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20.2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电生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a7b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6.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及其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即磁场与导体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电流的现象。
3. 感应电流的方向:介绍楞次定律,解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4. 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能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生过程。
2. 掌握楞次定律,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楞次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发电机、变压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易的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磁场与导体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电流的现象。
(3)讲解楞次定律,让学生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巩固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感应现象1. 发现:法拉第实验2. 原理:磁场与导体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电流3. 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4. 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法拉第实验的过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a. 导体棒在磁场中从左向右运动b. 导体棒在磁场中从右向左运动c. 导体棒在磁场中保持静止2. 答案:(1)法拉第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ea6c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0.png)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能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能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能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 能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
难点: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导线、开关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用磁感线描述其磁场。
通过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具有磁性,且磁性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4.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确定其极性。
3. 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e5f76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8.png)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进一步说明电流的磁场的性质。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电流的磁效应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
2. 电流磁场的性质:描述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如方向、强度等。
3. 电流的磁效应应用:介绍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学会使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3. 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磁场的性质。
难点:安培定则的应用,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流的磁效应实验器材(如通电螺线管、小磁针等)、实物图片或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动机、发电机等实际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2. 实验观察:进行电流的磁效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引导学生用实验现象解释电流磁效应。
3.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磁场的性质,如方向、强度等。
引导学生掌握电流磁场的性质。
4. 技能训练:让学生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介绍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2. 电流磁场的性质3. 安培定则4.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电流磁效应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扬声器。
扬声器利用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扬声器振动,产生声音。
2. 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并说明其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430a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e.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20.2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电磁感应的原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即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3. 感应电流的方向:介绍楞次定律,解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知道法拉第的贡献。
2.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能够解释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原因。
3. 掌握楞次定律,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楞次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原因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视频,引起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原因。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并使用电流表测量感应电流的方向。
4. 讲解:讲解楞次定律,引导学生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对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的实验2. 电磁感应的原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3.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根据楞次定律,当导体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垂直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
2. 题目:解释电磁感应现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即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20章第2节电生磁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20章第2节电生磁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0e7e5b4b35eefdc9d3335b.png)
20.2《电生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体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
(二)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三、教具准备:条形磁体、螺线管、小磁针、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电子白屏播放图片引入新课——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体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二)教学过程1.播放图片,引入新课教师:电子白板展示(1)各式各样的磁体。
(2)在现代社会,磁铁除了能够用于指示方向,还有广泛的其它用途。
如: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扬声器、电动机、IC卡、电脑硬盘等等。
(3)思考教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学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师:“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样呢”学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教师:“很好,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吸引学生好奇心,磁可能跟电有关,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生磁的相关知识。
教师板书:第三节电生磁2 .探究新课,释疑解惑探究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白屏上的演示实验,思考刚才的猜想。
学生:认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播放幻灯片)学生甲:通电,小磁针偏转;断电,小磁针不偏转。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ce17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0.png)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磁铁的性质、磁场的基础知识以及电流的基本概念。学生对物理实验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在抽象思维和问题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电生磁现象的探究。
2.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4.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电生磁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通过了解电磁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提高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电磁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视频,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
-这样的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5.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本章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现的问题,下节课进行课堂讨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2电生磁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2电生磁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81de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9.png)
4.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相关现象。
5.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互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生磁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磁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电磁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实验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作为特级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哪些特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2《电生磁》](https://img.taocdn.com/s3/m/e1c7cf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c.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 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电磁铁的磁场分布及特点。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螺线管、铁钉、磁针、实验桌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电风扇、日光灯等用电器,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是否会产生磁场。
2. 知识讲解:介绍电流的磁效应,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观察其磁场分布,探讨电磁铁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运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图,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距离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7.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 电磁铁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画出实验现象的示意图。
2. 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距离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2c987c02d276a201292e19.png)
