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常識:斗拱(鋪作)【圖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常識:斗拱(鋪作)【圖文】
山西陵川二仙庙(宋构)正殿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斗栱示意图
斗拱在宋代被称为铺作,它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结
构构件,因其重要的作用,故而成为我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斗拱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一组斗栱又可与另一组斗栱组合,层层迭迭,形成庞大的建筑构架。

其功能是可将屋顶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来挑出屋顶的屋檐,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也有利排雨。

斗拱在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是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檩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后来斗拱逐渐变为装饰,成为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三是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四是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

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到抗震作用。

斗拱的分类:头拱的分类很多,形制复杂
一按其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二还可分为柱头斗拱(宋称柱斗辅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辅作)、转角斗拱(宋称角铺作)。

其中,尤以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元代以后,梁、柱节点上的斗逐渐变小,与唐宋建筑中的斗相比,结构作用减弱,装饰性加强。

到清代斗几乎蜕化为装饰性构件。

因此,根据“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的特点,“每可籍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

斗拱主要构件名称
斗拱主要构件名称
华拱四跳
华拱两跳
转角辅作、補间铺作、柱头铺作
铺作
即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块传递到柱上。

他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宋代称为铺作。

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这种结构部件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因此在宋代称“铺作”,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舒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此外,铺作也指斗栱类型,斗栱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五铺作,三跳六铺作,以此类推。

跳与铺
宋式斗拱中每挑出一层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

斗拱的大小等级就是以出跳数和铺数多寡来排定次序的。

宋《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条规定:
“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


斗与拱
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

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

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铺作分类
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斗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栱、外檐斗栱、平座斗栱。

在柱头上的斗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栱,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作用;
在角柱上的斗栱称为转角辅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
的作用,也是主要结构部件。

室内斗栱通常只支撑天花板的重量或作为梁头节点的联系构件,其结构作用不及檐下斗栱明显。

柱头插昂四铺作:一铺作:栌斗;二铺作:泥道栱 + 闇栔、华栱带插昂、交互斗2只、散斗2只;三铺作:令栱(外)、泥道慢栱 + 闇栔、绞栿令栱(里)、耍头(乳栿)、齐心斗1只、散斗6只;四铺作:素方、平棊方、衬方头、橑檐方;另外:昂栓。

补间插昂四铺作:一铺作:栌斗;二铺作:泥道栱 + 闇栔、华栱带插昂、交互斗2只、散斗2只;三铺作:令栱(外)、泥道慢栱 + 闇栔、令栱(里)、耍头、齐心斗2只、散斗6只;四铺作:素方、平棊方、衬方头、橑檐方;另外:昂栓。

四铺作各部位名称示意图
四铺作插昂立体示意图
宋代(铺作)和清代(斗拱)的区别:
1、有些部件的名称不同。

(清代称:一攒斗科、宋代称一朵铺作)。

2、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3、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4、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正定隆兴寺南抱厦柱头铺作及转角铺作
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庙(金构)前檐柱辅作:三抄双昂六铺作(宋);或称斗栱:五踩双昂(清)
斗拱按照其位置分为3类:
柱头铺作(柱头科)、转角铺作(角科)、补间铺作(平身科)
这三种形式的斗拱不一定同时出现在一种建筑形式中,主要是因为:
官式建筑,因斗拱只允许出现在官式建筑里。

对于一般民居而言是不允许用斗拱的。

一、补间铺作不一定出现,因为:
1 、首先,梁通过柱头铺作将上面屋面的重量传给柱子、补间铺作相当于对于很长的桁所加的支撑点,所以补间铺作对于建筑整体结构的承重作用不明显,所以包括宋代以前早期建筑中一般都很少用补间铺作。

