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物群落的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物群落的结构

第4课时生物群落的结构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

2.简述群落的季相。

1.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提醒(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2.群落结构概念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具有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类型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模型表现呈现不均匀的片状分布,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镶嵌特征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光照的强弱、地形的差异、湿度的不同和动物的活动植物:主要受到阳光的影响;动物:食物和特定的栖息环境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影响群落结构的其他因素(1)生态位(2)捕食例如,野兔往往捕食竞争力强的植物,这样的捕食提高了草原上草的多样性和草原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反之亦然。

(3)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①阳光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影响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②阳光也是影响池塘中动物昼夜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

③不同季节的光照条件不同,也会引起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状况发生变化。

4.群落随时间而改变(1)区分群落的标志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

(2)群落结构的特征群落的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

(3)群落的季相随气候的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

延伸应用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是(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高三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

高三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备考时要结合增长曲线及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图形,在图文转化方面多下工夫;另外,要注意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等基本技能的储备。

二、复习预习答案:①年龄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S”型曲线⑥波动⑦物种组成⑧垂直结构(分层) ⑨初生⑩次生三、知识讲解考点1 种群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2.“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1)图解三种存活曲线的特点类型Ⅰ: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为凸型。

类型Ⅱ: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为对角线形;类型Ⅲ: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活到一定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且稳定,为凹形。

(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率曲线的辨析①“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不是“J”型增长曲线a.“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上升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b.“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②“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a.当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b.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案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教学课题:种群和群落高考考点:考点1:种群的特征(I)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II)实验考点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I)考点4:群落的演替(I)实验考点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考点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教学内容:1、种群的概念、特征和数量变化2、群落的概念、结构和演替教学重点:1、种群数量变化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教学难点: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应用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种群:(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2、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2)群落的空间结构(3)群落的演替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种群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理解:①“同种”“全部”“时间”“空间”②生态学: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进化学: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③种群通过种的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2、种群的特征:(1)空间特征: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表现出领域性行为。

(2)遗传特征:①种群内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②种群内的个体间可进行有性生殖,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3)数量特征:(必修3P60)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修3P61)a、常用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样方法:调查对象: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虫卵等)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本(包括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等)→计数(分别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多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一般选双子叶植物;计数时应注意:统计样方内个体数和样方相邻两边上个体数。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重点: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点和区别;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难点:种群和群落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材料、板书。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物种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物种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二、讲解种群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种群的定义: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2. 讲解种群的特点:包括生长、繁殖、死亡和迁徙等过程,以及群体数量、密度和分布等属性。

三、讲解群落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群落的定义: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多个不同种类物种组成的生态群体。

2. 讲解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多样,数量相对稳定,种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等特点。

四、讨论种群与群落的关系(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作用。

2. 展示讨论成果: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置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记录观察数据和结果。

六、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选教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选教案

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的空间特征(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知识点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1.据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4)人们常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性害虫,这是通过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5)连线年龄组成的类型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6)分析下列几种生物分别适合使用哪种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①蒲公英②田鼠③蚯蚓④鲫鱼⑤蚜虫⑥跳蝻适合使用样方法的是:①③⑤⑥;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的是:②④。

(填序号)2.据图回答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1)图甲中表示种群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__a__,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__b__。

(2)图甲中曲线a的数学方程式为N t=N0λt,曲线a、b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

(3)由图乙可知,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下列因素中可以使曲线c变为曲线d的有①②④⑤(填序号)。

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②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⑤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运用概念图熟记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明辨种群数量特征的四个易误点(1)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X围小的动物活动X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对动物不会产生伤害2.样方法的关键点:(1)取样原则:随机取样。

(2)常用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3)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如图1、2)。

【典例】(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选B。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由于该植物个体数量较少,分布相对稀疏,不需要将个体标记后计数,A项错误;在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保证每个样方之内该植物的数量差异较小,B项正确;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为了减少调查误差,若采用等距取样法,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D项错误。