第20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教学重点:会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四、实验器材电池、小磁针、螺线管、条形磁铁、开关、导线若干五、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1)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2)磁铁的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磁场、磁感线(4)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5)地磁场(二)新知学习1.目标出示(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磁针会转动吗?磁针转动说明了什么?断电后磁针会发生什么?说明了什么?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磁针的变化。
说明什么?把学生实验过程投屏到多媒体上,在全班进行展示.物理学史补充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相信各种自然现象间存在联系。
经过长时间用实验寻找,在多次失败后,1820年,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一、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知识点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想想议议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简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这是因为它的磁场太弱了。
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简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投屏到多媒体上。
实验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其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 第2节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 第2节电生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b6105caaedd3382c4d310.png)
第2节电生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通过了解奥斯特实验和条形磁体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能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简单描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2.在实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3.在讨论、评估、交流中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有评估和听取别人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技术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创造发明的意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奥斯特实验及电流的磁效应.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及安培定则的使用.【难点】安培定则的使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电流的磁效应【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4-125,完成以下问题: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合作探究】演示一电流的磁效应1.将一枚磁针放置在直导线下,使导线和电池触接,连通电路,观察小磁针的变化.该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磁针发生转动.说明电流周围有磁场.2.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磁针的变化.磁针会转动吗?说明了什么?答:磁针转动方向相反.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教师点拨】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的,所以该实验叫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电和磁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知识点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5-126,完成以下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合作探究】探究螺线管1.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答:磁性太弱——磁场太弱.2.怎样才能使电流的磁场变强呢?答: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演示二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分布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哪种磁体相似?答: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到什么现象?答:两侧小磁针的指向反转.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答: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偏转.当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变化.把一些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记录下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每个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据此可描出磁感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这样就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两极.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判别通电螺线管的N、S极.例题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式或改变电流方向,通过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判断螺线管的N、S极,并标在图中.解答:【教师点拨】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知识点三安培定则【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7,完成以下问题:安培定则的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合作探究】演示三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N极的位置关系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线管爬行,说:N 极就在我的左边.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 极就在我的前方.1.你能借用自己手指的关系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N极的位置关系吗?答: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2.如果条形磁体的磁性减弱了,你能用电流使它增强吗?应该怎么办?答:能.把条形磁体放在螺线管中,保证其磁场方向和螺线管内部磁场线方向相同,给线圈加上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条形磁体的磁性就会变强.【教师点拨】判断右手四指的弯曲方向是否跟螺线管内电流的环绕方向一致,是能否正确使用安培定则的关键,只有当右手四指弯向电流的环绕方向时,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才是螺线管的N 极.【跟进训练】1.判断下面通电螺线管中的N极和S极.解答:2.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解答:课堂小结1.电流的磁效应2.奥斯特实验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安培定则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2 电生磁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2 电生磁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b0136f10661ed9ad51f3fd.png)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电流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②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③会判断通电螺旋管中电流的方向和两端的极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实验了解电流的磁效应,使学生确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奥斯特实验现象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合理的分析推导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重点、难点分析1、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安培定则的使用这三个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让学生归纳安培定则以及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旋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旋管中电流的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实验器材1、教师教具:电池(四节)、铜导线(粗)、小磁针(8只)、螺旋管、塑料管一根、硬导线一根、条形磁铁2、学生学具:电池(两节带电池盒)、导线一根、小磁针两只(学生分10组,及电池带盒10组、导线19根、小磁针20只)六、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分析法、练习法、媒体展示法七、主要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课件展示三幅图片:1、磁浮列车2、电磁起重机3、电磁选矿机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用到的,很明显,它们用的不是普通的磁铁,那么它们的“磁”是怎样产生的呢?直到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于证明了电和磁之间确实存在联系。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20.2《电生磁》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20.2《电生磁》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fcf9f1482fb4daa48d4b7d.png)
20.2电生磁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难点: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实验探究、讲授、练习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实验。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不用条形磁体,而用一根导线能不能让磁针发生偏转?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二、新课教学1、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分别按下图甲、乙、丙所示做一做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结论。
教师归纳此现象为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奥斯特实验的由来和重大意义。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学生实验看通电直导线能不能吸起一个区别针,提出问题:为什么通电直导线不能吸起区别针?怎样让电流的磁场更强些?引入通电螺线管,课件展示螺线管的绕制方法。
指导学生动手绕制螺线管并用通电螺线管吸起区别针(观察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单根通电直导线的磁性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1)、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做课本图20.2-5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取决于电流的方向。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做课本图20.2-6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总结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改变(“改变”或“不改变”)。
3、安培定则引导学生比照“想想议议”中蚂蚁与猴子的说法,用自己的办法把这种关系表述出来。
课件展示安培定则,并引导学生对照探究实验记录,强化理解安培定则。
让学生练习运用安培定则判断下面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让学生讨论解决想想议议问题:如果条形磁体的磁性减弱了,怎样用电流来使它增强?三、课堂小结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四、课堂训练练习题见导学案五、板书设计电流的磁效应1、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教案:第2节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教案:第2节电生磁](https://img.taocdn.com/s3/m/6bef34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6.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教案:第2节电生磁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电生磁”。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生磁的现象,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电生磁的现象,以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导线、铁钉、磁铁、电流表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电池、导线、铁钉、磁铁。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流和磁场的有趣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生磁的现象。
3. 实验: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铁钉被磁化的过程。
4. 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心得,引导他们思考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5. 练习:让幼儿利用手中的实验套件,进行电生磁的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电生磁的现象,以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电生磁的实验,探索更多与电流和磁场相关的现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电生磁”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幼儿理解电生磁的现象,以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25b9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3.png)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应用:设计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生磁现象的基本原理,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现象,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3)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现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则和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20章《电生磁》课后练习题1、2、3。
