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2022秋)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整数和零钱2. 学习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购买问题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和零钱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购买问题。

3.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购买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和零钱的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文具盒、计算器。

2. 学具:学生文具盒、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文具盒,询问学生文具盒里有哪些文具,以及购买文具需要花费多少钱。

2.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购买文具的实际问题,例如:“买一支铅笔需要2元,买一块橡皮需要1元,买一个文具盒需要5元,如果你有10元,你能买哪些文具?”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些问题。

3. 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购买文具的练习题目,例如:“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需要多少钱?”、“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支铅笔需要多少钱?”等。

4. 解答: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解答练习题目,并解释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和零钱的概念2. 加减法运算的规则3. 购买文具的实际问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题目:买文具小明有10元,他买了一支铅笔花了2元,一块橡皮花了1元,他还剩下多少元?答案:小明还剩下7元。

2. 题目:买文具小红有8元,她买了一支铅笔花了2元,一个文具盒花了5元,她还剩下多少元?答案:小红还剩下1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整数和零钱的概念,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多的购买问题,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购买问题,并与同学互相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1 买文具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1 买文具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1 买文具北师大版设计目的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购买文具的基础知识,包括物品名称与价格、支付方式及找零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学生能够正确表述文具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2.能够选出所需的文具商品,计算总价,并使用向上取整法估算总价。

3.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货币,并能够找零。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储备和对本节课主题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了解物品的价格,以及货币的种类及面额。

第二步:展示文具商品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文具商品,如铅笔、笔记本、书包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文具的名称及其大概的价格,并询问学生对于文具商品的选择和购买是否有过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第三步:计算文具商品总价教师让学生自主选购5种文具商品,并计算出它们的总价。

引导学生探究文具商品的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出总价的过程。

同时,提示学生使用向上取整法估算总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际计算能力。

第四步: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自行模拟购买文具商品的场景,熟悉货币的使用方法,理解找零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并模拟场景中发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第五步: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理论进行小结,让学生再次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并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文具商品和价格,计算总价。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货币,并掌握找零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面主要应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理论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1《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1《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1 《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买文具》。

这一章节主要围绕购物场景展开,通过学习货币的兑换、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兑换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能够根据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正确计算总价。

3.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兑换方法和商品价格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货币兑换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不同商品价格和数量情况下,如何正确计算总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文具商品模型和价格标签。

2. 货币兑换卡片和计算器。

3. 分组讨论的表格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组文具商品和价格标签,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如何购买这些商品。

2. 讲解货币兑换:我会使用货币兑换卡片,向学生们讲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如10元可以兑换100角,1元可以兑换10角等。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如购买2支铅笔和1个橡皮,价格分别为2元和1元5角,让学生们演示如何进行货币兑换和计算总价。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购买文具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5. 分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决一些复杂的购买问题,如购买3支铅笔和2个橡皮,价格分别为3元和2元,让学生们找出最划算的购买方式。

六、板书设计货币兑换关系:10元 = 100角1元 = 10角商品价格计算:商品1:2元商品2:1元5角购买数量:2支铅笔,1个橡皮总价:__元__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20元,他想购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价格为3元,橡皮价格为2元5角,请问小明需要找回多少零钱?2. 小红想购买4支铅笔和2个橡皮,铅笔价格为4元,橡皮价格为1元5角,请问小红需要支付多少元?答案:1. 小明需要找回__元__角。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篇1教学目的: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喜欢买些什么?每个多少钱?学生交流。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文具店里,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 板书课题《文具店》(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主观察)把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跟大家交流一下。

(1)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

(2)我还知道老牛买了3枝笔。

(3)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老牛和大灰狼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说一说吗?(老牛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大灰狼也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2.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助老牛跟大灰狼来解决买文具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师:谁能完整地把问题叙述清楚?(2)出示问题,提问生读。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老牛买了3枝笔用了多少钱?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花了多少钱?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咱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能解决吗?(能!)3. 独立探究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和摆图形表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4. 集体交流方法师:谁能帮老牛解决这个问题,老牛它一共花了多少钱?(1)方法1:直接列算式,每枝笔2元,老牛买了3枝笔,就花了3个2元,列式为3×2=6(元)(2)方法2:用图画表示,每支笔2元我用2个○表示,老牛买了3枝,就画了3个2,一共6个,也就是6元,可以列算式:2×3=6(元) 建议用乘法少用加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二章节第一节——买文具。

