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件】《寒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寒夜》
《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品写于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过他揭示了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作品里的人物并不多,主要人物仅三个:汪文宣和他的母亲以及妻子曾树生。他们都是读书人,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担任校对工作,曾树生则在私立大川银行里当职员。抗战期间,一家人从上海来到四川。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这种困苦的环境加深了婆媳之间的不和,于是汪文宣便处于两头受气的地位,这种家庭纠纷再与冷酷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就成为汪文宣的不可抵抗的沉重压力,他生了肺病,但是他还挣扎,还敷衍,还捱着日子过。然而妻子毕竟离开了他,单位里也把他辞退了,他的生命之血就样一点一滴地流去。就在宣布日本投降、欢庆抗战胜利的日子里,他孤寂地死去了。
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善于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从而表现出作家非凡的艺术功力。契诃夫曾说过“写苏格拉底比写小姐或厨娘容易”的话,这是因为,事物越平常,就要求作家的眼光越是敏锐,越能够从平常中抽出不平常的东西来。
巴金在《寒夜》里描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生活。它的最大成就在于详尽细腻地描写一个人的屈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病态灵魂,并以异常冷峻的笔调剖析这个家庭最终“覆灭”的社会原因。
汪文宣过去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大学生,曾有过高尚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他为人正直,绝不愿巴结上司;他善良,即使身陷困境也还要关心朋友,同情在寒风中瑟缩的流浪儿;他爱国,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还念念不忘抗战的胜利……然而他又是个有着病态心理、内心分裂的人。他自卑自戕自轻自贱,当妻子被别的男人带走时,他都不敢出面阻止;他在家庭闹纠纷时,只敢自己打自己;他自己毫无主见,一切都要看人眼色行事……作家正是通
过汪文宣性格的扭曲来尖锐抨击万恶的旧社会的,因为人的性格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汪文宣的卑怯懦弱以至变态也正是国统区小公务员卑微社会地位的反映。他的死首先来自物质方面的社会原因:日本侵略战争、国民党官员的横征暴敛、大肆搜刮,造成了他生活的极度贫困,以至最终累得吐血;其次才是家庭的精神方面的原因;大后方风气的腐败促使他的妻子曾树生给人家当“花瓶”,从而造成了家庭内部的不和,无休无止的争吵造成他极度的心灵痛苦。这样,巴金就在这个小公务员的悲剧中总体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从而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批判力量。
二、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到了异常细腻深刻的程度,它表明作家已掌握了“心灵的辩证法”。在《寒夜》里,人物的心理描写再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透彻地揭示了那些隐秘的心理过程,并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在对立的情势下运动的。比如,曾树生决定离家去兰州,这个决定是在各方影响下做出的,然而这些影响却常常使她的心理朝着相反方向运动。当她回家征询丈夫意见时,出乎意外的是丈夫同意她走,而这反倒使她犹豫了,反倒促使她违心地说出“我不走”这句话来。
对现实社会生活解剖的深刻,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细腻,这两方面是《寒夜》现实主义成就的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将《寒夜》与巴金的另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家》作一番比较,则不难看出,其艺术风格在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由“热”到“冷”。在《家》中,构成巴金艺术风格的主旋律是巨大的热情。作品通过鸣凤、梅、瑞珏这三位女性的悲剧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愤怒的“我控诉”,并通过觉慧、觉民和琴这几位新人形象表达了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而在《寒夜》中,作家对旧社会的不共戴天的仇恨和猛烈的抨击,开始变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更为冷静、客观同时也更为深刻的剖析。作品的笔调是冷峻的,气氛是肃杀的,就象作品的标题一样,给予读者的感受是逼人的冬夜的寒气。
二、作品的主题、题材也发生了变化。在《家》中,巴金着力于刻划一群青年人的命运,表现他们的追求和抗争,反映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父与子”的冲突,总的基调仍然是对革命、变革和反抗、斗争的呼唤。《寒夜》中,巴金所展示的只是一幅灰色的、充满家庭琐事的平常的图画,它的主人公也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这里虽然也是家庭内部的冲突,但
这种冲突并不代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民主主义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而是反映外在的社会压力造成的家庭内部的分裂。它的基调并不在于对革命、反抗的呼唤,而在于对旧社会的批判。
三、刻划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入内心世界。在《家》中,虽然也写了很多人物的内心活动,但作家较多注意的还是那些悲剧事件、那些动人的情节。而到了《寒夜》,情节的因素已退居极为次要的位置,作家着力于“发掘人心”的工作,着重刻划汪文宣那病态的灵魂,以他的人格被“撕裂”、扭曲的过程来震撼读者的心,在心理刻划上,作家也改变了《家》中的那种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并且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些地方,都表明了作家艺术功力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