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
2016年任务驱动型优秀作文8篇
2016年任务驱动型优秀作文8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0591)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
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一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
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
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
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
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探究——也谈近六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型与审题对策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探究因蔡开盛摘要:六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大体是以任务驱动型为主的新材料作文。
根据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可将它们分为:一般新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题型设计呈现思辨性、任务型、情境化、实用性等特点;命题材料选择聚焦立德树人,不回避时政热点。
分清作文类型,洞悉命题趋势,采取相应策略,方能精准备考。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型;策略;导向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自从2006年开启“乌鸦向老鹰学抓羊”这样的材料作文模式以来,它的题型大体属于“新材料作文”。
它明显有别于之前“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种三自模式的话题作文,并且在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这两方面呈现渐进嬗变的趋势。
尤其是2015年全国I 卷出现以“明华”的身份“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样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为新材料作文命题开启了任务指令设计的新征程。
从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两方面来看,近六年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大致可分为:一般新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等四种主要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讨以上四种“新材料作文”的题型特点及审题对策,亦冀从中洞悉命题趋势,明确作文教学导向。
一、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策略:理清逻辑,审慎推导一般新材料作文是指试题只提供一则材料,而不限定话题,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审题立意的作文命题样式。
近几年的一般新材料作文还出现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审题立论中考查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
伏尔泰曾说:“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思考问题要比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行动更重要。
”2018年全国II 卷有关“幸存者偏差”这道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恰好就证明“怎么思考问题”比“怎么行动更重要”这一观点。
说它是“一般新材料作文”,是因为它的试题材料是一则逻辑学中的案例;更因为它的写作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没有附加特别的“任务指令”。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 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2015 年的高考语文受到的社会关注超乎过往。
自2014 年9 月《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考试内容改革大幅度推进;辽宁、山东、江西等进入分省命题调整,使用全国统一试卷。
从考试自身的发展来看,考试改革推进伊始的语文作文注定反映了高考未来的走向。
而在社会的关注、热议和纷纷繁荣的现象背后,涌动着这个时代的趣味和诉求,在这个层面上,高考语文更是一个社会的象征符号。
一、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体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
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
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
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
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
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典型的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
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家宝作文评讲及任务驱动作文类型 18届
三、权衡判断型
一点杂粮、一块鸡腿、两本儿童书,这是单身母亲刘某“偷”来的儿童节礼物, 总价值只有70多元,这位“最不贪心”的小偷,向民警讲述了令人心酸的理由:一对 双胞胎女儿患严重的肾病,为了治病,平时生活十分困窘,想给孩子买一份儿童节礼 物,无奈钱不够,才决定铤而走险行窃,类似的情形发生在雨果《悲惨世界》里,主 人公冉阿让为了帮助姐姐喂养七个孩子去偷面包。 民警主动为刘某寻求帮助,经媒体报道后,诸多网友深受感动,纷纷爱心捐款, 对弱者悲惨遭遇的同情,彰显了人性的善意。但存在不少质疑声,他们认为应该坚持 “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论如何,“悲情故事”不该成为违法的理由,而对此次事件 的大肆宣扬,更是在误导公众,鼓励犯罪。 对此你怎么看,权衡你的选择,表明你的立场和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侧重评述刘某行为,在法与情间,法在适当时,可以以情为大。 2、综合评述,刘某遭遇虽值得同情,但生活应该从严要求,情不能逾越法的界限。 针对网络上的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优秀作文框架展示
一句箴言,百带珍藏
不似一方蕴藏山川灵秀,流淌厚重故事的青华罐;不比几枚镌刻革命荣 誉,至今熠熠生辉的勋章;一句箴言,看似轻若无物却堪比千金,听来朴实 无华却直击心灵。于我而言,小程家作为传家宝的祖训更有穿梭千年、训导 今人、联通家族血脉的力量,因而更值得珍藏、传承。 忠厚传家久,穿梭千年,触摸先辈灵魂。 诗书继世长,走人生之路,扶前人臂膀。 祖训恒久远,家风永流传,无形纽带联通家族血脉。 固然,不是所有的组训都是精华,但经历时间检验的箴言必能起到春风 化雨、励诚敦行、凝聚家族力量的作用。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训是家族 的根,是民族的本,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根本,根基不倒,才可立足千秋,家 训传世,方能福泽万代!(许可妍)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专家张开: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邮发代号:22—46)学术公益系列之六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命题立意体现高考对人才选拔的标准和考试自身定位,从恢复高考之初的知识立意到世纪之交出现的水平立意,高考语文的评价目标发生着变化。
我们现在所称的水平立意是高考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口号和工作标准。
1999年,为了主动适合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水平结构的要求,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使高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水平立意”,同时也指出“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考生水平和素质的考查”。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平化考查旗帜鲜明地进入高考的视野,各学科都设计了水平化考核目标。
语文的水平考核目标和水平层级的划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语文水平层级划分的发展变化语文水平层级的提出是1991年首次出现在《考试说明》中。
最初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个水平层级。
这五个水平层级基本上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高层级的水平包含了低层级的水平。
“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是在前三个水平层级上指向阅读和表达的并行分支。
这个水平层级又形象化地称为“羊”字结构的水平层级。
进入21世纪后,呼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理念,高考语文的水平等级在原有五个水平层级的基础上,明确了提出对“探究水平”的考查的层级要求。
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课标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对探究水平层级的考查做了具体和明确的说明。
现行2008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对语文考试的水平层级做了如下要求。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水平层级。
