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讲评课材料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该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词牌、字词解析、诗句赏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背景,掌握词牌特点,理解诗句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魅力,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词牌特点的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情感的理解,诗词的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花飘飞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了解词牌特点。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情感,交流赏析心得。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赏析方法,分析其他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背景:1936年c. 词牌:沁园春d. 重点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e. 赏析方法:意象、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象、情感。
2. 答案:此句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无数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沁园春评课稿
《沁园春·雪》评课稿赵湾初级中学陈光荣今天我们语文组听了吴宏坤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他上的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泌园春.雪》,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篇课文,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课文。
这节公开课他的很有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朗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的训练,在这节课中安排有听读、自读、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等环节。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二、课文分析详细这首词《沁园春·雪》分上下阕。
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
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
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
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
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公开课评课稿
《沁园春雪》公开课评课稿
本周五,我校初一组钱静烨老师开设了《沁园春雪》公开课,这是是一篇豪迈而昂扬的诗词,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钱老师想通过诵读入手让学生在吟诵之中自己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迈的情感并能通过多次朗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到位本词所蕴含的感情。
钱老师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安排了五次诵读,分别是教学刚开始的跟录音磁带的跟读;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带有感情的朗读;整体认识了上阕学做内容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并说明为何这样读,老师进行点拨后,全班集体诵读上去阕;分析完下阕内容,学生理解下阕所抒发感情后集体诵读下阕;全诗思想感情分析完毕,指出同学们才是未来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让同学们带有这种后来者居上的豪情再诵读一遍文章。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同学们确实通过多次阅读锻炼了自己的诵读能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且在诵读之中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一己体悟掌握了许多朗诵技巧,如想要更好的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感情,需要对诗人生平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朗诵诗歌除了把握感情之外,还要学会停顿,把握语速和重音等,这样才能把诗歌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出来。
特别是在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给大家介绍为何这样读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来的朗诵技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钱老师摒弃了传统教学对内容的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解释诗意为主的教授模式,尽量通过学生自己所读所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主要精神内涵。
如在上阕教学中,了解了上阕主要描写的景物以后,就开始边读边阐明自己处理诵读的理由,这理由中也就饱含了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是一句双雕,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三首中的《沁园春·雪》,主要围绕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展开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作者对雪的赞美和对革命事业的渴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品味诗词的韵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理解诗词的字词、句意,了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词的字词、句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理解字词、句意,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教师以诗词中的名句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首以雪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重点词语:长城、大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 艺术特色:形象生动、境界雄浑、豪放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雪》为题,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 答案示例:雪花飘舞漫天空,万里山河尽染白。
银装素裹分外娇,瑞雪丰年人欢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沁园春·雪》有了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关于雪的诗词,进一步感受古人对雪的赞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以及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深入剖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1.了解作者背景;2.诗歌朗读;3.意象分析与情感解读;4.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达技巧的解读,思想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了解作者背景: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3.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意象分析与情感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解读作者的情感。
5.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拟人等,探讨其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课后习题,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沁园春·雪》2. 板书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意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表达技巧:夸张、拟人等d. 思想情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命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谈谈你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三首中的《沁园春·雪》,该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词牌、诗意、诗境等方面。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重点分析《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掌握词牌的特点;能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沁园春·雪》的词牌特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沁园春·雪》。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诗句内容。
3.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牌特点,品味诗句,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艺术特色,创作一首小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词牌:沁园春4. 诗意:描绘雪景,抒发豪情5. 诗境:壮美、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沁园春·雪》的诗意,写一篇描绘雪景的作文。
作业示例:题目:《雪中的家乡》冬日里的家乡,白雪皑皑,如诗如画。
