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一课一练(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一课一练(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三首》一课一练(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看拼音写汉字。

jú huāshí jìngxié yángHán lěng zèng sòng fēng shuāng二、选出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小径 ________(jìn jìng)赠送 ________(zèng zhèng)橙子________(chén chéng)残破________(cán chán)柑橘 ________(jú jǘ)挑促织________(tiāo tiǎo)三、比一比,再组词。

寒( ) 经( ) 斜( ) 刘( ) 盖( )赛( ) 径( ) 叙( ) 这( ) 羔( )四、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2.您要记住啊,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就是这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初冬时节啊!,3.一阵阵飒飒的梧桐叶响,传送着秋的声音;江面上凄冷的秋风,引起我无尽的思乡愁情。

,五、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 乘、搭 B.因为 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姹()嫣()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须君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dōng___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___júhuā___ jūn zi___tiǎo zhàn___2.《山行》表达了诗人()A.对秋天的悲叹之情B.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对“白云生处"人家的向往之情。

3.古诗《山行》写的是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4.荷尽已无擎雨盖()A.举,向上托B.向下压C.打击5.借助图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想一想,下面哪幅图展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绘的画面?()A.B.C.6.知有儿童挑促织。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织布B.促膝交谈C.蟋蟀7.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理解正确的是()A.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8.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9.能说会道。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__________ 红于:_句意:______ _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______ _句意:______ __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___句意:______ _10.我会连一连,写一写。

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4 古诗三首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斜()赠()擎()萧()挑()二、看拼音,写词语.tíng chē fēng lín shuāng yè qiū fēng cù zhī()()()()()三、填空.1.苏轼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2.《山行》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描写的人有.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课时2一、课文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我是从“”两句诗中看出来的.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据多年物候观测记载,观红叶的最佳时间,多数年份为10月26日.也有最早10月17日,最晚为11月5日之间.若有兴趣,你也可到慕田峪长城,或去富有山林韵味的阴山嘴森林公园,看那红彤彤的红叶和火炬树.这里也是观景赏花的好地方,它会使你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2.北京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的叶子.3.北京观红叶的最早时间是(),最晚是(),最佳时间是().4.除过北京香山,在哪还能看到红叶?三、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吧!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参考答案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斜(xié)赠(zèng)擎(qíng )萧(xiāo)挑(tiāo)二、看拼音,写词语.tíng chē fēng lín shuāng yè qiū fēng cù zhī(停车)(枫林)(霜叶)(秋风)(促织)三、填空.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2.《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梧桐叶、秋风,描写的人有儿童.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橙黄桔绿的时节啊!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课时2一、课文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我是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两句诗中看出来的.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用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反衬出诗人悲秋的凄凉,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据多年物候观测记载,观红叶的最佳时间,多数年份为10月26日.也有最早10月17日,最晚为11月5日之间.若有兴趣,你也可到慕田峪长城,或去富有山林韵味的阴山嘴森林公园,看那红彤彤的红叶和火炬树.这里也是观景赏花的好地方,它会使你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2.北京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的叶子.3.北京观红叶的最早时间是(10月17日),最晚是(11月5日),最佳时间是(10月26日).4.除过北京香山,在哪还能看到红叶?慕田峪长城或阴山嘴森林公园.三、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吧!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古诗三首》是谁的作品?A. 杨洪基B. 王维C. 孟郊答案:B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由以下哪位唐代诗人创作的?A. 杜甫B. 白居易C. 柳宗元答案:C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写的是哪一季节?A. 春天B. 夏天C. 冬天答案:C4.《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指代答案:A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独立揖尔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A. 寒风B. 外面的天气C. 寒冷的北方答案:C二、辨识题1. 请辨识下列句子是否出自《静夜思》。

A.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A2. 请辨识下列句子是否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C.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A三、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情景描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一位名叫武判官的官员离开北方归京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北方寒冷的自然环境,如大风卷地的白雪,寒冷肃杀。

