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合集下载

伐木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则)

伐木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则)

伐木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则)第一篇:伐木原文翻译及赏析伐木原文翻译及赏析伐木原文翻译及赏析1伐木佚名〔先秦〕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及注释译文: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

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

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

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

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

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

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

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

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

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

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

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

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

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

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

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注释: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嘤嘤:鸟叫的声音。

相:审视,端详。

矧(shěn):况且。

伊:你。

听之:听到此事。

终……且……:既……又……。

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酾酒:滤酒。

酾(shī),过滤。

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

藇(xù),甘美,或释为“溢貌”。

羜(zhù):小羊羔。

速:邀请。

宁:宁可。

适:恰巧。

微:非。

弗顾:不顾念。

於(wū):叹词。

粲:光明、鲜明的样子。

埽:同“扫”。

陈:陈列。

馈(kuì):食物。

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诸舅:异姓亲友。

咎:过错。

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伐木文言文翻译

伐木文言文翻译

时也,国中良匠,皆习于斧斤之技,山林之间,伐木之声,不绝于耳。

斧落之处,树木应声而倒,如秋风扫落叶,瞬间一片狼藉。

此等景象,虽令人叹为观止,然亦令人心忧。

伐木之工,非一日之功。

自春而夏,自夏而秋,工匠者流,攀爬陡峭,挥汗如雨,终日劳作。

其心志坚毅,其体力过人,实为吾国之骄傲。

然伐木之过,亦不可忽视。

夫树木者,天地之精华,草木之灵秀也。

树木之生长,非一日之功,需天地之和,阴阳之调,风雨之润,日月之照。

树木一旦伐倒,则根株皆枯,化为尘土。

此乃天地之大德,草木之生命,岂可轻视?吾闻之,树木之伐,有度则有法,无度则无道。

是以,古之圣王,设官以掌山林,定法以禁滥伐。

凡伐木之工,皆须受训,习于规矩,不得随意妄为。

是以,古时山林,虽经采伐,而生态犹存,生物得以繁衍。

今之世,国力虽强,然山林之伐,往往无度。

工匠者流,急于求成,不顾生态之平衡,不顾草木之生命。

是以,山林渐荒,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民受其害。

余尝观之,伐木之工,虽辛勤劳作,然其心忧生态,忧虑民生。

盖树木之伐,非一日之功,而生态之恢复,亦非一日之易。

故伐木之工,当以此为念,勤于技艺,慎于行动,以保山林之盛,生态之和。

夫伐木者,亦为民也。

树木之伐,为民所用,为民之利。

然伐木之度,须合乎天地之道,合乎民生之需。

是以,吾望朝廷,设官以规山林,立法以禁滥伐,使山林之伐,得以有序进行,生态得以恢复,民生得以保障。

吾愿天下工匠,各守其职,各尽其责,以斧斤之技,为民造福,而不忘生态之重,民生之急。

如此,则吾国山林,必将重现昔日之盛,生态平衡,民生安康。

嗟乎!伐木之工,技艺虽精,然心系生态,念及民生。

愿吾辈工匠,以此为念,勤勉不息,以保吾国山林之盛,生态之和,民生之福。

此乃吾辈之责,亦乃吾辈之幸也。

《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译文《《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译文《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司马光《涑水记闻》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

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

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点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欧阳修《伐竹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欧阳修《伐竹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欧阳修《伐竹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戕竹记欧阳修洛最多竹,樊圃棋错。

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①下。

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

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

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

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

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

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

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

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

”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

”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

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

”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坐:因为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简:挑选C.亡公私谁何亡:灭亡D.上益笃俭益:更加2.翻译下列句子A.且戕且桴,不竭不止一一B.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3.填空:①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洛竹之利,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②文章的第二段,先写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

4.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生发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5.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

答:【答案】1.C(通“无”)2.A 一边砍伐,一边装船(运走),从不停止。

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

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译文: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

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菱溪这条小溪,当地方志的图画和正文都没有记载。

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渍写过一篇《荇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

到实地探求考察,如今并没有叫做荇溪的溪流。

欧阳修借书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借书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借书文言文翻译
1.【问题】欧阳修借书文言文翻译
【答案】欧阳修借书文言文翻译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人欧阳修借书苦读,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借书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原文:署①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注〕①署:此指西京河南衙门。

茀(fǔ):杂草丛生。

修:欧阳修。

樗(chū):臭椿树。

译文: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

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

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

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

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

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

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

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

(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

”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

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

”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

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欧阳修《欧阳公事迹》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欧阳公事迹》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欧阳公事迹》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欧阳公事迹》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欧阳修《欧阳公事迹》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欧阳公事迹》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欧阳公(2)四岁而孤(3),家贫无资(4)。

