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破伤风的诊治及护理
![破伤风的诊治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55ca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7.png)
避免伤口受压,保持舒适位置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瘦肉、蛋类、豆类等
02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
04
饮食方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水分补充: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破伤风的症状
肌肉紧张性收缩:面部肌肉抽搐,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音粗,肺部啰音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流涎,呛咳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模糊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皮肤症状:皮肤干燥,潮红,出汗,皮疹
破伤风的诊断
病史:受伤史、伤口处理情况
症状:肌肉紧张、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脑脊液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等
诊断标准:符合破伤风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阳性,影像学检查支持诊断
5.
4.
3.
2.
1.
2
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的使用剂量:根据病情和体重决定
抗毒素的使用注意事项: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抗毒素的作用:中和破伤风毒素,减轻症状
抗毒素的种类: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抗毒素的使用方法: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抗生素治疗
01
青霉素:首选药物,可有效杀灭破伤风杆菌
02
头孢菌素:可替代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适用
03
红霉素:可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替代药物
04
甲硝唑: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破伤风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破伤风诊疗规范(手术科室)](https://img.taocdn.com/s3/m/3605f8d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f.png)
破伤风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1.多有开放性创伤史(包括分娩或流产史、新生儿产伤、脐带处理不当以及天灾、事故和战争等),特别是伤道深而有异物者。
潜伏期自24小时至8周或更长不等,一般为7天左右。
2.前期症状表现为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咀嚼无力、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典型症状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咀嚼肌紧张,相继脸面、颈项、躯干、腹部、四肢肌肉痉挛,面部呈“苦笑状”。
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可呈角弓反张。
喉头痉挛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可有高热,血白细胞增多等。
各种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注射等可诱发抽搐发作。
【治疗原则】1.病人应住单间并隔离,以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室内必须安静,遮蔽强光,同时避免非必要的刺激性治疗和护理。
病情严重者安排专人护理。
床旁备专用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氧气等物品。
2.中和毒素:破伤风确诊后,应立即以破伤风抗毒素(TAT)1〜6万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Oml静脉滴注,肌注2万〜5万U0只在早期有效,连续应用或加大剂量并无意义。
用药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如为阳性,应予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TlG)深部肌肉注射(3000〜6000U),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控制和解除痉挛:(1)病情较轻者可给予地西泮(原称安定)10〜20mg肌肉注射、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每次20~40ml0(2)病情重者给予冬眠1号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咤100mg及5%葡萄糖250ml配成)静脉缓慢滴入;严重抽搐不能控制者可用硫喷妥钠,要警惕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
在已行气管切开病人中使用较安全;肌肉松弛剂应在麻醉医师的配合和控制呼吸条件下应用,用药过程中均应警惕血压下降。
4.有喉痉挛者尽早行气管切开;切开后须保证气道通畅和清洁;气管内每日滴抗生素,雾化吸入,无菌吸痰,定期更换气管导管。
合并肺感染者,须行痰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选择抗菌素治疗。
破伤风医嘱模板
![破伤风医嘱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1256d6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4a.png)
破伤风医嘱模板处方正文: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注射用水,5毫升,用法:皮试后肌注;如皮试(+),可考虑脱敏注射。
1.伤口处理伤口内的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均须清除,应在抗毒素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创后伤口不必缝合包扎。
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
但由于抗毒素有高达5%~30%的过敏率,故用药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
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控制痉挛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患者,减少痉挛发作。
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
可供选用的药物有:*(可阻断神经元间传导,松弛肌肉),肌注或静脉滴注,类似药物还有劳拉西泮和*;氯丙嗪(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肌痉挛),肌注或静脉滴注,与*交替使用,但低血容量时忌用;*(镇静作用)每8~12小时肌注一次;10%水化氯醛(适合于痉挛严重者)口服或保留灌肠。
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用于已作气管切开者比较安全。
但新生儿破伤风要慎用镇静解痉药物,可酌情用洛贝林、可拉明等。
