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写意人物画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https://img.taocdn.com/s3/m/86355a1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3.png)
56文化CULTURE近代以降,中国画家书写历史功业的方式几乎是被注定的:在中西互动的格局中构建中国画的现代形态。
这个巨大的历史课题,既是对中国画家的沉重拷问,也是中国画家所获得的重大机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课题面前,许多画家落荒而逃,从中创造艺术业绩并以此进入历史的,不过寥寥数人。
放眼当今画坛,情况亦大抵如此。
所幸者,仍有一批画家执着于此,他们的创新实践,维系了当代中国画的希望,也为中国画家的创造力保持了基本尊严。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队伍中,何家英以其30余年持续不断创作所显示出的独特理念、风格及修为,无可争议地居于前列。
从20世纪80年代的《山地》、《十九秋》、《酸葡萄》、《米脂的婆姨》,到0年代的《秋冥》、《桑露》、《绣女》等系列工笔人物,再到2000年以来的《孙中山在天津》、《天心月圆》等小写意人物,何家英的作品以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发展成功的传奇。
在他的画中,运用工笔这种古老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的造型、结构、线条、动态、色彩发展到如此敏锐、纤细、精致、谨严而又充满灵韵的高度,从而成功地促成工笔由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蜕变,何家英以一种极其唯美的方式重彰了东方所独有的和谐与大美的境界。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文|张晓凌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画院院长。
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
入暮林荫锁绿红 93x68.5cm舞之憩 195x115cm情性,为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提供了一种亦庄亦谐的充满清新气息的新图像、新风格。
从写意转向工笔画领域,何家英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他转向工笔画的原因和他的心灵一样单纯:避开写意画领域中盛行的“文革”模式,转向现实生活的真实,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有个体生命价值。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5ede8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8.png)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何家英是中国画坛的一位杰出艺术家,她的写意人物画以精湛的技艺、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观众。
她将工笔技法与写意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作品。
何家英的工笔语言主要体现在人物造型上。
她对人物面部、神态的描绘非常细致入微,笔下的人物神情自然、生动。
不仅如此,何家英还注重通过人物服饰、颜色的运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
比如在她的《石榴裙》中,画中女子身着传统的京剧戏服,细节精致,颜色鲜艳,刻画出了女子温柔娴静却不失精神的形象。
在这幅画中,何家英通过服饰等细节的描绘,表现出了女子的敬业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价值观。
何家英笔下的人物造型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她注重利用写意手法表现画面的跃动感和动态美感。
比如在《刘胡兰》中,画中的刘胡兰身着革命军服,形象刚毅,面部线条简洁流畅,裙摆和头发的流动感、飘散感更是强烈突出。
这样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有了更强的时代性,更加符合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想象。
何家英的工笔语言还体现在对画面局部与整体的处理上。
她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丰满、立体。
在她的《夜半歌声》中,画面中的两名女子身穿红衣、绿衫,俯身侧耳欣赏歌声,像是被歌声所吸引。
画面呈现出的是一种优美的氛围,让人感到温馨、舒适。
这种画面处理方式表现出了何家英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美学观念,她将写意和工笔同等重视,从而创造出了作品的完美呈现。
总之,何家英的工笔语言在人物造型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其细腻、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美学观念,使她的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艺术价值,并为中国画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f456cc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1.png)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何家英,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写意人物画。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工笔语言著称于世,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从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体现在线条上。
他的线条简练而有力,用笔自由、不拘一格。
人物造型生动、富有活力,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和神态,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在表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物形象时,何家英的线条处理也能准确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气质。
