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稠油注蒸汽热采储层保护及改善措施的研究

稠油注蒸汽热采储层保护及改善措施的研究

me a s u r e s w a s s t u d i e d f o r h e a v y o i l t h e r ma l i n j e c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r e d u c i n g s t e a m p H v a l u e a n d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1 2 4 ( 2 0 1 3) 0 3 — 0 0 3 9 — 0 4
2 0 1 3年第 O 3期
瓣 ; 翔 化 学
稠 油注 蒸汽热 采储 层 保 护及 改善措施 的研 究
r e c o v e r y f a c t o r .I n t h e p a p e r ,b a s e d o n l a b o r a t o r y p h y s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mo d i i f c a t i o n
Ab s t r a c t : S t e a m i n j e c t i o n h e a v y o i l d e v e l o p me n t g r e a t l y d a ma g e s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m i t i g a t e s t h e o i l
p r e v e n t i n g mo n t mo r i l l o n i t e e x p a n s i o n .B e s i d e s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 c h e mi c a l f o r mu l a i s o p t i mi z e d b y t h e s c r e e n i n g o f

河南油田高浅3区普通稠油油藏过热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河南油田高浅3区普通稠油油藏过热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数 ,2 0 0 9年 8月 至 2 1 0 0年 3月 底 , 油汽 比仅 达 到 0 1 。 应 用数 值 模 拟 技 术 ,对 高 浅 3区普 通 稠 油 油 藏在 .6
不 同油 葳 温 度 下 过 热 蒸 汽 吞 吐 的注 采 参 数 进 行 优 化 研 究 ,现 场 应 用 后 ,油 汽 比 提 高 到 0 2 . ,达 到 了 降本 增
到 降本增 效 的 目的 。
1 模 型 建 立
根 据 高 浅 3区 油 藏 地 质 特 征 ,建 立 油 藏 顶 面 深 度 为 2 0 2 m,油 藏 有 效 厚 度 为 1 8 . m,粘 度 为 4 0 mP s 储层 渗透 率为 1 5 ×1 / ,孔 隙度 为 3 % ,原 始 含油 饱 和 度 为 6 % ,初 始地 层 温 度 3 6 a・ , 20 0 z m。 1 5 为 2 ̄ 6 C。该 油 藏模 型为 2 X2 ×3的 网格 系统 ,其 中第 2 为夹 隔层 ,平面 网格步 长为 5 1 1 层 m。
・ 31 ・ 2
石油 天然 . 学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 1 年 6 _ 【 江 01 月 第3卷 第6 3 期 Jun l f ia dG s eh ooy (.P Jn21 V 1 3 N . ora l n a c nlg JJ 0 oO T u.01 o 3 o6 .
后 , 累 积 产 油 量 、 累 积 油 汽 比及 增 产 油 汽 比 随注汽 强度 的变化 关 系 图 。 由 图 1可 见 , 6轮 次 的 累 积 产 油 量 随 着 注 入 强 度 的增 加 而 增 大 , 累 积 油 汽 比 和 增 产
n暑




豳 景

稠油油藏注蒸汽和烟道气数值模拟研究

稠油油藏注蒸汽和烟道气数值模拟研究

稠油油藏注蒸汽和烟道气数值模拟研究
朱汇;常毓文;沈德煌;陈荣灿;霍进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03(010)0z1
【摘要】为提高克拉玛依油田九6区特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及转蒸汽驱开发效果,进行了注蒸汽添加锅炉烟道气机理、地质参数敏感性、注采参数优化和经济评价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油藏条件下,蒸汽加烟道气吞吐和蒸汽加烟道气驱比单纯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效果都有明显的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加锅炉烟道气可使该区吞吐周期延长2~4轮次,单井产量提高1459 t,采出程度提高7.02%;蒸汽驱过程中添加烟道气可使采出程度提高3.7%.
【总页数】3页(P59-60,63)
【作者】朱汇;常毓文;沈德煌;陈荣灿;霍进
【作者单位】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
京,100083;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9;TE345
【相关文献】
1.H稠油油藏典型井组注蒸汽驱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J], 李珂;李允;赵场贵;周林
2.蒸汽喷射泵用于蒸汽与烟道气混注 [J], 李景波
3.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烟道气驱数值模拟研究 [J], 鲍君刚
4.稠油油藏注蒸汽和烟道气数值模拟研究 [J], 朱汇;常毓文;沈德煌;陈荣灿;霍进
5.混注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驱替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J], 霍刚;范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参数分析

