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劣势
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ae2d32667fd5360cba1adba1.png)
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禀赋优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蚀失。
本文在客观阐述我国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弱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廉价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发展对策引言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人均实际工资的年递增率为7.1%,而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 6.75%,二者几乎相当。
但是包括非工资费用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已达10.4%,是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1.5倍。
尽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
199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这些国家的3.94%,11.27%和35.66%。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水平的40%-70%,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低廉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存诸多劣势。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其优劣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廉价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经济赖以成功的廉价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低级劳动力,所谓低级劳动力系指未受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二、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分析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低效率,因此所谓的低成本优势也就要小得多甚或不存在。
其原因在于:首先,虽然发展我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其工资低而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发达国家面临国内充分就业的压力,会以各种壁垒阻碍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
如配额,反倾销税和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都部分抵销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1996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103d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e.png)
大众商务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梁 诚(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国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从而导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现逆差状态。
因此要优化旅游贸易结构,促进平衡发展,采取高科技的手段,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促使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旅游贸易发展中的优劣势,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旅游业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近年来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仍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努力,促进其进一步快速发展。
一、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一)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国作为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资源,各个地区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如山东泰山、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云南丽江、杭州西湖、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等,它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在国际旅游中占有一定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崛起。
(二) 经济迅速发展,大国形象树立改革开放、科技革命、加入WTO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都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开始活跃在世界舞台,并以东方文化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
2008年的奥运会展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深厚底蕴,使得中华民族在国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树立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内旅游也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
(三) 政府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机遇会给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其走上更加高程度的位置。
这样的国际条件给我国国际旅游发展带来了充分发展的有力环境。
我国也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其发展,为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劣势(一) 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资源开发不合理我国国际旅游产业管理经营中仍然以传统的经营模式为主,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高度集约式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方案以及专门化的管理团队,国内知名度高、规模大的旅行公司较少。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843235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a.png)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挑战、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贸易合作与谈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未来,我国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对外贸易战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多边贸易谈判,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全球经济格局、优势、挑战、贸易合作、双边贸易谈判、多边贸易谈判、改革开放、国际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政策。
1. 引言1.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认真思考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对外贸易战略,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
我国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我国应当注重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双边、多边贸易谈判,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全球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6e892bfdba1aa8114531d948.png)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
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一、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
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3d170852ea551810a6872f.png)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3)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 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 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 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 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 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 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1)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 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 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 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 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 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 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 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 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 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 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 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 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 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
述三个有利条件: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 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 22.7%(1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 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 居世界前十五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 主要出口市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 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 口,有利于充分发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3)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3cf47b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3.png)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文章介绍了中国国际贸易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从中国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入手,全面剖析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问题。