他善于运用粗细不一的线条来表现衣纹、发丝等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何家英的线条处理中还融入了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线条在流畅中蕴含着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体现在色彩上。
他善于运用明暗对比和层次感来表现人物的形体和神态。
在色彩运用上,他常常以淡雅的颜色为主,运用深浅不一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光影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何家英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善于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他还善于运用色彩的韵味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气质,使人物形象更加富有内涵。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还体现在质感上。
他的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头发、皮肤等部分的质感处理非常出色。
他善于用笔勾勒出服饰的细节和质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他还善于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皮肤质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细腻。
何家英对人物的质感把握非常到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体现在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
他通过对线条的简练而有力的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和层次感的表现、以及质感的细腻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何家英的写意人物画不仅在造型上有着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工笔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何家英《秋冥》赏析
![何家英《秋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db5073bed5b9f3f80f1c31.png)
何家英《秋冥》赏析作者:宋金明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5期回顾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笔人物画发展,何家英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画家之一。
在早年的学习、创作中,何家英受黄胄自由不羁的速写影响颇深,并广泛学习蒋兆和、王子武、张德育、石齐、周思聪等名家作品。
从早年所学来看,何家英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工笔画训练,其早期代表作《海田归》和《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是以素描为基础的写意人物画面貌。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之路始于1981年。
时值“伤痕文学”流行之际,何家英也想创作一个心理复杂、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于是他画了自己最熟悉的街道大娘,就是当时广受好评的《街道主任》。
从这时开始,20多岁的何家英在工笔人物创作方面展露出自己的才华,此后陆续诞生的《山地》《十九秋》等作品,使他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何家英主张“衡中西以相融”。
古代人物画以晋唐为高峰,这是很多画家的共识,何家英也不例外。
一方面,他师法晋唐,取其饱满充盈、雄健典雅之气度;另一方面,他认为西画中很多观察、描绘对象的具体方法对工笔人物画创作很有裨益,应当采用。
在艺术境界上,何家英认为,“平和、含蓄、不激不厉、不抛不露”“中庸有度”是工笔画的上乘语言,最忌流于匠气的刻板、琐碎、僵滞诸病。
在他看来,工笔画的语言不单在于技巧,更需要画家的修养来支撑:“深情、高格需用心养,用心不深,下笔即俗。
”《秋冥》是何家英的代表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主张。
1990年,何家英带着学生到河北蔚县写生。
山中的秋季比平原来得要早,站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山坡上的白桦树,还有那如蝴蝶般纷飞的黄叶以及蓝得发紫的天空。
何家英说,一生中只有三件事令他心醉:“一是小提琴的声音,二是印象派的画,三是如画般的秋天景色。
”令人沉醉的晚秋景致让他联想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不过,何家英并没有描绘诗中所述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是改“秋暝”为“秋冥”,以冥想的人物追寻与天地自然沟通的幻境。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dafb7b2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6.png)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何家英是中国画家中的一位,他以其出色的写意人物画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名杰出代表。
在何家英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运用的工笔语言,这种语言使他的画作不仅仅具有难以挑剔的造型感,还能表现出丰富的情感、情态和情景。
首先,何家英所使用的工笔语言主要体现在线条的表现上。
他的线条异常清晰、准确,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画法,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轮廓和细节。