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参数分析
汽参 数包 括 注 汽 强 度 、 注 汽速 度、 蒸汽 干度 、 焖 井
井开采可大幅提高注汽量 , 扩大蒸 汽波及体积 , 提
高 蒸 汽利 用 率 , 增 加油藏控制面积 , 从 而 有 利 于 改 善 和 提高 开发 效果 _ 3 J 。 多年 的蒸 汽吞 吐 开 发 实 践表 明 , 油 层 地 质 参 数 与注 汽 参 数 是 影 响 稠 油 蒸 汽 吞 吐 效 果 的 主 要 因 素 。为有 效 开 发 浅 薄 层 稠 油 油 藏 , 在 油 藏 地 质 参 数一 定 的情 况下 , 研 究 注 汽参 数 ( 蒸汽干度、 注 汽 速度 、 注 汽强 度 及 焖 井 时 间 ) 对 蒸 汽 吞 吐 效 果 的影
⑥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浅 薄 层 稠 油 油 藏 水 平 井 蒸 汽 吞 吐 注 汽 参 数 分 析
马翠玉 刘 月田 王春 红 刘亚庆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石油工程学院 , 北京 1 0 2 2 4 9 )

要 随着稠油开采技术 的发展 , 水平井在浅层稠油开采上 的应用 规模 逐渐扩 大。为高效开发 浅薄层稠 油油藏 , 应用数值
9 6 . 4 k J / ( m・ d・ ℃)
2 4 0 0 k J / ( m 。・ ℃)
第一作者简介 : 马翠玉 ( 1 9 8 6 一) , 女,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油气 田开
发专业博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 油气 田开发 数值模 拟。E - m a i l : m a -
第 1 3卷
第 8期
2 0 1 3年 3月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油效果 变差 。
快 周期 递减 过大 , 采注 比则呈现 剧 烈下 降的趋 势。 采 注比 上升, 则采 油 可 以比较 容易的采出。 S A G D 技术最 大的优势在于蒸 汽不断的扩 散可以 量便 增大 , 因此 对采 注 比的合 理控 制对 保证 和稳 定一个 地 区的产量 有 拓宽热 通道宽 度, 会更大限度 的提高蒸汽 与油层的接触面积 , 极大提 高 着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实际上 , 稠 油采 注比的 变化规 律 , 除 了和外 部 因素 了蒸汽 热能的利用效率。 水平井S A G D 井对 配置一 般分为3 种类型 : 双 水 有关 外, 还 和原油性 质和储层条件、 举升工艺等 有关。 平井、 水平 井直并 井组合方式 、 单井S A G D 模式 。
地 层 中变 成热 的流 体 , 将原油驱赶 到生产 井的四周 , 然后被开 采出来 。 参考文献 蒸汽吞 吐方 式十分方便 , 短时 间内便可 降低稠 油度 , 达 到开采 指标 , 控 【 1 】 黄青华. 浅 谈稠油油藏的开发 技 术[ J ] . 科技创新导报 , 2 0 0 8 , 8 ( 0 . 制也 比较容 易 , 但是 成 本较 高, 反复 注高温 蒸汽 也有一定危 险性 , 蒸汽 【 2 】 李涛, 何芬 , 班 艳华, 马立军, 孟立新. 国内外常规稠油油藏开发综述 【 5 】 崔金建 . 稠油油藏开发新技 术[ J ] . 内江科技 , 2 0 1 5 , 6 ( 2 5 ) . 【 4 】 王英斌 , 董晶晶, 杨洪, 刘强. 稠油油藏开发技 术对策分析[ J ] . 内蒙古石 类似 , 需 要 注入 井和生 产井, 按 照一 定的排 列规律 组成 网状结 构。 火烧 油化工, 2 O 1 1 , a ( 2 8 ) . 油 层开采 技术是利 用原油受热 —方面物 理性质会改变 , 另一方面 可能发 【 5 】 王君, 范毅 . 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和方法[ J ] . 西部探 矿工程 , 2 0 0 6 , 6 . 火烧 油层 又称作火 驱采 油方式 , 与注蒸 汽热, 但 效果显现慢 , 费用 回收周期长 。 ( 2 ) 火烧 油层开发技 术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稠油开采是指对稠油等高粘度原油进行开采和生产过程的总称。

由于稠油的高粘度和黏度大,常规的开采工艺难以适用,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进行开采和生产。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的一种方法,通过注入蒸汽来改善油田渗流条件,以提高原油采出率。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概述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一种通过注入蒸汽来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储层渗透率,从而提高原油采出率的技术。

该工艺通常包括蒸汽注入、蒸汽吞吐和注汽三个阶段。

在蒸汽注入阶段,高压蒸汽通过井口注入到油藏中,使油藏内部温度升高,原油粘度降低;在蒸汽吞吐阶段,将注入的蒸汽压力降低,蒸汽由储层中的原油吞吐回来,同时带出部分原油;在注汽阶段,继续注入低压蒸汽,保持储层温度,达到稳产目的。

二、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原理1. 蒸汽注入原理蒸汽注入是将高温高压的水蒸汽通过井口注入到油藏中,将储层温度和压力升高,使原油粘度降低,改善油藏渗流条件。

