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实验室设计建设及管理
临床实验室建设
临床实验室建设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些任务,合理的临床实验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仪器设备、人员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临床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布局在临床实验室建设之前,对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布局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
首先,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其性能、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其次,对仪器设备的布局也要进行合理规划。
合理的布局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人员操作和样本流转。
不同仪器设备之间应有合适的距离,以避免干扰和交叉污染。
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的放置方式,如将常用设备放置在易操作的位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员管理与培训在临床实验室建设中,人员管理和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人员管理可以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首先,合理配置实验室人员。
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工作量,确定合适的人员数量和职责分配。
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高素质的实验人员能够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其次,实验室人员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以跟上新的技术和方法。
临床实验室的技术更新迅速,只有通过培训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的整体质量。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为了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仪器设备和试剂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则是参加外部质量评估和比对,以检验实验室的水平和准确性。
质量保证是建立在质量控制基础上的,它包括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
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实验室的所有环节进行规范和监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临床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临床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临床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室布局和流程:合理布局,有利于科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患者检查。
从医院总体安排来看,临床实验室房屋位置设在门诊和病房之间为最佳。
2. 建筑要求:实验室房屋以南北向为宜,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实验室应设在一幢房屋的尽端,自成一独立单元,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设施和设备:根据实验室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如水、电、气、暖等应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需要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如出口处应设有非手动洗手装置和紧急洗眼装置。
部分高污染风险的工作应该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按照BSL-2级实验室的要求进行清洁区和污染区的设置等。
4. 物理安全:提高电路容量、断电保护、防火材料,自动灭火装置,防啮齿动物进入的设备等都需要重点把握。
5. 人员和标本流转: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人员和标本的流转距离,从而降低工作量。
6. 建筑面积: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任务大小而定,一般占医院总面积的3%左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的医疗建筑设计规范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1. 前言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是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建设、管理等方面对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进行探讨。
2. 实验室建设2.1 实验室设计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设计应考虑教学、科研和医疗三个方面的需要。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室的容量、布局、装修、设备等因素。
实验室的大小应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来进行评估。
实验室的布局需要根据实验室内不同实验室区域的需要来设计,如显微镜实验区、分子实验区等。
实验室的装修要符合实验室用途的特点,如防腐、防水、防火等。
实验室的设备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来选择。
2.2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设备是保障实验室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关键。
在选购实验室设备时需要对实验室的需要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设备。
一般建议购买新设备,保证实验室的设备符合现代化的科研标准。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维护计划和维护记录。
2.3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安全是建设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关键。
实验室内常常使用有毒、有害、易燃等物质,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的人员需要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实验室的安全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室物品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检查需要每年进行,实验室物品和试剂需要分类储存,减少交叉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管理3.1 实验室组织机构实验室的管理需要有一套完整、稳定的组织机构。
实验室组织机构应包含主任、副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员等岗位。
实验室组织机构需要根据实验室规模和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3.2 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
管理制度需要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医院临床实验室设计建设及管理
医院临床实验室设计建设及管理SICOLAB医疗建筑是所有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和特殊的建筑类型之一,除了按一般建筑工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临床实验室基建环节进行项目管理外,还要考虑到医疗设备自动化与后勤支持系统智能化对临床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影响,并围绕实验室使用人员的职业习惯、实验项目、环境要求、管理模式、特殊功能等建立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临床实验室建筑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的专业化设计开始于19 世纪后期,最初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和实验人员操作习惯来对操作台、消毒柜、通风柜等进行布局。
