剂的性质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技术有喷洒灭菌剂和浸泡灭菌。
1. 喷洒灭菌剂:通过将具有杀菌作用的灭菌剂溶解在水中,然后利用喷洒设备将溶液均匀地喷洒在菌床或菌袋上。
灭菌剂能够渗透菌丝体内,杀灭微生物。
2. 浸泡灭菌:将菌床或菌袋浸泡在含有灭菌剂的溶液中,利用灭菌剂的杀菌特性进行灭菌。
浸泡时间和浓度的控制对于灭菌效果至关重要。
三、辐射灭菌技术辐射灭菌技术是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辐射(如紫外线辐射、γ射线等)对微生物进行灭菌。
在食用菌类栽培中,常用的辐射灭菌技术有紫外线灭菌和γ射线灭菌。
1. 紫外线灭菌:采用紫外线灯辐射的方式进行灭菌。
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够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核酸,使细胞死亡。
2. γ射线灭菌:γ射线是高能射线,能够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
通过将菌床或菌袋暴露在γ射线源中,可以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
四、生物灭菌技术生物灭菌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有害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进行灭菌的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培养料的最新灭菌方法
![工厂化食用菌培养料的最新灭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a3813b011ca300a6c390e0.png)
工厂化食用菌培养料的最新灭菌方法――培养料高温灭菌真空冷却双效锅技术介绍江苏洽爱纳机械有限公司王群祥食用菌培养料的灭菌就是对培养料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杀,它是对食用菌培养的必备条件,以往一般皆采用湿热灭菌方法,因为热蒸汽的穿透力强,蛋白质的凝固点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湿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达到培养料灭菌的目的。
因采用不同形式的装置、不同的灭菌温度和不同的灭菌时间及压力标准和要求,通常食用菌培养料湿热灭菌方法又分为:发酵灭菌(巴氏灭菌)、常压灭菌、常压间歇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真空脉动灭菌等方法。
➀发酵灭菌(巴氏灭菌)在食用菌生产中,常采用培养料堆制发酵的方法,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热能产生较高的温度,培养料就可以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发酵腐熟,同时也灭杀了培养料中杂菌的营养体、害虫的幼虫及其卵块;②常压灭菌是将食用菌培养料放入常压灭菌锅中,通入正常大气压力的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压灭菌的灭菌方法,正常以常压灭菌锅(灶、床)出蒸汽(100℃)开始计算时间,通常保持食用菌培养料出蒸汽(100℃)达10~16 小时。
常压灭菌法的缺点是灭菌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③常压间歇灭菌是将培养料置于灭菌锅中,经100℃的热蒸汽30~120分钟,杀死细菌的营养体,然后将灭菌物取出,置于25~30℃条件下培养24小时,以诱导培养料中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再次放入灭菌锅内灭菌30分钟,以杀死新萌发的营养体。
如此反复多次,即可杀死培养料中的芽孢和厚垣孢子等。
④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培养料置于密封的高压锅内,通入高压高温蒸汽,可在较短的时问内达到彻底灭菌的方法。
通常培养料通入1.5~1.8kg/cm2高温蒸汽,约1~1.5小时左右,培养料的心部温度可达到121℃,保温1.5~2小时,就能达到基本满意的灭菌效果,可见灭菌时间周期较短,大大提高了灭菌效率。
但高压蒸汽灭菌也有缺点,培养料在灭菌锅中灭菌,常常发生局部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也就是说,高压蒸汽灭菌存在灭菌死角。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2827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d.png)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菌丝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繁殖,最终产生可食用的菌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的原理及其过程。
一、食用菌栽培料的选择食用菌栽培料是指提供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基质,一般由植物秸秆、木屑、麸皮等材料制成。
在栽培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透气性、保水性和排水性,而化学成分则需具备适宜的碳氮比和微量元素含量。
二、发酵菌种的选取发酵菌种的选取是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的重要环节之一。
优质的菌种能够提高发酵效率,促进菌丝生长。
常用的菌种有木耳菌、香菇菌和草菇菌等。
选取菌种时,需考虑其适应性、病虫害抵抗力以及产量等因素。
三、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对于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常见的控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pH值等。
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
湿度和通风则能够调节栽培料的水分含量和氧气供应,促进菌丝的生长繁殖。
pH值的控制能够影响发酵过程中菌丝的代谢活性和酶的产生。