同时蒸汽对原油的热量传导可以使原油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2. 蒸汽吞吐原理蒸汽吞吐是指在蒸汽注入后,降低注入蒸汽的压力,利用储层内部能量,使注入的蒸汽能够吞吐回来,并带出部分原油。

蒸汽吞吐的过程中,原油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原油采出率增加。

3. 注汽原理注汽是指在蒸汽吞吐后,继续向油藏中注入低压蒸汽,以维持储层温度和压力,保持稳定的油田产能。

三、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优势1. 提高采出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采出率。

相比传统的稠油开采方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具有更高的采出率,可以更充分地开采稠油资源。

2. 降低开采成本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通过注入蒸汽来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无需额外开采设备,降低了开采成本。

由于提高了采出率,可以降低单位原油开采成本。

3. 减少地面环境污染相比其他开采方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无需进行地面破坏性作业,降低了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减少了环境污染。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蒸汽驱是开发M稠油油藏的常用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使得油藏中的稠油流动性提高,从而实现油藏增产。

然而,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设置注采参数,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前,国内外对于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受限于地质条件、油藏性质等因素,这些研究很少直接适用于M稠油油藏。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蒸汽驱注采参数对M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寻求最佳的注采参数配置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M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分析。

2. 基于M稠油油藏特性,探究不同注采参数(如注汽压力、注汽量、注液量等)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3. 建立M稠油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4. 对比不同注采参数组合的开发效果,寻求最佳的注采参数配置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1. 文献研究。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的现状及注采参数的应用研究情况。

2. 实验分析。

在实验室中利用模拟岩心和模拟油藏进行控制实验,对不同注采参数组合的效果进行分析。

3. 数值模拟。

基于M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构建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来模拟M稠油油藏蒸汽驱在不同注采参数下的开发效果。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优化M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注采参数,提高M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的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如下:1. 确定M稠油油藏蒸汽驱最佳注采参数组合,从而提高M稠油油藏的采收率,优化经济效益。

2. 加深对M稠油油藏特性及其蒸汽驱开发规律的理解,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3. 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将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五、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分析M稠油油藏的特性及蒸汽驱开发技术,明确研究方向。

稠油油藏注汽参数优化及应用

稠油油藏注汽参数优化及应用

13一、典型地质模型的建立采用A 区稠油富集油层的平均物性参数建立典型地质模型。

具体参数为:油藏埋深410m,净毛比0.8,有效厚度6m,油藏孔隙度0.35,平面渗透率1736mD,原始含油饱和度0.68,初始油藏压力4.1MPa(410m),油藏初始温度19.34℃,粘温曲线为A井地面脱气原油粘度数据,岩石骨架的热传导率为96.4kJ/(m·d·℃)。

水平井典型地质模网格维数为51×21×5。

网格的步长为10m×10m。

二、水平井段长度优化根据目标油藏水平井典型地质模型研究注汽参数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设定水平井在蒸汽吞吐过程中,注汽速度为300t/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00℃,井的最大产液量为120t/d,焖井时间是5d,周期生产时间365d,生产5周期,以此为基础进行水平段的长度优选。

在注汽强度一定(12t/m)的条件下,对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分别为50m,100m,200m,300m,400m,500m,600m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油汽比降低,累计产油量随增加,但当水平段长度超过300m之后,累计产油量增加幅度明显降低。

同时,水平井段过长会导致蒸汽注汽过程中水平井段蒸汽干度下降过快,对水平井各段吸汽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吞吐效果。

最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水平段长度优选值为300m。

三、注汽参数对蒸汽吞吐影响研究1.注汽强度的影响。

在注汽速度、蒸汽干度、焖井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分别设定注汽强度为6t/m,8t/m,10t/m,12t/m,14t/m,16t/m,18t/m进行蒸汽吞吐生产。

随着注汽强度的增大,累计产油量将会增大,而油汽比将降低。

当注汽强度大于12t/m时,累产油量增加幅度降低,所以注汽强度优选值为12t/m。

2.注汽速度的影响。

在井口蒸汽干度与焖井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在优选出的注汽强度12t/m的基础上进行注汽速度的优选,注汽速度分别设定100t/d,150t/d,200t/d,250t/d,300t/d,350t/d,400t/d进行蒸汽吞吐开发,可以看出:(1)随注汽速度的增加,累积产油量增加,当注汽速度在300t/d以下时累计产油量增幅较明显,而当注汽速度增加到300t/d后,累计产油量曲线趋于平缓,注汽速度对开发效果影响较小。

稠油油藏开发的制约因素及新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的制约因素及新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的制约因素及新技术探讨稠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储量约有(4000~6000)€?08m3。

我国也有着丰富的稠油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08t,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长庆等油田。

制约稠油开发的主要问题特稠油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为10000~50000mPa·s,超稠油(天然沥青)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一般大于50000mPa·s。

稠油的特点一是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如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占11%,塔河油田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含量高达23%;二是粘温关系敏感,如陈375井脱水脱气油40℃对应粘度133300mPa·s,80℃对应粘度2646mPa·s,100℃对应粘度754mPa·s。