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水平层级。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的水平层级。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水平层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辨识任务驱动型作文。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及一般结构模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杜比分析的形式,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及一般结构模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事件大探讨2017年11月15日,湖北黄冈市蕲春县一小学校长因开车返校的路上碰到一名倒地老人,校长好心将其扶到路边休息,结果却被对方讹上了。
陈某因学校事务等待处理,将老人扶起后立即赶回学校。
不料过了个小时,这名老人突然满脸血迹来到小学闹事,自称被校长开车撞伤要求赔偿,校长陈某当即报警。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如果是你,你会扶吗?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可以算得上是微小型的口头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类作文,是高考语文作文题型改革和设置的一个大趋势。
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对大家的高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大碰撞1、如何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请阅读下面一组材料作文的要求,思考:每则材料作文中材料内容的设置有什么区别?第一组: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益友有三:有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结合自身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套作,不得抄袭。
(内容是名言)材料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
”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2016年高考作文提分6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命题者设置的情景下作文,这一情景就应该 贯穿全文的始终,在结尾处回应材料,总结提升,这正是它与一 般的材料作文的不同之处。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
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分析2015年高考 新课标卷优秀作文之后达成的一个共识。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 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例1,写给父亲: 亲爱的老陈,我们的社会已不再是古时孔老夫子推崇的愚孝年代,女儿的举报是一个 新世纪青年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呼应。您应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应为拥有如此孝 顺的女儿感到幸福。 ——(《老陈,请听我说》) 例2,写给警察: 警察同志,任何一次公开都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任何一次宣传都是为了让社会 变得向上。保留一份人文关怀,才能让这种公开和宣传变得更加温暖。从您有选择地 公开这一步开始,将这份关怀传递下去吧。我将满怀信心地与您一同期待着这个社会 向前发展,期待我们的家园将更加美好! ——(《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这一步需要完成的是“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前面引述材料,表明 态度之后,就需要对自己的观点态度进行阐述。如例1,前面表明的态度 是“女儿的举报是因为她心中对父亲满满的爱”,所以第2段就阐述“是 爱让女儿采取这样的方式”,第3段就举出自己的事实,将心比心,再次 证明这一观点。例2前面是对警方做法的质疑,紧接着需要阐明的就是自 己质疑的理由,这一段就是具体分析主观动机如何向反面转化,尽管女 儿或许并非出于恶意,但是也会有影响家庭关系的某种可能性。 从上面的示例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里的阐述与一般的议论文的阐述有所 不同的是,阐述需要紧扣材料,要紧扣自己在前面表明的态度和观点, 是就事论理,展现出的是你缜密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空洞地讲道理。阐 述还可以采取正反对比、点面结合、假设因果等多种方式,使文章的行 文形式更加丰富。
任务驱动型作文全面分析
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 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特点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 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 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 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 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 “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 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讲述其他人是为了把我们选取的那个力量讲清楚、讲到位。 考生要怎么做? 答曰:按题作答而已矣。
3.“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按指令任务要求: ①形成像样的可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 ②向读者(倾听者、不明白者、走神者、铁石心肠者、怀疑者、期 待者、欣赏者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话语方式。 ③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尽力吸引他、打动他、说服 他,让他愿意倾听,容易明白、理解,乐意接受、信从,体现学养、 理性和沟通能力。
六、关于写作 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比较的内容、比
较的点,均来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 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 作文;就论证而言又是就事论理,因此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阐释:思维的起点
概念阐释:思维的起点作者:蒋利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年第09期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型材料作文是一种常考题型。
比如,2011年江苏卷作文题“拒绝平庸”,有些考生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平庸,所以难于下笔,不知如何行文。
所以,合理界定和解说概念,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
一、什么是概念阐释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对议论文写法提到了两条总纲性的建议:“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其中辨析关键概念就是指概念阐释。
在议论文中主要观点中往往有一两个词语对思路或内容起统领作用,这一两个词语就是核心概念。
一个概念一般只能表达一个确切的含义。
界定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所指事物的特性,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外延是所指事物的范围,明晰“有什么”的问题。
概念阐释要遵循科学化,合理化,情境化,个性化等原则,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概念阐释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论证的结构的训练,思路清晰的把握,积累素材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概念阐释的讲解,导致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出现:观点主旨表述不准、大小概念整体混包、论证分析偷换概念等现象。
如要写“成才”,学生写成了“成功”。
如果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可以使文章中心明确并集中,论证正确而深刻,可以打开文章思路,甚至使文章的立意推陈出新。
三、概念阐释的具体方法阐释概念时,针对的是词语的含义有特别的解释,对于众所周知的概念则不需单独解释。
只有学生明白了概念阐释是什么和概念阐释的重要性之后,才能进行概念阐释具体方法的训练。
这次选用的是以下面的这则材料为例,进行概念阐释的常见方法的解析。
【文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真正的幽默向来拒绝肤浅,正如林语堂所说,最上乘的幽默表示的是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
【问题呈现】虚与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心做事、格局不可弃、要做到由表及里、不知者无罪、要做到雅俗共赏等。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领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领作者:钟铧南茜来源:《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第06期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儿”。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作文题型。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干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受到了社会的特别关注。