随着新的检验技术特别是大型自动化分析设备的应用,实验室设计要求发生改变,除病理科、骨髓室、涂片室等仍依赖于人工读片的实验室还基本遵循传统布局外,其他实验室均已突破原有固定操作台的布局模式,设计成更加灵活的大开间形式。
国外部分实验室从运营成本角度考虑,采用多个不同专业的小型实验室围绕一个大型中央共享区的形式,使POCT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大型商业化实验室和谐共存,在保证检验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业竞争能力。
基础建设的过程管理美国建筑师协会( AIA)的实践手册( The Architect'sHa ndbook of Professio nal Practice )将基建项目管理划分为初步设计( Predesign )、场地分析( Site analysis )、建筑设计( Buildingdesign )、工程文件编制( 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 )、招标谈判( Bidding and negotiation )、施工管理( 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 )、建后服务 ( Post construction services )、补充服务( Supplemental services )阶段。
考虑到临床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既有一般项目的普遍性又具有医学建筑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应更加注重使用者 (医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使其符合医学实验室的学科特点、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在我们介绍了这一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从建设目的与必要性、实验室规划与设计、设备采购与维护、人员配置与培训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我们总结了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建议,为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对于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建设、管理、规划、设计、设备、采购、维护、人员配置、培训、安全管理、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校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实验室不仅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也承担着科研任务和临床实践的功能。
在当今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设完善的实验室、合理配置设备和人员,并加强实验室管理,才能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和培养出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断优化实验条件和管理机制,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更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全面加强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建设目的与必要性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目的和必要性。
建设这样的实验室可以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为医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学科和领域的发展。
最佳标准的临床实验室建设
最佳标准的临床实验室建设临床实验室在医疗保健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所需的各种实验结果,帮助医生确诊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因此,临床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和质量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最佳标准的临床实验室建设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场地选择和规划临床实验室的场地选择和规划是建设一个标准实验室的基本步骤之一。
首先,场地应具备足够的面积来容纳实验室所需的设备、仪器和人员工作区域。
其次,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合适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确保实验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此外,需要考虑隔音和隔震设施,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外界干扰。
二、设备和仪器购置一个标准的临床实验室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化分析仪器、血细胞分析仪器、免疫分析仪器等。
在购置设备和仪器时,需要确保其品牌和型号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能够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此外,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以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三、人员配备和培训一个标准的临床实验室需要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实验和结果分析。
人员配备包括实验室主任、医学技术人员、技术助理等。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学历和资质,并且要接受规范的培训,熟悉实验室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在建设实验室的同时,培训计划也要同时进行,以确保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四、质量管理和质控系统一个标准的临床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和质控系统。
这包括建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并建立质控样本库。
此外,实验室还应参与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并积极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五、安全措施和废物处理临床实验室涉及到一些有害物质和生物材料的处理,因此,安全措施和废物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区域的防护设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废物处理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包括临床废物、化学药品废液等的妥善存放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建设规划
临床实验室建设规划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临床实验室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医学研究的需求以及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临床实验室建设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实验室的布局、设备选购、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临床实验室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布局规划实验室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实验室的空间布局。
实验室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样本处理区、分析区、数据处理区等。
样本处理区主要用于样本的存储、处理和分装;分析区则是进行样本的检测与分析;数据处理区用于数据的录入、统计和分析。
