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暑期远程培训初中化学简报化学广场第5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广场(第五期)
热点聚集:
热点一、关于物质构成微粒及化学用语的教学
莱州市扬务沟学校鹿冠香:离子化合物中最小的微粒是离子,它的化学性质有组成它的离子决定。

在初中阶段只给学生讲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初中生的知识面有限,我认为不能过多的深究。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个概念是有局限性的。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由离子构成的也由构成他的离子共同保持。

不知专家是否认同我的观点?
王磊(组长):这句话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是会改变的。

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我一直认为,讲分子时不要太过拘泥于那个定义表述。

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种类对应于物质种类,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物理变化不引起分子种类改变…
市中区齐村镇中学李庆超:组成与构成: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说法:组成用于对物质宏观状态的描述,而构成则用于对物质微观状态的描述。

当看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28页第一行“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这句话时,我想一定是印刷问题,毕竟这样的问题编写者不会出错。

借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培训之际,曾就此问题咨询过教研员,当时的回答是:“实施新课程,主要是转变观念,不要去抠字眼,组成与构成,谁去考这
个?”组成与构成的使用,是一种“习惯成自然”,还是有着特殊的规定,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

卢巍(副组长):这个问题现在一般不再深入追究,如果一定要追下去,那就要从“组”和“构”两个字的字面意义去澄清。

“组”只是简单组合在一起,其中的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应该还没有结为一体;构则是“勾心斗角”“相接相合”结为一体,原个体到了新整体中就成了整体的部分,不易分割。

就如同水中的水分子——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

城阳区第十中学孙广敏:
学生在建立微粒观时很生硬,有点“被”微观的感觉,请问如何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微粒观?
毛利新(副组长):“被微观”说的很好,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一样,第一次被告知名字的时候,就是被知道的,但是后来的进一步了解才使这个人生动起来。

在微粒教学中,第一次是被动的,但随着后来生动的化学、生活现象的引入和解释,必然使被动变为主动。

指导教师谢经超:我总感觉化学用语的教学是一个难点。

刘素雁:化学用语在初中化学中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蕴含着物质的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统一观等丰富、逻辑的化学观念,渗透着“理想模型”、“比较”、“实验”、“分类”、“假说”等多种科学方法,化学用语又是学习化学的必须的“工具”,在学科教学和学生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更要的地位和作用。

对学生来说,他们对这部分内容记忆和理解
层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容易成为学生发展的“分水岭”。

我认为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物质的‘三重表述’统一”。

学生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述”、“微观表述”和“符号表述”以及建立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这是学习化学用语的最基本的点。

热点二、关于化合价的教学
郭仓乡中学邢祥光:学生在学习化合价时,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化合价本身不是十分科学的理论,鲁教版教材在这一块说的很简单,请问专家:对于这一块内容给学生说到什么程度最好呢?有什么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谢谢!
王磊(组长):我以为,学习化合价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两个:一是认识和观念层面的,即认识到元素之间相互结合组成物质是有一定规律的,宏观定量看就是化合价。

二是能力和方法层面的,借助化合价判断熟悉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进而体会元素原子之间的组合配比(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化学式的推论含义);借助化合价书写和推断陌生物质的化学式(但不主张做繁琐的代数运算);借助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对于高中化合价是重要的知识技能基础)。

其中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记忆是必要的的。

黄燕宁:对于化合价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多个水平的处理:1不提化合价,学生在初中学过一些化学式,但是不解释化学式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水平比课标的要求低);2知道化合价与物质的组成有关,记住几种元素的化合价,知道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3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角度对几种化合价进行解释,但不要求学生迁移;4要求学生根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推断1-18号元素的化合价
东昌府区于集镇中学高风艳:卢教授下午好:在学习化合价时,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学生会感到很茫然,化合价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来的?若分析讲解的多了,不符合课标要求,在教学时感到很无助,到底怎样处理才好?请您指导,谢谢!
卢巍(副组长):您再看看专题讲座(三),其实化合价就是用来度量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比例关系的,因为不同原子之间(化合)比例不同,就要确定一个统一标准,就如同在商品交换的初期,一头牛可以交换5只羊,一只羊又可以交换20只鸡……最后为了交换方便,人们给商品定了价值(用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生产劳动量作为标准)。

