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

合集下载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捞铁牛》教案设计「篇一」【内容简析】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臽。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捞、铁、牛、怀、念、铸、捞、激、流、涨、没、挽、猛、冲、退、塌、综、合、启、迪。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捞铁牛的怀念之情。

3. 分析课文写作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捞铁牛的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写作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具体事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捞铁牛》2. 生字词:捞、铁、牛、怀、念、铸、激、流、涨、没、挽、猛、冲、退、塌、综、合、启、迪。

3. 课文内容:作者怀念家乡捞铁牛的事例。

4. 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讲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采访家乡的老人等,为写作积累素材。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课件或黑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巩固记忆。

4. 细节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故事,加强记忆。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四、课堂练习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二、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二大段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2、学习第一节: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捞铁牛》说课教案

《捞铁牛》说课教案

《捞铁牛》说课教案1.《捞铁牛》说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捞铁牛》是编排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聪明才智。

本组教材的重训点是“归纳段落大意”,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

又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学生活动时间有宽度,占一半时间以上,学生的活动面有广度,参与人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热度,发言、讨论积极;重点词、句、段教学有深度;小学方法的设计有效度。

本课任务是:在第一课时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题已知段意,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已完成了本组教材要求的重训点的基础上,重设重训点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

【教学设计的原则】本着“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文道统一原则: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科学道理。

2、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的原则: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处理和设计。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维和语言训练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3、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训练,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培养。

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抓预习,课内重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原则,对《捞铁牛》一课作以下设计:一、结合大纲、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制作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了解捞铁牛的经过,懂得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想象设计出用现代科技手段捞铁牛的新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捞铁牛教学设计《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为课文《捞铁牛》,通过讲述一群孩子在河边捞铁牛故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集体荣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珍惜集体荣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提取文章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孩子们在河边捞铁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和事件。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欢或觉得有意义句子,做好标记。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理解生字词。

b.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讲解答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1. 为什孩子们要捞铁牛?2. 捞铁牛过程中,孩子们遇到哪些困难?3. 孩子们是如何成功捞出铁牛?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1. 孩子们要捞铁牛是为让村子里交通更便利。

2. 捞铁牛过程中,孩子们遇到铁牛太重、河水湍急等困难。

3. 孩子们通过团结协作,成功将铁牛捞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但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a.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培养热爱劳动习惯。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杠杆的应用”,着重讲解杠杆原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特别是以“捞铁牛”为例,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捞铁牛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杠杆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解决打捞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滑轮、绳子、铁牛等。

学具:每组一套捞铁牛实验器材,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古代捞铁牛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打捞重物?2. 知识讲解(1)回顾杠杆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

(2)介绍捞铁牛的原理,结合实验器材,讲解杠杆、滑轮的配合使用。

3. 例题讲解以捞铁牛为例,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捞铁牛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杠杆原理的应用2. 内容:(1)杠杆原理回顾(2)捞铁牛原理(3)例题解析(4)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杠杆原理。

(2)根据捞铁牛实验,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捞铁牛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如滑轮、轮轴等。

(2)研究杠杆原理在现代化工具中的应用,如吊车、挖掘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为教学重点。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捞铁牛》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培养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寓意。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铁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铁牛是如何被捞起来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捞铁牛》,探寻答案。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故事复述3.1学生分组,复述课文故事。

3.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

4.课堂讨论4.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老船夫为什么能成功捞出铁牛?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5.写作训练5.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捞铁牛”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5.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6.课堂小结6.2强调学习课文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捞铁牛》,写一篇关于勇敢、智慧、团结的作文。

2.搜集关于铁牛的资料,了解铁牛的历史和文化。

《捞铁牛》原文从前,有一个老船夫,他每天都要划船渡河。

有一天,他发现河中心的石头上有一只铁牛。

老船夫想要把铁牛捞起来,可是他力气有限,无法成功。

老船夫并不气馁,他找来了一根粗绳子,绑在铁牛的鼻子上。

然后,他爬到岸上,找来了一群牛,让它们拉着绳子。

2024年《捞铁牛》优秀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优秀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优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力和运动》的第二节“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原理的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利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力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铁牛、绳子、浮标、滑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套捞铁牛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捞铁牛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原理。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观察,讨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结合捞铁牛实验,讲解浮力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教师提问:根据捞铁牛实验,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学生回答: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捞铁牛实验器材,验证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2. 内容: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捞铁牛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设计一个利用浮力原理的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相对大小。

设计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通过改变潜水艇内部的水分量,实现浮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捞铁牛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浮力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024年课文《捞铁牛》教案设计