特超稠油油藏开发难点在于:注汽压力高于18MPa,常规锅炉不适应;吸汽能力差,小于1t/(MPa·h);加热动用半径小于50m;转变为牛顿流体温度高(高于100℃)。

对于远离油田基地的中小规模特稠油油藏,或许其面临的主要开发瓶颈不是来自钻井技术、热采技术或冷采技术,而是来自地面集输技术,如地面稠油的输送加热、降粘、脱水工艺。

胜利稠油的粘温关系曲线特点是,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敏感性强,在低温范围内随温度增加稠油粘度急剧下降,普通稠油在温度50~80℃范围内每升高10℃,稠油粘度降低约一半,特超稠油在温度70~100℃范围内每升高10℃,稠油粘度降低约一半。

普通稠油在温度大于80℃和特超稠油在温度大于100℃后,随温度增加,稠油粘度下降缓慢。

稠油开采新型技术探讨·利用微生物强化稠油开采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对原油中的沥青质等重质组分进行降解,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技术在采油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使用添加氮、磷盐、氨盐的充气水使地层微生物活化。

其机理包括:(1)就地生成CO2以增加压力来增强其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2)生成有机酸而改善原油的性质;(3)利用降解作用将大分子的烃类转化为低分子的烃;(4)产生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原油的溶解能力。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蒸汽驱复合堵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蒸汽驱复合堵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蒸汽驱复合堵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曹嫣镔1, 2,刘冬青2,张仲平2,何绍群王善堂2 ,于田田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摘要:超稠油油藏由于粘度大,蒸汽同稠油流度比差异大,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发育不均匀,汽窜严重,影响蒸汽驱的开发效果。

针对以上矛盾,在室内开展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利用氮气泡沫与热固性堵剂相结合封堵汽窜,改善蒸汽驱的开发效果。

优化泡沫剂的配方,优化后的体系300℃阻力因子达到30以上,80℃同单56超稠油界面张力为2.6×10-2mN/m;利用双平行管对泡沫体系对蒸汽驱实施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氮气泡沫工艺最佳工艺条件。

针对渗透率超过15达西氮气泡沫封堵强度较弱的矛盾,开展热固性堵调体系优化研究,研制的热固性堵调体系初始固结温度120℃-150℃,300℃条件下在20达西模拟岩心中封堵压力梯度为5.9MPa,满足对高渗透带封堵强度。

利用双管模型优化确定最佳汽窜控制模式。

2011年在单56超稠油蒸汽驱进行现场实施,综合含水下降10%,生产井井口温度下降20℃,井组日产油量增加30吨以上,单轮次措施有效期150-200天,措施增油2700吨,改善了汽驱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驱;泡沫;热固性堵剂;汽窜;Control Steam Channeling Technology In the Steam Drive Process On SuperHeavy Oil ReservoirCao Yanbin1, 2,Liu Dongqing2,Zhang zhongping2,Wang shantang2(1.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China),Shandong 257000,China;2.Shengli Oil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LOF,Sinopec,Shandong 257000,China)Abstract: In the steam drive process on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 steam channeling led to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development result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steam channeling control technology was studied, focusing on the use of nitrogen foam and thermoset blocking agent combination of sealing steam channeling,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flooding. Optimized foam formulations, the resistance factor reached 30 or more at 300℃; and the interface tension reached 2.6 × 10-2mN / m at 80℃ between the super heavy oil of Shan-56. Using parallel tube model,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nitrogen foam technology was determined. When the core permeability was more than 15 Darcynitrogen, the strength of the foam blocking agent was insufficient to block the high permeability zone .Also the thermosetting blocking agent was studied and optimized, the initial consolidation temperature was 120℃ -150℃, and for 20 Darcy analog cores block the pressure gradient was 5.9MPa at 300℃. Using parallel tube model, the best steam channeling control mode was determined. In 2011, the mode was used in the steam drive process on Shan-56 reservoir. The water cut decreased by 10%, the wellhead temperature of production well dropped more than 20℃, the oil production of the well group increased 30 tons or more, the validity of measures was up to 150-200 days, and the measures oil production increased 2700 tons.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driv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Key words: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 Steam Drive; Nitrogen foam; Thermosetting blocking agent ; Steam channeling;0 引言超稠油油藏由于粘度高,流动性差,同蒸汽流度比差异大,蒸汽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汽窜,导致温度场发育不均匀,生产井综合含水上升,井口温度上升,热利用率低,这也是超稠油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最大的难度所在[1]。

