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近代交通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3、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可人 足夫 相, 灵地 助半 捷方 ,体 ,之 亦不 有 惟遂 铁 任, 其路 其举 未, 侮动 建譬 辱不 铁如 而灵 路人 莫, 者身 之横 ,血 御逆 则脉 。之 如流 来 风通 , 痹, 无 之手
……
—— 郑 观 应 《 盛 世 危 言 》
2、近代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喇叭 、击鼓传声、烽火台、驿站、信鸽、灯塔、信号旗
古代驿站鸡鸣驿
烽火台
2、近代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想一想:19世纪70年 代,有线电报的出现 给人们提供了哪些 方便? (商业、新闻、家庭 联系等)
我们从报纸上能得到 什么?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 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 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 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 息。
探究:现在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 那是不是在欺骗读者呢?
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 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天津电报总局——中国最早 的电报局(1880年)
照相技术的出现
1839年,照相技术在法国出现, 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19 世纪晚期,照相术在清朝的宫廷十分 盛行,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仪和末 代王妃婉容等都十分喜欢拍照。后来, 照相术为人们所广泛接受,逐渐在社 会中流行起来。
《申报》—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72年)
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目录
一、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1、交通工具 2、通讯 3、文化生活
4、社会习俗
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三、社会生活变化的评价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交通工具
穿 越 时 空 , 回 到 近 代 中 国
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
早期火车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淞第 沪一 铁条年 路正, 。式英 投国 入商 运人 营在 的中 铁国 路修 筑 的
1881年中国人修筑的第 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 1876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传统代 : 木船、轿子、马车 步工具
——
人力牵 引工具
交通 趋 势 一、工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伴随着帝国 主义的侵略而改变的,那这种变化是好 事还是坏事?应如何正确评价它?
(1)这些变化是有限的,只是在部分沿海地 区才出现了有限的改变;
(2)虽然这些变化伴随着侵略,但这些变化表明近 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 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人类历史先 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以留声机配音或者用字幕。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文化娱 乐生活(照相、电影)
探究: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对人们的生活 有什么影响? 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创办于1872年的报纸--《申报》
1897年创办,是近代 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 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书信 B、电报
C、电话
D、电子邮件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生回答]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教师引导]请举例验证。
[学生回答]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几天。
[教师引导]除了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外,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C.拍成照片。
[教师引导]应该是这样,文字描述和口头流传都可以失真,而且因理解不同,主观的成分增加得越多,就越远离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用照片来记载呢,就能较客观一些。我们可以看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定军山》剧照”“《渔光曲》剧照”“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都生动地记录了真实的情况。那么,关于照相技术,我们能了解多少呢?我们也通过投影来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的出现,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火车和轮船在中国的出现,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不管正负面的,都列举出来。
[板书]火车轮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回答一:人们出行速度加快,可以节省好多时间,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回答二:商品流通的加快,可以促进商品生产的加快,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生事物?
[学生回答]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传到中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肯定。
[教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习的是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这一点上,功不可没的,首推电影和照相的传入。除此以外,还有报纸以及专门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等。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民 主义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满 族
汉 族
3、禁缠足
(1)什么是缠足?
(2)什么时候开始禁缠足呢?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 饬令各省劝禁缠足
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 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 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 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 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 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 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 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 “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 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 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剪发辫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剪辫运动
清朝男子发式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女装 清朝 男装 女装:旗袍 20世纪 20年代 男装:西装、长衫、中山装
清朝官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 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 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 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 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 。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 理念。
近代最出名的报纸——《申报》(1872)
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 (清同治11年3月23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 斯脱· 美查。1949年5月 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 《申报》为中国国民党 党产而宣布停刊。前后 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 版25600期。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辛亥革命后军警 为行人剪辫子
剪发辫
清
末
清朝梳辫图
剃
发
图
废缠足民国女生不缠足、玩体育
清 朝 翎 顶 补
易服饰 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跪拜
废跪拜
梅 兰 芳 与 卓 别 握手礼 林
改称谓
鞠躬礼
有人说:“近代社
会生活本来就落后, 变化又有限,与我们 今天的现代社会生活 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这种观点对吗?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 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 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
轮(分2)船分或)火近代车中(国1出分版)业中,剪历发史辫最或长改、规称模谓最(大1的分文)化出商版务机印构书是馆什么(?1分(1)
结合之前所学,从内外两方面思 考: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外因)
2、中国人近代化的探索(内因)
当堂反馈
(2013·江苏南京) 1、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 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
A.1872年 B.1897年 C.1905年 D.1915年
时间:5分钟
活动目标:
课前独立预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课 堂上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要求:
6人一组,全班分为四大组,通过课本知识和老师提供的 资料进行消化创新,用形象的方式介绍相关知识,让大家切 身体验和感受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示形式不限:如说故事、编歌曲、新闻播报、 采访、分角色表演等等,尽其创新。可组内派一人完 成,也可多人共同完成。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合作探究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2.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回答问题:①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②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
20社会生活的变化
现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商务印书 馆
香港和台湾的商务印书馆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
改称呼 易服饰
政治气候的变化与移风易俗。
革命军在街 头剪辫子
青年时代 的孙中山
剪发后的 孙中山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 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嗣后 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 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 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 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 《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 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 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 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 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服饰及其 他
西服、中山装、高 长袍、马褂、旗装 领服装、照相、电 影的传入和流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变化? (2)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什么要颁布法 令革除 “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 称呼?
