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384×288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驱动电路设计
384×288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驱动电路设计O 引言
近年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以及由多个敏感单元构成的红外焦平面阵列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下,所以又称之为室温红外探测器。
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相比,室温红外探测器最大的优点在于系统无需制冷器,可在常温下工作,在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和可靠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UFPA 是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核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参数和成像质
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UFPA 的性能,除提高工艺水平外,还需设计高质量低噪声的驱动电路,使UFPA 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以提高系统的成像品质。
1 UFPA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电路采用的384&TImes;288 像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为ULIS 公司生产的非晶硅微测辐射热计UL03191,其主要由一个二维微测辐射热计阵列(FPA)和一个内部集成的热电制冷器(17EC)组成,热电制冷器通过对焦平面温度的精确控制使焦平面获得稳定的工作温度。
ULO3191 壳体外形紧凑,其像感面面积为9.6 mm&TImes;7.2 mm,重量小于等于25 克,像元间距为。
384×288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电路的设计
用所 设计 电路 采 集黑体 辐射 的 光信 号转换 成 l 2位灰 度 图像 来测 试 电路 工作 性 能 、 成像 质量 和噪 声特 点, 比较 两种模 式 的测 试 结果 , 出采 用数 字输 出模 式设 计 的 电路 具有 体积 小、 耗低 及 成像 噪 声 小 得 功 等特 点 。 同时 , 计 了基 于 A 8 3 设 DN 8 0单 芯 片热 电制 冷 器控 制 器 的 温度控 制 系统 , 系统 设 置 电压 由 该
中 图 分 类 号 : N2 5 T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 2 62 1 )2 0 1 — 5 0 7 2 7 (0 20 — 3 5 0
O " o rv n ̄cr u tf r 3 4 8 IA e I q in fd ii t i c i - 8 2 8 UFPA sl  ̄ 1  ̄ ll  ̄ U I 0 o x2 U t "
c p te mo l crc c l rc nr l r i e in d.S t n o tg f te s se i o told b hi r ee ti ooe o to l s d sg e h e e t g v la e o y tm s c n le y CPLD,t e i h r h
p we o s m p i n a d i a i g n ie o rc n u to n m g n o s .M e wh l ,t m p r t e c n r ls se a e n ADN8 0 sn l — n a ie e e au o to y tm b s d o r 83 i g e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3、系统集成: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各个组件需要高度集成以保 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这需要采用先进的微电子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封装技术来 实现。同时,需要开发高效的接口协议来实现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4、能耗与散热: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 要考虑能耗和散热问题。高能耗可能会导致系统过热,影响性能和稳定性;而散 热不良可能会导致系统温度过高,引发故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低功 耗的组件和设计来降低能耗;同时,需要采用有效的散热设计和布局来确保系统 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
3、算法:为了提高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和稳定性,需要采用 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算法,如自适应阈值设定、中值滤波、多尺度变换等。
应用场景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几个潜在的应用领域:
1、智能家居: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智能家居中的安全监控、人体 检测、温度控制等领域,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引言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传感器捕捉热辐射并转换为可见图像 的技术。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成 为军事、安全、医疗、科研等领域的重要工具。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非制冷红外 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关键技术探究及其应用场景展望。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起,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早期的非制 冷红外热成像系统采用多元线阵列传感器,但由于其制造成本高、噪声大、灵敏 度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非制冷红外热 成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一代的传感器采用非晶硅等先进材料,提高了灵 敏度和稳定性,降低了成本,使得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基于ADN8830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基于ADN8830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温度控制电路设计红外技术作为一种发现、探测和识别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军民两用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采用的是不需要制冷的热探测器焦平面阵列,利用红外辐射使焦平面上敏感像元的温度改变,从而使电阻随之改变,来探测目标的温度特性。
