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愕交响曲》教案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惊愕交响曲》的演出片段或音乐视频。
2. 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 教学材料:音乐乐谱、图谱。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作曲家海顿。
2. 播放《惊愕交响曲》的演出片段或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
二、音乐欣赏(10分钟)1. 播放《惊愕交响曲》,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
3. 讨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音乐分析(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形式,如快板、行板等。
2. 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走向、节奏变化和和声配置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图谱或乐谱,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四、音乐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如小鼓、铃鼓等。
2. 教师根据《惊愕交响曲》的节奏,指挥学生进行打击乐表演。
3. 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音乐欣赏和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3.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了解他们的音乐理解和感受。
3. 评价学生在打击乐器演奏中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六、音乐创造(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简单的旋律或节奏,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旋律或节奏。
2.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自己创作的旋律或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3. 学生通过创造和演奏,培养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音乐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如“音乐抢答”或“音乐接龙”。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彝族民歌《惊愕交响曲》器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彝族民歌《惊愕交响曲》器乐教学设计及反思本教案旨在介绍一种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彝族民歌《惊愕交响曲》为例进行器乐教学。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够了解到如何结合民族音乐和器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文化认同。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反思教学方法和提供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彝族民歌《惊愕交响曲》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学习并掌握乐器演奏技巧,包括鼓、箫、弦乐等。
•理解器乐的和声和节奏结构。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表演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彝族音乐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音乐作品彝族民歌《惊愕交响曲》是一首融合彝族民歌特色的交响乐曲,以器乐形式呈现。
通过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到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2.2 乐器•鼓:主要演奏节奏和打击乐。
•箫:主要演奏旋律。
•弦乐器:主要演奏和声。
3.1 音乐欣赏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播放彝族民歌《惊愕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可以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3.2 音乐分析通过讲解《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对这首曲子有更深入的理解。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彝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乐器在曲子中的分工和作用。
•曲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结构。
3.3 学习乐器演奏技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鼓、箫或弦乐器进行教学。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演示乐器的正确演奏姿势和基本技巧。
2.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熟悉乐器的演奏方式。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合作演奏。
3.4 合奏演练学生掌握了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后,可以进行合奏演练。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指导乐器的合奏编排和分工。
2.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合奏演练。
3.不断调整和完善演奏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小班音乐教案《惊愕》
小班音乐教案《惊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古典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惊愕》这首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音乐活动:模仿音乐节奏、动作创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教师提问: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它像什么?2.音乐欣赏教师分段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3.动作创编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拍手、跺脚、摇摆等。
学生分组进行动作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创编动作,教师给予评价。
4.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中的场景,如:森林、草原、大海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音乐感受。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古典音乐,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创编动作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后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如:《四季》、《月光奏鸣曲》等。
2.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听音乐会,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邀请音乐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突然变换,理解其为何被称为“惊愕”,并能够描述这种变换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教案主题:惊愕交响曲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曲家及创作初衷。
2. 能够辨识并分析音乐中的“惊愕”元素。
3. 能够欣赏和评价惊愕交响曲的演奏版本。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惊愕”音乐片段。
二、教学重点:1. 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曲家及创作初衷。
2. 分析音乐中的“惊愕”元素。
三、教学准备:1. 惊愕交响曲的演奏版本音频或视频。
2. 惊愕交响曲的乐谱。
3. 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惊愕交响曲的演奏版本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发问,“大家听到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有些地方让你感到惊讶或者害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步骤二:背景介绍与作曲家的生平(20分钟)讲解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包括其受到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以及在失聪的困扰下所作的作品。
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
步骤三:分析“惊愕”元素(3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惊愕”元素,如高亢激昂的乐旋、急速变化的节奏、大幅度的音域跳跃等。
并通过演奏、对比,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辨识这些元素。
步骤四:欣赏和评价演奏版本(20分钟)听取学生对惊愕交响曲演奏版本的感受和评价,让学生分别就不同版本的演奏风格、指挥家与乐团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