2024年课文《捞铁牛》教案设计

2024年课文《捞铁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捞铁牛》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

3.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关键词语。

1.3培养朗读、默读和复述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铁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铁牛的印象和了解。

2.自学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2.2学生圈出生字词,查找字典或词典,理解词义。

3.课堂讲解3.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讲解生字词。

3.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感悟寓意4.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寓意,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活动5.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捞铁牛的过程。

6.延伸拓展6.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6.2教师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8.作业布置8.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捞铁牛的短文。

8.2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课堂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课文背景。

(3)学会运用想象力,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的描绘。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3. 教学道具:铁牛模型、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5.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优秀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捞铁牛优质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优质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优质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原理及其应用;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密度与浮沉条件的判定;4. 捞铁牛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浮沉条件;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难点:物体密度与浮沉条件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捞铁牛演示装置、浮力实验器材、电子秤、直尺、计算器等。

学具:捞铁牛实践活动所需器材、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捞铁牛”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浮力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铁牛能够浮在水面上?”2. 新课导入:介绍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捞铁牛实践活动,测量铁牛的质量、体积,计算浮力,分析浮沉条件;4. 例题讲解:讲解与浮力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浮力原理;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密度与浮沉条件;4. 捞铁牛实践活动流程;5.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捞铁牛实践活动,计算铁牛的浮力和密度,判断其浮沉条件;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完成计算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探讨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浮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3. 作业的设计与答案的解析;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确保活动安全:活动中使用的器材应确保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 活动步骤清晰:明确活动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引导学生思考: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活动效果。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册《捞铁牛》。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捞铁牛》的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旨,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感受人物的智慧与勇敢。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智慧与勇敢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捞铁牛的故事情节。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捞铁牛》。

2. 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标注拼音和解释。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课文结构,标注故事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捞铁牛的故事。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思考:文章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解决问题的?作业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3)文章中的人物通过团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成功地捞起了铁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智慧与勇敢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捞铁牛》语文教案

《捞铁牛》语文教案

《捞铁牛》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文章。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捞铁牛》是一篇描写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勤劳精神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村庄的人们为了修筑堤坝,不畏艰险,捞起沉入水底的铁牛的故事。

2.2 生字词解析:(1)捞:从水中取物。

(2)铁牛:指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耕田。

(3)堤坝:用来阻止水流,保护农田和村庄的建筑。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捞铁牛》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生字词听写作业。

(2)要求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课文复述作业。

第五章: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捞铁牛》,使学生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分享:教师分享与《捞铁牛》类似的故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一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

齐读课题。

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

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读去声。

“宋、尚、绳、绷”是后鼻音。

和尚的“尚”读轻声。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2)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

(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3)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4)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比较句子: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河水冲断浮桥,铁牛都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也”换成“都”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单就一句话说,“也”或“都”都可以,意思也明白。

但就联系课文和故事来说,两个字的作用是不同的。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捞铁牛篇1一、教学目标: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

(板书课题)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

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捞铁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捞铁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捞铁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重点)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难点)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难点)教具准备:《捞铁牛》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河底打捞重物,我们现在可以用很多高科技手段,做起来并不困难。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他们并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但他们也能从黄河的河底打捞出重达万斤的铁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捞铁牛》。

板书课题(齐读)二、复习前两部分1、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出示幻灯片)为什么要捞铁牛?是谁提出能捞铁牛的?(生个别回答)2、出示浮桥的图片及资料,点出捞铁牛势在必行3.怀丙打算怎么捞铁牛,他怎么说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他想的办法一定和水有关,自信、胸有成竹)三、新授1、师:怀丙要捞铁牛了,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2、看幻灯片上的问题,自由读第三段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板书:准备工作)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捞铁牛”,详细内容包括:1. 捞铁牛的原理及计算公式;2. 捞铁牛实验的操作步骤;3. 捞铁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捞铁牛的原理,能运用相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捞铁牛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 教学重点:捞铁牛原理的理解及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铁牛、磁铁、细线、测力计等;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相关计算公式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捞铁牛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捞铁牛的原理;2. 例题讲解:讲解捞铁牛的原理,推导计算公式;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捞铁牛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捞铁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原理;2. 计算公式;3. 实验操作步骤;4. 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捞铁牛实验,计算不同条件下所需的力;2. 答案:根据计算公式,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捞铁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捞铁牛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随堂练习、结果分析与讨论;4. 板书设计:捞铁牛原理、计算公式、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5.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置及答案的准确性。

一、捞铁牛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步骤:a. 将铁牛放入水中,使其沉底;b. 将磁铁系在细线上,使其刚好接触铁牛;c. 测量磁铁与铁牛之间的距离;d. 使用测力计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捞铁牛》获奖教案(通用5篇