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田野,都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沁园春·雪》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沁园春·雪》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部编版语文九上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首诗歌。
这首诗是我国著名诗人毛泽东所作,写于1936年。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沁园春日赏雪的情景,赞美了雪的纯洁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事业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凝练,富有深刻的哲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
但《沁园春·雪》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为主,帮助学生提升古诗文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雪的纯洁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中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中所描绘的雪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雪景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雪的美丽印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一些难点句子,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毛泽东词两首》其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课堂板书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这首词是红色领袖毛泽东的经典作品,全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意蕴丰富,情感充沛,语言形象、精警、优美。
这首词所处的单元主题是“诗词拔萃”,精选的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诗词,旨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沁园春·雪》居于单元之首,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对学生更具视觉的冲击力,如同行文的凤头,让学生由这首词激发叩开中国诗词文学殿堂的大门的浓厚兴趣。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三个纬度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教材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水平,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这首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味这首词精警、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咏雪言志抒发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其把握青春、开创新时代的热情。
其中,品味语言、把握主旨,一表一里,旨在通过语言品析情感浸染,领会词人豪情,我将它设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圈点批注,自主阅读结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成重点的突出。
而本词的下阕评古与论今的关联以及对主旨句词人笔下的“今朝风流人物”的理解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将它设定为本课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倡导大语文的观念,利用学科整合渗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辅之以创作背景的补充,博古通今之下,探究主旨,体悟理解,从而实现这一难点的突破。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使用诵读品味法,辅之以问题引导法。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师要重视诵读指导,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讲解的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诗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必修二选学七中的内容。
诗歌共四个底韵平仄、七言绝句共28个字。
二、背景分析本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1958年春天,而这正是应对《大跃进》时期部分地区大面积饥荒漫长的冬季和衣食数据不稳定的春季。
可以说,诗人通过句句想象,写出了他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高层思考。
同时,本诗歌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情感。
三、文本分析诗歌语言简练明确、深刻生动,体现出毛泽东同志对民族民生,对未来的深深托思和良好愿望。
本首诗描写了冬天里沁园四季的美好景色,也展示出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沁园春”指的是位于中南海的沁园,这里是毛泽东同志休闲和工作的场所。
而沁园的“春”则既指冬天的春意融融,也让人联想到“春天时节艳阳多”,为诗歌赋予了良好美好的情感色彩。
其次,作者通过笔画描绘出雪的意境,比如“披银装,闪亮银钩戛”、“玉树琼芝,烂漫如烟雾”。
这些艺术形象使读者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了雪带来的冰冷清新和美好。
最后,毛泽东在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话表明了对自由自在的美好家园生活的向往,而“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表达了对生活安稳平静的期望。
四、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本首诗歌可以通过配上文字和画面、演讲分享等多种方法和策略来进行教学,并使用“带着问题读、模仿表达、前后关联、比较阐释”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分析、解读文本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视频动画、在线演出等方式来展示有关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此首诗歌背景、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和艺术特质、提高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学作品长时期价值的评判。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和提高其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1、《沁园春雪》说课稿
1、《沁园春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对大自然的赞颂”为主题展开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章,书写心中的情志。
《沁园春雪》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于1936年的一首词,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
上阙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毛主席咏雪言志,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恢弘的气势、壮美的意境”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欣赏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并适当地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此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讲本课的重、难点定为: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教研活动评课沁园春雪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沁园春·雪》。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交流等方式,探讨《沁园春·雪》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成员共同对《沁园春·雪》进行了集体备课。
大家围绕诗歌的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选取了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观摩。
第一位教师以“感受雪景之美”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意象、情感等方面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第二位教师则以“品味历史沧桑”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评课交流观摩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评课交流。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随后,其他教师结合课堂观摩和自身教学经验,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三、评课内容1. 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都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他们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让学生领略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爱国情怀。
同时,两位教师还注重了诗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第一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第二位教师则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两位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都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位教师采用了朗读、品析、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第二位教师则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沁园春雪》讲课稿