结合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加强贸易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建议。
总结指出,中国国际贸易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应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实现互利共赢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优势、劣势、挑战、发展趋势、应对措施、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扮演着重要的国际贸易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且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和全球化战略,以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合作关系。
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以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的出口量占据很大比重。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化的趋势,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机遇。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国国际贸易现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外部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中国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双循环”下如何提高出口质量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双循环”下如何提高出口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e5e2a7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1.png)
谢谢观看
四、结论
双减政策下,加强作业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规划作业、注重 作业的多样性以及优化课堂教学和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 教学质量。我们也需要理解双减政策的真正含义,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要保证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初衷,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对外贸易应继续市场需求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以不断 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内容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新 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中国新能 源汽车高质量出口,成为行业内备受的话题。本次演示将探讨“双循环”下中 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出口策略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2、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 品创新能力。
3、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构建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为中国新 能源汽车“走出去”提供支持。
4、加强国际贸易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降低国际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 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在此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实现了快 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 到44.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出口额达到8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全 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市场 的竞争压力。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速度快,对企业的研发和创新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 出口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我国新能源汽 车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中国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f143ee1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a.png)
中国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和劣势也不断发生变化。
一、竞争优势1.人口红利随着人口规模增大,中国利用其资源优势进行出口以及加工国际市场订单,靠廉价劳动力实现低成本生产,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2.区位因素中国在亚洲地理位置占优,可以承接世界各地的贸易,同时也拥有较强的物流、环境和基础设施优势,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3.技术转移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吸引外资合作,加快国内创新进程,推动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从而提升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二、劣势1.疫情防控疫情爆发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针对一些关键行业,由于疫情对供应链的中断和削弱,导致很多市场需求受到压制,对出口国家影响严重。
2.行业技术落后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在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中,中国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如半导体、航空和医疗等领域,这一方面依然需要学习和吸取发达国家的技术。
3.环境压力中国制造业在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是也增加了其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压力,如需要排放有害气体、大量制造产生污染等问题,都需要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要求。
三、应对之策1.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中国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建设自主品牌,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
在此基础上,加快技术转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造力的人才。
2.优化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供应链,对于中国的企业、制造业和整个经济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整合、优化和自主掌控供应链的生产、配送和销售环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适应性。
3.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升级,继续建立产业集群,加快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实现更高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自由贸易的弊端:
![自由贸易的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e4fca2e5551810a6f4248607.png)
自由贸易的弊端:1.丧失一部分经济权利自由贸易不仅使贸易商品,也使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变得更具流动性,且流动无序,使经济运行速度加快,这不仅增加了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使政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综合国力及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比较弱,在部分产业或行业的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难以完全控制本国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局势,特别是中国现在作为世界的“制造工厂”,许多研究、开发和销售渠道并不掌握在手中。
因此,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限制和问题。
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贸易自由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
而且在主要体现和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制度基础上进行自由贸易,我国的国家主权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因此中国要想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争得平等的权利,获得较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仍需要进行不懈的长期努力,以便能够在游戏规则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使中国能够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不断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2.支付高昂的产业转移及调整成本按自由贸易理论,一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那么,参与自由贸易的国家原来投资于绝对劣势和比较劣势产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必须转移到新选择的产业中来,有些具有专用性的资产如生产设备则将被迫淘汰。
对外开放以来,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已经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
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开放初期所作出的一些投资成了巨大的沉淀成本,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使之退出障碍非常大,且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其产业转移和调整的能力也较差。
同时,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城市则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他们再就业的能力比较差。
因此,这种产业转移可能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产业淘汰,作为国家范围的产业调整,中国付出的成本都将是巨大的。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1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1](https://img.taocdn.com/s3/m/d9587477866fb84ae45c8d8b.png)