同时,他还采用了细腻的线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并且,通过调整线条粗细、宽窄等变化,更加突出了其重点部位,突显人物的主体形象。
这种精细的线条在何家英画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为画作赋予形态,还能为画作增添情感。
其次,何家英在造型中运用的工笔语言还包括色彩的表现。
他常常使用的彩色墨(即混合不同颜色的线的笔触)和多层的颜色叠加来表现人物和背景的色彩和光影变化。
这种技法不仅让人物和背景色彩丰富多彩,而且可以表现出更为贴合现实的色彩语言。
何家英作品中深浅适宜,层次分明,色调鲜明,更能突出形态。
最后,何家英的造型中还运用了想象力、意象和形态比例等工笔语言。
他不仅注意人物形态的真实性,更注重形态的美感。
他善于捕捉瞬间、意境和精神层面的表达,在形态上有所非常自由的表现,比如一些人物有所夸张。
他的人物形态常常为那些来观察者带来一份生动,其形体比例更是相当精准。
他的人物,形貌各异,身姿变幻,有大小、高矮、远近等立体感,形态更加鲜明。
总之,何家英造型中使用的工笔语言,是深度与细腻的结合,是画家对形态的选择性表达,也是画家对色彩的匠心独运。
何家英通过这些精妙的工笔语言在造型中抒发情思,展现出蕴含丰富情感内涵的人物形态,呈现一幅幅亲热、自然的画面,这也是何家英人物画作所受欢迎的原因。
何家英笔下的四大美人,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欣赏
![何家英笔下的四大美人,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4c8da3d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8.png)
何家英笔下的四大美人,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欣赏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
著名国画家。
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街道主任》“时流”两个字,拆开了就是时尚和潮流。
我想它该是肤浅和浮泛的。
国画界的“时流”,早些年,有人概括为:“常习于已成,趋风于众慕。
”前者是模仿古人,下笔就是古人的程式,并且大模大样地自诩为继承传统,其实已丧失了起码的艺术感觉;后者是追随洋人,满纸都是洋人的观念,同时装模作样地宣称自己创新开派,其实已没有任何理路可言。
两者的方向相反,而且自为格局,势如水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得皮相而入时流,与传统和创新毫无关系。
我想,进入传统和创新开派其实是一回事,或者说是一事而两步,哪一个都不能丢,丢了一个其实也就丢了另一个,真有传统者总想为创新开路,真求创新者不会拿传统祭刀。
《西施浣纱》人们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
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产生无数新造。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昭君出塞》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
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
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我特别喜欢那句名言:“西来意即东土法。
”于是深信: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纳两画的。
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8d50c5bf01dc281e53af012.png)
体 上还是 中国传统 的技法。 人物 的头发 先分 组一根根地用 墨线 描好 , 然后再 加 以渲染 。 人体 的轮廓线 , 衣纹转 折 的墨 线 。 是 还 中国 画传统 的东西 , 西方绘 画里是 没有 书法用笔 与线 描相结 合 来勾线 的。 于用色 , 至 大体还 是走清新雅致 的路线 . 这也符合 中 国的 审美情趣 , 正所 谓“ 清水 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 。但 是 。 工 在 笔 重彩 的人物 画作 品 中画家却大 胆的借 鉴 了油 画技法 中 的用 色, 使色彩 更加鲜亮 、 明丽 . 而又不 失庄 重与典雅。 其次 , 家英工 笔人物 描绘 的对象 既有古代 的仕女 , 有 何 也 现 代的女 子。 还有外 国留学 生的形 象. 甚至 还有人体的 写真 。 画 家 笔下 的人物大 多还 是清雅 怡人 的形象 , 柔媚而婉 约 . 是 有 只 些 作品里人 物形象多 了几分 现代感 。秋冥》 《 中的女 子虽然极 富 古 典气质 , 她干净而一丝 不乱的短发 却使人 物形象 多了几分 但 现代 感。 子君》《 而《 、黑色静穆》《 韵>‘ 、秋 、红苹果》《 云>《 、若 、米 脂 的婆姨》 几幅作 品中的人 物就是现代 生活 中的人物 。韩 国 等 《 留学生》 画家描绘外 国学 生的作 品. 是 这些 都说明 了新形 势下 , 画家 描绘对 象范围的扩大和 改变。 四 、 结 小 何家英 的工笔人物 画以其清新 自然 的人 物形象 、 诗情 画意 的相 互映衬 、 传统 与现代 的融 合 , 现代 中国画坛上 享有颇 高 在 的声誉 。 的作品 , 他 既有 传统的笔墨 和用色 . 又有现代感 的技法 处理 , 传统 与现代 巧妙结合 的典范。 是
怜 。至于雅 丽脱 俗 ,落英 》 《 中的女 子更胜一筹 : 物 白衣蓝裙 。 人 蹲 在树下捡 满地 的落英 , 神情专注 , 面相沉静典雅 , 如同仙 女落 入凡 间。 此两幅作 品把之致 ,让 我们不 禁惊叹 画家精湛的技艺 和笔力 。《 落 英 》《 、秋冥》《 韵》《 明》《 、秋 、清 、独坐黄 昏后》 中的人物都显得 有 点忧郁 和感伤 , 人物 形象典 雅端庄而又 多愁善感 . 这也 和秋天 、 黄 昏的环境相融合 。其 中《 做黄 昏后 》 独 虽然是工笔 重彩 , 是 但 人物形 象却 显得端 庄而 典雅 , 沉静 而感伤 . 富东方 女性 的特 极 质。 米脂 的婆姨 》《 女》《 、十九秋》《 《 、绣 、夏》《 、桑露》 中的人物形 象显得淳 朴 自然 , 实无华 。此外 , 家英 的工笔人体 画 , 多 朴 何 也 为清新 雅致的格调 , 女人体 》《 如《 、初春》 中的女子半掩 半露 , 显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cdfc77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2.png)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何家英是当代著名的写意人物画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笔触和艺术表现力享誉国内外,在国画界有着很高的地位。