步骤五:创作自己的“惊愕”音乐片段(30分钟)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惊愕”音乐片段。
可以使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来演奏,也可以利用音乐软件或手机APP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分组或个人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经典交响乐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奏会,提升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研究和了解其他作曲家和交响曲,扩展音乐知识广度。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惊愕交响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聆听、演唱、动作模仿等环节,让幼儿感受交响曲《惊愕》的结构和情绪。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惊愕》交响曲的旋律,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变化。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交响曲的结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片段、图片等。
2. 教学乐器:小鼓、铃鼓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者等基本信息,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情绪变化。
3. 聆听与分析(10分钟):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片段,让幼儿聆听并尝试描述音乐的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交响曲的结构,如快、慢、高潮等。
4. 演唱与动作模仿(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惊愕》交响曲的片段,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教授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模仿。
5. 集体合作活动(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手持一种乐器,如小鼓、铃鼓等。
教师指挥,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击打乐器,感受交响曲的气氛。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力。
2. 关注幼儿在集体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意见,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播放《惊愕》交响曲,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音乐角,放置各种乐器,鼓励幼儿在课余时间自由探索和演奏。
小班音乐欣赏精品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精品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惊愕交响曲》这一经典音乐作品。
该作品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奇妙的音乐世界》中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惊愕交响曲》的聆听、分析、解读和欣赏,让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惊愕交响曲》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惊愕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提问:“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2)分析《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讲解音乐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惊愕交响曲》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详细解读。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惊愕交响曲》中的音乐要素,并在黑板上展示。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交响曲的基本结构: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行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急板2. 《惊愕交响曲》音乐特点: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和声:丰富、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惊愕交响曲》中的音乐要素,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交响曲,进行简要介绍。
2. 答案:(1)音乐要素分析: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和声:丰富、和谐(2)交响曲介绍(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还需加强。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惊愕交响曲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惊愕交响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惊愕交响曲教案 1【作品概述】《惊愕交响曲》是人民音乐出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变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整体聆听——主题赏析——整体复听。
从开始导入中去调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作品和海顿的兴趣,并主动去了解和探索。
在初步整体聆听时,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
主题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分析音乐要素,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最后整体聆听,师生共同表现融入到作品中,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聆听分析作品,完成教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惊愕交响曲》旋律的主题。
2、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及其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师活动】一、故事导入:导入音乐史上的《惊愕交响曲》作品背景:据说18世纪的伦敦的观众为表现自己的高雅与高贵,经常特意到剧院观看与聆听此类音乐,但在听的时候经常打瞌睡,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观众们,于是就用此办法来使她们惊醒。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一、说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艺术(音乐)教材,自我任教以来,深刻感受到教材的艺术魅力:1、以艺术的本质特征为主线:艺术的生活性、艺术的自然属性、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描绘性。
2、以人文主题构建块面内容:渗透学科知识;艺术形式的交融(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歌舞剧、音乐与诗歌、音乐与美术)。
3、以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
4、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为最终目标。
我在实践教材时的指导思想:1、加强学科德育。
2、发挥学科特点。
3、增强人文内涵4、落实学科知识教材结构由两个单元组成,共六课。
教材所选音乐作品赋有经典性、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交融性。
二、说教学内容:《惊愕交响曲》(第一、二乐章)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的音乐长廊板块中的一首听赏曲,作曲家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大师,后人称其为“交响乐之父”。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作曲家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在教时安排上,我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第一乐章的赏析及交响乐队的简介展开教学,第二课时主要赏析第二乐章,让学生感受音乐、对变奏旋律片段的分析,从而学习掌握对音乐再创和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音乐欣赏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首要任务。
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是这样制定的:1、通过聆听音乐,了解音乐家海顿,让海顿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从中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格;2、在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过程中,让学生领略音乐中古典气质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认识其精华所在;3、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幼儿园小班教案《惊愕交响曲》