4.注意防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因此对抽搐频繁、药物又不易控制的严重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切开,以便改善通气;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勤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注意作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雾化、湿化、冲洗等。
必要时专人护理,防止意外;严格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已并发肺部感染者,根据菌种选用抗生素。
采用留置导尿管改善尿潴留,安置肛管改善腹胀。
5.营养支持由于患者不断阵发痉挛,出大汗等,故每日消耗热量和水分丢失较多。
因此要十分注意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整。
破伤风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破伤风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d7879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9.png)
破伤风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但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7ac6590722192e4536f6e9.png)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 年版)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TTCV)。
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etanus vaccine,adsorbed,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and tetanu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equine anti-tetanusF(ab')2, F(ab')2] 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immunoglobulin,HTIG)。
其中F(ab')2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 TAT 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 IgG 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的相对含量,2使之安全性较TAT 得到较大提高。
在 HTIG 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其次选择 TAT。
先选择F(ab')2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外伤后伤口处置按照外科诊疗常规要求,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基本流程如下:(一)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接诊外伤患者时,应当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破伤风诊断治疗指南
![破伤风诊断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09cbde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2.png)
破伤风诊断治疗指南【诊断要点】潜伏期1~2周,长者可达数月,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伤口越近头面部,病情也越重。
1.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张口困难,继而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随后躯干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在痉挛性抽搐间歇期间,全身肌肉仍呈紧张状态,痉挛抽搐是阵发性的,持续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时间长短不一,发作后大汗淋漓,患者的神志始终是清醒的,痉挛抽搐严重者可导致窒息,反复痉挛可招致感染、高热、脑水肿、昏迷。
除典型的表现外,也可表现为局部型破伤风,痉挛只局限在咀嚼肌,颜面或身体个别肌群。
也可表现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的头面部破伤风。
新生儿、产科及外科型破伤风,出现症状快、预后较差。
2. 并发症肺炎、肺不张、脑水肿、脊柱压缩性骨折或由于肌肉持久收缩而致运动障碍。
【鉴别诊断】1. 引起张口困难的各种疾病,如咽喉、口腔疾病可引起张口困难,但不会引起全身抽搐。
2. 引起肌肉疼痛、强直的局部病变,如脊柱疾病或肢体软组织炎症,此病不会引起抽搐。
3. 各种脑炎,脑膜炎可引起抽搐,但会出现神志及脑脊液改变。
4. 马钱子中毒,可引起全身性抽搐,但间歇期肌肉则完全松驰。
5. 手足抽搐,与低血钙有关。
6. 狂犬病,肌肉痉挛主要表现在咽喉部而无全身性抽搐,有恐水症而无牙关紧闭。
【治疗原则】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重视全身营养的补充。
2.伤口处理:伤口未愈者,要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必要时局部注射5000~20000单位抗毒素。
3.破伤风抗毒素及免疫球旦白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不论年龄、体重及伤口大小,一次给予2~10万单位破伤风马血清抗毒素,以后酌情给药,皮试有过敏者,可用脱敏治疗。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10000单位,分次多部位肌注,此品无需皮试。
新生儿为500单位。
4.镇静剂使用:安定和鲁米那交替注射,安全用药的标准:(1)检查及治疗时不再出现抽搐;(2)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3)神经系统深反射存在,浅反射迟钝。
破伤风的护理措施和出院指导
![破伤风的护理措施和出院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2ed0a8901f69e31423294e6.png)
附一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破伤风【护理措施】1.病室内保持安静、整齐、温度适宜,床单干净平整。
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如强光、声音。
医护人员操作要集中,动作要轻巧。
2.饮食要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重者可给予鼻饲,插鼻饲管在用镇静剂之后,痉挛减轻时进行。
鼻饲时操作要正规,以免吸入性肺炎。
3.频繁抽搐导致机体大量消耗,故需要补充液体,较重的病人应用高营养疗法。
注意补充维生素,严格记录出入量。
4.对频繁抽搐者要防止舌咬伤,在颊部垫牙垫。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时及时呼氧,呼吸困难或暂停立即行气管切开清除气道分泌物。
6.解除肌肉痉挛:应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常用安定,成人每次10~20mg,儿童每次2~5mg,除安定外还可交替使用氯丙嗪、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副醛等。
7.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使用3%双氧水清洗或湿敷伤口;创面处理应在用抗毒素及镇静剂之后进行,手术要简单,动作要迅速,并去除缺血坏死和已被污染的组织异物;有效的止血以及切开引流等。
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可松松地填塞浸泡过氧化剂的湿纱布(如2~3%过氧化氢液或0.2~0.5%高猛酸钾溶液)。