(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v 竞争优势是一种特质。竞争力大或强的才有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就是独特 的,否则它就不可能有更大或更强的竞争力。一般地说,只要竞争者在某 些方面具有某种特质,它就具有某种竞争优势。因此,也可以说,竞争力 是一种综合能力,而竞争优势只是某些方面的独特表现。之所以称之为独 特或特质就是不同于别的竞争者的东西,如企业的创新能力比别的强,那 么它的新产品开发就快就准;又如某企业的品牌有独特的魅力,能更多地 吸引顾客,那么它就更容易开拓市场或扩大销售等等。所以,竞争优势是 某种不同于别的竞争对手的独特品质,这种品质难以观察和测量,但在竞 争中是能够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的,也可以说会脱颖而出。竞争优势是在 竞争中培育出来,也是在日常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不过需要用心和智慧, 而不是随意或自然就可拥有的,简单地说就是修炼的结果。
v 比较优势的高级化来源于贸易部门发展的动态效应,而贸易的发展是分 阶段的:在第一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劣势,贸易增 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贸易发展。这种比较优势是建 立在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的,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或自然资源。贸易增长 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推动贸易增长的动力向两个方面转换:一是比较优 势的高级化,即比较优势又自然禀赋上升到技术、管理和营销网络等后 天禀赋;二是建立起竞争优势,这体现在三个层次上:技术优势、规模 优势和创新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1
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v 出口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所产生的代价
v 代价内容:减少出口 减少就业 减少消费 影响GDP v 代价程度:121亿美元 90万个 54亿元 0.2个百分点
企业倒闭 难以计数
PPT文档演模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1
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a07c953714791711cc79178a.png)
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一直是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巨大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的生产业得到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我国存在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样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本文主要以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分析提出我国劳动力在应对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变化时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一、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劳动力的优势所在1、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力充足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工业生产得到了生产力上的不断补充,我国劳动力的来源有着多种,大多数是由农民工以及外来务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补充,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由于我国本身人口基数比较大,使得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能有良好的补充,远远超过了劳动力的需求,因此,相比较国外的加工制造业,我国在制造商品时所消耗的人力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占据的生产成本比例也比较小,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推动了国内的生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企业到国内兴办投资,在国际贸易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外来企业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而且大部分的外来企业主要是引进资金以及生长线并结合中国的丰富的生产力进行加工生产,因为在生产制造业中,即使拥有先进的技艺,在操作上还是需要人工的参与,利用丰富的国内生产力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减少了外来企业在资本上的节约,使得外资企业能够迅速得到生产力上的发展,所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优势,促进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优势,保证了我国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优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劳动力价格低廉,易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基于人口总数的庞大,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在进行工业生产的时候能够为投资企业节省很大的资本,这也是外资企业纷纷进驻我国创办企业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迈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应该如何合理地配置拥有的稀缺资源,使得资源的优势能够发挥到最大,能否使得生产力在企业投入以及支出之间相互平衡,这是每个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关乎到国家经济在未来的增长速度,在我国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传统制造业方面已经充分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挥出来,我国的出口产业主要是由密集型产业组成,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水平的价格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其他的一些国家,在产业呈现密集型的国家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商品在使用要素上的密集与否,通常在技术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以及丰富低廉的劳动力就成为了优势,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使得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中国外贸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外贸的现状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a91903ec941ea76e58fa04f1.png)
Guangdong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毕业论文中国外贸的现状和前景系别:应用外语系班级:12商务英语2班姓名:庄捷东学号:120503258指导老师:王彬日期:2014年12月13日中国外贸的现状和前景摘要: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各种对外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目前的贸易现状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水平现状在与欧美国家、日本相对比下还是处于劣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还在持续,中国对外贸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
众观大局,中国贸易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将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与前景,提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贸易对外贸易现状与前景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arious foreign policy reform deepening, China's trade status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statu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s relative ratio or disadvantage, also affected the many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ustained, Chinese foreign trade economy faces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has already become a big trade country. The view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Chinese trade prospects are more optimistic, will maintain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prospect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Chinese, put forward some positive factor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China trade Foreign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目录中文摘要........................................................... I I Abstract.......................................................... I II1 前言 (V)2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1)2.1对外贸易增长出现反弹 (1)2.2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1)2.3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有所变化 (1)3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内部问题 (1)3.2.外部问题 (2)3.2.1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2)3.2.2世界性危机的影响 (2)3.2.3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 (2)4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2)4.1中国外需将难以大幅度反弹 (2)4.2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 (2)4.3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多壁垒 (2)5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分析 (3)5.1建立以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的行业内部的横向战略联盟 (3)5.1.1人才 (3)5.1.2应对冲击 (3)5.2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3)5.2.1政府方面 (3)5.2.2企业方面 (3)5.3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方面 (4)5.3.1改进出口商品结构 (4)5.3.2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 (4)5.3.3借鉴我国国内贸易增长的方式 (4)5.4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6 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a4d7f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6.png)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认清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劣势,这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
