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课件.pdf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原理高中化学选修4全套课件

化学反应原理高中化学选修4全套课件

一些物质燃烧热
名称 石墨 金刚石 化学式 C(s) C(s) ΔH/kJ· -1 名称 mol -393.5 -395.0 乙烷 乙烯 化学式 C2H6(g) C2H4(g) ΔH/kJ· -1 mol -1559.8 -1411.0
氢气
H2(g)
-285.8
-283.0 -890.31
乙炔
乙醇 丙烷
30.5g
备用: 已知:S(s)+O2(g)=SO2(g) △H=- 290.6 kJ/mol 求1.6g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14.53kJ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2、请分别写出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式。 C(石墨s)+ O2(g)= CO2(g) ΔH= -393.5 kJ/mol
C(金刚石s)+ O2(g)= CO2(g) ΔH= -395.0 kJ/mol
石墨与金刚石的燃烧热为什么不相同? 因为石墨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不同,其具有 的能量也不相同
C2H2(g) +5/2O2 (g) = 2CO2 (g) +H2O(l) ΔH=-1300 kJ/mol
2C2H2 (g) +5O2 (g) = 4CO2(g)+2H2O(l) ΔH=-2600 kJ/mol
中和热 燃烧热
溶解热
。。。
反应热
一、燃烧热
1、定义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 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子:CH4(g)+2O2 (g) =CO2 (g) +2H2O (l)

化学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_教师教学用书

化学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_教师教学用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师教学用书说明目录绪言说明教学建议教学资源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说明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资源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本章介绍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2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本章说明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资源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本章说明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参考书说明本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容和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根据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容,并要求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2.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 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4. 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共36课时,各章的课时分配建议如下:绪论1课时第一章6课时第二章11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6课时复习2课时本书按章编排,每章分为“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包括教学目标、容分析和课时分配建议等。

教学目标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求。

容分析主要说明本章教材的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教材的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部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部课件2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阅读课本实验2-3,总结出温度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反应同浓
度下高温首先出现混浊,说明升温可加速反应。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 温反应速率增大,降温反应速率减小
一般每升高10℃反应速率可增加2~4倍
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反应自身的性质;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有: ① 浓度 ② 压强 ③ 温度 ④ 催化剂等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阅读课本实验2-2,总结出浓度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首先褪色
同浓KMnO4
应 液
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反应液

浓度大
实验现象及结论
硫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 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A)2A+3B=2C (B)A+3B=2C
(C)3A+B=2C
答案:B
(D)A+B=C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与分子间的有效碰撞频率 有关。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用过的 和日常生活中改变速率的方法有哪些?
2、我们知道的改变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加 热、搅拌、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催化 剂、汽车加大油门、炉膛安装鼓风机、把 煤块粉碎后使用、用冰箱保存食物、糕点 盒装小包除氧剂等等。
反应速率加快
体会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除上述四种因素外固体颗粒大小、各 种光线、波、溶剂、搅拌等对化学反应 速率都有影响。
总结论: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都 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pdf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pdf

《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参考书说明本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根据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并要求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2.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 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4. 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共36课时,各章的课时分配建议如下:绪论 1课时第一章 6课时第二章 11课时第三章 10课时第四章 6课时复习 2课时本书按章编排,每章分为“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分配建议等。

教学目标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求。

内容分析主要说明本章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教材的特点。

课时分配建议可供教师安排课时参考。

教学建议分节编排,包括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的思路、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等部分。

活动建议主要是对如何组织实验、科学探究和调查研究等教学活动的建议。

问题交流主要介绍“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的设计意图或对栏目活动的组织提出建议,有些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包括提示、参考答案以及补充习题等。

教学资源主要编入一些本章教材的注释或疑难问题的解答,及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原理拓展、科技信息、化学史、国内外化学与化工生产中的某些新成就等。

这些内容意在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材,一般不宜对学生讲授,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课件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课件

一、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 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 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PS:
1、符号:△H
单位: kJ/mol 或 kJ· mol-1
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3、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表现为吸热反应或 者放热反应
B、 CH4 +2 O2 = CO2 + H2O 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ΔH = -890 kJ/mol ΔH = -890 kJ/mol
E
(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 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
二、热化学方程式
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 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 交流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聚集状态 2、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 3、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问题: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 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 它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 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H它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 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 其∆H不同。
3、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物质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