注蒸汽稠油油藏汽窜防治技术_吴润桐

注蒸汽稠油油藏汽窜防治技术_吴润桐

注蒸汽稠油油藏汽窜防治技术吴润桐,穆 伦,丁一铭,王 亮(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 要: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的汽窜现象、危害及产生原因等进行了调研,对注蒸汽油藏汽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析指出,汽窜井的补救措施只能延长生产井的寿命,对汽窜的控制效果不大,不能提高蒸汽波及体积;为控制注蒸汽油藏的汽窜,应采用低廉的高温调剖剂进行中、深部调驱,以提高蒸汽驱动的纵向、平面波及系数,继而提高注蒸汽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蒸汽;汽窜 中图分类号:TE35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4—0001—03 注蒸汽是开采稠油油藏提高其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由于蒸汽窜流、蒸汽超覆,导致油藏的部分储层未被扫及过,使油藏注蒸汽开发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汽窜防治是提高油藏蒸汽驱波及效率及采收率的重要途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注蒸汽油藏汽窜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注蒸汽稠油油藏的汽窜防治提高其注蒸汽开采效果提供借鉴。

1 汽窜现象及危害注蒸汽稠油油藏发生汽窜时,其典型现象是当邻井注汽时,生产井产液量增加,含水上升,井内温度升高;汽窜严重时,相邻井注汽,生产井产水量急剧增加,含水接近100%,并伴有一定蒸汽[1]。

汽窜可表现为三种形式,即蒸汽窜、热水窜和压力传导。

汽窜的发生会给油田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加剧层间及平而矛盾,汽窜发生周期普遍较低,油藏动用程度低,而汽窜容易在高渗层中形成通道,使油藏动用不均的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井况,受窜井液量剧增,温度升高,导致地层出砂,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套管受损;使得能耗严重且有安全隐患,注汽量散失,从无效受窜井无控制逸散,在受窜井周围产生高压高温区,既浪费大量热能又存在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2 汽窜的成因蒸汽驱、蒸汽吞吐产生蒸汽窜的原因主要包括:油藏的非均质性,存在高渗透层或裂缝,使蒸汽沿高渗透大孔道迅速窜至生产井;蒸汽与高粘度原油极为不利的流度比引起粘滞指进;二者的密度差引起重力分离,形成蒸汽超覆;吞吐转驱过程中各井之间温度场、压力场的不均匀,引起蒸汽单向突进等等。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是一类命运复杂、开发困难的油藏类型。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的改善,以下是一些技术对策的研究:
1. 认真地进行勘探和评价工作,通过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及工业分析等
手段,详细了解薄层稠油油藏的储量、分布、产能等特征,为后期的开发工作提供准确的
数据支持。

2. 采用水驱技术进行开发,其中经典的水驱方法有稠油聚合物驱和高分子驱等,这
些方法能够提高原油的产量和品质,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

3. 应用热采技术,例如采用蒸汽吞吐法,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降低油层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4.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例如联合开采、增压开采等,通过调整生产井口压力,提
高油层渗透率,使原油更易于开采。

5. 注意地表油藏的环境保护,避免人为污染和环境破坏,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生
产活动的可持续性。

6. 加强油藏管理与监测,通过实施合理的油藏管理措施,例如注水调剖等,提高油
藏的有效储量和产能。

7. 合理安排生产井网,通过优化生产井的布置和间距,提高采收率,提高油藏的开
发效果。

8. 合理规划开发阶段,因为薄层稠油油藏的特殊性,需要根据油藏条件和经济可行
性制定合理的开发阶段,确保开发工程的顺利进行。

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改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适用的技术对策,对于不同的油藏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效果改善技术讨论

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效果改善技术讨论

热水驱 的效率 通常会 比较 高 ,并 且高 压的蒸 汽驱的 工作效 率较 3.4高渗层的机械封窜方法
之低压的要 高 。
根 据 工程 的实 际情 况在 其 内部 投入 尺寸 符合 要求 的 空心
2汽 窜 对 于 蒸 汽 驱 所 产 生 的 具 体 影 响
金 属球 ,并 且检 验 其油 层 中的互 窜 反应情 况 ,根据 发 生气 窜 的
达 到 了 70%,对 于那 么具 备 高孔 隙度 、高粘 度以 及高 重度 的油 汽 系统 直 接关 闭 ,然 后打开 上部 的 开关 ,这 样上 部 的气 体就 会
藏 来说 ,给技 术的应 用范 围非常广 泛 。但 是随 着该技 术的大量 直 接 的注 入到 地层结 构中 ,等 到的气体 容量达 到 了一 定的标 准
我 国的某 稠油油 藏开 采施 工中 ,应用 了汽窜可 以大 大提升 情 况与油 层位 置 ,在 油层 的下部 中放 入封 隔器来 将所有 的通道
蒸汽 驱技术 的开采效 率 ,其最 为 明显 的表现 就是井 口的产 液温 进行 封 闭 ,从而 可以 有效 的控 制汽 窜的发 生 。这种 方法非 常 的
度 已经超 过 了 100 ,还会 不断 的产 生蒸 汽 。分 析 了相应 的井 简便 ,且 使用效果也非 常的 明显。
温 的数 据 表 发现 ,先 导试 验 区 的蒸 汽 突破 通 常 都是 单 层 的突 3.5高 渗层 的化 学调堵 方 法
破 ,所 以在该 阶段 中的稠油 生产 的主要特性 就是 产液量 在逐渐
使 用 ,也表 现 出一 系列 的缺 陷 与不足 ,逐渐 被人 们认 识到 。下 之后 ,就可 以把钢球 放人 到内部结 构 中 ,将 主线 中的通道 关闭 ,