四、发酵过程的监测与调控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与调控,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栽培料的温度、湿度和pH 值等。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发酵条件,如增加通风量、调节温度等,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求。
五、发酵结束后的处理当发酵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停止发酵,进行后续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杀菌、脱水和包装等。
杀菌能够有效地杀死发酵物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
脱水则能够降低食用菌的水分含量,延长其保存期限。
最后,将食用菌经过包装,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持新鲜度和口感。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合理的栽培料选择、菌种选取和发酵条件控制,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方法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e780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b.png)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方法
在自然界中,空气、水、土壤、动植物体内外,以及各种物品上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制备食用菌菌种,要用有效的方法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食用菌生产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消毒。
消毒可分为:低温消毒、沸水消毒和化学药剂消毒三种方法。
低温消毒
低温消毒就是在60-75度的温度下消毒。
低温消毒可把大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杀死,如培养料的发酵过程既是一个低温消毒过程,可以有效杀死生料中的有害杂菌及害虫。
沸水消毒
沸水消毒就是在沸水中煮沸30-40分钟,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
若要杀死细菌的芽孢或霉菌的孢子,则需延长煮沸时间达2小时以上,主要用于金属接种器具、针筒等的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是利用化学药物进行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常用于消毒的消毒剂有:用于熏蒸,空气消毒的主要是37%-40%的甲醛原液;用于喷洒地面、墙壁消毒的有:5%的石碳酸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1%-2%的来苏尔、波尔多液(1:1的硫酸铜、石灰稀释配置成100-200倍的溶液)等。
注意:操作者进入菇房时尽量将甲醛气体排尽。
(2)用于接种室、器械、菇木表面等消毒剂:接种时
台面、器械、菇木表面、接种人员的手等常用70%-75%的酒精消毒,不可用无水乙醇及95%的乙醇。
此外,还可以用5%的甲醛、0.25%新洁尔灭、0.1%的升汞溶液、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消毒。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原理与措施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原理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1f76c408a1284ac85043c9.png)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原理与措施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比其它农作物的防治困难更大。
一方面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质,空间相对密闭,温度适宜,阴暗潮湿,也非常适合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害虫杂菌往往发生在培养基质内,与食用菌的菌丝体混生在一起,难以分开来单独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另一方面食用菌的食用部分---子实体都是裸露的,没有其它保护组织,又是健康食品,菇体的吸水力强,一旦在出菇期采用不得当的农药防治,就会造成农药的残留。
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食用菌生产获得高产、高效、优质、无公害的重要保证。
1: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原理非侵染性病害关键在于预防,从培养料的配制、发菌条件的调节,到菇房环境条件的控制,在食用菌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要尽一切可能创造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条件来抑制此类病害的发生。
2: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原理①防治原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病原物、宿主、适宜侵染的环境条件、再侵染和蔓延,阻断病原:使侵染源不能进入菇房,如:不使用带病的菌种、培养料进行规范的二次发酵或灭菌,覆土材料用前进行蒸汽消毒或药剂消毒,旧菇房进行彻底消毒,清洁环境等。
阻断传播途径:任何病害,在生长期如果仅发生一次侵染,一般不会造成危害,只有发生再次侵染,才会造成对生产的明显危害,因此,病害发生后阻断传播途径很重要,如用具消毒、及时灭虫灭螨等。
阻断病原菌的生长:多数病害都喜高温高湿,适当降温降湿,加强通风,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杀灭病原物:进行菇房内外环境的彻底消毒和必要的药剂防治。
②防治原则侵染性病害一旦在子实体上发生,整株子实体的商品价值就完全丧失。
由于菇房的高温高湿环境和每日必需的喷水管理,使病害的传播蔓延速度大大快于菇体生长的速度。
病害的预防应遵循以下几点:以培养料和覆土的处理为重点:多种食用菌病害的病原物都自然存在于培养料和覆土材料中,也是食用菌病害的最初侵染源,因此,除必需进行发酵料栽培外,尤其在发病区或老菇棚,应尽量进行熟料栽培。
食用菌中消毒原理
![食用菌中消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61b6eee009581b6bd9eb2e.png)
