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f9cb6b6bd97f192379e964.png)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kg)做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1 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千克铁○ 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 980克4吨○ 400千克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 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千克考点五、解决问题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转换单位,画线段图】第2、3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一、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b68609fdb14e852458fb5778.png)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感悟时间单位“时”、“分”、“秒”及进行三者之间的单位换算。
2、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正确区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72193054e45c3b3567ec8b90.png)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
1.教学内容: 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间进率。
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2.学生情况: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时间较长,应充分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使学生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1分钟长短的各种活动,学会数脉搏的方法以及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并初步掌握他们的进率。
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
2、难点: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认识方法,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课件、大石英钟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6ada3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2.png)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产生分数概念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创设了小厨师分餐的情境,借助问题“月饼的一半怎样表示?”引发学生对“一半”进行符号创造,从而引入“二分之一”的学习,再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纸片,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探究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意义,引出分数,并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了小厨师分水果的情境,通过两个同学分吃一个橙子,引发学生提问:“谁吃得多?”进入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探究。
小电脑出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比较,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方法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了小厨师分果汁的情境,借助学生的问题“两人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引入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整数、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认识分数的起始课,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认识单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而在第二学段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将扩展到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0ede2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0.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汇总研究必备——青岛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整理一年级上册一、1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2.认识1-10各数的读写和组成3.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能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4.初步认识数的意义。
二、分类与比较1.使用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和厚薄。
三、10以内数的加减法1.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并能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认识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学会减法算式的读法,并能进行1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
3.认识一图四式。
4.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5.研究连加连减。
四、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研究图形的分类。
五、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组成、读写、顺序和比大小。
2.了解加减法,研究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问题。
六、图形与位置七、20以内进位加法1.研究计算。
2.解决问题,使用图形列式。
八、统计实践活动一年级下册一、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
2.研究读数和写数。
3.了解数的组成。
4.理解数位的意义,研究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5.研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认识钟表1.认读“整时”和“半时”,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三、方位与图形1.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能借助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研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研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解决问题。
五、人民币的认识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了解元、角、分的含义。
3.研究换算。
4.进行简单计算。
六、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研究加减法(进位、不进位、退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2.研究带小括号的运算。
3.研究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进位乘法(一)》知识点参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进位乘法(一)》知识点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2b2725f0e7cd18425366c.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进位乘法(一)》参考教案教学内容:课本67、68页。
教学目标: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与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成功与体验。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美,领悟到美的环境要靠大家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节日期间,街心花园装扮的异常美丽,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学生找信息)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发现那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
二、新授: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共有多少盆花?一共有多少个喷头?一共有多少盆花?这些灯泡够吗?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保护环境花坛里一共有多少盆花?你想怎么做呢?(生自己解决,集体订正)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棒,你们想不想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乘看,有什么发现?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得到的积没有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乘法。
3、师: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美化家园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稍微变化一下,问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大家能看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吗?学生寻找不同,小结:因为用了“大约”,所以要用估算。
学生的估算方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说明自己的方法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1题,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大约得数,然后进行准确计算。
2、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学生读题,弄懂题目意思。
关键是要明白从现在算起到2050年中间经过了多少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推算时间,简单的方法是用靠后的年份减去靠前的年份得出的就是中间经过了多少年。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4f02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e.png)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第一单元《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千以内数的读写。
2.数数、识数。
3.千以内数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千以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0,让学生体会千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快、最准确。
3.教学讲解讲解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规则。
4.练习巩固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千以内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
6.课堂小结二、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3.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运算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教学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4.练习巩固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
6.课堂小结三、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
2.培养学生识别和画角的能力。
【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和分类。
2.角的识别和画法。