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凸显了作文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更为难得的是,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使考生很难套作和模仿。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文言文教学之策略
新教育窑上旬刊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
由于文言语境的缺失,学生阅读文言文作品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而多数情况下,教师串讲养成了学生对老师、对参考书的依赖性,使文言文的学习“波澜不惊”,没有互动,没有激情,优美的古文欣赏,变成单纯的“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识记和形成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至于文言文教学中出现“满盘抓,满书翻,满脑乱”的局面。
提升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构建高效有活力的课堂便成了许多教师思索的问题。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串讲灌输,未重视教给学生方法。
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的突出方式。
这种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是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畏难”的根源。
学生本来就看不懂文言文,兴致不高,而教师又不能因势利导,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对文言文一味串讲、直译,以致学生的积极性愈加降低,只会消极等待,被动学习。
日复一日,与让学生去享受文言文乐趣的目标就渐行渐远。
2.教师强调字词理解,未在加强学生诵读中培养语感。
文言文年代久远,学生多感生疏,学习时格外吃力,常为大量晦涩难懂的字词所困惑。
于是,教师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错误地将文言文教学定位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字词教学,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作为“文”的巨大审美价值。
学生无从领略文言文的文笔之妙、风格之美,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久而久之,学生便认为对文言文的学习只要掌握字词,死记硬背就行了,而不愿意花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诵读体悟,在品读中提升语感。
3.教师肢解文本,强调语法,疏于让学生进行情感体悟。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中往往按照现代文的教学方法,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写作特点,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
这种教学方式把一篇完美的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索然无味,而没有注意利用文本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去学习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人文内涵,领悟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高中作文命题的常见类型及审题指导
高中作文命题的常见类型及审题指导1、命题作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按照这个给定题目进行作答。
这种作文虽具有局限性但比较简单。
要注意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经过与结局。
如2008年《下雨天,真好》,这就是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以“下雨天”为情景,且“真好”为立意关键。
2、半命题作文指作文题目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由考生自己去补充。
特点是考生的自由权较高,写作更加灵活自由,例如《写给xxx的一封信》。
3、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指出题人给你一个话题,要求考生以这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写作。
(“见识与成长”)4、材料作文考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作,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选取自己最有想法的那个角度进行写作。
①漫画作文(抓寓意)例如2016全国卷1作文题:②时事材料(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判断依据:a、所给材料为时事热点。
b、要求谈谈见解、看法、认识等。
)③单则材料(抓中心)典型类别——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1.材料特征(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2.审题要点(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
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
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
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
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关于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积累及思维拓展的方法探究
关于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积累及思维拓展的方法探究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学科,其主要涉及的知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知识。
基于此,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是教师的困扰和关注点,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整个高中学习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需求并早做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结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对高中生写好这类作文的方法做出如下概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思维拓展引言: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高中教师总是在强调一定要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把答案和采分点相契合,进而拿到高分。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备考,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这两大问题,这也是学生奋斗的方向。
在高考语文的命题中,作文题目不再是命题作文的形式,改编成了半命题作文或者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语文功底,还需要写作的技巧。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在我国最早是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中提出来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的产生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型指令。
增加任务型指令,是为了解决材料作文构建和套作的问题;是为了着力发挥作文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就是在过去一般材料型作文题中增加具体明确的任务驱动型指令的材料作文题。
任务指令是命题者指定考生必须完成的工作,必须在文章中落到实处。
完成任务指令的好坏是评价作文优劣的最主要指标。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积累及思维拓展的方法(一)加强阅读训练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倾向于将一些高考满分作文整理成材料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将这些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背记下来,其实这种积累方式是不科学的。
顾名思义,高考满分作文是高考考生在考场上临时发挥的文章,且不说逻辑是否严谨和缜密,但就应用的语句来看,也有很多是经常会用到的句子,或者根本就不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
黑龙江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走出课本,走进社会
黑龙江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走出课本,走进社会“任务驱动型”这一作文命题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出课本,走进社会作文,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试用于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广西、内蒙古、新疆、云南、陕西、重庆、海南):今年全国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作文题大意为: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
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命题解码】今年黑龙江省作文命题采用的是新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模式。