同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表现了武判官感慨自己东巡察访的艰难和寂寞,以及回到京城后的欢乐和热闹。

2. 解释《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意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一个寂静的夜晚,窗前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让人产生可能是霜华的错觉。

这描绘了诗人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床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感慨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3. 比较《静夜思》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静夜思》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描写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但它们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练习题《古诗三首》练习题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下面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诗三首》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第一题: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杜甫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望天门山的景色。

望天门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楚江穿过中断的天门,流淌而过,碧水蜿蜒东流,终于回到此处。

两岸青山对峙而立,宛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孤独的帆船在远处徐徐驶来,迎着夕阳一点点靠近,给人们带来一丝宁静和温馨的感受。

第二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告诉我们,站在鹳雀楼上,无论我们看得多远,都可以看到白天在山的尽头消失,黄河奔流入海。

虽然我们的目光可以穿越千里,但我们永远都可以再登上一层楼。

这里所说的“一层楼”并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楼层,更是指我们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和境界。

第三题: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请你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农民的敬佩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简单的几句话,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农民们在春天辛勤地播种一粒粟子,经过一个个季节的耕耘和等待,到了秋天却能收获万颗子粒。

而这种收获并不是在四海都能看到,因为在一些地方,农民们没有足够的田地种植粮食,因此他们依然饥饿着。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的不易,也让我明白了粮食的珍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粮食,并且要关心农民,让他们的辛勤劳作得到应有的回报。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三首古诗的意境和寓意,并能够将其内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中文写作能力,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1(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1(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B.天门中断楚江..开(清澈的江水)C.山色空蒙雨亦.奇(也)D.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2.人间四月芳菲尽,。

()A.千朵万朵压枝低B.山寺桃花始盛开C.不知转入此中来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的样子。

B.云雾迷茫的样子。

5.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还。

B.回到这里。

6.《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二、诗词曲鉴赏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

8.诗中的天门山给人以雄伟壮观之美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请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

9.默写古诗。

10.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

1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_______和雨天的景象。

13.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

14.在诗中,诗人________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16.给下列生字注音。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练习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练习

《古诗三首》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1.看拼音写汉字。

gài zi xié pō jú huā cán pòhán shān fēng shuāng zèng song chéng sè二、填空题2.给下列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落(nuó luò) 雷(lí léi ) 梦(màng mèng )送(sòng sàng ) 喊(kǎn hǎn ) 肉(ròu yóu )3.比一比,再组词。

径 霜 残 斜 挑经 露 浅 抖 跳4.写出表达下列意思的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3)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由得思念起家乡。

三、语言表达5.给下列句子排序。

( )菊花不怕冷,不和别的花争艳。

( )秋天一到,校园里的其他花草都凋谢了。

( )我爱菊花。

()菊花的颜色可真多呀,有深红的,有淡黄的,还有雪白的。

()菊花在这个时候开放了。

四、课文内容填空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代的,诗人描写了、、、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

(2)《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3)《赠刘景文》中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五、诗歌鉴赏阅读《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用连线的方式选择正确的读音。

jūn zèng wāng tà yàn fēn jiǔ dǒng雁董纷君赠酒汪踏二、比一比,组成词。

尘()酒()汪()桃()纷()尖()洒()狂()挑()份()三、把下面两首诗补充完整。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填空。

《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都是______朝诗人,三首诗都是___________诗。

第二课时一、解释词语。

渭城:朝:浥:踏歌:知己:二、填一填。

1.《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____。

2.《别董大》的作者是_______诗人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军。

四、根据你的积累,再写两句送别诗。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jūn——君zèng——赠wāng——汪tà——踏yàn——雁fēn——纷jiǔ——酒dǒng ——董二、尘(尘土)酒(酒杯)汪(泪汪汪)桃(桃花)纷(纷纷)尖(尖锐)洒(洒水)狂(疯狂)挑(挑水)份(份额)三、客舍青青柳色新天下谁人不识君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四、王维李白高适唐送别第二课时一、渭城:古咸阳城,在今陕西省。