《沁园春雪》讲课稿第一篇:《沁园春雪》讲课稿沁园春.雪师:古往今来与雪有关的佳作比比皆是,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知道哪些与雪有关的诗句呢?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生:《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看来大家的积累很丰富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首词《沁园春.雪》,看看伟人笔下的雪景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对于毛泽东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里老师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够代替老师给大家介绍下毛泽东。
生: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雪》中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而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的由来在一千多个词牌名当中唯一一个有根据可循的,沁园是汉明帝为他最喜欢的五女儿刘致也就是沁水公主所建的庄园,东汉的窦宪仗势夺取了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形成了一定的曲调格式,沁园春这个词牌因此而得名,他又叫《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词是毛泽东按照沁园春这个词牌的格式,借咏雪抒发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师:那么大家知道这首词作于那一年吗?生:1936年2月师:在1936年2月,当时中国的局势是怎样的呢?有哪位同学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生:师:看来同学们对历史都很了解啊!的确,当时中华民族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毛泽东率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过后登上白雪覆盖的高原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后写下了这首词。
师:学过很多词之后不难发现,要想学好诗歌,尤其是那种抒情性很强的词,首先要反复的诵读,只有大声地有感情的把词朗读出来才会初步感受到作者作此词的心境,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词呢?生:激动自豪的感情来读这首词生:豪迈的大气磅礴的感情来读这首词师:说的很好,这首词最能体现毛泽东的词风——豪放,那么那位同学能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生:读师:读的很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声音在大一点在洪亮一点就更好了。
沁园春 雪 课例分析
《沁园春.雪》课例分析杨晓平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利用导语介绍作品背景,解释词牌。
二、读诗.学生一起朗读全词,教师利用多媒体镜头播放赵忠祥的配乐朗读《沁园春.雪》1.学生激情诵读。
请同学们体会这首词所表达出的对雄伟瑰丽的景物的描写、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帝王的气魄。
2.听配乐录音朗诵。
3.结合范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体会、理解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议论抒情的写法。
4.再请学生按指导进行朗读。
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朗诵中的停顿,判断理解这首词的层次,听读之后发言、讨论。
5.全班同学朗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讲解词义。
理解精炼生动的语言。
6.男生诵读上阕,女生诵读下阕。
三、. 析诗7.再播放配乐朗诵,请学生展开想象。
请学生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口头上用语言描述出来。
8.出示多媒体请学生来看一段同为描写雪景的文字,比较这段文字和上阕部分的区别。
讨论重点句:①上阕的议论抒情、点化主题句,②上下阕的过渡句,③下阕的议论抒情、深化升华主题句。
9.学生演示诵读。
教师讲析词的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景情交融的写法,点示词的壮美的意境,引导探求作者在词中的情感线索。
10.分析下阕: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壮美,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他们的功过是非又该如何评价呢?看史书如何评价作者在词中提到的古代四位有影响的封建帝王。
11.出示多媒体镜头。
小结归纳:此四人都是古代有影响的封建帝王,他们都曾建立过辉煌业绩,但他们都有致命的弱点,一味征战,劳民伤财,横征暴敛,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他们的功过是非,史书的评价十分公正客观,作者的评价同样实事求是。
这一点,从下阕的那些词可以看出来?“略输”、“稍逊”“只”作者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也是满含感情的,这一点从“惜”字可以看出来。
正是出于这样的自信,所以诗人在词的结尾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认为: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还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沁园春·雪》讲学稿
沁园春·雪讲学稿引言《沁园春·雪》是中国现代作家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雪作为意象,描绘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讲学稿将对《沁园春·雪》这首诗进行深入解读,并分析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主题表达。
意象分析雪在《沁园春·雪》这首诗中,雪是作者所选择的意象之一。
雪的纯洁、洁白和寒冷等特质,与作者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和决心相呼应。
雪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具有无私奉献的特点。
它为大地覆上银装,使整个世界焕发出一种冷静而高尚的气质。
通过雪的意象,作者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清风除了雪,诗中还出现了清风这个意象。
清风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播和人民群众的觉醒。
清风轻柔而清新,它吹散了黑暗和愚昧,为革命的火种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修辞手法分析对偶《沁园春·雪》这首诗中大量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例如诗的第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通过对北国和南国的对比,强调了北国寒冷的气候和雪的覆盖,凸显了雪这个意象的重要性。
拟人此外,在这首诗中还出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诗的第二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将长城拟人化为一个巍峨而庄重的形象,突出了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不可撼动性,也反映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主题表达革命热情整首诗中洋溢着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
通过描绘北国的冰封和雪飘,作者展示了自己对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作者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决心。
爱国情怀《沁园春·雪》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
诗中描述了长城的壮丽和雄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通过描绘北国风光和清风,作者赞美了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通过描绘北国的冰封和雪飘,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沁园春雪的说课稿
沁园春雪的说课稿《沁园春·雪》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阕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和语言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以及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牌名、上下阕的结构等。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分析词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理解词人的壮志豪情。
(2)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同时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在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讲评课材料第一篇:《沁园春+雪》讲评课材料【学习研讨】(一)、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解决学习导学中的思考部分。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写了北国雪景。
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总写、具体描写、写想象。
2、作者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想象到的却是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果是对祖国壮美河山,则可以用“赞美之情”。
)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还可以看出作者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感情。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下阕由景到人,写的英雄人物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作者对他们评价的句子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5、本词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子含义: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伟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有欠缺。