所以,只有尽可能地保证焦平面阵列中各敏感像元自身基准温度稳定且一致,才能够提高热像仪的探测灵敏度,减小系统后期非均匀性校正的难度,最终从根本上提高热像仪的探测灵敏度,改善热像仪的成像性能。
目前,在实际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中采用半导体热电制冷器(TEC)来稳定基准温度。
在此着重介绍一种基于ADN8830的高性能TEC温度控制电路及其PID补偿网络的调节方法。
1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TEC(Thermo Electric Cooler)是用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P型和N型)组成PN结,当PN结中有直流电通过时,由于两种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在跨越PN结移动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帕尔帖效应),就会使PN结表现出制冷或制热效果,改变电流方向即可实现TEC的制冷或制热,调节电流大小即可控制制热制冷量输出。
利用TEC稳定目标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
图1中第一部分是温度传感器。
这个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安放在TEC端的目标物体的温度。
期望的目标物体温度是用一个设定点电压来表示,与温度传感器产生的代表实际目标物体温度的电压通过高精度运算放大器进行比较,然后产生误差电压。
这个电压通过高增益的放大器放大,同时也对因为目标物体的冷热端引起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然后再驱动H桥输出,H桥同时控制TEC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当目标物体的温度低于设定点温度时,H桥朝TEC致热的方向按一定的幅值驱动电流;当目标物体的温度高于设定点温度时,H桥会减少TEC的电流甚至反转TEC的电流方向来降低目标物体温度。
当控制环路达到平衡时,TEC的电流方向和幅值就调整好了,目标物体温度也等于设定的温度。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驱动电路的研究
压 电路、单芯片焦 平面温度控 制 电路 和基 于现场 可编程 门 阵列器件 的 时序逻辑 驱动 电 路 。实验 表 明,该 驱 动 电路 的控 温 精度 优 于 00 . 5℃,直 流 偏 压 电源 精 度 高 ,噪声低 ,时
序驱动合理 。
关 键词:非制冷红外焦 平面 阵列;驱动 电路;现场 可编程 门 阵列;热 电致冷器
维普资讯
第2 ’ 6 9- 期 ; 巷第
i i 。 i j I
红 J 外
_
文 章 编号 : 1 7 —7 5 20 )60 0 -4 6 28 8 (0 80 -0 00
非 制 冷 红 外 焦 平 面 阵 列 器 件 驱 动 电路 的研 究
1 引 言
近年来,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 ( F A UP) 性能 的提 高,以及 其光谱宽 、成本低、体积 小、
功 耗 低 等 诸 多 优 点 ,使 其 在 军 事 侦 察 、导 航 、安
U P F A是 非 制 冷 红 外 热 成 像 系 统 的核 心 ,决
定 了系 统 的性 能参 数和 成像 质量 。为 了进 一步
中图分类号 : T 76 文献标识码 : A N 8
St y o r v i c t f r U nc o e nf a e ud fD i e C r ui o o ld I r r d Foc lPl ne A r a a a r y
QI e —a g R N W ng n , ANG Xig G — u n , AO Ai a h
sq e c r ae naf l— rga e un e s do e p o rmma l g t ra F GA) ep ciey Th p r na s l h w b id be aeary( P rse t l. e x ei tleut s o v e me r s
第三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热敏材料
采用高灵敏度、低噪声的 热敏材料,如氧化钒、非 晶硅等。
微桥结构
设计优化的微桥结构,降 低热导,提高热响应时间 。
读出电路
低噪声、高灵敏度的读出 电路,实现微弱信号的提 取和放大。
热电堆技术
1 2
热电偶
利用热电偶的塞贝克效应,将温差转换为电信号 。
热电堆结构
多个热电偶串联或并联构成热电堆,提高输出电 压和灵敏度。
3
温度控制
精确控制热电堆的工作温度,实现最佳性能。
其他非制冷技术
热释电技术
利用热释电材料的自发极化现象,将温度变化转换为 电信号。
光学读出技术
通过光学方法读取红外辐射引起的温度变化,无需电 学读出电路。
新型二维材料技术
利用二维材料的优异热学和电学性能,开发高性能的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市场 规模将持续增长。
多元化应用领域拓展
除了传统的军事和民用领域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还有望在智 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 阵列的性能将不断提升,推动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章非制冷红外焦 平面阵列原理
汇报人:XX
目录
• 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器概述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核心技术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参数及影响因
素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制造工艺与封装技
术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应用领域与市场前
景 • 总结与展望
01
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器 概述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中SOC设计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r 图法分类号 f 1 T 24; N1
片上 系统 A
非均匀性校正
文献标志码
在 红 外 图像 处 理 系 统 中 , 着 像 元 数 目的 增 随
加 , 级 图像处理 以及 图像 预 处 理 的压力 也 越 来 越 后
以 I , 为基 础 , 已有优 化 的子 系统甚 至 系统级 P复 } } j 把 模 块纳 入到新 的 系统设 计 之 中 , 现 了集成 电路设 实
⑧
2 1 Si eh E g g 0 0 c T c . n n. .
