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阅读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阅读的意义
大众传媒环境已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尤其是阅读行为、阅读观念等产生了颠覆性的破坏与消解。如今,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和手机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占据人们闲暇生活的主要时间,它无论在受众的覆盖面上,还是在受众的选择量上都超过文学,而且传统的文学本身也越来越多地借助大众传媒来表情达意,文字的传统阐程功能和表现功能逐渐被图片、影像等图像因素排斥到边缘化位置,大有“图像不断地驾驭、凌越乃至征服文字“之势。语言文字在读者视野中日渐消失,阅读行为由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转为对图像符号的青睐,古老的印刷文本逐渐被新兴的视觉文本所取代。随着大众传媒的渗透和影响的不断加深,人类阅读对象、阅读习惯、阅读主侬言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阅读动机、功能价值等也发生了重大嬉变。
一、传媒发展争夺文学读者
从传播革命的进程看,传播革命呈加速发展趋势,每两次传播革命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有人对不同媒体从出现到达5000万受众的时间作了对比:收音机38年,电视13年,有线电视10年,国际互联网5年。到2005 年底,我国已有广播电台273座,广播节目2396套;电视台302座,电
视节目2899套广播电视台1922座。城市居民可收看到50套左右电视节目。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总数突破1.37亿,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是网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表示,10%的网民普及率是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拐点,突破10%之后,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
二、大众传媒改变了阅读对象和阅读率
在大众传媒时代,视觉图像逐渐替代语言文字符号,成了负载各种文化艺术信息的公用媒介代码,传统的印刷媒介运载传播人类文化的历史霸主地位也逐渐被影衩曜介所叠代,文字业已沦为图像的"奴仆"而退居次席。丹尼尔•贝尔认为:“我坚信,当代文化逐渐成为视觉文化,面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
的确,我们阅读的对象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文字文本转向了图像文本或图像与文字并存的文本。在当前文字文本与图像文本二元共存的文化系统中,越来越多的读者更乐于接受形象直观快捷的依附于大众传媒的图像文本。2005年,王惠对海口市青少年学生(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作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阅读调查,发现有34%以上的学生把空闲时间花费在观看电视、电影以及影嵋体的延伸物影碟上,只有23%的学生在空闲时间阅读书籍。而这23%的
学生大多也不是阅读文学名著,而是通俗读物。不仅学生群体如此,整个社会的传统文本阅读率也有下降。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显示,近年中国国民识字者的图书和杂志阅读率均呈下降趋势:1998年,国民的图书、杂志阅读率超过一半,达到57% ; 2003年为51.7% ; 2005年为 48.7% ,首次低于50%。分析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众多新兴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因为与传统的文字文本相比,视觉文本的优势在于其形象综合性。它以影视图像为主要载体,组织了声音、语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号形式与介质,形成了大一统的多媒体世界。视觉文化以其直观形象、浅显易懂、方便快捷、刺激愉悦的特点无疑最能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
三、大众传媒改变了阅读主体的结构和地位
阅读对象的转变,使阅读主体(读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变:阅读不再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而成为全民性、大众化的一种群体文化消费行为。每个人都成了潜在的文化艺术文本的持有者和解读者,数千年来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文化艺术被文化精英垄断的局面被打破。视觉文化形态的直观形象性、视觉代码表意的直接浅显性,使读者不再受自身语言文字水平的限制。因此,阅读无论男女,不分老幼,只需要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人人都是潜在读者。此外,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大
大降低了阅读的成本和进入阅读殿堂的门槛。
传统阅读主体具有充分自主性、广阔自由度:读的对象、方式、时间、地点以及读的速度、解读的视角等等均因人而异,在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呈现出鲜明的自主、个性化特征。而视觉文化的阅读,阅读主体的主动性变成了被动受控性,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呈现出空前的趋同性,阅读主体的个性化特征也随之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