何家英的写意人物画造型中融入了工笔语言,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写意的气韵,又兼具细腻的工笔细节,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就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何家英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何家英的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条的丰富变化在何家英的作品中,线条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他善于使用笔墨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轮廓,但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线描,而是以线条的丰富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肌理。
比如在描画一位女子的发髻时,他会运用不同粗细、轻重的线条来勾勒出发髻的曲线和质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富有生动感和立体感。
这种线条的丰富变化既体现了写意的意境,又展现了工笔的细致和精细。
二、色彩的丰富表现何家英的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还体现在色彩的丰富表现上。
他的作品中,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彩,不仅有鲜明的对比,而且还融入了丰富的层次和过渡。
通过对色彩的用笔和运用,他在人物的面部、服饰、背景等方面都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效果,使得人物画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形象生动。
三、细节的精细处理何家英的作品在写意风格的基础上,还注重细节的精细处理,这就是工笔语言的体现。
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人物的表情、服饰的纹样还是背景的装饰,都能看到精细入微的描绘。
例如在描绘一位男子的面部时,他会用笔勾勒出男子的鬓角、胡须等细微之处,同时在服饰上也会细心描绘衣纹、纽扣等细节,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具有感染力。
四、构图的严谨布局何家英的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还体现在构图的严谨布局上。
在他的作品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他善于通过对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精心安排,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动有序,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描绘一位女子的风采时,他会将人物置于画面的一侧,同时在另一侧布置一些花鸟石竹等陪衬,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空间感。
画家何家英成交最贵的十幅书画作品
![画家何家英成交最贵的十幅书画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343127d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5.png)
画家何家英成交最贵的十幅书画作品何家英,1957年3月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2012年在巴黎卢浮宫“2012沙龙展”中获绘画类金奖等荣誉。
一、何家英《清暑四美图》成交价13,800,000元拍品名称:何家英 2013年作清暑四美图作者:何家英创作年代:2013年作尺寸:139×35cm×4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 13,800,000拍卖日期:2015-07-05拍卖公司:鼎天国际材质:设色纸本题识:岁在癸巳仲夏于津沽何家英画;癸巳仲夏何家英画;岁在癸巳何家英画钤印:何氏沽上(朱文)、家英写意(朱文)、家英之印(白文)、何(朱文)、何家英印(白文)二、何家英《绿茵闲且静》成交价13,500,000元拍品名称:何家英 2002年作绿茵闲且静镜心创作年代:2002年作尺寸:61×69cm估价:RMB 400,000成交价:RMB 13,500,000拍卖日期:2012-09-26拍卖公司:久翔拍卖材质:设色纸本题识:何(朱)、家英(白)款识:绿茵闲且静红衣浅复深壬午年又题家英著录:出版于《何家英专辑》三、何家英《濠江花路》成交价12,420,000元拍品名称:何家英濠江花路镜片尺寸:178×96cm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 12,420,000拍卖日期:2015-06-06拍卖公司:天津同方材质:纸本设色题识:己卯何家英画并记。
钤印:何(朱)、家英之印(白)四、何家英《梅花双清》成交价9,430,000元拍品名称:何家英 2001年作梅花双清镜心创作年代:2001年作尺寸:168×151cm估价:RMB 7,800,000-12,000,000成交价:RMB 9,430,000拍卖日期:2012-06-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材质:设色纸本题识:春满凌河畔,碧草遮平沙。
名家课堂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设色技法谈
![名家课堂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设色技法谈](https://img.taocdn.com/s3/m/81544d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7.png)
名家课堂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设色技法谈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等荣誉。
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
