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一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围观结构层次),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3)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客观条件:

经济:A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

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36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运动)

2)马克思的努力:

A深入工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建党活动(1846年衬里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问题)

C理论创造:

德意志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3)标志性事件: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新纲领(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

1)历史唯物史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规律和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证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全部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证明剥夺资本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4、辩证唯物论(包括“五观”: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意识观)1)物质观: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2)运动观: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3)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的规定性。

4)实践观: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5)意识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具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5、联系观和发展观

1)联系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观: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供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向在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b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量变质变规律

A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

B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

A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

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人与自然的关系

1)第一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统治地位的阶段;

2)第二个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3)第三个阶段—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共产主义阶段

8、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1)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A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认识对实践居于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由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论对实践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2)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义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3)认识过程:感性认识——理想认识——实践

4)认识规律: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9、真理的含义、属性和检验标准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属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历史观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

A唯物史观:同社会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B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1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运动规律: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只能够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社会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