这其实是人们把计量的思想引入化学反应关系的一种举措。

补充解释: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有不同的数量比关系,这便是元素的一种特有属性(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友能力一样)。

那么怎样定量描述这种属性呢,用的就是化合价(就像我们用长度描述一个人的腰围粗细)。

化合价的标准又是怎样规定的呢?那就看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目,得到一个电子计—1价(得到了1个单位负电荷),失去一个电子计+1价(原子失去电子后,正电荷相对过剩1)。

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不存在得失电子,所以元素在单质中的化合价为零。

(至于共价化合物的情形可以视学生的基础,需要的话,用电子对偏移的思路解释)孙志学:化合价,就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核心是“化合”、“价”,“价”就是数值,所以就是用数值表示元素相互化合时的性质。

因此,有人说“化合价化合价,只有化合才有价”,故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荣成市第二十九中学梁艳红:丛老师您好,请问:在化合价的引入的时候,课本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候,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作用靠各自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来
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化合价的数值就是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我觉得这句话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和没说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要说,老师要说些什么呢?
丛祥滋:化合价的学习确实是一个难点,简单的讲,化合价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并按一定规律结合时所表现出的元素的一种性质。

其根本规律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这个“价”的单位就是电子得失数(或共用对数)。

我建议你以典型物质(如NaCl、HCl、H20)为例,把道理让学生初步理解就行了,重在知道常用元素的化合价并会运用于化学式的书写。

但不要举例太多,也不要总结电子转移的规律。

热点三、关于化学变化及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问题
成武县大田集镇初级中学张秋霞:通过王老师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原来以为物质的化学变化就那几个点:比如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类型有几个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好像就没了,但是现在知道我们初三整个化学教学其实处处都有物质化学变化这样一个主题。

王磊(组长):是啊,我的体会就是化学家研究物质有两大法宝:一是根据组成静态认识物质,二是根据变化(反应)动态认识物质。

这点是初中生就应该并能够体会的。

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毕德银:王媛老师您好:我认为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应用型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型的,教材中的方程式,可以规定部分必考的,没必要都让学生记住。

王媛: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特有的符号化的语言,信息丰富,一个很简短的化学方程式把物质的反应条件都表达清楚了,它是国际统一、具有流通性,便于表达和交流学习工具。

所以首先要认识到它的功能所在,然后按照:书写—认识—应用的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切不可死记硬背,增加学生的负担。

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庄扶中学周春凤: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初中应该如何把握?得氧失氧还是化合价升高与降低?
黄燕宁:课标上初中只要求氧化反应(从与氧气反应的角度认识),不要求还原反应,更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

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学校张晓丽: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如何设计教材才能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

张利平:按照人们认识自然科学规律的历程进行设计。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除了学习外显的知识外,更重要是的学习研究方式和研究态度。

文登第二中学孙旭升:“关于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它是一个高度凝练符号化的语言,它蕴含的信息丰富,一个很简短的化学方程式把物质的反应条件都表达清楚了,发生什么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了,有没有伴随能量变化,物质的形态是什么样等等,物质的种类变了物质的形状状态也可能变了,而且在目中程度上还能表现出变化的程度是大的还是小的;快的还是慢的,并且还能反映出某些反应能不能进行到底的。

还能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关系和宏观质量关系,所以它高度凝练,并且这种符号国际统一、具有流通性,便于表达和交流。

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这段话不好理解呀,谁给解释下。

崔素芳:化学方程式蕴含着很多信息,如上述专家所讲。

化学符号系统凝集智慧,这套符号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

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即要让学生学会书写和运用化学符号表达,又能了解体验这种最简洁语言表达纷繁物质世界的智慧。

这是一种好水平创造性教学,需要我们一起探索。

热点四、关于化学课程开设的相关问题
平度市仁兆镇冷戈庄中学逄永山:一年的时间学化学太难了,这不是在为学生打基础,而是在扼杀学生的兴趣。

王磊(组长):我本人也很赞同从初二开始学习化学,也在呼吁,但是好像挺难被决策层采纳的。

丛祥滋:王教授,您好!希望您带领化学界同行,呼吁高层要重视基础化学教育。

据说在美国工程师协会注册的工程师中,化学工程师占去半壁江山,而我国少之又少。

这说明我国的科学教育仍然非常薄弱,孙先生的科学救国的纲领在百年后仍然只是个口号而已。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初中)中,化学学时是最少的。