经以上处理使伤口或者创面形成有氧无菌的环境,杜绝破伤风杆菌的侵入与繁殖,这一点在大面积烧伤,冻伤和复杂创伤及动物咬伤时尤为重要。
附二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尊敬的病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您已基本康复准备出院。
作为医护人员看到您顺利康复,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在您出院之际,向您介绍出院的基本指导和注意事宜。
若有什么问题,欢迎您随时向我们医护人员提出。
我们会耐心解释。
谢谢您住院期间的配合!祝您身体健康!破伤风【出院指导】1.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2.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避免创伤。
3.若出现较深的伤口,或伤口被泥土、铁绣等污染物污染,一定要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一定数量的TAT(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4.人受外伤后,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高,但真正得病的人并不多。
破伤风健康学习教育指导
![破伤风健康学习教育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bc2fddbeefdc8d377ee32d0.png)
优选文档破伤风健康教育( 一)住院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1)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2)做好对破伤风知识的宣传,使病人、病人家属或社区民众认看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知识。
3)指导破伤风预防免疫。
4)将病人置于隔断病室,室内遮光、沉寂。
5)减少外界刺激。
2.心理指导:1)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破伤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防范情绪激动,省得引诱抽搐;3)家属对付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欣慰;3.饮食指导:1)加强营养协助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2)食应少很多次,省得引起呛咳、误吸;3)抽出较频频的禁食;4)病情严重者,供应肠内、外营养,以保持人体正常需要;4.保护病人,防范受伤:1)严格执行消毒隔断制度,所有器械、敷料专用,使用后予以灭菌办理 , 敷料须焚烧。
让病人卧床休息;2)为防范痉挛发生时病人坠床, 床边应加隔断护栏, 必要时加用拘束带。
3)严实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及时应用抗痉挛药物。
注意痉挛发生前的征兆,以便及时加大药量,控制痉挛的发生。
4)留置导尿管保持连续导尿并恩赐会阴部护理,防范感染。
6.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指导:1)应将病人部署于单人隔断病房, 保持室内沉寂、遮光, 防范各样搅乱 , 减少探视。
2)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可以在使用沉着剂30 分钟内进行。
3)做好护理记录,作为医师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照。
7.用药指导:1)在控制痉挛的情况下,对伤口完整清创、充分引流,消除毒素的本源。
2)伤后12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TAT 1500 U ,儿童与成人剂量相同。
3)但对发病高危情况( 如污染明显的伤口; 小而深的刺伤 ;严重的或复杂的开放性伤害; 未能及时清创或办理不当的伤口,须剂量加倍,必要时可在 1周后再注射 1 次;4)某些迂腐性创伤推行有关手术前如异物摘除等) ,须剂量加倍,必要时可在 1 周后再注射 1次;5)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愈早使用,收效愈好。
破伤风病历本手写
![破伤风病历本手写](https://img.taocdn.com/s3/m/c9022d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1.png)
破伤风病历本手写
【最新版】
目录
1.破伤风的概念与症状
2.破伤风的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3.破伤风的预防与治疗
4.破伤风的病历书写规范
正文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痉挛和呼吸困难。
破伤风杆菌主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因此,伤口处理不当、不清洁的人容易感染破伤风。
破伤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当人体受到创伤后,如果伤口处理不当,破伤风杆菌就可能进入伤口,并在其中繁殖。
此外,破伤风杆菌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等黏膜进入人体。
易感人群主要是那些伤口处理不当、不清洁的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
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是正确处理伤口。
当人体受到创伤后,应该立即清洗伤口,并用消毒药水消毒。
此外,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对于已经感染破伤风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抗毒素治疗,并进行支持性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病程。
在书写破伤风的病历时,应该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进行。
首先,应该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史,然后,应该详细记录病情,包括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
最后,应该详细记录治疗过程和效果,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是正确处理伤口,提高免疫力,对于已经感染破伤风
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抗毒素治疗,并进行支持性治疗。
破伤风处置与破伤风免疫接种指导
![破伤风处置与破伤风免疫接种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e5548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b.png)
破伤风处置与破伤风免疫接种指导一、关于破伤风二、破伤风杆菌特性三、破伤风常见致病原因四、破伤风发病机制四、破伤风临床表现五、破伤风临床分型六、破伤风临床诊断七、破伤风预防流程八、破伤风免疫接种九、主动免疫十、被动免疫十一、关于免疫接种知识问答一、关于破伤风破伤风是指因破伤风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当其侵入人体组织,在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释放痉挛毒素时,就会引发破伤风。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微克。
二、破伤风杆菌特性破伤风杆菌,学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其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存在于土壤中数年仍有传染性,需经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气中(120°C)10分钟,或在5%石碳酸溶液中浸泡10小时~12小时,才能把它杀死,具有不易杀死的特性。