这一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知道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购物场景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我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直观的图示和清晰的文字,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购物计算的过程。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题目包括:1. 小明有5元,他想买一个3元的铅笔和一个2元的橡皮,请问他还需要多少钱?2. 小红有8元,她想买一个4元的尺子和一个2元的圆规,请问她还需要多少钱?答案分别是:1. 小明还需要2元;2. 小红不需要更多的钱。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思考:除了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进行计算?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时,如何避免找零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的购物计算,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购物场景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学生需要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人民币有元、角、分三种单位,学生需要明白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这是进行购物计算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在购物场景中,学生需要能够计算出所需支付的金额,以及找回的零钱。

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于人民币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有些学生可能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不够清晰,导致在进行购物计算时出现错误。

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遇到困难,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册第1课《买文具》。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文具模型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人民币模型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购物场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题:视频中的人们是如何进行购物的?他们使用了什么工具进行支付?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教师利用PPT或黑板,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及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组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计算。

例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角,他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角,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1. 小华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她又买了一支铅笔花了2角,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2. 一支铅笔的价格是3元,一块橡皮的价格是5角,请问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3. 购物计算实例:小明买铅笔:5角小明买橡皮:3角小明一共花了:5角 + 3角 = 8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红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她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2. 一支铅笔的价格是4元,一块橡皮的价格是5角,请问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答案:1. 小红一共花了3元 + 2元 = 5元。

2.1买文具(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1买文具(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1买文具(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买文具》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围绕买文具的主题,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33页至35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际购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购物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文具模型、计算器以及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购物情景引入课程,让大家了解买文具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接着,我会带领大家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之后,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对大家的作业进行讲解和批改,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两个部分。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让大家一目了然地了解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以及如何应用到实际购物中。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加减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思考。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比如自己设计一些购物问题,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一个实际的购物情景引入课程,这个情景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7页的例1和第68页的练习。

主要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以买文具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数学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买文具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文具盒、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店买文具,你们开心吗?那么,在去文具店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有关买文具的数学知识。

2. 例1讲解:老师:请大家看第67页的例1,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一个文具盒,需要3元钱。

请问,小明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小明还剩2元钱。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那如果小明又想买一支铅笔,需要2元钱,他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小明还剩0元钱。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通过这个例子,学会了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老师:请大家做第68页的练习题,看看你们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学生展示: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买文具的问题。

希望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2. 买文具的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个文具盒,需要5元钱。

请问,小明还剩多少钱?答案:小明还剩5元钱。

2. 题目:小明有8元钱,他想买一支铅笔,需要2元钱。

请问,小明还剩多少钱?答案:小明还剩6元钱。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1课时 买文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1课时 买文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1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购买文具的常见方式和对应价格;(2)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和用处。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比较大小。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2)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日常生活中购买文具的常见方式和对应价格;(2)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和用处。

2.教学难点:(1)在购买文具过程中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2)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及其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用实物展示文具,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自己曾经或经常购买的文具有哪些种类,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价格,如铅笔、橡皮、尺子、笔记本、铅笔盒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不同的文具在价格上有何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2. 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接受教师的指导,前往与学校相邻的小卖部或超市,按照教师规定的要求,购买文具。

•教师提供以下购买要求:–购买一个铅笔和一个笔记本,价格最多不超过6元;–购买一支笔和一副橡皮,价格不能少于1.5元;–购买一支荧光笔和一支铅笔,价格不能超过3元。

•购买完成后,代表回到教室,将购买的文具展示给同组同学,对购买的文具进行比较,进行大小的排序,并记录下文具的种类和价格。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将购买文具的过程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学生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克服?–学生在购买文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商讨如何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确定文具的价格高低。

4.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做以下小结:–学习了购买常见文具的方式和对应价格;–掌握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和用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名称和用途,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文具,并介绍这些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讲解文具的名称和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并讲解它们的用途。

3. 观察和比较:教师出示两组文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 表达和交流: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文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表达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3. 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找出家里或学校里的文具,并记录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答案:略2. 请学生设计一个文具盒,并画出它的外观和内部布局。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参观文具店,了解更多的文具种类和用途;或者组织一次文具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文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文具,并介绍这些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买文具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选择文具,并进行买文具的操作。

2.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元和角,并且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

教学重点1.学生的文具选择是否正确。

2.学生的货币单位概念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

教具准备1.笔、纸。

2.多种文具,如铅笔、橡皮、笔记本等。

3.角、元模拟货币。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文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区别不同的文具。

步骤二:学生进行文具选择1.学生将文具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务必仔细想清楚哦。

–铅笔–果冻笔–橡皮–尺子–笔记本2.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文具,并在黑板上标示价格、货币单位等信息。