(1)样方法进行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其中,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分别适合的地块形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对标志物有什么要求?(至少答出2项)提示:不能对生物造成伤害;不能过于醒目;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等。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名校名介绍⋯⋯⋯⋯⋯⋯⋯⋯⋯⋯⋯⋯⋯⋯⋯⋯⋯⋯⋯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1.形成关系年纪性别个体― →拥有出诞辰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密度年纪构成种群― →拥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率,种间关系群落的构成群落― →拥有群落的演替2.加深对群落的理解群落是同一时间内齐集在必定地区中各样生物种群的会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花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会合不可以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会合体,在一个群落中,无论其大小均生活着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互相依存,互相限制,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赖这类关系使生物在长久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固的、相互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必定的生态环境,在不一样的生态环境中有不一样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构成群落的物各种类数目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判断是不是一个群落,要掌握三个因素:“同一时间” “必定地区”和“所有种群” ,包括了该地区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自主训练】以下相关群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一样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一样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行能是随机地齐集在一同的分析: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不一样的群落,种群构成不一样,也就是物种数目即丰富度不一样, A、 B 两项对。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含物种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构造及空间构造的变化即群落的演替, C 项错误。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物⋯⋯⋯⋯⋯⋯⋯⋯⋯⋯⋯⋯⋯⋯⋯⋯⋯⋯⋯⋯⋯⋯⋯名校名介绍⋯⋯⋯⋯⋯⋯⋯⋯⋯⋯⋯⋯⋯⋯⋯⋯⋯⋯⋯种或一个个体都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同,它们之间都要有必定的关系,如种内、种间的关系,象生态系统中要有营养关系等。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

种群和群落高考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一、种群的特征1.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 种群的特征:下列哪个符合种群密度概念: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上鲫鱼的数量每平方米草地上杂草的数量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思考: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保持稳定吗?逐个计数法3.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估算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①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②取样原则:随机取样③样方面积:1m2 16m2 100m2④计数原则:左上⑤计算方法:取平均值⑥适用范围:植物,活动力较差的动物(蚯蚓蚜虫跳蝻昆虫卵)(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力较强的动物②公式:N=M×n/m。

③注意事项:调查期间数量稳定;标志个体均匀分布在全部个体之中;标志操作不影响动物的行为和死亡。

(3)黑光灯诱捕法:适用范围:有趋光性的昆虫(4)抽样检测法:适用范围:培养液中酵母菌二、种群的数量变化(“J”型曲线“S”型曲线资源有限适用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模型草履虫数量变化实例澳洲野兔美国环颈雉人口细菌(当种群新迁入一个环境时)增长率或增长速率联系1.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2.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①防治有害动物化学防治:见效快易复发污染环境生物防治:见效慢效果稳定(放养天敌封存食物)②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用:使生物的种群数量始终维持在K/2,始终维持最大增长速率。

例: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B点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 D点时种群密度最大D. 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2)种群数量的波动、下降思考: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分别是什么?(3)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①培养酵母菌②取样(摇匀稀释)③计数(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的使用:①血球计数板的构造:1个大方格0.1mm31个大方格=25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或1个大方格=16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②加样:先盖盖玻片,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滴在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深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擦干。

高三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

高三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

种群和群落一、课堂导入备考时要结合增长曲线及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图形,在图文转化方面多下工夫;另外,要注意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等基本技能的储备。

二、复习预习答案:①年龄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S”型曲线⑥波动⑦物种组成⑧垂直结构(分层)⑨初生⑩次生三、知识讲解考点1种群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类型I: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为凸型。

类型n: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为对角线形;类型川: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活到一定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且稳定,为凹形。

(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率曲线的辨析①“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不是“ J”型增长曲线a.“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上升的,而“ 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b.“ 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②“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a.当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b•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 •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K K(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2以前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

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复习教学设计一、考情链接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种群密度及其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知识点的考查。

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具体群落、种群的研究实验,以表格、曲线为信息载体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丰富度调查等命题考查,对群落结构、群落演替常直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20年高考命题仍会集中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进行命题,群落结构与演替近年来考查趋势加大,应予以重视。

二、教学重点1、种群的特征2、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过程三、教学难点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过程四、教学目标1、种群和群落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4、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研究五、教学过程(一)、高考变式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2019·江苏)()2、同一群落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2019·浙江)()3、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密度的制约。

(2018·卷Ⅰ)()4、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018·卷Ⅰ)()5、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2018·卷Ⅲ)()6、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探究该农田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018·卷Ⅲ)()7、某陆地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较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可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再计数。