破伤风杆菌那种环境中居多破伤风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中,连手术室中也发现过它的身影。
三、破伤风常见致病原因1.外伤所致:破伤风梭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通常是污染的物体造成的伤口(如: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的伤口,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等),伤口内有坏死组织。
外伤是造成破伤风感染的主要因素。
2.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有细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等);3.有消化道破损病史(如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穿孔等)。
四、破伤风发病机制破伤风梭菌对活组织、淋巴结、血液无侵袭力,但可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毒素有两种:溶血素和痉挛毒素。
目前溶血素的作用尚未明确,可能造成组织损伤。
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单链蛋白,分子量约150kDa,由1315个氨基酸组成,被切割为重链和轻链,由二硫键连接在一起。
破伤风说明书注意事项
![破伤风说明书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fffbb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c.png)
破伤风说明书注意事项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的毒素引起,它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并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
为了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的传播,以下是您需要了解和注意的注意事项。
1. 疫苗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确保您和您的家人都接种了合适的破伤风疫苗。
根据建议,破伤风疫苗应在儿童时期进行多剂次接种,并且成人应该接种破伤风疫苗的定期加强剂。
2. 伤口处理任何时候如果您身体上有伤口,特别是深而污染的伤口,务必要及时进行处理。
清洁伤口并用适当的抗菌药膏进行涂抹,然后进行适当的绷带包扎。
这样可以防止破伤风梭菌进入伤口并产生毒素。
请记住,对于任何开放性的伤口或者感染,都应及时就医。
3. 卫生常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破伤风的传播至关重要。
请经常洗手,并确保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以减少破伤风梭菌的感染风险。
另外,避免接触可能受到破伤风梭菌污染的尘土、土壤或动物粪便,这些地方可能存在高浓度的梭菌。
4. 注射器安全如果需要注射或使用任何与伤口处理相关的工具,请务必使用干净和经过消毒的器具。
不要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并且在使用之前和之后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正确的使用和处置注射器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5. 注意症状了解破伤风的典型症状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并寻求医疗帮助。
破伤风在早期可能表现为肌肉僵硬和疼痛,特别是颌部和颈部的肌肉。
随着疾病的进展,痉挛可能影响其他肌肉群,包括背部、腹部和四肢肌肉。
如若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总结: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但通过遵守上述注意事项,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进行疫苗接种,注意伤口处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正确使用注射器,并了解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的传播。
如果您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与破伤风有关的症状,请立即就医。
出于安全起见,您还应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多关于如何预防和处理破伤风的建议。
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培养正确的防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外科破伤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破伤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d5d1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c.png)
破伤风破伤风是因皮肤破伤后,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新生儿断脐时感染的称为“脐风”。
中医认为是由皮肤破伤之后,风毒侵入,流窜经络引起。
【诊断】1.发病前2周内有外伤史。
2 .早期表现为咀嚼肌乏力,面部肌肉酸痛,语言不清,吞咽不便,张口困难,牙关拘急。
3 .典型发作时,面部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项背部肌肉痉挛则角弓反张;最后膈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
4 .任何轻微的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甚至医生的检查)都可能诱发强烈的全身肌肉痉挛,因而导致病人体力衰弱、窒息,甚至引起死亡。
5 .患者神志始终清楚,若有高热,常提示有毒血症、肺炎等并发症。
6 .新生儿在7天之内,出现进行性吮乳困难,牙关开阖不利,需密切观察,早期明确诊断。
【预防】本病预防胜于治疗,一旦发作死亡率很高。
1.及时而有效地对受伤创口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消灭死腔。
在伤口较大,清创不易彻底时,不宜缝合,可用3%双氧水湿敷,以消除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7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1500单位,皮试后肌内注射,超过24小时者,剂量应加倍。
8 .内服玉真散3〜5g,日3次。
蝉蜕粉3〜5g,黄酒送服,日3次。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本病死亡率较高,应按常规加用破伤风抗毒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法:祛风解毒止痉。
方药举例:1.玉真散加味姜制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10g,蝉蜕15g,水煎服。
不能口服者鼻饲。
9 .追风散每日1剂,重者每日2齐IJ。
此方解痉作用较强。
10 撮风散娱蚣1条,钩藤IOg,朱砂0.3g,全蝎尾1条,蝉蜕3g(有条件加麝香适量),研为细粉。
每次服0.5〜1g,每日3次。
适用于新生儿。
二、简易方药取鲜嫩桑树枝直径约3cm、长100Cm,架空,中间用火烧,两端即滴出桑木油,收集备用。
成人每次IOmL加红糖少许,服后出汗。
三、针灸疗法体针牙关紧闭:合谷、下关、颊车、内庭。
喉痉挛:少商(放血)、扶突。
如何诊断和治疗小儿破伤风医生指南
![如何诊断和治疗小儿破伤风医生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bd670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a.png)
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患儿的 免疫力。