此外,在布局设计时要注意实验室内的安全通道与紧急出口,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二、设备选购实验室的设备选购是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选购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设备供实验使用。
同时,要关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并且要优先考虑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以及对样本数量的适应能力。
在购买设备时要注意售后服务和维护保养。
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的供应商,以确保实验室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
三、人员配置临床实验室的人员配置是决定实验室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实验室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
在进行人员配置时,应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预期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员数量和岗位职责。
同时,要注重培养实验室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专业素养,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实验室整体工作效率。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员工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质量控制方面,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质控标准的建立与监督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在安全管理方面,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标识和警示的设置、危险品的储存和管理等。
临床实验室建设方案
临床实验室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
咱们搞这个临床实验室啊,目标那就是打造一个超级靠谱、又高效又准确的检测小天地。
能把病人的各种样本像血液啊、尿液啥的,分析得明明白白,给医生们提供超有用的诊断依据,就像给医生们配上了超级透视眼一样。
二、选址。
这地方可得好好选。
首先得交通方便,不管是样本送进来,还是医护人员跑过去,都不能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要不然样本都“不耐烦”了。
而且要远离那些污染源,像大烟囱、大垃圾场之类的,咱这实验室可是很“爱干净”的。
另外呢,最好靠近医院的主要诊疗区域,这样样本传递起来就像接力赛一样顺畅。
三、布局规划。
1. 样本接收区。
这就像实验室的“前台”。
一进门就得有个宽敞明亮的地方来接收样本,还得有专门的登记小桌子,记录好每个样本的“身份信息”,可不能搞混了,不然就像把张三的事儿安到李四头上一样糟糕。
2. 检测区。
这是实验室的“主战场”。
不同的检测项目得有各自的小地盘,就像不同的兵种要有自己的营地一样。
比如生化检测的设备和仪器放一块,血液检测的又在另一个区域,这样有条不紊,仪器们也不会互相“吵架”。
而且这里的设备摆放得科学合理,方便操作人员走来走去,不能让人像走迷宫一样才能操作个仪器。
3. 储存区。
这是样本和试剂的“小仓库”。
要有冷藏的地方保存那些需要低温的样本和试剂,就像给它们住上了小冰屋。
还要有常温储存的区域,大家各得其所。
并且要做好分类,标记清楚,这样找东西的时候就不会像大海捞针了。
4. 办公区。
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小办公室”。
得有舒服的桌椅,让大家能好好整理数据、写报告。
电脑啊、文件柜啊都得安排上,毕竟工作人员也得有个自己的小天地来处理那些“幕后工作”。
四、设备采购。
1. 基础设备。
像显微镜这种“老大哥”级别的设备肯定不能少,它就像我们的小眼睛,可以看到微观世界里细胞的各种秘密。
还有离心机,一转起来就像小旋风一样把样本里的各种成分快速分开,速度那叫一个快。
2. 专业检测设备。
生化分析仪那可是个“大明星”,它能检测血液里的各种化学成分,给出超级详细的报告。
如何建设临床实验室
如何建设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负责进行各类实验室检查和化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临床实验室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临床实验室。
1. 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建设临床实验室的第一步是规划和设计。
合理的规划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实验室位置:选择离医院各科室较近的位置,便于样本的收集和交流。
同时,要注意噪音和震动等外界干扰因素。
- 空间布局: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台、仪器设备、储存区等要合理布局。
- 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洗眼器、紧急出口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 环境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室设备与仪器选购临床实验室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先进的设备和仪器。
在选购仪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功能需求: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仪器。
要选择经典的品牌和高性能的产品,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设备布局:合理布局设备和仪器,方便操作和维护。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流程,考虑工作台、电源插座和排风通风系统的设置。
- 售后服务: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供应商。
及时的维护和检修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 质量控制:确保仪器的质量与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 实验室管理与标准操作规程一个良好运行的实验室需要合理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些管理要点和操作规程:- 人员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培训和管理实验室人员。
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资格认证制度,确保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15189标准等。
制定和执行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措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样本管理:建立标本管理制度,确保样本的准确交接和追踪。
临床实验室实验室设计
临床实验室实验室设计实验室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关乎到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就临床实验室实验室设计进行探讨,从实验室空间规划、实验室设备布置以及实验室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验室空间规划1.实验室布局实验室的布局应首先考虑空间的合理利用,使得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较近,便于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通常可将实验室分为样本处理区、分析区、储存区和办公区等。
样本处理区应与分析区相邻,以便及时处理样本;储存区则应位于分析区的附近,方便实验用品的存取;办公区一般设置在实验室的角落,与其他区域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噪音对工作的干扰。
2.通风与照明实验室的通风与照明是实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实验室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物质;照明设备应充足,以保障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操作。