另一方面是说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从中我们能读出的思想情感:既表现了作者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也可以看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历史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二)、深入探究。
1、自学课本P253-258的内容2、再读全词,小组合作,说说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来,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用具体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例:用词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比如,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又如,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雪覆盖之广;“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自选:修辞巧妙。
比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对偶,化静为动。
“舞”,起舞,飞舞,形容披雪的群山似“银蛇”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
“山”“原”写景物;“银”“蜡”写色彩;“蛇”“象”写形象;“舞”“驰”写动态。
“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欲”“比”写出群山、高原争着向上,使壮丽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比喻,诗人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色,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
表现手法上,动静结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者写静,后者写动。
表达方式上采用了写景、议论、抒情熔为一炉的手法。
上阕是写景与抒情的结合。
以抒情为主旨,通过写景来表现。
融情于景,生动形象的写景语句,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祖国,赞美大好河山的热烈感情。
下阕是议论兼抒情。
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
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壮志豪情。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议论是为了抒情。
有同学分析“惜”一字:既有褒义意义在其中,表明这些人都是无数英雄当中具有雄才伟略的,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影响的。
也含有贬义,表明这些人不擅文治,文学才华不足。
也有同学提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争着。
它表现的是历史上无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和一代代英雄相继崛起。
多娇的江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
(三)、总结全文,作业布置1、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内容、情感、写法等比较)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不同点:(1)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2)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3)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①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②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③舸(gě):大船。
④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⑤遒(qiú):强劲。
⑥遏(è:阻止)。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观看自然景色的季节和地点。
其作用: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看”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山、江、天、水,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怅寥廓:面对这茫茫大千世界。
怎能不激起思绪万千。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示例: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能答出大意即可)第二篇:《沁园春。
雪》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首,是精读课文。
它又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能表现毛泽东同志革命理想和雄心壮志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诗写得大气磅礴、旷达豪壮,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所以,这篇作品在达成本单元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学会品析诗句,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
3、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把“诗词读背;感知诗词意境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对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定为教学重点,同时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和讨论、点拨法等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诵读法:这首词是写景论古抒情的佳作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说课教案人教版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文学欣赏是初三语文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册课文《沁园春雪》是诗歌欣赏单元中的一篇重点篇目,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它课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简介本文写于1936年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毛泽东同志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拨千米,白雪覆盖的垣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
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此词于1940年发表后,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沁园春雪》这首词里,毛泽东以文人的气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与气魄征服了大后方的民众,甚至他的敌人。
为此,我们学习这首词,应从意境入手,把握全词。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大纲、教材确定的教学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通过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诗词写景议论的特点。
二、说方法和手段1、说教法。
○1朗读法。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点拔前读: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思想内容。
点拔后读:加深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整体朗读,学生尝试自己读。
片断朗读,有利于突出重点。
个别朗读便于朗读指导或起示范作用。
最后齐读,形成一种气势,营造一种浓浓的感情氛围。
另外,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停顿、重音、语调、节奏,体会词的意境。
总之,通过朗读体味词的语言,通过朗读加强领会词的意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词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
依据:诗词有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音韵和协等共同点,诗词教学应把握这些特点。
○2点拔法。
突破教学重点,运用点拔法,在学生视听感受课文的内容与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通过朗读,动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如上片抓“长城”“大河”“山”“原”,边读边感受。
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比较法。
化解难点用比较法。
这种方法用在学生自己学习下片,比较上下片结构,达到理解全词的目的。
2、说学法。
○1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理解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以及蕴含在景象和画面中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词中的形象,领会词的意境。
○2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领会词的意境。
○3自学评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3、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词的意境和主题。
三、说流程。
1、新课导入。
放毛主席像,直接入题,并释题。
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历史距离。
2、了解写作背景。
3、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掌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