朝:早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练习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一、填空题1.《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李白。

2.《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壮丽山河的思念之情。

3.《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李白。

4.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答案:诗中的“床前明月光”是诗人在夜晚床前看到的明亮的月光。

这一景象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中,香炉和紫烟的比喻意义是什么?答案:香炉象征着庐山,紫烟是庐山上瀑布溅起的水雾。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庐山和瀑布的壮丽景色与香炉冉冉升起的烟雾进行了巧妙的联系,使整个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选择题1.下面哪一句不是出自《静夜思》?A.座中泣下谁最多B.床前明月光C.扬子江头夜送客D.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C2.下面哪一句不是出自《望庐山瀑布》?A.日照香炉生紫烟B.飞流直下三千尺C.相逢何必曾相识D.长风破浪会有时答案:C三、简答题1.《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包含了哪些重要的意象?你理解后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

答案:《古诗三首》包含了明月、庐山、瀑布等重要的意象。

明月代表着宁静、辽阔、美丽和希望,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神秘的意境;庐山象征着壮丽山河和浩渺天地,诗人通过对庐山景色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瀑布则是力量和奔流的象征,通过描写瀑布的浑厚声音和山洪般的气势,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2.你觉得《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答案:《古诗三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歌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通过诗人的巧妙描写,给我带来了清新、宁静和壮丽的感受。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shíjìng xié yá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再组词。

径________ 霜________ 残________ 斜________ 挑________经________ 露________ 浅________ 抖________ 跳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____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意思。

坐:①坐下;②(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③瓜果等植物结果实;④把锅、壶等放到炉子上;⑤因为。

Ⅰ火旺了,快把水壶坐上。

________Ⅱ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________Ⅲ这座房子坐北朝南。

________Ⅳ花谢了,瓜秧上坐了几个小瓜纽儿。

________Ⅴ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5.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

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1)白云生处有人家()A.出生。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带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带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带答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带答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行《古诗三首》的课时练习,通过解答问题来深入理解这几首古诗的内涵。

以下是对三首古诗的解析和练习答案。

1.《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这首诗有多少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吗?答案:这首诗有四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诗中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春天的来临?答案:诗中通过描写鸟鸣、风雨、花落来表达春天的来临。

(3)请问“花落知多少”这句话中的“花落”指的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中的“花落”指的是花开的同时,也是花朵凋谢的意思,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化。

2.《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1)这首诗有多少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吗?答案:这首诗有四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两句表达了什么意境?答案:这两句表达了冬天的寂静和荒凉,人迹罕至的景象。

(3)请问“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话中的“孤舟蓑笠翁”指的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中的“孤舟蓑笠翁”指的是一个孤独的渔翁,他独自执着于钓鱼,与寒江雪景形成对比,强调了他内心的坚持和专注。

3.《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这首诗有多少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吗?答案:这首诗有四句,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诗中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壮美景色的向往?答案:诗中通过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表达对壮美景色的向往。

(3)请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中的“千里目”和“一层楼”暗示了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用“千里目”暗示了远大的志向和追求,用“一层楼”暗示了有更高的目标和更美好的追求。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题目一:《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一: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人描绘了鹳雀楼巍峨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追求进步的豪情壮志。

题目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二:
这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

诗人独坐时,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产生了思乡之情,深深思念故乡。

题目三:《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三: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春晓》。

诗人生动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向往与畅想。

总结:
在这三首古诗中,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主题。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追求进步的坚定决心;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孟浩然的《春晓》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场景。

通过欣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热爱,并从中汲取到情感和智慧的滋养。

这些古诗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文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语文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积极参与练习题的答题,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完成,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经典古诗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拥有更加广阔的语言天地。