油藏注水开发储层参数时变特性研究

油藏注水开发储层参数时变特性研究

油藏注水开发储层参数时变特性研究在油田长期进行注水开发后,由于地层压力的变化和长期注水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储层性质会发生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油田达到增产效果,通过注水前的地形资料为基础,研究注水后胶结物对储层孔隙度结构的影响以及水冲刷作用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以及后期重点开采地区。

标签:注水开发;储层参数;时变特性随着我国油田的不断深入和长期开发,经常会出现油井降产或者停产问题,对油田进行注水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但是在长期注水以后,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区,油田中的储层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储层物性、孔喉大小以及储层非均质性都会出现明显地改变。

只有了解其变化规律,才能弄清楚注采工艺实施所造成的储层性质变化,能够正确认识目前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及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为后期开采提供重要的依据。

1地质内因条件对注水后储层参数时变特征的影响油井在注水以后,地质内因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储层参数发生变化,地质内因条件主要体现在沉积韵律有关的大尺度地质因素与胶结物成分有关的相对小尺度地质因素。

1.1相对大尺度地质因素对储层参数变化的影响利用压汞资料对微观孔隙结构在注水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可以有效提高宏观孔隙结构时变规律。

另外,结合油井动态资料进行分析可以表明层间与层内的矛盾较为特殊。

对整个油藏岩心在注水前后的数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能够反应出不同层位的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等,充分证实储层注水前后所发生的岩心渗透率变化。

根据相应的测井曲线可以反应出储层沉积韵律,主要表现为:复合韵律为主的变化类型;正韵律为主的变化类型;反韵律,复合韵律关系密切的变化类型。

结合生产资料,孔隙度和渗透率会呈现均匀增长的趋势。

1.2相对小尺度地质因素对储层参数变化的影响碎屑岩中的胶结物质会影响储层物性变化,胶结成分的变化会使粒间孔隙变成充填残留孔隙,会导致储层中的孔隙度变小,由此可以说明,胶结物和储层物性有直接关系。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探讨【摘要】近年来,石油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稠油油藏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开发已经成为石油开采提高油气储量的重要手段。

稠油开采技术、如何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国际上重大的石油科学攻关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稠油的定义与分类,概括总结稠油油藏的特征及分布概况,对稠油油藏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主要探讨了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稠油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稠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前言我国的稠油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探明的重质油田已达70多个,油藏储量相当丰富。

因此,我国的稠油开采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由于稠油具有流动性差,有机成分复杂,其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很多技术难题。

常规的开采技术无法适用于稠油的开采,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处理才能对稠油加以利用,如砂冷采法、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技术。

稠油的开采可以缓解原油产量逐渐减小、石油能源危机的现状,石油开采将进入重质原油时代。

1、稠油的定义与主要特征1.1稠油的定义与基本分类稠油,是高粘度重质原油的简称,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

根据1982年联合国训练研究署(UNITAR)在委内瑞拉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重油及沥青学术会议,天然存在于孔隙介质中的原油或类似原油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重质原油和沥青砂油。

原油的第一指标是粘度,第二指标是原油的相对密度。

一般重油的粘度在100和10000之间,超过这个上限一般就是沥青。

1.2稠油的特点和地质特征一般而言,稠油油藏大都埋藏不深、且因属于重质油其密度较大因而粘度较大、胶结疏松并且样品易散。

稠油中的轻质油成分很少,沥青胶质成分偏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组成成分导致其粘度较大的,而且粘度随着沥青胶质含量的增多而增加。

特别的,温度变化对稠油粘度的变化影响较大,并且稠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降低的变化趋势。

曙光油田超稠油高周期吞吐注汽参数优选研究

曙光油田超稠油高周期吞吐注汽参数优选研究

曙光油田超稠油高周期吞吐注汽参数优选研究摘要:在对曙光油田超稠油主要沉积的两套储层的四个主力区块进行吞吐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TARS热采数模软件对9~12周期不同注汽强度进行了研究,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利用优选法和数模相结合对注汽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科学合理的界限。