(2017·卷Ⅲ)()8、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以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群落的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群落的结构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群落的种间关系
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连线)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否就是物种丰富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考点一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醒 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制订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实施计划
3.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教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教案

第26讲种群和群落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的概念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年龄金字塔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N =M ·nm(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3.种群的分布型(加试)(1)概念: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

4.种群的存活曲线(加试)(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

5.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2)环境容纳量(K 值):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 (1)种群的数量波动①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②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环境条件的改变③类型⎩⎪⎨⎪⎧非周期波动:如我国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动周期波动:如北极旅鼠的数量变动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 种群和群落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 种群和群落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种群和群落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能掌握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各特征对种群数量关系的影响;2、重点掌握两种曲线图对种群数量的描述及其意义;3、了解并掌握群落的概念及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4、能理解群落的演替及其方向和速度的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1、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2、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及群落的结构;3、群落的演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种群1、从种群的概念中提炼关键词。

2、种群密度的概念:3、测量种群密度的两个方法及其适用的范围。

4、请用图表示其他种群的特征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

5、根据年龄组成种群可分为、、三个类型。

6、对J型图和S型图进行总结(越全越好),可以用图表的形式。

二、群落1、从群落的概念中提炼出关键词。

个性笔记2、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3、描述群落特征的几个指标有:4、丰富度与群落:5、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种,分别是和6、种间关系与群落:7、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和,垂直结构的意义:;注意:在这里提示下,区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看是不是“同一片土壤”,是为垂直,否为水平。

8、演替的概念和分类。

注意: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破坏了原有的土壤条件。

9、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真题回放】1、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________ 和__________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有关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5篇有关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教学课题:种群和群落高考考点:考点1:种群的特征(I)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II)实验考点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I)考点4:群落的演替(I)实验考点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考点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教学内容:1、种群的概念、特征和数量变化2、群落的概念、结构和演替教学重点:1、种群数量变化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教学难点: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应用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种群:(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2、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2)群落的空间结构(3)群落的演替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种群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理解:①“同种”“全部”“时间”“空间”②生态学: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进化学: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③种群通过种的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2、种群的特征:(1)空间特征: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表现出领域性行为。

(2)遗传特征:①种群内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②种群内的个体间可进行有性生殖,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3)数量特征:(必修3P60)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修3P61)a、常用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样方法:调查对象: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虫卵等)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本(包括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等)→计数(分别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多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一般选双子叶植物;计数时应注意:统计样方内个体数和样方相邻两边上个体数。

(记上不记下,及左不计右)c、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N1)→释放、重捕、计数(重捕数为N2,标记数为N0)→计算(N1/X= N0/ N2)注意:调查期间无大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动物正常生命活动,且不易脱落。

例1、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是(D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例2、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C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例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D.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②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必修3P63→图4-3)例4、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D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以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②③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习题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 )A. 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 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 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习题2:右图a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将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图b中的( A)★习题3:下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C )A. 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 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 , 人口基数为x , 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 +ayC. 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波动、增长、下降、稳定(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2)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及应用:★:种群的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

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

(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增长速率。

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

即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①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如下图)a、条件(原因):理想条件(如: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即无环境阻力状况。

)b、特点:种群数量成倍(λ)连续增长,增长率(λ—1)不变。

c、公式:Nt=N0×λt(N0为起始数,λ为增长倍数,t为年限,Nt为第t年种群的数量)N②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如下图)K/a、条件(原因):现实状态(如:空间、食物等生活条件有限,存在天敌等有限环境)b、特点:种群数量有K值;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K值时增长率为0,K/2值时增长率最大)。

▲1:K值:(必修3P6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K值和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K/2值及左右;应降低K值,改变环境条件,使之不适合鼠的生存。

K/2值时;这样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保护K值,保证鱼的生存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3:K值的变动:(如下图)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国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

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c、实例:自然种群③两种曲线的关系:两种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环境阻力“J”型曲线“S”型曲线例5、下图表示某种兔子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D )A.150只B.小于100只C.200只D.大于300只例6、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cd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食物、天敌、气候等条件可能不同(2)b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的增长和恢复(3)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①内因:a、种群个体的起始数量(N0)b、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直接影响)c、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有间接影响。

②外因: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b、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乱砍滥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4)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必修3P68)例7、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习题1: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

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C.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D.曲线②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习题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C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习题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