3.学生向教师提出购买申请,教师判断申请是否合理,给出不同的建议。

步骤三:模拟购买过程1.学生准备好模拟购买所需要的元、角。

2.学生进行文具购买。

–这件文具一共多少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计算。

)–如果我有两元四角,我还需要多少钱才能够购买全部的文具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计算。

)3.学生核对购买结果,修改错误部分。

步骤四:总结教师可在板书上记录学生进行文具选择和购买时出现过的问题或错误,根据错误内容进行错题分析,做好思维成果记录并对学生进行反馈。

教学体会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买文具 | 北师大版的教学内容内容简单、实用,通过购买文具进行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货币单位,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

在引入和总结环节,尤其需要加强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对话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材通过买文具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比如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但是,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3.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人民币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买文具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

2.准备买文具的场景图。

3.准备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名称和面值。

如:1元、5角、1角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买文具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和价格。

如:铅笔2元,橡皮5角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有一份买文具的场景图和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用人民币购买图中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用最少的人民币购买最多的物品。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学会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文具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文具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文具商品价签,引导学生发现商品的价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3. 教学加法: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我有3元,买了一支铅笔2元,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学会计算。

4. 教学减法: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我有5元,买了一支铅笔2元,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并学会计算。

5. 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人民币的模型(课本附页1)、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买文具,需要人民币。

(1)观察人民币,交流辨认方法。

纸币:根据小写数字和“圆”、“角”字可以分别辨认“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注意大写数字“伍”“贰”“壹”的写法。

硬币:找出数字,看清元、角还是分,就能确定面值。

(2)师生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三个单位。

(3)兑换人民币,掌握单位关系。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兑换人民币、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4)引出问题: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一: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2组织交流,多种付法。

根据1元=10角,得到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1)付10张1角。

(2)付2张5角。

(3)付1张5角、1张2角、3张1角。

(4)付1张5角、2张2角、1张1角。

(5)付5张2角。

问题二: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1理解题意,交流思路。

1把尺子8角,要求从1元中减去8角,还剩下多少钱。

2应用换算,简洁表达。

1元=10角10-8=2(角)答:应找回2角。

问题三: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1理解题意,交流思路。

“正好”的意思是物品的价格加起来刚好是1元,不多也不少。

2巩固换算,交流买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1课时 买文具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1课时 买文具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1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货币的概念及使用方法,培养儿童的购物消费意识和能力。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完成购物支付的基本操作。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明确数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购物中运用货币进行结算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张数学卡片,让学生快速看出上面写的数是几,并边数边说出数。

2.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时间:周末你和家人在商场里购物,你最想买什么?2.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100元的钞票,问:如果你想用这张钞票去商场买文具,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2.让学生猜想一下:一支笔多少钱?一本笔记本多少钱?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写下自己的猜想。

3.教师出示一幅购物清单,向学生介绍文具的种类及价格,让学生在上面列出所购买的文具清单。

4.让学生按清单的要求,算出自己需要花多少钱购买文具。

3.教学练习1.看图写数: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写出相应的价格和数量。

2.笔算题: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完成笔算题。

3.口算题:教师出一道口算题,让学生举手快速回答,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4.实践应用1.购物体验:请家长在周末带领学生到超市或商场购买文具,并填写购物清单。

2.点钞练习:让学生练习在时间内快速点出给定数目的钞票,并对点钞记录进行检查。

5.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并提醒学生需要在购物中注意查询价格以及货币的使用方法。

2.强调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进行加强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培养购物消费意识和运用货币的技能。

2.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自行猜测和讨论物品的价格,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概念,并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实践应用环节,我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货币使用的实际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按照一定的数量单位购买文具,并能计算所花费的金额。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1.表格的读取和理解。

2.以金额为计量单位,培养学生的金钱观念。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并转化文具数量单位。

2.学生如何用金额计算所花费的钱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购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语境。

•让学生看一组购买文具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发现规律。

2. 提出问题•让学生看表格,发现一种文具的数量单位和价格单位,并找到相应的数据。

•推广问题,更换不同的文具,让学生找出规律并写入表格中。

文具名称数量单位价格单位铅笔支元橡皮个元尺子把元•让学生找出不同文具的价格,邀请大家分享答案,并归纳规律。

3. 时间游戏1.让一个学生担任“卖家”,其他学生都是“买家”。

2.卖家将随机向每个买家出售文具,比如“2支铅笔”、“3个橡皮”、“1把尺子”等。

3.学生需要向卖家支付相应的钱数,并计算自己的余额。

4.循环多轮,直到玩家完成所有购买并且余额最少的学生获胜。

4. 巩固练习1.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文具的价格表。

2.让学生自由选购文具,并计算出所需的金额。

3.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练习来加深对文具数量单位和价格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购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文具的数量单位和价格单位,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使用金钱的能力。