3.清洁与消毒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地方,因此其卫生与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实验室的地面、墙面以及实验台等应选用易清洁的材料,以方便日常清理;同时,实验室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杀菌工作,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状况。
二、实验室设备布置1.安全性设备实验室中应设有紧急材料和设备,包括急救箱、应急洗眼器、中和剂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另外,实验室的防护设施如安全柜、排风罩等也需要恰当地摆放,确保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实验设备实验室的设备布置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和要求来进行合理摆放。
常用设备如离心机、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应位于易操作的地方,并保证设备之间的间隔,以便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室安全1.安全意识教育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各类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可以有效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标识与警示实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例如化学药品储存区、生物危险品区等,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同时,实验室内应清晰标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人员操作规范。
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暂行规定
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暂行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实验室工作效率、管理质量和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临床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及创三甲有关条款要求,制定本规定。
一、临床实验室统一设置原则临床实验室设置必须适应我院临床检验工作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要结合医院实际,同时具有前瞻性建设发展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实现临床实验室由单一性、封闭性、重复性、分散性、小而全的模式向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模式的转变。
二、临床实验室设置标准及人员资质管理1、临床实验室按国家生物安全Ⅱ级标准建设。
检验科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第二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一般规定》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实验室具备与其临床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
2、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安全防护设备及措施到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工作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制度的要求,并有生物危害标志;工作室通风,设施合理;温、湿度符合要求;有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的配置(微生物与HIV初筛实验室,PCR实验室);各工作室有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有个人防护用具(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洗眼装置等)。
3、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资质统一办理,符合国度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规定,医务科进行督查,检验科应储存人员资质复印件。
积极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特别是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生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途径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其它手艺人员和大型检验设备操作人员均需获得相应的资质,应增强人员手艺培训,确保依法执业。
三、全院临床实验室实行集中设置,统一管理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第二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九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规范建设临床实验室
规范建设临床实验室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实验室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为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规范建设临床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的布局设计、设备选购、操作规范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探讨规范建设临床实验室的重要性。
一、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实验室的布局设计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
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实验操作中的交叉污染风险。
一般而言,实验室的布局可分为预处理区、分析区和后处理区。
预处理区主要用于样本采集、接收及处理;分析区则完成样本的检测与数据分析;后处理区则负责结果的审核、报告和存档。
在布局设计时,应考虑到实验室工作流程的合理安排和人员的通行流线。
不同区域之间应设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样本的交叉污染。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工作台、储存柜、试剂架等设备的位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设备选购临床实验室的设备选购是规范建设的关键步骤。
选购合适的设备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效率,还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选购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品牌有保障的设备厂商。
实验室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选择品牌有保障的设备厂商是非常重要的。
2.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用的设备型号。
不同的检测项目对设备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选择适用的设备型号。
3. 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决定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设备寿命。
因此,在选购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难易度和维修服务。
三、操作规范规范的操作流程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基础。
制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造成的结果偏差和交叉污染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规范:1. 管理临床样本。
对于临床样本的采集、标注、储存以及样本变质的处理,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样本运输、储存和处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需要采取恰当的运输和储存方式,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医学实验中心是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是一个能够提供一系列实验设备和技术,用于医学研究和诊断的现代化的实验室。
