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护理【摘要】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笔者通过整理2008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心理卫生工作者接(触)诊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并搜集大量资料,进行调查了解,其后对其诱发因素及行为特征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分析,提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与心理护理,以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对维护社会稳定与家庭完整,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生命安全,提高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干预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11-02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自卑、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拨的状态。spirito[1]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持续性的心理危机、抑郁情绪是与自杀意念最密切相关的。此时,而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或心理护理,将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1 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包括其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心理支持失当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的,他依赖周围的人提供的内、外在的评价而存在。这是人们应付大量压力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支持资源。一旦丧失或没能发挥或支持失当,个体将变得无比脆弱、失衡,并进一步产生危机。

1.2 应付机制失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不同方式来应

付焦虑和减少紧张,并逐步形成了应付压力的模式,而成为解决压力的一套有效的应付机制。相反,如果没有恰当的、有效的应付机制,个体的压力或紧张持续存在,危机便会随之产生。

1.3 个体认知偏差对某一事件的认知和主观感受,在个体决定应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认知的偏差限制了探索压力条件的信念,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对他人知觉、人际关系及对采取不同类型治疗手段的反应。尚若认知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则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二者交替,进而出现心理危机。

1.4 个体人格缺陷心理危机还受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如注意力明显缺乏,社会倾向性过于内倾,这种人格特征者遇到危机时往往瞻前顾后,总联想不良后果;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思维变得极其狭隘。在情绪情感上具有不稳定性,自信心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解决问题时缺乏尝试性,行为冲动欠理性,表现

为无所适从。

1.5 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3]是指个人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一些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者,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呵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彷徨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2 危机干预与心理护理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经常会遭遇一些困境,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出现心理危机或选择自毁行为。如何预防这些现象的发生,本研究在探索中提出一些思路。

2.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有效学习和健康生活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有助于开发心理潜能,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2。8],让他们在激烈的角逐中不迷失自我,以增强抵御能力。

2.2 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心理危机与自杀并非突发,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早期发现,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援助,是解除心理危机和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9]。对有心理危机的来访者,要与其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行为方法,帮助他们走出迷雾。

2.3 注意情绪变化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风向标,是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风险增加的临床特征是心境低落、自杀意念或自伤和绝望

[9],与心理应激事件也有关。因此,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或护士

要注意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对遭遇突发事件的青少年更要重点关心。对有急性情绪改变的青少年,适时提供热线服务。

2.4 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

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让青少年在身处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对有心理疾病者,特别是有过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开展追踪服务。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提供专业帮助、开展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

2.5 合理宣泄情绪不要把痛苦、疑虑长期的积压在心中,而应采取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方式把心中的积郁发泄出来。这样会使其心境得以转换,视野得以拓宽,从而培养勇敢、顽强、乐观、大方,乐于合作的良好人格。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时刻都潜伏着一种危险,当遇到

诱发因素时,出现心理危机与自杀倾向的概率更大。心理上对挫折缺乏承受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开往往铤而走险,结束自己本可辉煌的年轻生命。因此,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及心理护理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spirito a ,valeri s, boergers j , et al predictors of continued suicidal bebavior in adolescents following a suicide attempt [j]j clin child adolesc

psychol ,2003,32:284-289.

[2] 樊富珉,主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1.

[3] 郑日昌 . 大学生心理咨询 [m]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9,303—309.

[4] 马长锁、方明昭.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和临床特点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10-112.

[5] 郑崇芬,李建勋,周小东,等.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特征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90-291.

[6] 赵梅,季建林.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222-227.

[7] 赵宝龙,杨栋元,施永斌,等.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12;235-236。

[8] 姚月红.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的理论模式探讨[c].高校心

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 北京.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211.

[9] 金红霞,冯志颖.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74-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