药物治疗
抗毒素治疗
及时给予抗毒素药物,中和血液 循环中的破伤风毒素。
抗生素治疗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抑制破伤风 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镇静剂
根据患儿病情,酌情使用镇静剂 ,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对症治疗
01
02
03
04
呼吸支持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给予氧 气吸入、辅助通气等呼吸支持
定期复查
患儿在康复期间需定期回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 复查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心理支持
关怀与安慰
医护人员和家人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怀和安慰,减轻其恐惧和焦 虑情绪。
心理辅导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恐惧、自卑等,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患儿建立自信,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促 进患儿身心全面康复。
破伤风痉挛毒素通过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干扰神经肌肉接头 处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肌肉痉挛。随着毒素在体内的扩散 ,痉挛会逐渐加重,影响呼吸、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
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
高危因素:未接种或接种不足破伤风疫 苗的儿童、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 儿童、存在深部创伤或烧伤的儿童等。
卫生教育:加强儿童及其家长的卫生教 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机会 。
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 状。
并发症
肺部感染
由于肌肉痉挛和抽搐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营养不良
长时间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心理障碍
持续的抽搐和疼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如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进一 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及时予以干预。
破伤风注射告知书原件
![破伤风注射告知书原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faeef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d.png)
破伤风注射告知书原件1. 介绍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疾病,这种细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灰尘和动物粪便中,因此人们很容易感染。
如果感染后不及时治疗,病情将恶化,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破伤风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旦进入到人体中就会产生毒素,导致肌肉强直和疼痛。
因此,为了保护您的健康,及时进行破伤风注射非常必要。
2. 破伤风注射的作用破伤风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破伤风的方法。
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破伤风抗体,从而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破伤风疫苗一般通过肌肉注射进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射。
3. 破伤风注射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破伤风注射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但是这些副作用往往是轻微的,并且在注射后会很快消失。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和硬结•身体有轻微发热、头痛等不适感•过敏反应(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是如果出现,患者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您出现了任何不适感,建议及时向医生报告,医生将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破伤风注射的前期准备注意事项在进行破伤风注射前,患者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射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风险和问题•注射前必须告知有关的病史、过敏反应等5. 破伤风注射的注意事项进行破伤风注射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移动时要慢一些,避免因运动引起局部疼痛•进行注射时,肌肉会出现明显的硬结,但是不影响身体健康(约7-14天后硬结会消退)•如果出现不适,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工具6. 破伤风注射后的注意事项完成破伤风注射后,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不适感•保持注射部位干净和干燥•如果注射后出现发热、身体疲劳等不适感,建议及时向医生咨询7. 结论破伤风注射是保护您健康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注射前,患者需要了解注射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同时,在注射后也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最后,我们希望您能够做好防范破伤风的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中医外科指导:破伤风其他疗法
![中医外科指导:破伤风其他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1242ec941ea76e58fa04fa.png)
(2)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尽快中和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防止并发症等方法。
①中和游离毒素确诊后首次用破伤风抗毒素2万~5万IU(皮试后)静脉滴人(对已经与神经结合的毒素无效),以后视病情变化,每天静脉滴入或肌肉注射1万~2万IU,持续4~6天。
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IU静脉滴人,亦可作脐周封闭注射。
②控制和解除痉挛病情较轻时可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用安定(5mg口服或10mg静脉注射),鲁米那钠(0.1~0.2mg肌肉注射),10%水合氯醛(15ml口服或20~40ml直肠灌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上3种药物可6小时交替应用1次。
病情严重者,可用冬眠疗法,常用冬眠一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每次用1/3或1/2剂量,4~8小时肌注1次,病情好转后可间歇或逐渐减量。