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杨开慧》等。
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何家英46.40一、色彩对烘托画面意境的作用及独特魅力如果白描是工笔画的“骨和魂”,那么着色就相当于工笔画的“血和肉”。
着色是对白描的辅助,是对意境的渲染,是造境的一种手段,也是对现代语言的一种补充和提升。
一张画光靠白描所达到的感染力是不够的,颜色本身的魅力无法被水墨、线条代替,中国早期的绘画就具有色彩传统,着色对我们完成整张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画颜色的分类及属性中国画颜色分植物色、矿物色、金属色、化工色以及人工合成色,最常用的颜色归纳为两大类,俗称“水色”和“石色”,矿物颜色和金属色其实都是一类。
水色的颜色主要是从植物里提取,这种颜色容易变色、褪色,因为它是不稳定元素,所以很容易发生变化。
石色的颜色主要是矿石研磨出来的颜色,这种矿石本身具有稳定的元素,所以它在光照或者其他因素干扰情况下是不变色的,它可能会在表面产生包浆或者淡化,但它本质上是不变色的,所以这种颜色往往都是绘画里面常用的。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50.60三、颜色的使用方式植物色:一般来讲往往在分染、罩染、晕染和垫底衬石色时使用,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绘画形式。
石色:工笔画分成重彩和淡彩两个部分,重彩就会有石色因素的成分在里面,淡彩就是植物色,薄薄的、轻轻的染一染,重彩不是反复地渲染。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fc90034afe04a1b171dea5.png)
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1白描人物画写生(一)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如何用线描绘人物的面部,是学习白描人物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画人物面部,仅仅研究人物的面部及上面的五官是不够的,要从整个头部着眼。
在描绘人物面部时,要注意五官和面部以及整个头部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立体的效果.下面讲述人物面部五官和头部的描绘方法:1。
眼眼睛是反映人物神情最重要的部分。
眼睑有一定的厚度,描绘时要表现出包着眼球的感觉。
在画上眼睑时,应考虑到其本身的厚度和眼睫毛的因素,以及它通常处于背光状态,所以用线可适当粗重一些;下眼睑较薄,折光也较柔和,睫毛稀而短,用线要虚;下眼睑和黑眼珠的交接处,用线也要虚些,否则不利于表现眼珠的灵活性。
描绘时要注意找出上、下眼睑的转折点,它关系到人物眼睛的特征和眼珠所看的方向。
画侧面眼睛时,要注意上眼睑比下眼睑突出。
画眼珠时,线要细一些。
眼珠看起来虽是黑的,但并不是纯黑一片:眼珠最黑处是瞳孔,可用焦墨画之;瞳孔外圈的虹膜略为浅些,要画出透明感。
眼睛周围的用线因所绘对象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年轻人用线要虚,可一带而过甚至不画;老年人可描绘得清楚些,但不能超过眼睛的用线强度.2.眉眉毛生长在眉弓上。
眉毛的眉端生长在眉弓骨偏下方,端部的毛较密,又常处于背光处,感觉较深;向外渐转向眉弓上缘的部分,则渐淡;眉梢逐渐转细。
眉毛在眉弓骨上、下的转向处最淡.因此,画眉毛要特别注意它在眉弓骨上、下两段的变化关系。
在画好眉毛的同时,也要对眉弓骨的结构有所交代,这样会更有立体感。
画眉毛要先用铅笔画出外形,然后再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用细线一根根画出。
老人的眉毛稀疏,描绘时要注意这一特征.3.鼻鼻子在骨骼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坚硬不动的鼻骨;下段由可以牵动的鼻软骨和鼻翼组成,是较有表情的部位,给人以圆厚、富有弹性的感觉。
正侧面的鼻子,鼻头和鼻梁线就比较明确,画起来不难.但半侧面的角度就比较难画。
角度越接近正面,鼻头和鼻梁部位越不好用线。
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以何家英为例
![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以何家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a72d1903d8ce2f0066234c.png)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首屈一指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 作品刻画细致到位、人物灵动自然,他特别注重对心灵的优越 表现和对人性的真实表达,从而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了新 的时代气息。他的画综合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和西方绘 画的技法,并以当代的审美视角,创作出了充满时代气息的作 品。正如何家英自己所说的,把中西绘画语言融合,融到没有 痕迹,没有焊接点,融到血液和基因里。何家英说绘画最怕匠 气,[1]所以他将工笔人物画赋予了写意性。首先,他通过“染” 的技法塑造出人物的立体形象和整体布局的明暗关系。在学 习传统绘画观念和西方思想的同时,何家英以当代审美视角, 创作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因此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 能感受到别具一格的画风和丰富的理想色彩。
茸小花猫正在案几上熟睡着,小花猫修长的尾巴垂下来,给人 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并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和完美的写实 能力,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得人物更加生动、独 特。同时,在《秋瞑》这部作品中,何家英以精湛细微的技法 和精确的造型打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境,画面中的女孩闭着 眼睛好像在思考什么,温婉的形象中感觉有一丝孤独冷清,一 片片落叶伴随着清风飘扬,安静的秋色似乎也因女孩飘忽的 心情而变得扑朔迷离。于观者而言,何家英在准确表现人物形 象特征的同时,特别注重对描绘对象的精神把握,将“以形写 意”“以形写神”的造型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在画 面中更具有生动性和独特性。
艺术研究