课程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2.1《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1《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1《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2.1《买文具》一课,详细阐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7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例题描述了一个小学生购买文具的场景,通过计算总价来锻炼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够,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购买文具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购买文具时的数量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第17页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出示类似的购买文具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例题:小学生购买文具的数量关系。

2. 解题步骤: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得出答案。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购买了2支铅笔和3块橡皮,一共花了5元。

请问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各多少钱?2. 答案:设每支铅笔x元,每块橡皮y元,则有2x + 3y = 5。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不同数量的铅笔和橡皮的组合,求解得到每支铅笔1元,每块橡皮1.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仍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2022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2022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2022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知识与技能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买文具》(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买文具》(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买文具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购物清单,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文具。

2.学生能够掌握货币的基本认识和使用,如理解各种货币的面值,货币间的转换以及货币的合理使用等。

3.学生能够在购物中反思并总结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购物清单的制作和使用能力。

3.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会记账和进行货币变化的计算。

2.帮助学生梳理购物流程、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内容一、请学生列出需要购买的文具清单让学生列出自己在学校中需要用到的文具清单,例如文具盒、笔、橡皮、尺子、笔记本等。

二、引导学生设计文具清单格式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清单。

要求包括文具名称、单价、数量、总价四个栏目。

三、授课的基本知识点在教学中针对货币和货币使用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以人民币为例,讲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面值,让学生熟练掌握货币在购物中的使用方法。

同时,也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货币转换和计算方法。

四、分组进行购物任务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次简单的购物任务。

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列出的文具清单交给小组,然后根据清单到商店购买文具,最后进行记账。

五、进行学习反思与总结在完成购物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与总结。

可以要求学生对整个购物流程进行回顾和分析,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总结购物的有效方法,为今后购物提供参考。

作业1.每位学生要在班内进行自己的文具清单的口头介绍。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次购物任务,并根据清单进行购物及记账。

并在完成后将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写成文本,提交给老师。

评估方法1.考察学生对购物清单的编写和掌握。

2.考察学生对货币基本认识和使用的掌握情况。

3.提交作业并深度思考问题的文字说明。

总结文具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道具,购买文具也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学会如何编写购物清单、掌握货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买文具|北师大版(2022秋)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1课时买文具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内容】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如此幼儿学得生动爽朗,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经历,又进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材P10~1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明白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算,积存购物体会。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明白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明白1元=10角,1角=10分。

2.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难点】
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明白1元=10角,1角=10分。

2.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预备】
PPT课件,人民币模型。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P10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爱看动画片《喜
羊羊与灰太狼》吗?这天,羊妈妈让喜羊羊去文具店买文具。

板书课
题,齐读课题。

买文具,一定要带上什么?在我国,钱又叫做人民币。

但是,喜羊羊太小,还不认识人民币,就让我们和它一起来认识人民
币吧。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1.认一认,填一填。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①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
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②你是如何明白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的?(那
个地点依照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③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
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④教师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
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2)依照课堂的实际情形,向学生提及或直截了当出示不同面额的
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

(3)认识元、角、分。

①看教材“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它们进行分类。

②指名汇报。

学生有可能按照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还有可能依照
面值分为元、
角、分三类。

教师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4)人民币兑换。

①学生依照自己的体会说一说1元=( )角,1角=( )分。

②利用人民币模型进行兑换,教师示范后,同桌开展兑换活动,直观
明白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买1支钢笔能够如何样付钱?
(1)学生独立摸索,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依照自己的购物体
会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能够如何样付钱。

老师选其
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能够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摸索,指名汇报,集体
交流。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能够买哪些物品?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
全班交流。

5.通过买文具,喜羊羊明白了1元钱能够买专门多东西,可不能小看
这1元钱,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

我们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适应。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P1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P11“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运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能够直截了当相加减。

3.完成教材P11“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
最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鼓舞评判
这节课,大伙儿学得专门认真,都学会了什么,能告诉大伙儿吗?人
民币的知识还有专门多,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课后,和爸爸、
妈妈一起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民币。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
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人民币”的认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门是在“买1支钢笔能够如何样付钱?”环节,学生的方法多样,而且还能灵活地依照实际选择合理的付钱方式。

本节
课也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不足之处]课堂中兑换环节,个别学生依旧不熟练,需要进一步训练。

[再教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研读教材,了解学生,能够课前做小调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形,然后再设计教学,专门是等值兑换要给学生充足时刻,只有学生经历了,如此成效才会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