参考答案:
(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 发生了很大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 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因为清朝官场“大人”“老爷” 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这是 与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是相违背 的。
照相技术何时传入中国
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 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 蒂耶1846年带进中国的。清人周寿昌的《思益堂日札》记 载:道光丙午年,他旅居广州,见到取影器的记述。因此 有人推断:道光丙午年是公元1846年,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的第四年。那时候,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人日渐增多。 “周寿昌看到的这架照相机就是进入广州的西方人带进来 的。”所以,至迟1846年照相机已经传入中国。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
1911年 断发易服
一条拖了几百年 的长辫子随着咔 嚓一声离我们远 去了。一个新的 时代开始了。若 有所失?一声长 叹?还是欣喜若 狂?
剪辫子
精选课件ppt
7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精选课件ppt
8
物质生活 的变化
火车
轮船
精选课件ppt
电报
9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精选课件ppt
虽然模模糊糊, 但是人像还算清 晰。这位满清贵 族耆英在法国人 的照相机前留下 了中国第一张照 片。
中国第一张照片
精选课件ppt
3
老照片
1872年 最早的中文报纸
似乎墨迹未干, 万千资讯已尽收 眼底,穿过历史 的氤氲,那淡淡 的书香还在弄堂 里飘散……
最早的中文报纸
精选课件ppt
4
老照片
1903年 慈禧扮观音
的东西刚从外国传进来的时候,人们无不充满 了好奇,也正是这些新奇的东西的传入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精选课件ppt
1
老照片
1909年 京张铁路
面对镜头的拘束 依然掩饰不住那 份自豪。中国自 己设计修建的第 一条铁路提前2 年完成。
京张铁路
精选课件ppt
2
老照片
1844年 第一张照片
精选课件ppt
28
精选课件ppt
29
精选课件ppt
30
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精选课件ppt
31
精选课件ppt
32
社会风俗 的变迁
剪辫
服饰 不缠足 礼仪称谓
精选课件ppt
33
1、装束的变化
清朝梳辫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人教版)
商务印书馆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烽火台 古代驿站鸡鸣驿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877年,福建巡抚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 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 架设起中国大陆第一条自 办电报线路。此后,中国 电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早期电报机
苏州电报局观前营业处
第二幕(清末民初)
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 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 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 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 《江南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 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有很多字小明不认识,外公 让小明查字典。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图说历史
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对中国社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 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黄鹄”号,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_导学案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四.课堂小结: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
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
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
教
与
学
反
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
达
标
测
评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8.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等史实。
能力目标: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应该走重视教育、科技创新的道路●教学重点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分散其巨大的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深刻变化为教材内容的基本线索。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均为本课重点。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相比,虽然极其有限,同现代相比更是微不足道,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是中国开始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标志。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物质对意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培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史观。
化解这一难点,可以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来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在正式讲课之前,我想先作个简单的复习。
中国的国门是什么时候被打开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但同时一批爱国之士,也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开始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例如:(引导学生回答)经济上,出现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
就这样,中国,一个东方的古国踏上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漫漫征程,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而社会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中国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投影PPT),这段材料描述了早期火车的出现,当时中国老百姓的反映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当时中国,除了火车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3、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民国以来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预习案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教材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西方先进的文明也随之传入我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中:①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②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③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④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⑤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⑥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年在创办的《》;⑦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年创办于的《》。
二、预习自测1.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于19世纪的()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跪拜 D.点头三、我的疑惑合作探究一、合作学习温馨提示:1、自主学习2-3分钟2、小组交流2分钟,组长组织协调,做好记录,指定展示人选3、非展示小组认真倾听,做好补充点评的准备两代人的探亲故事故事一:阿福苏州探亲记情景1:1855年,阿福去苏州表哥家探亲。
出发前,阿福想提前告知表哥。
他当时会选择哪种途径呢?(多选)A:写信B:飞鸽C:有线电报D:电话情景2:阿福想为表哥表嫂造两件衣服带去苏州。
那么阿福让裁缝做了怎样的衣服呢?(多选)A:宽大旗袍B:长马褂C:近代旗袍D:中山装情景3:阿福于1855年8月启程,那么阿福会通过什么方式去苏州呢?(多选)A:马车B:快船(人力)C轮船(蒸汽动力)D火车情景4:几经过波折,疲惫的阿福终于来到了表哥家,却发现苏州总督大人来到表哥家拜访。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篇1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以及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知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与技术传入中国;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8分钟结合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阅读课文时要求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速读,找出相关答案,并标记疑点,以备小组交流。
自学指导:1.归纳本课的历史之最。
2.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找出通信工具的变化及作用。
4.找出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及其作用。
5.概括出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结果。
6.按时间填好下表,了解本课学到的重大社会生活变化。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
(四)交流评价
小组交流存在的困惑问题,小组长抽签选题,交流之后各组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学法指导】
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
【知识链接】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
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二)活动探究
请大家归纳一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生活是怎样的?