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证医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医学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实验中心建设1、确定建设目标在构想与实际操作之间,必须确定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
首先要考虑实验中心所要服务的对象,其次要确定其服务对象在何种医学方向或领域内,还要确定实验中心所需的具体设备和规划,并根据实验中心所处环境、用途和人员分布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
2、确定建筑设计医学实验中心的建筑设计是实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要根据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而实验室的布局、内饰、灯光和通风等要素都必须符合实验室规范,考虑到医学实验的特殊性,必须要从必要的防护和安全措施等方面考虑,并确定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选配。
3、确定设备选型医学实验中心的设备是实验的核心,因此设备的选型要充分考虑实验需求和实验对象特性。
要确保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能够满足医学研究和教学的需求,设备应以优质、高效、灵活、可靠等性能为主要要求。
4、确定人员需求和配备医学实验中心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承担实验、操作和管理等职责。
因此,要确定人员数量、专业才能、技术能力等因素以便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对于实验中心的教学和管理人员,要注重招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医学实验中心管理医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是医学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医学实验中心的管理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是医学实验中心最为基础的管理。
针对实验室环境的需求,管理应围绕实验规范、设备检查和维护、安全操作、实验室消毒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
此外,还应该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帮助人员逐步稳定地提高实验技能和管理能力。
2、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医学实验中心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针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作业,预付款在设备成本的投资和维护上控制预算,以确保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状态,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一、引言医学实验室是医院和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医学检验、诊断、研究等重要任务,对医疗质量和临床诊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建设和管理医学实验室,是每个医疗机构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是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实验室正常运作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医学实验室建设1. 实验室场地选址实验室场地选址是医学实验室建设的第一步,决定了实验室后期的发展空间和功能定位。
实验室场地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位置方便、面积适当、通风良好、环境安静、安全通道畅通等。
2. 设备选购医学实验室的设备选择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设备选购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品牌、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实验室的工作需求。
3. 人员配备医学实验室的人员配备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
需要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设备情况招聘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4. 质量管理体系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实验室管理规范、内外质控制度、质量监督制度等,确保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三、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医学实验室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工作场所,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环境的卫生。
2. 资源管理医学实验室的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合理管理实验室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 实验室文档管理医学实验室的文档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实验室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管理、存档、查阅和报废,确保文档的完整和准确。
4. 设备维护与管理医学实验室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需建立设备台账、责任制度、日常维护保养计划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医院临床实验室设计建设及管理SICOLAB
医院临床实验室设计建设及管理SICOLAB医疗建筑是所有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和特殊的建筑类型之一,除了按一般建筑工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临床实验室基建环节进行项目管理外,还要考虑到医疗设备自动化与后勤支持系统智能化对临床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影响,并围绕实验室使用人员的职业习惯、实验项目、环境要求、管理模式、特殊功能等建立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临床实验室建筑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的专业化设计开始于19世纪后期,最初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和实验人员操作习惯来对操作台、消毒柜、通风柜等进行布局。
随着新的检验技术特别是大型自动化分析设备的应用,实验室设计要求发生改变,除病理科、骨髓室、涂片室等仍依赖于人工读片的实验室还基本遵循传统布局外,其他实验室均已突破原有固定操作台的布局模式,设计成更加灵活的大开间形式。
国外部分实验室从运营成本角度考虑,采用多个不同专业的小型实验室围绕一个大型中央共享区的形式,使POCT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大型商业化实验室和谐共存,在保证检验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业竞争能力。
基础建设的过程管理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实践手册(The Architect'sHand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将基建项目管理划分为初步设计(Predesign)、场地分析(Site analysis)、建筑设计(Buildingdesign)、工程文件编制(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招标谈判(Bidding and negotiation)、施工管理(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建后服务(Post construction services)、补充服务(Supplemental services)阶段。
