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新)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00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达摩支曲①(唐)温庭筠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①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
摩,一作“磨”。
又名《泛兰丛》。
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
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
③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
(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________诗。
(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
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1)古风(乐府、古体诗);借古讽今(咏史怀古)(2)①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
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解析】【分析】(1)古代诗歌就体裁来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特点,所以是古体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斤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2)本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烘托: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表达爱国之情;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
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d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素
养
2.文化传承和理解:建继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诵理
解古代诗歌,掌握古代诗歌写
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考点分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叁
度。
就该考点而言,实际上是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了什么”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2024年高考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组
理 三想二提一
解 、内、高、
情 学涵阅文培
感 习,读学养
, 鉴 领 古 修 鉴课
掌 握
赏 古
悟 作
代 诗
养 ;
赏 诗
程
壹
手 代品歌
歌标
法 诗的,
。 歌魅理
作 品
准
的力解
的
基;诗
阅
本作人
读
方品的
兴
法
思
趣
,
,
贰 1.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歌中
学 科
思想感情,通过审美、评价等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 品味,加以理解诗歌主题。
8.(分析事物形象)两首诗中鹭鸶的形象和诗人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①形象:杜诗描写的为群体形象,写鹭鸶聚群捕鱼、惊散远飞,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 自由的特点;欧诗描写的为个体形象,写鹭鸶在巨浪风雨中悠然挺立,突出其独立不倚、 气定神闲的特点。②情感:杜诗咏物抒情,表达对鹭鸶的迷恋,流露出诗人闲适自在的 情感;欧诗托物言志,表达对鹭鸶的赞誉,寄托诗人虽遭贬谪而高洁不群的志向。
4.(分析人物形象)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 括分析。(6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
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
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
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
二、引入主体内容(一)诗歌意象的内涵(给学生明确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
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
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概括常见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香草——君子恶禽——小人。
以物寄情杨柳——惜别圆月——思乡落花——伤春浮云——漂泊流水——惜时古迹——怀旧黄叶——悲秋莲花——高洁红豆——相思丁香——哀愁红药——悲苦羌笛——凄切芳草——离恨以物指事舟楫——引荐长亭——送别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三)
整日与疾病为伍;“百战铁衣空许国”是说自己一心报国,却报国 无门;“五更画角只生愁”是说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愁肠百结, 说明战事未宁。整合以上信息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
(2) 中年多病,时光日迫; (3)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3、读注释 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 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2)通过时代,了解作品内容精神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 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 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 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 析。(5分)
“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体裁类型。 ②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
等不能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 ③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
2、作者
读作者时,主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创作背景和目的、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 势、朝政)等。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 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 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 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 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 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 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 、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 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考题讲练(18分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6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 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③纹平。小舟从 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②东坡,在湖北 黄州古城东,苏轼在此筑雪堂五间。③縠(hú)纹,比喻水波细 纹。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
16.这首词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表 达的思想情感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 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 营营?夜阑风静縠③纹平。小 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②东坡,在湖北黄州古城 东,苏轼在此筑雪堂五间。③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 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 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 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钻营奔竞!趁着这夜深、 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家语精品课件
【语序倒装】
A.主谓倒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正确的语序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分析:“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 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译文: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的前头万树茂盛。
名—形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 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潭影令人心坦荡空灵。
形—使动
读懂诗家语 ——空白省略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水调歌头》)
译文: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
|—
——
合乎押韵和对仗的要求
平仄不符合
昼卧 陆游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
—|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
转化词类 还原语序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
旅行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悬。
能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含义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诗歌突破口
02 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 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赅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22张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腐儒餐”待客。
②待客礼节:《客至》中宾主不拘礼节,随
意自在,饮酒过程也是其乐融融。而《宾至》
中看似循礼恭迎,尽礼招待,言辞客套,实
则生分冷淡。
教考结合的方式
课本提及的术语:比兴、反复、逆转、具象化、渲染、烘托、对比、 铺叙、虚实相间、细节描写、多感官
单元导语对诗歌的学习要求: 1.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 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2021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满分意识:审读题干,以题解题。
完成下面小题。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
寄江州白司马①
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理解?请简要分析。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答题思维:先明确“委婉劝告”的内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容;再分析第二句如何体现“已包含”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劝告的内容。
满分意识:审读题干,以题解题。
16. 诗人对友人的 劝勉 恳切 而 委婉,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诗人在赞美友人品格清高的同时劝告 其收敛锋芒,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②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 沦,言辞恳切。 ③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友人 要适应环境。颈联、尾联不直接劝勉, 而是写相聚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委婉劝 勉艺术的高妙。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孤独寂寞冷之流的诗词鉴赏考察 将成为冷门。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全国百强校】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 总结课(共49张)PPT课件
2020/11/19
12
三、掌握钥匙,解读密码
1.题目(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朱熹《观书有感》) 2.注释(《咸阳西楼晚眺》①咸阳,秦汉两代故都②许诨, 晚唐诗人) 3.典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庆 安寺桃花》 4.诗眼(许诨“一上高楼万里愁”) 病例: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一个“沉”字,使 人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日落西山的美景。山中的雨就要落下来了, 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鸟 儿飞下绿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黄的树叶间响 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诗中流露出作者出 对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祖国、希望国家振兴 的感情。(0分) 5.修辞
病例7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 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 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
病因之七: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病例8: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 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 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