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诗之美,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hánshān(________)cánjú(________)shuānɡyè(________)zènɡsònɡ(________)chénɡsèjìnɡ(________)(________)shí2.辨字组词。

刘君道对军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桃赠挑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银行(_____)步行(______)(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到处(_____)处理(_____)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________”字点明深秋季节;“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有人家”使人联想到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箱枝。

这两句抓住“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________”与“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做霜斗寒的形象。

二、诗歌鉴赏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行【唐】牡枚远处寒山的石径是斜的,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爱上枫林晚,______________。

(1)古诗的默写。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小学语文-有答案-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古诗三首_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有答案-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古诗三首_第二课时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填空题1.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房,形状像蒙古包。

(________)2.青色。

(________)3.辽阔,深远。

(________)4.同“现”,呈现。

(________)2. 默写古诗《山行》,完成填空。

山行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山行》的作者是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 。

诗歌主要描绘的是诗人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

语言表达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________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意:________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诗意: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填空题1.【答案】穹庐苍苍茫茫见【考点】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2.【答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路上的所见所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考点】诗词默写文史常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语言表达【答案】1.弯弯曲曲的石径远远地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2.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草原上绿草没有尽头。

风儿吹过草儿低,远处出现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3.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

【考点】理解句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东篱菊有腐草香。

B. 九州生气恃风雷。

C. 白云千载空悠悠。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古诗《风》主要描写的是:A. 鸟的鸣唱。

B. 人的愉悦心情。

C. 难以寻觅的珍宝。

D. 自然风光变化。

( )3.古诗《风》的体裁是:A. 五言绝句。

B. 七言绝句。

C. 七言律诗。

D. 绝句。

( )4.古诗《风》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自然界的恢弘壮丽。

C. 人对风的无奈和迷茫。

D. 自然带给人们的欢乐与美好。

( )5.古诗《风》中写到的“野火烧不尽”和“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下列哪种现象的认识:A. 大自然的变化不可避免。

B. 自然界的力量无穷无尽。

C. 人类的创造力过于强大。

D. 自然环境的规律性。

二、判断题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 )1.《风》中描写了四季的变化。

( )2.《风》中所写的风景主要发生在农田中。

( )3.《小山竹》中的山竹为小草。

( )4.《小山竹》的背景是春天。

( )5.《小山竹》中的“川流不息”与《风》中的“野火烧不尽”含义相同。

三、简答题1. 简要解释一下古诗《风》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

2. 古诗《小山竹》中,诗人通过描写山竹和春天的联系,表达了什么寓意?四、应用题请你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写一篇诗意的短文,400字左右。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

根据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推测诗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

2.D。

古诗《风》主要描写了自然风光变化。

3.A。

《风》是五言绝句。

4.A。

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D。

古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规律性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大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题目,练习题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结合三首古诗,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夜泊:不识:可怜:
君:白日:吟:
二、填空。

1.《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

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的哀愁。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时候,在对愁眠,“客船”上的“客”指的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话的意思是。

2.《暮江吟》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九月初的江边,从到的景色。

其中还有一个比喻句是,把比作,
把比作。

抒发了作者之情。

3.“千里黄云百日熏,。

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三、读读诗句,先理解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啼:渔火:
2.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卷一、积水成渊)1. 看拼音,写词语。

2. 把下面不正确的读音用“\”划掉。

3. 把下面字的偏旁部首写在________里。

4. 我会辨字组词。

5. 古诗填空。

(1)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

(3)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4)《别董大》中最能体现友情的诗句是________(5)《送元二使安西》中最能体现友情的诗句是________二、我当裁判员。

(对的打“√”错的打“×”))6.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代王维。

________ (判断对错)7. 知己指的是知心朋友。

________(判断对错)8. “桃花谭水深千尺”使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

________(判断对错)三、填空题)9. 默写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________别董大________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知不觉,春风已经踏着轻盈的步伐走近了我们,近了!近了!我仿佛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不光是我一个人,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感受到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看!桃花、梨花、迎春花……向比赛一样竞相开放,那红的像火、黄的似霞、白的如雪,真的繁花似锦,闭上眼睛,一阵阵的馨香迎面扑来,让人陶醉。