通 信 技 术
非 制 冷红 外焦 平 面成 像 系统 中 S OC设计
芦 浩 龙 华保 杜 玲 变
( 海 航 天控 制 技 术 研 究 所 , 海 20 3 ) 上 上 02 3
摘
要 非制冷红 外系统 中要求偏置 、 信号读 出电路体 积小, 由此提 出基 于片上系统 ( O ) S C 集成 的设计方法。详细描述 了该
21 0 0年 6月 2日收 到
6 8 28
科
学
技
术
与
T
程
l O卷
3 )设 计 中由于涵盖 了 MC U与可编程 的逻辑部 分, 因此在一 定程度上 提高 了调试 便捷性 。
2 1 图像预 处理 系统 S . oC的设计 预处 理 S C系 统 以 A T R O L E A公 司的 F G P A器
件 +SA CV P R 8处 理 器为 核 心 , 接信 号 运 算放 大 外
1 非制冷探测 器介绍
1 1 非 制冷探测器 结构 .
电路 , 自动增 益控 制 电路 , 噪声 滤 波 电路 , D转 换 A 器, 电源转换 模 块 , 测 器 偏 压 输 出 电路 等 构 成 正 探 个 S C系统 , 作 过 程 如下 : O O 工 S C芯 片逻 辑 处 理 部 分提供 探测器 时序 信号 给 探测 器 , 偏压 输 出 电路 提 供 探测器 需要 的 四路 偏 压 , 探测 器 输 出 的模拟 图像
384×288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驱动电路设计
384×288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驱动电路设计摘要:介绍了384×288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ULO3191 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电路组成原理、设计方法,重点是偏置电压电路、脉冲电压信号驱动电路、温度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对主要驱动信号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UL03191;驱动电路;CPLD;温控电路O 引言近年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以及由多个敏感单元构成的红外焦平面阵列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下,所以又称之为室温红外探测器。
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相比,室温红外探测器最大的优点在于系统无需制冷器,可在常温下工作,在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和可靠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UFPA 是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核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参数和成像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UFPA 的性能,除提高工艺水平外,还需设计高质量低噪声的驱动电路,使UFPA 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以提高系统的成像品质。
1 UFPA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本电路采用的384×288像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为ULIS 公司生产的非晶硅微测辐射热计UL03191,其主要由一个二维微测辐射热计阵列(FPA)和一个内部集成的热电制冷器(17EC)组成,热电制冷器通过对焦平面温度的精确控制使焦平面获得稳定的工作温度。
ULO3191 壳体外形紧凑,其像感面面积为9.6 mm×7.2 mm,重量≤25克,像元间距为25 μm,最高帧频100 MHz,带有一个模拟输出和一个数字输出。
UL03191 采用脉冲电压偏置,对红外辐射进行逐行积分,然后将目标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流信号;而读出电路逐点读出像素电流信号,并由读出电路的电容反馈跨导放大器(CTIA)转换为电压信号,最终由多路复用器将经过放大的信。
第三章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2)
隔板结构
图3.3 Honeywell的单片微辐射计像素结构。IR,红外
第3章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4. 热流量公式(温度变化方程)
热容:C,支撑的热传导:G,热辐射调制红外光功率幅 度为P0,入射吸收率:,调制光的角频率(设为正弦辐 射) :ω ,温度增加:△T, 则热流量公式:
/ 0 ( A )
1/ 2
(P / T )
1
2
图3.10 温度波动噪声限和背景波动噪声限下的NETD。
第3章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2
与频率有关的温度波动平方均值:
T f
2
4 GkT
2
2
B
2 2
G (1 )
像素和环境之间热功率交换的平均平方起伏 :
P f 4 kT GB
2 2
第3章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3.3.1 . 温度波动噪声限制 比探测率D*
比探测率D*定义 :
D
*
( AB ) PN
1/ 2
PN为噪声等效功率:
G j C
幅值:
T
P0
G (1 )
2 2 1/ 2
与吸收率成正比,随增加,温升下降
第3章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4. 热流量公式
讨论: 当 1时:
当 1时:
T
P0
G
T
P0 C
P0
G (1 exp( t / ))
C/G:像素热容/热导; rCe :像素的电阻以及电容总共的电损失
第3章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红外焦平面阵列简介
红外焦平面阵列简介自从赫谢尔利第一次发现了红外辐射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运用各种方法对红外辐射进行检测,并根据红外光的特点而加以应用,相继制成了各种红外探测器。
进入20世纪后,红外探测器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冷战时期,军备竞赛各方投入巨资进行研究,突破了诸多难题,使红外探测器技术从30年代单一的PbS器件发展到现在的多个品种,从单元器件发展到目前焦平面信号处理的大型红外焦平面阵列。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作为红外探测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正在急速地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渗透到工业监测探测、执法、安全、医疗、遥感、设备等商业用领域,改变了其长期以来主要用于军用领域的状况。
红外焦平面阵列是红外系统及热成像器件的关键部件,是置于红外光学系统焦平面上,可使整个视场内景物的每一个像元与一个敏感元相对应的多元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件,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军事发达国家,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获得了成功。