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50000)
抒自灵性,清新有致——何家英的人物画创作
![抒自灵性,清新有致——何家英的人物画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60fabde80066f5335a8121ec.png)
抒自灵性,清新有致——何家英的人物画创作何家英是以人物画著称于中国画坛的。
他的作品以韶华正盛的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其笔下的形象,如黄昏雨后的出水芙蓉,清新、纯洁、沉静、幽雅,又隐隐发散着一种淡若无痕的“风露清愁”,其美沁人心脾,使人不敢亵渎;又如梦幻,让人唯恐惊觉。
应该说,何家英的作品在意境的创造上是十分成功的,这也是他拔萃于当代人物画坛的根本所在。
清代的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总结到:“作画先立意以定位置。
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何家英作品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立意,它们以对现实和人的关注、对人性的关注、对人的心灵的关注为着眼点,有着饱满的精神内涵。
中国晋唐时代艺术家们对于人的外仪和内质的全面展现,西方艺术家们对于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于人性的善恶美丑的揭示,是何家英珍视的传统,共同滋养了他的创作理念。
同时,他又认为,这个“人”是与艺术家本身对应的,画家要真正表现人,最终要表达的还是他自己。
他的作品便是他自我心灵的写照,折射着他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趣味:“我笔下的对象是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我必须要赋予对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调,这才是我的画。
”对生命的珍重、对命运不可知以及生命短暂的迷茫与无奈、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对理想的追求这些具有东方哲学意味的人生情怀在何家英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强烈。
秋天是最能触动他心灵的季节,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景象往往激发他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他说:“我的思绪被秋风卷引着,那感觉是难以名状的,有凄凉,有眷恋,甚至还有一种悲壮感。
我终于明白了古人要说‘秋冬之际,犹难为怀’。
那紫蓝的纯净的天空禁默无语,强烈地感染着我的意绪,我感到一种生命的大悲幻。
”他认为,人的一生悲喜相杂,不可能都是苦涩的或者是甜蜜的。
无论处境如何,都不能泯灭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实际上人都在期待一种幸福,一种未来,而这种期待是诗意的。
有了期待,人活着就有了意义。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2eec7a90b4c2e3f56276395.png)
2019·04一、何家英对古代传统绘画的继承(一)何家英对古代绘画的继承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从魏晋南北朝时代起,中国工笔人物画就有所发展,如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都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顾恺之这三件作品的问世,为当时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增加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范本。
此时的工笔人物画主要以线为主,在线描的基础上略施色彩,人物仪表形态自然生动,注重骨法用笔,以形写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在何家英的作品中,隐隐约约体现着魏晋时期的绘画特点,虽然他刻画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现代人物,但看起来都古味充足。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工笔人物画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一直在成长着,发展着,创新着,何家英作为当代重要的工笔人物画家,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认真研习古代绘画,他将古代的绘画技法和现代人物形象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工笔人物画。
以何家英的作品《魂系马嵬坡》为例,这幅画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故事,这幅画气势庞大,人物众多,画中的主人公杨贵妃更是楚楚可怜,哀婉凄凉。
何家英把唐朝女子脸型圆润饱满、气质雍容高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画面左侧的唐明皇身穿黄袍,背对着观众,扶鼎而泣,在众多红衣武士浩大的气势衬托下,唐明皇显得软弱而无奈,此幅作品气势庞大,色彩对比强烈,对人物的形态气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极为细致。
这幅画中的用线、用色和构图都继承了晋唐以来的画风,人物刻画更为细腻,在这浩大的场面当中,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凸显出了何家英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用心研磨和勤学苦练,才能使他的作品达到如此的境地。
(二)何家英对古代六法的继承和运用六法最早源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品评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准则,六法论的提出标志着古代绘画理论框架的初步完备,后代的画家们开始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e12faff195f312b3169a532.png)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陈琳来源:《牡丹》2017年第23期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上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画风独特,其题材主要以女性为主:既有新时代下的知识女性,也有农民和留学生等女性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都刻画得清新、雅丽,具有东方女性的意蕴美和诗意美。