太夫人(5)以荻(6)画地,教以(7)书(8)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9)里士人家(10)借而读之,或(11)抄录。

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12)。

自幼所做诗赋文字(13),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

欧阳修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和作诗的方法。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作诗。

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有时书还没抄完便已经能够背诵。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读书。

小时候写的诗、赋等文字,文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注释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

4资:财务,钱财。

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欧阳修塑像6荻(dí):芦苇杆。

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7以:用……办法8书:写。

9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10士人家:读书人家11或:有时。

12因:借:……机会。

13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14文字:文章2、欧阳修《本论》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本论》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天下之事有本末,其为治者有先后。

尧、舜之书略矣。

后世之治天下,未尝不取法于三代者,以其推本末而知所先后也。

三王之为治也,以理数均天下,以爵地等邦国,以井田域民,以职事任官。

天下音定数,邦国有定制,民有定业,官有定职。

使下之共上,勤而不困;上之治下,简而不劳。

财足于用而可以备天灾也,兵足以御患而不至于为患也。

欧阳修文言文翻译全集

欧阳修文言文翻译全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其文辞雄健,见解独到,尤以散文著称。

以下为欧阳修部分文言文作品的翻译全集,共计五百字。

一、《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之上,其土有五色,而饮之者皆长寿,故曰“灵泉”。

译文:滁州四周都是山。

那西南方向的群山,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郁郁葱葱、深邃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那是酿泉。

酿泉之上,土壤呈五种颜色,饮用这泉水的人都能长寿,因此称之为“灵泉”。

二、《秋声赋》原文:秋声,凄其以悲,潜其以伤。

察其所以然,则必曰:风之骤至,叶之零落,木之摇落,鸟之南翔,此秋声之所由生也。

译文:秋天的声音,凄凉而悲伤,潜藏而忧伤。

观察它的原因,一定会说:秋风突然来临,树叶纷纷落下,树木摇曳,鸟儿南飞,这些都是秋天声音产生的缘由。

三、《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生而聪明,才情横溢,而志行高洁,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

其为人也,虚怀若谷,广纳雅言,以成其德。

译文:他天生聪明,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

他的为人,胸怀宽广如山谷,乐于接纳雅言,以此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四、《生查子·元夕》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节那天,花市上灯光如同白昼。

月亮爬上柳树梢头,相约黄昏后见面。

五、《浪淘沙·北戴河》原文: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陷破燕师。

少年负壮气,奋烈如霜雪。

译文:百战沙场,铁甲破碎,城南已被攻破,燕军已破。

少年胸怀壮志,斗志昂扬,犹如霜雪一般。

以上为欧阳修部分文言文作品的翻译全集,共计五百字。

欧阳修的文风独具特色,既有豪放之态,又有细腻之情,堪称一代文学巨匠。

欧阳修经典文言文翻译三篇

欧阳修经典文言文翻译三篇

欧阳修经典文言文翻译三篇欧阳修经典文言文翻译【篇一】《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不过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不过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不过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逐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伐木文言文翻译注释

伐木文言文翻译注释

古者,山林之木,茂密而广袤,人莫敢伐。

逮至春秋,诸侯争霸,战事连年,兵革不息,民不聊生。

于是,诸侯各国,争相伐木,以供军需。

夫伐木者,非独以供军国之用,亦以富家之资,养民之食也。

译文:古时候,山林的树木,茂密且广阔,人们不敢随意砍伐。

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事连年,兵器不断,百姓生活困苦。

于是,各个诸侯国,纷纷砍伐树木,以供军需之用。

伐木者,不仅是为了供应国家的军需,也是为了富裕家庭,以及满足百姓的食物需求。

注释:1. 古者:古时候,古代。

2. 山林之木:山中的树木。

3. 茂密而广袤:树木茂盛且地域广阔。

4. 人莫敢伐:没有人敢砍伐。

5. 逮至春秋:到了春秋时期。

6. 诸侯争霸:各个诸侯国争夺霸权。

7. 战事连年:战争连续多年。

8. 兵革不息:兵器不断,战争不断。

9. 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无法生活。

10. 于是:因此,于是。

11. 诸侯各国:各个诸侯国。

12. 争相伐木:争着砍伐树木。

13. 以供军需:为了供应军需。

14. 夫:那,这个。

15. 非独:不仅。

16. 以供军国之用:为了供应国家的军需。

17. 富家之资:富裕家庭的财富。

18. 养民之食:满足百姓的食物需求。

此篇文言文描述了古代伐木的现象及其原因,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苦难。

同时,也说明了伐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军事需求,也是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必要手段。

在注释中,对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了详细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洛最多竹,樊圃棋错。