3.角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通过实例讲解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学讲解讲解角的识别和画法,让学生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角的识别和画法练习,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测量角度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https://img.taocdn.com/s3/m/5a67621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e.png)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结合现实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创设出海归来的情境,提出“买2筐蟹,需要多少钱?”“买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问题,分别引导学生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海上养殖的两幅图,提出“121笼一共养多少只螃蟹?”“7笼装多少只扇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及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加工车间工作的情境,提出了“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2个车间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这两个问题,承载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两种情况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将估算的方法和意识渗透其中。
该单元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头和书面算术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体现解决问题与掌握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的编写特点。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促进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书面计算。
教学中的难点是一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运载和三位数的一位数的计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所选材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个单元有三个信息窗口,展示人们在海边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展示劳动的喜悦、收获的喜悦和亲情的和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a45e0f5ac281e53a5802ff52.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相邻)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克考点五、解决问题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单元分析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单元分析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fdf7757375a417876f8f26.png)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被除数最高位够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验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创设了车间主任和厂长谈话的情境,根据“生产进度表”以及对话中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引入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探索和学习;根据“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的问题,引入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探索和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了工人师傅做风筝的情境,根据对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的问题,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各数位能整除)笔算除法的探索和学习;根据“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的问题,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笔算除法及验算的探索和学习;根据“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的问题,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笔算及验算的探索和学习。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包装车间包装风筝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的问题,引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各数位能整除)笔算除法的探索和学习;根据“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的问题,引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十位商后有余数)笔算除法及验算的探索和学习;根据“孔雀风筝能装多少盒?还剩多少只?”的问题,引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有余数笔算除法及验算的探索和学习。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推荐文档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912fb5ba1aa8114431d9f8.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相邻)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千克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 14000千克=( )吨 2吨=( )千克=( )克 5400千克=( )吨=( )克考点五、解决问题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多少段?要锯多少次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8e21a2a300a6c30d229fa1.png)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整数向分数过渡的关键环节。
本课内容在学生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第二个阶段,这时期儿童开始在头脑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映象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映象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根据以上学情确立了本课的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c9b7a8ad51f01dc381f124.png)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归纳填空:1、360是9的()倍,640里面有()个8.2、由算式146×7﹢3=1025,可以知道1025÷7的商是(),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6 商是28,这个数是()。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一位数的()倍。
5、要使□5÷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6、算式□÷4=28……□中,余数可能是(),被除数最大是()。
7、327除以2,商的最高位是()位。
8、口算320÷8,可以用32个()除以8等于()个十,也可以这样想:8×()=320,320÷8=()。
9、280里面有()个4,有()个5.10、()的6倍是72,72是6的()倍。
11、最大三位数是最大一位数的()倍。
12、算式□÷4=25……△,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13、426÷3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14、由算式123×6+2=740,可以判定740÷6的商是()余数是()15、一个数除以5,商是124,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16、一个数除以3,商正好是36,这个数是()17、516连续减去4,减()次差为0.18、由算式121×7+6=853,可以判定853÷7的商是(),余数是()19、在算式□÷9=□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20、三位数2□5除以25,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21、()个5的和是60.22、一个数的3倍是120,这个数是()23、513÷3的商是()位数,最高位在()位。
24、从847里面连续减去7,最多能减()次25、除数是5,商是13,被除数是()26、□16÷4,要使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27、□36÷6,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应填()28、□÷7=112……□,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29、一个数除以5,商493余4,这个数是()。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bb41e0a6c30c2258019e8d.png)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归纳填空:1、360是9的()倍,640里面有()个8.2、由算式146×7﹢3=1025,可以知道1025÷7的商是(),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 6 商是28,这个数是()。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一位数的()倍。
5、要使□5÷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6、算式□÷4=28……□中,余数可能是(),被除数最大是()。
7、327除以2,商的最高位是()位。
8、口算320÷8,可以用32个()除以8等于()个十,也可以这样想:8×()=320,320÷8=()。
9、280里面有()个4,有()个5.10、()的6倍是72,72是6的()倍。
11、最大三位数是最大一位数的()倍。
12、算式□÷4=25……△,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13、426÷3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14、由算式123×6+2=740,可以判定740÷6的商是()余数是()15、一个数除以5,商是124,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16、一个数除以3,商正好是36,这个数是()17、516连续减去4,减()次差为0.18、由算式121×7+6=853,可以判定853÷7的商是(),余数是()19、在算式□÷9=□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20、三位数2□5除以25,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21、()个5的和是60.22、一个数的3倍是120,这个数是()23、513÷3的商是()位数,最高位在()位。
24、从847里面连续减去7,最多能减()次25、除数是5,商是13,被除数是()26、□16÷4,要使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27、□36÷6,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应填()28、□÷7=112……□,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29、一个数除以5,商493余4,这个数是()。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b9122bdd1f34693daef3e93.png)
1.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能借助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解决问题
五、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元、角、分的认识
3.换算
4.简单计算
六、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3.估算
二、对称
1.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三、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5.解决问题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
3.解决问题
八、时分秒的认识
1.认识表盘2.时针、分针、秒针与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
3.建立时间概念4.1时=60分,1分=60秒5.解决问题
九、统计
1.认识、填写统计表2.统计图
3.解决问题
十、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2.正确使用、解决问题。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回顾整理
七、统计(平均数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八、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二、平移与旋转
1、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
2、图案的设计与欣赏
三、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
2.除数是小数
3.探索规律