下面依次介绍其原工作原理、分类以及读出电路,并简述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展望其发展方向。
一、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焦平面探测器的焦平面上排列着感光元件阵列,从无限远处发射的红外线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在系统焦平面的这些感光元件上,探测器将接受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积分放大、采样保持,通过输出缓冲和多路传输系统,最终送达监视系统形成图像。
二、红外焦平面阵列分类1、根据制冷方式划分根据制冷方式,红外焦平面阵列可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
制冷型红外焦平面目前主要采用杜瓦瓶快速起动节流致冷器集成体和杜瓦瓶斯特林循环致冷器集成体[5]。
由于背景温度与探测温度之间的对比度将决定探测器的理想分辨率,所以为了提高探测仪的精度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背景温度。
当前制冷型的探测器其探测率达到~1011cmHz12W-1,而非制冷型的探测器为~109cmHz12W-1,相差为两个数量级。
红外焦平面阵列
红外焦平面阵列红外测量技术2009-12-08 21:07:23 阅读1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焦平面探测器的焦平面上排列着感光元件阵列,从无限远处发射的红外线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在系统焦平面的这些感光元件上,探测器将接受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积分放大、采样保持,通过输出缓冲和多路传输系统,最终送达监视系统形成图像。
2、红外焦平面阵列分类(1)根据制冷方式划分根据制冷方式,红外焦平面阵列可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
制冷型红外焦平面目前主要采用杜瓦瓶/快速起动节流致冷器集成体和杜瓦瓶/斯特林循环致冷器集成体[5]。
由于背景温度与探测温度之间的对比度将决定探测器的理想分辨率,所以为了提高探测仪的精度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背景温度。
当前制冷型的探测器其探测率达到~1011cmHz1/2W-1,而非制冷型的探测器为~109cmHz1/2W-1,相差为两个数量级。
不仅如此,它们的其他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别,前者的响应速度是微秒级而后者是毫秒级。
(2)依照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划分依此条件,红外探测器可分为光子探测器与热探测器两大类。
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光电效应为原理的一类探测器,包括光电子发射探测器和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其特点是探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对波长的探测选择性敏感,但光子探测器一般工作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需要致冷器件。
热探测器是基于光辐射作用的热效应原理的一类探测器,包括利用温差电效应制成的测辐射热电偶或热电堆,利用物体体电阻对温度的敏感性制成的测辐射热敏电阻探测器和以热电晶体的热释电效应为根据的热释电探测器。
这类探测器的共同特点是:无选择性探测(对所有波长光辐射有大致相同的探测灵敏度),但它们多数工作在室温条件下[6]。
(3)按照结构形式划分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由红外探测器阵列部分和读出电路部分组成。
因此,按照结构形式分类,红外焦平面阵列可分为单片式和混成式两种[7]。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光电探测器,它能够对红外辐射进行高效、高灵敏度的检测和测量。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红外辐射响应特性以及焦平面阵列的工作原理。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军事、安防、医疗、航空航天等。
它能够实现夜视、目标探测、温度测量等功能,在战争、反恐、火灾救援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材料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将红外辐射转化成电信号。
通过光学系统将红外辐射聚焦到焦平面阵列上,每个像素都能够独立地检测和测量红外辐射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得到目标的红外辐射分布情况和强度。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核心部件是焦平面阵列,它由众多微小的探测单元组成。
这些探测单元通常采用半导体材料,如硅基或砷化镓等。
它们具有很高的响应度和灵敏度,能够在较低的红外辐射强度下实现可靠的探测和测量。
随着红外焦平面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应用使得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的波段范围。
未来,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有望在军事侦察、航空航天探测、医疗诊断等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原理展开论述,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二部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将介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结构。
首先会对红外辐射的特性进行简要描述,为后续理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打下基础。
然后,将详细介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组成结构,包括光学系统、红外感光器件等部分,以帮助读者了解其工作原理的关键要素。
第三部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会对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过程进行整体概述,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等环节。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CMOS读出电路设计
原理, 最后 给 出 了选 通 和 读 出 电路 的控 制 时 序 仿 真
结果 。
l 非 制 冷 红 外 焦 平 面 阵 列 系 统
Re e r h a d d sg f a no e n o l d i f a e o a l ne s a c n e i n o v lu c o e n r r d f c lp a a r y CM OS r a o tc r u t ra e d u i c i