细听,蜜蜂们已在辛勤地工作,嗡嗡的飞来飞去。

蝴蝶也不甘寂寞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春江水暖鸭先知”,小鸭子在水中快活地嬉戏,感受春的温暖,从南方飞回的燕子站在电线上休息,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个“小音符”与“五线谱”组成的一首悦耳的乐章,歌唱家﹣﹣黄鹂小姐,在树上用自己美丽的歌喉唱着这首交响曲。

杨柳姑娘披着长长的头发在春风中婆娑起舞,那美丽的舞姿,那轻盈的步伐,仿佛要飞起来,清澈平静的流水倒映出她多姿多彩的身躯,岸上的绿草和鲜花都倒映在水中,水底仿佛是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一年之季在于春。

”这春天的日子多美好啊!早晨春光穿过树梢,照射在五光十色的画檐,湖面上红绿相映的倒影随着微波荡漾和三三两两的小舟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句:“春天,真美啊!”(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17 古诗三首一、填空题(共8题)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谙熟________(ān yīn)镜未磨________(mé mó)青螺________(lóu luó)两相和________(hé hè)2.比一比,再组词。

孤________ 望________ 晴________ 湖________ 镜________狐________ 忘________ 睛________ 糊________ 境________3.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________ ②日边来:________ ③西子:________④相宜:________ ⑤潭面:________ ⑥镜未磨:________4.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

(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3)《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5.给诗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A .晴天的西湖波光闪动,显得美极了;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景色也非常奇妙。

B .两岸的青山对峙而出,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C .洞庭湖水色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古诗,带有同步练习题和答案,供参考学习。

古诗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苍苍美丽的古原啊,你多少英雄泪浸润的奇迹!绵延的青草,点缀了我的思念,送别的日子里我彷徨。

蓝蓝的天空,照亮了我的梦想,也带走了我的伤悲。

(题目:古诗一)同步练习题:1.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答案:《赋得古原草送别》2. 这首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答案:诗人对古原的赞美和伤感离别之情。

3. 请仿照古诗的语言风格,用自己的话写一段描写大海的文字。

答案:辽阔浩瀚的大海啊,你多少航海者的胆识所尊崇的世界!无边的波涛,映照了我的遐思,被你的宏伟所征服。

湛蓝的天空,倒映了我的梦想,也带走了我的困扰。

古诗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古诗二)同步练习题:1.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答案:《静夜思》2. 这首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孤寂的夜晚里,诗人思念故乡。

3. 这首古诗通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比喻。

明月光暗喻思乡之情,床前霜喻孤寂之感。

古诗三:《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题目:古诗三)同步练习题:1.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答案:《咏鹅》2.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咏鹅”的意思。

答案:这首古诗通过描写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动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这首古诗有什么特点?答案:简洁明快、朗朗上口,韵律感强。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古诗的美,领略其中的诗意和情感,还能锻炼提取信息、理解上下文等语文基本技能。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大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题目,练习题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结合三首古诗,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夜泊:不识:可怜:
君:白日:吟:
二、填空。

1.《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

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的哀愁。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时候,在对愁眠,“客船”上的“客”指的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话的意思是。

2.《暮江吟》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九月初的江边,从到的景色。

其中还有一个比喻句是,把比作,
把比作。

抒发了作者之情。

3.“千里黄云百日熏,。

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三、读读诗句,先理解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啼:渔火:
2.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瑟瑟: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知己:识:
四、连线。

《寻隐者不遇》唯见长江天际流杨万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松下问童子李白
《鹿柴》空山不见人贾岛
《小池》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默写《别董大》。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想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希望我们精心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家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