应用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③防治并发症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调。
必要时可输全血或血浆。
应用抗生素抑制破伤风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首选青霉素和甲硝唑。
(3)针刺疗法: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合谷、内庭;角弓反张,取风池、风府、大椎、长强、承山、昆仑;四肢抽搐,取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市、阳陵泉、太冲、申脉。
一律采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
破伤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破伤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5d901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1.png)
破伤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进入机体后产生的嗜神经外毒素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及阵发性抽搐为特征。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注意外伤史及受伤现场的卫生状况、预防接种史、旧法接生史等。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2周,可短至2d或长达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起病大多缓慢,四肢无力,肢痛,咀嚼不便,继而出现肌肉强直和痉挛。
全身肌肉均可被累及,最初是咬肌,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木板、角弓反张等。
紧张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持续存在,是本病临床特征之一。
阵发性肌肉痉挛由每日几次至数十次不等,面肌抽搐而呈苦笑状,咽肌和膈肌痉挛而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可自发,也可由声、光接触、饮水诱发。
根据潜伏期及临床表现分轻、中、重三型;另外可有局限性破伤风,痉挛不累及全身肌肉,而只限于面肌或身体的个别肌肉群。
肛门及膀胱括约肌痉挛可致顽固性便秘、尿潴留。
交感神经兴奋可致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出汗,周围血管收缩。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脑脊液外观澄清,细胞数一般在正常范围内,蛋白量稍增高。
伤口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
【防治措施】1.支持治疗避免各种刺激,如光、声、风等,保持安静,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高热量饮食。
对痉挛发作频繁及病情进展快者应做气管切开,以免喉痉挛窒息。
2.抗痉孪治疗地西泮10~20mg肌注或加入250ml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滴。
同时加用氯丙嗪25~50mg,交替静滴或肌注,2~4次/d,以维持患者安静入睡,呼之能应为宜。
小儿可用10%水合氯醛灌肠,剂量每次20~40ml,新生儿每次0.5ml/kg。
3.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四环素等。
常用青霉素,每日640万~800万U,静滴,疗程7~10d。
抗毒素(TAT),首次成人或儿童肌内或静脉注射50000~200000U,以后据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
医院急诊科破伤风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
![医院急诊科破伤风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0a5a97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6.png)
医院急诊科破伤风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何谓破伤风?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梭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创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致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孢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80%。
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
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填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
31发生破伤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6~12天,个别患者可于创伤后1~2天发病,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无特异性表现,患者感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常持续12~24h。
3)发作期咬肌(咀嚼不便)→面肌(苦笑面容)→颈项肌(颈项强直)→背腹肌(角弓反张)→四肢肌(屈曲)→膈肌、肋间肌(呼吸困难、窒息)。
破伤风的处理原则是什么?1)清除毒素来源首先要清除破伤风的毒素来源。
2)中和游离毒素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6万U);②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3000~6000U,只用1次)。
3)控制并解除肌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患者镇静,降低其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控制或减轻痉挛。
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93172097cd184254b353528.png)
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中文名称】破伤风抗毒素【产品英文名称】Tetanus Antitoxin【生产企业】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功效主治】本品可中和伤口及游离的破伤风毒素,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1. 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
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
轻者注射肾上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
2. 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
一般系在注射后 7~14 天发病,称为延缓型。
亦有在注射后 2~4 天发病,称为加速型。
对血清病应对症疗法,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
【禁忌症】【产品规格】1500IU/支【用法用量】用法: 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
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