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多倍。
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
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
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
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论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论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400e353210a6f524cdbf850b.png)
论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禀赋优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蚀失。
本文在客观阐述我国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弱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廉价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发展对策引言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人均实际工资的年递增率为%,而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二者几乎相当。
但是包括非工资费用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已达%,是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倍。
尽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
199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和%;同期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这些国家的%,%和%。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水平的40%-70%,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低廉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存诸多劣势。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其优劣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廉价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经济赖以成功的廉价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低级劳动力,所谓低级劳动力系指未受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在我国,低级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民、下岗工人和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教育的青年。
由于这类人口的巨大基数,使得我国的低级劳动力资源远远供过于求。
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极其低廉,相比国外,在我国进行生产的其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资可以压缩到很小的比例。
廉价劳动力资源不仅为国内的制造所利用。
同时也吸引了外国来华投资,在国际市场的大门打开后,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些中决大部分是引进资金和一条生产线便可以开工的低级制造,如玩具、纺织、制鞋业等。
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先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先发优势与后发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e8648302f78a6529647d53ac.png)
国 际 贸 易 关 系 中 的 先 发 优 势 与 后 发 劣 势
孔 靖平
( 东商 学院 , 东 广 州 5 0 3 ) 广 广 1 6 0
摘要 : 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之间分工的依据并不是比较成本优势, 而是技术实力。技术 实力上具有优势的发达国
家在 国 际分 工和 贸易关 系中 占 着优 势的地 位 , 因此 获得 较 多的 贸易利益 。发 展 中国家应 该加速 自己技 术进 步 的 据 并 速度 、 力扩 大 内需 、 变经济增 长的 方式 并做到 合理 分配社会 财 富 , 些措施都 可 以减 少对发达 国家商品和 市场的 努 转 这 依赖 并改善 自己的 贸易条件 。 关键词 : 经济全球 化 ;技 术 实力与 国际分 工 ;国际 贸易关 系 ;先发优 势和后 发 劣势
比较优 势理论并 不 适 宜解 释 发 达 国家 和发 展 中国 家之
望生产尽可能高端的商品。但是 , 生产的选择要受到 自身综
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笔者将对贸易商品重新分, 并借助
新 的分类标 准 , 综合 技术 实力差异 的角 度重新 分 析发 达 国 从
合技术实力的限制, 这是每个国家在分工选择上硬 的约束条
一
国家 在商 品系 列 中所 能选择 的 区段 、 主导产业 和 出 口构成 便 由其技术 实力 决定 。技术 实 力强 大 的发 达 国家 能 够生 产 所 有等级的商品, 但它会根据全球市场 的需求和价格, 以有利 可 图的高 端商 品作为 主 导 产业 向全球 市 场 供 货 。众 多 的 发 展 中 国家 则只 能去生 产发达 国家 因价格低 而完 全不 生产 , 或 不愿 充分 生产 的低端 商品 , 过出 口低端商 品来 换取 自己 并通 所需 的高 端商 品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优势与劣势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优势与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9c4250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c.png)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优势与劣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它不仅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一个平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强大制造业的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也拥有着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1.市场规模大中国拥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国进行市场拓展的重要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中国市场规模的优势让中国成为了对国际贸易非常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2.人力资源优秀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素质较高。
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开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都为中国劳动力的素质提升提供了保障。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拥有庞大的技能工人队伍,许多企业也会通过自己的培训体系来提高工人的技能。
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有着优秀的劳动力资源。
3.许多制造企业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有名,中国也是全球制造业中重要的角色之一。
在多样性制造方面,中国也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数量很多,制造能力也很强,这也让世界各国在制造业方面会选择与中国进行贸易。
二、劣势分析1.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状况长期以来也备受批评,例如雾霾等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发展。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表示了关注。
环境问题的存在也会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限制,这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2.人均GDP的低水平虽然中国拥有着众多的劳动力,但实际上人均GDP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要低得多,这也让中国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歧视。
3.版权保护不够理想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一些国外企业常常会遭到中国企业的抄袭。
这也降低了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并且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被更多人所认可带来了困难。
总之,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还有着许多的优势和劣势。
虽然面临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中国仍然能够利用自身的优点,发挥出更大的潜力,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往来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往来的优势与劣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0bc6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b.png)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往来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往来带来了许多优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际贸易往来也存在一些劣势,对各国经济和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往来的优势和劣势,并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往来所带来的影响。
一、优势分析1.1促进资源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发挥。
国际贸易往来可以促进各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发挥。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专注于生产自己擅长的商品和服务,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它国家的商品和服务。
这样可以使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发挥,提高全球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1.2扩大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往来可以扩大各国市场,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推动各国经济的增长。
通过国际贸易往来,各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量,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往来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带动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1.3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
