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品质 细心成就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决定品质细心成就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科学素养除了要有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发现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严谨、踏实的探究作风。因此,科学课要培养学生具有细致的学习习惯,周到缜密的思维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不是由老师的讲授所能达到的,只能依托于教师对学生实验细节的关注与规范,从而在体验中不断去修正与养成。所谓细节彰显品质,而品质的形成更依赖于细节的积淀。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实验细节,不做完整课堂结构的赶路人,而做成就精致课堂的有心人。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的实践,谈谈如何将科学品质的培养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一、实验材料准备的细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材料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工具,而如何使材料这一研究工具呈现出有效性,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细节:

1.让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准备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学生自己有收集、准备材料的意识,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动员、鼓励、激励学生去收集一些材料。让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准备工作中来,既能减轻老师准备材料的工作负担,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为他们今后独自开展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搭配精当材料,使其显示出结构性。“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符合以下几个特点:(1)独立性和结构性相结合。在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要准备的观察实验材料往往不止一种,各种材料是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而准备的,也就是说各种材料具有独立性。同时各种材料之间又应该具有内在联系,是一组组的材料,而不是孤立的一件件的材料。材料的构成和搭配要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认知原理精心设计,使这些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朝着认识某种性质、发现某种差异、建立某种概念、归纳出某种规律的方面发展。各种材料应独立性和结构性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把固体放到水里》前,我准备了四组材料,分别是大小方糖、大小番茄、长短蜡烛、土豆和土豆片,我觉得这就是一组具有结构性的观察实验材料,其中长短蜡烛都浮,土豆和土豆片都沉,而大番茄浮,小番茄沉。这样的一组材料,有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元认知冲突,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着固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大小是否有关这一主题上。(2)趣味性和高成功率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材料,就一定能激发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材料熟悉就容易操作,使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高一些。同时,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高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实验探究的强烈欲望。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要回避那些现象明显、学生十分确定结果的那些材料。曾

听过的一节关于固体沉浮的课上,我就听到学生小组内这样议论:先试这个,那个石子肯定沉。从学生无意间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感觉到,学生实验过程中,是回避那些他们尝试过,或者已经十分肯定现象的材料的,我们选择材料时,最好是常见,却又可以激起疑惑的材料。

二、实验中明确目的的细节

实验应是任务引领下有目的的活动。课上,我常常觉得一旦让学生动手实验,他们便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实验研究的主题。巡视学生的活动,可能会发现有些组并不能严格按预设方案完成,随意性强,直接影响了实验现象或数据的准确性。而到了汇报交流阶段,往往所述内容也偏离主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实验前和学生一起明确实验目的,动手之前多动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验中自觉执行实验方案,自觉而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我们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目的明确地做实验、耐心细致地观察的习惯,就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变得严谨细致,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那么将来,我们的学生会由习惯变成自然,形成做任何事都有目的、细心、细致的好习惯,这对他们终身有益。

三、实验进程快慢的细节

科学课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有些组实验进程快,而个别组慢。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不知道同行们是如何处理的,而我总觉得为了赶两三分钟课堂时间,打断个别组的活动,有点于心不忍,再看看已完成的组,他们很可能在重复刚刚结束的实验。于是,

我开始衡量个别组中断实验与其他组反复实验的利弊。中断,便意味着剥夺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机会,课后重新做似乎不太现实,而另一些组的反复实验,又意味着什么呢?学生只做一次实验,结论就得出了,能使人相信吗?这科学吗?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是不是更好呢?做一次实验与做十次实验有什么不同?做一次和做十次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只表明这一次是科学的。可做十次以后得出的结论就不仅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严谨性。正是基于以上的权衡,所以在平时的课上,我常常会照顾个别慢的小组,多给他们两三分钟时间,让他们完成实验,这两三分钟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而言,不长,但对于学生的研究活动而言,却意味着成功与失败的差别。

四、实验中科学记录的细节

科学地做好实验记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实验记录也可以看作是科学课学生的书面作业。因此,我们要加强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记录时应注意几个细节:(1)实验时随时记录,否则,实验结束后,学生很难如实、完整地汇报实验的数据、现象。(2)要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活动记录要求实事求是。(3)记录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实验会有不同的猜测或发现,我们该如何记录?我提倡学生将不同的声音都记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促使学生意识到所有的研究都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4)记录方式的多样化。提倡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记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另一方面,简约而清晰的记录有助于学生条理清晰地思维。

让我们一起关注实验中的细节,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各种实验,并引领学生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后六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