幼儿园小班教案:《惊愕交响曲》教案背景本教案设计适用于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学生。
《惊愕交响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创作的经典交响乐,这首乐曲节奏紧凑、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育。
本教案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让小班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同时,通过视觉艺术的展示和身体动作的配合,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基本信息;2.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3.尝试使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4.欣赏视觉艺术,结合音乐感受美的表现;5.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音乐欣赏)1.教师给幼儿播放乐曲《惊愕交响曲》。
2.乐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这是一首怎样的音乐?有什么感受?•这首乐曲的节奏如何?有规律吗?•这首乐曲的旋律如何?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乐曲,帮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3.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引导孩子们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舞动自己的身体。
在乐曲中某些快节奏的部分,可以要求孩子们快速移动身体,感受音乐的跌宕起伏,增强音乐欣赏的体验感。
第二节课(视觉艺术)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幅相关的视觉艺术作品,如画作、雕塑等。
并与孩子们探讨作品的不同意境。
2.在介绍完作品之后,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孩子们跟随音乐的旋律与画作进行情感表达。
3.在配合画作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模仿画中的图案或形状,在身体动作中更好地表现出视觉艺术作品的创意和意义。
第三节课(创意表达)1.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中有一个幼儿扮演指挥的角色,和其他小组成员跟随他的节拍来进行表演。
2.指挥者上台后,其他成员跟随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表演,可运用视觉艺术作品中的元素进行创意表达,既能让孩子们得到创意表达的机会,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和视觉艺术之间的联动。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古典音乐的魅力》中的《惊愕交响曲》。
该曲为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详细内容包括对乐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习乐曲的曲式结构,提高学生对音乐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和声处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乐曲旋律特点、节奏变化的把握,以及对古典音乐魅力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海顿的生平简介和《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惊愕交响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乐曲欣赏,每组挑选一个乐段进行详细分析,讨论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并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乐曲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讲解,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跟随音乐,用手势表示乐曲中的节奏变化,培养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6.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惊愕交响曲》2. 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等关键词。
3. 乐曲经典片段的简谱或五线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惊愕交响曲》中的两个乐段,描述其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2. 答案:参照课堂讲解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有所提高,但在和声处理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惊愕交响曲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惊愕交响曲”,让幼儿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惊愕交响曲”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音乐乐谱、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音乐热身活动,引导幼儿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学内容:(1)教师向幼儿介绍“惊愕交响曲”的背景知识,让幼儿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特点。
(2)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让幼儿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美妙。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惊愕交响曲”的乐谱,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节奏。
3. 实践环节:(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按照“惊愕交响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唱,让幼儿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惊愕交响曲”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访谈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音乐的学习情况。
3. 定期组织音乐比赛,检验幼儿的音乐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乐器”、“音乐接龙”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开展家庭音乐活动,让幼儿与家人共同欣赏音乐,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会或音乐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现场的音乐氛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八、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音乐技能的发展水平。
小班音乐活动《惊愕交响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惊愕交响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一、简介在小班音乐教育中,创造出一种充满惊喜和乐趣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堂优质的公开课,以教案形式呈现,并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旨在为教师提供灵感和启示。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准备•CD或其他音频播放设备。
•音响设备。
•乐器模型或图片。
•视频资源(可选)。
3.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利用音频播放器播放著名交响乐曲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介绍交响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响曲”。
第二部分:主体活动•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和声音特点。
•分组让学生模拟交响乐团,每组扮演不同乐器,共同演奏出《惊愕交响曲》的片段。
•观看相关音乐视频,并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4. 课后延伸•让学生寻找有关交响乐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段简短的交响乐曲。
三、反思与改进•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需要更多细致的指导和引导。
•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实物展示,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后续可以引入更多互动元素,例如学生自编自演交响乐曲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语通过本节音乐活动,学生不仅对交响乐有了初步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和教学设计能为更多教师带来启示,为小班音乐教育注入更多创意和乐趣。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教材第四单元“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为“惊愕交响曲”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交响曲的基本构成,认识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学习《惊愕交响曲》的主题旋律,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了解交响曲的基本构成,认识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学会哼唱《惊愕交响曲》的主题旋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交响曲的基本构成,哼唱《惊愕交响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乐CD、教学PPT、钢琴。
