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1.我国木构建筑的机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较大规模建筑南方: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2.代表性的房屋遗址:①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甘阑式建筑(西周时期)
②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募股泥墙房屋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六七千年)
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华先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龙山文化(父系氏族6)
5.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6.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春秋)
7.战国时期创造的大块空心砖,西汉时期创造了楔形的和有榫的砖。
8.汉代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北魏时期)
10.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期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11.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城市:大兴城。
1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隋朝,李春)
13.我国唯一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14.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元朝,喇嘛塔)
1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斟鄩(夏末都城),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16.《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瑞
17.唐代建筑特点: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②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③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⑤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这增多,唐代砖石塔有阁楼
式、密檐式、单层塔);
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8.宋代建筑特点: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反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
主体建筑;
④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⑤砖石迦你主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⑥园林兴盛。
19.明代建筑特点:①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②玻璃面砖、玻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
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④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⑥宫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风水到明代已达极盛行。
20.清代建筑特点:①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
②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③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④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⑤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水湿压弯法)。
第二章:
1.战国时成书的《考工记》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P55)“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建造都城,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2.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通知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四阶段:①城市初生期,相当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②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③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④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4.皇帝专用的御道——驰道。
5.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七大加上杭州、安阳)
6.中国古代地方基础设施:①防御工程②水利工程③道路与下水道④邮驿设施
7.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①新建城市②依靠旧城建设新城③在旧城基础的扩建
第三章:
1.聚落特征:①以适应地缘(如当地地理、气候、风土)展开生活方式;
②以家族(原始社会为氏族)的血缘为生存纽带。
2.木构梁(北方)、穿斗(南方)与混合式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
3.竹木构甘阑式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
4.木构井干式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
5.砖墙承重式主要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6.碉楼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7.土楼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
8.窑洞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9.阿以旺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10.毡包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第四章:
1.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古代宫殿发展四阶段:①“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②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③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2.嘉量——度量工具
3.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4.故宫外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5.太和殿十大神兽: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6.坛庙起源于祭祀。
7.三大类坛庙:①祭祀自然神;②祭祀祖先;③先贤祠庙。
8.五岳,五镇是山神;四海四渎是水神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沂山(山东)、西镇吴山(陕西)、南镇会稽山(浙江)、北镇巫闾山(辽宁)、中镇霍山(山西)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长江、黄河(四渎之宗)、淮河、济水
9.明堂——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10.北京天坛大享殿(祈年殿)3层屋檐用三色玻璃:上层蓝色象天,中层黄色象地,下层绿色象万物。
11.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12.埋葬制是人之初伴随“魂灵观”的出现而诞生的。
13.拱顶墓室在西汉中叶开始发展起来。
14.历朝陵园建筑:①商代陵墓不起坟,深埋,但墓顶可能有享堂;
②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
③汉陵园建制基本依袭秦制;
④唐代因山为陵;
⑤宋代皇帝死后营陵,7个月建成;
⑥元朝密葬法;
⑦明继承唐宋,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偏植松柏但陵体、祭
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致祭区形成院落二进或三进;
⑧清沿袭明,但各陵神道分立,有的后妃另建陵墓。
第五章:
1.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2.明清时期四大名山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到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3.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山西华山。
4.佛寺类型:(佛塔为主)当地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随西域僧人来华引进的“天竺”制式,(以佛殿为主)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
第六章:
1.计成:《园冶》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2.私家园林特点:①规模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几十亩,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
②打第一以水圃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区,机构景点合成
景区;
③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④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
⑤在布局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细
部处理。
3.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
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4.三山五园: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