考虑到临床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既有一般项目的普遍性又具有医学建筑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应更加注重使用者(医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使其符合医学实验室的学科特点、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
如何建造一个临床实验室
如何建造一个临床实验室在现代医学领域,临床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临床实验室可以为医生和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建造一个高效、可靠的临床实验室对于保障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造一个临床实验室,包括实验室规划、设备选择、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一、实验室规划在建造临床实验室之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验室规划方案。
实验室规划应考虑实验室的大小、布局、安全等因素。
首先,根据实验室的预期工作量,确定实验室的大小。
然后,确定实验室的布局,包括样本接收区、标本处理区、仪器设备区和结果分析区等。
此外,实验室应设立合适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防爆和污染控制等。
二、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实验室的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实验室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分析仪器。
分析仪器的选择应基于实验室的测试项目,例如生化分析、血液分析、免疫学检测等。
其次,根据实验室的测试流程选择配套的辅助设备,例如离心机、试验盒存储冰箱等。
最后,需要确保所选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三、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内部质量控制通过设立标准样本和质控品的测试,评估实验室的测试准确性和稳定性。
而外部质量评估则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方案,与其他实验室比对测试结果,确保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与行业标准符合。
四、人员培训临床实验室的建立需要有熟练的操作人员。
在建造实验室之前,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设备操作和维护、样本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培训应结合实际操作,加强实操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制定人员资质管理计划,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资质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五、信息管理系统建造一个临床实验室还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协助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如何管理临床实验室医院
如何管理临床实验室医院临床实验室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疾病和监测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数据。
有效管理临床实验室医院对于确保实验室的运作顺利、准确可靠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管理临床实验室医院以确保其高质量的运作。
一、设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临床实验室医院时,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该体系应包括实验室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
首先,明确划定各个实验室组成部门和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建立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最后,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行为准则与纪律要求。
二、招聘和培训高素质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临床实验室医院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招聘过程中,临床实验室应注重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背景匹配,确保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三、采购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临床实验室医院依赖于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来进行实验和检测。
在管理过程中,要定期评估并更新实验室的设备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操作规范,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提前预防潜在问题的发生。
四、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临床实验室医院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的核心。
该体系应包括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全面的质量控制监测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实验室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合作与沟通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是管理临床实验室医院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与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与准确。
定期组织临床与实验室的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和解决实验室工作中的问题,互相支持和协作,提升临床服务质量。
临床医学 实验室建设标准
临床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一、实验室布局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布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以满足实验室的各种功能需求。
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样品接收区、样品处理区、实验区、存储区等。
各区域应明确划分,确保工作流程顺畅,避免交叉污染。
二、通风与环境控制实验室的通风与环境控制对于实验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降低尘埃和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应配备适当的环境控制设备,如空调、加湿器、除湿器等,以维持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在适宜的范围内。
三、电源与接地临床医学实验室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以满足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需求。
同时,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接地系统,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应配备稳压电源或UPS,以防止电压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消防与安全实验室应重视消防与安全工作,确保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的安全。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配备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
同时,应制定紧急疏散预案,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洁净度与微生物控制临床医学实验室对于洁净度和微生物控制有较高的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级别的洁净区域,并定期进行空气净化消毒。