我想用威海的事例说明学习时间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威海义务教育实行5.4学制,化学学2年,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明显比6.3要好,我们的教学要求明显高于6.3制地区,中考题难度相应也大些,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实验与探究活动也有时间实施。

因为5.4制比6.3制整整多学了1年的化学,而6.3制实际学习时间是不超过9个月的。

确实太短了,要实施科学素养教育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栖霞市臧家庄镇寨里中学骆琳:初中阶段的化学课本确实不难,但是通过辅助资料可以发现光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就需要老师自己去查阅扩充,在扩充知识的过
程中,很难掌握一个度字,往往是按标准课程的话,每周的课就是不够用,这是老师很头疼的问题?
王媛: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宏观的,我们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把握教材内涵,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热点五、关于调动学习动机问题
博兴县湖滨镇寨郝中学顾春霞: 怎样让学生主动学化学?在我们学校。

盯自习时很多同学主动做数学、英语,几乎没有人学化学,很伤心啊
娄延国:靠教师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靠化学学科的学科魅力吸引学生,靠学生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

招远市竞技体育学校宁翠珍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一大难题,往往学生学到这里,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有没有高招?
卢巍(副组长) :先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用语的重要意义:是化学科学的语言,就如同到了英国就要会说英国话一样,学习化学就必须会用化学用语。

之后想办法调动积极性识记和使用。

另外老师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特点,其实在最初阶段化学符号的学习跟汉字的学习没什么区别,观其型、解其构、明其意,然后用有效的策略加以记忆,再提供机会不断使用就好了。

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李蕾香: 学生总是感觉化学难学,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难学的原因是化学知识点太多,学生又没有形成系统,接受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所以,要教会学生整合知识.
石秀竹:将知识及时梳理。

建议主线内容有:如构成、组成、变化、分类、性质等。

再把知识纳入到以上主线中。

溶液知识在分类中混合物中;物质知识又以分类中的纯净物中。

整理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图表、树状图或网络图(圆形图容量大)等。

其中网络图可以呈现知识的联系。

热点六、关于实验教学问题
东港区南湖镇中心初级中学盛祥玲 :初中化学课时量少,进行探究实验,行得通吗?
章丘市绣惠镇中心中学王云胜: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只对科学探究的某个或某些环节进行有重点的探究。

每个实验如果都追求深而全的探究,既完不成任务,也没必要。

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宋伟明 : 实验探究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但是化学实验准备起来却十分麻烦,化学教师既要备课、上课,又要准备实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娄延国:行得通,关键是要规划安排好探究活动,不要过频繁做完整的探究活动,将与碎片式的探究结合起来。

孙志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教学时空,另一方面就要追求高效教学。

山东省鱼台县鱼城镇中心中学张英: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鲁教版沪教版中的哪个实验较好?
国家级专家黄琼:一个是经典,一个是创新。

就看您从什么角度思考了!目前我认为鲁教版的好,无毒无害!操作简便!而且蕴含的东西也更多些!
龙口市黄城实验中学崔呈祥:如何使化学教学简单化,有些东西死记硬背,是否可行,请专家指点?
省级专家程同森:请尝试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

万不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沂南县苏村镇初级中学李永涛: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提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程同森:课堂的随机应变足显教师的教学智慧。

有很多汇集这类经验的书可供参考。

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堂的生成性,课堂如果发生了预设以外情况,这很可能是你的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恰好可以借机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这种应变能力是逐渐形成的,祝你在与学生的不断对话中形成这种能力。

山东省烟台第六中学李玮和:在学习完水的化学性质之水的分解和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提出学生可能曾听说过的例子----新制的生石灰中加水可将生鸡蛋煮熟或不慎跌入刚浇过水的生石灰堆中的小孩严重烧伤。

从而引出水与生石灰发生的化学反应。

黄琼:这个例子是可以使用的,不过有个建议,我们化学老师吧,老是跟自己过不去,专门找些负面事例当例子,这种事情吧,一开始确实能吸引学生,但久而久之会不会造成学生的化学恐惧感呢?会不会造成谈化学色变呢?现在社会上,为什么那么多广告可以蒙骗大家,除了国民科学素养不高之后,是否还有我们留给学生的印象,只要是化学的就不好呢,我想这问题值得反思!所以吧,从我看来,还是有一些正面事例比较好!
蒙阴县蒙城中学公丕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中,有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气球鼓起来了,有的题目考虑浮力的影响,有的则又不考虑,弄得学生挺糊涂的,到底什么时候考虑浮力的影响?
程同森:我用分析天平做,气球的浮力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这种浮力当气球涨的较小时在托盘天平上是测不出来的,你提出的问题当看试题图示中用的何种天平,且看气球的大小。