1).甲醛,高锰酸钾香菇菌种接种应用甲醛、高锰酸钾灭菌原理:甲醛和菌体蛋白、酶的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高锰酸钾具强烈的氧化作用,使苗体蛋白中一SH基氧化成一s—s一基,从而失去酶的活性.使苗体死亡。
接种要求每立方米仅需6~8毫升甲醛熏蒸,为缩短消毒时间可加1/5量高锰酸钾氧化挥发。
2)臭氧的氧化消毒机理及特性1、臭氧的氧化消毒机理O3溶于水后会发生两种反应:一种是直接氧化,反应速度慢,选择性高,易与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及乙醇、胺等反应。
另一种是O3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引发的链反应,此反应还会产生十分活泼的、具有强氧化能力的单原子氧(O),可瞬时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细菌和微生物。
O3 → O2 +(O)(O)+ H2O →2OH羟基是强氧化剂、催化剂,引起的连锁反应可使水中有机物充分降解。
当溶液pH值高于7时,O3自分解加剧,自由基型反应占主导地位,这种反应速度快,选择性低。
由上述机理可知,O3在水处理中能氧化水中的多数有机物使之降解,并能氧化酚、氨氮、铁、锰等无机还原物质。
此外,由于O3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能破坏或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容易通过微生物细胞膜迅速扩散到细胞内并氧化其中的酶等有机物;或破坏其细胞膜、组织结构的蛋白质、核糖核酸等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O3能够除藻杀菌,对病毒、芽孢等生命力较强的微生物也能起到很好的灭活作用。
2、臭氧的氧化消毒特性(1)O3作为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是常用氧化剂中氧化能力最强的(O3>ClO2>Cl2>NH2Cl),其氧化能力是氯的2倍,杀菌能力是氯的数百倍,能够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去除无机还原物质,能极迅速地杀灭水中的细菌、藻类、病原体等。
(2)O3消毒受pH值、水温及水中含氨量影响较小,但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绿霉菌、青霉菌等对O3具有抗药性,须较长时间才能杀死。
O3用于饮用水消毒时,水的浊度、色度对消毒灭菌效果有影响,将有相当一部分O3被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上。
大会报告:食用菌生产培植中消杀用品的原理及作用
![大会报告:食用菌生产培植中消杀用品的原理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4981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a.png)
大会报告:食用菌生产培植中消杀用品的原理及作用北京必洁仕环保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李凤兰大家知道,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贯穿着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
培养料、接种、培养和出菇环境、接种工具等都需要消毒。
消毒工作不彻底,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经济的损失。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消毒方法各不相同。
有物理法,包括: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辐射灭菌、超声波消毒、微波消毒。
还有化学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化学法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而且见效快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就想针对消毒剂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食用菌生产中无外乎三个消毒重点:培养料、环境、工具及操作者的消毒。
培养料的消毒基本采用热力消毒的办法。
环境及工具等消毒有的是用净化设备,有的采用药物消毒。
在使用药物消毒时,选用哪种消毒剂更好一直困扰着大家。
今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消毒剂的种类,和它们的特点,以便我们合理的选用消毒剂。
一、消毒剂的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A:醛类消毒剂:戊二醛、甲醛。
醛类消毒剂是高效消毒剂,其气体和液体均有强大的杀微生物的作用。
甲醛消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眼睛和鼻粘膜的刺激性使人难以忍受,特别是甲醛致癌的特性让它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目前国家限制使用。
B: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
均为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特点: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
大多可作为灭菌剂;可分解成无毒成份,无残留毒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
但是易分解不稳定;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药物未分解前对人有一定刺激性或毒性。
C:烷基化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化甲烷。
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D:含氯化合物:次氯酸钙(漂白粉)、次氯酸钠、液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二氯胺T等。
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特点: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消毒液不稳定等特点。
栽培食用菌培养料为什么需要灭菌处理?