关键词:曙光油田超稠油高周期吞吐注汽参数优选一、概况1.曙光油田超稠油吞吐开发现状曙光油田是一个以超稠油开发为主的老油田,已进入吞吐高周期生产。

目前曙光超稠油正常开井677口,产量规模118.1×104t,因此如何提高高周期吞吐经济效益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开发历程及现状曙光油田超稠油的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2.1滚动开发上产阶段(2000~2004年)通过滚动勘探开发,曙光超稠油开发规模逐渐扩大,超稠油年产油量从投产初期的2.1×104t提高到2004年的77.1×104t,阶段末油井总数367口,上报地质储量3933×104,采油速度6.69%,采出程度11.3%,年产油77.0×104t累计产量308.4×104t。

2.2综合调整稳产阶段(2005~2009年)为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相继在杜84兴隆台区块、杜813兴隆台区块和杜212兴隆台区块等主力区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密调整,同时加大多种热采配套措施的实施力度。

阶段末油井总数794口,上报地质储量7097.25×104t,采油速度9.52%,采出程度12.79%,年产油155.4×104t,累计产油达到774.6×104t。

2.3低压低速递减阶段(2010~2012年)随着开发时间延长,超稠油区块采出程度提高,地层压力下降,开发成熟度高,无加密调整余地,油井吞吐周期增加,产量递减加大。

截止2012年12月,曙采超稠油共有油井964口,开井677口,日产液 1.2992×104t,日产油0.3267×104t,综合含水74.5%,采油速度 1.68%,采出程度13.67%。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水蒸气作用下的组成变化研究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水蒸气作用下的组成变化研究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水蒸气作用下的组成变化研究袁光喜;许承阳【摘要】春光油田春10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含油面积6.9km2,地质储量1152×104t,油藏埋深900-1030m,油层厚度1.2~5.2m;油藏温度下原油黏度22000~98000mPa·s,属于中深薄层超稠油,在地层条件下不具流动性.采用注蒸汽开发,考察了水蒸气不同作用温度和时间下的春光油田超稠油黏度、碳数组成和组成的变化规律.【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7(043)010【总页数】1页(P125)【关键词】油田;超稠油;水蒸气;变化【作者】袁光喜;许承阳【作者单位】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厂,新疆奎屯 834032;中石油青海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甘肃敦煌 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1采用沉降脱水法:将含水稠油置于高压反应釜中,抽真空,用N2置换空气,充填N2后,升温至90~110℃,搅拌30min后关闭搅拌器,静置恒温24h,降温后,放出下层水,打开反应釜,取出上层稠油,分析含水量。

若含水量超过3%,则按此方法继续脱水,直到含水量0~5%为止。

通常经过2~3次的加热、静置、沉降后(大约3d时间)可达到含水率要求。

优选春10Ⅱ1-7-8H和春10Ⅱ2-7-8H原油分别代表NS1Ⅱ1和NS1Ⅱ2两个主力层位的原油进行研究。

采用DV-Ⅱ+型黏度计测定。

采用四组分实验方法。

采用Agilent色质谱仪GC-MASS7890A/5975C进行分析,脱水后的原油采用C6烃稀释,注入到GC-MASS中,将得到的谱图采用归一化处理得到不同组分的含量。

较详细烃馏分的烃分布测定可有助于研究裂解反应前后稠油中烃类组成的变化。

分析方法是将稠油馏分试样气化后随载气通过高分辨率毛细管柱,使正庚烷以前轻烃、C8~C40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分离,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质量分数。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高旸昭;王强;曾旭洋;徐小钰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年(卷),期】2024()5
【摘要】蒸汽吞吐稠油开采技术在多个油田已经进行了应用。

在多轮次蒸汽吞吐过程,近井筒储层物性对开采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近井筒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尤为重要。

基于某油田稠油开采实际工况进行了多轮次蒸汽吞吐对储层渗透率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多轮次蒸汽吞吐的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渗透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储层渗透率降低幅度可达56.5%;该实验研究结果将为稠油油田的后期开发效果分析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高旸昭;王强;曾旭洋;徐小钰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监督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热伤害规律实验研究
2.稠油油藏注蒸汽后沥青沉积引起的储层变化
3.胜利油区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后储层物性变化特征
4.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5.稠油油藏注蒸汽后沥青沉积引起的储层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本文首先针对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伤害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注蒸汽过程中稠油油层储存物性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其伤害的机理以及具体的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治理稠油储层伤害的相关技术措施。

在此情况下,就能够为进一步减少注蒸汽过程中稠油油藏储存伤害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依据。

标签:稠油油藏;注蒸汽;伤害机理;参数变化规律;治理技术
引言
油田在进入生产开采后期阶段之后,为了有效提升采收效率会实施高品质的吞吐驱油,而针对稠油油层实施注蒸汽作业之后储层的物性以及孔隙结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更加复杂。

在相关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稠油油藏储层沥青沉淀、原油组分变化等都会导致油藏出现损害现象。

1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储层物性伤害机理
在针对稠油油藏进行注蒸汽开发的过程中水岩反应的出现会导致矿物出现溶解转化现象,而且会出现大量的新生矿物,黏土膨胀或者颗粒的运移沉积,原油组分的变化导致润湿性发生改变等都是造成稠油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而且上述几种伤害机理相互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联系,也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1]。