4.回顾整理综合应用:聪明的测量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62511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c.png)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kg)做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1 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千克铁○ 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 980克4吨○ 400千克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 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千克考点五、解决问题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转换单位,画线段图】第2、3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一、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f371e33169a4517623a371.png)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知识要点】: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kg=1000g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字母t表示。
1t=1000kg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 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7、重量的大小比较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相邻进率是1000,相邻进率有3个0.小技巧:在“吨”与“千克”,“千克”与“克”的换算中,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应用】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 kg。
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 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 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
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 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 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39f8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4.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涵盖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认识数字1到10,第二单元学习了加减法运算,第三单元认识了货币单位,第四单元则是学习了时间和日期的知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到10的数字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3.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时间,进行时间的推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1到10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货币单位换算,时间推算。
2. 教学重点:数字1到10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货币单位换算,时间推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货币模型,时间模型。
2. 学具:练习册,文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数字1到10的物品,并进行介绍。
2. 数字1到10的认识: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到10,并进行随堂练习。
3. 加减法运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进行随堂练习。
4. 货币单位认识:通过货币模型,让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并进行货币单位换算的练习。
5. 时间认识:通过时间模型,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并进行时间推算的练习。
板书设计:1. 数字1到10的认识2. 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3. 货币单位换算4. 时间推算作业设计:1. 数字1到10的认识:请写出数字1到10。
2. 加减法运算: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10题。
3. 货币单位换算: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115题。
4. 时间推算: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620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通过货币模型和时间模型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货币单位和时间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5)4粒黄豆约重1( )(6)小明的体重是35(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 )千克【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 )千克7621克=( )千克( )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千克【考点五】解决问题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转换单位,画线段图】第2、3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一】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算式1、小轿车说:“我车上有3位乘客。
”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是小汽车的2倍。
”大客车说:“我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7倍。
”(1)吉普车上有多少位乘客?(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二)知道份数与每份数用乘法1、小丽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苹果,要小丽把苹果分给在家里的每个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
每人分3个,一共要多少个苹果?【知识点二】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整十整百的计算技巧40×3=40×3=40×3=400×3=40×30=400×30=4000×3=40×300=4000×300=【计算的时候先不看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算完后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个零均写到积后面,切记为因数零的个数和】【知识点三】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1、三年级有200位小朋友来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座位,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知识点四】笔算乘法乘法竖式要注意,首先数位要对齐。
多位在上少在下,别忘进位的数字。
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这个跟竖式的加减法类似的,从个位算起。
从个位开始,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
竖式计算1.不进位的乘法2.进位的乘法3.中间有0的乘法4.末尾有0的乘法242×4=365×4=604×5=750×4=第6单元脱式计算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同级运算),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409-2300323-60×87×(555-377)16×7×9应用题类型和倍问题【找单位一】(1)几倍问题1、根据线段图列式:2、小华和爷爷今年共72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7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2)几倍还多(或少)问题1、师、徒两人共加工105个零件,师傅加工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还多5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2、实验小学共有学生956人,男生比女生2倍少4人.问:实验小学男学生和女学生各有多少人?(3)三个比较1、商店运来橘子、苹果、香蕉共53千克,橘子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少3千克,香蕉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多2千克,橘子重多少千克?(4)连乘问题1、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2、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第4单元位置与变化【考点一】辨方向(一定要先画上方向标,再找方向)去动物园看看(1)小猴住在森林俱乐部的( )面。
(2)狮子住在森林俱乐部的( )面。
(3)小兔住在森林俱乐部的( )面。
(4)老虎住在森林俱乐部的( )面。
(5)猫东面住着( ),西面住着( )。
(6)小狗住在狮子的( )面,住在小兔的( )面。
【考点二】平移和旋转下面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飞行中的直升机,其螺旋桨做( )运动。
拉开抽屉时,抽屉做( )运动。
小朋友踢毽子时,毽子做( )运动。
垂直升降的电梯做( )运动。
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考点三】平移图形(做图用铅笔,平移时一个点一个点的移动)第5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除法竖式的理解1、列式计算除法列式18÷6=3(组)(1)先写( )表示除号(2)在除号内写被除数,在除号外左侧写除数(3)18里面有3个6,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4)除数与商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5)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乘积表示还剩的部分口诀:做除法要细心,商的首位要定清。
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不够商一就商零。
余数要比除数小,一个一个往下掉。
乘法口诀要记牢。
注意事项: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3、除法验算的时候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先相乘再加上余数。
竖式计算并验算576÷8= 814÷4= 682÷6= 816÷4=第7单元“时分秒”的认识1.时间单位:时、分、秒2.时间换算公式: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3.钟面知识:(1)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即1小时),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1圈。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5)时、分、秒针的特点:时针粗而短,速度最慢;分针细而长,速度较时针慢;秒针最细、最长、速度最快(简称“三最”)。
4.时间的2种写法:a.普通计时法—时—分b.电子表计时法—:—如:(1)4时35分,还可以写成4:35;(2)3时06分,还可以写成3:06(注意:这个“:”号后边一定是两位数字)5.判断钟表上的时间方法: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字之间,再看分针所指的位置。
如:时针指在了8和9之间,分针指在了6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时针超过了8,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时针指的是8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在了6的位置,对分针来说1大格表示5分钟,那么6大格就是30分钟(其他判断方法也可以,如:分针转1圈是60分钟,转半圈就是30分钟),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来钟表显示时间为8:30。
6.换算问题:如1时30分=( )分,可以用画钟面法、画线段或加减法来做,可以把1时换算成60分钟,再加上30分钟,就可以算出来等于90分钟(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7.判断“跑得快慢”的问题:如50米赛跑,同样的距离,用时最短的跑得最快,用时最长的跑得最慢。
8.“经过多长时间”的问题,判断方法:“经过时间”就是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这段。
如:淘气7:05吃早餐,7:20洗碗,可以用画图法或加减法来计算,可以算淘气吃早餐用了15分钟。
9.比较大小。
120秒○2分4时○200分第8单元图形的周长1、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2、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5、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9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2、分数的组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