![栽培食用菌培养料为什么需要灭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6cff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c.png)
栽培食用菌培养料为什么需要灭菌处理?
因为,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所有原料都或多或少的携带杂菌(病菌)、虫害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借助100℃以上的湿热热蒸汽将它们杀灭。
否则,有种无收。
我们在进行“熟料”栽培食用菌时,根据品种不同,将配置好的培养料装入筒袋进行高温蒸汽杀菌。
因为杂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无处不在。
它们常常以孢子形式在空气中飘移进行传播;而霉菌的菌丝体则存在于有机物之中吸收营养进行增殖,同时分泌毒素,对食用菌菌丝起到阻碍与毒杀作用。
湿热灭菌原理:加热可以破坏蛋白质中的氢键链,导致核酸破坏和蛋白质变性凝固,酶失去活性,使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死亡。
通常在100℃条件下需要持续灭菌10小时以上,有时候延长到30多小时也难尽人意;高压条件下(120-125℃)往往也需要3小时灭菌也未必理想。
灭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将原料内部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杀死。
- 1 -。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栽培介质灭菌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栽培介质灭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d0f22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d.png)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栽培介质灭菌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栽培介质的灭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适当的灭菌可以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保证菌种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和发育,最终获得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本文将从栽培介质的选择和处理、灭菌方法以及灭菌后的控制措施等方面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栽培介质灭菌技术。
一、栽培介质的选择和处理在食用菌类的栽培中,常用的栽培介质有木屑、麦草、稻草等。
栽培介质的选择要考虑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木屑是较为理想的栽培介质,因为其质地松散,透气性好,容水性强,并且含有一定的氮、碳等营养物质,能够为食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使用栽培介质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灭菌效果。
首先要将栽培介质进行破碎和筛选,去除杂物和大块的木屑。
然后,进行浸泡和沉淀处理,可使用热水、蒸汽等进行处理,使介质中的杂质和有害微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处理后的栽培介质要经过充分的沥干,以保持适宜的含水量。
二、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种。
1. 物理灭菌物理灭菌主要有高温蒸汽灭菌和热水浸泡灭菌两种方法。
高温蒸汽灭菌是将栽培介质用蒸汽蒸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有害微生物被杀灭。
此方法对于灭菌效果较好,能够杀灭介质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热水浸泡灭菌则是将栽培介质浸泡在高温的水中一段时间,通过热力对有害微生物进行灭活。
这两种方法灭菌效果好,但热水浸泡灭菌相对温和一些,对于某些易受高温蒸汽损伤的菌种较为适用。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一般采用草酸、过氧化氢、氯化铵等消毒剂进行处理。
这些消毒剂能够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或者抑制其代谢活动,达到灭菌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灭菌剂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浸泡时间,以免残留的药物对食用菌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灭菌后的控制措施在灭菌后,为了保持栽培介质的无菌状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1. 温度控制在灭菌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对栽培介质进行温度的控制,通常是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培养料杀菌原理
食用菌培养料杀菌原理
1. 引言:食用菌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为了获得
高品质和安全的食用菌产品,培养过程中的卫生和环境控制至关重要。
而食用菌培养料的杀菌则是确保菌种正常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关
键步骤。
2. 培养料的重要性:食用菌培养料是菌丝体形成和发育所需的基础物质。
它通常由有机成分如麦麸、木屑、玉米秸秆等制成,并经过混合、发酵等处理过程。
食用菌培养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速度
和产量。
然而,培养料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如细菌、霉
菌等,它们会竞争养分、产生毒素,甚至感染食用菌菌丝体,影响菌
体的生长和品质。
3. 杀菌的重要性: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对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严重的
威胁。
对培养料进行杀菌处理是保证食用菌生长和产量的必要步骤。
杀菌的目的是完全消灭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它们对食用菌的
侵袭。