“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首见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20xx 年8月发表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xx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按照张开先生的阐释,“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作文命题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是要“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这里需要明确的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命题人看来“任务驱动型”防宿构和套作的功能较强,二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必须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时要按照命题要求多维度比较,进行说理论证。
可以说考试中心的命题意图在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题目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自己的体会,无法宿构,无法套作;比较三条途径——多维度的比较论证。
如果进一步仔细审题,我们可以发现材料包含两层意思:①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意义。
②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
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语文学习是材料给定的写作范围;提升素养则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包括优化思维品质、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审美情趣、开阔知识视野等。
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08-31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2015年的高考语文受到的社会关注超乎过往。
自2014年9月《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考试内容改革大幅度推进;辽宁、山东、江西等进入分省命题调整,使用全国统一试卷。
从考试自身的发展来看,考试改革推进伊始的语文作文注定反映了高考未来的走向。
而在社会的关注、热议和纷纷繁荣的现象背后,涌动着这个时代的趣味和诉求,在这个层面上,高考语文更是一个社会的象征符号。
一、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体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
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
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
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
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
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典型的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
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貌的同时,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让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考查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视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
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考后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中,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是“某某作文题出得好,有很强的思辨性”。
可见,思辨反映了社会对考场出现大量空洞无物的高考体作文,以及作文写作教学整体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迅速提高民族思维水平的期待。
2015 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
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
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对作文的关注似乎一边倒地讨论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
我们认为,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只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但试题毕竟不是给成年人观赏把玩的,而是要十八九岁的学生写的,社会过度地强调思辨的设计理念,往往把试题内容的导向理念化和抽象化,脱离绝大多数考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反倒容易使学生看到试题时不知所云,落笔写作时无话可讲。
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崭露头角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
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
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
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二、谈谈作文题型和评价标准从近几年高考调研反映出的问题看,社会对作文试题的评价往往是对当年试题就事论事的品评,缺乏科学的梳理和研究。
即使是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他们对一些如作文试题发展基本情况、作文考查的核心目标和评价理念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有必要把一些基本的问题进行说明,澄清一些模糊其认识,形成教与考的良性互动。
从教育测量的维度看,高考语文作文从命题技术、评分技术方面的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12 年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就在第一次全会上肯定和推广目前广泛使用的材料型作文,并要求“ 全面总结材料型作文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材料型作文的成熟,主要是因其从试题题型和试题评价两个层面都符合时代需求和先进的教育测量理念,并能够提供对未来作文试题前瞻性调整的空间。
1. 从题型方面看,材料型作文呈现出较强的考查功能从呈现形式上看,我国高考作文目前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这三种题型经过三十余年的创造和演变逐步形成主流。
恢复高考之初,最早最多采用的是标题作文。
标题作文是只给一个作文题,由考生确定观点和题材。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高考作文命题在追求多样化、摆脱标题作文八股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1998 年新创了话题作文这一题型。
话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个“话题”,由考生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话题作文在多角度、多样化方面达到比较高的程度。
但防套作和宿构的功能比较差。
在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基础教育教学备考更加系统、教辅产业化的现实背景下,套作、宿构和抄袭严重影响考生写出真情实感、自主创造的作文,大大降低了作文试题的测试效度。
因此,从2006 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原有材料作文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形成了新材料作文题型。
由于材料型作文采用事实材料,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材料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从近年的使用情况看,材料型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形式。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 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
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 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 从试题评价看,六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评价,有欣赏、有讨论、有攻击,也有谩骂。
但对于试题的命制和研究者而言,提出学科性的评价能够给所有关注作文的人一个明确的导向。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
一是可写性。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
可写性中的熟悉程度是需要非常合适的拿捏。
试题内容如脱离学生实际,考生对试题就会感到陌生、深奥。
试题内容部分考生熟悉,部分考生陌生,又会造成考试不公平。
考生对试题内容过分熟悉,也会容易撞题、套作。
有时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但因可以引导中学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意义重大,所以即使出现像2008年全国大纲卷的“抗震”题材和2015 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风采人物优中选优”题材的材料作文,其利也大于弊。
二是选择性。
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可选择的越多越好,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
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
不过也有试题对后两个指标提出限制,例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等。
三是导向性。
导向性指试题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