对于高精度实验和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应建立专门的微生物控制区域,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此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检测,以确保洁净度和微生物控制符合相关标准。
六、实验室家具与设备实验室家具和设备的选择对于实验室的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家具应选用耐用、易清洁、防腐蚀的材料,设计合理、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设备应选用性能稳定、精度高、易于维护的优质产品,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此外,实验室应定期对家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七、实验台与工作站实验台和工作站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合理的布局和功能设计。
临床实验室建造要求
临床实验室建造要求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重要的技术支撑设施,用于进行临床医学相关的检验、诊断和研究工作。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临床实验室的建造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从实验室的布局设计、设备选型、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的布局设计1. 空间规划:实验室应有合理的空间布局,包括样本接收区、标本处理区、试剂准备区、检验区、数据分析区等。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并合理设置操作台、仪器设备以及存储柜等。
2. 通风换气: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以保证室内气流的流通,并将污染物排出。
通风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新风量、送风温度、送风速度等应满足实验室的需要。
3. 防护措施:实验室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如生物安全柜、安全洗眼器、消防设施等。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标准配置相应的防护设备。
二、设备选型1. 仪器设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型。
考虑到仪器的功能性、性能指标、易用性以及供应商的信誉度等因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购适合的仪器设备。
2. 仪器布局:根据实验工作流程和仪器的使用频率,合理布置仪器设备。
常用的仪器设备应方便操作,并确保不影响实验室的运行效率。
三、环境控制1. 温湿度控制: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不同的实验室类型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例如某些实验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而另一些实验则对湿度要求较高。
2. 光照条件: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光照条件,既要考虑日常操作所需的照明光线,同时也要考虑某些实验对光照的特殊要求。
四、安全管理1. 安全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演练。
2. 废弃物处置:实验室应建立规范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以确保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3. 维护保养:实验室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仪器设备的检修和校准,以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临床实验室设计建设及管理SICOLAB医疗建筑是所有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和特殊的建筑类型之一,除了按一般建筑工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临床实验室基建环节进行项目管理外,还要考虑到医疗设备自动化与后勤支持系统智能化对临床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影响,并围绕实验室使用人员的职业习惯、实验项目、环境要求、管理模式、特殊功能等建立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临床实验室建筑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的专业化设计开始于19世纪后期,最初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和实验人员操作习惯来对操作台、消毒柜、通风柜等进行布局。
随着新的检验技术特别是大型自动化分析设备的应用,实验室设计要求发生改变,除病理科、骨髓室、涂片室等仍依赖于人工读片的实验室还基本遵循传统布局外,其他实验室均已突破原有固定操作台的布局模式,设计成更加灵活的大开间形式。
国外部分实验室从运营成本角度考虑,采用多个不同专业的小型实验室围绕一个大型中央共享区的形式,使POCT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大型商业化实验室和谐共存,在保证检验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业竞争能力。
基础建设的过程管理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实践手册(The Architect'sHand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将基建项目管理划分为初步设计(Predesign)、场地分析(Site analysis)、建筑设计(Buildingdesign)、工程文件编制(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招标谈判(Bidding and negotiation)、施工管理(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建后服务(Post construction services)、补充服务(Supplemental services)阶段。
考虑到临床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既有一般项目的普遍性又具有医学建筑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应更加注重使用者(医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使其符合医学实验室的学科特点、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
1.初步设计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项目进度要求、融资和财政预算、项目调度、人员安排等情况进行讨论,制定总体建设思路,确定设计目标、建设标准、相关限制(如视野限制等)、用地需求、空间关系、特殊要求等。
2.场地分析阶段。
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在充分调研医院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室选址、总体规模、功能定位、用户要求,并编制工程进度表。
由于该阶段任何一个细节都将影响下一步建筑设计,因此医院必须组织设备管理、医学检验、信息工程、院感管理、建筑设计等专业人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来完善需求,在反复论证过程中明确责任,为设计人员提供以下需求:实验室管理模式。
随着大型分析仪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实现,用户可根据需要组合不同检测项目,将以往看似独立的试验项目结合在同一设备或标本处理线上。
由于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组界限,使人员安排、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后勤支持模式等随之改变。
因此医院要根据准备引入的大型设备来设计实验室的运营模式,讨论各专业工作区域的安排,如集中大型设备的中心实验室和各散在小实验室(标本采集点、急诊化验室、门诊化验室等)的分布和服务内容。
由医学专业人员帮助建筑设计人员了解实验室空间布局、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这三者间的关系,保证设计效果。
检测环境要求。
部分精密检测设备易受到电磁、辐射、振动、光照等环境因素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医院要会同设备制造商,共同确定实验室电磁、辐射、振动、光照及其它主要干扰因素的限制标准和评估方案。
实验室安全设计要求。