情景剧一:茶馆
探究一:1、请根据剧本中的内容,找出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些新的变化?
2、参考右图,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年份中上海外白渡桥3天和2天中的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从这个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情景剧二:校园
探究二:1、在这个剧本中又有那些变化?你还能列举出其他的一些变化吗?
2、产生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变化反映在人们身上是怎样的,社会习俗变化的趋势有哪些?
探究三:“你认为周围哪些社会习俗属于陋习?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弃陋习?”
【学习小结】【当堂检测】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当时上海的报纸()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3、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4、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②坐轮船出国留学③陪朋友看电影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学习反思】
1、学后收获:
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
3、我的大胆尝试:
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情景剧一
人物:王利发(掌柜)、秦二爷、松二爷、常四爷、李三(跑堂的)任景泰(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者)
地点:裕泰茶馆时间:1905年某天
茶馆门外,做小生意的、赶路的、拉黄包车的人来来往往,门内,柜台上,王掌柜在看着已经在喝着茶,聊天的客人。
突然,门帘还没掀开就传来了高昂激动的声音。
秦二爷:京张铁路正式开工了,咱们大清国自己设计的铁路,历经多少波折,终于要开工了!王掌柜:秦二爷,您坐下了,慢慢说。
您说的这条铁路是谁设计的啊?
秦二爷:詹天佑,詹会办。
就是当年咱大清国派出去几批幼童到美国留学,他就是在美国学习的造铁路的技术,如今咱自己的铁路工程师修造自己的铁路,再也不怕那些洋人瞧不起咱中国人,连自己的铁路还要别国来修筑。
李三:那这条铁路修了有什么用呢?
秦二爷:铁路就像是人身上的血脉,通了铁路的地方,就像人身上血脉流通,手足灵捷。
就可以发展经济,也就不怕那洋人来欺负咱国穷民弱了。
松二爷:我家有个亲戚在上海坐过火车,当时是中国第一条可以载客运营的铁路,在【申报】上还报道了,说汽笛声震天响,车头冒出滚滚浓烟,人在车里像悬挂的旗子摇来摆去。
当时吓的那些乡下人像见了怪物一样,都楞在地上动弹不得!
大家一听都议论起铁路来,正聊着热闹,门帘掀开,进来几个人拿着奇怪的机器。
任景泰:诸位客官,今天给大家看个西洋景,我在这里让大家看看咱京城第一名角——谭老板的(定军山)。
王掌柜:谭老板在哪里?
任景泰:诸位请看(边说,边播放影片,同时让助手在一边的留声机里播放定军山唱段)
常四爷:(手里攥着一份【京华时报】)大新闻,皇上宣布从明年开始不考科举了!
第一幕完情景剧二
人物:某上海女校学生:小曼、婉如、依萍地点:校园内时间:1931年某天
小曼:(在校园一角正在读诗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婉如:小曼,你看今天的报纸了吗?那位末代皇帝溥仪,被他的妃子起诉离婚了。
这个消息已经上了所有报纸的头条了!
小曼:是吗,还没有看到呢。
不过我听我妈说,我有个山西的表姐最近打电话过来,她也在闹离婚,她以前就是由父母包办婚姻,嫁给了一个和她没有共同思想的人。
现在她终于决定离开那个封建的家庭了。
婉如:离婚后,你的表姐怎么生活呢?
小曼:她可以到上海来,以前她读女子大学时文笔非常好,到上海来可以做记者,而且现在交通这样方便,来上海可以让她自己养活自己。
依萍:小曼、婉如,你们聊什么呢?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打球?
小曼:不去了,我们社团最近有排一部新剧,我还要去排练呢!
婉如:我也不去了。
我的朋友约我去看电影,【歌女红牡丹】,这可是第一部有声电影呢!我要回去准备下,等会赶电车到电影院和朋友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