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讲诸子百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OXUE·论道·讲座LUNDAO·JIANGZUO
战国诸子的著述,是战国时代的一些纪录。秦统一后,为了
灭除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把正式记录烧掉了,所以研究战国史,
子书的材料就很珍贵了。所有的子书,都是战国思想史,也是战
国史。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写战国史的部分,有许多错误,因为
他没有掌握战国的史料。从前的人只信孔子、儒家、排除子书,一
般人不读子书,所以过去对于战国史是一片模糊。近代才对子
书,对战国史进行研究。
在孔子之前,没有一人开门收徒,也无一人把贵族的书公开
给平民百姓的。把五经普及于一般人,孔子是第一人。这是孔子
最大的功劳。所以后人说五经是孔子编的。
孔子对政冶无主张,只要维护周的制度。孔子主张安分,不
想改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他不信天命,主张敬鬼神
顾颉刚
●顾颉刚
讲诸子百家(一)GUJIEGANG
JIANGZHUZIBAIJIA68
LUNDAO·JIANGZUO论道·讲座
·GUOXUE
而远之。孔子看不到时代要变了,讲古人的修养多,讲天下大事少,非常少。
这一时期,奴隶制变为封建制。人们向往封建制度好,于是大家对于将来的社会是怎样的,做了各种设想,于是才有了诸子的各种主张。
孔子以后,春秋末年,战国初年,第一个大思想家是墨子。
笏《墨子》
墨子有明确的主张,他有十大主张:
第一,尚贤。就是尊重贤人,以为凡是做官的都应是贤人,打破原来的阶级。天子
是天下最贤的大贤人;诸侯是一国的大贤人。
他主张打破世袭。不要父传子,而要贤传贤。这是大变革,要打翻周制。
第二,尚同。就是要组织起来。一乡,听乡长的;一国,听君的;天下人,听天子的。全国都要层层向上同。同时,各国对君主无须进贡,很宽松。
第三,兼爱。他设想诸侯相爱,兼爱各国的人,彼此就不会打仗。
第四,非攻。他以为那攻伐兼并的战争都是不义的,加以反对。
第五,明鬼。孔子不信鬼神,存而不论,这是说鬼神是存在的,不信就是。墨子不同了,要“明鬼”,证明鬼神实有,所以他信鬼神。
第六,夭志。墨子信天神,以为天是最高的神,夭是有意志的。
第七,非命。不要相信命运。只要做个好人,便—切自然都会好起来的。
第八,非乐。认为音乐无用,听音乐妨碍耕织,是浪费。
第九,节用。他觉得贵族太浪费了,去掉无用的浪费,财富就会增加一倍。
第十,节葬。他认为当时厚葬费用太过,是极大的浪费,提出节葬的主张。
总之,墨子想大大改变周的制度。可是当时的人,都尊古,于是墨子的主张便借托古人,说古来如此。
墨于究竞是山东人,还是河南人,不清楚。墨家的势力当时甚大。读书人非儒则
墨,不属于儒家,便属于墨家。墨家有组织,
孔于无组织。墨家组织的领导人是钜子。钜子是‘大老“、”先生“。钜子是代代相传,就是贤人传给贤人。
墨子虽然”非攻“,却善战。在墨子的书中,战书多。他要以战争来消灭战争。墨家研究”名学“,即逻辑学,是讲说话方式的。叫做《墨经》,墨家都读。《墨子》中政治、军事,科学都有。可惜,他被人骂得狠。孟子骂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即禽兽。
汉代,对墨子很怕,因为墨家有组织,故消灭墨家。这一来墨子的书便无人看了。到了汉代末年,道教起来了,便把墨子的书收到《道藏》当中,就是把墨子的书和道教的书并到了一起。幸而这样才把墨子的书大部分保留下来。
清朝乾隆要研究战国诸子,才从《道藏》里找出《墨子》来,才了解墨子。过去读《孟子》,以为墨子坏极了。
笏《杨子》
杨子,名朱。他的史事已经不清楚。杨子只管自己,不管天下大事。孟子说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认为杨朱的”为我“,是”无君也“,是禽兽。杨子有见解。主张”全生保真“,不为外物所移,所累,保持超然。
他的时代处在战乱之际,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杨子的书,没有传下来。其后出了庄子。庄子的书文学性强,传下来了。自战国至于今日,人们都喜欢读,庄子的中心69
GUOXUE·思想,是发挥场子的思想。
笏《庄子》
庄子,庄周,宋国人,就是河南人。他作了个小官,管理园林。庄子人很聪明,文章写得好,但所说的道理难憧。
《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说大鹏鸟那么大,同小鸟是一样的,又何必做大鹏呢?第二篇《齐物论》,把世界万物看成一个样,无有大,无有小;无有强,无有弱。所以,不要去争什么大和小,好和坏。说是从大处看,从高处看,全都是一般模样。从天上看,人的高一点和低一点,是不分的。
第三篇《养生主》,以为”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就是说,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
笏《老子》
老子,名老聃,陈国人,即河南人。
《庄子》之后,有《庄子》一书。有人说,老子在孔子之前,可能《老子》这本书在《庄子》一书以后,把《庄子》简化成五千字。《老子》一书里说:“长短相形”,是比较而言的。又说:“高下相倾”,高以下为基础,也是比较而言的。
可是其主导思想,是不要像墨家;也不要像孔子那样为百姓忧劳。因为“孔突不黔,墨席不温”。孔子家的烟囱黑不了,墨子的坐席温不了。说他们生活得太苦,到处跑,太为人家,不为自已。
孟子说墨子是(摩顶坟踵从头到脚跟都磨破了)利天下”。墨子是太为人家了,杨子是太为自己了。孟子所说的太为自己了,包括了老子,庄子。
老子讲政治,主张恢复到原始社会。所谓“小国,寡民”,就是国要小,人口要少。这种情况属子氏族社会。《老子》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以,看来老子应当是杨子、庄子以后的人。
道家是从杨子开始,到庄子、老子兴起来的,道家思想当时有很多人相信。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反对墨子。老子的宇宙观是:“无为而洽”“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主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道,先子天地而生,道是物,不是精神。道是万物之母,即道是物质的。”
儒家、墨家是向外看的,道家是向内看的。
战国时候,每一家,对于古代史都有不相同的说法。各家都不是以证据说话,都是出之于对古代史的想象。儒家、墨家,道家对于古代史不同的说法,都使古史变化,改变。
《礼记,曲礼》上讲:
“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毋剿说”,就是不抄袭别人;“毋雷同”,就
是不同于别人;
“必则古昔”,则,即效法就以古为法则;“称先王”,称道、称颂先王。总之意思都是独出心裁地说古代的事.称颂先王的事。所以,对于古代史事,各家各自不同。甚至于各家内部不同的人的说法也不同了
。
论道·讲座LUNDAO·JIANGZUO70