院感管理专家、健康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共同制定实验室在常规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使设计人员尽可能通过建筑的安全工艺设计对工作人员形成有效保护,将潜在危险降至最低。
大型设备的特殊要求。
医院要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大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基建工程承载能力以及其它特殊要求,避免后期因承重要求、空间结构、过道宽度等问题导致大型设备无法整体安装。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在改建过程中甚至设置专门的体验空间并引入大型医疗器械的模型来模拟不同工作场景,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真实的空间体验,帮助其选择最符合操作习惯的空间布局模式。
此外,还要根据初步设计阶段提出的资金来源和财务可行性研究来编制项目进度和预算设置,分析项目的限制和优势,以便更好地开展个性化设计,使各检验设备和自动化系统能更好的与建筑融合。
3.建筑设计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前期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图绘制和空间布局设计,设计人员既要充分考虑目前现实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规划,满足智能化实验室在基建材料、设施配置、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减少实验室运营成本,缩短人/物流转时间。
物流系统。
综合评估实验室在物流量、流转速度、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充分考虑不同物流系统的运营成本及对空间布局的影响,选择最适合的物流方式,最终达到性能稳定可靠,人、物、洁、污严格分流,普通物品和危险物品有效隔离的总体要求。
物流系统设计中最复杂的是移动路线设计,要避开逃生通道、防火区域、人流密集区,化学品、毒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传输必须避开公共区域并能自动装卸。
在选择上,由于新建实验室往往预留了较大后勤支持空间,因此适合采用气压输送管(pneumatic tubes)或导轨物流系统(track-basedsystems);旧实验室改造由于受原有建筑格局的限制,更适用可灵活设置物流路线的移动机器人系统(mobile robot systems)或传统人工传输方式。
无线网络系统。
由于机房、示教室、中心实验室等大开间场所难以通过有线网络来实现布局的灵活性,而且随着POCT等利用无线传输方式与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设备的使用,大型的临床实验室更适合采用无线网络。
在设计阶段全面评估电磁环境,在建筑设计上通过调整门窗布局、关键区域的干扰屏蔽、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分区设计,结合电子过滤、纠错技术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无线电发射装置、广播站、设备射频干扰、手持无线电、移动电话、数字PCS系统、计算机网络电缆等潜在干扰源对无线信号的影响。
大型实验室还要配置专用电线管理系统和局域网络机柜所需空间。
配套支持系统。
电力、给排水、采光通风、温控、消毒感控等配套系统的网管布局不但涉及实验室安全,也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因此医院要尽早确定大型设备清单及可能增加的设备,以便工程师结合设备参数开展配套支持系统设计。
(1)电力系统。
电气工程师根据拟安装设备清单计算总负载,设计相匹配的网管、电线、开关、插座,将照明用电、动力用电和设备用电网络分开,离心机、冰箱、洗板机、抽风机、生物安全柜、空压机、空调等带电机起动设备并入动力用电网络,避免因设备起动产生的干扰电流影响检验结果。
检验设备接入不间断电源(UPS)双回路设计的设备电力网络,确保仪器运行不受停电或UPS故障的影响。
(2)给排水系统。
根据国家《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要求并结合检验设备布局来规划供水、排污、排水管路分布与走向,同时预留(预埋)部分通道(管路)以保证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避免将来再做穿墙等破坏性处理。
(3)采光通风系统。
尽可能使用太阳光自然风,保证工作环境空气流通清新,预防医院感染。
(4)温控系统。
高精尖设备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要安装冷暖两用空调,并计算与设备产生热量相匹配的空调系统。
物资存储区域。
根据实验室功能要求来规划存储区域和存放容器,保证存在潜在传染风险的标本、放射性物质、检测试剂安全存放且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撤离。
平面布局设计。
大型实验室由于设备、人员、标本量较多,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将影响工作环境、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
国外部分实验室围绕物流系统的标本接收点呈放射状布置检验设备并尽量使用垂直空间,使人和物的移动距离缩短,但这种布局的空间可变性较差,在将来发展中除非替换原有设备,否则难以增加新设备。
因此,实验室必须根据内部的任务分工、人员分组、检验流程提出合理的布局方案,确保运行高效、空间配置灵活和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空间布局原则可参考工业化生产现场的设计原则:(1)统一原则。
将“人、机、物”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平衡,避免检验流程割裂,延长检验时间;(2)最短距离原则。
遵循人/物流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最小化,减少标本或试剂的搬运路程和时间;(3)人/物流畅通原则。
人/物流的流转路线避免交叉,保证其通过性;(4)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原则。
最大程度利用垂直空间。
此外,还要根据POCT及急诊项目的测试要求,规划出独立于常规工作流之外的活动路线与区域,以免影响常规检测,提高急诊标本的流转速度和服务流程。
办公与教学用房。
医院根据需要提出单间式和大开间式办公(教学)用房的具体数量和面积、装饰风格(色调等)、朝向和通风情况等需求。
大开间式办公室在布置吊顶通风口、照明、防火设施等时尽量为今后的自行分隔或装修创造条件。
此外,随着学科交叉的加强,各专业组间交流越来越多,因此内部空间分隔上既要保障个人隐私又要便于即时沟通。
近年来,国外实验室通过“团队协作空间”(team-orientedwork spaces)设计,使员工在休息、喝茶、交流之余产生科学研究灵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
4.工程文件编制阶段。
编制工程文件,明确各项目承建(包)方的任务分工与考核标准,协调好各施工方进出场顺序,使其能以最佳流程提供基建服务。
同时,配合设计方以图纸和文字形式形成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将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建设目标、指导思想、技术路线、仪器设备配置、配套辅助设施、总体布局(水、电、气、暖等)、投资规模、建设进度、工作计划等整理成文本文件。
此外,编制好仪器配置的相关文档,对设备在院外运输、院内流转、双(多)方交接、室内安装、性能调试阶段的各方责任和处置细节作详细说明。
5.招标谈判阶段。
在设计方案和工程文件编制完成后,项目进入招投标和谈判阶段,合理的任务排序和协调对缩短建设时间和节约成本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招标前尽可能通过内部协调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多次讨论,并对投标方进行资格预审。
6.施工管理阶段。
该阶段主要由医院基建部门配合监理单位监督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实验室人员在该阶段的具体影响不大,主要根据施工方提供的进度表和施工图纸进行现场确认。
7.建后服务阶段。
基础建设结束后进入建后跟踪服务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设备调试、系统集成/调试、文件归档及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等。
整理好各类基建纪录文档,为今后的实验室改/扩建或系统升级提供有效支持,帮助选择新设备的放置点,避免出现与系统容量不相匹配的新增设备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情况。
8.补充服务阶段。
部分签订补充条款的服务内容在文件或合同指导下继续实施。
SICOLAB总结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实验室的建筑需求呈现两极发展趋势,一方面借助高通量、智能化、网络化、高精度的大型诊断设备向大型中心实验室发展,另一方面向设备小巧便携、人员操作简单、结果即时可得的POCT检验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