《捞铁牛》获奖教案(通用5篇

《捞铁牛》获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的《捞铁牛》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统计图表的认识,特别是条形图的制作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学习比较数据大小,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制作条形图,运用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数据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条形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

难点:如何运用条形图进行数据的大小比较和关系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村庄的河流,讲述河里的铁牛数量变化,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小组合作,让学生收集并整理捞铁牛的数据。

(2)引导学生用条形图表示数据,学习条形图的制作方法。

(3)分析条形图,比较数据大小,探讨数据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呈现例题:两个村庄捞铁牛的数据,让学生制作条形图并分析。

(2)讲解制作条形图的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通过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条形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条形图的制作步骤。

2.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身高数据,制作条形图,并分析数据。

2. 答案:条形图制作规范,数据分析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条形图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环境保护、社会调查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条形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3.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4. 作业设计中的数据收集与实际应用一、实践情景引入1. 情境选择: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共鸣的情景,如村庄捞铁牛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的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浮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1、出示谜语图片,学生猜谜语。

(吹牛)同学们,今天我也跟你们讲一个有关“吹牛”的故事,不过今天这个牛啊不是真牛,而是用铁铸成的,(出示大铁牛图片1),你们猜猜有多重?……图2介绍大铁牛……你们说说它有什么用……今天老师介绍的这个大铁牛啊不是老师吹的,而是被大水冲走了,冲到了黄河里,既然是栓浮桥用的,那要把它弄回来啊,这么大的铁牛这么弄啊。

今天我就跟同学们去学习一下,1000多年前的人们是怎么把大铁牛弄回来的。

出示图3(捞铁牛)(让学生读一次)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38页,一起学习第10课。

出示图4.(听录音,思考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为什么捞?谁捞铁牛?怎么捞?结果怎么样?那么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些问题逐一地去学习课文。

课文表现了什么思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2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铁牛的用途是……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浮桥”等词语的意思。

图5
过渡看看谁能想办法把它捞回来呢?下面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听了…..同学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为什么要捞铁牛了吗?人们听说要把铁牛捞回来有什么反应?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解释“议论纷纷”图6)你们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这么大的铁牛怎么捞啊等。

3、谁说能把它们捞回来?他是怎么说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聪明的人(介绍和尚怀丙,图7)
过渡:和尚将铁牛捞起来了吗?他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文第几自然段是写和尚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图8
2、通过读,了解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

教师根据图9讲解
*为什么要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儿?(先确定位置)
*为什么两船要装满沙子?(让船吃水深一点)
*为什么要将两船并排拴得紧紧,在两船之间搭架子呢?(为了保持船身的平衡,而且浮力也大)*
*为什么要用两只大船、结实的木料搭架子和用很粗的绳子拴“牛”呢?(因为铁牛笨重,需要很大的力量。


3、老师把怀丙和尚的四项准备工作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们说说用什么词好呢?图10、11、12、13.讲解并板书。

4完成连线。

图14.
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是怎样将铁牛打捞上来,拖回岸边的?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这的?
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齐读四、五自然段。

2、读完,指名简单复述打捞一只铁牛的过程。

3、提问:准备工作做好了,怎样捞牛呢?出示图15.
*为什么要铲沙?(铲沙使船上浮)
*船靠什么上浮?(水的浮力)
船上浮拴铁牛的绳子怎样?(绷紧)
绳紧,铁牛就会怎样?(从泥里拔出来)
铁牛靠什么力量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水的浮力)
4、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还要干吗?(拖牛回岸)划桨时,突出了一个什么词语?(为什么要使劲?)
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过渡提问: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其余七只呢?
6、课文只详写打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的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其余七只呢?
师:这说明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那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就把文字减少了呢?(同样)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尚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打捞的工作也做得很好。

你认为这个和尚怎样啊?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七、读、思、议相结合,领会全文中心,总结全文。

1、怀丙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个出色的办法呢?
请大家齐读怀丙和尚说的话。

“叫水送回”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水有浮力。


“我来试试看”说明和尚说话怎样?(谦虚)
2、铁牛被水冲走,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灾难)叫水送回,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这说明水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

怀丙就是利用水的有利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的。

他为重修浮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我国人民同样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利用水的冲击力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

3、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很聪明,有才干。

你们是不是很佩服他呀?我国古代像怀丙这样的人有很多。

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现在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做一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板书设计:
10 捞铁牛
找“牛”铲沙船浮
装沙绳紧拔“牛”
准备打捞
搭架划桨拖回
拴“牛”同样拖回
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