Qi a g Ja g Ya o g LuJa W u Z i n n Lin in d n in hmig
( ylbo lcrncT i F l n ner tdDe i s UE T C eg u S cu n 6 0 5 ) Ke f E eto i hn ims d Itg ae vc , S C, h n d , ih a g,1 0 4 a a e
式, 通过 读 出探测 元 两端 的 电压 信号 变 化 , 出探 测 得
元 的 电阻变 化 , 而 反 映 出红 外 辐 射 量 的不 同而 成 从 像 。本实 验室 研究 的红外 焦 平 面阵列 系统结构 如 图 1 示, 所 分为 三 大部分 , 一部 分 为 红外 探 测 元 阵列 第
囫园国圜躅
非 制 冷 红 外 焦 平面 阵 列 C MOS读 出 电 路 设 计
秦 良 蒋 亚 东 吕 坚 吴 志明
( 子科 技 大 学 电子 薄 膜 与集 成 器 件 重 点 实验 室 四川 成 都 60 5 ) 电 1 0 4
摘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12.3.3 时钟系统
IRFPA、A/D和信号处理流水线的工作时钟为 5.625MHz, IRFPA在5.625MHz的MC驱动下,行周期 为: 5.625M/15625=360 TMC;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视频合成和D/A的工作时钟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DSP硬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DSP的中断支持电平触发或边缘触发 边缘触发---引脚EDGEMODE必须上拉至3.3V 4. 系统时钟 外部输入时钟 内部时钟 15MHz 有源晶振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12.4.3 DSP的资源分配
1
0 0
0
1 0
0Hale Waihona Puke 0 11.82.3 3.5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12.3.4 IRFPA的数字驱动信号的产生
第12章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
12.3.5 基于流水线结构的实时信号处理
基于流水线结构的信号处理模块:
非均匀性校正
盲元替代 自动增益控制 在DSP发出的采样脉冲信号S_Pulse的控制下,把来 自于A/D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到SRAM内 系数加载模块实现了对SRAM的访问管理,可以在 校正模式下把校正系数从SRAM内读取过来,也可 以在标定模式下把原始图像数据写入到SRAM内。
12.3.3 时钟系统
时钟信号的选择: IRFPA的工作要求 标准视频格式 FPGA的信号处理方式
IRFPA PAL制视频标准
最佳时钟频率 5.5MHz 阵列规模 320*240 行周期 > 340TMC 积分时间17<INT<320TMC
320×240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
第36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6月、,01.36Suppl em em I nf m r ed and L蠲e r Engi nee血g Jun.2007 320×240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孟丽娅,薛联,吕果林,黄友恕,袁祥辉(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摘要:采用1.2岬DPD M n阱cM O S工艺设计并研制成功320×240热释电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读出电路。
该读出电路中心距为50岫,功耗小于50I Il W,主要由x、y移位寄存器、列放大器、相关双采样电路等构成,采用帧积分工作方式。
经测试,研制的读出电路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给出了单元读出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过程和参数测试结果。
采用该读出电路和热释电红外探测阵列互联后,获得了良好的红外热像。
关键词:读出电路;热释电;非制冷焦平面阵列中田分类号:1N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7)增(器件).0089—04320×240unc ool ed I R FPA r eadout ci r cui t加狲G Li.ya,)(U E1i al l,LO G uo—hn,H U A N G Y ou-shu,Ⅵr A N)(i觚g-hui(&y L ab0嗽or y of opt oel cc仃DIl i c№l m0109y髓d Sy啦吣of m e E duca t i on M i I l i s时0f ch i n a’C o U eg c o f0ptoel咄oni cs脚n嘲i ng.C hongI扣g uni V粥咄ch∞gqi ng400044,C hi媳)A bs t r act:A320×240r ead叫t c硫ui t(R O I C)forⅡl e pyr oe l ec t r i c uncooM i nf j瞰ed det ec t or w鹬f abr i cat f通i n t he doubl e—pol y—doubl e—m et al(D PD M)n—w el l C M O S t ecl l I Iol ogy.1K s R O I C has50U mpj t ch aI l d m e D C pow er di s si pa t i on is L es s t l l如50m w.111i s ci r cuit,com pos ed of量a I l d Fs删}t I.egi st IIr' col um卸叩hf i er and c on-e l at ed doubl e sanl pl e(C D S)ci r cui t,i n t egm t ed si gnaJ f如m t l le det ec t or f or t hef hm e t i m e.The ci r cui t coI l f i guI.a t i on,oper at i on aI l d t e st i ng r e sul t ar e des cr i be d.T色s t i ng r e sul t i ndi c at esm at t he des i gned c疵ui t m e et s w i t h m e r e quhm ent.111i s R O I C chi p and s ensi ng ar I-ay w e坨hybr i d—i nt egr a钯d,aI l dm e册al i m a ge w a s obt aj ned.K e y w or ds:Reado ut ci】∞ui t;P yr oel ect r i c;U ncool ed i nf l m司f ocal pl锄e am yO引言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克服了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需要制冷的缺点,具有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是一种重要的红外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冷却红外焦平面阵列相比,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不需要额外的冷却机制,因此具有更小、更轻、更便捷的特点。