学具:小鼓、沙锤、响板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惊愕交响曲》片段,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新课呈现(10分钟):介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及交响曲的基本构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分组进行打击乐器表演,让幼儿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惊愕交响曲》主题旋律,教唱并引导幼儿哼唱。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主题旋律接龙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惊愕交响曲》2. 内容:(1)作曲家:约瑟夫·海顿(2)交响曲基本构成(3)主题旋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哼唱《惊愕交响曲》主题旋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音乐教育,鼓励幼儿参加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素养。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
背景介绍:
海顿1791年至1794年曾两次旅居伦敦,在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12部交响曲一般被称为“伦敦”交响曲。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791年,首演便获极大成功。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无论如何,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作曲家海顿介绍
复听作品感受特点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虽然他并非这种体裁首创者,但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乐队的基础。
海顿是位多产的作家,除交响乐之外,他还创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感到鼓舞。
也因为他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再次听作品,学生深刻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特点。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古典音乐的魅力》中的《惊愕交响曲》。
该曲为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详细内容包括:曲式结构分析、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以及乐曲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曲式结构分析、和声处理。
教学重点:旋律特点、节奏变化、乐曲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惊愕交响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2. 例题讲解分析曲式结构,讲解乐曲的各个部分。
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4. 课堂互动学生模仿乐曲中的节奏,体验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师演奏钢琴,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即兴创作。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2. 旋律特点:优美、抒情3. 节奏变化:多变、丰富4. 和声处理:和谐、饱满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惊愕交响曲》是一首具有古典音乐魅力的作品。
其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旋律优美、抒情,节奏多变、丰富。
在和声处理上,海顿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技巧,使得乐曲和谐、饱满。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拓展延伸:了解海顿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时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惊愕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教案名称: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交响乐赏析》的第三章,主要介绍海顿的《惊愕交响曲》。
通过欣赏这部作品,让幼儿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惊愕交响曲》的作者海顿以及作品背景。
2. 培养幼儿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基本背景和音乐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交响乐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PPT、乐谱等。
2. 学具:幼儿音乐欣赏册、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看一段《惊愕交响曲》的演奏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2. 作品欣赏: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让幼儿完整欣赏并感受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乐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作品解析:教师通过PPT展示《惊愕交响曲》的乐谱,详细讲解乐曲的构成、演奏方式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交响乐。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音乐欣赏册,让幼儿根据乐曲特点,尝试画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段《惊愕交响曲》的旋律,让幼儿听辨并说出其特点。
6.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自己对《惊愕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惊愕交响曲》构成:交响乐作者:海顿特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复杂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惊愕交响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请幼儿尝试分析《惊愕交响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让幼儿了解了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到了交响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作品欣赏、作品解析等环节,幼儿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惊愕交响曲》是一首音乐作品,作曲家是奥地利音乐家弗朗茨·冯·舒伯特。
这首交响曲于1814年完成,是舒伯特创作的数百首音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教案:一、目标:1. 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交响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交响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对《惊愕交响曲》的了解程度,可以提问有关这首交响曲的基本信息,例如作曲家、创作背景等等。
2. 学习: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可以向学生解释该交响曲为什么被称为“惊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听觉欣赏: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的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提醒他们关注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
4. 音乐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表达手法,解释其中的乐章分布和音乐形式。
5. 表演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他们通过演奏乐器或合唱等形式来演绎《惊愕交响曲》的部分片段。
通过实际的表演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这首音乐作品。
6.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回答可能的疑问,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个小乐曲,使用《惊愕交响曲》中的一些音乐元素和表达手法。
2.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其他作曲家的交响曲,比较其与《惊愕交响曲》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听音效果以及表演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惊愕交响曲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辨交响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