病因之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020/11/19
6
病例5:上阙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 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 自己的离恨苦。
病因之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优秀答卷: 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 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 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 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 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病因之八:无中生有,任意拔高。
高三语文诗歌二轮复习精要(诗歌鉴赏实战演练)课件
①借景抒情 ②咏史怀古 ③伤春伤别 ④羁旅行役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浔阳即景》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⑥托物言志 正宫
【辽宁卷】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二读作者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屋上松风吹急雨,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 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 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统一的爱国热情, 眼前万里江山。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布被秋宵梦觉,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 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最后: 最后:做对题
(l)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 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练字题】 答:【练字题】
⑴“拳”和“退” 拳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 息时的神态。 字别致、 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 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释含义, 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释含义,描图 景)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 结合的画面。(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结合的画面。(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从全诗看,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 从全诗看 生活?请简要分析。 生活?请简要分析。 诗歌思想内容题】 答:【诗歌思想内容题】
⑵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 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 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 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 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 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 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 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 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 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 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通过什么内容) 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通过什么内容)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抒发什么感情 )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写景诗复习课件
•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 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小结(二)
写景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晕,月晕。
•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Fra bibliotek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4分)
针对训练
•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6分)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5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PPT课件
标题中,我们可以知道(重点): 1.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 2.诗歌的写作缘由或者目的 3.诗歌的情感或者感情基调 4.诗歌的题材 5.诗歌的表达技巧……来自直面高考(实战练习):
2019年《题许道宁画》(I卷) 《投长沙裴侍郎》(II卷)
2017年《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I卷) 《送子由使契丹》(II卷)
读懂诗歌“关键词句”汇总
1 2 3 4 5
诗眼词句 写景词句 用典词句 情感词句
议论词句
方法:“多举措,解诗心”之
读懂 “诗家
语”
读读看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 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 无。
方法小结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释 4.读关键词句 5.读懂诗家语。
“多举措,解诗心”-高考诗
歌鉴赏之“第一步”
。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 础!
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 倾向!
。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思
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 懂诗歌。
方法:“多举措,解诗心”之
读 标题
走进教材(典例):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夜归鹿门歌》 《送元二使安西》 《念奴娇·赤壁怀古》 《春夜喜雨》
2016年《金陵望汉江》 2015年《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2014年《寻南溪常山道人》
方法:“多举措,解诗心”之
读 作者
读作者
“知人论世”
关于“知人”
“知 人”的 内容
A 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状况 B 例:李清照的《如梦令》
和《声声慢》 C 要知道诗人的创作目的
例:杜甫的《春夜喜雨》 和姜夔的《扬州慢》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高三一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注] ①本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诗人初次处边塞欲从军立功之时。
②转斗:连续作战。
④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二人均抗击匈奴,使其不敢犯境。
④按节:持节。
⑤纵横谟:合纵连横之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总起全诗,前一句交代诗人行踪,后一句则凝练简洁地概括诗人的感想。
B、“亭堠列万里”与《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间”类似,都以军中场景寫军队士气。
C、“常怀”两句对“纵横谟”未具体解说,但谈者仍可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抱负与自信。
D、尾句的“郁纡”既写关河迁回的眼前景,又写诗人愁闷的心中情,情景妙合无间,1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都写到“李将军”,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三期初学情调研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语言【真题再现】(全国卷Ⅰ)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明确考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多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题型一】炼字、炼句、一字贯穿3.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
(4分)4.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即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
②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1)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简要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4分)知识点拨:提问变式:某字或某词贯穿全篇,请具体分析;某词或某词是诗眼或词眼,请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不能变化为诗句的解释或单纯的概括,分析要紧扣关键字词展开。
【题型二】诗眼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题型三】关键句的赏析、关键句的作用7.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赏析尾联的妙处。
(3分)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8.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谩嗟:空叹。
⑴“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要点:赏析类:综合考虑手法、结构上作用、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
某字的赏析一般同炼字,如果该字是关键词,也应综合内容结构两方面。
作用类:A关注是否是写景句(景物本身特色特点、点明时间地点等、奠定基调,烘托了气氛,结构上作用要瞻前顾后)B关注是否是开头句,过渡句,尾句等,结合所处位置辨明结构上的作用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关注问法:“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还是回答关键句作用。
D诗歌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或效果。
【题型四】语言风格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9.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0.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1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1.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提示: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牢记语言风格术语及效果词。
效果词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等等。
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
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自然,多用口语: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3)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4)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5)雄浑奔放:直率而又气势。
(6)慷慨悲凉: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7)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1答:①“拳”“退”②拳,蜷缩;退,向后移动③(白鹭蜷缩栖息在沙滩上,使沙滩都显得一片明亮;天空如此高远辽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飞,而是向后退去.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安然恬静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辽阔天空中飞行似乎后退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答: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
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3.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
(步骤一)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
(步骤二)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
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
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
(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4答:⑴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3分,共计4分)5答:首联是“望”军营。
颔联是临台俯望万里雪原。
颈联先写仰望(“前望”亦可),再写四顾。
尾联抒“望”中所感,表达从戎报国之志。
(只答“前三联写‘望’中所见,尾联写‘望’中所感”,无分析的可给2分)6.答:①“诗眼”分别是“咽”、“冷”。
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③“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7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8答:①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③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3分,一点1分)9.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10.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沉郁、凝重的风格。
11.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
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
(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