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 1ml ,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 4ml 。
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 40ml ,儿童每 1Kg 体重不应超过 0.8ml ,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
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用量: 1. 预防: 1 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1500 ~ 3000IU ,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 ~2 倍。
经 5 ~ 6 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破伤风概述破伤风(tetanus)是指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肉痉挛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毒素会侵袭患者的神经系统,使得患者出现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该病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但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英文名称:tetanu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外科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主要病因:破伤风杆菌感染检查项目:血液检查、痰培养重要提醒:一旦因意外情况出现外伤,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临床分类: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可分为3型。
1、轻型潜伏期在10天以上,症状于4~7天内逐渐发展,每日肌肉痉挛发作<3次。
牙关紧闭和颈肌强直均较轻,无吞咽困难。
2、中型潜伏期为7~10天,症状于3~6天发展至高峰,有明显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每日全身肌肉痉挛发作>3次,无呼吸困难。
3、重型潜伏期<7天,症状在3天内达高峰,有全身肌肉持续性强直伴频繁发作的全身肌肉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高热、大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肢端发凉等表现。
二、破伤风的发病特点三、破伤风的病因病因总述: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粪便中,其滋生、繁殖需要无氧环境。
创伤组织缺血坏死、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为破伤风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污染严重的伤口、组织撕碎血运差的伤口、引流不畅合并有需氧化脓菌感染的伤口,均为易感染伤口。
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脐端处理消毒不严和产后感染。
少数破伤风可在无明显伤口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称为隐源性破伤风。
基本病因:破伤风杆菌仅停留在伤口局部繁殖,生成痉挛毒素及溶血毒素。
在伤口局部生成的痉挛毒素吸收后,引起全身横纹肌强直性收缩与阵发性痉挛。
由于交感神经受到毒素的影响,引起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大汗淋漓以及心律不齐、外周血管收缩等症状。
溶血毒素可引起心肌损害与局部组织坏死。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破伤风的症状症状总述: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粪便中,其滋生、繁殖需要无氧环境。
创伤组织缺血坏死、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为破伤风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污染严重的伤口、组织撕碎血运差的伤口、引流不畅合并有需氧化脓菌感染的伤口,均为易感染伤口。
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脐端处理消毒不严和产后感染。
少数破伤风可在无明显伤口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称为隐源性破伤风。
典型症状:1、前驱症状起病初可有头晕、乏力,烦躁、出汗、反射亢进,咬肌酸痛、张口不便等前驱症状,新生儿则表现为吸吮困难等。
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一般持续1~2日。
2、肌肉持续收缩随之出现肌肉持续收缩的典型表现。
由咀嚼肌依次累及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与肋间肌群。
开始时病人觉咀嚼不便,出现痛性强直,甚至牙关紧闭。
蹙眉与口角缩向外下方,形成苦笑面容。
颈项强直,头向后仰。
由于背部肌群力量较强,躯干部肌肉收缩,使得腰部前凸、头足后屈形如背弓,称之为角弓反张。
四肢肌收缩痉挛,出现弯肘、屈膝、半握拳等不同姿态的肢体扭曲。
在肌肉强直的基础上,轻微的刺激,如声、光、触碰,或是咳嗽、吞咽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
3、其他发作时病人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心跳加快、头频频后仰、全身大汗。
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等,间歇期长短不一。
在痉挛、抽搐状况下,病人神志仍保持清醒。
肌肉痉挛使病人疼痛剧烈,即使在发作间期,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1、肺部并发症肺炎和肺不张最为常见,多由于喉头痉挛、呼吸不畅、支气管内分泌物坠积、长期卧床所致。
2、窒息呼吸肌突然完全痉挛和喉头痉挛所致。
3、酸中毒开始是呼吸性酸中毒,由于长期喉头痉挛,呼吸不畅所引起。
而后患者陷入严重的缺氧状态,糖类、脂肪发生缺氧性代谢分解不全,大量乳酸和丙酮聚集,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4、其他突然和强烈的肌痉挛可以引起肌肉撕裂、出血、骨折、脱位、便秘和尿潴留。
五、破伤风的检查预计检查:患者出现肌肉痉挛、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痰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暂无资料。
实验室检查:破伤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
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
伤口分泌物常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亦可经厌氧培养分离出破伤风杆菌。
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作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作厌氧培养和细菌学证据。
影像学检查:暂无资料。
病理检查:暂无资料。
其他检查:暂无资料。
六、破伤风的诊断诊断原则:依据受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无破伤风预防免疫注射史,破伤风一般均可及时作出诊断。
诊断过程中,破伤风需与狂犬病、脑膜炎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暂无资料。
鉴别诊断:1、狂犬病有犬、猫咬伤史,以吞咽肌痉挛为主。
病人闻水声或看见水,即岀现咽肌痉挛,饮水无法下咽,大量流涎,牙关紧闭者很少见。
2、脑膜炎有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等症状,但无阵发性肌肉痉挛。
