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29
肯定 (1)“为”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 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5)“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 (6)“…,…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
34
(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A于 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 命”的倒装, B以 例:屠惧,投以骨。
35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 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 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 笑)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 吞”即“被……吞掉” c于.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0
筛选信息题: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 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36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 “不亦……乎” “有……者” “得无……乎” “如……何” “奈……何” “然则……”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 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 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 (3)“以……为……”相当于“把……当 作……” 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4)何以 拿什么,凭什么 例:何以战

文言文做题技巧与方法..课件.ppt

文言文做题技巧与方法..课件.ppt

• 第一步:初读全文 •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
几年高考都是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 道文章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 物关系复杂。文中的人物关系有正反好坏之分, 一般有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 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 主人公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 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 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 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 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精品课件
• 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 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 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 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 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 了。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语 法现象(包括虚词的一词多义),一 旦涉及必须准确翻译。
精品课件
•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 禅山记》)
•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 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精品课件
• 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
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 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精品课件
• 第二步:细读题目

中学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中学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17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 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 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 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 虑。
18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
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9
【 内容归纳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符合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资治通鉴》 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 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 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 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 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 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
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
式。
24
5.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 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 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25
★一定要直译, 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 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 解释。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 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 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例如:6.不必 今义:不需要 古意:不一定
32
2 . 单双音节词现象。
易错原因:不能把双音节词(连绵词, 偏义副词)拆开理解,也不能把相邻 的单音节词堪称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33
3. 一词多义现象。
含义:1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 2一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
方法:记忆典型例句,注意积累, 培养语感,结合语境。(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假借义)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于我们把握文意。
3
理解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理解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 构。
根据对全文的阅读,概括文章的主 旨和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想。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 细节进行逐一分析,理解文章的具 体含义和深层含义。
结合背景,分析文意
了解作者背 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 平、思想、时代背 景等信息,有助于 理解文言文中的深 层含义和文体特点。
掌握历史知 识
通过掌握历史知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中所涉及的历 史事件、人物和文 化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意。
运用注释和 译文
注释和译文是文言 文阅读理解的重要 工具,通过运用注 释和译文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的内容和意思。
多做练习题
02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反馈和总结
03
及时反馈和总结练习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针对性练习
根据总结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增加词汇量、强化句子理解等。
总结错题原因
分析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错题,总 结原因,如词汇不熟、句子理解有误等。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练习和错题,巩固 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
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保持冷静,审题准确
冷静应对
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不要慌 张,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仔细阅读题干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理解题目的 要求,找出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共42页

中学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共42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பைடு நூலகம்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学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古代诗词阅读
13
一、关于“形象”
14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15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5
二、文言文断句
6
第二步: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㈠找标志性词语断句
7
1、找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断句时先找 出,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人 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10
㈢句子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要诀: 对、换、留、删、补、调
11
1、对——即对译、对换。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译成双音实词。例: 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到今天已经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ppt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ppt
演示课件
(7)“…者,…也”。 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8)“…者,…” 例:马之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9)“…,…也” 例: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0)“…也”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否定: (11)“非” 兵革非不坚利也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 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 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 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 是语尾助词,不译。演示课件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 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 (湖面)风平浪演静示课件".
句式
演示课件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 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基本形式:“……者,……也”, “……,……者”,“……,… …也”。 另一种是用 “则”“皆”“乃”“为”“即”“非” 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 下文判断。
演示课件
肯定 (1)“为”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 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5)“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 (6)“…,…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秀课件PPT全文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秀课件PPT全文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②表疑问语气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3.评价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ppt课件)

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ppt课件)
(2)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 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 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 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3
• (3) 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 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 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 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 “曰”后冒 号(:) “哉”后叹(!), “盖”、“夫”大 多在句首, “于”、“而”、“则”、“以”一 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后边加圆圈(。), “也”、“ 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要注意的是,借助特殊词语断句,要建立在明确 词意的基础上。例如“曰”译为“说”的时候, 后面断句。
6
停顿常用的六种情况:
1 、主谓之间要停顿。 2 、谓宾之间要停顿。 3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7
语句停顿点拨:

“两个原则”,遵循“八个规律”。
• 一、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
1
• (5) 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 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 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 “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 呢? ”; “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 “铿然有声的 石头。 ” (6) 贯:即意译。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 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 翻译出来。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 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 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 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 如: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这个句子中的 “开张”是扩大的意思, “圣听”是对皇帝听闻的一种 尊敬的说法,现代汉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只能根据 原文的意思来翻译。整句话可译为“确实应当广泛听取 群臣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6
例如:5.慷慨 今义:大方。 古意: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如:6.不必 今义:不需要 古意:不一定
精选ppt课件2021ຫໍສະໝຸດ 7词义转移,感情色彩
变化,名称说法变化
精选ppt课件2021
4
例如:1.亲戚 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 关系的家庭成员 古意:内亲外戚
例如: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 古意:妻和子女
精选ppt课件2021
5
例如: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意:中原地区
例如:4.非常 今义:很、大。 古意:意外事故
文言文阅读
之答题技巧
精选ppt课件2021
1
选文标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精选ppt课件2021
2
一.阅读时应注意:
1.什么人?
2.做了什么事?
3.结果怎样?
4.为什么?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
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精选ppt课件2021
3
古今异义现象
特点:古今字形相同 意义用法不同
易错原因:差别细微,易被忽视 常见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初中文言文阅读适用技巧ppt课件

初中文言文阅读适用技巧ppt课件



找主语(名词、代词)
看虚词(句首发语词)
察对话。
如:河北省中考题:请用“/”给下面的句 子断句。饮酒人之常情其君臣子之大罪也。
要给这句话断句,首先要找到主语:“饮 酒”、“欺君”,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句话 说了两个方面的事:喝酒是人之常情;期满 君主作为臣子的大罪。
因此应断为: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4)其他内容分析,则采用分析现 代文的方法。
如:河北省中考题(《满井游 记》):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 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一问题要求概括景物内容,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运用记叙文阅 读中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答。
那么,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呢?
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重点补充)
1、移步换景,变化角度。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 所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 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景物的视觉 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 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5)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 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 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 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 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 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 是“枯竭”,可推知“盈”是“充盈”。再如“求全责 备”、“化险为夷”两个成语中,“责”与“求”相对, “全”与“备”相对,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义关系;“夷” 与“险”相对,而且是反义关系,“夷”就是“不险”, 就是“平坦、平安”之意。又如“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 敛而助不给”。句中讲“春”“秋”两季之事,“春耕” 对“秋敛”,可推出“敛”即“收割”;“补不足”与 “助不给”相对,“助”即“补”,“给”即“足”,成 语“家给人足”可资佐证。