由于其在热成像、火情监测、夜视、目标探测、红外光谱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其电路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重点是要分析其原理、应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点。
通过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其内在机制,为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章的结构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进行一个整体的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方便查找所需信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促进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总之,本文将深入探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通过对其原理和应用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叙述和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进行概述和介绍。
其中包括对该领域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以及对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重要内容。
首先,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相关应用领域。
其次,介绍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要点,包括对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和解调等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方案的阐述。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突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对相关领域的贡献。
同时,还可以对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且系统地介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通过对其原理、应用和设计要点的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该电路能够有效地处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采集到的信号。
通过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的介绍,以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的要点,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电路设计技术来处理红外焦平面阵列的信号。
具体来说,目的如下:1. 分析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介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红外成像、目标检测和辨识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能够更好地为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2. 探索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要点:分析红外焦平面阵列采集到的信号特点,了解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信号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和数字信号处理等。
通过研究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的要点,可以提高对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旨在设计一种高效、稳定且可靠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以满足红外成像等领域对于信号处理的需求。
这将为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促进。
2.正文2.1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Non-Cooled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简称NCIRFPA)是一种用于红外成像的关键技术。
相比传统的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NCIRFPA无需制冷装置,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NCIRFPA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红外辐射的检测和转换。
当红外光线进入NCIRFPA时,光子会被光敏元件吸收,产生电荷。
这些电荷经过集成电路的增益和转换后,形成一个像素点的电压信号。
通过对整个阵列的扫描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NCIRFPA具有一些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由于无需制冷,NCIRFPA 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小,便于携带和安装,适用于各种场景。
其次,NCIRFPA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实时监测和捕捉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变化,对于某些需要快速反应的应用非常重要。
此外,由于NCIRFPA的产品成本较低,所以在大规模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在军事方面,NCIRFPA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导弹、火炮等武器系统中。
它可以迅速探测到敌方目标的热能发射,提供及时的预警和目标识别。
在安防领域,NCIRFPA被广泛应用于监控摄像头、夜视仪等设备中,可以监测到夜间的活动情况,以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在医学领域,NCIRFPA被用于红外热成像设备,可用于早期癌症筛查、体温测量等诊断应用。