有发热、头痛、神志改变、喷射样呕吐,白细胞计数增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
3、士的宁中毒由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用药过量中毒症状与破伤风相似,但抽搐间歇期肌肉松弛。
七、破伤风的治疗治疗原则:破伤风是极为严重的疾病,一经确诊,应送入监护病房。
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包括清创消除毒素来源,给予免疫制剂中和游离毒素,控制与解除痉挛、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等。
对因治疗:暂无资料。
对症治疗:1、伤口处理伤口已愈,则不需清创。
有伤口者需在控制痉挛的情况下,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敞开伤口以利引流。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严重的破伤风病人应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施行辅助呼吸、维持良好的通气。
气管切开后,应注意清洁导管,呼吸道湿化和定期滴入抗生素。
3、支持治疗阵发性痉挛与抽搐造成机体严重耗损及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营养困难。
重症者可行肠外营养,轻症病人可在发作间歇进食,或经鼻胃管行管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及大量维生素。
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暂无资料。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暂无资料。
一般治疗:暂无资料。
药物治疗:1、中和游离毒素尽早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或破伤风抗毒素(TAT),可缩短病程、缓解病情。
因为破伤风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结合,则抗毒血清已无中和作用。
首选 TIG,只需一次肌内注射。
如用 TAT 一般以静脉缓慢滴注,不需连续应用。
新生儿可以 TAT 静脉滴注,也可作脐部周围注射。
2、抗生素治疗甲硝唑、青霉素对破伤风杆菌最为有效,甲硝唑、青霉素可同时合用。
3、控制与解除痉挛破伤风病人若能有效控制痉挛发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而获治愈。
可以地西泮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也可以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肌肉松弛剂解痉效果显著,抽搐严重者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但必须在具备气管插管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相关药品: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甲硝唑、青霉素、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硫喷妥钠手术治疗: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八、破伤风的预后一般预后:本病若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若病情较重,拖延治疗者,可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危害性:若治疗不及时,可因全身肌肉长期强直、痉挛和并发感染,产生高热、酸中毒、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衰竭而危及生命,有时可因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
自愈性:暂无资料。
治愈性:早期积极治疗,可以稳定病情,控制症状。
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根治性:暂无资料。
转移性:暂无资料。
生存周期:暂无资料。
后遗症:暂无资料。
复发性:暂无资料。
九、破伤风的日常管理日常总述: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粪便中,其滋生、繁殖需要无氧环境。
创伤组织缺血坏死、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为破伤风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污染严重的伤口、组织撕碎血运差的伤口、引流不畅合并有需氧化脓菌感染的伤口,均为易感染伤口。
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脐端处理消毒不严和产后感染。
少数破伤风可在无明显伤口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称为隐源性破伤风。
术后护理:暂无资料。
复诊须知:暂无资料。
特殊护理:破伤风的发病并不能确保对破伤风的免疫耐受,原因是痉挛毒素生成量极小,不足以刺激形成足量抗体,在确诊破伤风1月后,应给予0.5ml 破伤风类毒素,并完成基础免疫注射。
心理护理:暂无资料。
用药护理:暂无资料。
生活管理:1、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观.察穿刺位置皮肤情况,防止其红肿或感染。
2、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及擦背,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及床上用品卫生,减少压疮情况的发生。
3、可采用物理方式帮助患者降温,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4、病人应置于单人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重症者需监测生命指征。
5、注意口腔护理、防止舌咬伤。
6、实施床旁隔离,换药用具、用过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毁。
病情监测:暂无资料。
饮食禁忌: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2、戒烟、戒酒。
其他注意:暂无资料。
饮食调理:破伤风对于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1、宜多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2、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如多吃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十、破伤风的预防预防措施: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正确处理伤口,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以及在伤后采用被动免疫预防发病。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
采用类毒素基础免疫通常需注射3次。
首次皮下注射,间隔4~6周再注射,第2针后6~12个月再注射,此3次注射称为基础注射。
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作为强化注射。
免疫力在首次注射后10日内产生,30日后能达到有效保护的抗体浓度。
接受全程主动免疫者,伤后仅需肌内注射类毒素,即可在3~7日内形成有效的免疫抗体,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小儿中通常实施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注射。
2、被动免疫适用于未接受或未完成全程主动免疫注射,而伤口为咬伤或污染、清创不当以及严重的开放性损伤病人。
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是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