包箨①榯②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③土物,简历④芟养,率须谨严。

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⑤以入,不问辟疆⑥,恬无怪让⑦□。

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⑧,不竭不止。

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⑨为慢,齿王民⑩为悖。

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

不供谓之畔废⑾,不时谓之暴殄。

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

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

意者营饰像庙过差⑿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

”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

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注:①箨(tuò):笋壳。

②榯(shí):直立。

③任:治理。

④简历:选择。

⑤腰舆:古代用手挽的一种便轿。

⑥辟疆:开辟地域,这里指竹园的主人。

⑦让:责备。

⑧桴:这里指砍伐。

⑨服王官:做官的。

⑩齿王民:做百姓的。

⑾畔废:叛逆。

⑿过差:超过规定。

译文:洛阳最多的是竹子,竹园星罗棋布。

光是竹笋、竹竿的盈利,每年就不下十余万缗钱,等于坐得千户侯的利禄,其收入不在富庶的渭川流域之下!但是,竹园里打堰灌水,养土施肥,育苗选材,修剪培养等工作,大都必须严谨细致,认真从事。

在竹林深处的空地上,家家有精巧雅致的亭舍,客人要想游赏,都可以坐小轿,径直而入,不必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主人亦不在意,对此不会感到奇怪和发出责难。

因此,洛阳种竹赏竹的风俗也出名了,都把它当作一件好事。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伐树记欧阳修原文:署①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注〕①署:此指西京河南衙门。

茀(fǔ):杂草丛生。

修:欧阳修。

樗(chū):臭椿树。

译文: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

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

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

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

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

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

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

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

(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

”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

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

伐树记

伐树记

实 。 人 在 世 间生存 , 与树 又 有 什么
不 同呢? 祸也 罢 , 福也罢 , 荣也
罢 , 辱也 罢 , 各种境遇 , 不 全 在 于
各人 的 才智 , 而 是 与环 境 密不 可 分
的 。 本文是 以 树 的境遇来 映射 人 生 的境遇 。
欧阳修写作本文时 . 年纪 尚 轻 , 只 有2 4 岁 。 初 人 仕 途 的他 , 虽 未 亲身体会仕途 的恶 劣 与 凶 险 , 但 对此 已有所 认识 。 有趣 的是 , 欧 阳 修 以后 的人生 , 几 度宦 海沉 浮 , 每 一 次沉浮 的背后 , 都有深不 可 测 的 人事环境 , 这些经 历 与他年轻时写 作的本文是 多么 契合啊 !
客 日 : “ 是何怪邪 。 夫 以 无用 处
无 用 , 庄 周 之 贵也 ; 以无 用 而 贼
有用 。 乌能免哉 。 彼杏之有华实 也 , 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 。 幸 矣 。 若桂 、 漆之 不能逃乎斤斧 者 , 盖有利之 者在死 , 势不得 以 生 也 。 与乎杏 实异矣 。 今樗之臃 肿不 材 , 而 以壮 大害物 , 其见 伐 诚 宜尔 。 与夫才者死 不 才者生 之 说 , 又 异矣 。 凡 物幸之 与不 幸 , 视其处之 而 已 。 ” 客 既 去 , 修善 其言而记之 。 0
萝画 兰
《伐树 记 》 并 不 是 记 述 砍 树 的
经 历 , 而是通 过砍树这种行 为引发
的联 想 和 思 考 , 来 揭示 一 个 深 刻 的
人生认识 。 这个寓意的揭示 过程 .
是一 个难点。 作者以开垦荒地 , 种
植蔬菜开启全 文 。 因为荒地 原 有 的
樗树形象丑 陋 , 又 影 响了农作物的
署之东园 , 久蔸不治 。 修至

伐文言文及翻译

伐文言文及翻译

夫文言者,古之遗风也。

其文辞繁复,意蕴深奥,非后世所能及。

然时至今日,世风日下,文风亦随之下堕。

是以有识之士,疾呼改革,欲使文章焕然一新,以振我华夏文明。

夫文言文之弊,有如斯者:一、辞藻堆砌,辞不达意。

古之人作文,讲究辞藻华丽,然过犹不及。

今之文士,往往以辞藻堆砌为能事,致使文章辞藻华丽,而意蕴浅薄,令人难以卒读。

二、句式冗长,结构复杂。

文言文之句式,多冗长复杂,非后世所能理解。

今之学子,往往为求华丽,不顾句式之规范,致使文章结构混乱,难以理解。

三、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文言文多记载古人事迹,虽具有历史价值,然内容陈旧,难以引起今人之共鸣。