4. 杀菌原理:食用菌培养料杀菌通常采用热湿热处理的方法。
该方法
基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的影响。
在具体操作中,常用的杀菌方
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热水炖煮、热风消毒等。
- 高压蒸汽灭菌: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对培养料进行处理,达到杀菌的目的。
经过高压蒸汽的作用,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被破坏,细胞内部的
酶和蛋白质也会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
高效和彻底的优点,能够有效杀灭几乎所有的微生物。
- 热水炖煮:将培养料放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然后煮沸一段时间,使培养料受热均匀。
由于微生物的细胞壁相对脆弱,高温炖煮可以破
坏细胞壁,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热水炖煮杀菌方法相对简单,但相对
于高压蒸汽灭菌来说,对大规模生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热风消毒:通过利用热风对培养料进行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
热风消毒的原理与热水炖煮类似,通过高温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达
到杀菌的目的。
热风消毒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5. 个人观点:食用菌培养料的杀菌是确保食用菌生长和产品质量的重
要环节。
然而,据我所知,目前尚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注意到在
一些小规模食用菌种植中,由于操作条件和设备的不足,杀菌效果可
能不如预期。
而在大规模种植中,高压蒸汽灭菌等高效杀菌方法的运
营成本较高,这可能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我认为应
该加强对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杀菌效果,降
低杀菌成本,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6. 总结回顾: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是确保食用菌生长和产量的关键环节。
高压蒸汽灭菌、热水炖煮和热风消毒是常用的杀菌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杀灭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其对食用菌的侵害。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食用菌培养料
杀菌技术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王某某,郭某某. 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方法与技术比较[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5): 130-131.
- 李某某,张某某. 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技术研究综述[J]. 广西农业科学,2015, 46(35): 10-13.1. 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
环节之一。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操作条件和设备的不足以及杀菌
效果不如预期的情况。
2. 高压蒸汽灭菌等高效杀菌方法在大规模种植中运营成本较高,可能
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应加强对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技
术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杀菌效果,降低杀菌成本。
3. 研究和改进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技术的关键是寻找更加高效、经济的
杀菌方法。
现有的常用杀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热水炖煮和热风
消毒等。
4. 高压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方法,能够有效杀灭培养料中的有
害微生物。
然而,由于运营成本较高,在大规模种植中应用受到限制。
需要研究更加经济、高效的杀菌方法。
5. 热水炖煮是另一种常用的杀菌方法。
通过将培养料在持续高温下加热,能够有效杀灭大部分的微生物。
然而,热水炖煮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对设备和操作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也需要改进和优化这一方法,
提高杀菌效果和效率。
6. 热风消毒是一种相对成本较低的杀菌方法。
通过将培养料暴露在高
温下,利用热风将微生物进行灭活。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杀菌效果可能不如高压蒸汽灭菌和热水炖煮。
7. 为了提高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效果与降低杀菌成本,科研人员可以在
现有的杀菌方法基础上,探索新的杀菌技术。
可以尝试使用新型杀菌剂、优化操作流程、改进设备设计等。
还可以结合生物技术手段,如
利用微生物抑制剂或生物降解剂来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8. 另外,加强对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技术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
参与,并进行合作交流。
通过建立相关的科研团队或联合实验室,可
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动,加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9. 食用菌培养料杀菌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杀菌效果和降低杀菌成本,可以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
康发展。
科研人员应加强相关研究,并寻找创新方法与技术,为食用
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