何家英在美术学院读书期间,了解了中国画和西方画,并且在素描和速写上功力很深,造型能力很强,尤其是速写为他的中国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吸取了中西方绘画的精髓,将二者融合,并且很好地互通应用,把东方的诗意和西方的写实融为一体,使中国工笔人物画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发展。
他探到了中国工笔画和西方素描融合的点,以及东西方绘画间的共性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
他打破了素描的光影效果,将之放置于一个宽泛和运动的视域,抓住事物的本质,舍去没有价值的部分,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平涂加分染,再加平涂,这使得画面形象既平面又生动,达到了自然丰富的感人效果。
在题材上,何家英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女性阴柔之美”的各种美态。
何家英认为“女性自古以来都是被表达的、被审美的对象”,在生活状态中,她们超越了男性的美感。
女性纯洁、天真,富有诗意;女性更有情有态,具有非凡的表现性,更能展现出细腻的情感。
所以,在女人身上,何家英寄托着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情思。
因细腻的个性、丰富的学养和聪明才智,以及对女性的敏锐感受力,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精神特质,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与独特创造。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以其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诗情与画意的相互映衬,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现代中国画坛上享有颇高的声誉。
他的艺术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和用色,又有现代感的技法处理,是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的典范。
究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题材,多以女性题材为主。
笔下人物形象清新怡人、雅致清丽、灵秀满卷,避免了俗气。
【鉴藏】细腻的激情——何家英小写意人物画
![【鉴藏】细腻的激情——何家英小写意人物画](https://img.taocdn.com/s3/m/3221e91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3.png)
【鉴藏】细腻的激情——何家英小写意人物画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
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杨开慧》等。
“我试图把元人山水画里的笔墨品质应用到人物画当中。
当人们都在画大写意的时候,我恰好在走一条小写意的道路,它是从工笔画派生出来的,却比工笔画的表现语言更有趣味。
” ——何家英他的工笔画圆柔静雅,几无瑕疵,带有安闲、缓慢的自信,举世公认。
他的写意画却是另一副样子。
如果前者工整、细密、优雅,常在意料之中;后者则迅速、粗糙、生动,出乎意料之外。
何家英的写意画以黑白为主,常常只在眉眼、两颊、嘴唇处略施朱砂,或以青绿画山水佳木,总的来说敷色简淡,即便细节上有所点染,从不喧宾夺主。
再者,写意画的重点已不是造型而是笔墨自身的表现力,即元代以来崇尚的“笔墨趣味”。
所谓的“笔墨趣味”,其实是一种“元绘画”,是对绘画本身材质和行为的实验和反思。
水墨写意及至中国特有的文人画,将艺术与人生等同。
工笔画是一种近乎纯粹的技艺,只要是技艺,便可习得,便有界限。
而写意画更关乎个人的才学、经历、境界、胸襟,吾生也有涯而知亦无涯,所以水墨无所谓完满,也无所谓界限。
它是一种不断上升、不断延拓的运动,随着生命的壮大而壮大,随着岁月的衰减而衰减。
不同的艺术家对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认定自然是无穷尽的美与多样性的源泉,另一些则认为若不经由人类之手的修剪和约束,自然将既是蓬勃的,也是混乱、夸耀和无节制,甚至是可怕的——想想荒野里让人倍感威胁的野草和乱成一团的藤蔓就知道了。
这样的艺术家,比起森林更喜爱矿藏,因为后者的内部具有秩序;比起流动的水更喜欢容器里的水,因为后者的形状是规则的;比起天然的女人更喜欢化了妆的女人,因为人工的装扮能够掩盖她们粗糙的本性。
何家英画选
![何家英画选](https://img.taocdn.com/s3/m/3b58b6e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6.png)
何家英画选
现代画史>>名家专辑>>何家英>>百家名画
三美图
何家英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何家英心语96×73何家英幽谷
何家英千魇净如水
何家英溪间野趣
何家英仕女
何家英露华 2005年作
何家英人物
何家英仕女
何家英花语默默
何家英丽人百合
秋水
憩
何家英人物
何家英少女
何家英消夏图
何家英人物
何家英沧桑
何家英山地1983作
何家英街道主任1981
何家英舞之憩 2006年
何家英女孩
何家英濠江花路
何家英夏夜邀凉图
何家英素衣
何家英春情无限
何家英芙蓉出水
何家英春到阿坝
何家英思
映月
何家英人物
何家英 2005年作人物
何家英花落东君
何家英红苹果
何家英秋叶多彩
何家英独坐黄昏
何家英孤叶
何家英十九秋
何家英魂系马嵬
何家英绮梦
何家英秋冥
何家英秋韵
何家英桑露
何家英子君
何家英酸葡萄
何家英绣女何家英幽谷。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525a605cc7931b765ce1575.png)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杨成安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了人物画的图案。
从出的距今两千多年的晚周帛画中,可以找到中国人物画源头——以线条为主描绘人物形象并具有了独立意义的绘画。
这些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基础。