今之文士,若不创新,必将使文章失去生命力。

四、文字晦涩,难以普及。

文言文之文字,多晦涩难懂,非识字之人所能通晓。

今之学子,若不普及文言文,必将使中华文明之瑰宝失传。

是以,吾等有志之士,当奋起改革,摒弃旧弊,创立新篇。

夫改革之道,有如斯者:一、简练文辞,使辞达意。

作文之时,当以简练为尚,使辞藻与意蕴相得益彰,避免辞藻堆砌之弊。

二、规范句式,结构清晰。

作文之时,当遵循句式规范,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三、创新内容,贴近生活。

作文之时,当关注时事,贴近生活,使文章具有时代气息,引起读者共鸣。

四、普及文言,传承文明。

作文之时,当普及文言文,使中华文明之瑰宝得以传承。

夫文言文改革,非一日之功,需吾等共同努力。

望后世之文士,以改革为己任,使文章焕然一新,以振我华夏文明。

翻译:《批评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遗留下来的风尚。

它的文辞繁复,意蕴深奥,是后世难以达到的。

然而到了今天,社会风气日益低下,文风也随之衰落。

因此,有见识的人士大声呼吁改革,希望使文章焕然一新,振兴我们华夏文明。

文言文的弊端,有以下几点:一、辞藻堆砌,辞不达意。

古代的人写文章,讲究辞藻华丽,但是过分了就不好了。

现在的文人,常常以辞藻堆砌为能事,导致文章辞藻华丽,但意蕴浅薄,让人难以读完。

二、句式冗长,结构复杂。

伐树记-欧阳修原文

伐树记-欧阳修原文

伐树记|欧阳修原文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原文:署①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注〕①署:此指西京河南衙门。

茀(fǔ):杂草丛生。

修:欧阳修。

樗(chū):臭椿树。

: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

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

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

正是,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

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

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

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

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

(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

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

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

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

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欧阳修.伐树记》阅读练习

《欧阳修.伐树记》阅读练习

《欧阳修.伐树记》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署①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注〕①署:此指西京河南衙门。

茀(fǔ):杂草丛生。

修:欧阳修。

樗(chū):臭椿树。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修至始辟之(才) B.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总共)C.明日,圃之守又曰(第二天) D.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柴)。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4分)A.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安陵君其许寡人!B.修至始辟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而新植者不得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以杏故,特不得蔬徒以有先生在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②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22.庄子认为“不材终其天年”,“有用而见伤夭”,而欧阳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4分)答案:19. D (3分) 20. A B ( 4 分)21.①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块)菜地吗?(2分)②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

(2分)22.樗不材,悉剪弃;杏树坚密,美泽可用,让其生长。

古诗伐树记翻译赏析

古诗伐树记翻译赏析

古诗伐树记翻译赏析文言文《伐树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

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

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

【翻译】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

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

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

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

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

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

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

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

伐木记阅读文言文答案

伐木记阅读文言文答案

伐木记阅读文言文答案1. 《关木匠传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关木匠传【明】袁中道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

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

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

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

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

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

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

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

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乏。

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

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

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

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

霍氏惧,知周越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

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

”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廷福不易辞。

县官不得已,定如律。

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竞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

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日:“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

惟日‘囚耳,囚耳’。

此所谓真意气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直:价值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度:估计 D.竞不易辞,卒死狱中竞:竟然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删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知周必诉于官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我为公抱不平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岂以祸及平人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大行为。

伐的文言文解释

伐的文言文解释

伐的文言文解释1. 文言文中伐的意思伐fá 〈动〉(1)(会意。

从人,从戈。

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

本义:砍杀)(2)同本义伐,击也。

——《说文》伐,杀也。

——《广雅》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3)砍伐伐竹取道。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坎坎伐檀兮。

——《诗·魏风·伐檀》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4)讨伐,进攻齐师伐我。

——《左传·庄公十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其后秦伐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季氏》又如: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愿无伐善,无施劳。

——《论语·公冶长》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

——《史记·淮阴侯列传》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6)败坏,损伤重被猛术。

国本必伐。

——宋·秦观《治势下》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7)打破、挫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

——《孙子·谋攻》(8)敲击征人伐鼓。

——《诗·小雅·采芑》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9)引申为开凿乃伐山石,刻之日月。

——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10)批评,责备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

——王充《论衡·问孔》又如:口诛笔伐伐fá 〈名〉(1)通“阀”。

功劳,功业晋侯使却至献楚捷于周,与单襄公语,骤称其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署①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注〕①署:此指西京河南衙门。

茀(fǔ):杂草丛生。

修:欧阳修。

樗(chū):臭椿树。

译文:
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

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

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

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

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

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

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

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

(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

”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

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
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

”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

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后来我突然想到,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

而如今樗树是真的没有用,一旦知道了就会马上将它砍掉并抛弃;杏树的躯干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

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中小学教案学案习题试卷教育教学文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