2 、唐代很典型的“人”字拱实际上所起的作用和补间铺作相同,但是形式非常简单、并非斗拱形式,只是对于其上较长承托的结构组件加一个支点而已。

3 、到了明清时代、补间铺作(平身科)的矢量多了起来,如太和殿、紫禁城里的建筑补间铺作一个接一个它的装饰作用已经胜过了结构承重作用。

二、转角铺作不一定出现,因为:只有四个坡的时候才会出现转角铺作,也就是只有庑殿和歇山的屋顶建筑类型才会出现转角铺作。

转角铺作里转部分
(铺作)斗拱的分类:
(宋代)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清代)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科、角科、平身科。

斗拱的构成形式:(宋)一朵;(清)一攒
斗拱一般由3部分组成:斗(升)、拱、昂(翘)
宋代、清代斗的叫法区别
宋清两代拱的叫法区别:
华拱和翘:1、作用相同;2、清代称作翘、宋代称作华拱。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横拱和令拱:1、作用相同;2、令拱是最外面一挑华拱或昂头上的横拱。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拱和翘:作用相同,结构形式不同、开口方向不同。

翘开口向下、昂开口向上,组合之后外观相同。

注意:宋代没有翘这个说法,说的是华拱。

清代总体来说称谓分的更细了:(将华拱改为翘)。

将斗(交互斗、散斗)分为斗和升。

将拱(横拱[泥道拱]、令拱、华拱)分为拱(横拱、令拱)翘(按照出挑与否进行分类)
〖抄〗宋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清是翘出挑)
因为华栱又叫抄拱,所以斗栱在出檐方向向外出一跳华栱便称为
单抄,出两跳便是双抄(此时华栱也是上下两层),一般提到唐宋辽金建筑斗栱的出跳情况都会说出几跳、几抄几下昂,例如佛光寺东大殿柱头铺作是出四跳、双抄双下昂,补间铺作是出两跳、双抄无昂。

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庙(金代)木构:转角单抄单上昂五铺作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只出挑不用横拱叫做偷心造;出挑的华拱或昂上用横拱叫做计心造)。

斗拱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挑檐,翘或昂用的层数越多所能持挑的出檐就越远,斗拱的高度比例就越大(斗拱层高度就越大)。

斗拱一般都是在外檐部位、位于檐柱上,但是有时候也有位于室内的,就是清式里所说的“隔架科”:这时候他的作用就成为梁柱之间的一个支点。

比如一斗三升的斗拱(就不需要翘、昂、十八斗)——斗拱最简单的形势——只有一个方向;还有唐代的人子拱都是最简单的形式。

——其实不用隔架斗是可以的,可以直接用段柱支撑——如佛光寺。

唐宋和明清斗拱在命名上的区别:
踩:
清式建筑斗拱规模的一种说法,用来说明斗拱出挑(宋式说法)的多少。

具体如何知道是几踩:整个斗拱科,最下面的大斗在垂直于墙面的方向上面承托几条栱(注意,这个方向上的在清式中不叫栱,叫做翘,但形状和栱才不多,实质是略有不同的)和栱上面的尖头的下昂数加起来乘以2然后加1,就是这攒斗拱的踩数,其实就是上面的坊木的数量。

这个数字是确定,昂和翘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出挑,所以如果你了解了这个共同点的话就很清楚了,具体的就是:
单翘/单昂(一挑)为三踩,单翘单昂(两挑)为五踩,单翘双昂为七踩,双翘双昂为九踩,双翘三昂十一踩。

(这里注意,一般都是先满足昂数再满足翘数,根据《则例》最都就是双翘三昂十一踩,但是在一般的官式建筑中根本就没见过十一踩,不过牌楼要除外,因为那个斗拱完全是为了装饰,可以无限加下去)。

参见下面的图示:
宋代柱头铺作各部名称: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清柱头科个部分名称: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
〖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

分类:
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没昂),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斗拱名称:一般称“X翘X昂X踩”。

翘相当于宋式的杪(华拱出跳数),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数乘二加一(里外同时出跳)。

踩,翘、昂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单翘单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

唐代木构建筑举例:
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单栱偷心造,前后檐华栱两跳皆足材。

第二跳华栱系四椽栿伸至檐外制成,缴背伸出檐下砍成耍头,与令栱搭交承替木和撩檐榑。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