(1)如果蒸汽实际的温度以及PH值都比较高,会导致其余地层中的岩石或者矿物出现严重的不匹配现象,由此就会引起粘土的矿物水化,并产生膨胀现象,进一步导致稠油油藏孔隙度以及渗透率降低;
(2)在实际针对稠油油藏实施主蒸汽驱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矿物产生溶解或者是转化等现象,进一步生成新的矿物,而新生矿物通常情况下敏感性比较强,由此就进一步加剧了对储存的伤害。

(3)颗粒在多孔介质的情况下会进一步产生沉积、运移等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多孔介质堵塞。

从而使得稠油储层出现“热蚯孔”的现象,从使得储层的出砂情况进一步加重[2]。

(4)在多孔介质的条件下大多数的沥青也会产生沉积,从而造成孔隙堵塞,从而使得储存的物性遭到破坏;
(5)在实际针对稠油油藏进行注蒸汽驱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岩石的润湿性发生反转,从而使得油藏流体的渗流阻力进一步增加,对储层形成伤害。

2 注蒸汽前后稠油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现场作业经验可以知道在针对稠油油藏进行注蒸汽的过程中储层物性的参数会发生以下一些变化规律:注蒸汽会导致油藏中的岩石骨架颗粒出现溶解现象,从而导致井筒周围的储层更加松软,油层的出砂现象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坍塌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随着注入蒸汽的温度以及PH值不断增加,储层中的黏土或者岩石的转化量以及溶解量也会相应增加,在储层孔隙中会因为运移作用而出现大量的沉积物质,对储存产生伤害。

另外,储层孔隙中在沉积大量的沥青等物质后会改变其润湿性,导致储层流体的渗流阻力增加,导致储层损害現象。

注蒸汽之后,稠油油藏的渗透率以及空气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但是在油藏中的大孔道中仍然会聚集大量剩余油,导致后期剩余油开采难度进一步增加。

3 储存伤害治理技术分析
3.1 合理控制注入蒸汽PH值
注入蒸汽的PH值过高会导致储层中的矿物出现严重的结垢、黏土转化、矿物溶解等一些现象。

因此,在实际针对稠油油藏进行注蒸汽作业的时候要尽可能将其PH值控制在最低程度,而且要尽可能将PH值控制在9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当注入蒸汽的PH值长期维持在9左右的情况下,能够对矿物溶解量的最大程度控制,也能有效降低对地层产生伤害。

而在实际注入蒸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蒸汽干度,将其干度合理的控制在65%或者是70%以上,这样就能够将注入蒸汽中的氢氧根离子以及水分带来的伤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另外还可以向其中加入质量的氯化氨和硝酸铵等胺盐,但必须要注意添加量要与地层水中NaHCO3的含量呈现出正比例关系。

3.2 针对出砂严重的吞吐井利用螺杆泵举升设备
在实际针对稠油油田进行热采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出砂现象。

而出砂井通常都会出现汽窜等问题,而如果汽窜现象发生在井间,加之“热蚯孔”作用的影响,会进一步加重油井的出砂程度,从而使得在井下构成了一种流沙层。

如果油井出砂状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会进一步增加吞吐作业频率,甚至会导致出现卡泵等事故,导致油井实际生产作业效率低下,甚至会进一步增加生产开采成本。

针对这种现象,充分利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就能够将上述一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原油开采的有利条件,在进一步提升采油井开采时间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提升采油作业效率,并实现对生产作业成本的有效控制[3]。

3.3 抑制采油井间的汽窜问题
3.3.1 机械封窜技术
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投入到采油井中,并充分结合投入金属球后油井实际状况来合理的选择封堵作业。

这种作业技术非常简易,而且实际操作难度较低,空
心金属器还能够实现重复利用,在油田的封堵作业中成功率非常高,能够有效提升油井产量。

3.3.2 化学封窜技术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一定量的化学药剂注入到油井中,实际注入过程中可以选择泡沫剂、凝胶等一些化学药剂,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汽窜层的有针对性封堵施工。

通过这种方式针对稠油油井进行治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油井的作业效率,而且其封堵有效期甚至能够超过一年,对环境也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另外,针对渗透率比较高的单层进行封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水泥或者是热采分割器也能够实现对井间汽窜问题的有效解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针对稠油油藏进行注蒸汽开采的过程中会导致储层物性产生一定变化,针对这种变化规律以及对储存的伤害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的作业效率。

在实际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针对储层的相关伤害机理进行充分考虑能够及进一步改善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涛,刘大锰,崔连训,王润好.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伤害机理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21(04):91-94.
[2]霍进,单朝晖,郑爱萍,赵莉儆,吴成友.油藏描述在浅层稠油开发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7(01):22-25+105.
[3]黄文华,侯东波,周林.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齐古组稠油油藏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02):2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