2. 学生能够分析与欣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元素。
3.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表达对惊愕交响曲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1.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特点。
2. 分析惊愕交响曲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3. 参与活动,表达对惊愕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惊愕交响曲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练习乐器 (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一段短暂的交响乐曲开场,激发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交响乐的特点。
探究:2. 分享交响乐的基本特点,并通过对比其他音乐类型,强调宏伟、复杂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区别。
3. 向学生介绍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作者,并讨论学生对于"惊愕"这个词的理解。
4. 听取学生对交响乐或音乐影片的印象,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元素。
5. 使用白板示意或多媒体展示,介绍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音乐元素。
强调悬疑、戏剧性的音乐转变等。
实践:6. 分发课堂活动材料,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段惊愕交响曲,并以小组形式分析其音乐元素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7. 学生小组分别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教师给予鼓励、指导和意见。
延伸:8. 学生选择一种乐器或其声音类似的日常物品,模仿或演奏惊愕交响曲的片段。
9. 在班级内开展一个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提供互相欣赏的机会。
总结:10. 教师总结学生对惊愕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继续探索音乐中的想象和情感表达。
拓展活动:- 邀请音乐专家或乐团参观学校,进行现场交响乐会。
- 组织学生参加本地的音乐比赛或音乐节,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评估方法:- 对学生小组分析的呈现进行评价。
- 观察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 收集学生个人作品,例如表演录像、写作作业等。
备注:根据具体的教学阶段和班级情况,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小班音乐欣赏优质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优质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欣赏课程第四章《交响乐的奇妙世界》,具体内容为莫扎特的《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
通过对该曲目的聆听、分析,让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结构,感受莫扎特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惊愕交响曲》的基本旋律,了解交响曲的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对莫扎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交响曲的结构分析,莫扎特音乐特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惊愕交响曲》的旋律记忆,音乐欣赏方法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PPT。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莫扎特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莫扎特及其音乐创作背景。
2. 例题讲解(15分钟)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击掌,感受音乐的韵律。
随后,分析交响曲的基本结构,讲解莫扎特的音乐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对《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感受,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 音乐欣赏(15分钟)再次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变化,深入感受莫扎特音乐的魅力。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惊愕交响曲》2. 内容:莫扎特生平简介交响曲基本结构《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以《惊愕交响曲》为主题,创作一篇音乐欣赏短文。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音乐欣赏方法的掌握,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聆听莫扎特的其他作品,如《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等,进一步了解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例题讲解中音乐节奏的感知与击掌练习。
惊愕交响曲 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惊愕交响曲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交响乐曲《惊愕交响曲》,学生将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合奏演练提升音乐表演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作曲家海顿的生平,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分析:2. 听取学生对《惊愕交响曲》的第一印象,鼓励他们描述他们听到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3. 向学生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包括乐章、主题和变奏等概念。
4. 分析《惊愕交响曲》的结构,解释每个乐章的特点和表达意图。
音乐鉴赏:5. 听取学生对《惊愕交响曲》的个人感受和情绪反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6. 向学生展示不同版本的演奏,比较不同指挥家和乐团对音乐的诠释,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表达的多样性。
合奏练习:7.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或声部,通过合奏练习演奏《惊愕交响曲》的一个片段。
8.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协调合奏,如何准确表达音乐的情感。
9. 指导学生进行反复排练,提高认真程度和表演技巧。
展示演出:10.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演出,让他们将所学的合奏片段表演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观看。
11. 在演出后进行反思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演奏体验和感受,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12. 结束活动前,向学生总结他们通过学习《惊愕交响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继续探索音乐世界。
教案评估:1. 学生对《惊愕交响曲》的音乐分析和鉴赏的表达能力。
2. 学生在合奏练习和演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3. 学生对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交响乐作品,比较不同作曲家和音乐时期的风格特点。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观看交响乐演出,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视野和理解。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合奏或独奏方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愕交响曲》
背景介绍:
海顿1791年至1794年曾两次旅居伦敦,在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12部交响曲一般被称为“伦敦”交响曲。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791年,首演便获极大成功。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无论如何,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作曲家海顿介绍
复听作品感受特点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虽然他并非这种体裁首创者,但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乐队的基础。
海顿是位多产的作家,除交响乐之外,他还创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感到鼓舞。
也因为他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再次听作品,学生深刻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