国际贸易往来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取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国际贸易往来也可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样可以推动全球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提升各国的产业和经济水平。
1.4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
国际贸易往来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
通过贸易往来,各国可以互相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和历史,促进不同文明的融合和发展。
这有助于降低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风险,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国际贸易往来也可以促进各国社会的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中国家优势与劣势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中国家优势与劣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41a0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2.png)
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中国家优势与劣势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优势一:人口红利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赢得了人口红利。
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且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优势二:资源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稀土等。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能够以低成本向世界供应所需资源。
同时,中国的资源丰富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其他国家开展资源互通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劣势一:技术落后尽管中国在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技术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生产端,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技术落后不仅影响了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也使得中国很难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高的份额和价格优势。
劣势二:环境污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中国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生产方式,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既有自身的优势也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需要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化解劣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何优势和劣势在国际贸易中?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何优势和劣势在国际贸易中?](https://img.taocdn.com/s3/m/9e60e37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6.png)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何优势和劣势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可忽视。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优势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可小视。
这也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首屈一指的优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进口总额约为2.13万亿美元,出口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
这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在需求。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拥有巨大的购买力和市场需求,这使得许多国家都想要进入中国市场,争取份额。
优势二:较低的生产成本中国有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比较便宜的原材料,这使得中国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这也是中国能够在国际贸易中以极低的价格竞争的原因之一。
不过,部分为了保护自身劳工权益而采取的贸易措施,以及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争端,都带来了一定制约,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着挑战。
优势三: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中国的制造业越来越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变,品质也越来越高。
中国企业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迅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更快速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劣势一: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突出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自主品牌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中国需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为自身商业利益、国际市场形象和声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劣势二: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在国际贸易中,对环保、绿色制造等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而中国尚需大力整治环境问题,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劣势三:部分技术水平较低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是重要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实力已经不断提升,但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多种原因,中国在某些领域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劣势
一、巨大的市场优势
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
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49.68%。
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无限,因
此投资吸引力居世界首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战略目标,吸引了大批外商的投资,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明显
我国的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出口产品多属纺
织类等制造业。
美国海关统计,2012年美国自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份额为39.2%,欧盟市场上来自中国的产品占40.3%,我国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优势明显。
其他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类等产品,从这一角度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出口商品的分类上,可以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互补。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12年中国外贸
进出口额38667.6亿美元,同比增6.2%,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9%和4.3%,全年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
三、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低。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
于加工制造业,但在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利润集中于产品设计,运输营销等后续环节中,贸易竞争集中于第三产业中。
这样看来,我国出口的产品构成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二是管理理念与营销手段落后。
在全球化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技术,设备,管理落
后的企业注定不能走的长远。
我国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中,忽略了品牌概念,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自主研发能力差,只在一味的模仿加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先进的思想,以全球的视野看问题,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着我国开放度的提高,国家为了吸引外资而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
大批国外企业的进入,极大的考验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国外品牌的层层夹逼中占住市场份额。
3.三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拥有全球一流的技术与人力资源,他们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有明显的优势,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倍受挤压,只能以低成本
低价格来开展贸易,而这样低回报的模式又造成了高技术项目的资金短缺,难以开发高科技产品,发展空间受限。
四、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
基于以上优劣势的分析,以下两点是我国现阶段需要重点投入的环节:
一是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创造高劳动生产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面对的主要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不是只依赖廉价劳动力所创造的微薄的利润。
二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只有拥有了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树立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对一个企业、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应该建立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逐步建立将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应用相接轨的市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实现以上两点的突破,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