精选幻灯片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精选幻灯片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17
4、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
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
矣”
(2)宾语前置:
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
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有何陋?
18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 在中心词之后。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 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 核舟”
(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例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 例B:屠惧,投以骨。
19
三、阅读理解。 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 内容包括: 1、对课文整体的把握, 2、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 3、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
20
? 三种方法: ?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
?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 质而白章。
?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
? 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 (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
(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
(lè)?”(王)曰:不若与人。
12
?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 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 变 ,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 波澜不惊 ,可活译成 (湖面)风平 浪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本义:一个词的基本义 引申义:由本义生发延伸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词义。 假借义: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一、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 《岳阳楼 记》) 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 例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 词义的变化 例如:《曹刿论战》 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妻子”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 一般会比较高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 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二、通过分析字形引申义,掌握文言词义
“绝”,有丝有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
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
① “天柱折,地维绝”( 断 )
② “群响毕绝” ( 消失 )
“绝”也可引申为“极点”或“极了”之意,
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是极致。
③ “以为妙绝”(
极了 )
引申义都与本义有着密切联系,都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 抓住了本义,引申义也就容易掌握了。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 以、于” 。
二、文言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现代汉语的词对 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 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 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 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 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 原文词义。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 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 好懂。 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如“沿溯阻绝”(《三峡》)中 “绝”为“断”,“哀转久 绝”(《三峡》)中的“绝”是 “消失”的意思。“绝”也有” 极点”或”极”意,因为断绝处, 也就是尽头,”绝巘多生怪柏” (《三峡》),都含有到了”极点" 或”极”意思。
三、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走: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
第六讲
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要求:
文言文考查的三大题型:
1、加点字解释 2、文言文语句翻译 3、阅读(分析)理解
一、加点字解释
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
涉及四类词积累: (1)古今异义词;如“走” “去“ (2)通假词;如“满坐寂然” (3)词类活用;如“天倾西北” (4)一词多义;如“手有百指”“指其一 端”
“调”就是调整语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 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 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 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
例如:徐喷以烟 以烟徐喷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 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 惊”,可活译成”(湖面)风 平浪静”
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 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基本形式:“……者,……也”, “……,……者”,“……,… …也”。 另一种是用 “则”“皆”“乃”“为”“即”“非” 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肯定 (1)“为”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 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5)“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 (6)“…,…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
二、文言文语句翻译
从句式看: 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 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 从内容看: 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 要的位置。 翻译这些句子的一般要求: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准 确)、“达”(流畅)、“雅”(优美)。
三、阅读理解
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 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 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了的综合能力。
具体内容有 某个论点的依据 某种现象的本质 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 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 吞”即“被……吞掉” c于.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 “不亦……乎” “有……者” “得无……乎” “如……何” “奈……何” “然则……”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 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跑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薄:联系成语“日薄西山“( 迫近 )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联系成语“赴汤蹈火”,( 热水 )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
东阳马生序》)
假:联系成语"狐假虎威”( 借
)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 1、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 3、起连接作用,如‘“而、则、乃” 4、起语助作用,如“也、乎、夫、焉”。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 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 (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A于 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 命”的倒装, B以 例:屠惧,投以骨。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 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 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 笑)
可从文体特点入手
记叙性文体:作 者的观点态度往往 会融会在他所叙述 的人物和事件中, 也有少数文章,在 开头或结尾有简要 的议论,概括时就 应抓住这些特点。
议论性文体,作者
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 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 括完整性、全面性, 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 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 不要以偏概全,丢三 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 性、恰当性,不夸大, 不缩小,不绝对化, 恰如其分地概括。
内容包括: 对课文整体的把握, 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 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
明确解题方法
1、快速浏览题目 2、仔细分析标题 例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标题就 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诫子书》就解 释了文体和写作目的。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理解词义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 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
(3)“以……为……”相当于“把……当 作……” 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4)何以 拿什么,凭什么 例:何以战
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 内容包括: 1、对课文整体的把握 2、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 3、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1、古今异义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化 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河” 如:亲戚 如:劝 如:怨、
如:卑鄙
2、通假字
通:通用 假:假借 读音读:被通假字的音,解释也解 释成被通假字的意思。 “xX通xX, ....的意思”
3、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作动词、形容词 动词的活用:作名词、形容词 形容词的活用:作名词、动词 使动用法: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我 为王” 意动用法:如“孟尝君客我。” “以我为客”,意即 “把我当做客人”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句子的一般要求:
1.以直译为原则, 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要 翻译出来 。 2.体现句式特征(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判断 句、被动句、反问句、省略句) 3.语句通顺、 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规范。 4.带上标点。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 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 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7)“…者,…也”。 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8)“…者,…” 例:马之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9)“…,…也” 例: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0)“…也”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否定: (11)“非” 兵革非不坚利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 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 入 b 承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c对话省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 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自述省 (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 绝者家焉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 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