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
两汉、晋唐、五代期间,一直占者主导地位。
虽然宋、元以来出现过低潮,但人物画在若干方面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产生了很多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人物画历史上的丰碑,其影响延续至今。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我国历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同时汲取了“西画”造型、色彩艺术中有益的营养,取精用宏,推陈出新,其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她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
概括而言: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有三点:一、丰富的直觉感觉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二、的思维与清雅明朗的色彩;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意境。
一、丰富的直觉感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重视直觉感悟是何家英的着眼点,同时也是他工笔人物画的突出特点。
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临摹前人作品入手,而非直接面对对象写生。
尤其是人物画更是如此。
这样不仅忽略了画家对客观对象鲜活、生动地直觉把握,最终导致高度概念化的形象处理和形式语言的程式化的形成。
何家英打破了一味承袭传统的模式,在西方素描里洞见了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笔与素描、东方与西方的共性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
这为实现他的绘画理想打开了一扇大门。
何家英曾这样说过:要真诚地大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不能丧失直觉和感受。
他注重“外师造化”。
因此,写生是何家英找回直觉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他借助现当代绘画形式尤其是素描所提供的丰富真实的直觉感受展开了富于刨造性的工作,以此填充传统演化轨迹中的薄弱环节。
这是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的拓展,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真正延续。
何家英注重对基本艺术规律的阐发,其绘画技法上也是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的。
何家英画人体,全解读
![何家英画人体,全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cf5a86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d.png)
秋韵
街道主任
魂系马嵬
夏
百合
貂蝉拜月
西施浣纱
昭君出塞
花落东君131×74cm 2007年
入梦
若云
百合依依 2015 56×89cm
羌族少女138×68cm 2005年
《日本女孩》 2014年 65x50cm
闺乐 2015年
宅悦 2014年
杨开慧 2011年 102×165cm
侗族女孩 2010年 84×56cm
贵州写生系列之三
贵州写生—梭嘎
岁月的遗痕
其
他
作
品
安部夫人像
舞之憩 195cm×115cm 2006年
秋冥 203cm×151cm 1991年
米脂婆姨 1985年
酸葡萄
落英
绣女 90cm×70cm 1995年
韩国留学生 130cm×60cm 1998年
沧桑 54cm×42cm 2000年
山地
桑露
十九秋
《夹竹桃》 2014年 85x55cm
朝 2007年 68×53cm
何家英 溪间野趣
凝眸61×80cm 2004年
百合丽人138×68cm 2007年
圣水湖畔147×70cm 2007年
胜利女神 2008年 260×146cm
新作
彝族风情系列之一
彝族风情系列之二
彝族风情系列之三
贵州写生系列之一
贵州写生系列之二
朝鲜女孩 2011 123×70cm
五女图 2011年 37×135cm
大凉山的女人 64.5×57cm纸本设色 2015年
偏梳苗妇女136x69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毛泽东词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8
3/48
4/48
5/48
6/48
7/48
8/48
9/48
10/48
11/48
12/48Biblioteka 13/4814/48
15/48
16/48
17/48
18/48
19/48
20/48
21/48
22/48
23/48
24/48
25/48
26/48
27/48
28/48
29/48
30/48
31/48
32/48
33/48
34/48
35/48
36/48
37/48
38/48
39/48
40/48
41/48
42/48
43/48
44/48
45/48
46/48
47/48
HR 2013.12.01
48/48
音乐:青梅竹马
1/48
何家英,男,汉族。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著名国画家。 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 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 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 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 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 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 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后到 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主要著作有《何家英作品集》、 《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 《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