-结合奥斯特实验,简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及其原理。
-运用安培定则,分析一个实际通电导线的磁场方向,并绘制磁感线。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
2.教学内容:
(1)介绍奥斯特实验,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阐述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安培定则的应用。
(3)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分析电生磁现象。
-针对这一重点和难点,设想采用以下教学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a4c68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2.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能生磁。
2. 掌握电流的磁场的特点,了解电流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的相似性。
3. 学习电磁铁的制作原理,以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能生磁。
2. 掌握电流的磁场的特点,能够运用电流磁场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电磁铁的制作原理,以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磁铁,条形磁铁,导线,电池,开关,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磁铁,条形磁铁,导线,电池,开关,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新课导入:介绍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了解电能生磁。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铁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电磁铁的磁场特点。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磁铁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5.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磁场的特点,以及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流磁场和电磁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流的磁效应电能生磁电流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简述电流的磁效应。
2. 描述电流磁场的特点。
3. 解释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4. 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电流磁场的特点,以及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fb3b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3.png)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磁铁是如何吸引铁钉的吗?电流和磁场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2.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生磁现象的一些图片和视频,如电动机、发电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生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流概念、磁场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然而,电生磁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方面,学生需要理解电流如何产生磁场,这个过程涉及微观层面的电子运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现象,从中总结规律,这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磁效应,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从实验现象中发现电生磁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讨问题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电生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回顾已学的磁场和电流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小磁针的变化,从而得出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的结论。
2.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3.讲解电流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安培力与电流、磁场强度及导线长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则及其应用、电流与磁场强度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0.2电生磁](https://img.taocdn.com/s3/m/32a307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1.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第2节(2)详细内容:本节主要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的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讨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
同时,介绍奥斯特实验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认识其对物理学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场的性质和规律。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软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通电螺线管,让学生观察其周围是否有磁性。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通电导线周围是否有磁场。
3. 现象分析: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探讨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
5. 例题讲解:运用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判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判断一个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7.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2. 奥斯特实验(1)实验现象: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2)实验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一个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并说明判断依据。
2. 答案: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将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手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螺线管的北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流的磁效应有了初步认识,但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还不够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电磁感应方面的教学,为学生深入学习电磁学打下基础。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电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磁炉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2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574d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6.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并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理解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通电导体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含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一个小磁针的偏转,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和磁场对磁针的影响。
2.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通电导体周围是否有磁场存在。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3.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流的磁效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磁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磁感应、电磁铁等。
20-2电生磁(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20-2电生磁(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ba43f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c.png)
电生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
3、利用安培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和“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教育。
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习得知识,电流的磁效应是本节的重要知识之一,也是后面学习其他电磁现象的基础,教学中认真做好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通电和断电时小磁针的变化,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只可能是电流产生的磁场,从而确信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之一,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试验去探究、总结,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情况、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本节的难点是会运用安培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教师可举例说明安培定则的使用方法,一次化解知识难点,同时要加强学的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温故知新:磁体具有哪些性质? 小实验用一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发生偏转,改变磁极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师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磁针偏转?完成课本“想想做做”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电生磁,简单介绍奥斯特及实验,活动2【讲授】知识点一: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1、演示手电筒通电吸大头针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筒在通电时不能吸引大头针?怎样来增强磁场呢,我们利用螺线管来做实验,这样线圈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来增强,活动3【活动】知识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2、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并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20.2电生磁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的内容,和大纲对本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
教学重点
1奥斯特实验及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及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
教学器材
奥斯特实验器材一套、通电螺线管、磁针、多媒体课件。
教法
针对本节重点,我主要采用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
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观察法,练习法,并准备练习和图示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学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然后一起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1)引课
用装有通电螺线管的纸盒靠近磁针,发现磁针转动,说明电产生磁,引出课题。
(2)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磁效应
师生共同做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人们从发现永磁体到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然电能产生磁,为什么手电筒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也吸不动,从而引出螺线管的概念。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电流方向与螺线管N极方向,结合课本漫画,让学生总结发言,总结归纳自己所得结论。
三、安培定则
结合图示和手式,师生共同讨论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总结得出安培定则内容。
再利用练习,加强应用。
最后,练习巩固,课堂小节,回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