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毕德银:王媛专家:您好!鲁教版教材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不是很好操作,很多教师仍采取原来的做法。

有何变通之法没有?
王媛:您好!这个实验的目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成分的方法,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时候知道了,主要要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谢谢参与!
济南党家中学王锡纯:完成一个探究活动一般需较长的时间,而课堂45分钟远远不能满足探究活动的需求,放在下课须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那么时间冲突应怎样处理?
张利平:那就需要老师对探究活动做出精心设计。

咱们初中化学中的绝大多数实验探究活动能在45分钟内完成的,完不成的,如铁的生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老兵新招:
第一招:《质量守恒定律》教育价值的再认识及问题线索的新设计。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了教育价值,课程专家以及我们广大教师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并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本文采用新的研究视角,试图发现新的教育价值而应用于教学中。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源自于从质量的角度对化学变化的研究。

拉瓦锡之前的和同时代的化学家们虽然也像拉瓦锡那样在使用天平进行化学研究,但他们只是专注于研究化学变化时物质的种类是否变化。

只有拉瓦锡在研究物质燃烧、金属煅烧时,却专注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正是这样一种研究思路的转变,开创了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新领域,正是因为发现了化学反应的量的规律,才把人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应用推进到一个崭新
的阶段,为化学进一步确立为现代科学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拉瓦锡因此被誉为“定量化学之父”。

现在,当我们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应当缅怀拉瓦锡的伟大功绩,应该用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所表现的智慧来启发教育我们的学生,让学生体悟到为什么是拉瓦锡(也包括罗蒙诺索夫)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别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超出常人的新观念,即从新的角度(量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新思想,应当看到,这种因为新思想、新观念所表现的智慧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在今后生活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提出新问题、采用新思路、开辟新领域的能力。

但拉瓦锡这种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的智慧却没有被我们看做宝贝捧在手心里而是暴晒在大街上了,如今的教科书都忙不迭的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写在了教材的开头,我们的教学大多数也是把这个问题直接抛出来让学生在这个既定方向上去思考,如同一个没有谜面的谜底,不但突兀也让人直挠头皮,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同时也把训练学生寻找研究方向的机会抛掉了,因此也就难于培养学生开拓方向、另辟蹊径的能力,也就培养不出有原创力的学生。

为发挥以上所述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课堂做了新的设计。

(见下面的课例)
(二)在根据天平的称量结果这一实验事实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后,要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尽管无数实验证明了这个定律,但是人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实验,有没有‘万一’”?比如,我们见到的乌鸦都是黑的,但保不住日后会见到一只白乌鸦,不需多,只要见到这么一只,以前我们下的“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就被推翻了。

在此,要静场,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只有对这个“万一”的深刻思考,才能使以下的原子分子
论解释有价值,才能让学生形成“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定律才称之为科学定律”的观念。

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把有限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的危险性。

见课堂设计中的“思想驿站”。

(三)在下课之前,或许还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化学变化中质量确实守恒吗?学生会大惑不解,我们既有称量的事实又有原子分子理论的解释,怎么还能怀疑呢?教师要适时指出,我们相信质量相等这个事实,实质上是相信了天平,认为天平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

但是如果质量不相等,现有的再高精度的天平也称不出来怎么办?即天平欺骗了我们怎么办?另外,化学反应中原子质量不变是我们的一个假定,既然是假定,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这个假定提出怀疑呢?爱恩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解答了这个问题。

有人会认为提出这样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会搞乱学生的已有认识,但继续这样追问的好处是能培养出学生不迷信权威、永远保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爱恩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也已经证明了这样的追问是何等正确和智慧!老师们可以讨论,是有这个追问有利于学生发展呢,还有没有这个追问有利于学生发展呢?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出发前的预演(第12节后“先学作业”)
1、小游戏:用六根火柴棍摆出四个等边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