综上所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NCIRFPA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2.2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要点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前置放大和滤波器设计:在信号处理电路中,前置放大器起到放大红外焦平面阵列输出信号的作用。
由于焦平面阵列的输出信号很小,在进一步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放大。
此外,由于信号中可能存在噪声,还需要设计相应的滤波器来抑制噪声,保证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像素选择电路设计:焦平面阵列通常包含大量的像素,每个像素负责采集红外信号。
在信号处理电路中,需要设计像素选择电路来实现对特定像素的选择,以便集中处理所需的信号。
像素选择电路应具有高速性能和低功耗,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3. 增益和偏置控制设计: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用需求,信号处理电路应提供增益和偏置控制功能。
增益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号的放大倍数,使得可以适应不同的信号强度。
偏置控制可以调整电路的工作点,以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采样和转换电路设计: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中,还需要设计采样和转换电路,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采样电路应具有高精度和高速率,以准确捕捉信号的变化。
转换电路则将采样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常用的转换器包括模数转换器(ADC)。
5. 数据处理和输出电路设计:在信号处理电路中,还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输出电路,以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所需的结果。
数据处理电路可能包括滤波、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等,以提取感兴趣的特征和信息。
输出电路可以通过串口、并口或其他通信接口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
总而言之,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要点包括前置放大和滤波器设计、像素选择电路设计、增益和偏置控制设计、采样和转换电路设计以及数据处理和输出电路设计。
这些要点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将有助于提高信号处理电路的性能,增强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应用潜力。
3.结论3.1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首先,我们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了解了它在红外成像领域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重点关注了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要点,包括信号放大、滤波、AD转换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我们找到了适合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方案。
总结而言,本文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它在红外成像领域的巨大潜力。
其次,我们明确了设计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重要要点,包括信号放大、滤波、AD转换等环节的考虑。
最后,我们通过详细的设计方案,成功地实现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虽然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是介绍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但是我们相信这将为红外成像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优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方案,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为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对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兴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作出更多的贡献。
3.2 展望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方面,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和应用。
目前,虽然我们已经对其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以满足更高精度的红外成像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如安防监控、火灾预警等。
其次,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也需要更多的改进和完善。
当前的设计虽然已经能够对红外信号进行初步的处理,但在性能和功耗方面仍然有一定的欠缺。
未来的展望是致力于研发更高效、更稳定的信号处理电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算法,以更好地应对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噪声和干扰。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结合。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将深度学习算法引入到信号处理过程中,以提高对复杂场景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同时,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的融合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性能。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红外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一领域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为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